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色列

以色列

公元前约1700年犹太民族的祖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在迦南地定居。后因饥荒迫使古以色列人迁徙到埃及。
公元前1350年摩西带领古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在西奈山接受“摩西十戒”,犹太教诞生。
公元前1300——1250年古以色列人返回迦南地,并在此地定居下来。
公元前1020年犹太君主制国家建立,扫罗为第一位国王,死后由大卫继任国王。
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60年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圣殿。
公元前930年古犹太王国分裂为南方的犹太王国和北方的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十个以色列人部落流亡并消失.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帝国征服,第一圣殿被毁;一部分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囚禁。
公元前538年犹太人从巴比伦返回巴勒斯坦;重建圣殿,第二圣殿时期开始。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征服巴勒斯坦,开始了希腊统治时期。
公元前166年马卡比起义,犹太起义者后来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
公元前142——129年哈斯蒙尼王朝统治下的犹太独立王国。
公元前63年罗马大军在庞培的率领下攻陷耶路撒冷。希律被任命为巴勒斯坦的统治者,修葺耶路撒冷圣殿。
公元66年犹太人举行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大起义。
70年耶路撒冷及第二圣殿被毁;两年后马萨达陷落,“犹太战争”失败。
132年巴尔.科赫巴举行起义,三年后失败。古代犹太历史终结,进入流散时期。

1860年耶路撒冷城外建立第一个犹太居住区。
1882——1903年第一次阿里亚(即犹太人大规模迁往巴勒斯坦),移民主要来自俄国。
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犹太复古主义组织成立。
1904——1914年第二次阿里亚,移民主要来自俄国和波兰。1909年在德加尼亚建立第一个基布兹(一个供人定居的组织,它保持某种在所有物全体所有制基础上将成员组织起来的集体社会,它的宗旨是在生产、消费和教育等一切领域实行自己动手、平等与合作。);第一座现代化城市特拉维夫开始建立。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英国占领巴勒斯坦,结束了奥斯曼帝国400年的统治。
1918——1948年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
1919——1923年第三次阿里亚,移民主要来自俄国。
1920年犹太工总成立;一;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成立。
1922年国际联盟正式授权英国对巴勒斯坦进行委任统治。外约旦正式与巴勒斯坦分离,成为一个单独的英国殖民国家。犹太社团的代表机构犹太代办处建立。
1924——1932年第四次阿利亚,移民主要来自波兰。
1925年耶路撒冷希

伯莱大学建立。
1929年犹、阿两族首次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1931年犹太地下武装“伊尔贡”成立。
1933——1939年第五次阿里亚,移民族要来自德国。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举行针对犹太人和英国当局的暴动。
1939年英国发表《白皮书》,严格限制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犹太人遭到纳粹的大屠杀。
1940年犹太右翼地下武装“莱希”以及哈加纳的突击队“帕尔马赫”成立。
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提出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英国委任统治结束,以色列国宣告建立。埃及等五个阿拉伯国家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以阿战争(以色列称为“独立战争”)爆发。
1949年分别同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签订停战协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议会,组成以本-古里安为首的第一届工党政府。被接纳为联合国第59个成员国。
1948——1950年来自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大批犹太移民(68.7万)来到以色列。
1950年议会通过《回归法》。
1952年以色列外交部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
1956年国家宗教党成立。特拉维夫大学开始招生。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人称“西奈战争”)爆发,夺得加沙和西奈,次年撤军。
1957年胡拉沼泽地的排水造田工程结束1961——1962年参与大屠杀的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在以色列受审并被处以绞刑。
1964年“北水南调”的全国输水工程竣工。雅博廷斯基遗骸运回以色列重新安葬。巴解组织在开罗成立,随后发动对以色列的游击战
1966年永久性的议会大厦落成。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或诺贝尔文学奖。
1967年组成民族团结政府。六天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第三次中东战争),夺得西岸、加沙、戈兰、西奈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大片阿拉伯土地。
1968——1970年以、埃之间沿苏伊士运河的消耗战。
1968年巴勒斯坦工人党、劳工联盟等联合组成以色列工党。巴解组织发表要消灭以色列的《巴解组织宪章》。
1969年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在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劫机恐怖活动。约旦政府军同巴解组织冲突的“黑九月事件”。
1971年东方犹太人的“黑豹党”成立。1972年以色列参加慕尼黑奥运会的11名运动员遭到绑架并被杀害。来自苏联的犹太移民开始增加,70年代约有10万。
1973年自由运动和自由党等联合组成利库德集团。十月战争(赎罪日战争)爆发,持续了18天,以色列初期受挫,后反击成功。
1974年经及辛格斡旋,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定。右翼的“信仰者集团”成立。
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犹太复国主义等于种族

主义”的3375号决议。成为欧洲共同市场的非正式成员国。
1976年以色列特种部队在恩德培机场成功解救人质。
1977年利库德集团大选获胜,组成新政府,工党在执政29年后下台。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并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
1978年“现在就和平”运动出现。在美国的主持下,同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贝京与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79年以埃正式签署《以埃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30年的战争状态。开始从西奈半岛的第一阶段撤军。
1980年议会通过“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的基本法。通货膨胀严重,新货币谢克尔取代原来的里拉。
1981年以色列空军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议会通过在戈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议案。
1982年完成从西奈半岛撤军。发动进入黎巴嫩打击巴解组织的“加利利和平行动”。1983年贝京辞职,沙米尔继任总理。
1984年利库德集团在第11届议会大选中失利,同工党共同组成全国联合政府。空运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的“摩西行动”。
1985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从黎巴嫩撤军,但保持了对黎南部安全区的控制。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后,通货膨胀率从445%降至20%。
1987年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举行反对以色列统治的起义(英提法达)。1988年利库德集团大选获胜,同工党组成新联合政府。
1989年经国际仲裁后,西奈半岛的塔巴归还埃及。
1990年东欧和苏联的大批犹太人开始移居以色列,在几年内总数达70万。
1991年海湾战争中 ,以色列遭到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袭击。从埃塞俄比亚运送15,000名黑犹太人的“所罗门行动”。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召开,阿—以冲突双方首次进行直接谈判。联合国大会废除“犹太复国主义等于种族主义”的决议。
1992年同中国建交,随后又同印度等国建交。议会通过关于直接选举总理的法案。工党大选获胜,组成以拉宾为首的新政府。
1993年以国防军加强对黎南部真主党的报复性袭击。同巴解组织达成《奥斯陆协议》,并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原则宣言》。
1994年巴勒斯坦人实现对加沙和杰里科的自治。一名犹太极端分子在希布伦打死29名阿拉伯人。以色列—约旦签署和平条约,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在摩洛哥和突尼斯设立利益代表处。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以军又撤出西岸的6个城市,巴勒斯坦人在西岸的自治范围扩大。拉宾总理在群众集会被一名犹太极端分子暗杀,佩雷斯继任总理。
1996年反对和平进程的恐怖活动升级,以色列连续发生四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在黎巴嫩南部实施“愤怒的

葡萄”军事行动,打击真主党游击队。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首届大选中当选自治机构领导人。在阿曼和卡塔尔设立贸易代表处。利库德集团大选获胜,内塔尼亚胡成为以色列新总理。1997年与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达成从希布伦撤军的协议,因双方的不信任而拖延。耶路撒冷发生的两次自杀性爆炸事件,使21人丧生。
1998年以色列庆祝建国50周年。

附一:以色列历任总统哈伊姆.魏兹曼 (1949——1952年)犹太复国主义领导者、科学家。伊扎克.本—兹维 (1952——1963年)以色列犹太机构领导人、历史学家。扎勒曼.夏扎尔 (1963——1973年)政治家、学者、作家。伊弗拉姆.卡齐尔 (1973——1978年)生物化学家。伊扎克.纳冯 (1978——1983年)政治家、教育家。哈伊姆.赫尔佐克 (1983——1993年)律师、将军、外交家。埃泽尔.魏兹曼 (1993——2000年)将军、政治家。摩西·卡察夫 (2000——至今)附二:以色列历任总理1948-1954 戴维·本-古里安 工党 1954-1955 摩西·夏里特 工党 1955-1963 戴维·本-古里安 工党 1963-1969 列维·艾希科尔 工党 1969-1974 果尔达·梅厄 工党 1974-1977 伊扎克·拉宾 工党 1977-1983 梅纳赫姆·贝京 利库德集团 1983-1984 伊扎克·沙米尔 利库德集团 1984-1986 希蒙·佩雷斯 工党 1986-1992 伊扎克·沙米尔 利库德集团 1992-1995 伊扎克·拉宾 工党 1995-1996 希蒙·佩雷斯 工党 1996-1999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利库德集团 1999-2001 埃胡德·巴拉克 工党 2001-2005 阿里埃勒·沙龙 利库德集团 2008—至今 埃胡德·奥尔默特 利库德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