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机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将这些同层实体通信的协议及

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简单点说就,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网

络体系结构实际上是研究网络协议的,网络协议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计算机通信其实讲的

就是协议,这节课实际上是这本书的总纲它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网络协议:

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有多个计算机节点和通信设备组成,他们直接

为什么可以通信呢!就是遵守相同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之下他们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像我们在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选择一种语言,大家都能听的懂的语言,要么汉语,要么英语,这就是网络协议。)协议有以下三个要素。

语法(syntax):就是规定一些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传

输有效信息同时也要传输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对信息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或者是对地址

信息和路由的一些辅助信息。编码是:比如我们在物理层传输一些比特序列,在传输的过程

中0和1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针对控制信息,那么控

制信息里面包含不同的内容,地址信息,检错,纠错等等,计算机阶段或者是设备节点当收

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它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知道它的地址是什么含义,这个信息是不是给自己的,是自己的进行接收,不是自己的要想办法转发,传输过程中是不

是有错误你要看的检错,纠错信息,要完成以定的检错,纠错计算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正

确的信息,是不是发送方想要发送的,让后接收方送到正确信息时候接收,收到错误信息的

时候,是否要向发送方发一个应答,是否对数据中的数据进行纠错等,这些都是语义所以处

理的。)

时序(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网络中的设备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设备传

输速度快,有的设备传输速度慢,所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要做一个速度匹配,发送的要知道

接收端的接受能力)

分成设计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其下一层之上,每一层的目的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且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屏蔽。(我们在

做一个工程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想实现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

件事情分层,把一个大的问题,分层若干小的问题,分层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网络要完成的

功能分成不同的层,不同的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这样吧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每个小问题

解决以后,复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说这就是分层好的好处。)

1.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2.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

以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

3.易于标准化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模型。该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和),即ISO。在这一框架

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环境中的互连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各层功能

(1)(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它主要关心

的是通过物理链路从一个节点向另一个节点传送比特流,物理链路可能是铜线、卫星、微波

或其他的通讯媒介。它关心的问题有:多少伏电压代表1?多少伏电压代表0?时钟速率是

多少?采用全双工还是半双工传输?总的来说物理层关心的是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

程特性。

常用设备: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网卡、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2)(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的协议数据单

元称为。

数据帧中包含(又称MAC地址)、控制码、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该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

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

此外,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

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

常用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3)(Network Layer)

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或分组。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

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选择算法()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另外,为避

免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而造成,需要对流入的数据包数量进行控制()。当数据包要跨越多

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4)(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

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

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

传输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5)(Session Layer)

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

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会话层得名的原因是它很类似于两个实体间的会话概念。例如,一个交互的用户会话以登录到计算机开始,以注销结束。

(6)(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

应用层读出。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格式转换

成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7)(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

的应用需求,如、收发电子邮件等。

网络管理答案(第3版)

第一章ao 导论 思考题 1-1 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答: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P4)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使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P4) 1-2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P5) 1-3 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答:网络管理是一门高度综合和复杂的技术,除其自身包含丰富的内容之外,还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性能分析理论、网络的可靠性理论、网络优化理论、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P6-P13) 1-4 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 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答: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与面向过程技术相比的区别在于: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为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程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是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的优点包括: 1、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更易于理解和掌 握。 2、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 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a. 抽象性提供了对于复杂对象的单纯接口。 b. 封装性对复杂的个体实现了细节的隐藏。 c. 继承性可以非常方便地表达事物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层 次关系。 d. 同质异构性在保证了对象的外部接口不变的前提下,解决了网络设 备升级改造后管理上的向后兼容等问题。 (P10-P11) 1-5 网络管理的5 个功能领域是什么?答:1、配置管理 2、性能管理 3、故障管理 4、安全管理 5、计费管理(P16) 1-6 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和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 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2×105 bit B.4×105 bit C.1×105 bit D. 8×105 bit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机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将这些同层实体通信的协议及 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简单点说就,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网 络体系结构实际上是研究网络协议的,网络协议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计算机通信其实讲的 就是协议,这节课实际上是这本书的总纲它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网络协议: 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有多个计算机节点和通信设备组成,他们直接 为什么可以通信呢!就是遵守相同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之下他们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像我们在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选择一种语言,大家都能听的懂的语言,要么汉语,要么英语,这就是网络协议。)协议有以下三个要素。 语法(syntax):就是规定一些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传 输有效信息同时也要传输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对信息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或者是对地址 信息和路由的一些辅助信息。编码是:比如我们在物理层传输一些比特序列,在传输的过程 中0和1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针对控制信息,那么控 制信息里面包含不同的内容,地址信息,检错,纠错等等,计算机阶段或者是设备节点当收 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它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知道它的地址是什么含义,这个信息是不是给自己的,是自己的进行接收,不是自己的要想办法转发,传输过程中是不 是有错误你要看的检错,纠错信息,要完成以定的检错,纠错计算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正 确的信息,是不是发送方想要发送的,让后接收方送到正确信息时候接收,收到错误信息的 时候,是否要向发送方发一个应答,是否对数据中的数据进行纠错等,这些都是语义所以处 理的。) 时序(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网络中的设备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设备传 输速度快,有的设备传输速度慢,所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要做一个速度匹配,发送的要知道 接收端的接受能力) 分成设计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其下一层之上,每一层的目的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且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屏蔽。(我们在 做一个工程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想实现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 件事情分层,把一个大的问题,分层若干小的问题,分层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网络要完成的 功能分成不同的层,不同的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这样吧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每个小问题 解决以后,复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说这就是分层好的好处。) 1.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2.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 以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 3.易于标准化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模型。该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和),即ISO。在这一框架 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环境中的互连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第4章 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是为了治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不是在Internet 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差不多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治理的进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治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治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操纵信息协议(ICMP)能够作为网络治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操纵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治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那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

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刻戳(timestamp)和时刻戳应答(timestamp reply),那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治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究(PING)程序。利用ICMP 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治理要求。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进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 功能更强并易于一般网络治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治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公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治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治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阻碍的方法。 1.高层实体治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治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治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差不多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 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 网络协议 协议(Protocol)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或称时序/定时关系) 注: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体(Entity) 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参考模型 基本概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否则异种计算机就无法连接成网络,这种共同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就是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将OSI/RM依据网络的整个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网络工程 心得

学习网络工程心得体会 网络工程师是指基于硬、软件两方面的工程师。根据硬件和软件的不同、认证的不同,将网络工程师划分成很多种类。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早已被每一个人熟知,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了,也让庞大的地球变为一个小村落。由此可见,当今计算机网络已是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自身多年的体验以及使用,对计算机网络也是更加了解。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数据交换是基础,资源交换为目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通信网络,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1)功能:完成网络的通信、数据的存储转发,具体的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安全;流量计费。(2)构成:网络结点、通信线路。资源子网:(1)功能: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处理数据能力。(2)构成:主机系统(硬件、软件)。 网络工程是指按计划进行的以工程化的思想、方式、方法,设计、研发和解决网络系统问题的工程。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关于网络工程这门课,我们是建筑工程专业的,这门选修课对于我们来讲也是有切入点的。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了,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很全面也很实际。了解了网络需求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以及网络工程投标的过程;还介绍了,网络逻辑实际的原理,将分层设计和组件设计结合起来,以以太网为例,分析了网络设计·升级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介绍IP地址分配·SLAN 划分·路由协议选择等知识;还介绍了网络冗余设计和数据备份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网络安全的设计思想,举例说明了防火墙在网络安全结构中的作用,并给出制定防火墙策略的一些方法;重在介绍网络逻辑结构的物理实现,分成三大部分。即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物质,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以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构成和设计;介绍了流行的网络结构——Internet结构的基本原理,并举例了一个OA应用的实例,侧重介绍了以Internet为网络平台的OA系统如何搭;以上知识点是我按照书本写的,可能和老师讲课的顺序有所出入。 还有就是我们重点学习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这部分老师讲的很多,也很仔细,包括了静态路由,动态路由,Eigrp协议,Ospf协议,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STP,ASL,NA T,DHCP,PPP,等众多协议。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这门选修课的重要性:网络工程是国家战略工程,网络工程师说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被日益放大,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第4章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是为了管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别是在Internet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管理的发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管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管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控制信息协议(ICMP)可以作为网络管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管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这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间戳(timestamp)和时间戳应答(timestamp reply),这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索(PING)程序。利用ICMP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管理要求。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发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功能更强并易于普通网络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管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发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管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管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影响的方法。 1.高层实体管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管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为了强化这一策略,IAB要求SNMP和CMOT使用相同的被管对象数据库。即在任何主机、路由器、网桥以及其它管理设备中,两个协议都以相同的格式使用相同的监控变量。因此,两个协议有一个公共的管理信息结构(SMI),和一个管理信息库MIB。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两个协议在对象级的兼容是不现实的。在OSI的网络管理中,被管对象是很成熟的,它具有属性、相关的过程、通报以及其它一些与面向对象有关的复杂的特性。而SNMP为了保持简单性,没有这样复杂的概念。实际上,SNMP的对象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下根本就不能称为对象,它们只是带有一些如数据类型、读写特性等基本特性的变量。因此IAB最终放松了公共SMI/MIB的条件,并允许SNMP 独立于CMOT发展。 从对OSI的兼容性的束缚中解脱后,SNMP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很快被众多的厂商设备所支持,并在互联网络中活跃起来。而且,普通用户也选择了SNMP作为标准的管理协议。 SNMP最重要的进展是远程监控(RMON)能力的开发。RMON为网络管理者提供了监控整个子网而不是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 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a)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b)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 及做出何种应答。c)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a)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b) 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c) 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d) 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e) 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f) 分层的优点: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 实现细节。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 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iii、易于实现标准化。g) 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h) 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i) 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j)

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k)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a) 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b) 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c) 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d) 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 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a) 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b) 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c) 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d)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计算机基础知识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笔记_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史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的功能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而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

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而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网络管理 思考题 参考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的提供服务。 重要性: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是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 2、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以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3、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1)网络性能分析理论 2)网络的可靠性理论 3)网络优化理论 4)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 5)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 6)数据库技术 7)计算机仿真技术 4、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根本区别: 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角度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优点: 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因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它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5、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领域是什么? 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6、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化网络管理 第二章 OSI 系统管理模型 1、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将网络资源的状态和活动用数据加以定义后,远程监控系统中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成为一组简单的数据库的操作功能(即建立、提取、更新、删除功能)。网络管理系统NMS在远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计算机网络管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网络管理:就是、监督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以确保其具有最高的效率和生产力,能正常地、高效地运行;它是由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及管理系统等部分紧密结合而成的。(P15) 网元:网络管理中可以监视和管理的最小单元。(1)物理介质和联网设备(包括物理链路和数据链路层联网设备);(2)计算机设备(包括打印机、处理器、存储设备和其他计算机外围设备);(3)网络互联设备(网桥、路由器、网关等)。(P4) 网络资源:网络的硬件系统、网络的软件系统以及服务等构成的。(P4) 被管对象:为了实现远程逻辑管理,将被管网络资源中的网元抽象为对象的数据表示。(P5) 网络管理系统:用来管理网络、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系统。(P6)2、管理者和管理员有什么区别?(P3和P7) 管理站(硬件)或者管理程序(软件)都可称为管理者(Manager)。Manager不是指人而是指机器或软件。网络的管理者是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实际上是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的人。网络管理员(Administrator)指的是人。 4、网络管理系统的内容包括哪些?(P6) (1)系统的功能;(2)网络资源的表示;(3)网络管理信息的表示;(4)系统的结构。 7、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7) (1)若要管理某个对象,就必然会给该对象添加一些软件或硬件,但这种“添加”必须对原有对象的影响尽量小些。(2)由于管理信息而带来的通信量不应明显地增加网络的通信量。 第二章 2、简述OSI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子模型。(P18) (1)功能模型,将整个管理系统划分为配置、故障、性能、安全、和计费管理五个功能域,这些模型结合在一起提供网络管理。 (2)组织模型,处理系统组织方面的信息,采用管理系统和代理系统模式,定义了一些管理角色,如管理站、代理等。 (3)信息模型,描述管理对象,包括一个管理信息结构、命名等级体系和管理对象定义。 (4)通信模型,描述所需的通信过程,是基于系统的通信体系结构,包括应用管理、层管理和层操作3种交换管理信息的机制。 3、网络管理系统的五大功能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P19和P22) 功能: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 关系:(1)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属于对网络的监视范畴,而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则属于对网络的控制范畴。 (2)配置管理是各管理功能的基础,其他各管理功能都需要使用配置管理的信息。 (3)故障管理是整个网络管理功能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在网络部署完成之后,用于保证网络能提供连续可靠的运行,减少网络运行中断对社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故障管理的基础是网络性能和配置性能。 (4)安全管理比较独特,既涉及其他管理功能的安全完成,也涉及网络的安全使用。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及安全管理的关系是密切的。性能降低将导致网络故障,有效的性能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加强故障的管理及排障能力。计费管理元始数据也是网络性能的体现。 4、基于M/A模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由哪几个要素组成(P24) 要素:网络管理者、网管代理、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 5、什么是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模型?(P29) 被管对象的意义在整个网络系统中是统一的,即不依赖于任何一个被管对象的具体实现,因此必须要有一种标准化的描述语言来描述基于这种模型方法的管理信息。描述和管理相关的对象和信息的概念集合就构成了网络管理体系结果的信息模型。

网络工程项目设计基础

项目1 网络工程项目设计基础

项目描述 在当前的网络工程项目建设中,企业网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网内部各种不同业务的开展,是企业网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早期的企业网主要是简单的数据共享,现在则是全方位的数据共享,从过去单一的企业内部到现在异地甚至分布在全球的多个分支公司的互连,对网络的覆盖面要求越来越广,这种要求已经发展到整个企业、整个行业,甚至整个互联网。 本项目要完成以下任务: ●掌握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的相关概念。 ●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学会做网络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 ●掌握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的方法。 任务1 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的相关概念 任务展示 在进行网络工程设计时,网络工程设计者首先要搞清楚网络技术集成、网络设备集成和网络应用集成三方面的要求;其次,将用户方的需求用网络工程的语言表述出来,使用户理解设计者所做的工作。 任务知识 1.1 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描述性定义如下:计算机网络工程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应用目标,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通过详细的分析、规划和设计,按照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管理,高效地集成到一起的工程。 也可简单地描述为:计算机网络工程是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把工程化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中。 1.2 网络工程项目设计的目标 网络设计遵循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指导原则,确保设计的解决方案满足网络建设的需要,并符合IT建设的标准,为将来的网络升级提供向后兼容能力。在整体方案设计中,要遵循功能性、可扩展性、适应性和管理性原则。

1. 有效性和可靠性 网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即可连续运行性,是网络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原则,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当网络不能继续提供服务时,不管是何种原因,网络就失去了实际价值。从另一方面看,当某种网络服务的响应时间变得变幻莫测时,网络系统也就不可靠了。 在网络设计上,应考虑以下的一些技术。 (1) 选择的网络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例如,有可热插拔的模块,有快速的恢复机制等。 (2) 拥有冗余及负载均衡的电源系统。 (3) 其他关键设备的冗余,如控制模块的冗余、负载均衡的网络链路冗余。确保不因为单条线路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失效,而且,应确保在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能最小。 2. 灵活性和扩展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进步,对网络系统的可伸缩性要求成为网络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系统应能方便地对其规模或技术进行扩充。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经常随着应用而发生变化,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进行灵活的系统配置和资源的再分配。 网络将会是不断增长的,包括它的规模、它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内容,都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而不断增加,因此,在网络设计上必须非常重视网络的扩展能力。网络的扩展包括如下内容。 (1) 网络规模的扩展:包括网络的地理分布,用户数。 (2) 应用内容的扩展:包括视频和语音服务也会不断加入到IP网络中,这就要求主干网络设备必须具有多种业务支持的能力。 (3) 网络容量的扩展:随着规模和应用的扩展,网络传输容量也必须能相应地增加。 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模块化的系统在可伸缩性上也有着固定式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整个系统的性能将能随着模块数量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增强,因此,也就更能适应不同规模网络对设备的要求。模块化的网络设备在多种技术的适应能力上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网络系统具有统一的系统平台,具有平滑升级的能力,使系统能满足各种用户不同程度的需求,以节约投资,避免系统性能的闲置和浪费。 3. 开放性和先进性 用户的环境、应用平台和硬件平台各不相同,遵循开放式标准是实现网络互连的最根本保证。系统具有开放性,意味着遵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所共同遵循的标准。开放性还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最佳的性价比,有利于在众多满足同一开放性标准的硬件、软件系统中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产品,同时,可以保证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使用第三方的标准产品,以降低用户投入的成本,因此具有先进性。 4.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在一个网络系统中,网络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关系到网络系统的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及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及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及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入侵检测、恶意代码过滤等等

网络管理系统试题及问题详解

网络管理试题及答难 选择题 1、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不含下列哪项。( B ) A.SNMP B.SMTP C.CMIS/CMIP D.LMMP 2、关于网络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现代网络发展使得中心式的网络管理机构不能独自管理覆盖广大区域的网络 B.在分层网络管理模式中,网络只是被简单的划分为互不重叠的部分 C.在分层网络管理模式中,每一层的网络管理中心只管理下一层从属于它的管理中心或网络用户 D.在分层网络管理模式中,每一层的网络管理中心只接受它从属的上一级管理中心的管理 3、SNMP是INTERNET上的网络管理协议,下列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B ) A.管理信息结构以及MIB十分简单 B.管理信息结构及MIB相当复杂 C.提供支持一个最小网络管理方案所需要的功能 D.建立在SGMP的基础上,人们已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 4、在OSI网络管理标准中,应用层与网络管理应用有关的褓称为系统管理应用实体,其组成元素不含。( C ) A.ACSE B.ROSE C.CMIP D.CMISE 5、在简单网络管理中,如果将管理者/代理模型看作Client/Server结构,那么在原始版本SNMP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管理者是Server,代理是Client B.管理者是Client,代理是Server C.管理者既可以是Client也可以是Server D.以上都不对 6、SNMP是一组协议标准,下列哪项不在其中。( A ) A.TCP/IP B.管理信息结构SMI C.管理通信协议SNMP D.管理信息库MIB 7、下面叙述是不正确的。( B ) A.Get-Request 、Get-Next Request 、Set-Request这三种操作具有原子特性 B.SNMP要求传送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C.SNMP采用“请示—响应”的操作方式 D.对于传输具有突发性和简短性的管理信息来说,SNMP是比较合适的 8、在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中,负责完成网络数据的传输、转发等任务的是( C ) A.资源子网 B.局域网 C.通信子网 D.广域网 9、在 D 构型中,结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 D ) A.环型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型拓扑 D.星型拓扑 10、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B ) A.树型拓扑B.网状拓扑 C.星型拓扑 D.环型拓扑 11、如要在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连网,一般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C ) A.广域网 B.城域网 C.局域网 D.互联网 1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