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石方爆破工程施工方案

土石方爆破工程施工方案

土石方爆破施工方案

一、工程基本概况

位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坚硬的褐色岩石,机械与人工无法施工时,采用松动爆破,以达到设计要求。

本工程施工区域需要爆破施工的爆破方量约*****m3,计划工期为**天,基础岩石为褐色砂岩,结构较致密、坚硬,层理不明显。

爆破区周围环境:爆破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必须严格控制爆破。

二、设计参数依据

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四川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实施细则》1989年6月实施;

3、现场施工有关图纸;

4、施工现场地形、地质情况。

三、爆破方案选择

本设计着重考虑周围村民和建筑物、构筑物不受危害。本工程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方法进行设计与施工,以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

四、爆破设计

1、单位炸药消耗量确定:

根据岩石坚硬程度、有关爆破资料和以往的实际经验,设定本工地的单位耗药量为2.0~3.0kg/m3。

2、孔数及布局参数

考虑到桩径较小,循环进度定为1.0m,炮眼利用率80%,每循环爆破方量为1.4m3,每循环炸药消耗量为4.2kg。

考虑到炸药爆破后对周围岩石的破坏,应考虑周边眼定位。周边眼起爆时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主要是炸药爆炸产生的压缩圈和裂隙圈,裂隙圈半径Rr 的计算公式如下:

Rr=8r (式中r为药包半径)

=8×(3.2÷2) =12.8cm

现将周边眼定在距轮廓线15㎝左右处,孔向外边稍微倾斜,孔深1.0米。

为确保掏槽质量,掏槽眼中心20㎝处,钻眼深度1.2m,布置4个掏槽眼,钻孔向中心稍微倾斜;此后在掏槽眼和周边眼之间布置若干个辅助眼,孔1.0米。

3、试爆

在爆破施工过程中,因岩层的不均匀,对不同风化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情况,应根据试爆效果对表一的参数作适当的调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采用正向装药形式,不装药部分用中粗沙作堵塞物,堵严、堵实。

4、起爆方法及起爆网络

本工程采用电起爆法,为减少地震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应严格控制单段起爆药量,起爆时所有雷管采用串联网路连接。网路连接时同一网路内的雷管必须是同厂、同批、同型号的。

五、爆破安全

1、爆破震动

按《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爆破震动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规程中。本工程主要考虑相邻的房屋的安全震动,本工程最大单段药量为800g,最近距离为50m,按此计算,震速为:

()()4.1

3

350

Q

k

R

v

8.0

150

/

/=

=0.57cm/s

按照此设计产生的震动小于《规程》规定的2.0m/s的限制。爆破震动不会对相邻建筑物造成危害。

2、爆破个别飞石的防护

本工程爆破都是在坡地上进行的,要防止飞石飞出,才能达安全防护目的,为此,装药联线后在孔口压上沙包或盖上稻草,放炮时所有人员撤离爆区,根据以往类似工程实践,此种防护方法切实可靠。

3、空气冲击波的影响

因每次起爆的药量很小,加之孔口进行了覆盖,故空气冲击波对周围的危害可以不计,起爆时只要把无关人员撤出工地范围即可保证周围建筑物和人员的不受空气冲击波的影响。

普通工程爆破施工机具与作业参数的计算确定

3.1钻孔机械:采用380V电钻和380V电动空压机带动手风钻。

3.2 爆破布孔选择用药计算。

3.2.1 布孔(图1)

图1 梅花型布孔示意图

采用小台阶爆破法,台阶高度控制0.5m

a、炮眼深度:h=0.5~1.0m

b、炮眼间距a=(0.5~1.0)l

c、炮眼排距b=0.866A

d、单孔药量Q=ablq(Q~0.15Kg/m3)

e、布眼方式采用梅花形布置,排式起爆图式。取L=0.6,A=0.5,B=0.54,Q =20g

f、微差控制爆破:每排10孔,每段最大起爆药量200g,多排多段微差起爆,采用塑料导爆管。

3.2.2 单孔用药量:计算用药量

具体爆破参数可详见附表

说明:(1)表中药量是按2#岩石铵梯炸药性能指标为依据,k 松是1/3k 标,结合两个临空面及岩石可爆性综合因素取值。孔装药量是按Q 孔K 松W 3。本工程进场施工时,必须先对K 松值进行试炮验证,也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必须工程技术人员认可方能施工。(2)装药必须到位于孔底,并保证其装药长度。堵塞要严密,防止冲炮产生飞石。(3)单孔装药量系按岩石质和临空面的情况选用上限或下限。

3.2.3

图2:串联式电爆网路示意图 3.2.4 爆破安全距离的确定。

a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K=(R/V )1/nQm

R —安全距离m K —岩石介质系数先150 a —衰减系数1.5 V —安全震速3.0cm/s Q —炸药量,齐发时取总量,毫秒爆破取量大一段药量。 m —装药指数,选1/3

根据公式,取爆破中心离建筑物不同距离,得到不同的允许药量。 因工区环境应采用多段微差控制爆破技术,地震波的作用可以减弱,因而起爆破用药量的调整以确保施工安全。

对飞石的安全距离验算 R=20KfN 2

R —飞石安全距离m

Kf —安全系数,一般取 1.0~1.5,为确保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的安全,取1.5

N——一次爆破中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破作用指数,根据现场条件应采用松动爆破漏斗类型,取0.5

W——最小抵抗线,一般取(0.6——0.8)H,在本工程中取1.0m

R=20Kf n2W=1.5×20×0.52×1.0=7.5(m)

静态爆破法参数指标

因静态爆破法不产生振动,炮眼间距为0.2×0.2m,深度为每循环台阶高度,取用药量0.4Kg/m3。

4 爆破施工安全措施

因为在爆破物品的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危险因素极多,社会安全的敏感性强等外在的约束条件,加之专用运送车辆、仓库保卫技术要求高,投入大,同时,施工现场一次施工用量不大,所以,采取运输配送制、储存租赁临近施工单位爆破仓库的方式,通过缴付保管费签订安全责任状,以转嫁施工现场的管理风险。爆破现场的环境因素通过警戒、覆盖及技术参数控制方法降低或限制风险。

机械施工,挖运结合、在进行作业时,为了四邻管网、建筑物不受影响,装药量与覆盖措施一定要按规定控制好,将传至建筑物的地震波控制在(2cm/s)。爆破施工前,应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管网之外必须打减震孔,防止地震波传入。

4.1 建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安全事宜。

4.1.1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安全教育,监督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1.2 做好爆破宣传工作,张贴施工安全通告,将爆破安全注意事项通知友邻单位和通行人员。

4.1.3 召开爆破联系会,审定爆破方案。

4.1.4 安全警戒实行专人负责制,定人、定岗、定职,每次爆破前组织现场人员安全检查避炮。建立有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爆破施工人员已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施工方案已经过审批,试爆成功,处于安全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警戒专人负责制才能保证即时监控,万无一失。

4.2 安全防护措施

4.2.1 防飞石措施

a、每次爆破必须采取覆盖棕垫(2~3层)上压胶皮输送带或竹跳板、铁板等的防护物,覆盖面积大于爆破区面积。

b、控制单孔装药量,注意钻孔的倾向角度。

c、炮孔堵塞物要用粘性土,严密细致。

4.2.2 防地震波措施

a、严格控制每次起爆的用药总限量,根据不同距离还应进行调整。

b、施爆前检查电爆网路的联接,要专人用仪表检测,合符规定才能起爆。在特殊建筑物或控制边界设置爆破振动监测点,监控实际爆破振动速度,适时调整爆破参数。

c、放炮前对邻近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作好文字、照像记录。对意外事故要及时上报,认真处理。

d、处理瞎炮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由专业人员慎重执行。

4.3 火工材料的管理

4.3.1 现场设临时火工材料专柜,对每天配送到现场的火工材料有专人看管、发送使用和回收押运退库。防止丢失被盗。

4.3.2 认真填写爆破施工日记,每一次起爆用药量必须如实记录。火工材料账目必须清楚。

4.4 既有管网的防护

4.4.1 管网位置的确定:首先通过查询资料、用仪器或人工开挖探沟的方式找出地下管网的具体部位。

4.4.2 现有管网保护。对于有一定伸缩量管线将原有防护管然后将其外套草袋、棕垫绑扎成束后架空悬挂,架空设施需要经过可靠性计算,确保能够承受风荷载、施工振动等不利影响,在施工期间支撑稳定、稳固,支撑间距要考虑管线自身的重量和可以承受得挠度。对于硬质又无法改移的管线在管线槽外人工开凿宽为0.6~0.8m,深度比原管线沟槽底部标高底0.5m的减震槽防止地震波对其损坏。1.5~2m以外打减震孔,减震孔的间距为0.25~0.4m

深度为1.2倍每循环施工台阶高度。以隔离爆破振动。爆破时还需将管线表

面用木板或草袋覆盖。

5.1 防护要求极高的管网安全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案可以

有的放矢,将设计合理的普通工程爆破施工引入到市政工程施工之中,对于

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建设工效有较好的效果。

5.2 采用“密炮眼、短台阶、微差爆破、强覆盖”方案,有效地将低爆

破振动、减少飞石危害,保证施工及周围建筑物、管网的安全。

5.3 根据量测监控数据来指导施工,对城市闹市区爆破施工至关重要。

加强对火工用品的管理,采取每日配送制度,对降低或转嫁工地管理风险,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六、施工组织

1、施工准备

在准备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的同时做好施工方案,向某市公安局申请办理

爆破作业施工许可证。

2、设备配备(表二)

其余材料(按需采购)。

3、组织管理机构

工地负责人:1名;安全技术负责: 1名;

爆破员:2名; 仓管员: 1名;

钻眼工:12名; 杂工: 5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