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毕业设计117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b

机械毕业设计117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b

机械毕业设计117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b
机械毕业设计117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b

1 立柱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液压支架的立柱以乳化液为工作介质,在液压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顶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液压支架立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正常化及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随着中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治理力度的加大,对矿用机电设备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煤炭工业迅猛发展,大型综采配套现代化矿井逐年增加,液压支架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并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单根立柱的缸径已经突破400mm,额定工作压力突破43MPa,额定工作阻力达到5400kN,向大缸径、超高压、大工作阻力发展是矿用液压支架发展的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单根工作阻力超过8000kN的立柱便会设计制造并投产使用,到那时检修量和实验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液压支架立柱检测设备是生产和研制高产高效液压支架的关键设备,面对迅速发展的支护技术,需要有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如此大缸径、大工作阻力液压支架立柱的实验台。

为此本文设计了这台能够准确检测单根额定工作阻力为8000kN液压立柱的实验台。

1.2 立柱试验台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

1.3 拟定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

分析以上标准和试验方法,测试立柱的试验台主要由:承载机构、加载机构、压力检测机构、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本试验台的加载系统和试验台承载框架是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从这两方面入手,确定方案。

加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有机械加载、电加载、液压加载等方式。液压加载系统与其他加载方式相比较具有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无级变速连续加载,所需元件数量少,能远距离控制,运动件的惯性小,能够频繁换向,传动工作平稳等优点,所以本试验台加载系统选用液压系统。液压加载系统分别选用液压油外加载系统和乳化液内加载系统,这种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按照设计要求主要设计试验台的外加载泵站、加载液压缸、增压液压缸、泵站油箱、联结罩、联轴器、增压缸、活塞杆、加载缸导向套等关键零

部件。

承载部分采用钢板焊接成整体框架式。两侧承载梁的截面积及钢板的厚度设计校核时最终确定。设计承载框架,按照导师的建议,借助三维软件SolidWorks 2007进行设计,对框架进行三维建模,用SolidWorks 2007带的有限元分析工具COSMOS进行应力分析。

2 外加载液压系统设计

2.1 液压技术简介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液压系统利用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通过液体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经过各种控制阀和管路的传递,借助于液压执行元件(缸或马达)把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

2.1.1 液压系统概述

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 多年。在1955 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届世界领先地位。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

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利用有压力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能量转换和传递动力的。其中的液体称为工作介质,一般为矿物油,它的作用和机械传动中的皮带、链条和齿轮等传动元件相类似。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构成,去完成执行机构的工作要求。

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油泵)

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力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2)执行元件(油缸、液压马达)

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线运动,马达做旋转运动。

(3)控制元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等。

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

(4)辅助元件

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压力表、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管件及油箱等,它们同样十分重要。

(5)工作介质

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

2.1.2 液压传动的优点

液压传动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1)由于液压传动是油管连接,所以借助油管的连接可以方便灵活地布置传动机构,这是比机械传动优越的地方。例如,在井下抽取石油的泵可采用液压传动来驱动,以克服长驱动轴效率低的缺点。由于液压缸的推力很大,又加之极易布置,在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上,已基本取代了老式的机械传动,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外形美观大方。

(2)液压传动装置的重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例如,相同功率液压马达的体积为电动机的12%~13%。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单位功率的重量指标,目前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十分之一,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可小至0.0025N/W,发电机和电动机则约为0.03N/W。

(3)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借助阀或变量泵、变量马达,可以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可达1∶2000,并可在液压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调速。

(4)传递运动均匀平稳,负载变化时速度较稳定。正因为此特点,金属切削机床中的磨床传动现在几乎都采用液压传动。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借助于设置溢流阀等,同时液压件能自行润滑,因此使用寿命长。

(6)液压传动容易实现自动化——借助于各种控制阀,特别是采用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结合使用时,能很容易地实现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而且可以实现遥控。

(7)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

2.1.3 液压技术的缺点

(1)使用液压传动对维护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终保持清洁;

(2)对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液压元件维修较复杂,且需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4)用油做工作介质,在工作面存在火灾隐患;

(5)传动效率低。

2.2 液压加载系统工况分析及设计要求

仔细理解欧洲标准中规定的立柱试验的过程,可得到加载液压缸的设计要求。

(1)加载系统加载力要求

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加载系统所需产生的最大推力,即该系统的最大加载力:

kN 16886844322max =?=?=F F

根据设计要求,该系统的最大加载力取F =17000 kN

(2)加载系统拉力

分析试验台工作情况该系统的平均力取F 拉=100 kN

(3) 液压加载缸的运动速度

加载缸在试验过程中的运动速度:

最小加载速度: mm/min 2 1

=v 让压加载速度: mm/min 10 2=v

最大加载速度: mm/min 100 3=v

空载运行速度: v 空

mm/min 100 =

缩回速度: mm/min 100 =v 缩

(4)液压加载缸最大加载行程

分析试验台的实际需要,加载缸所需的最大加载行程取1000 mm 。

2.3 液压加载系统方案设计

2.3.1 选择液压动力源

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完全由液压源来提供,液压源的核心是液压泵。为节省能源提高效率,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尽量与系统所需流量相匹配。对在工作循环各阶段中系统所需油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多泵供油或变量泵供油。对长时间所需流量较小的情况,可增设蓄能器做辅助油源。

参考国内矿用设备及国内同类或相关设备和资料,经初步估算该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变化范围大,采取两台泵较合适。

拟选用一台恒压变量柱塞泵,一台定量柱塞泵。节流调速系统一般用定量泵供油,在无其他辅助油源的情况下,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大于系统的需油量,多余的油经溢流阀流回油箱,溢流阀同时起到控制并稳定油源压力的作用。容积调速系统多数是用变量泵供油,用安全阀限定系统的最高压力。所以本系统拟采用操纵变量机构改变系统流量和采用单向节流调速阀结合的方式达到调节速度的目的。系统背压力初估为1.5MPa 。

2.3.2 选择执行元件

加载缸有正向加载和反向缩回两个方向的动作,因此选用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加载缸空载运行速度与缩回速度相等,确定无杆腔面积A 1 等于有杆腔面积 A 2的2倍,即A 1 = 2A 2 。

2.3.3 确定控制方式

执行元件的控制方式有泵控制方式和阀控制方式,泵控制方式采用双向变量泵,通过控制泵的流量实现执行元件的速度控制,通过控制泵的出油方向实现执行器的方向控制。这种方式中每个执行元件需要一个变量泵。重视能源的经济的场合或者负载惯性大、起动停止冲击成问题时可以采用。

阀控制方式中,用方向控制阀实现执行器的方向控制,用流量控制阀实现执行器的速度控制。这种方式应用最广泛,适用于一个液压源同时驱动多个执行器的场合或者输入信号很复杂而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

本试验台采用换向阀的控制方式。

2.3.4 液压回路设计

由于设计者的思路、经验或对所有元件的考虑方法不同,即使针对同样目的,设计出来的液压回路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拟定几种符合目的的液压回路,再从成本、重量、使用方便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确定最合适的液压回路。

液压回路包括油压发生回路、执行器控制回路、油液处理回路、其他辅助回路等。无论多么复杂的液压系统,都是由实现种种功能的基本回路组成的。

用标准图形符号绘制拟定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并注明压力控制阀、压力继电器等设定压力和液压泵或蓄能器工作时各段路的流量,以便后面选定元件和确定管子口径。

2.3.4.1 油压发生回路

此回路包括液压泵部分和压力控制部分,要设计成能在必要的时候最有效地供给所需要的压力和流量。液压泵的功率在泵控制方式中根据执行器的最大功率算出,在阀控制方式中根据各执行器所需的最大功率算出,在蓄能器驱动的系统根据蓄能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一循环中消耗的全部液量在充液过程中补充所需的泵流量和卸载时间算出。在实际的工作循环中,有时低速大负载、有时高速小负载、有时卸载,可以求出平均功率并据以确定泵的驱动电机的容量。但是循环中的峰值负载不得超过电动机额定功率的1.5倍。

查阅该类检测设备的资料,本类设备加载缸的最大工作压力可高达70~100MPa,而目前国内液压泵的最高供油压力为40 MPa。

而且进一步考虑到,此检测设备并不是总需要超高压,若选择超高压的泵,其效率不会充分利用,因此拟选用两台中低压或中高压的液压泵,采用一套增压比为3~4的增压回路来满足系统的要求。

从长远考虑,采用这种方案一次性投资并不比采用单台超高压泵大,而且其液压泵的效率和寿命能充分发挥,电动机的功率耗损也会降低。

2.3.4.2 执行器控制回路

执行器控制回路要根据负载特性,适当地控制方向、速度等。泵控制方式中,在双向变量泵回路上加压力控制回路即可组成执行器控制回路。阀控制方式中的执行器控制回路,由方向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适当组合而成:

(1)方向控制回路:用方向控制阀来实现执行器动作方向的控制,掌握方向控制阀的通油时间来控制执行器的位移量。调整换向阀的切换时间、

设置二速回路、与行程减速阀并用,或者采用比例阀、伺服阀都可以控制执行器起动、停止时的加速减速特性。

为了保证换向的平稳性和该试验台电气控制部分的操作,采用电液换向阀的方向控制回路,Y型中位机能三位四通阀即可满足本试验台液压系统要求。

(2)速度控制回路:用流量控制阀来实现执行器速度的控制。根据负载变化情况和流量精度要求选定采用节流阀还是调速阀来控制。考虑对负载方向的适应性,负载变化对精度的影响及回路的效率等因素,决定采用进口节流、出口节流还是旁通节流方式。

经初步计算,液压加载系统至少需设置2根加载液压缸,为使多根液压缸的加载速度保持同步,系统拟在回油路上设置采用单向节流调速回路。

(3)压力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不仅包括控制执行器输出力(或力矩)的回路,还包括用来吸收执行器起停时的制动力、外负载引起的冲击力的安全回路。作为输出力控制回路,有用溢流冷漠限制最高压力的调压回路,还有用减压阀把某个执行器限制到低于油源压力的压力的减压回路。制动回路、平衡回路、安全回路等中所用的压力控制阀,有直动式、先导式、内控式、外控式等各种结构,性能和特性也有多种不同,实际使用时必须十分注意。

液压系统管道中的液体突然变换或换向时,会引起液体压力突然急剧增高,这种现象就是液压冲击。液压冲击时所出现的最大压力(即冲击压力)往往比正常情况下的压力大好几倍。在冲击压力作用下,往往使油管发生破裂,同时液压冲击中出现的压力波动,会引起液压系统的振动与噪音,使联接螺栓松动,甚至会破坏管道和液压元件的密封装置,出现严重的泄漏等。特别是在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中,液压冲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为了吸收系统液压冲击,系统中靠近两加载缸设置蓄能器。

2.3.4.3 液压油处理回路

液压油处理回路包括进行液压油液污染控制的过滤回路和油液温度控制回路。在过滤回路中,要根据所用液压元件和液压油的种类确定过滤器的容量,过滤精度和设置部位。当环境温度较高或液压装置内部发热较多,单靠油箱和管路系统自然散热无法维持与所用元件相适应的温度和精度时,必须设置油冷却器,环境温度过低,液压泵超支困难时,必须考虑设置加热器或其他暖机运行方式。

带有电液阀的方向控制回路对液压油的清洁度有严格的要求,为保证系

统可靠工作,并且考虑到日常维护的方便,选用近年流行的新型产品――反冲洗过滤器作为系统的细滤器。

2.3.4.4 辅助回路

辅助回路包括液压系统维修所需的回路和作为安全措施专门设置的回路。在保养维修方面,要考虑测压口、油液取样口、元件拆卸时防止油液外流的措施、易于组成冲洗回路等,在安全方向,要考虑长期停机时防止自重引起下落的措施,防止误动作的措施,双重安全措施等。

2.3.5 选定液压油类型

油液在液压系统中实现润滑与传递动力的双重功能,必须根据使用环境和目的慎重造反。油液的正确选择保证系统元件的工作与寿命。系统中工作最繁重的元件是泵和马达,针对泵和马达造反的油液也适用于阀。

推荐的油液粘度范围见下表:

起动时粘度过度会引起泵气蚀和噪声;连续工作在较高粘度下会使空气悬浮在油液中,从而引起泵、马达的提前失效和阀的冲刷磨损;粘度过低会造成系统效率降低和动力润滑破坏。不同粘度等级的油液,其精度为表 2.2的推荐值时对应的温度见下表:

本液压系统选择液压油的型号:L-HM32普通液压油,液压油密度ρ

=900(kg/m3),工作温度下的粘度ν=-6

27.5?m2/s。

10

注:允许采用GB/T 511方法,使用60~90℃石油醚作溶剂,测定试样机械杂质。

2.3.6 系统压力、流量的调定和测量

为便于液压系统的维护和监测,在系统中的主要路段要装设必要的检测元件。

为了调定系统压力和保证系统安全,在每台液压泵出油口设溢流阀。为了实时监测系统压力,在泵的出油口、加载缸的进回油路上均设置液压表。

为了将实时监测到的系统压力传输到电脑控制部分,在泵的出油口、加载缸的进回油路上均设置液压传感器。

2.4 拟定外加载系统原理图

由拟定好的控制回路及液压源组合成整机的液压系统图,相互组合时去掉重复多余的元件,按照力求系统结构简单、保证各元件间的联锁关系、尽量减少能量损失环节的原则,绘制外加载系统的原理图 (如图2.1) 。

图2.1 外加载液压系统原理图

2.5 加载液压缸主要参数计算

2.5.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图2.2 单活塞缸工作原理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为70MPa ,初选系统背压为p b =1MPa ,管路损失为p =0.5 MPa 则p 2=1.5 MPa 。加载缸的最大加载力为F 1=8500kN

2.5.2 确定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

当压力油进入无杆腔时,活塞上所产生的力为:

()[]

t 22221t 22111-4)-(ηπη?+==d p D p p p A p A F (2-1) 式中:

21A A ,—液压缸的有效面积

t η—液压缸的总效率,由机械效率m η、容积效率v η、作用力效率d η

组成,t η=m ηv ηd η

(1)机械效率m η:活塞及活塞杆密封处的摩擦阻力所造成的摩

擦损失,在额定压力下通常取:m η=0.9~0.95

(2)容积效率v η:由各密封件泄漏所造成,活塞密封为弹性材

料时通常取v η=1

(3) 作用力效率d η:由排液口背压所产生的反向作用力造成。

当排油直接回油箱时d η=1

D —缸筒内径 mm

d —活塞杆直径 mm

1p —当活塞杆伸出时为进油压力,当活塞杆伸出时为排油压力 2p —当活塞杆伸出时为排油压力,当活塞杆伸出时为进油压力

将数据代入式2-1得:

()9.025.15.170422

1????????+-=D D F π 因1F =8500 kN 计算得 D =0.4099 m d =0.2898 m

根据GB/T2348-1993选取相近的尺寸加以圆整:

D =400 mm d =320 mm

则1A =0.12567 m 2 2A =0.04524 m 2

2.5.3 验算最小稳定速度

对选定后的液压缸内径D 必须进行最小稳定速度验算。要保证液压缸节流腔的有效工作面积A 必须大于保证最小稳定速度的最小有效面积A min ,即A >A min 。

min A = min min v q (2-2)

式中:

min q ——流量阀的最小稳定流量

min v ——液压缸的最低速度

查手册Q-H20型单向调速阀的最小稳定流量min q =0.1 L/min, 液压缸的最低速度min v =2 mm/min

代入公式2-2得

min A =)

102(101.033--??=0.05 m 2 1A =0.12567 m 2 >A min

即满足最低速度的要求。

2.5.4 活塞杆稳定性验算

当液压缸的支撑长度L B >(10~15)d 时,需要验算活塞杆弯曲

稳定性。

活塞杆稳定性验算公式为:

1F ≤ k

K n F (2-3)

2B

26

12K K 10L I E F ?=π N

2-4) 式中:

K F ——活塞杆弯曲失稳临界压缩力,N

k n ——安全系数,通常取k n ≈3.5~6 ,取k n =4

K ——液压缸安装及导向系数 取K=2

1E ——实际弹性模数

a ——材料组织缺陷系数,钢材一般取a ≈121

b ——活塞杆截面不均匀系数,一般取b 131≈

E ——材料弹性模数,钢材E =51010.2? MPa

I ——活塞杆横截面惯性矩,4m

()()51108.111?=++=b a E

E MPa 圆截面:44

049.064d d I ==π= 0.049?432.0mm

取活塞杆的最大伸出量 L =1m ,m 22B ==L L

将数值代入公式(2-4)得:

226

452

K 221032.0049.0108.1?????

?=πF =4107.5? kN

k

K n F =7107.5?/4=710425.1?N 1F =6105.8? N

∴≤1F k

K n F 符合条件

2.6 计算系统压力

2.6.1 计算加载缸各工况压力

由式2-1得 1p =t 1ηA F 21

2p A A + (2-5) (1)启动工况

负载F 启=100kN

由式2-5得系统压力:

p 启=33

105.112567

.004542.093.012567.010100??+??=1.5(MPa ) (2)缩回工况

负载F 缩=100kN

由式2-5得系统压力:

p 缩=63

105.104542

.012567.093.004542.010100??+??=6.6(MPa ) (3)试验2倍额定工作阻力时

负载F 2倍=8500kN

由式2-5得系统压力:

p 2倍=63

105.112567

.004542.093.012567.0108500??+??=73.3(MPa ) (4)试验1.5倍额定工作阻力时

负载F 1.5倍=6332kN

由式2-5得系统压力:

p 1.5倍=63

105.112567

.004542.093.012567.0106332??+??=54.1+0.6=54.7(MPa ) (5)试验1.1倍额定工作阻力时

负载F 1.1倍=4644kN

由式2-5得系统压力:

P 1.1倍=63

105.112567

.004542.093.012567.0104644??+??=39.7+0.6=40.3(MPa ) (6)试验额定工作阻力时

负载F 1倍=4222kN

由式2-5得系统压力:

p 1倍=63

105.112567

.004542.093.012567.0104222??+??=36.1+0.6=36.7(MPa ) 2.6.2 确定系统供油压力

多数情况下系统压力可以自由选定。适当提高压力可以降低成本。因此,系统压力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但液压系统的压力受到所用元件的限制。

提高系统压力,可以使响应速度提高、输出力加大、功率密度提高、管路的压力传播速度提高,并且不容易发生执行器低速爬行现象。但是提高压力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元件寿命缩短,易于发生阀的卡死及自激振荡,液压油易变质,内泄漏加大,油温升高,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漏油。

系统中设置有增压回路,计算系统所需的供油压力的时候要考虑到增压比对系统的影响。

初选增压回路的增压比K=3,按加载缸最大工作压力计算系统的供油压力:

p 供=73.3/3=24.4(MPa )

考虑到增压缸的效率,取系统供油压力p 供=26 MPa

2.7 计算系统各工况的流量

q = A v (2-6)

式中:

q —系统流量L/min

A —液压缸有效工作面积m 2

v —活塞的运动速度mm/min

(1)系统空载启动

q 空载=0.12567m 2?100mm/min=12.6 L/min

q 空载总= 25.2 L/min

(2)加载缸100 mm/min 让压试验

q 1=0.12567m2?100mm/min=12.6 L/min

q 1总=25.2 L/min

(3)加载缸10 mm/min让压试验

q 2=0.12567m2?10mm/min=1.26 L/min

q 2总=2.52 L/min

(4)加载缸2 mm/min让压试验

q 3=0.12567m2?2mm/min=0.25 L/min

q 3总=0.5 L/min

(5)加载缸缩回时

q缩=0.04524 m2?100mm/min=4.5 L/min

q缩总= 9 L/min

2.8 液压泵的参数计算与型号选择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要选用能适应执行器所要求的压力发生回路的泵,同时要充分考虑可靠性、寿命、维修性等以便所选的泵能在系统中长期运行。液压泵的种类非常多,其特性也有很大差别。流量取决于执行元件所需的运动速度、出口压力决定于负载。

2.8.1 计算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应是执行器所需压力、配管的压力损失、控制阀的压力损失之和。它不得超过样本上的额定压力。强调安全性、可靠性时,还应留有较大的余地。样本上的最高工作压力是短期冲击时允许的压力。如果每个循环中都发生冲击压力,泵的寿命会显著缩短,甚至泵会损坏。

液压泵所需工作压力的确定,主要根据液压缸在工作循环各阶段所需最大压力p1,再加上油泵的出油口到缸进油口处总的压力损失∑Δp,即

p p≥ p1+∑Δp (2-7) 式中:

p1——液压缸最大工作压力;

∑Δp——从液压泵出口到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入口之间总的管路损

失。

∑Δp的准确计算要待元件选定并绘出管路图时才能进行,初算时按经验数据选取:∑Δp包括油液流经流量阀和其他元件的局部压力损失、管路沿程损失等,一般管路简单的节流阀调速系统∑Δp为(2~5)×105Pa,用调速阀及管路复杂的系统∑Δp为(5~15)×105Pa,∑Δp也可只考虑流经各控制阀的压力损失,而将管路系统的沿程损失忽略不计,各阀的额定压力损失可

从液压元件手册或产品样本中查得。

取∑Δp=0.5 MPa

泵的最高工作压力:p p≥ 26+0.5=26.5 MPa

上述计算的p p是系统的静态压力,考虑到系统在各种工况的过渡阶段出现的动态压力往往超过静态压力。另外,考虑到一定的压力储备量,并确保泵的寿命,因此选泵的额定压力p r应满足p r ≥(1.25~1.6)p p中低压系统取小值,高压系统取大值。

则泵的额定压力:

p r≥1.3 p p= 1.3 ?26.5=34.45 MPa

2.8.2 确定液压泵的输出流量

液压泵的输出流量(L/min),应该大于或等于液压系统中同时工作的各个执行元件所需的最大流量之和:液压泵输出流量应包括执行器所需流量;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各元件的泄漏量的总和、电动机掉转(通常1r/s 左右)引起的流量减少量、液压泵长期使用后效率降低引起的流量减少量(通常5%~7%)等。

多液压缸同时动作时,液压泵的流量q p要大于同时动作的几个液压缸(或马达)所需的最大流量,并应考虑系统的泄漏和液压泵磨损后容积效率的下降,即

q p≥K(∑q)max (L/min) (2-8)

式中:

K——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1.1~1.3,大流量取小值,小流量取大值;

(∑q)max——同时动作的液压缸(或马达)的最大总流量(L/min)。如果这时溢流阀正在工作,还需加上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2~3 L/min

由前面的计算和分析可知系统空载时和最高压力工况下流量最高,下面分别计算这两个工况下泵所需的输出流量:

(1)空载启动时

q p ≥1.2?25.2+2.5 = 32.7 (L/min)

(2)最大工作压力时:

此时系统增压回路处于工作状态,根据能量守恒,忽略增压缸的效率则增压缸进出油口的功率可表示为:

P入= P出

P入= p入?q入

P出= p1?q1总

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原始资料 0 第二部分结构构件选型 0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0 二、横向框架的布置 (1) 三、横向框架的跨度和柱高 (2) 第三部分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2) 一、风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 三、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10) 四、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1) 第四部分梁、柱的内力组合 (28) 一、梁的内力组合 (28) 二、柱的内力组合 (30) 第五部分梁、柱的截面设计 (34) 一、梁的配筋计算 (34) 二、柱的配筋计算 (35) 第六部分楼板计算 (38) 第七部分楼梯设计 (40) 第一节楼梯斜板设计 (40) 第二节平台板设计 (41) 第三节楼梯梁设计 (41) 第八部分基础设计 (43) 第一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和基础材料 (43) 第二节独立基础计算 (43) 参考文献 (48) 致谢 (49)

第一部分 设计原始资料 建筑设计图纸:共三套建筑图分别为:某办公楼全套建筑图:某五层框架结构。 1.规模:所选结构据为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工作已完成。总楼层为地上3~5层。各层的层高及各层的建筑面积、门窗标高详见建筑施工图。 2.防火要求:建筑物属二级防火标准。 3.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厚度详分组名单。 4.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秋季西北风。基本风压值W 0详分组名单。 (2)建筑物地处某市中心,不考虑雪荷载和灰荷载作用。 (3)自然地面-10m 以下可见地下水。 (4)地质资料: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e=0.8,液性指数I 1=0.90,场地覆盖层为1.0 M ,场地土壤属Ⅱ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详表一。 (5)抗震设防:该建筑物为一般建筑物,建设位置位于6度设防区,按构造进行抗震设防。 (6)建筑设计图纸附后,要求在已完成的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结构构件选型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1、横向框架梁 (1)、截面高度h 框架梁的高度可按照高跨比来确定,即梁高h=)8 1 ~121(L 。 h=)81~121( L 1=)8 1 ~121(×9200=767~1150mm 取h=750mm (2)、截面宽度 b=)2 1~3 1(h=)2 1~3 1(×750=250~375mm 取b=250mm 2、纵向连系梁 (1)、截面高度 h=11( ~)1218L 1=11 (~)1218×3600=300~200mm 取h=300mm (2)、截面宽度

钢结构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 建筑设计 1.前言 如今,钢结构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大型厂房、大跨度桥梁、造型复杂的新式建筑物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世界各地,这足以表明钢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美好的未来。 钢结构建筑相比于混凝土结构在环保、节能、高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材料强度高、重量轻、材质均匀、塑性韧性好、结构可靠性高、制作安装机械化程度高、抗震性能良好、工期短、工业化程度高、外形多样美观等优点,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内大约每年有上千万平米的钢结构建筑竣工,国外也有大量钢结构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此通过该项设计,达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将学到的专业理论做一次全面的应用目的。 毕业设计是这大学四年来对所学土木工程知识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考察和总结,是大学重要的总结性教育。通过做毕业设计,使我对钢结构的学习和研究更为的深入,深化了我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做毕设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规范案例,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能力。 2.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青岛市华原纺织厂职工宿舍楼,采用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共5层,各层层高均为3.5m,采用造型时尚的四坡屋顶,建筑结构总高度为19.7(加屋顶),每层建筑面积约为619.92㎡,总建筑面积3099.6㎡,维护结构采用ALC板(150mm);本建筑设计采用横向8跨,9根柱;纵向2跨,3根柱的柱网布置;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主要功能为集体居住。 总平面图见图2-1。 图2-1 总平面布置图 3.设计条件

3.1 工程地质条件 (1)拟建场地地型平坦,自然地表标高36.0m 。 (2)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宜采用天然地基,全风化角砾岩、强风化角 砾岩或中风化角砾岩为地基持力层,建议采用-1.0m ~-3.0m 柱下独立基 础;其中全风化角砾岩,土层平均厚度 2.1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ak f 220 ,可 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 Ⅱ类。 3.2 气象条件 (1)降水。平均年降雨量777.4mm ,年最大降雨量1225.2mm ;雨量集中期: 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月最大降雨量140.4mm ;基本雪压:0.6kN/㎡。 (2)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基本风压:0.6kN/㎡。 3.3 楼面基本荷载 荷载一组。恒载:5.0kN/㎡,活载:2.0kN/㎡。 荷载二组。恒载:5.5kN/㎡,活载:2.0kN/㎡。 3.4 其他技术条件 建筑等级:耐久等级、耐火等级均为Ⅱ级,采光等级为Ⅲ级。 4 设计方案 4.1.1柱网布置 本方案采用横向3排柱形式,共两跨且不对称;纵向9排柱,柱距分 两种,即3.6m 和7.2m ,纵向柱网对称布置。该方案主要采用大柱距且3 排两跨的柱网,充分节约钢材以及发挥钢结构宜于应用到大跨度的优点; 并且结构形式简单,计算简图简单,受力分析简便,合理可行。(柱网布置 见图4-1-1)。 图4-1-1 结构柱网布置图 4.1.2 建筑结构形式分析选定 多层钢结构房屋的体系有纯框架体系、框架支撑—-支撑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2 指导教师:黄立明 学号: 0811110206 姓名:高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摘要 (3)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调研及规划 (3) 1.1 项目系统的背景分析 (3) 1.2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 (3) 1.3 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进程 (4) 1.4 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4.1系统规划任务 (4) 1.4.2系统规划原则 (4) 1.4.3采用企业系统规划法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规划 (5) 1.4.3.1 准备工作 (5) 1.4.3.2定义企业过程 (5) 1.4.3.3定义数据类 (6) 1.4.3.4绘制UC矩阵图 (7)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 2.1.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概况 (8) 2.1.1毕业论文管理的目标与战略 (8) 2.2拟建的信息系统 (8) 2.2.1简要说明 (8) 2.2.2对组织的意义和影响 (9) 2.3经济可行性 (9) 2.4技术可行性 (9) 2.5社会可行性分析 (9) 2.6可行性分析结果 (10)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分析建模 (10) 3.1组织结构分析 (10) 3.2业务流程分析 (11) 3.3数据流程分析 (11)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13) 4.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业务主要包括 (13) 4.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3) 4.3代码设计 (14) 4.4,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15) 4.4.1输入设计 (15) 4.4.2输出设计 (15) 4.5 数据库设计 (15) 4.5.1需求分析 (15) 4.5.2数据库文件设计 (16) 4.5.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7) 五.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18) 5.1 开发环境 (18) 5.2 调试与测试过程 (19)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通过这四年对建筑结构的学习,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不知不觉毕业设计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时光令人难忘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设计课题—扬州某办公楼框架结构图实训和施工组织设计。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设计,我通过自己动手看懂图纸和熟悉03G101图,梁柱钢筋分离和钢筋加密区的计算等,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提升。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动员教育。 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扬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根据任务书上的进程安排,自己按时准确的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各门相关课本,有《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设计》、《房屋建筑学》等,并自己借阅了相关设计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先进行了建筑设计,x老师主要负责我们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和建筑图的批改,老师严格要求每个人,直到图形符合规范要求做到美观和实用。接着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由x老师负责,x老师认真负责,每个星期至少和学生见两次面,在我遇到不会时,老师总是认真细心的讲解给我们大 第 2 页共 7 页

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综合说明 (3) 1、工程概况 (3) 2、现场施工平面布置 (3) 3、编制依据 (4) 第二部分施工方案 (5) 1、施工顺序与流向 (5) 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5) 2.1地基基础的施工流向 (5) 2.2基坑降水 (5) 2.3基础混凝土要求 (5) 2.4施工机械配备 (6) 2.5土方外运及渣土垃圾处置措施 (6) 3、地下一层结构和上部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6) 3.1测量方案 (6) 3.2模板工程 (7) 3.3钢结构工程 (8) 3.4混凝土工程 (11) 3.5砌块工程 (13) 3.6上部结构屋面防水施工 (13) 3.7脚手架工程 (14) 4、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14)

4.1施工步骤 (14) 4.2装饰施工 (15) 5、质量保证措施 (16) 6、安全保证措施 (19) 7、文明施工 (20) 第三部分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20) 1、基础工程 (20) 2、主体工程双代号网络图 (22) 第四部分施工平面布置图 (22) 第五部分鸣谢 (24) 第一部分编制综合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钢结构工业厂房,该厂房平面外轮廓总长为48m、总宽为30m,层高4.2m,厂房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1440m2,其中,在厂房的南、北、西各有两个

入口,由坡道进入厂内,厂房四周有散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计算结构可靠度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类别属于三类;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屋面防水等级Ⅲ级。 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为一钢结构工业厂房。地上一层,主要采用双坡门式轻型钢架结构,采用独立柱基础。 本工程为一般工业建筑物,主结构采用双坡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1、采用轻型彩色型钢板作为维护材料,以焊接H型钢变截面钢架作为承重体系。2屋盖体系--C 型钢檀条及十字交叉圆钢支撑组成的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柱系统--柱为H型焊接实腹柱。地上标准层高为0.000m,截面框架柱主要有是500×500,上部结构主要墙体厚有:300mm、200mm、100mm。上部结构主要楼板厚分别为100mm和120mm。 基础类型--钢下架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墙下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 厂房采用一般标准装饰,具体施工做法详见装饰施工。 2、现场施工平面布置 2.1临建项目安排 为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的宁静、卫生,使用围墙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形成独立的施工场地。根据场地特点,施工现场设办公室、会议室及材料、工具堆放场等。 办公室及会议室等办公用房采用彩板房或者帐篷。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各两个与材料堆放场地均用40厚砼硬化,主路采用100厚C20混凝土硬化。 2.2 主要施工机械的选择: 在砼框架结构施工阶段,因工期短,用钢量大,钢筋工、木工均配备两套机械,汽车砼输送泵一台(30米),履带式塔吊2台,其它详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学生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指导教师孙宁 院(系、部) 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计HR 07-6 学号0720010602 姓名韩冰 日期2011年3月28日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在编排过程中,由于数量多容易出错。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备编排工作,既提高了编排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教学设备管理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又因为现在各个高校内教学设备众多但自动管理水平相比过低,很多高校管理设备都采用在设备购进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记录与维护,至于以后设备的变迁或损坏都不会记录在设备档案中,即不能体现设备的即时状态。而有些即使有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就算是能把设备的即时信息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师生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该系统还可以帮助学校实验室系统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维护,教学质量的估计有很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学校教学设备自动化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学校设备管理办法是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然后将档案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设备位置出库、检修情况、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根本不会体现在设备台帐上,即设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设备档案上。某些使用设备管理系统学校,对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本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的借鉴国际领先的设备管理思想并结合国内学校设备管理现状,可以完全能满足国内学校设备管理的需要。并通过对各行业设备管理情况的长期研究探索,以灵活、通用为主要设计思想,可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耗材,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一)研究内容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实验室设备信息进行管理,有着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维护性能强、寿命长、学生使用便捷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是学校规模化管理、正规化管理,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重要条件。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选购、正确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使设备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加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力度。 (1)设备出/入库管理 功能描述:有操作员核对出/入库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配件的基本属性。核对无误后,将要出/入库单信息提交信息库。 (2)计划管理

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模板(实验类)

摘要 本论文采用在线测氧法对系列1.0G树枝状受阻酚类抗氧剂和系列1.0超支化大分子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ROO·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酚羟基浓度及桥联基长度对抗氧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酚羟基浓度的增加,系列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在反应条件相同时,系列树状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乙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丁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己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辛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系列超支化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十八胺为核1.0G超支化受阻酚抗氧剂>十六胺为核1.0G超支化受阻酚抗氧剂>十四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十二胺为核1.0G超支化受阻酚抗氧剂。 关键词:树枝状受阻酚类抗氧剂;超支化受阻酚类抗氧剂;测氧法;酚羟基浓度;抗氧化性能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removing ROO·of series 1.0G dendritic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and series 1.0 hyperbranched macromolecules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were studied by oxygen uptake measuremen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bridged group of antioxidant phenolic hydroxyl on the abilities of scavenging ROO·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oxidant abilit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antioxidant phenolic hydroxyl.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order of the antioxidant abilities of dendritic antioxidant was 1.0 generation of ethylenedi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butylenedi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hexanedi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octanediamine antioxidant, and the order of the antioxidant abilities of hyperbranched antioxidant the abilities of removing ROO· was 1.0 generation of octadecyl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hexadecyl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tetradecylamine antioxidant and 1.0 generation of dodecylamine antioxidant. Key words: 1.0G dendritic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1.0G hyperbranched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oximetry; phenolic hydroxyl concentratio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机械毕业设计117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b

1 立柱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液压支架的立柱以乳化液为工作介质,在液压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顶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液压支架立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正常化及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随着中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治理力度的加大,对矿用机电设备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煤炭工业迅猛发展,大型综采配套现代化矿井逐年增加,液压支架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并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单根立柱的缸径已经突破400mm,额定工作压力突破43MPa,额定工作阻力达到5400kN,向大缸径、超高压、大工作阻力发展是矿用液压支架发展的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单根工作阻力超过8000kN的立柱便会设计制造并投产使用,到那时检修量和实验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液压支架立柱检测设备是生产和研制高产高效液压支架的关键设备,面对迅速发展的支护技术,需要有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如此大缸径、大工作阻力液压支架立柱的实验台。 为此本文设计了这台能够准确检测单根额定工作阻力为8000kN液压立柱的实验台。 1.2 立柱试验台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

1.3 拟定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 分析以上标准和试验方法,测试立柱的试验台主要由:承载机构、加载机构、压力检测机构、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本试验台的加载系统和试验台承载框架是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从这两方面入手,确定方案。 加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有机械加载、电加载、液压加载等方式。液压加载系统与其他加载方式相比较具有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无级变速连续加载,所需元件数量少,能远距离控制,运动件的惯性小,能够频繁换向,传动工作平稳等优点,所以本试验台加载系统选用液压系统。液压加载系统分别选用液压油外加载系统和乳化液内加载系统,这种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按照设计要求主要设计试验台的外加载泵站、加载液压缸、增压液压缸、泵站油箱、联结罩、联轴器、增压缸、活塞杆、加载缸导向套等关键零

加油站钢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网架结构)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录 (Ⅰ) 摘要及关键词 (1) Abstract and Keywords (2) 前言 (3) 1、结构设计基本资料 (4) 1.1 工程概况 (4) 1.2 设计基本条件 (4) 1.3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6) 2、结构选型与初步设计 (7) 2.1 设计资料 (7) 2.2 网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7) 2.3 网架结构上的作用 (9) 2.3.1静荷载 (9) 2.3.2活荷载 (9) 2.3.3地震作用 (10) 2.3.4荷载组合 (10) 3、结构设计与验算 (11) 3.1 檩条设计 (11) 3.2 网架内力计算与截面选择 (18) 3.3 网架结构的杆件验算 (20) 3.3.1 上弦杆验算 (20) 3.3.2 下弦杆验算 (21) 3.3.3 腹杆验算 (23) 3.4 焊接球节点设计 (24) 3.5 柱脚设计 (27) 3.6 钢柱设计与验算 (29) 3.7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32) 3.8网架变形验算 (39)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结束语 (41) 参考文献 (43) 附录(文献翻译) (44) 谢辞 (49)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为合肥地区加油站钢结构设计,此次设计主要进行的是结构设计部分。本次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根据设计任务书对本次设计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规范确定出结构设计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荷载信息、工程地质条件等。 然后,根据设计信息和功能要求进行结构选型并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设计软件MST2008进行初步设计。本次设计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节点形式采用焊接球节点,支撑形式采用四根钢柱下弦支撑,基础形式采用柱下混凝土独立基础。 最后,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和案例进行檩条、节点、支座等部分的设计,并通过整理分析得出的数据,进行了杆件、结构位移等的相关验算,最终确定了安全、可行、经济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结构设计,网架结构,构件验算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模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0X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X年X月XX日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模块 XXX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设备入库、领用、报废、丢失、损坏、维修、调拨登记、例行统计报表,并对每个流程进行了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描述。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B/S模式,以微软的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实现了三层架构(即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用户界面层)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该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以设计模式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实现后,降低了层次之间、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解决了重复开发、代码重用率低、功能模块移植工作量大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关键词:设计模式;AJAX;水晶报表;设备管理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WEI Qia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y,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 flow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detail: equipment storage,recipients, discard, lost, damaged, maintenance, allocation of registration, routine statistical reports. And the preliminary design and detail design of each of proces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uses B/S (Browser/Server) mode and Microsoft's Visual Studio 2008 as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achieve a three-tier system (that is, business logic tier, data access layer, user interface layer)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achiev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in design patterns, the coupling was greatly reduced between the layers and between the modules. It solved the repeated development, the low code reusable rate, heavy workload of functional module transplantation problems and so on, and increased system stability, expansibility, reusability and maintenance. Key Words: Design Patterns;AJAX;Crystal Report;Equipment Management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台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钢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总结 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 了门式刚加轻型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通过这段时期的学习,我对整个钢结构门式钢架单层工业厂房的设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所学理论知识巩固深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受到工程技术 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训练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训练,建立 扎实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并相应地提高其他相关的能力, 如调查研究、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绘图、试验、技术经济分析、 撰写论文和说明书等。在设计中进一步加强工程制图、理论分析、 结构设计、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外语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毕业 设计还使我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道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掌握了 建筑平立面设计,结构上的檩条、墙梁、抗风柱、吊车梁、牛腿、刚架、节点、基础、支撑等设计,以及CAD、天正制图BIM建模等技术。 经过此次毕业设计,我掌握了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阅读、翻译的能力。依据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指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与制定工程和试验方案,

选择、安装、调试、测试仪器设备,计算并处理工程数据,具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实际问题能力。掌握施工图纸和试验图形的绘制方法,具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设计、施工中对各种因素进行权衡、决策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有效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能够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和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与预测,并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具有主动提出问题、跟踪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经历对我日后的工作、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通过毕业设计,我获益匪浅,使我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管 理等大工程意识,培养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 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了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搜 集和查阅相关工程资料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使我在独立 工作能力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c语言设备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设备管理系统 起迄日期: 指导教师: 日期: 2017年5月12日

1 设计目的 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检验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调试技能。通过课程实训,加深对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能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设计合理的模块化结构;进一步掌握C语言中的重要数据结构;掌握并熟练运用指针,链表,结构体和文件等结构;提高程序开发哪里,能运用合理的控制流编写清晰高效的程序;培养C语言只是运用与自学能力,加强程序分析能力。 2 任务概述 功能:设备管理系统应包含各种设备的全部信息,每台设备为一条记录(同一时间同一部门购买的若干台相同设备可作为1条记录),包括设备号、设备名称、领用人、所属部门、数量、购买时间、价格等。能够显示和统计各种设备的信息。 分步实施: 1、初步完成总体设计,搭好框架,确定人机对话的界面,确定函数个数; 2、完成最低要求:建立一个文件,包含一个部门10台设备的信息,能对文件进行 补充、修订、删除,能统计所有设备的总价值。 3、进一步要求:完成设备按种类、按所属部门进行统计。 3 模块划分 系统可设计为: 实验设备信息写入模块 实验设备信息输出模块. 实验设备信息查询模块 实验设备信息添加模块 实验设备信息删除模块 实验设备信息查询模块 实验设备信息统计模块 结构体成员包括设备号,设备名称,设备领用人,设备所属部门,设备数量,设备购买时间,设备价格。

4 主要函数说明及其N-S图 4.1主函数流程图 4.2 N-S图4.3查询记录

4.4读入/写入文件 图4.4 4.5添加数据 图4.5

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论文

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论文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角度,介绍了《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学》动手能力教学改革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动手能力是学生考研、就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其能力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某些毕业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研究室的毕业实习就反映出许多问题。虽然微生物学的大多数实验操作都在瓶瓶罐罐内进行,有人戏称微生物学实验为“小儿科”或“过家家”,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将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误诊。本文从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提高动手能力的几种措施。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欠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原因多种多样,现就往年我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课余时间少,实验课安排紧张。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第五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多,学生的实验课安排往往很紧张,有时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疲劳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逃课,或为了应付了事而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了实验,学生的反映却并不积极,这种现象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许多实验的考核需要经过二十四小时培养后才可以检查操作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展过几次实验课考核外,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办法,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明显不认真。 3.学生片面追求英语过关,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的学期,学生正好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片面追求英语高分,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许多学生经常不上实验课。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缺乏力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好实验试剂、器械、材料、培养基等,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学生只需要按

机械毕业设计576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5月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1 第一章绪论 ----------------------------------------------------------------------------------------------- 2 1.1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 2 1.2国内外电机可靠性研究的现状 -------------------------------------------------------------- 3 1.2.1国内外有关可靠性标准概况--------------------------------------------------------- 4 1.2.2国外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4 1.2.3国内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5 1.3可靠性基本概念 -------------------------------------------------------------------------------- 5 第二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8 2.1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设计要求 -------------------------------------------------------------- 8 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8 2.2.1试验台工作原理------------------------------------------------------------------------ 8 2.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基本功能------------------------------------------------------ 9 2.2.3总体设计方案--------------------------------------------------------------------------10 第三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重要部件的选择 -------------------------------------------------------15 3.1无刷直流电机的选择 -------------------------------------------------------------------------15 3.1.1无刷直流电机的介绍及工作原理--------------------------------------------------15 3.1.2电机的选择 -----------------------------------------------------------------------------15 3.2测功机的选择 ----------------------------------------------------------------------------------17 3.2.1测功机的工作原理--------------------------------------------------------------------17 3.2.3测功机的选择--------------------------------------------------------------------------18 3.2.4电涡流制动器的主要特点-----------------------------------------------------------19 3.2.5电涡流制动器的注意事项及使用环境--------------------------------------------19 3.3扭矩传感器的选择 ----------------------------------------------------------------------------20 3.3.1扭矩传感器的工作介绍--------------------------------------------------------------20 3.3.2扭矩传感器的选择--------------------------------------------------------------------21 3.3.3扭矩传感器的主要特点--------------------------------------------------------------23 3.3.4安装注意事项--------------------------------------------------------------------------23 3.4本章小结 ----------------------------------------------------------------------------------------23 第四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方案及其零件具体设计----------------------------------------24 4.1联轴器设计 -------------------------------------------------------------------------------------24 4.1.1选择联轴器的类型--------------------------------------------------------------------24 4.1.2计算联轴器的计算转矩--------------------------------------------------------------24 4.1.3确定联轴器的型号 ---------------------------------------------------------------------25 4.1.4校核最大转速 ---------------------------------------------------------------------------25 4.1.5协调轴孔直径及规定部件的安装精度 ---------------------------------------------25 4.1.6进行必要的校核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