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解教案(1)

口解教案(1)

口解教案(1)
口解教案(1)

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牙的演化具有以下特点:①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复杂异形牙演化;②牙数目从多到少;③牙的替换次数从多牙列到双牙列演化;④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⑤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一、牙的组成(一) 牙体外部形态:由牙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构成。

1. 牙冠(dent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为牙冠,也称为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正常情况下,牙冠的大部分显露于口腔,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其中龈缘上方的牙体部分称为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

2. 牙根(dental root)牙体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称为牙根。牙根常包埋于牙槽骨中,是牙的支持部分。其形态与数目也随功能而异,功能较弱而单纯者多为单根;功能较强而复杂者,其根多分叉为两个以上,以增强牙在颌骨内的稳固性。

根干(root trunk of tooth):多根牙,牙颈至根分叉之间的部分称为根干。

根尖:牙根的尖端。

根尖孔(apical foramen):在每个牙根尖处通常有小孔以供牙髓的神经血管通过,此孔称为根尖孔。

3. 牙颈(dental cervix)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形成的弧形曲线。又称颈缘或颈线(cervical line)。

(二) 牙的剖面形态

1. 牙釉质(enamel)指覆盖于牙冠表层的、半透明的白色硬组织,是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牙体组织,也是全身矿化组织中最坚硬的。

2. 牙骨质(cementum)指覆盖在牙根表面的矿化硬组织。近牙颈部的牙骨质较薄,根尖和磨牙根分叉处较厚。牙骨质是维持牙和牙周组织联系的重要结构。

3. 牙本质(dentin)指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牙本质冠部表面为牙釉质覆盖,而根部表面由牙骨质覆盖,主要功能是保护其内部的牙髓和支持其表面的牙釉质及牙骨质。由牙本质围成的腔隙称为髓腔(pulp cavity),内充满牙髓组织。

4. 牙髓(dental pulp)牙髓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是一种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由牙本质构成的髓腔中,其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同时具有营养、感觉、防御、修复功能。

二、牙的分类

(一)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的久暂分类

1. 乳牙(deciduous teeth)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牙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出齐20个乳牙。乳牙可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及乳磨牙三类。

2. 恒牙(permanent teeth)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并替换相应的乳牙。因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趋势,故恒牙数目在28~32之间。恒牙脱落后再无牙替代。

(二) 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1. 切牙(incisor)位于牙弓前段,中线两侧,左、右、上、下共8个。牙冠的邻面观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牙根为为单根牙。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2. 尖牙(canine)位于口角处,左、右、上、下共4个。牙冠粗壮呈楔形,牙根为单根长而粗大。功能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3. 前磨牙(premolar)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又称双尖牙(bicuspid teeth),左、右、上、下共8个。牙冠呈立方形,在咬合面有两个牙尖(下颌第二前磨牙有时为三尖) 。牙根一般为单根。前磨牙有协助尖牙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作用。

4. 磨牙(molar)位于前磨牙之后,左、右、上、下共12个。牙冠呈立方形,在宽大的咬合面上有4~5个牙尖。一般上颌磨牙为三根,下颌磨牙为双根。磨牙的作用是磨细食物。

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称为前牙(anterior teeth);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称为后牙(posterior teeth)。

三、牙的功能

(一) 咀嚼功能牙是直接行使咀嚼功能的器官。当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运动,牙将食物切割、撕碎、捣烂和磨细,并与唾液混合,使之成为食团,以利于吞咽和消化。

另一方面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可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以及增进牙周组织的健康。

(二) 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牙、唇和舌均参与发音和言语。牙的位置可限定发音时唇、舌的活动范围。前牙的位置将直接影响齿音、唇齿音和舌齿音的准确程度。

(三) 保持面部形态协调美观由于牙及牙槽骨对面部软组织的支持,并有正常的牙列及咬合关系的配合,而使唇颊部丰满,肌肉张力协调,面部形态正常,表情自然。若缺牙较多,则唇颊部因失去支持而塌陷,使面部显得衰老。牙列及咬合关系异常者,面形也会受到影响。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从牙冠出龈至上、下牙到底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萌出规律:①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②一般情况下,下颌牙的萌出较上颌同名牙略早;③女性同名牙的萌出略早于男性。

一、乳牙的萌出

一般情况下,乳牙的萌出顺序为:乳中切牙(Ⅰ)→乳侧切牙(Ⅱ)→第一乳磨牙(Ⅳ)→乳尖牙(Ⅲ)→第二乳磨牙(Ⅴ)。

二、恒牙的萌出及乳恒牙的更替

儿童于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通常称其为“六龄牙”。此牙是口腔中最早出现的恒牙,不替换任何乳牙。两岁半左右至6~7岁期间,儿童口腔中仅有乳牙存在,称为乳牙 期;约6~7岁至12~13岁,恒牙逐渐替换乳牙,此段时期称为替牙 期。12~13岁以后,口腔中全部为恒牙,称为恒牙 期。

恒牙萌出顺序也有一定的规律,上颌多为6→1→2→4→3→5→7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或6→1→2→4→3→5→7。第三磨牙萌出较晚,约在20岁左右,故俗称“智齿”。

一、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一) 牙冠各面的名称

1. 唇面(labial surface)或颊面(buccal surface)在前牙,牙冠靠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在后牙,牙冠靠近颊粘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2. 舌面(lingual surface)或腭面(palatal surface)牙冠靠近舌侧的一面均称为舌面,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故亦称为腭面。

3.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每个牙冠均包括两个邻面,即一个近中面(mesial surface)和一个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4. 面(occlusal surface)和切嵴(incisal ridg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称为 面。前牙无 面,其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二) 应用术语

1. 中线(median line):为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该线通过两眼之间、

鼻尖、上颌及下颌的两中切牙之间。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2. 牙体长轴(long axis):是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3.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部位,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4. 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面相交于一线的角称线角。

5. 点角(point angle):牙冠上上邻面相交处形成一点,在该点上所形成的角称点角。

6.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冠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7. 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在一个方向上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

1. 牙尖(dental cusp)牙冠表面近似锥体形的显著突起。

2. 舌隆突(cingulum)前牙舌面近颈1/3处的半月形隆突起,是前牙的重要解剖特征之一。

3. 结节(tubercle)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而形成的小突起。

4. 嵴(ridge)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

(1) 切嵴(incisal ridge):为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

(2)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为前牙的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的 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

(3)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嵴,称为牙尖嵴。

(4)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为从后牙牙尖顶端斜向 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

(5) 斜嵴(oblique ridge): 面两牙尖三角嵴斜行相连形成的嵴称为斜嵴,是上颌磨牙 面的重要解剖标志。

(6) 横嵴(transverse ridge):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 面相连形成的嵴,横嵴是下颌第一前磨牙 面的重要特征。

(7) 轴嵴(axial ridge):是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8) 颈嵴(cervical ridge):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微突的釉质隆起。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

1. 窝(fossa)是牙冠表面的不规则凹陷,略似一个四周环山的盆地,称为窝。

2. 沟(groove)是指牙冠各面上,介于牙尖和嵴之间,或窝底部细长形的、似山间溪流的凹陷部分。

(1) 发育沟(developmental groove):在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融合所形成的浅沟。

(2) 副沟(supplemental groove):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统称为副沟。

(3) 裂(fissure):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3. 点隙(pit)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或某些发育沟的末端所形成的点状凹陷称为点隙。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三)斜面(inclined surface)为组成牙尖的各面。两个斜面相交成嵴,四个斜面相交则组成牙尖的顶. 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置而命名,如上颌尖牙唇面有近中唇斜面、远中唇斜面;舌面有近中舌斜面、远中舌斜面。

(四) 生长叶(lobe)为牙生长发育的钙化中心,其融合处为发育沟。一个牙由4~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一、切牙组

(一) 上颌中切牙上颌中切牙(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为切牙类中体积最大者,位于中线两侧,左右中切牙的近中面彼此相对。

1. 牙冠(1) 唇面:呈梯形,光滑平坦,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较直,远中缘

较圆凸。切缘较平直,自近中略斜向远中。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近似钝角。在切1/3处可见两条发育沟。唇颈嵴较圆突,牙颈线凸向根方。牙冠唇面形态有方圆形、卵圆形及尖圆形三种,常与人的面型或牙列形态相协调。

(2) 舌面:似唇面但较窄小。中央凹陷称舌面窝,较宽而浅,四周隆起。在近中有长而直的近中边缘嵴,在远中有圆凸而稍短的远中边缘嵴,切缘处有位于舌侧的切嵴,颈1/3处有舌面隆凸。

(3) 邻面:呈三角形,在牙冠的近中侧和远中侧形成近中面和远中面。三角形的底呈"V"形,称为颈曲线。

近中面较大而平坦,颈曲线弧度较大,接触区位于近切角处;远中面较小而圆凸,颈曲线弧度较低平,接触区近位于切1/3与中1/3交界处。

(4) 切端:唇侧较平坦,舌侧隆起成嵴,称切嵴,与下颌中切牙切嵴接触,能发挥切割功能。从切端观,切嵴由近中唇侧向远中舌侧斜行,并与上前牙牙列弧度相一致。从侧面观,切嵴位于牙长轴的唇侧。

2. 牙根单根,较粗壮而直。唇侧宽于舌侧,根颈1/3处横切面呈圆三角形。根尖段略偏远中。根长大多数稍长于冠长,也有冠根等长或根长小于冠长者。

(3) 牙颈部横切面观:呈圆三角形,唇侧宽于舌侧。

(二) 上颌侧切牙

上颌侧切牙(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位于上颌中切牙远中,左右各一,形态基本上和中切牙相似,其特点为体积较小,牙冠较短而窄,远中切角更圆钝。

1. 牙冠(1) 唇面:窄小而圆突,近中缘稍长,远中缘短并与切缘弧形相连,因而切缘明显斜向远中。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唇颈嵴不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2) 舌面:近、远中边缘嵴较上颌中切牙明显,舌面窝窄而深,其舌面隆凸较凸,有时有沟越过舌面隆凸的远中侧,延伸至根颈部,常为牙周炎、龋病好发部位。

(3) 邻面:为狭长三角形,与上颌中切牙相比其唇缘稍圆凸、舌缘更凹陷。切嵴厚,近远接触区均较中切牙距切嵴远。

(4) 切端:从切端面观,切嵴向远中舌侧倾斜度较中切牙大,与前牙牙弓弧度一致。从侧面观,切嵴位于牙长轴的唇侧。

2. 牙根单根,较中切牙细而长,根长大于冠长,根颈1/3处横切面呈卵圆形。根尖多偏向远中。

(三) 下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mandibular central incisor)位于下颌中线两侧,为全口牙中体积最小者,牙冠宽度为上中切牙的2/3。

1. 牙冠

(1) 唇面:呈梯形、狭长,光滑平坦,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与远中缘较对称,近、远中切角相等。发育沟浅平,切缘平直,离体后难以区分左右。

(2) 舌面:小于唇面,无明显的近、远中边缘嵴,舌面窝浅与舌面隆凸相续成斜坡状。舌面隆凸窄而突。

(3) 邻面:近、远中面均为狭长三角形,牙颈线弧度较上颌中切牙小,其近中面和远中面的接触区,均靠近切角处。

(4) 切端:平直,从侧面观,切嵴较薄,位于牙长轴的舌侧。

2. 牙根单根、扁圆形,唇侧宽、舌侧窄。近、远中根面中央可见一纵形狭长凹陷,故根中1/3处横切面呈"葫芦形"。远中根面上的凹陷比近中根面上的凹陷略深,借以区分左右。根尖段略偏远中。

(四) 下颌侧切牙

下颌侧切牙(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位于下颌中切牙的远中,形态亦相似,但其牙冠稍宽,两侧切角不对称。

1. 牙冠(1) 唇面:细长,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而圆凸,近中切角锐而远中切角较钝。

(2) 舌面:似下颌中切牙,但舌面窝稍浅,舌面隆凸较圆突。

(3) 邻面:狭长三角形,近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距切角稍远。

(4) 切端:切嵴由近中向远中舌侧倾斜,从侧面观,切嵴位于牙长轴舌侧。

2. 牙根单根、扁圆形,较下颌中切牙根稍长,近、远中根面凹陷更明显,根颈1/3处横切面呈扁圆形。根尖偏远中较明显。

(五) 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

1. 上颌切牙较下颌切牙体积宽大,其中上颌中切牙最大,而下颌中切牙最小。上颌切牙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唇面发育沟不明显。

2. 上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宽深。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明显,舌窝浅窄。

3. 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位于牙长轴唇侧,冠根唇缘相连呈曲线。下颌切牙的切嵴位于牙长轴舌侧,冠根唇缘相连呈弧线。

4. 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细而扁圆,近、远中根面有纵形凹陷。

(六)切牙外形的应用解剖

二、尖牙组

(一)上颌尖牙上颌尖牙是全口牙中牙体和牙根最长的牙。

1、牙冠(1)唇面:似圆五边形。五条边,近中缘长、近中斜缘短、远中缘短、远中斜缘长、颈缘。尖牙初萌,近、远中斜缘相交形成的角近似90度。牙尖顶伸至颈1/3的突起形成唇轴嵴。(2)舌面:与唇面外形相似,略小,牙尖伸向舌隆突有一纵嵴称为舌轴嵴。(3)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邻面突出。(4)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组成。

2、牙根直且粗壮的单根,根长是冠长的两倍。

(二)下颌尖牙

1、牙冠(1)唇面似窄长五边形,近中缘最长,与牙体长轴平行,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之比约为1: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度。唇面观察下颌尖牙,冠与根的近中缘相连约成直线。(2)舌面小于唇面。(3)邻面似三角形,冠与根的唇缘相连约成弧线。(4)牙尖不如上颌尖牙明显。

2、牙根为扁圆细长的单根。

(三)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四)尖牙应用解剖

三、前磨牙组

(一)上颌第一前磨牙

1、牙冠(1)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小。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颊尖偏远中,是前磨牙中唯一的颊尖偏向远中者。(2)舌面:较颊面小,似卵圆形。舌尖偏近中。(3)邻面:略似四边形,近中面颈部凹陷,有近中沟。(4) 面:外形为轮廓明显的六边形,4条边缘嵴,两条三角嵴,两个牙尖。中央有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发出的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称为近中沟,是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2、牙根较扁,多数在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二根。

(二)上颌第二前磨牙

1、牙冠小而圆突。

2、颊面颈部较上颌第一前磨牙宽,颊尖偏近中。

3、舌面与颊面大小相似。

4、邻面似四边形,少见有沟。

5、 面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明显

6、牙根多不分叉。

(三)下颌第一前磨牙

1牙冠(1)颊面:似下颌尖牙。(2)舌面:较短小,约为颊面的1/2. (3)邻面:似四

边形(4) 面:颊尖长大而舌尖特小。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相连横过 面形成横嵴,是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 面分较大的远中窝和较小的近中窝。近中沟越过边缘嵴至舌面,称为近中舌沟。2、牙根扁而细长的单根,近中面的根尖部常有分叉痕迹。

(四)下颌第二前磨牙

1、牙冠外形方圆,牙冠的厚度、宽度和高度相近,颊、舌面大小约相等。 面有两种类型:两尖型、三尖型。

2、牙根扁圆单根。

(五)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六)前磨牙应用解剖

四、磨牙组

(一)上颌第一磨牙

1. 牙冠(1)颊面:略似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 颈高度, 缘长于颈缘,颊面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2)舌面:与颊面相近或略小。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3)邻面:似四边形,近中面大于远中面,颊舌厚度大于 颈高度。(4) 面:外形轮廓呈斜方形。

1)边缘嵴:近中边缘嵴短而直,远中边缘嵴稍长。近中颊 角及远中舌 角为锐角,远中颊 角及近中舌 角为钝角。

2)牙尖:近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颊尖较锐,是非功能尖;舌尖较圆钝,为功能尖,近中舌尖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

3)三角嵴: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斜行相连形成斜嵴,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4)窝、点隙:近中窝大,占2/3,又名中央窝,远中窝较小,占1/3。

5)沟:3条发育沟,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6)斜面:颊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其余牙尖斜面都有。

2. 牙根三根,近中颊根、远中颊根、舌根。

(二)上颌第二磨牙

1. 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至舌侧的倾斜度大于上颌第一磨牙。

2. 远中舌尖更小,极少有第五牙尖。

3. 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

4. 牙根颊舌根间分叉度较小,且向远中偏斜。(三)下颌第一磨牙

1. 牙冠(1)颊面:略似梯形, 缘长于颈缘,近远中径大于 颈径,颊面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开。(2)舌面:可见近中舌尖、远中舌尖,中间有舌沟通过。(3)邻面:远中面小于近中面。(4) 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外形轮廓略似长方形。

1)边缘嵴:颊 边缘嵴长于舌 边缘嵴,近中边缘嵴较长且直,远中边缘嵴较短且突。2)牙尖:5个牙尖,远中尖最小。3)三角嵴: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4)窝、点隙: 面有中央窝和近中窝,中央窝内有中央点隙,近中窝内有近中点隙。5)沟:5条发育沟,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颊沟。6)斜面:除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其余都有。

2. 牙根扁而厚的双根。根尖偏向远中。

(四)下颌第二磨牙

1. 牙冠四尖型, 面中央窝内有4条发育沟呈十字形, 面似一“田”字形。

2. 牙根多为双根,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称为C 形根。

(五)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六)磨牙应用解剖

乳牙外形

与恒牙比较,乳牙具有下列特点:1. 色白,体积小,牙冠短而宽。2. 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 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但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4. 上颌乳尖牙牙尖偏远中。5. 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等大。6. 除上颌乳中切牙外,乳前牙牙根细长,根尖均偏唇侧。乳磨牙根干特短,分叉度特大。

一、乳切牙组

(一)上颌乳中切牙1. 牙冠:牙冠宽短,舌面与唇面大小约相等。

2. 牙根:宽扁单根,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宽冠宽根是该牙的重要解剖特征。

(二)上颌乳侧切牙

1. 牙冠:较上颌乳中切牙体积小,牙冠短窄。舌面窝较浅。

2. 牙根:较窄而略厚的单根。

(三)下颌乳中切牙1. 牙冠:近、远中缘对称,近中与远中切角较锐,切缘较直,颈嵴较突。2. 牙根:细长的单根,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

(四)下颌乳侧切牙1. 牙冠:较乳中切牙大,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近中切角较锐,远中切角圆钝。2. 牙根:单根,较下颌乳中切牙稍长。

二、乳尖牙组

(一)上颌乳尖牙1. 牙冠: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牙尖偏远中。2. 牙根:细长较直的单根。

(二)下颌乳尖牙

1. 牙冠:远中斜缘长于近中斜缘,牙尖偏近中。

2. 牙根:单根,较上颌乳尖牙的牙根稍窄。

三、乳磨牙组

(一)上颌第一乳磨牙

1. 牙冠:颊面似梯形,颊尖偏近中。 面形态似上颌前磨牙。

2. 牙根:细长,有三根。

(二)下颌第一乳磨牙

1. 牙冠:唯一一颗不类似任何恒牙的乳牙。颊面近中缘长且直,远中缘短且突,类似一个以近中缘为底的三角形。舌面近远中缘的长度相近。 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其近中边缘嵴特短,似一个以远中边缘嵴为底的三角形。近中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颊舌尖很小。

2. 牙根:分近中及远中二根。

(三)第二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分别与同颌的第一恒磨牙近似,牙冠较小,色白。颈嵴突出。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下颌第一恒磨牙中,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上颌第二乳磨牙为三根,下颌第二乳磨牙为二根,根干短,根分叉大。

一、髓腔各部名称

(一)髓室

1. 髓室顶与髓室底与 面或切嵴相对应的髓室壁称髓室顶,与髓室顶相对的髓室壁称髓室底,两者之间的距离称为髓室高度。

2. 髓室壁与牙体轴面相对应的髓腔牙本质壁分别称为近中髓壁、远中髓壁、颊侧髓壁和舌侧髓壁。

3. 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外形相似。

4. 根管口:位于髓室底上,为髓室与根管的移行处。

(二)根管系统根管系统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部分,可以表现为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等。

1. 根管为位于牙根内的大部分髓腔。任何一个牙的牙冠及牙根颈部内仅有1个髓室,而每个牙根内却不一定只有1个根管。分单管型、双管型、单双管型和三管型。

2. 侧副管为根管系统中除根管外的一切管道:包括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

(1)管间吻合: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

(2)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

(3)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4)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

(5)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

3. 根管系统内部连接处的名称

4. 根管系统在牙根表面开口的名称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称为根尖孔。

5. 根尖孔

四、恒牙髓腔解剖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1. 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上颌中切牙的髓腔较大,根管较粗,髓室与根管间无明显界限。上颌中切牙通常为单根管。

2. 上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髓腔与上颌中切牙者相似,但略小。

3. 下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下颌中切牙髓腔体积最小,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4%。

4. 下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下颌侧切牙的髓腔较下颌中切牙者为大,髓腔近远中径较小,唇舌径较大,根管较长。下颌侧切牙多为单根管,有2个根管者约占10%。

(二)尖牙的髓腔形态

1. 上颌尖牙的髓腔形态髓腔的唇舌径很大而近远中径较窄。上颌尖牙通常为单根管。

2. 下颌尖牙的髓腔形态与上颌尖牙者相似,不同点为髓室和根管都较上尖牙者窄,髓角较圆。

(三)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前磨牙的髓室类似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冠颈部及根干内。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顶上有颊、舌两个髓角,牙根内有1~2个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类型:双管型约占65%,单双管型约占28%,单管型约占7%。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类型:单管型约占48%,双管型约占11%,单双管型约占41%。

(四)下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下颌第一前磨牙颊侧髓角特别长。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颊、舌侧二髓角明显。多为单根管。

(五)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1. 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髓室似矮长方体形,髓室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远颊髓角和远舌髓角较低。根管口排列呈颊舌径长、近远中径短的四边形或三角形。近颊根管为双根管型或单双管型约占63%。

2. 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与上颌第一磨牙相近,但较小,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共约占30%。

(六)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1. 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髓室约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约1mm)。颊侧髓角较低。髓室底轮廓为近远中径长,颊舌径短的四边形或五边形,髓室底上有2~4

个根管口。近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87%,远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40%。2. 下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C”形称为“C”形根管,约占31%。

(七)恒牙髓腔应用解剖

五、乳牙髓腔形态

第一节牙列

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形成牙弓(dental arch)或称牙列(dentition)。

一、牙列分类

1. 按照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牙列可以分为恒牙列、乳牙列和混合牙列。

2. 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分尖圆型、方圆型和椭圆型。

3. 按照牙列中的牙的排列情况,可大致分为正常牙列和异常牙列。

二、牙列大小的测量方法1. 牙列长度与宽度2. Terra牙列指数

三、牙正常排列时的倾斜规律

(一)近远中向的倾斜正常情况下,上颌中切牙较正或稍向近中倾斜,上颌尖牙略向近中倾斜,上颌侧切牙是上颌前牙中向近中倾斜程度最大者;下颌切牙和尖牙的近、远中倾斜程度均比较小。上、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上的倾斜度均相对比较小,牙长轴较正,上、下颌第二、三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程度依次增大。

(二)唇(颊)舌向的倾斜一般来说,上、下颌切牙均向唇侧倾斜,下颌切牙的倾斜度较上颌切牙略小。上、下颌尖牙、上颌前磨牙以及上、下颌的第一磨牙相对较正,下颌前磨牙向舌侧倾斜明显,上颌第二、三磨牙向颊侧倾斜,下颌第二、三磨牙向舌侧倾斜。

(三)垂直向关系 平面(occlusal plane):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

解剖学 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四、牙列的 面形态特征

(一)纵 曲线

1. 下颌牙列的纵 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又称为司匹曲线(curve of Spee)。

2. 上颌牙列的纵 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亦称为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

(二)横 曲线

又称Wilson曲线。连接上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可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为上颌的横 曲线。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称为下颌的横 曲线。

第二节牙尖交错

在下颌的各种功能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被称为 或咬合(occlusion),习惯上把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关系或咬合关系。

一、牙尖交错 的名称与定义

牙尖交错 (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二、牙尖交错 的特征

(一)近远中向关系

临床上常以尖牙接触关系和第一磨牙接触关系为标志,来描述上、下颌牙列的近、远中接触关系,并作为个体间比较的重要指标。

第一磨牙关系比尖牙关系应用更加普遍,常被称为 关键(occlusal key)。

(二)唇(颊)舌向的关系

1. 覆 (overbite)是指牙尖交错 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2. 覆盖(overjet)是指牙尖交错 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3. 前牙覆 、覆盖关系分类

(1)正常覆 、覆盖

(2)对刃 (edge to edge bite):指牙尖交错 时,上、下牙切缘接触,覆 、覆盖均为零的前牙咬合关系。

(3)深覆 (deep overbite):指牙尖交错 时,上切牙盖住下切牙超过2/3。

(4)深覆盖(deep overjet):指牙尖交错 时,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2/3以上,而且上前牙向唇侧倾斜程度较大。

(5)反 (crossbite):牙尖交错 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唇侧,覆盖为负值。

(6)开 (open bite):牙尖交错 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

4. 后牙覆 、覆盖关系分类

(1)后牙正常覆 、覆盖

(2)后牙反 :表现为牙尖交错 时下后牙的颊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3)锁 (locked bite):表现为牙尖交错 时上后牙的舌尖咬在下后牙颊尖的颊侧。

(4)反锁 (cross locked bite):表现为牙尖交错 时下后牙的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三)垂直向关系1. 切牙接触特征2. 尖牙接触特征3. 后牙接触特征4. 后牙牙尖功能分类5. 后牙咬合接触类型(1)正中止接触(2)前止接触(3)后止接触(4)颊止接触(5)舌止接触

(四)牙尖交错 正常的标志1. 上下牙列中线对正,正对着上颌唇系带。2. 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3. 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4. 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5. 前、后牙的覆 覆盖关系正常。

(五)异常牙尖交错

1. 安氏Ⅰ类错 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而其余牙的 关系有异常表现。

2. 安氏Ⅱ类错 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远中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近中至少半个牙尖宽度的位置。

3. 安氏Ⅲ类错 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远中至少约半个牙宽度的位置。

三、 的建立

(一)建 动力平衡1. 前后向动力平衡2. 唇(颊)舌向动力平衡3. 上下方向的动力平衡(二)不同发育阶段 特征1. 乳牙 特征2. 混牙 特征3. 早期恒牙 特征

四、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1. 鼻翼耳屏线是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 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

2. 面部协调关系

第一节上颌骨

一、外形特点

上颌骨(maxilla)形态不规则,大致可分为一体和四突。

(一)上颌体(maxillary body)

1. 前面又称脸面。眶下孔,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 5cm处椭圆形孔。尖牙窝,眶下孔下方的骨面上一较深的窝。

2. 后面又称颞下面,上颌体后面与前面在外侧的移行处有颧牙槽嵴,后面的下部有比较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为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的起点。后面中部有数个小骨孔,称为牙槽孔。

3. 上面又称眶面,中部有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下管。眶下管长1. 5cm。

4. 内面又称鼻面,上颌窦裂孔后方有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共同构成翼腭管,长约3. 1cm,管内有腭降动脉及腭神经通过。

(二)四突1. 额突 2. 颧突颧牙槽嵴3. 腭突切牙孔4. 牙槽突

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一般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线的中点。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 5cm处。

二、结构特点

(一)牙槽突1. 牙槽窝固有牙槽骨、筛状板、硬板2. 牙槽嵴3. 牙槽间隔4. 牙根间隔(二)上颌窦

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

(三)支柱及支架结构

1. 尖牙支柱又称鼻腭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沿梨状孔外缘及眶内缘经额突至额骨。

2. 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二支,一支沿颧骨额突经眶外缘,在眶上缘外侧端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至颅底。

3. 翼突支柱又称翼上颌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而构成。

三、临床解剖特点

(一)薄弱部位1. 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即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Ⅰ型骨折线。

2. 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Ⅱ型骨折线。

3.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Ⅲ型骨折线。(二)临床应用解剖(三)上颌骨的增龄变化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二节下颌骨

一、外形特点

下颌骨(mandible)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为下颌体,垂直部称为下颌支,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连接的转角处称为下颌角。

(一)下颌体1. 外面中线处可见正中联合。从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称外斜线。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方处有颏孔。2. 内面近中线处有上下两对突起,分别称为上颏棘和下颏棘。自下颏棘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或下颌舌骨线。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中线两侧近下颌体下缘处有不明显的卵圆形凹陷称为二腹肌窝,二腹肌窝后上方有下颌下腺窝。3. 牙槽突与上颌相似,内外骨板均为较厚的骨密质。

4. 下颌体下缘又称下颌下缘,常作为下颌下区手术切口定点的标志,并作为颈部的上界。

(二)下颌支

1. 内面中央略偏后上方处有下颌孔,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孔的前上方有下颌隆突,孔的下方有下颌舌骨沟。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比较粗糙,称为翼肌粗隆。

2. 外面下方骨面比较粗糙,称为咬肌粗隆。外面的上中部骨面称为下颌支外侧隆突。

3. 四个边缘上缘薄,为下颌切迹或称下颌乙状切迹。下缘与下颌体下缘连接,与后缘相遇成下颌角。前缘上部薄,与喙突连续,下部厚,与内外斜线连接。

4. 喙突又称肌突或冠状突,内外分别有颞肌和咬肌附着。

5. 髁突又称髁状突或关节突。下部缩小,称为髁突颈部,前上方有小凹陷,称为关机翼肌窝。

二、内部主要结构特点

(一)下颌管

下颌管从下颌孔至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具有以下三点规律:

1. 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2. 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3. 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二)牙力轨道与肌力轨道

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髁突,形成牙力轨道,咀嚼力即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直接作用与下颌骨,逐渐形成肌力轨道,此轨道一部分见于下颌角区,另一部分从喙突延至下颌体。

三、临床解剖特点

(一)薄弱部位1. 正中联合2. 颏孔区3. 下颌角4. 髁突颈部

(二)临床应用解剖(三)下颌骨的增龄变化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五章颞下颌关节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一、颞骨关节面

(一)颞下颌关节窝

颞下颌关节窝位于颞骨鳞部下表面,大致呈三角形,底在前,为关节结节嵴,内后边为鼓鳞裂及岩鳞裂,外边为颧弓的后续部分。关节窝顶与颅中窝相邻,中央最薄处仅厚1. 2mm,因而颞下颌关节的化脓性病变可侵入颅内,引起脑膜炎或脑脓肿。

(二)关节结节

关节结节为颞骨颧突根部的前脚,由一骨嵴将其分为前、后两斜面。后斜面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功能区。

二、髁突

髁突呈梭形,前后径较短,内外径较长。内、外两侧的突起分别被称为内极和外极。髁突顶有一内外走行的骨性隆起,称为横嵴,将髁突关节面分为前、后两部分,称为髁突前斜面和髁突后斜面。髁突前斜面为主要的负重部位,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构成一对负重区。

三、关节盘

颞下颌关节盘具有吸收震荡、缓解关节内压的作用,对于调节髁突和颞骨关节面二者之间形态、大小的不均衡,进而维持关节运动等功能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一)关节盘的形态

关节盘位于颞骨关节面与髁突之间,略呈椭圆形,内外径长于前后径。矢状方向上可根据厚度将关节盘分为前、中、后三带,中带与髁突前斜面、关节结节后斜面相对,为关节盘主要的的功能负重区。

(二)关节盘周边附着关系及关节腔

关节盘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在矢状方向上较为疏松,称为附着,在冠状方向上者较为致密,称为韧带。

1. 关节盘附着包括附着于关节结节前斜面前缘处的颞前附着、附着于髁突前斜面前缘髁突颈部的下颌前附着、附着于关节窝后缘鼓鳞裂和岩鳞裂附近的颞后附着以及附着于髁突后斜面下缘髁突颈部的下颌后附着。通常把包括颞后附着、下颌后附着及二者之间神经、血管等疏松组织结构在内的区域成为双板区,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

2. 关节盘内、外侧韧带关节盘与髁突紧密连接成一个功能整体,即盘-髁复合体。

3. 关节腔关节上腔由关节盘上表面、颞骨关节面以及关节囊构成,相对宽大,由关节盘上表面与颞骨关节面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关节结构,称为盘-颞关节,以滑动运动为主,又称为滑动关节。关节下腔由关节盘下表面、髁突关节面以及关节囊构成,由关节盘下表面与髁突关节面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关节结构,称为盘-髁关节,主要做前后向的转动运动,也称为铰链关节。

四、关节囊

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囊由韧性较强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呈袖套状,上前方附着于关节结节前斜面的前缘,上后方附着于鼓鳞裂及岩鳞裂的前方,内外侧附着于关节窝的边缘。

五、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

(一)颞下颌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外侧,均起于颞骨关节结节的外侧面,分为浅、深两层,浅层斜向后下,附着于髁突颈的外侧面;深层水平向后,附着于髁突外极和关节盘的后部。

(二)蝶下颌韧带位于下颌升支的内侧,又称为内侧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升支的下颌小舌和下颌孔下缘。

(三)茎突下颌韧带位于下颌升支后方,又称后韧带,起于茎突,向前下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部分与翼内肌的筋膜相连续,与颈深筋膜相融合。

第二节颞下颌关节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颞下颌关节的血供主要来自颞浅动脉及上颌动脉的关节支,另外,颞中动脉、面横动脉、颞深后动脉、鼓室前动脉也有分支分布于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主要有三条神经分布,即耳颞神经、颞深神经和咬肌神经。

第三节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一、单纯转动运动二、单纯滑动运动三、滑动兼转动运动四、开闭口运动中关节结构关系的变化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3 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前准备 1多媒体,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 的发现。 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3、《口耳目》教学设计”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 形与实物的联系。

《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5—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

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一) 口耳目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一)口耳目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心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心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预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解放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寻一寻,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shu mu yue liang er duo xiao niao树木月亮耳朵小鸟yi zhi xiao yang zai chi cao 一只小羊在吃草。 long zi li mian you jiu zhi tu笼子里面有九只兔.wo men jia you san kou ren 我们家有三口人。 注:带点的字是以前学过的。带横线的字是今天学习的。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 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爱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任意选择写几个。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五、实践作业: 回到家里收集一下今天学习的生字。(商标、电视、广告、网络)

《解方程(例1)》教案(1)

《解方程(例1)》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7页《解方程》例1和做一做。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后学习的,不仅是解方程的基础课,而且以等式的性质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还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中,能正确地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2.结合解方程的具体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通过自学,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养成检验的习惯。 (四)学习重点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学习难点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方程(例1)》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如果a=b,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a+7=b+()a-()=b-m a×n=b×()a÷6=b÷() (2)用字母表示出等式的性质1、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为课中学习解方程做铺垫。】(二)课堂设计 1.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课前大家用字母表示出等式的性质1和2。我们来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一起回忆等式的性质1和2。 课件出示例1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并独立列出方程:x+3=9 师:这个方程中的x的值是多少?(6) 师:这道题目简单,大家一眼就能看出x是多少。我们还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这节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由于数据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x=6。而学生会求出x值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些多样化的方法让其觉得接下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书写上反而比较麻烦,不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所以教学时暂时避开了算法多样化,为提高学习掌握新方法的积极性,还强调了这种方法与中学知识的联系。】 2. 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初解方程 师:根据等式的性质,想一想,怎么求出x的值? 生尝试解方程。 (2)讨论交流,解释自己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生交流解方程的方法和过程。 师:方程两边为什么要同时减3?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天平图。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天仍然相等。方程也是等式,方程的左边是“x+3”,要想解出x就需要减3,所以方程两边要同时减3,解出x等于6。 把刚才的过程在方程上写出来就是这样子的。(课件演示,生独立书写解方程的正确过程,师板书。) x+3=9 解:x+3-3=9-3 x=6

解方程教案1

§5.2 解方程(1)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解题格式.新-课-标-第-一-网 例1 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

3.口耳目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利用生活经验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 学习新笔画“横折”,会写“口、目”这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摸五官”的游戏。师喊口号:“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耳朵……”,学生用右手摸到指定位置。 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识字 1. 引导观察图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九页,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预设: “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个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 2. 图中还有几个生字,看一看,你认识几个?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3. 学习“口”字 (1)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看老师的口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声母;再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韵母。大家猜的都很正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老师让你看着我的口形,你却看着我的嘴,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嘴”就是“口”。)大家说得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么右下角像什么呢?对,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人们把口字进化成这样的。 (3)同学们,我们的口(嘴巴)能做哪些事呢?(讲话、吃饭、喝水……)(4)你能用口字口头组词吗?(口语、入口、开口、口水、口才、口罩等) 4. 学习“耳”字 (1)请同学们用左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右耳垂,再用右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左耳垂。 (2)出示耳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耳朵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看一看甲骨文的“耳”字,老师:“这个字太难记了,我们来认识现在的耳字。” (3)你能用耳字口头组词吗?(耳朵、左耳、右耳、耳光、耳机、耳环等)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案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案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解方程教学设计 晓塘小学戴叶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 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 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 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 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解:33+x○()=65○() x=()那么x-4.5=10 呢?(学生独立尝试,一个学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独立节解方程。(课件中校对)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图画展示了学生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了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手、口、耳、目”4个字和撇折、撇、弯钩3个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3个笔画。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理解生字的意思。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咱们班的小朋友这几天进步很大,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变多了,认真的小眼睛变多了,作业写得很工整……所以老师向送一首歌给你们,想听吗? 2.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老师想请大家给我一起合作完成! 3.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眨眨眼,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眨眨眼…… 4.相机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自己身上的器官:“口耳目”。 【设计意图】《幸福拍手歌》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一首儿歌,以奖励的方式唱给孩子们听,孩子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会很高,在唱歌的过程中将歌词适当地调整为与课文相关的身体部位,孩子的反应很快,很容易找到这些部位,这样在歌曲和游戏中很自然地导入本课,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发散思维,导入新课,进入课堂状态。 二、观察图画,认读生字 1.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 2.看图说话,发挥想象:谁来说说小女孩的脸上都有哪些器官? (1)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大家说的很好。谁知道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呢?比如:我知道嘴巴可以用来吃饭、喝水、说话。 (3)强调:用“我知道——可以用来做——”的句式来说。 (4)生1:我知道耳朵可以用来听歌。 生2:我知道眼睛可以用来看书。 生3:我知道鼻子可以用来分辨气味。 …… 3.学习生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教案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10课时解方程(2)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x=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该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 《口耳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生字,认识三种笔画,竖、撇、捺。 2、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识字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难点是“目”和“木”的不同意义,“木”和“禾”的字形。兔子和鸟字的点也容易忘记。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实物图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数学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生字若干。 2、利用象形文字和图画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在生字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鱼、飞、雨、风、土、云、马、牛、山、水、下、大、田。 2、导入新课,现在,识字王国里的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呢,瞧,它们来了!(出示12个生字)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2、了解学情,这么多的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3、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三)揭示课题,教学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羊”字 (1)出示图片和字,学生看图说说,图画上画着什么?(指导用上正确的量词一只) (2)比形认字 比一比,图画下面的古代象形字,和下面的现代字有什么不同。 (3)识记生字,交流学生的识字方法

(4)师生共同讨论学习“羊”的方法 看图说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学习生字 小组合作自己其余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六)汇报交流 (1)各组选择一个字,派一名小老师,教全班小朋友学习过程。(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补充交流。 (3)小老师没有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4)引导学生编,记住难学的字。 鸟:小鸟不长眼睛看不见。 兔:兔子长着看短尾巴,竖弯钩里有一点。

《解方程》教学案例

《解方程》教学案例 兴明小郭小学郑晓辉 教材分析: 《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生理解了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以及天平的平衡原理基础上所进行的,为与学生中学学习相联系,新教材中利用注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而淡化旧教材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因此本节内容不适于方程解法多样化的探究。 教学目标: 1、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2、训练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掌握形如x±a=b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抵消”方程左边的常数项。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实物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活跃气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认识天平,天平有个特征,就是如果左右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那么天平会保持平衡,指针会指向最中心位置。比如现在这种情况就是——(教师演示:天平平衡状态)那么请大家观察大屏幕并猜想如果天平的一端增加或减少物体,要使天平保持平衡,那么天平的另一端应该怎么办?(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并总结: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物体,左右两边仍然平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究规律 师:数学中有一种与天平非常类似的现象,那就是等式,那么等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性质呢?我们共同探究一下。 (师多媒体演示等式25-8=17等式左边加上5,变成:25-8+5,让学生口算结果。) 师提问:要使等式相等,等式的右边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也应该加上5。对照以上天平例,学生轻松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同时加的情况我们已经验证了,那么同时减是不是也成立呢?请大家再看一个例子。 师多媒体出示18+9=27等式左边减去6,变为:18+9-6,仍然让学生口算结果,并得知:要使等式相等,等式的右边也应该减去6。让学生共同概括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口耳目》教案_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口耳目》教案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一种新笔画“︱”及1个偏旁撇横撇。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卡山水田土石鱼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十分有趣的生字。 二、尝试新字

1、出示生字:日、月、兔,看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2、出示日月兔的实物卡片,请同学上台贴图,把图片贴在相应的生字卡上方。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出示其他的实物卡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2、小组讨论:把手中的生字卡帖到哪一幅图片下呢?为什么?手上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3、全班交流 4、小结。 四、揭示课题,教目字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示范,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读字看图认读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么关系 (3)、识记生字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目”字的? 教师引导:“目”的字型与实物的形的联系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4)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2.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六、汇报交流

《解方程(一)》教案

《解方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的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 2.32+x () 3.16+4=20 ()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说明两盘的质量。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或)同一个数,等式。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 《口耳目》教案

《口耳目》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手”“足”“口”“耳”“目”“站”“坐”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 2.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赞赏中国传统文化。 3.感悟课文中的俗语,养成正确的站、坐、行、卧姿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手”“足”“口”“耳”“目”“站”“坐”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 【难点】学会生字,认识新笔画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人体图片、各部位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这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 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②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鼻子) ③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 2.引导学生说说人由哪些器官组成。板书:口耳目 二、图文识字 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春天的景色真美啊!花儿红红的,叶子绿绿的,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也在快乐地飞舞。 2.学生继续讨论: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 3.板书课题:口耳目 4.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象形字,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象形字

和插图中的哪个汉字相像。 5.教师拿出手、足、口、耳、目的生字卡片,带领全班学生读生字卡片,并将生字卡片中的字与自己的身体器官相对应,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字音、字形、字义。 三、认知贯通 1.认识“口”字。 (1)做游戏。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手指在哪里?“嘴巴”也叫“口”。 (2)用“口”字口头组词。 (3)指导笔画“横折”和“口”的书写。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 2.认识“耳”字。 (1)请学生听老师指令分别捏捏自己的左右耳垂。 (2)出示“耳”的插图,跟着老师读。 (3)指导书写。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 3.认识“目”字。 (1)说说黑板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 (2)师板书“目”,领读并引导学生跟着读。 (3)用“目”组词并说句子。 (4)指导书写。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 4.做游戏。 (1)同桌之间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手操游戏 (2)引导学生感知手,教师抽学生读“手”。 (3)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 5.认识“足”。 (1)用手分别摸摸自己的左右脚。 (2)明确:“脚”又叫“足”。 (3)学生先观察“足”字该怎么写,再跟着老师读。 6.看动作举卡片。 看教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 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等。

解方程教学设计(1)

解方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球数?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好多方法来解方程,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知识?课件再次演示后,得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尝试:解方程:x-1=3, 想一想:如果要用天平的乒乓球,如何来表示出这个方程? 指名摆一摆,学生尝试解决,并用操作来验证 2、研究例2:3x=18 学生尝试后出示:3x÷3=12÷3 用小棒操作后交流后想法:方程的左右二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 展示,课件演示后小结:方程的左右二边可以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追问得到还可以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总结:解方程时,我们都是想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方程保持平衡,我们可以采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案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耳目教 案人教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口耳目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一种新笔画“︱”及1个偏旁撇横撇。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卡山水田土石鱼?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十分有趣的生字。 二、尝试新字? 1、出示生字:日、月、兔,看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2、出示日月兔的实物卡片,请同学上台贴图,把图片贴在相应的生字卡上方。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出示其他的实物卡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2、小组讨论:把手中的生字卡帖到哪一幅图片下呢为什么手上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3、全班交流? 4、小结。 四、揭示课题,教目字?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示范,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读字看图?认读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么关系? (3)、识记生字?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目”字的? 教师引导:“目”的字型与实物的形的联系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4)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2.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六、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提示易忽略的笔画。

《简易方程——解方程(1)》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设计

《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让学生获得学习汉字的乐趣。 3.培养观察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2.教学难点: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识字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汉字,请小朋友来欣赏。分组出示“口、耳、目、日、月、火”等图片及古汉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为四组。) 2.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让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有初步感受。) (导入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并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自主识字 1.认读生字。 (1)指导小朋友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一看汉语拼音。 (2)同桌小朋友互教互读。 (3)指名读,会读的小朋友领大家读一读。教师点拨要点:“竹”是翘舌音,“鸟”是鼻音。 (4)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遇见过这些生字,并扩词、说话。 (5)齐读、开火车读。 2.发现规律。 (1)小朋友已经会读这些生字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一看,汉字和图画有什么关系吗? (2)四人一组,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图和字之间的关系,从而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设计意图]建立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3)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人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像今天我们学的口、耳、目这些字就是由图变化来的。 三、游戏巩固识字 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所学的生字。将汉字、象形字、图画分成三组,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对应的象形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四、作业 完成书上“我会连”,以巩固本节课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本课的生字,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2.生字扩词、说话。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木”和“目”,通过组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辨析这两个同音字。 3.辨析形近字“日”和“目”,“木”和“禾”。启发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记忆。 (此练习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即字形与字义结合,来巩固生字。) 二、指导写字 1.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指导写法。 “竖”:从上到下要写直。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教师在示范本课要写的 3 个字时,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以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这 3 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木”:“横”短“竖”长。“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3.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安静书写汉字。(5~10 分钟) 4.师生评议学生的练字。 三、作业 1.练习书写汉字。 2.语文实践活动。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水、山、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