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30卷第4期

2012年07月政法论坛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Vol.30,No.4Jul.2012

作者简介:胡继晔,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保基金监管立法研究”(项目号:09BFX053)的阶段性成果,是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法律与经济”项目和中国政法大学“211”三期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①See :MYM 12.5trillion of U.S.pension fund investment in preference shares ,Website of Stock Market Today ,http ://www.stoc km ar-kettoday.cc /12-5-trillion -of -u -s -pension -fund -investment -in -preference -shares.html .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

胡继晔摘要:根据经济学中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对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可以发现其成本-收益的有效监管区域,从而避免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目前国际上养老金监管的两种规则:审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通过对二者的成本-收益实证结果的比

较,

可发现前者的监管成本低,而被监管基金的收益率更高。基于风险的养老金投资监管应当成为未来我国养老金监管立法的核心,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养老金监管立法可以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养老金监管;成本-收益分析;审慎人规则;严格数量限制规则

一、导言:为什么要研究养老金监管

社会保障的核心在于防范公民由于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养老金的话题虽然在中国的热议开始不久,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养老金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美国,养老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1974年底时养老

金投资额约1500亿美元,占股票总市值的约30%[1](p.12);根据美联储2011年三季度的统计,全美养老

金资产已达12.5万亿美元,占美国居民总资产的17.6%,相当于美国证交所股票总市值的85%。①在欧

洲,

2003年11月就成立了保险与职业年金监管官委员会(Committee of European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Pensions Supervisors ),2011年1月更名为欧洲保险与职业年金局(European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Pensions Authority )。欧洲银行局、欧洲证券与市场局和其他国家的银行业监管机构、证券业监管机构都很相似,不同的是欧洲保险与职业年金局把养老金提高到了和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产品同样重要的高度来进行监管。

随着中国金融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未来中国的养老金将在金融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欧美国家养老金的发展、监管趋势可成为我国的重要借鉴。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三大市场,但

股市并未成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很多人因此认为养老金入市面临的风险如“羊入虎口”。2012年2月2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将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基金

等长期资金入市。之后的《人民日报》在2月5日刊登题为“养老金何时能入市”的文章,更是把养老金

入市的争议推向高潮。然而,养老金入市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法律规则?对这些庞大的养老金资产投资

第4期胡继晔: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的限制是不是越严格就越好?中国可以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哪些借鉴?本文希望能够基于法经济学相关理论,回答上述问题。

本文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养老金监管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养老金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希冀发现养老金“有效监管区域”的存在,并对养老金监管的两种规则进行成本-收益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经合组织国家养老金监管对中国借鉴,第五部分是总结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养老金监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依据国外学界对养老金监管理论的研究,将其可以划分为三类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市场失灵的养老金监管、基于监管俘获理论的养老金监管,以及基于审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的两种监管规则。国内的研究相对分散,利用法经济学方法的更少。

(一)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养老金监管研究

在任何一个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养老金都会涉及绝大多数公民的公共利益,在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上更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市场失灵是养老金监管的出发点。

在司法实践层面,美国1877年马恩诉伊利诺伊州案(Munn v.Illinois)的判决诞生了一项重要原则,即:当财产以一种具有公共效应的方式被使用且对社会产生普遍影响时,它就被赋予了公共利益的意义,因此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2](P.362)。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养老金是涉及社会公众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对于养老金监管的立法,时任美国律师协会劳动关系法分会主席的法学家伊萨克逊(Isaac-son,1959)指出:为了减少养老金管理中的疏忽、管理不当和错误投资,建立诚信、可靠的管理体制,仅靠事后诉讼是不够的,必须对养老金进行有效的主动事前监管,其目的就是保护普通劳动者面临疾病和年老时的安全。①

道德风险等信息不对称状况也需要对养老金市场进行监管。美国根据《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设立了政府直接管理的“联邦养老金保障公司”(The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PBGC),用于保障雇员退休后因原工作单位的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划失败而获得退休金保障,但PBGC自身目前已深陷入不敷出的困境[3]。由于类似PBGC这样公共担保机构的存在,使得养老基金管理人的行为可能导致过多风险,对养老基金的政府担保成为道德风险之源。为避免美国PBGC的困境重现,英国根据《2004年养老金法》而成立的“养老金保护基金”(Pension Protection Fund,PPF)在成立之初就赋予英国养老金监管局防范道德风险的职能,如在雇主或管理人负债情况下对第三方进行故意不作为时的缴费警告、财务支持指引,以避免道德风险。②

由此可见,基于经济学中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等基本理论,对养老金有效的监管可以使个人愿意参加长期的契约型储蓄计划,降低年老时的风险,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基于政府失灵理论的养老金监管研究

市场存在失灵,政府也会存在失灵。基于芝加哥学派对政府管制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1971)认为: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是监管的供给方;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利益集团可以说服政府使用强制权去为它谋求最大效用,是监管的需求方。因此,监管只是一个途径,通过它,利益集团可以让政府将财富从社会其他部分转移到自身以提高其收益。③佩尔兹曼(Peltz-

36

①②③Isaacson,William J.Employee Welfare and Pension Plans:Regulation and Protection on Employee Rights.Columbia Law Review.Vol.

59,No.1,:pp.96-124(Jan1959).

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The Pensions Act2004:moral hazard provisions,see:http://www.freshfields.com/publications/pdfs/ practices/11664.pdf

George J.Stigl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ol.2,No.1(1971).

政法论坛2012年

man,1976)进一步完善了斯蒂格勒的利益集团监管理论,认为政府监管的实质是将垄断利润最终归属的决定权授予政府监管当局。政府监管者有私利的需要,被监管企业通过向政府提供虚假信息,使政府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监管政策,通过寻租可能将监管者俘获。①政府监管俘获理论倾向于解除监管(de-regulation)。

一些学者在养老金监管领域的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支持了解除监管理论。耶鲁大学法学院罗曼诺教授(Romano,1993)系统研究了美国地方政府公共养老基金的投资行为,统计发现1985-1989的5年间,由于强制性的社会投资政策和公共部门的干预而导致的损失高达282亿美元。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宾西法尼亚州公务员与公立学校退休基金在州政府官员的压力之下,对一个新建的德国大众汽车厂进行“帮助”性投资,10年后该厂倒闭给该州养老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②《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第404条对“受托责任”的定义是:基金管理人的“惟一目标是为参与人和他们的收益人提供收益,收取合理的管理费用”。而1994年6月,克林顿政府劳工部颁布公告对该条款中的“受托责任”进行了重新定义,改变了以基金受益人的回报率最大化为惟一目标的基金投资策略,额外地加入了建筑公共住宅、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投资等政治目的,结果导致养老基金年收益率降低了2%左右,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4]。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由于美国政府对养老金监管原则的改变,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地方利益集团绑架和俘获了养老金投资,被牛津大学著名的养老金专家克拉克教授(2008)称之为“养老金腐败”[5](P.124)。中国养老金政府监管的实践也有类似的情形。2006年的上海社保大案涉案金额34.5亿元,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抓住庞大的资金不放,暗箱操作,没有监督,没有决策民主化和透明化[6],最终形成了腐败,将公共资金的社保基金投入到私人手中,和罗曼诺教授所描述的美国地方公共养老金投资所造成的低效有相似之处,都是典型的“政府失灵”。

由此可见,养老金监管的“政府失灵”带来的收益为负值,只有解除这样的监管才能恢复养老金投资管理人以基金受益人(亦即未来的养老金领取者)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标的养老金投资策略。

(三)养老金监管规则的比较研究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和监管俘获理论是养老金监管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角度来研究养老金监管,更多的学者研究在不同国家的法律框架内养老金监管规则的差异,主要涉及对审慎人规则(prudent person rule,PPR)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quantitative asset restrictions,QAR)的比较研究。前者主要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1998年之后的日本;后者则主要为德国、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所采纳[7](P.108-109)。可以看出,实施审慎人规则的主要是英美普通法系国家,而实施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基本上是大陆民法系国家。

所谓审慎人规则是指在养老计划和养老基金的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具有一个正常审慎的人在与他们从事财产交易时所应具有的审慎程度。审慎人规则起源于英国信托法,强调对养老基金受托人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和规范。受托人必须履行注意义务(duty of care)和信义义务(duty of loyalty),前者要求受托人管理信托事务必须采取合理的审慎和注意,后者要求受托人应忠实地为受益人利益处理信托事务,不得将自身置于与受益人的利益相冲突的地位。美国1830年哈佛学院诉阿默利(Harvard College v.Amory)是审慎人规则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判例,马萨诸塞州法院裁定:只要受托人诚信投资,投资于私人证券也是合法的,摈弃了原来限制投资种类的做法,形成了“哈佛学院规则”(Harvard College Rule)。③二战后,哈佛学院规则的影响更加深入,由于马克维兹46

①②

③Peltzman,Sam.Towards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19,No.2(1976).

Romano,Roberta,Public Pension Fund Activism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Reconsidered,Columbia Law Review,Vol.93,No.4,pp.795-

853(1993).

Harvard College v.Amory,9Pick.(26Mass.)446,461,1830.

第4期胡继晔: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Markowitz,1952)投资组合理论的迅速传播,审慎人规则出现了新的法律标准,即为了遵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受托人有义务将投资组合分散化(diversification),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前提下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①新的审慎人规则采纳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这也是美国法学界在立法、修法中开放性地积极采纳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范例。

严格数量限制规则是指对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投资比例等进行直接的数量限制,对养老金持有低流动性、高波动性、高风险性的资产都有禁止性规定或比例限制,比如对股票、风险资本、实物资产以及外国资产等的投资限制,不允许投资的自由选择;要求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监管机构通常直接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Clark and Hu,2005)②严格数量限制规则比较适用于资本市场和法治环境不健全的市场,其内在缺点主要是妨碍了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管理的最优化,包括限制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和投资策略的运用,过分关注于单个资产品种而不是资产组合,缺乏灵活性,不能随股票、货币或不动产市场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资产配置,也限制了国际投资多样化带来的益处。

上述养老金两种监管规则的不同造成养老金发展的差异。牛津大学的克拉克教授(Clark,1998)在比较了德国和英国的养老金体系之后发现:养老金已经成为普通法系国家异常重要的金融机构,尤其在美国和英国,养老金资产均达数万亿美元之巨,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很多主权国家的财富。因养老金资产在过去40年里得到了惊人的增长,加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业的版图发生了深刻变化,养老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者,克拉克教授称之为“养老金资本主义”。③

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LLSV1998,2008)在金融领域对普通法系国家和大陆民法系国家的比较研究发现:普通法系国家由于对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法律保护更为完善,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水平比大陆民法系国家更好,不同国家法律的起源可以为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提供比较法方面的解释。④可以看出,从比较法学的角度来看,上述对两种监管规则的研究和近年来法律的起源和金融发展的研究有一些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四)国内学者对养老金投资监管的研究

作为具有悠久成文法传统的国家,中国在养老金监管中参照并采纳严格数量限制规则是很自然的选择,如2001年出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就原则规定了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比例,其中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养老金的战略储备,到2010年底总资产8867亿元,⑤而到2011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2万亿元,⑥再加上企业年金,中国的养老金总资产超过3万亿。中国社会保险法虽然已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但关于养老金投资的问题在该法第69条中只是一个授权性条款:“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通过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由于国务院配套的投资运营法规尚未出台,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大部分只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财政专户和银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包括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特别是后者由于积累时间长达数十年,必须投资资本市场才能真正保值增值,因此国内学界也已经开始了关于养老金投资监管的研究。

56

①②

④⑤⑥Markowitz,Harry M.Portfolio Selec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7,No.1.pp.77-91(1952).

Clark,G.L.and Hu,Y.Re-writing pension fund capitalism2:the UK pension crisis and trends in occupational pension plan benefits,

1950-2004WPG0509,Economic Geography Working Paper,The University of Oxford(2005).

Clark,Gordon L.Pension Fund Capitalism:A Causal Analysis.Geografiska Annaler.Series B,Human Geography,Vol.80,No.3,pp.139-157(1998).

La Porta,R.,F.Lopez-de-Silanes,A.Shleifer,and R.W.Vishny.Law and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6(6),pp.1113-55(1998);La Porta,R.,F.Lopez-de-Silanes,and A.Shleifer.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Legal Origin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6:2,pp.285–332(2008).

数据参见:2011年5月19日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10年度报告》,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http:// www.ssf.gov.cn/tzsj/201105/t20110519_3185.html。

数据为2012年1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新闻发布会上所发布。参见网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120/115511249087.html。

政法论坛2012年

针对统筹部分结余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郑秉文(2004)认为应该离开资本市场、离开基础设施和不动产、离开产业投资等领域,而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定向特种社会保险债券[8]。针对个人账户养老金,郑功成(2002)认为养老保险金通过投资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在国际上是一个必然趋势,适时探索养老保险基金(尤其是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后形成的基金)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已经具有紧迫性[9]。

除了经济学者的上述研究,法学学者王利明呼吁尽快制定单独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形成完整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才能有效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杜绝非法挪用社保基金等恶劣事件的发生,保证“养命钱”与“救命钱”的安全。①为了解决目前法律层级比较低的问题,冯果(2007)提出:立法者需要考虑尽快制定一部较高法律层级的行政法规或法律,对社保基金的性质、资金来源、投资运营、监管者权力边界、纠纷解决机制尤其是法律责任等问题作出明确界定,社保基金监管与保值增值才可以实现良性互动[10]。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养老金监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金的投向上,定量分析不足,监管规则研究较少,和国外学界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在养老金监管中的应用

从国内外学者对养老金监管的研究可以看出: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支持政府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管,而监管俘获理论更支持放松监管,但在政府对养老金监管的具体实践中,审慎人规则和实施严格数量限制规则是养老金监管的主要规则,这两种规则根植于不同的法律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两种不同养老金监管规则的成本-收益状况。

(一)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引入及其简化模型

格莱瑟和施莱佛(Glaeser and Shleifer,2003)发现,由于法院的事后裁决是一种被动式执法,同时拥有强大经济资源者足以破坏司法公正,私人诉讼可能会失效。②而政府监管更强调事前的介入,它不仅正是对普通法遭到破坏和事后被动执法诉讼低效的回应,也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解决方案,因而“监管型国家的兴起”成为监管理论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事先的监管很重要,但监管机构拥有半立法、半行政和半司法权力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容易导致监管机构膨胀和监管过度。桑斯坦(Sunstein,1996)认为,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作为监管机构制定规章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可以衡量监管绩效,抑制监管过度。③养老金监管作为监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而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这里可以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来对养老金监管进行经济分析。该分析的基础是政府监管能够实现的收益。例如对养老金投资强制性信息披露监管要求的主要收益包括:可以使养老金管理公司发布定期报告,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从而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获得上述收益的同时,政府对养老金的监管本身是存在成本的,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且政府监管也并非总是百分之百有效,由政府监管带来的福利损失和成本可能大于市场失灵的成本。监管的直接成本包括选任政府或政府代理人去实施监管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监督和遵守监管的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监管的计划外成本,例如引发的潜在道德风险、由于企业减少交易导致的经济福利损失以及监管阻碍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损失。④政府在遏制市场失灵的时候,自身也可能存在失灵,养老金监管的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和监管的收益一样重要。

66

①②③

④参见《中国青年报》2007年3月12日记者潘圆、刘声采写的文章:“王利明等30位代表联名呼吁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Glaeser,Edward,and Andrei Shleifer.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1,No.2(2003).

Cass R.Sunstein.Congress,Constitutional Moments,and the Cost-benefit State,Stanford Law Review,Vol.48,No.2,pp.247-309

(1996).

Gowland,David.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IN THE1990S,Edward Elgar Pub.p.21(1990).

第4期胡继晔: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一般假设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投入———产出决策时,都遵从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实证主义的规范分析方法,在应用于养老金监管时,可以帮助立法者和执法者权衡成本和收益,使政府可以使用它来预测金融监管决定的结果,从而实现养老金监管的最优化。如果把政府监管作为投入养老金监管的成本,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对受益人的回报作为收益的话,成本-收益应当遵从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见下图:图1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阴影部分为“有效监管区域”)

在上图中,假设X轴代表监管的强度的变化,是自变量;Y轴代表由于监管强度的变化而带来监管收益和成本的变化,是因变量。关于监管的有效性边界,可以参照施莱佛等人(Shleifer et al,2003)的观点:任何社会都存在着控制无序或者专制独裁两个极端的危险,控制无序导致盗匪横行、产权无保障等混乱状况,可以对应本模型的完全无监管的原点0;专制独裁导致资产被独裁者无偿征收、过重税负等,可以对应本模型中监管强度达到极大值D=1时的状况。大部分社会都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从完全自由的自发秩序到私人诉讼,再到政府监管(公共执法),最后到国家所有制(统制经济)的一系列选择集。①

监管的收益曲线在最初阶段上升很快,即从无监管的状态到有监管的状态时,监管的收益增加很快。在养老金发展的初始阶段,如同美国早年梧桐树下的华尔街没有监管一样,市场规律发挥着主要作用,政府只是承担着“守夜人”的角色,并未设立监管养老金的专门机构。因此,在上图的OA区域,是监管理论中市场失灵理论能够发挥的区域。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分别是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变化率,亦即两条曲线在特定点切线的斜率。当两条曲线的的切线平行时,监管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在X轴上的P点即为最优监管强度点,此处监管收益和成本的净差额最大,亦即达到了监管收益-成本的最优值,对应着监管的净收益曲线的顶点。由于现实中最优点P很难达到,其附近的AB区域可作为“有效监管区域”。在该区域,监管的收益和成本差处在最大和较大的范围之内,亦即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或者接近,属于监管的“理想”区域,在这一区域一方面避免了诸如社会性监管(social regulation)、经济性监管(economic regulation)和程序性监管(process regulation)不足的问题,②同时也避免了利益集团俘获监管者的问题。

如果继续增加监管强度,由于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的影响,监管的净收益曲线在越过顶点

76

①②Shleifer,A.,Djankov,S.,Glaeser,E.,La Porta,R.,and Lopez-de-Silanes,F.The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Journal of Compara-

tive Economics,pp:595-619(2003).

Hopkins,Thomas D.,Costs of Federal Regulation,Journal of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sts,Vol.2,No.1(1992).

政法论坛2012年

之后会逐步下降。当监管的收益和成本两条曲线在D处相交时,意味着监管的成本和收益相等,亦即净收益减少为0,如果继续加强监管的话成本将大于收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了。因此在BD区域,可以对应斯蒂格勒和佩尔兹曼的利益集团理论、监管俘获理论,即过度的监管除了能够给监管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能够“俘获”监管者之外,社会的净收益越来越小,此时放松监管是更有效的政策选择,可以减少监管的成本以及监管俘获的可能性,同时即使放松了监管,其收益下降也很少,且该区域收益曲线越来越接近水平线,净收益接近于0。比如一个养老金管理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有好几个监管机构的人士驻守在该公司监督其投资行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过度监管。

在本模型中D点右侧的部分成本曲线已经高于收益曲线,而且边际成本的增加更快,在此区域任何增加监管强度的措施都只能带来副作用,因此,D点是有效监管强度的极大点,超出该点的监管的净收益小于0,该区域从经济学上是非理性的,更应当放松监管。在养老金监管领域,罗曼诺(1993)文中的政府强制性的社会投资政策,以及克拉克所说的“养老金腐败”可以对应此区域,是养老金监管中应当避免的。

由此可见,虽然存在着学界对成本-收益分析的质疑,包括个人愿意支付(willingness to pay)的标准不易确定、成本或者收益难以量化等(Richardson,2000),①正如席涛(2011)所总结的那样:随着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法律、行政命令和规章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有效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已经作为行政机构制定规章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监管的收益能够证明为其支付成本的正当性,或者社会净福利最大化,成为判断是否监管的标准和衡量监管绩效的方法[11]。

从上述成本-收益的分析简单模型中可以看出,养老金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监管制度,要想达到监管净收益的最大化,监管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存在着一个“有效监管区域”,越过了这个区域之后的“加强监管”只能适得其反。

(二)养老金监管的成本-收益实证分析

上述模型只是揭示理论上的状况,而现实中成本-收益分析在在欧美养老金监管领域已经进入实践层面。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对养老金监管的两种主要规则:审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是对两种监管规则监管成本的分析。根据巴西政府推荐的OECD顾问平赫尔罗(Pin-heiro)的研究成果:“OECD国家私营养老金的监管架构”一文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简单的平均计算,得出不同监管原则的各四个国家中人均监管的计划参与者、人均监管的养老金资产情况如下:②

表1审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国家平均养老金监管成本的比较

监管规则审慎人严格数量限制

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丹麦德国挪威葡萄牙

人均监管计划参与者

(万人)

52.7723.3747.0515.384.8011.720.330.53

人均监管资产

(亿欧元)

59.8917.00230.8740.3821.4724.381.450.07

从上表可以看出:单就案例中的八个国家而言,审慎人规则四个国家监管者人均监管的计划参与者数量是四个严格数量限制国家的接近8倍,人均监管资产则为7.3倍,亦即采用审慎人规则的国家平均86

①②Richardson,Henry S.The Stupidity of the Cost-Benefit Standard,Journal of Legal Studies,Vol.29,No.2,pp.971-1003(2000).

数据来源:根据孙建勇主编、郑秉文等译《养老金规范与监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7页。数据经过了人均计

算。

第4期胡继晔: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监管成本要远远低于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国家。其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由于要对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投资比例等进行直接的数量限制,这些限制规则的执行需要更多的监管人员、需要更多的现场监管,相对于审慎人规则以非现场监督为主要监管方式而言,严格数量限制规则要花费更高的监管成本。

监管的收益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景气周期不完全一致,各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呈一定程度的非相关性,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跨境投资分散其投资某特定国家的系统性风险。从两种监管规则的收益来看,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由于限制了外国投资而无法充分分散国别风险;限制投资股票的比例也会使得基金管理人无法充分分散市场风险;限制金融衍生品和对冲基金的投资只能实现次优的收益-风险结构。而审慎人规则由于没有这些限制,理论上可以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戴维斯(Davis,2001,2002)对部分OECD国家1980-1995年间金融的投资收益-风险计算发现:实行审慎人监管规则的国家养老金投资年均收益率为7.8%,收益率标准差为9.5%;而实行严格数量限制监管规则的国家养老金投资年均收益率为5.8%,收益率标准差为11.4%。①由于收益率的标准差是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标准差越大意味着波动越大,亦即风险越高。从戴维斯的上述实证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相对与实行严格数量限制监管规则的国家而言,实行审慎人监管规则国家的养老金投资收益率更高,风险更低。

上述两种规则的监管成本、收益的这些实证数据表明:在养老金投资监管模式的比较中,实行审慎人规则的国家相对于实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国家而言,被监管的养老基金收益率更高,而对养老金监管的成本更低。正是基于养老金监管的实践,过去主要使用严格数量限制的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也逐渐开始采纳英美普通法系的审慎人规则,比如日本在1998年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法》之后就采纳了养老金监管的审慎人规则。从OECD于2011年6月在其成立50周年时对其成员国以及观察员国(巴西、哥伦比亚、印度、俄罗斯、南非)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法规的最新统计情况来看,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智利等传统的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国家均已经部分甚至全部解除了限制,②由此可见,审慎人规则越来越成为养老金监管的主流,这种养老金监管规则领域的深刻变化对世界上其他正在选择养老金监管规则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外应用成本-收益方法进行养老金监管的立法实践

从养老金监管理论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经合组织国家的立法、司法实践中,已经被大量采纳,值得中国未来在养老金监管立法中学习、借鉴。

养老金监管立法实践很好的案例就是英国的《2004年养老金法案》。该法案允许养老金监管局采取积极主动的事前监管方式,在该法第38条第(2)、(3)款分别规定了对雇主和雇员在无意或故意欠缴养老金的情况下,监管局可以发出通知,通过事前介入式的主动监管,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是一种成本相对更低的监管方式,大幅度减少了事后监管的惩罚以及高成本诉讼,从而减少了监管成本。③2010年经合组织《职业养老基金监管原则———评估的方法及实施》,对以前颁布的诸多养老金监管指引进行修订,明确了养老金监管的核心原则。这些核心原则提供了对私人管理的职业养老金制度的指导性基本框架,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方法来评估养老金系统。其第1条核心原则就是“有效监管和监督的条件”,这一原则倡导养老金监管者应当充分考虑现行法律和监管措施实施的成本和收益,针对养老金计划供款人和计划参与者所受监管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对养老金的监管和相关法律要求

96

②③Davis,E.Philip.Portfolio Regulation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Pension Funds,Discussion Paper PI-0101(2001),The Pensions

Institute,Cass Business School,London;Davis,E.Philip.Prudent Person rules or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The regulation of long-term institu-tional investors’portfolios Journal of Pension Economics and Finance.pp.157-191(2002).

OECD.“2010SURVEY OF INVESTMENT REGULATION OF PENSION FUNDS”,Paris(2011).

The Pensions Regulator.Occupational pension scheme governance:a report on the2007scheme governance survey,http://www.thepen-sionsregulator.gov.uk/pdf/final Governance Survey July.pdf(2007).

政法论坛2012年

是足够有效率的,对于养老金计划的供款人和受益人影响的评估均应当是正面的。①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合组织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基于成本-收益方法的养老金监管影响评估,要求对养老金监管的相关法律、行政命令和规章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风险分析,这对中国养老金监管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合组织养老金监管的经验可以看出:养老金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金融形态,对其监管的重要程度也在同时增长,对养老金所谓的“加强监管”必须有一定的“度”,这里就是本文模型中的监管有效区域,超过了这个“度”,监管的效应是负面的,“有效监管”应当取代“加强监管”作为养老金监管立法的重要原则。胡继晔等(2011)对中国18个省份养老金监管立法调研发现:目前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绝大部分省份都抱怨无处购买国债,结余的基金大多只能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财政专户中,造成全国养老金每年缩水100-300亿元,[12](P.33),由此可见,如此“加强监管”的结果不仅成本十分高昂,而且“通报”的法律效力也严重不足,因此亟需加快养老金监管立法的步伐,让那些躺在银行睡大觉的养老金真正能够保值增值。

我国养老金监管机构目前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政府追求存放在财政专户中养老金表面的安全,并不是把养老金作为金融产品来进行监管的。未来随着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逐步做实,养老保险缴费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可用于投资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将越来越多,风险点加多,风险线拉长,风险面也会越来越扩大。借鉴金融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养老金投资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和一般金融产品均有区别,基于风险的养老金投资监管应当成为未来我国养老金监管立法的核心。对养老金的全过程监管应包括市场准入制度、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定期信息披露制度。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应引入托管机制,托管机构负责养老金的保管、清算、交割等事项,使得养老金资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以实现风险隔离。投资运营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准备金、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以防范养老金管理人的操作性风险。在具体投资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中国“新兴+转轨”的特点,在初步阶段应当限制养老金投资股市的比例,以防范市场风险。考虑到养老金受益人未来的领取数额,通过保险精算来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

结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中国对经合组织养老金监管相关指引的研究和借鉴尚不充分,而经合组织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养老金的研究。在其2007年出版的《中国养老金改革:进程与展望》中,经合组织认为中国作为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庞大养老金体系的国家,增加养老金覆盖率是首要任务,以应对“未富先老”的问题。到2050年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3亿,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以协调一致的方式来监管数额巨大的养老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立法大量借鉴了普通法系的理念,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信托法》均规定在监管中要遵循审慎原则。和中国具有类似大陆法系传统的日本,以及养老金私营化的先锋智利,均已经从严格数量限制规则转换为审慎人规则,很值得中国借鉴。考虑到中国成文法的传统和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现实,为防范养老金投资的风险,未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管理法规应贯彻严格数量限制规则,限制养老金投资股市的比例,但该比例的确定不应是主观的判定,而应当通过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经济分析方法得出大致的范围,并遵从成本-收益方法,至少确保监管的收益大于成本。未来在针对投资管理人投资进行监管的实践中,中国可以借鉴英美法系中养老金投资的审慎人规则,利用全07

①②OECD.OECD Principles of Occupational Pension Regulation,METHODOLOGY FOR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ATION,ISBN978

-92-64-08635-7,OECD publishing(2010).

OECD.Pension Reform in China:Progress and Prospects,Paris.Available at:http://www.oecd.org/dataoecd/31/26/38757039.pdf (2007).

第4期胡继晔: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管理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养老金投资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投资限制应当更为宽松,可以包括海外投资、金融衍生品、商业房地产等,以对冲潜在的长期风险。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养老金革命》,刘伟译,东方出版社2009年出版。

[2][美]W·基普·维斯库斯,小约瑟夫·E·哈林顿,约翰·M·弗农著:《反垄断与监管经济学(第4

版)》,陈甬军、覃福晓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胡继晔,“美国社保基金分类监管法律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国际经济评论》2007第9/10期。[4]郑秉文:“美国地方养老基金失败教训发人深省———《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系列研究之三”,载《中国证

券报》2003年6月20日第12版。

[5]高顿·L·克拉克:《养老基金管理与投资》,洪铮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6]郑秉文:“中国产生社保案的制度原因及解决办法”,

载《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5/6期。

[7]穆怀中主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2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8]郑秉文:“构建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3月26日。

[9]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冯果、李安安:“滥用与规制: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缺失及其补救”,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7期。[11]席涛:“法律、监管与市场”,载《政法论坛》2011年第3期。

[12]胡继晔等著:《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调研报告(2008-2010)》,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责任编辑鄢梦萱)

17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 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 案例分析: 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

经济学案例分析

(十二)某一实力雄厚的B企业将电话机产品投放A市。在A市电话机市场竞争激烈,有三、四家企业在市场上也推出了与该企业在性能、质量、价格相近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电话机销售的鼎立分争局面。B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将销售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最后降至低于成本销售。与其竞争的一些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的一席领地,也试图降价销售,但因实力不足,低于成本销售意味着亏损,为避免亏损经营,不得不退出市场。该实力雄厚的B企业降价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成功,在A市市场上形成独霸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有利的竞争地位。随后,该B企业又以改进型号为名,将价格调高。 试分析: 1、B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商业竞争中,采用的是降价排挤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所谓降价排挤,是指同业竞争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不当地降低价格至低于成本来销售商品的行为。 2、哪些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行为有:(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3、B企业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答:B企业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针对同业竞争对手,并不损害消费者利益,在降价销售中,甚至消费者暂时还获得了实惠,但从长远看,不正当的经营者排挤竞争对手之后,垄断了市场就排斥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不正当竞争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同样受到损害。 (十四)利民公司与同达公司均为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其中利民公司的产品外销数量逐年上升,且在国外有了一批稳定的代销商。利民公司对本公司的国外代销商的情况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并与知晓该情况的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同达公司为扩大海外市场,遂找到利民公司的副经理张某,希望张某能将利民公司的国外代销商的联系方法、利民公司的报价等情况告诉同达公司,且表示愿高薪聘请张某到同达公司工作。随后张某辞职,来到同达公司工作。同达公司利用张某提供的代销商名单、利民公司的报价等情况,同原利民公司的代销公司取得了联系,销售了许多产品,获得了约500万元的利润。此间,利民公司的海外销售额下降了许多。1998年11月,利民公司以同达公司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同达公司,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2004年1月份试题) 试分析: 1、同达公司是否侵犯了利民公司的商业秘密,为什么?

经济学案例

1、有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所以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结果却大不相同?最后,经过仔细观察,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舀肉汤;而在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另一个人。结果,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而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 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经济中的好处是明显的,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就在这里。 2、假设的作用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这包含着重要的哲理。它说明经济学家分析问题时总是从“假设如何如何”开始的,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适当地运用假设,是经济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则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当然,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并不现实,但没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经济领域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有成百万人口和企业,千百种价格和行业,在这种环境下探索经济规律是很困难的。假设可以从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中,抽出最本质的关系加以研究,从而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可以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有两种产品。当然,现实世界由许多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成千上万的不同类型的产品。但通过假设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一旦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思考。一旦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在更复杂的世界中的贸易。 3、100欧元消除金融危机 在一个欧洲小国的风光旖旎的小镇上,居民民风朴实,热情乐观,但最近一段时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镇上的各种生意都不景气,使得不少生意人都背上债务,生性乐观的小镇居民的脸上也布满了忧虑。 一天,一个富裕的中国游客走进了小镇的一家酒店的大厅。老板一见,大为惊喜,连忙迎了过来。这段时间以来,虽说小镇风景依然那么美丽迷人,但却鲜有游客光临。老板殷勤地接下中国游客的行李。中国游客把100欧元订金递给老板,然后拿着钥匙上楼去检查合适的房间。在这期间,老板手拿着这100欧元一路小跑来到镇上的屠户摊上:“真不好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法经济学案例分析

李萍等v.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 【案情】: 李萍夫妇带着儿子与朋友到被告“五月花”餐馆就餐。就餐时,临近包房内突然发生爆炸,李萍受伤致残,儿子受伤后不治死亡。爆炸的原因是一农民将爆炸物装在酒盒里伪装成酒作为礼物送给一医生,该医生将该“礼物”带到五月花餐厅的包房里(该餐厅允许顾客自带酒水),服务员在为顾客开启该酒盒时,发生上述爆炸。 李萍夫妇起诉“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主张人身伤害赔偿。【分析】: 对本案的讨论将依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3.是否应当赔偿 一、违约责任的认定 顾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证明他是饭店的客人,饭店有保护他的法律义务;(2)必须是饭店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客人造成的人身损害;(3)客人的人身损害是饭店的过错所为;(4)负有举证责任,证明损害出自饭店,而不是他本人。 原告李萍夫妇到被告五月花公司下属的餐厅就餐,和五月花公司形成了消费与服务关系,五月花公司有义务保障李萍夫妇的人身安全。五月花公司是否尽了此项义务,应当根据餐饮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以及对象等综合因素去判断。本案中,李萍夫妇的人身伤害,是

五月花餐厅发生的爆炸造成的。此次爆炸是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所致,与五月花公司本身的服务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五月花公司作为消费与服务合同中的经营者,除应该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外,还应当依照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履行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不受非法侵害的附随义务。为了履行这一附随义务,经营者必须根据本行业的性质、特点和条件,随时、谨慎地注意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但由于刑事犯罪的突发性、隐蔽性以及犯罪手段的智能化、多样化,即使经营者给予应有的注意和防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刑事犯罪对顾客人身、财产的侵害。这种侵害一旦发生,只能从经营者是否尽到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来判断其是否违约。五月花餐厅接受顾客自带酒水到餐厅就餐,是行业习惯使然。对顾客带进餐厅的酒类产品,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要求经营者采取象乘坐飞机一样严格的安全检查措施。由于这个爆炸物的外包装酷似真酒,一般人凭肉眼难以识别。携带这个爆炸物的顾客曾经将其放置在自己家中一段时都未能发现危险,因此要求服务员在开启酒盒盖时必须作出存在危险的判断,是强人所难。五月花餐厅通过履行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不可能识别伪装成酒的爆炸物,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五月花公司通过合理注意,无法预见此次爆炸,其已经尽了保障顾客人身安全的义务,不存在违约行为。 二、侵权责任的认定

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论研究

苏州大学 研究生作业(论文)封面作业题目: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论研究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上课时间:周五下午6——9课(13周——16周)任课教师姓名:戚福康 研究生姓名:徐轶 学号:20124211004 年级:研一 专业:法学(法律史) 学院任课教师评分:

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论研究摘要:法律经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将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法学研究。它一方面可以使法律制度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则具有唯效率是图的片面性,后者集中地体现在作为其主要理论框架的科斯定理上。充分发挥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论优势并克服其局限性,一条重要的出路就在于实现法律分析之“自由哲学”维度与经济学维度的视界融合,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目前,我国法学研究中轻视对方法论的研究,而笔者认为方法论的研究对我国法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把方法论的本质视为特定世界观支配下的一套方法体系在特定研究对象上的应用,那么从方法论角度考察西方法律思想史,就不难看出每种法学流派的产生,只不过是不同的方法论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所以说,每个流派之间及流派内的分歧,也根于方法论的分歧。 法律经济学即法律的经济分析,其主要的方法论特征即在于将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法学研究。作为其主要理论渊源的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制度既定、完全理性及完备信息等诸多假设的非现实性,并对此作出了重大的修正(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学应当在上述约束条件下研究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因为制度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还从方法论上有效地沟通了法学和经济学。法学和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价值观上具有相当的共通性。法律权利其实就是资源的法律形式,法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法律如何以其特有的权利义务结构公正地配置资源。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活动乃至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都起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在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法学和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互补和一致的。此外,在分析方法上,经济学还提供了一套分析包括法律行为在内的所有人类行为的相对完整的框架。不管人们面临的是市场还是非市场, 只要人们是理性的, 这些方法就可以用。经济分析的基本假定是,法律是理性的,因而可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予以研究。基本的经济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法律同样是基本的和必要的。当然,它并不充分,经济理性并“不是复杂的理论结构可以立诸其上的牢固基础”(2)。经济分析法律学派的出现及发展壮大,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方法对于研究法学问题的重要性。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历史告诉我们,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一直可以追溯到贝卡利亚、边沁、斯密、马克思、瓦格纳,还有20世纪初美国制度经济学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康芒斯(3)制度主义法律经济学中的代表人物康芒斯明确拒绝传统经济学中所坚持的

《结婚与离婚的法经济学分析》读书笔记

法律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赵宏岳 专业:法律硕士(法学) 班级: 2010级 2班 学号: 210410200039

《结婚与离婚的法经济学分析》读书笔记 正如本书的名称所显示的那样,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结婚与离婚涉及到的问题。本书不是一本独著,而是众多知名学者智慧的集合。在本书中著者们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新视角探讨了婚姻这个古老的问题。与传统的婚姻法著作不同,本书中没有抽象的法律原则以及大量的价值评判,而是采用了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的分析工作,研究不同的婚姻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效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婚姻法律制度与婚姻现象之间的关系,旨在找到最符合社会效率的婚姻法律制度。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和运用的研究方法 本书以欧洲和美国的婚姻状况以及法律规制现状——尤其是美国的婚姻制度——为研究背景。作为一部论文集,众多英美的学者在上述背景中,其研究的内容都围绕着一条共同的主线,即当面对个体时,家庭法对他们的动机结构产生影响的重要性。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家庭法的专家们常常认为,现代家庭法产生了一个动机结构,在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上鼓励投机行为、便利有计划的欺骗。因而,除了离婚率上升带来的财政影响之外,有人担心一部设计如何糟糕的离婚法律可能会破坏稳定婚姻所依赖的相互信任。如果立法不适当,法律本身会刺激离婚并产生大量的悲剧。经济研究方法十分谨慎地对待此类问题,它聚焦于各种与可选法律制度相联系的动机以及不完善的法律设计导致的与立法初衷相反的后果。 家庭法的经济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上展开:首先,在动机结构方面对结婚与离婚法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把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进行量化,即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庞大的数据,找出了具体的影响状况。这里统计学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量化离婚增长与法律变革之间有多大程度的因果关系。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概述 本书的所有论文都可以归入一下四大主题,即(一)把婚姻义务视为合同的观点;(二)关于离婚的约束机制:(三)集中探讨一些与婚姻、类婚姻组合相关的交涉和义务问题;(四)介绍引进一些经验主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关于更自由的离婚法律所产生的影响。现笔者拟就本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法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述评

法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述评 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位已 经确立,但是法经济学要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对效率与公平进行价值整合,定量分析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次,法经济学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实务应用研究与本土化研究,而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介绍;最后,要重视对法经济学的学科整合研究,否则从经济学的进路研究法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制度经 济学或者是单一的成本收益的工具分析,从法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溶入经济学理论,则完全陷入法哲学的分析进路。 关键词:效率与公平的价值整合;应用与本土化研究;法学与经济学的整合 一般认为,法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科斯前和科斯后,或者分为新法经济学和老法经济学。在第一次法经济学的浪潮中,无论是法学内部的法学现实主义还是经济学内 部的老制度经济学都促成了法经济学的产生;而对于第二次法经济学的发展时间的划

分来说,按照Mackaay (1999)的时间分析为主线,分为发轫期、提出期、接受期、成熟和巩固期。进入90年代以后,法经济学的发展依次出现三条主线:Ellickson(1991,1998)、Basu(1998)、Posner(1998,2000)的法律与社会规范的研究对“法律中心主义”提出挑战,拜尔等(1994)对法律的博弈分析为法经济学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Sunstein为代表的行为法经济学则对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的法经济学“理性假设”提出质疑(Jolls,et al,1998)。其他学者所认为的热点问题与方向无疑是 十分正确与中肯的,但本文主要对法经济学中的部分热点问题“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整合、定量研究方法的改进、法学与经济学的学科整合”进行探讨。对于行为法经济学、法与社会规范以及博弈论在法经济学中的 应用将在以后尝试探索。 一、对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整合 曲振涛(2005)认为:“公正(公平)与效率(效益)的兼容是指当法律与法律原则失 去正义与公平时,效率就不复存在。互为前

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

法经济学理论发端于美国,目前已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流派。该理论认为,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 ■法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核心 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由于是交叉学科,从法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经济分析法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经济学”;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说,可将其译为“法和经济学”或“法与经济学”。法经济学正因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而成为一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不仅涉及到有关法律价值等具有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学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和几乎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即效率最大化为目的,所有的法律活动基于此论断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在西方国家,很多人曾经片面地认为法和法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公平或者正义这样的问题,而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则是效益问题,即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经济学本质上是实证科学,注重数据分析。而法律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难以作定量分析,因此人们以往极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法律制度。但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认识到法律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可能的条件下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从而使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了解各种行为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进而有助于改革法律制度,最终有效地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研究仍大量涉及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对于法律问题的研究并未中断过。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有人称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还有贝卡利亚、边沁、亚当斯密以及康芒斯,但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经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反思后,各国政府不得不大力运用法律手段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与控制,这使得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迫使法学院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了解经济学的法律人才。由于时值美国采用反垄断法来对市场进行干预,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开设了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分析这门课程,经济学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这个项目最终演变成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法经济学项目”。1958年,《法经济学杂志》问世,它的创办是“法经济学运动”的里程碑。 罗纳德。科斯教授是法律经济学初创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创始人。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告诉人们,私人之间的交易在谈判、签约、监督执行过程中会产生相关费用,即交易费用,同一交易过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框架中进行时,所涉及到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过高的交易费用将对私人交易形成障碍,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能够节省私人交易的费用,减少私人谈判达成协议的障碍,有利于资源配置结果的改善。因此,“科斯定理”通过引入“交易费用”这一核心概念,将法律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结果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奠定了基础。 以波斯纳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成为最具感召力的法哲学流派之一。波斯纳认为,所谓法律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运用价格理论或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既以人类社会的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 么? ●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但计划和市场只 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 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 本质特征。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国家发展 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 ●合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 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 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衡的总和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 成结构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 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 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 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 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 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 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 结构面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 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 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 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 产和流动。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 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 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 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 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案例三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 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 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 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只是改 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 于体力的耗费。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 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

经济法经典案例分析

第一章经济法律制度 一、法人制度 【案例介绍】 判断下列组织或个人,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并说明理由。 (1)某乡镇企业的销售科。 (2)在兰州东部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某个体工商户。 (3)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已营业的某贸易公司。 (4)甲和乙合伙开办的牛肉面餐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5)某财经学院为召开校庆20周年大会,经学校授权的校庆筹备委员会。 (6)兰州某厂的车间。 (7)甲、乙、丙三人各投资10万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分析】 (1)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2)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法人必须是组织,而该个体户不是组织,是个体。 (3)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没有依法成立。 (4)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合伙组织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5)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委员会是一个临时组织,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6)不具备法人资格。因为该车间不能独立的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7)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8)具备法人资格。因为符合法人的条件。 二、所有权制度 【案例介绍】 王某到公园游玩,不慎将自己的照相机遗失在公园,管理人员拾到此物后上交给有关部门。王某未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前去招领处认领自己的相机。到期后此照相机被有关部门依法拍卖。张某在拍卖中购得此物,以后,又将相机转送给李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某发现李某所用之相机即为自己在公园中不慎遗失之物,于是,王某要求李某将此相机返还给他。(1)王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返还相机? (2)试述上述过程中照相机所有权的转移过程? 【案例分析】 (1)无权。因为李某依法拥有该照相机的所有权。(2)王某将照相机遗失后未能如期认领,丧失所有权;张某通过竞拍获得所有权;李某受赠获得所有权。 三、债权制度 【案例介绍】甲、乙、丙三人某晚经过一渔塘,发现有人偷鱼,即呼喊抓“贼”,偷鱼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发现塘边已有偷鱼人偷捕的鲜鱼三大筐,即用人力车将鱼装走,次日早晨上农贸市场出售,共得人民币399.00元。 问:甲、乙、丙的行为构成什么行为?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不当得利。因为甲、乙、丙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利人民币399.00元,并因此致使鱼塘的所有人遭受损失。 四、代理制度 1.无权代理 【案例介绍】 某炒货厂为拓展业务,聘请该市某果品公司工会干部江某任业务顾问,并支付相应的津贴。1999年10月10日,江某背着果品公司领导,私自以公司的名义,与炒货厂签订一份买卖奶油西瓜子合同,并采用欺骗手段加盖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规定:炒货厂生产2万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给果品公司,单价每公斤5元,总价款10万元。交货时间为1999年11月底,由炒货厂送货上门。合同签订后,江某又拿着合同到公司下属单位,要求各下属单位按合同接受炒货厂的货。其中有几家综合经营部在接受货物后,还直接向炒货厂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领导知道了江某同炒货厂签订买卖瓜子合同的真相后,指令果品公司下属单位拒绝收货。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炒货厂以对方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并赔偿损失。 【案例分析】 1.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以果品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时,必须被授予代理权。在没有取得代理权的情况下,却代表果品公司与炒货厂签订合同,该行为属无权代理行为。且果品公司事后又不予追认,因此,该买卖合同无效。应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至于炒货厂的损失,因是江某行为所致,应由江某承担,果品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炒货厂要求果品公司赔偿损失的主张不能成立。 【案例介绍】 某食品公司经理委托采购员牛某到山东采购小枣3000斤。牛某到山东后却采购小枣10000斤。第一批5000斤到货后,公司经理十分生气,在严厉批评了牛某之后,告诉财务付款,并警告牛某下不为例。几天后,第二批5000斤到货,公司经理坚决拒收,而且第一批多收的2000斤也要牛某自己处理。 问:公司经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 【案例分析】 无。尽管采购员牛某采购小枣10000斤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但公司经理告诉财务付款的行为表明其已对这一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代理行为有效,某食品公司必须对这一代理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容隐行为出罪论的法经济学分析

容隐行为出罪论的法经济学分析 我国刑法对于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规定并没有排除亲属主体,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亲属间容隐行为以及出罪化的定量分析,计算出成本、收益、效率等核心价值,客观论证了容隐行为人经过个人利益权衡以及立法者对容隐行为出罪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对比,得出容隐行为当出罪的结论。容隐行为;刑法经济;成本;收益容隐行为出罪是将容隐行为从犯罪评定圈中排出,给予其合法性。目前学界关于容隐行为出罪化的讨论各有所长,大部分学者对此持赞同态度,或源于社会的和谐,抑或源于刑法的伦理性、谦抑性,而有关对容隐行为人以及立法者在效用、价值、成本上的经济分析还为数不多。在经济发展炙手可热的社会环境下,从理论上来看,理性的东西可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解释、衡量,罪犯大多是经过理性的计算而施以行动,法律亦是经过人的理性考究而成的理性产物,将经济分析的概念与原理纳入到法律中来,于立法、司法以及刑事政策等来说都是有用的,分析现实的多种选择,使人们看到可供选择的制度方案的多样性,由此选择最佳方案。一、行为人的交易权衡(一)容隐行为的历史解读“容”,容许、允许也,“隐”,隐瞒、隐匿也。所谓容隐,即对于亲属间的罪行,知而不举,帮助其掩盖犯罪事实或通报消息帮助逃捕、藏匿人犯、助其脱拘、伪证或诬告、变造或湮灭证据,资助犯罪人衣食住行等一系列行为。有关容隐思想的萌芽,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而最早将这一思想法律化则当属秦律。秦律规定:“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西汉初期,父为子隐在当时依然没有法律依据,到汉宣帝刘询继位时,双向隐匿的思想始出端倪。容隐权利在实体上得到承认,程序上“强相掠理”以取证言的做法也逐渐消除,这便是容隐思想法律化的第二个阶段。唐至清末,容隐思想进一步发展,并立法上起到导向性作用,双向隐匿制度正式确立。《唐律·名律》中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

用法经济学的观点分析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是如何体现出法经济学的观点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法经济学。 法经济学又叫"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律与经济学". 对法经济这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视角,一是人法学视角,认为法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研究法律;另一个视角就是经济学视角,认为法经济学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把法律制度等非市场领域的问题纳入经济研究视野,进行解释.而后者为当今主流观点.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 法经济学正因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而成为一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不仅涉及到有关法律价值等具有法哲学意义上的法学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和几乎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即效率最大化为目的,所有的法律活动基于此论断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在西方国家,很多人曾经片面地认为法和法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公平或者正义这样的问题,而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则是效益问题,即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经济学本质上是实证科学,注重数据分析。而法律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

行为规范,人的行为难以作定量分析,因此人们以往极少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法律制度。但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认识到法律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可能的条件下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从而使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了解各种行为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进而有助于改革法律制度,最终有效地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具体地说,与传统的法学研究相比较法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方法论个人主义法律经济学是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假定作为其研究基础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个人意向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是有理性的个人,并由此假定集体行为是其中个人选择的结果。因此,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律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理性选择行为模式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法学,或者说,是一种以人的理性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法学思潮。 由于方法论个人主义同样也是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基础,并且在“边际革命”兴起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法律经济学在以方法论个人主义假定作为其研究基础时,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借用了与这一方法论相一致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例如“效用”、“效率”、“机会成本”等概念,以及“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分析方法。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在阐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