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心得体会: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五条对策建议

工作心得体会: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五条对策建议

工作心得体会: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五条对策建议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总则第七条中正式写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调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1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总则一章,将其作为纪律检查机关开展工作的“方法总论”。

细数“四种形态”的渊源脉络,意义重大,它传承了我们党建党以来的方针政策与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是“四个自信”的理论成果的结晶;它是新时期党内治理在方式方法上的重大创新,根本目标在于实现科学执纪,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保障执政安全,提升党内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它紧扣近年来党内监督工作上存在的各类问题,将手段与目标、教育与惩处、治标与治本、重点与全面进行辩证式统合,是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宏伟战略的关键一招。

为能使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辖区得到精确精准运用,201X年9月以来,区纪委课题组围绕基层党组织如何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这一题目,通过调研座谈、发放测评、文献法规梳理、数据分析等办法,发现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少数基层纪委,对“四种形态”在理念认识、方法措施、落实落细上尚存在问题及偏差。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形势背景下,找准问题、捋出症结,精准施策、绵绵用力,提升政治觉悟、果断展开行动,是基层党组织在运用“四种形态”上必须用心做好的政治大事。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一些从事党建和监督执纪工作的同志,缺乏政治站位与历史文化视野,把“四种形态”简单理解成党内监督的“创新之举”,看不到其所蕴含的历史溯源与党章脉络。少数基层党委负责人仍认为谈话函询等工作是纪委一家之事,说不明白主体责任的落点抓手是什么,拉不出自身在践行“四种形态”上的“履职工单”。

(二)简单机械式操作。有的把“四种形态”理解成简单的比例关系,刻意对后三种形态搞减法,把一般性任职谈话、廉政谈话、警示教育以及民主生活会上开展的批评教育等纳入“第一种形态”,把司法机关判处主刑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统计成“第四种形态”。

(三)能力担当有欠缺。首先是怕担当。维护纪律贵在日常,但是“红脸出汗、经常性开展批评谈话”说易行难,特别是身在基层,熟人圈稠密,拉下脸不容易,审查谈话人员存在怕失人缘、怕丢选票等顾虑。再是把握政策能力水平欠火候。批评教育、谈话函询、审查谈话等要求监督执纪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善做心理疏导,开题能有“三板斧”,但受制于基层事务繁冗、学习培训不够等因素,理论深厚、勇于担当的谈话人才匮乏,存在因能力水平问题而“对象没红脸出汗,自己倒先红脸出汗了”的现象。

(四)规程机制不完善。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四种形态”实践运用上工作规程不明晰,痕迹管理不完善。对第一种形态,哪些党委需抓在手上、哪些纪委要履职尽责,哪些党委、纪委、司法机关应一起“同频共振”,还未完全梳理清晰,未予以清单式明确、流程化规制。因痕迹管理、流程管控不细化明确等问题,在谈话函询处置方式上,没有实施主体、方案、报批程序、抽查核实办法等,存在“一谈了之”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