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找后口述

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 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黑板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吗?用纸折角

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学生画角

练习

课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

教学目的:1、认识平行四边行的特征

2、会辨认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竟,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门观察了楼梯扶手,防盗栏,篱笆等实物,请你们说说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

教师: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生活中,到处可见平行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汇报

平行四边形到处可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实践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用纸条做长方形后拉一拉,看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交流

全般汇报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8-109

教学目的: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平图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图形王国去完

出示各种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平成的实物图片

二、讨论观察

大树叶子想什么?树干呢?

鱼和帆船,象什么图形,你会拼吗?

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我们学国的图形拼成的?学生交流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动手拼图形

学生展示评价

2、学生用三角行拼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七巧板

介绍七巧板

学生用七巧板拼图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认识图形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设计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P62~64认识角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生1:“角”是尖尖的。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师:请同学观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作者:————————————————————————————————日期:

()个 角 ( )个直角( )个锐角 ( )个钝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 )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 ) 里. ( ) 3、数一数下图有( )个正方形, 有( )个 4、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 长方形, 有( )个直角. 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 )个直角,两块手帕有( )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最小的角是( )角。 4、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6、 7、画一画。 分别画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1)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有几种答案?画一画。 还剩( )个角还剩( )个角还剩( )个角 (2)试一试,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上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形达到下面的要求。 图中有6个直角。图中有5个直角。图中有4个直角。图中有3个直角。 左边图中有()个直角。 有()个锐角,()个钝角 二、选择题 1、三角板上的直角与黑板上的直角比( ) (1)黑板的直角大(2)三角板的直角小(3)两个一样大 2、把一个角放在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大小会( )。 (1)扩大10倍(2)大小不变(3)缩小10倍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 )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 )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 授课内容:认识图形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耿小珍、韦利贵、陈方芳、廖春燕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 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 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 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新内容是承接上一册学习《认识物体》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数学知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的记忆思维还不够完善,,有可能上一学期的基础内容已经记忆不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新内容,先进行复习,学了哪些立体图形,有些孩子比较害羞,可以进行小组形式作答,同座之间的讨论学习,增进同学们的团结互助,追求共同进步的思想,引导学生走集体步伐,让学生动手实践,慢慢发觉数学的奥妙,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清晰的辨认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图形是在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力目标:认识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说话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实物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 2.动手算一算同一种图形有几种。 二、新授课 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这四位新朋友,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可是,在下着大雪的图形王国里啊,最近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需要马上去寻找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课本P2-3,例1、2、3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 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测试题(1)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上册第70页、71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多种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立体图形、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2)生:想 3)师(出示课件:机器人) 4)师:机器人悠悠特别喜欢大家,想跟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打开百宝箱看看。(生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 5)师:悠悠给我带了这么多礼物,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生:一一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探究活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一分,认一认。 1、分一分。 师:哇,大家真厉害,都认识他们。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大家一起试试看,等下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分给大家看(谁坐得最好,我就请谁上来)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师:观察分类的结果,你们想的跟他们一样吗?那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活动三:摸一摸,玩一玩。 师:同学们,机器人悠悠想跟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在游戏之前我们一起把游戏规则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好,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里面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家把它拿出来,像笑笑和小淘气这样摸一摸,玩一玩,每个礼物都要摸一遍,并通过感受描述出它的特点。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示范,跟着一起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全能训练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全能训练 1. 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度,无法知道其他的边的长度 2. 长方形的特征______ ,正方形的特征______ 。 3. 数一数。 4. 动脑筋,移一移。 (1)请你从上面图形中拿走2根火柴,使它有2个正方形。 (2)你能移动3根火柴,使它变成3个正方形吗? 5. 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A .1;4 B .2;4 C .4;1 D .4;无数 6. 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7. 下面的图形中,共有几个正方形:

8. 用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形纸改一个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9. 四边形的性质是()。 A .三个角 B .四条边 C .对边相等 10. 将一张正方形纸沿着某个方向对折,再对折,对折4次后有______条折痕。 11. 圆有()条对称轴。 A .1 B .2 C .4 D .无数 12. 画一个宽是2厘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 13. 看图,根据角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序。 A. B. C. ______ 14. 长方形的较长边是长,较短的边是宽,正方形的四条边就叫长宽。 15. 画一画,折一折。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每个小方格的

边长代表1厘米) (2)把一个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16. 填空,写出下边图形的名称。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7. 下面()的运动是旋转。 A .旋转的呼啦圈 B .观光电梯 C .拨算珠 18. 先量一量,再填空。 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19. 至少用你学过的两种图形设计一个图案。 20. 用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形纸改一个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精品教案

认识图形——拼一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能发现他们的特点进行拼一拼,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摆图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认一认,说一说 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第一排第一个三角形,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第三个长方形,第二排第一个正方形,第二个三角形。 二、探索新知 1.问题: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问题: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三角形?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六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用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三角形。 3.我会拼! 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用2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拼成正方形。 用2个同样的正方形可拼成长方形。 用2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4.用两个同样的图形拼一拼。 (1)用4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 (2)用6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六边形。 (3)用4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