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_钟毅平

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_钟毅平

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_钟毅平
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_钟毅平

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Ξ

钟毅平ΞΞ 申 娟 吴 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摘 要 通过考察中国大学生时间距离的认知相关性,并进而探讨时间距离对风险决策任务加工方式及框架效应的影响。实

验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与发生时间相对较远的事件相比,相对较近的事件,其认知相关性更大,验证了时间距离的认知相关性假设。在此基础上,以时间距离为自变量,设计不同的风险决策任务,考察框架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实验二、实验三)。结果显示,时间距离近时,框架效应不明显;时间距离远时,框架效应明显。其原因是,发生在相对不远的将来事件引起分析加工模式,导致框架效应的减弱;发生在相对远的将来事件引起整体加工模式,导致框架效应的增强。关键词 时间距离 框架效应 分析性加工 整体性加工

1 引言

111 前景理论

1979年K ahneman 和Tversky 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1]。该理论一经提出,就成为行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并催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其基本思想是,在风险条件下如果问题以积极正面的形式表征,人们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问题以消极负面的形式表征时,人们则更倾向于风险寻求[2]。

框架以及框架效应是前景理论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框架(frame )就是对问题的表征形式。不同的框架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即是指这种相同信息的不同表征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的现象,有时也称为形式效应(formulation effect )。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框架效应,最经典的范例则是K ahneman 和Tversky 关于亚洲疾病的研究[3]。Davis 和Bobko 发现某就业机构相对成功或失败的不同呈现方式影响了人们对该机构绩效的评价[4]。Levin 和G aeth 的研究表明,当牛肉描述为75%是瘦的时,被试报告了更多喜爱的感觉;而当牛肉描述为25%是肥时,报告的喜爱感觉就少得多[5]。

进一步的研究则探讨了其它变量与框架效应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框架效应的出现依赖选项中任务、内容和情景等多个变量。例如,Fagley 和Miller 的研究发现,在相同概率条件下与金钱有关的问题相比,人们对与人有关的问题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偏好,并且这种现象显示了语言表述与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6]。Wang 的研究表明,在事关人类生存的问题上,风险寻求的偏好在小群体或有关自己亲属的情境中表现得更为强烈[7]。情境因素,如详细阐述的要求[8]、情境暗示[9]、任务的目标[10]等能影响框架效应的产生。个人因素,如认知需要[11-12]、直觉[13]、情绪[14-15]等也在框架效应中起作用。Thorngate 和Tavakoli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前景理论具有生态效度[16]。112 分析性与整体性加工模型

双重加工范式强调对信息的加工有两个基本的通道,一个通道为深层次加工,即需要更多意识努力的详细加工,另一个则为浅层次加工,它需要的意识努力很少。这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证明,在社会认知领域显得尤为重要[17]。

与双重加工范式相对应,在风险决策领域更强调分析性

/整体性加工模型,并涉及到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依据分析性/整体性加工模型,两个加工系统遵循不同的原则独立运作。已有研究表明,有三个因素决定这两种加工如何运行:相关性、人格倾向性和大脑激活[18-20]。分析性/整体性加工模型与其他双重加工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分析性加工主要任务是把信息拆解成鲜明的成份,然后再重新组装,所以它的焦点在于问题解决的量的方面的考虑,使用这种加工的个体特别依赖选项的期望价值而不是表达选项的框架;而整体性加工方式更多依赖上下文线索(比如框架),个体使用这种加工方式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框架的影响:面对积极框架表现风险规避,面对消极框架表现风险寻求[1]。113 时间距离、认知相关性及框架效应

时间距离影响信息加工,如G ilovich 等发现,被试对自己成绩的自信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21]。Sanna 和Schwarz 的研究证明,时间因素能影响关于成功或失败的思维的可接近性[22]。Malkoc 等也发现当事件在较远的将来呈现时,对可联合的因素的过分依赖程度明显下降[23]。当事件呈现在相对远的将来,个人倾向于作出更多的全局性归因[24],而且经常以更抽象的形式分析事件[25]。

我们假设,当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事件发生时,时间的远近将起到关键作用:时间越近我们越重视,即认知相关性越高,而时间越远我们相对不那么重视,即认知相关性越低。因此,发生在相对较近的将来事件,由于认知相关性高,会引起分析性加工模式;而发生在相对远的将来事件,由于认知相关性低,会引起整体性加工模式。简言之,时间越近框架效应越微弱;时间越远,框架效应越明显。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上述假设是否成立?本实验目的在于:第一,检验时间距离与认知相关性的假设,即通过一个不同时间情景下的认知评价任务,检验事件发生在相对近的将来比发生在相对远的将来,其相关性更大。第二,利用经典的疾病问题,研究时间的远近是否能引起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而影响到框架效应。

2 实验一

211 目的与假设

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时间距离的认知相关性,即某事件发生在相对近的将来比发生在相对远的将来时,其认知相关性更大。

ΞΞΞ通讯作者:钟毅平。E 2mail :ypzhong @1631com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号:DBA080171)92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9,32(4):920-922

212 方法

被试 120名大学本科学生,男女比例各半。

材料 参照K ahneman和Tversky研究中的疾病问题,设计一个关于欧洲将在某一时间发生某种疾病的实验材料。具体为,假设欧洲将会暴发一场非同寻常的疾病,会有很多人染病。暴发该疾病的时间可能为:1周(1年,3年,30年)。在这个预计时间里,你觉得与你相关的程度有多大呢?

程序 所有被试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0人。事先向被试做了有关欧洲疾病的介绍。然后给被试呈现刺激材料,要求他们认真考虑问题并做认知相关性评价。关联程度评价为10点量表,1为不相关,10为极相关。

213 结果与讨论

被试报告的认知相关性见表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时间距离主效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3,116)=121340, p<01000。此外,4个不同时间组成对比较表明,1周组与1年组,以及1年组与3年组差异不明显,但是,1周与3年,1周与30年之间差异显著。

表1 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与认知相关性评价结果(单位:分)

时间距离n M S D 1周30615021874

1年30511321609

3年30410321173

30年3021802109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事件发生在将来时间的延长,被试报告的认知相关性也在减少。这个结果与研究的假设相一致,即发生在较近的事件认知相关性大于发生在较远事件的认知相关性。

3 实验二

311 目的与假设 考察不同时间距离发生的事件,被试加工的方式及其与框架效应的关系。具体假设是,当呈现的事件是发生在相对近的将来时,个体会启动需要认知努力更多的分析性加工,导致框架效应的减弱;当呈现的事件是发生在较远的将来时,整体性加工方式会起作用,使得框架效应增强。

312 方法

被试 303个大学本科学生(某大学的志愿被试,男女比例相当)。

材料 仍然以将来4个时间发生在欧洲的疾病为基本材料,设计风险寻求和风险规避两种方案,供被试选择。即假设在1周(1年,3年,30年)后,欧洲会暴发一场非同寻常的疾病,预计会有600人染病。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案,其治疗结果评价不同,请被试作出选择。

设计与程序 采用4(时间距离:1周,1年,3年,30年)×2(框架:积极正面vs1消极负面)被试间设计,被试随机分配到8个实验组,具体人数参见表2。在向被试做了有关欧洲疾病危害与结果的介绍后,呈现刺激材料给被试,并要求他们认真考虑问题并作出选择。

313 结果与讨论

4种时间距离下被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见表2。

卡方检验表明,框架效应极为显著,χ21/303=11149。为了验证时间接近性假设,对不同时间组分别进行了卡方检验(见表2),1周情况下并没有出现显著效应,χ21/76=0154,p =01464;1年情况下,χ21/75=310,p=01083,没有显著效应;在3年情况下,χ21/75=3187,p=01049,框架效应显著。30

年情况下,χ21/77=8157,p=01003,框架效应非常显著。

表2 时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单位:人)时间n

治疗方案

风险寻求风险规避1周积极框架381424

消极框架382711 1年积极框架372017

消极框架382513 3年积极框架372017

消极框架382612 30年积极框架392217

消极框架38299 这一结果为时间相关性假设提供了支持,即近期事件不能引起框架效应(例如1周,1年),相对较远事件会产生框架效应(例如3年),而发生在更远的将来事件则会导致明显的框架效应(例如30年)。由于事件发生在短时间内,人们更多的采用分析性加工方式,因此情景因素,如问题呈现的框架,对其决策影响有限;而在相对遥远的时间距离前提下,人们更容易做大而抽象的估计和评判,即整体性加工方式。整体性加工注重环境因素,因而问题呈现框架更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认知,框架效应明显增强。

4 实验三

411 目的与假设

实验三有两个目的,一是因变量采用7点标尺的计分方法,即通过改变因变量的类型来继续验证时间距离与框架效应的关系,并探讨时间距离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二是通过考察事件的记忆情况,直接验证不同时间距离条件下被试的加工方式。

412 方法

被试 160名某大学本科生,男女各半,年龄在18到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2岁。

材料 选择Levin设计的风险决策任务[13]。时间距离假定为几小时或者几年,事件为自己父母之一诊断为胆固醇过高,如何帮其挑选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同样分为积极正性框架与消极负性方案

设计与程序采用2(框架:收益与损失)×2(时间距离:小时与年)被试间两因素实验设计。因变量有两个,一是被试偏好选择,用7点量表记分,其中1分代表明确的风险规避,7分代表明确的风险偏爱。另一个因变量是被试关于事件的回忆成绩。

被试随机分成4组,每组40人(男女各20人)。首先要求被试就胆固醇决策任务方案作出自己觉得最适合的选择(1-7级)。被试休息30秒后完成回忆任务。

413 结果与讨论

在不同时间距离和框架条件下,被试的选择偏好成绩详见表3。

表3 胆固醇决策任务中不同时间距离和框架条件下被试的偏好成绩(分)时间距离n M SD

几小时

收益框架40318011833

损失框架40315511717

几年

收益框架40314011729

损失框架40415011533 方差分析显示,问题框架有显著的主效应,F(1,156)= 3196,p<105;框架与时间距离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1,156)

钟毅平等: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921

 

=5182,p<102。进一步分析显示,发生在相对近的时间距离(几小时)的框架情境,框架效应不显著(F<1);然而,发生在相对远的时间距离框架情境,有非常明显的框架效应,F (1,156)=9156,p<101。

表4 被试在不同时间距离与框架条件下回忆成绩(%)

正确回忆错误回忆

n占总人数的百分比(%)n占总人数的百分比(%)问题一

小时58732227

年70881012

问题二

小时43543746

年49613139

问题三

小时42533847

年47593341

被试对事件的回忆成绩见表4。用时间距离(小时,年)做自变量,被试三种框架回忆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距离的主效应有显著意义,F(1, 158)=412,p<105。实验结果如假设一致,即在较远的时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在报告问题框架上比较近时间条件下更精确。这一结果支持了个人在相对远的时间框架条件下使用整体性加工方式的论点。

5 总的讨论

个体所要面对的任何决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总是发生在将来,或远或近。本实验的基本目的就是想探讨在风险决策任务中,时间接近性如何影响被试的决策。基于分析性加工/整体性加工模型,我们做出时间距离与框架效应相关联的假设。其基本逻辑是:当呈现的事件发生在相对近的将来时,它会被知觉为与自已相关程度大。因而,个体会启动需要更多认知努力的分析性加工方式,导致框架效应的减弱;当事件发生在较远的将来时,个体会判断评价为与自己不相关或相关较少,因而进行整体性加工方式,使得框架效应增强。

实验的结果支持关联假设。实验一中,当事件发生在近期时,比发生在长久以后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随时间的接近,相关性程度越来越高。实验二中,实验操纵欧洲疾病所暴发的时间距离这个变量来作为影响被试决策的一个因素。被试的选择结果,即作为评价框架效应的数据。实验三,通过胆固醇决策任务,并改变因变量类型,同样发现,远的时间条件(年)存在显著强的框架效应,而近的时间条件下(小时)则没有明显的框架效应。总的来说,这些结果与研究的设想一致。时间越近,越难看到框架效应,时间越远,框架效应越明显。

框架效应的强弱还直接或间接受到情景因素,包括阐述的要求、情景显示、任务目标和呈现形式的影响。本实验时间距离因素同样影响到框架效应,再一次证明框架效应受情景因素的制约。个人因素,比如认知需要、直觉、竞争等都可能干扰或影响框架效应产生的认知加工,从而减弱或增强框架效应。

6 小结

(1)事件发生在相对近的将来比发生在相对远的将来,其认知相关性更大。

(2)当呈现的事件发生在相对近的将来时,个体会启动需要更多认知努力的分析性加工,从而导致框架效应的减弱;当事件发生在较远的将来时,整体性加工方式会起作用,使得框架效应增强。

参考文献

1Kahneman D,Tversky A.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a,1979,47:263-291

2Todd M,Dminic M.What is going to happen?How temporal dis2 tance influences processing for risky-choice framing tasks?Social Cognition,2007,25,(4):495-517

3Kahneman D,Tversky A.Choice,Values and Fram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U K:Cambrige,2000:245-256

4Davis M A,Bobko P.Contexual Effects on Escalation Processes in Public Sector Decision https://www.doczj.com/doc/0f1277609.html,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1986,37:121-138

5Levin L,G aeth GE.How Consumers are Affected by the Framing of Attribute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Consuming the Prod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8,15:374-378

6Fagley NS,Mi11er PM.Framing effects and arenas of choice: Y our money or your life?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2 sion Processes,1997,71:355-373

7Wang XT.Domain Specific Rationality in Human Choices:Viola2 tions of Utility Axioms and Social Context.Cognition,1996,60: 31-63

8LeBoeuf RA,Shafir E.Deep thoughts and shallow frames:On the susceptibility to framing effects.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003,16:77-92

9Bless H,Betsch T,Franzen A.Framing the framing effect:The impact of context cues on solutions to the Asian disease problem.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8,28:287-291

10Wang XT,Simons F,Bredart S.Social cues and verbal framing in risky choice.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002,14:1-15

11Curseu PL.Need for cognition and rationality in decision-making .Studia Psychologica,2006,48:141-156

12刘雪峰,张志学,梁钧平.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

心理学报2007,39(4):611-618

13Levin IP,G aeth G J,Schneider SL,Lauriola M.A new look at framing effects:Distribution of effect sizes,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dependence of types of https://www.doczj.com/doc/0f1277609.html,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2,88:411-429

14Wang XT.Emotions within reason:Resolving conflicts in risk preference.Cognition and Emotion,2006,20:1132-1152

15庄锦英.情绪、边框影响决策认知过程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 2004,(6):1340-1343

16Thorngate W,Tavakoli M.In the Long Run:Biological versus E2 conomic Rationality.Simulation and G aming,2005,36(1):9-26

17Chaiken S,Trope Y.Dual-process theories in social psychology.

New Y ork:Guilford Press,1999:3-39

18McElroy T,Seta JJ.Framing effects:An analytic-holistic per2 spectiv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3,39:610 -617

19McElroy T,Seta JJ.Does it matter if it involves my group?How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ve-esteem influences a group-based framing task.Social Cognition,2006,24:319-333

20G allagher P,Dagenbach D.Manipulating noise frequencies alters hemispheric contributions to decision making.Brain and Cognition, 2007,64:42-49(下转第919页)

922

 心 理 科 学

1

Maurer ,S.D ,Fay C.Effect of situational interviews ,convention 2al 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training on interview rating agree 2ment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Personnel Psychology ,1988,41(2):329-3442

孙晓敏,张厚粲.表现性评价中评分者信度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从相关法、百分比法到概化理论.心理科学,2005,28

(03):646-649

3孙晓敏,张厚粲.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评委偏差的IRT 分析.心理学报,2006,38(04):614-625

4Brennan ,R.L.G eneralizability Theory.New Y ork :Springer -Verlag ,2001

5

Shavelson R.J ,Webb N.M.G eneralizability theory :A primer.Thousand Oaks ,CA ,US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1

6

Cronbach ,L.J ,Rajaratnam ,N ,G leser ,G. C.Theory of gener 2alizability :A liberalization of reliabilit y theory.British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sychology.1963,16(2):137-163

7Shavelson ,R.J ,Solano -flores G ,Ruiz -primo M A.Toward a Scienc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echnology.Evaluation and Pro 2gram Planning.1998,21(2):171

8

Cronbach ,L.J ,G leser G C.The dependability of behavioral mea 2surements :Theory of generalizability for scores and profiles.New Y ork :John Wiley ,1972

9

Brennan ,R L.mGENOVA [DB/C D ]. 2.1ed.Iowa :Iowa Testing Programs ,2001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variate G eneralizability Theory to

a Structured Intervie w

S un Xiaom i n 1,Zhang Houcan 1,X ue Gang 2,L i Jian 1

(1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Key Lab of Appli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

(2Kennedy School of G 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MA 02138USA )

Abstract The study applied the Multivariate G eneralizability Theory to a structured interview which consisted of 7raters and 34in 2terviewees.Both D study and G study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ttps://www.doczj.com/doc/0f1277609.html,pared with other dimensions ,the appearance dimension showed the lowest covariance with other dimensions ;2.the generalizability coefficients of all dimensions were above 0.69,among which the appearance dimension scored the lowest and oral expression scored the highest ;3.the reliability of the interview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aters ,but with a decreasing pace.K ey w ords Multivariate G eneralizability Theory ;structured interview ;reliability (上接第922页)

21

G ilovich T ,Kerr M ,Medvec VH.Effect of temporal perspective on subjective confid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1Psychol 2ogy ,1993,64:552-56022

Sanna LJ ,Schwarz N.Integrating temporal biases :The interplay of focal thoughts accessibility experience.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15:474-48123

Malkoc SA ,Zauberman G ,Ulu C .Consuming now or later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iming and attribute alignability.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16:411-417

24

Liberman N ,Trope Y.The role of fea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 con 2siderations in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decisions :A test of temporal construal theor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75:5-18

25Trope Y ,Liberman N.Temporal construal.Psychological Review ,2003,110:403-421

Influences of T emporal Distance on the Framing E ffect in Risky 2choice T asks

Zhong Yi pi ng ,S hen J uan ,W u Ku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πtemporal distance cognitive relativity ,an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emporal distance on the processing of risky 2choice tasks and the framing effect.In Experiment 1,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 2vey showed greater cognitive relativity for the relatively near future events compared with the more distant future events.This result supported the temporal distance cognitive relativity hypothesis.Based on Experiment 1,temporal distance w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Experiment 2and Experiment 3.Then different risky 2choice tasks were design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raming effect was inves 2tig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clear framing effect only occurred in the long temporal distance condition ;when temporal distance was shortened ,the framing effect was not clear.The reason was that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relatively near future let to analysis pro 2cessing which weakened the framing effect ;but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more distant future led to holistic processing which enhanced the framing effect.

K ey w ords temporal distance ,framing effect ,the analysis processing ,the holistic processing.

孙晓敏等:多元概化理论在结构化面试中的应用研究

919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 叶伟 内容摘要:决策按照状态空间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三类。 本文就这三种决策的基本概念、使用原则、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比较 分析。 关键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e space, the decision-making may be divided into decision making under certainty ,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basic concept, their use principle, their applicable scope and their good and bad points and so on. Keywords:Decision-making under 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1.引言 决策是理性人普遍从事的一种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制胜手段。它的核心是,对未来活 动的多个目标及用途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寻求最满意的行动方案。决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面 对新问题和新任务做出科学决定,属于创造性的管理活动;②必须对实际行为有直接的指导 作用;③具有多因素、多目标、不要确定性与方案的多样性,以及决策影响的时效性和一次 性。 现代决策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概率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以统计判定理论和高等数 学为工具,广泛地收集和处理信号,考虑人的心理和外在环境、市场等应变因素,知道人们 把各类工程技术因素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做定量分析,并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研究决 策的性质和规律、模型与方法,以寻求整体的最优解或满意解。因此,决策具有目的性、信 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四大基本水泥感。而应变性是最高层次的属性。 关于决策系统的目标、准则和属性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的论述,又不尽相同。 下表给出了三者的对比。 目标、准则和属性概念 非程序化决策;从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看,它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决策;从问题描述的性 质看,它分为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从目标数量和属性的多少看,它分为单目标、多目标决 策和单属性、多属性决策;从决策问题的考虑方式看,它分为动态决策和静态决策;从参与 决策人数多少看,它分为群决策和单一决策;本问研究的是从状态空间分类的确定型、不确

建筑工程风险分析与决策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建 筑 工 程 风 险 分 析 与 决 策 系别: 土木工程系 学号: 200920802201 姓名: 孙航 专业: 工程监理 指导老师: 高磊磊 2012年5月12日

建筑工程风险分析与决策 孙航 (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监理0932 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首先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风险的相关概念来作阐述,然后以此为总纲对建筑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其中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为两大桥梁,贯通文章最后建筑工程风险的应对及其决策程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决策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isk analysis and decisions Sun Hang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0932 He Nan Zhengzhou 451191) [Summary]Firs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risks related concepts to elaborate, and then as a Master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isk analysis, including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two bridges linking. Finally, construction risk respons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Key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isk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Risk response decisions 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如人员、材料、设备的情况变化,投资决策、设计、建设及使用各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均会影响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说会以各种方式增加项目的风险,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一、建筑工程风险的概述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会有很多风险,风险没有固定统一的概念,它的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包括: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可变性、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按发生原因风险可分为

管理学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案例分析

课业6 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课业名称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 决策方法应用 课业类型定量分析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电子商务班级071班 与本案例相关的知识概述1)期望值是一种方案的损益值与相应概率的乘积之和; 2)决策树就是用树枝分叉形态表示各种方案的期望值,剪掉期望值小的方案枝,剩下的最后的方案即是最佳方案; 3)悲观法即保守法,在方案取舍时,首先,取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损益值(即最不利的状态发生),然后,在个方案的最小损益值中去最大值对应的方案; 4)乐观法即冒险法,在方案取舍时,首先取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即最有利的状态发生),然后,在各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去最大值对应的方案; 5)后悔法,在方案取舍时,首先计算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某方案在某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该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到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进行比较,吧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终的选择;

案例一 案例一:某企业为了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出甲、乙、丙三个方案。甲方案是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需投资800万元;乙方案是改造原有生产车间,需投资250万元;丙方案是通过次要零件扩散给其它企业生产,实现横向联合,不需要投资。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该产品的生产有效期是6年,在6年内销路好的概率为,销路不好的概率为。在销路好的情况下,甲方案可以盈利430万元,乙方案可盈利210万元,丙方案可盈利105万元;在销路不好的情况下,甲方案将亏损60万元,乙方案可盈利35万元,丙方案可盈利25万元。问题:试用决策树法选择决策方案。 滞销 畅销 甲方案 -60万元 430万元 乙方案 35万元 210万元 丙方案 25万元 105万元 甲方案的期望值:-60 * + 430 * = 283万元 乙方案的期望值: 35 * + 210 * = 万元 丙方案的期望值: 25 * + 105 * = 81万元 所以采用甲方案; A B -60 430 35 210 25 105 方案 损益值 概率 市场 决策 C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9), 933-93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f1277609.html,/journal/ap https://www.doczj.com/doc/0f1277609.html,/10.12677/ap.2016.69119 文章引用: 王于宛簌, 罗维维, 王荭, 袁方舟(2016).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心理学进展, 6(9), 933-938.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isk Decision Yuwansu Wang 1, Weiwei Luo 2, Hong Wang 2, Fangzhou Yuan 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Zhuhai Guangdong 2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Aug. 19th , 2016; accepted: Sep. 6th , 2016; published: Sep. 13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0f127760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Risk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a complex mental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sy-chologists show the highly appreciated on risk decision, 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valuable re-search.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y of risk decision-making model, carries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Keywords Decision, Risk Decision, Reference Point Effect, Framing Effect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王于宛簌1,罗维维2,王 荭2,袁方舟2 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6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16年9月6日;发布日期:2016年9月13日 摘 要 风险决策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近年来,风险决策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进Open Access *通讯作者。

风险与好的决策

风险与好的决策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讨论风险认知沟通与决策关系的教科书,是继《黑天鹅》《反脆弱》之后,又一本风险课程的经典力作,由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广受读者喜爱。 关于作者:格尔德?吉仁泽,社会心理学家,德国柏林马普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风险管理研究,教人们正确地认知风险和进行风险沟通,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核心内容: 一、如何正确认知风险? 二、如何进行风险沟通? 三、怎样正确应对风险?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风险与好的决策》,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1万字,我会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如何了解风险及风险沟通方式,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每天其实都在和风险打交道。比如我们看病,医生告诉我们这个手术的成功率是多少,这个得病的概率是多少;比如我们投资股票,专家会告诉我们未来会有多大的几率上涨或下跌;就连天气预报员也会告诉我们,明天有30%的几率下雨。 在面对这些带有一定风险的事情时,我们只能靠专家的指导才知道如何应对风险吗?格尔德?吉仁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像掌握读写能力一样,掌握一种叫“认知风险”的基本能力。如此,我们才有勇气面对风险,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风险与好的决策》的作者是吉仁泽,他在决策领域的研究非常出色,著作多以风险与直觉为主题,而这本书恰恰也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在书中,作者通过分析金融、医疗、管理等方面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面对风险做出明智决策。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如何正确认知风险;第二部分如何进行风险沟通:第三部分怎样正确应对风险。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如何正确认知风险? 要认识风险,首先认识一下两个概念: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 已知风险是指有固定概率的风险,比如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可以根据之前的事故数量、核电站物理设计等计算得出,而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概率就是已知风险。 未知风险,就是那些不存在固定概率的风险,比如投哪只股票?地震何时发生?这些是无法通过精密计算风险来找到答案的。

框架效应研究

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 题目:框架效应理论及应用探究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框架效应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框架效应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向框架效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材料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认知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年龄、性别与性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关于框架效应的思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框架效应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1.1框架效应的概念 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然而,1981年,Kahneman 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Kahneman和Tversky(1981)将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1】。决策框架是“决策者所拥有的有关动作、结果以及某一特定选择可能引发的有关情况的一系列概念”,它由问题形式、社会规范、习惯和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决定。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1.2框架效应的种类 ,双向框架效应 Wang(1996)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除了存在传统的框架效应,即双向框架,还存在另外一种框架效应,即单向框架效应,并进一

风险型决策方法及其现实运用

存档编号 赣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风险型决策方法及其现 实应用 教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届别 2012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 080704020 姓名谢美贤 指导教师彭玉兵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 概述 (3) 1.1 风险型决策问题的特点 (3) 1.2 风险型问题的提出 (3) 1.3风险型决策的基础和原则 (4) 1.4 风险型决策方法概述 (5) 2. 风险型问题决策方法 (6) 2.1 风险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 (6) 2.2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应用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内容摘要:风险型决策在生产、农业、投资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要做到科学决策就应该科学的选择决策方法。本文结合事例分析了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法。本文主要以最大可能值法,期望值决策法,灵敏度分析以及效用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具体情况选择决策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讲述了风险型决策方法的一些现实运用以及决策过程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风险型决策决策方法科学决策现实运用 Abstract:Risk decision-making 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many other areas have a wide range application,to do scientific decisions should be scientific choice decision-making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situation and uses example to show how to choose reasonable decision method. This paper main use the biggest possible value method,expectations decision,sensitivity analysis,utility analysis and so on to analysis.I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about how to choose decision methods.What's more,gives some examples in reality and shows some advices. Key words:Risk decision-making decision method scientific decision use in reality

(完整版)风险型决策3种方法和例题

一、乐观法 乐观法,又叫最大最大准则法,其决策原则是“大中取大”。 乐观法的特点是,决策者持最乐观的态度,决策时不放弃任何一个获得最好结果的机会,愿意以承担一定风险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利益。 假定某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有m 个方案B 1,B 2,…,B m ;有n 个状态θ1,θ2,…,θn 。如果方案B i (i =1,2,…,m )在状态θj (j =1,2,…,n )下的效益值为V (B i ,θj ),则乐观法的决策步骤如下: ①计算每一个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 {V (B i ,θj )}; ②计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的最大值 {V (B i ,θj )}; ③选择最佳决策方案。如果 V (B i *,θj *)={V (B i ,θj )} 则B i *为最佳决策方案。 j max i max j max i max j max 例1:对于第9章第1节例1所描述的风险型决策问题,假设各天气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且无法预先估计,则这一问题就变成了表9.3.1所描述的非确定型决策问题。试用乐观法对该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求解。 表9.3.1非确定型决策问题 极旱年旱年平年湿润年极湿年(θ1)(θ2)(θ3)(θ4)(θ5)水稻(B 1)1012.6182022小麦(B 2)252117128大豆(B 3)1217231711燕麦(B 4) 11.8 13 17 19 21 天气类型(状态) 各方案的收益值/千 元 解:(1)计算每一个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 =22(千元/hm 2) =25(千元/hm 2) =23(千元/hm 2) =21(千元/hm 2) ),(22,20,18,12.6,10max ),(max 511θθB V B V j j =}{=),(2,825,21,17,1max ),(max 12j 2j θθB V B V =}{=),(7,1112,17,23,1max ),(max 33j 3j θθB V B V =}{=),(9,2111,13,17,1max ),(max 544θθB V B V j j =}{= (2)计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的最大值 (3)选择最佳决策方案。因为 所以种小麦(B 2)为最佳决策方案。 =25(千元/hm 2) ) ,(122,25,23,2max ),(max max 2j j i j i B V B V θθ=}{=) ,(max max ),(12j i j i B V B V θθ= 二、悲观法 悲观法,又叫最大最小准则法或瓦尔德(Wold Becisia )准则法,其决策原则是“小中取大”。 特点是决策者持最悲观的态度,他总是把事情估计得很不利。

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胡伟国 胡 瑜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温州,325035) 摘 要 时间压力是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引入时间压力变量(高时间压力、非时间压力),探索了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时间压力弱化了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2)时间压力情境下的框架效应是一个精细加工的过程。关键词 时间压力 积极框架 消极框架 风险决策 1 引言 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是过去三十多年风险决策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它主要是指对风险决策信息的 不同表征形式导致决策者产生一定的决策偏差(Kahneman , T versky ,1984)[1]。比如,假设美国正在准备同一场罕见的“亚洲疾病”做斗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将导致600人死 亡。为了更好地抗击疾病,美国政府研究出两种经过科学计 算的方案A 与B ,具体阐述如下[2]: 框架一 如果选择A 方案,则有200人肯定存活; 如果选择B 方案,则有1/3的可能全部存活,2/3概率无一人存活。 框架二 如果采用A 方案,则有400人全部死亡; 如果选择B 方案,则有1/3的可能全部存活,2/3概率全部死掉。 两个方案你喜欢或选择哪一个? 在框架一的情景下,选取的152个被试中,72%的选择方案A ,28%的选择方案B ;而在框架二的情景下,选取的155个被试中,22%的选择方案A ,78%的选择方案B 。而仔细分析上述两个框架:积极框架(positive frame )、消极框架(nega -tiv e frame ),其实含义是相同的,只不过是问题的表述形式不同。也是由于对问题的表征形式不同,导致了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即,决策者在积极框架下,更多地倾向于风险规避(risk adverse ),而在消极框架下,出现了偏好反转,则更多地倾向于风险搜寻(risk seeking )。这一选择行为违背了标准化决策的不变性原则,与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是一致的(K ahnenman ,T versky ,1979)[3] 。也正是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无数研究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他们认为上述风险决策是在时间较为充裕条件下进行的,致使前景理论认为这一决策过程是自动化加工的结果 (Kahnenman ,T versky ,1979)[3] 。而最近的研究指出,时间压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变量,并且过度的时间限制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同时,差异与巩固理论(Differentiation and Consol -idation T heory )也认为决策制定是一个选项同其他选项逐渐产生差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决策制定者达到一定水平差异的决策时间是充足的。如果时间非常有限,则产生的时 间压力会导致这一差异过程的强迫性的预先关闭(Svenson , 1992;M aule &Svenson ,1993)[4]。这就是说,如果框架效应是复杂精细差异过程的结果,并且不能很快补偿缺失的时 间,则时间压力会弱化框架效应;而如果框架效应是自动化加工的结果,则时间压力不会弱化框架效应。因此,我们引入时间压力(高时间压力、非时间压力)、框架(积极框架、消极框架)变量,以管理、经济和情感风险决策任务作为实验材料,整个实验流程在计算机上标准化呈现,来探索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并且尝试着揭示隐藏与后的机制。 在实验正式开始前,要进行的是时间压力的设定。基于以往对时间压力操作规程的研究(Benson &Sv enson ,1993;Z akay &Woo ler ,1984;Svenson ,Edland &Karlsson ,1985;王大伟,2007),我们进行预备性实验测定引发压力的具体时间。结果显示:非时间压力的时间(no time pressure ,简称N T P )为908675.81ms (毫秒),而高时间压力的时间(high time pressure ,简称HT P )则是481731.67ms (毫秒)[5] 。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80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35人,平均年龄为21.5岁,标准差是0.25,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2 实验设计 采用2(时间压力:高时间压力、非时间压力)×2(框假:积极、消极)的混合设计。其中时间压力是被试间变量,而框假属于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风险决策两种方案的倾向程度之差。2.3 实验材料 2.3.1 风险决策程序。程序共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积极框架(获益)下的风险决策;一种是消极框架(损失)下的风险决策。以往的研究材料,仅仅局限于对经济决策任务的探讨,实验材料缺乏生态效度,并且风险决策的评估标准过于粗糙。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选取管理、经济以及情感风险决策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并将评价标准由二选一的决策改为每一个方案风险决策倾向性的选择。比如,如果有方案A 和方案B 两个,请你选择对两个方案的风险倾向程度,主要是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其中1、2、3、4、5分别 通讯作者:胡瑜。E -mail :huyu @w zu .edu .cn . 694 心理科学 Ps ychological S cience 2009,32(3):694-696

不确定型决策问题与风险型决策问题

第四章贝叶斯分析 Bayesean Analysis §4.0引言 一、决策问题的表格表示——损失矩阵 对无观察(No-data)问题 a=δ (损失): a 1 …a j…a m π(θ 1)l 11 l j1 l m 1 … π(θ i )l i1 l ij … π(θ n )l m1 l nm 或 π(θ 1)…π(θ i )…π(θ n ) a 1l 11 l i1 l n1 … a j l ij … a m l m1 l mn 损失矩阵直观、运算方便 二、决策原则 通常,要根据某种原则来选择决策规则δ,使结果最优(或满意),这种原则就叫决策原则,贝叶斯分析的决策原则是使期望效用极大。本章在介绍贝叶斯分析以前先介绍芙他决策原则。 三、决策问题的分类: 1.不确定型(非确定型) 自然状态不确定,且各种状态的概率无法估计. 2.风险型 自然状态不确定,但各种状态的概率可以估计. 四、按状态优于: l ij ≤l ik I, 且至少对某个i严格不等式成立, 则称行动a j 按状态优于a k

§4.1 不确定型决策问题 一、极小化极大(wald)原则(法则、准则) a 1a 2 a 4 min j max i l (θ i , a j ) 或max j min i u ij 例: 各行动最大损失: 13 16 12 14 其中损失最小的损失对应于行动a 3 . 采用该原则者极端保守, 是悲观主义者, 认为老天总跟自己作对. 二、极小化极小 min j min i l (θ i , a j ) 或max j max i u ij 例: 各行动最小损失: 4 1 7 2 其中损失最小的是行动a 2 . 采用该原则者极端冒险,是乐观主义者,认为总能撞大运。 三、Hurwitz准则 上两法的折衷,取乐观系数入 min j [λmin i l (θ i , a j )+(1-λ〕max i l (θ i , a j )] 例如λ=0.5时 λmin i l ij : 2 0.5 3.5 1 (1-λ〕max i l ij : 6.5 8 6 7 两者之和: 8.5 8.5 9.5 8其中损失最小的是:行动a 4 四、等概率准则(Laplace)

《这3个营销理论,你不一定知道但一定用过!(框架效应、损失厌恶、前景理论)》

《这3个营销理论,你不一定知道但一定用过!(框架效应、损失厌恶、前景理论)》 先讲一个小案例吧: 在繁华的街道岔路口有两家加油站,离得不远,但是生意差很多。 第一家在自己家的广告牌上写着:付现打折。 刷卡——6元/升; 现金——5元/升。 另一家再加油泵上贴了一张很小的告示,注明:刷卡需要额外收费。 现金——5元/升; 刷卡——6元/升。 告示很小,因为店主知道人们不喜欢附加费。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两家加油站其实没任何不同。但是人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表达后却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反映,大多数人和你一样,都选择了前者。 丹尼尔卡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会非常敏感。 本文由叁柒商城上传,本商城全网公益贴,专注于全网营销价值链传播,更多精彩,欢迎百度“叁柒商城无微不至”,让梦想照进你的现实! “框架效应”在高风险决策中会更加明显,为了便于大家理解。 下面我们再来举第二个小案例: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工作。现在村子里有600人同时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有两种疗法供你选择:采用A疗法你只能救活200人;采用B疗法,那么有1/3的几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几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你怎么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A疗法,因为他们更愿意救活数量一定的一群人,而不愿意冒所有人都死去的风险。 同样的小故事,我们接下来换个说法试试: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工作。现在村子里有600人同时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有两种疗法供你选择:采用A疗法一定会死400人;采用B疗法,那么有1/3的几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几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你怎么选择?这时候大多数人又选择了B,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400人就这样死去。 卡尼曼研究后发现:当决定自己的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都有风险厌恶症。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一个个都变的极具冒险精神,都是寻求风险的冒险家。这种现象,卡尼曼称之为:损失厌恶。 可能有些人会说不是啊,你看那些赌博的人不就是面临着极大风险也愿意投入么?那么就要谈到接下来这个著名的“前景理论”,这个理论让卡尼曼和沃特斯基俩人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那么到底什么是前景理论呢?如图:

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中的动态框架效应

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中的动态框架效应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做出的决策往往会认为仅仅是靠着直觉,但其实可能我们的大脑已经进行了加工。期望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我们进行取舍时有着关键作用。期望值理论认为,决定一个目标是否值得争取,主要是基于两个要素:目标自身的价值(Value)以及其发生的可能性(Probability),期望值则是受这两个要素所决定的,也即概率和价值的乘积(EV=P×V)。当一个人面临决策时会分别计算每个计划的期望值,然后选择出期望值最高的方案,作为最后的决策。在决策的领域中,风险决策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针对存在风险的事件进行选择的领域。即个体在决策时,有时会应对多个选项,并且还伴随着比较有风险的后果甚至是造成损失的结果,这时个体会产生的一种比较难以抉择的思考过程。 在决策研究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决策问题,就是Tversky和Kahneman开发出的“亚洲疾病问题”,该决策问题阐述了框架效应的存在,告诉我们即使是相等的决策方案,但是变换不同的提问方式,决策者就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当方案被阐述成一种较容易接受的或是“获得”时,人们不愿意去冒险,更喜欢回避风险;如果决策的方案被表述成相反的“失去”时,人们反而更愿意尝试冒险,会增加冒险的行为。所以,框架效应是指对于相等的决策方案,变换不同的提问方式,决策者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以往对框架效应进行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静态的决策情境下进行探讨,而且对任务的呈现也是以文字或是口头叙述的方式。动态的风险决策则是将过去的成绩、当前的情况、未来可能的预期进行综合考量,因此更具现实意义。现在有关决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动态框架效应,而动态框架中的动态不一致又是其中较受关注的领域。动态不一致,指的是在预期情景与真实情景相同的情况下,面对预期情景时做出的预判与随后做出的真实选择不一致的现象,这可以体现出决策者心理活动的变化。以往风险决策的情境多数都是生死问题,人们平时很少会接触到这类问题的决策,所以情境的设定有些脱离实际,导致人们可能不会对该情境产生较为强烈的代入感。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在大学生群体中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考察大学生在不同的框架水平下进行决策的任务,受框架影响、前后决策不一致的程度,引入动态框架更接近真实的决策情境,能提高决策的效度。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实验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校大学生共80人,其中男生、女生各40人。被试平均年龄为21.8岁,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 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到底是你要知道的还是他人希望你知道的?语言的外壳到底如何影响你的选择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曼尼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思维框架例子 假设一种疾病可能会造成600人死亡,为此提出了两种方案应对。 方案A,会有200人获救。方案B,600人全部获救的可能性为1/3,2/3的概率则是无一获救。 你会选择哪个方案?如果现在把方案改一下: 方案C,400人会死亡。方案D,1/3的概率是全部获救,2/3的概率为全部死亡。 现在你又会选择哪种方案? 如果仔细观察,其实A和C,B和D都是同一种方案,只是一个正向(获救)表述,一个负面(死亡)表述。假设没有框架效应的影响,选择A和C、B和D的

人数比例应该是一样的,然而,被测者有72%的人选择了A,28%选择了B。而在负面框架的选择中,只有22%的人选择了C,78%的选择了D。 当人们在考虑拯救生命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想承担风险;在负面框架下,对风险高得到方案更有兴趣。 在投资行为中,框架效应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呢? 有没有觉得,当你亏损,急于挽回损失的时候,会偏向相对高收益的选择,即使你知道这伴随着高风险;而在盈利的条件下,则会倾向于低风险,但收益不是很高的选择。有过赌马经验分人应该更能体会到这种心理。 当然,并非只有外部框架是影响因素,个人的思维风格也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丹尼尔·卡尼曼在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认知模式:分析思考型和直觉思考型。 认知反应测试(CRT)是用来鉴别思维模式的简单问答题。想知道你是什么类型的吗?请快速回答一下3个问题。 1、5台机器5分钟可做5个饰品,那100台机器制作100个饰品要多久?(5 分钟)

风险决策问题作业

风险决策问题作业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习题:某农民拟在两种作物中选择一种。若旱年1θ占60%,正常年景2θ占40%;种植耐旱作物1a 以及种植不耐旱作物2a 的后果矩阵为(单位:万元): )1(156.1)(02.0y e y u --=(单位:万元),问该农民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画出该决策问题的决策树。 2.设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是,即 8.0)(8.0)(2211==θθx p x p 。 其中:1x 表示预报干旱;2x 表示预报正常年景。 ⑴ 画决策树; ⑵ 求后验概率; ⑶ 进行正规型贝叶斯分析,求贝叶斯规则; ⑷ 讨论两种扩展型贝叶斯分析; ⑸ 分析气象预报费用与是否进行气象预报的关系。 求解: 1. 设该农民的效用函数为)1(156.1)(0 2.0y e y u --=(单位:万元),问该农民应该 采取什么行动画出该决策问题的决策树。 解:已知农民的效用函数为)1(156.1)(02.0y e y u --=, 令:l(y)= 1-u(y),则损失函数 y y y e e e y l 02.002.002.0156.1156.0 156.1156.11)1(156.11)(---+-=+-=--= 其效用函数和损失函数图形如下所示。 在无观察时,l R =,)(),(),(1 1l n i l i a l a r θπθπ∑==,已知6.0)(1=θπ,4.0)(1=θπ,

则:)(),()(),(),(2121111θπθθπθπ?+?=a l a l a r = ×+×= = ×+0×= 风险r 小者优,所以1a =δ为贝叶斯规则, 即贝叶斯行动。 即应选择耐旱作物。 2.设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是,即 8.0)(8.0)(2211==θθx p x p 。 其中:1x 表示预报干旱;2x 表示预报正常年景。 解:(1)画决策树 (2)求后验概率 已知8.0)(8 .0)(2211==θθx p x p ,则在状态1θ和2θ下出现1x 和2x 的条件概率 2,1,2,1),(==j k x p j k θ如下: 根据:∑= i i i k k x p x m )()()(θπθ, 得:)()|()()|()(2211111θπθθπθx p x p x m +== ,)(2x m = ; 其后验概率分别为: ⑶ 进行正规型贝叶斯分析,求贝叶斯规则; 根据:∑∑=j k j j k k i j i x p x l r )()())(,(),(θπθδθδπ 策略1δ:)(111x a δ=,)(212x a δ=。 =××+××+××+××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 目 录 ?1概述 ?2实验 ?3人际交往中的框架效应 ?4应用 ?5经济理论中的框架效应 ?6风险决策的神经基础图 概述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也就是指: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为了解释框架效应,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在加油站A,每升汽油卖5.6元,但如果以现金的方式付款可以得到每升0.6元的折扣;在加油站B,每升汽油卖5.00元,但如果以信用卡的方式付款则每升要多付0.60元。显然,从任何一个加油站购买汽油的经济成本是一样的。但大多数人认为:加油站A要比加油站B更吸引人。因为,与从加油站A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比与从加油站B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要少一些。因为,加油站A是与某种“收益”(有折扣)联系在一起的,而加油站B 则是与某种“损失”(要加价)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发现: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当衡量一个交易时,人们对于“损失”的重视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因此,企业在进行价格定价或促销时,应该将之与“收益”而不是“损失”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激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实验 “亚洲疾病问题”实验: 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 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72%) 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28%)

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十四章风险型决策方法 基本内容 一、一些概念 风险型决策:根据预测各种事件可能发生的先验概率,然后再采用期望效果最好的方 案作为最优决策方案。 先验概率:根据过去经验或主观判断而形成的对各自然状态的风险程度的测算值。 自然状态:指各种可行方案可能遇到的客观情况和状态。 损益矩阵: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可行方案、自然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各种行动方案 的可能结果。把这三部分内容在一个表上表现出来,这个表就是损益矩阵表。 二、不同标准的决策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等概率(合理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等。 (一)各种方法描述 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收益和损失矩阵为依据,分别计算各可行方案的期望 值,选择其中期望收益值最大(或期望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jxii)E(d个方案,出现第设个方案的期望值;表示第表示采取第种状态时的损iji j m)P(?表示第益值;种状态,则期望损益的计算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总共可能出现j m E(d)xP()??。=公式为:i ijj1j?以等概率(合理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由于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因 此假定几种自然状态的概率相等,然后求出各方案的期望损益值,最后选择收益值最大 (或期望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决策方案。 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此方法是以一次试验中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作为 选择方案的标准,不是考虑其经济的结果。 (二)各种方法的适用场合 1.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一般适用于几种情况: (1)概率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客观性质,而且比较稳定; (2)决策不是解决一次性问题,而是解决多次重复的问题; (3)决策的结果不会对决策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2.以等概率(合理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适用于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得到的 情况。 3.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适用于各种自然状态中其中某一状态的概率显著地 高于其它方案所出现的概率,而期望值相差不大的情况。 三、决策树 (一)简述 决策树是对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它是把各种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各种 损益值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图表上。用决策树可以使决策问题形象化。 (二)决策树图的制作步骤 .绘出决策点和方案枝,在方案枝上标出对应的备选方案;1.

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 决策要有一定的价值标准(或称为价值函数),在技术经济分析中,价值函数常用经济效益表示,一般称为损益值。损益值(R)大小取决于决策对象所处的自然状态(S j)和决策者提出的策略方案(A i),即R=f(A i,S j)。 根据对未来自然状态的把握程度不同,决策问题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本章要求 (1)掌握风险决策准则及其应用; (2)掌握决策树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3)熟悉不确定型决策的准则和应用; (4)了解风险管理的一般策略和方法。 ※本章重点 (1)风险决策准则 (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准则 (3)决策树技术的应用 ※本章难点 (1)应用决策树技术进行多级决策 (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1 风险决策准则 一、满意度准则(最适化准则) 最优准则是理想化的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决策者往往只能把目标定在满意的标准上,以此选择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大概率方案,亦即选择出相对最优方案。因此,满意度准则是决策者想要达到的收益水平,或想要避免损失的水平。 适用条件:当选择最优方案花费过高或在没有得到其它方案的有关资料之前就必须决策的情况下应采用满意度准则决策。 【例】:教材P.221的例12-1或随机举例 二、最大可能准则 从各状态中选择一个概率最大的状态来进行决策(因为一个事件,其概率越大,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实质上是将风险型决策问题当作确定型决策问题来对待。 适用条件:在一组自然状态中,当某一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比其他状态发生的概率大得多,而相应的损益值相差不大时,可采用该准则。 【例】:随机举例 三、期望值准则 期望值准则就是把每个策略方案的损益值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求出它的期望值,并以此作为方案比较选优的依据。 各策略方案损益值的期望值按下式计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