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国家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由国家认可、制定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分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和保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简而言之,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

税法渊源是指税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即税法的效力渊源,也就是说,税法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

实体税法即税收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和确认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税法即税收程序法,是指以保证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规定征税机关的征管程序和纳税人的纳税程序等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基于税收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税法构成要素也必须且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无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

税权也称征税权、课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减征、免税、补税、退税,管理税收事物的权力的总称。

税收征管体制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核心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

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理论增值额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工资、奖金、利息、利润和其他增值性费用。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或称销售税,是以纳税人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的纳税范围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每一类都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

企业所得税是以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存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成立(中国企业),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某些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变动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是买方税。

印花税是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向房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在中国境内的车船所有人或管理人按照《车船税暂行条列》应缴纳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单位或个人,就其所取得的收入的增值

部分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和规定的土地等级征收的一种级差资源税。

资源税是国家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资源生产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简称“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教育费附加是为加快地方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而征收的一项专用基金。

税务登记,也称纳税登记,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就其设立、变更、终止等事项,在法定时间内向其住所地的税务机关书面登记的一项税务管理制度。

凭证又称会计凭证,是指纳税人记载生产经营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完税凭证是指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税务人员向纳税人征收税款或纳税人向国家金库缴纳税款所使用的一种专用凭证。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依法在规定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一项征管制度。

税款征收方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纳税人的应纳税款组织入库的具体方式。

纳税担保是指在规定的纳税期之间,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的商品、货物以及财产或应纳税收入的迹象时,由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以其未设置抵押的财产作为对国家税收的担保或者由纳税人提供并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担保。

纳税优先权是指特定债权人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就债权人的总财产或特定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法定权限和范围内,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办有关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和。

税收行政复议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是指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由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税务人伪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帐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税法平时作业(一)

税法平时作业(一) (学生应在学习第四章内容后及时完成本次作业上交,由辅导教师进行批阅讲评。)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权利义务关系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税法对社会生产活动的调控,主要是从调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3、税法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流转税是以________为征税对象,选择其在流转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加以征收的税。 5、我国现行的财产税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凡是________和________归中央一级政府的税种,成为中央税,为中央财政收入。 7、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8、累进税率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所负担的税率也随之增加的一种税率。 9、按照增值税的征管方式,可将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我国《消费税条例》规定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在中国境内生产、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种消费品。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在我国现行的税率中一般不采用的有()。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2、将购买的货物用于下列项目,其进项税额不抵扣的是()。 a.用于产品的生产 b.用于机器设备的维修 c.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d.用于修建展览厅 3、下列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中,不能按次计算征税的是()。 a.工薪所得 b.股息红利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d.稿酬所得 4、税法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 a.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率 b.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目 c.纳税期限、征税客体、税率

税法简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述税收按征税对象不同的分类 (1)流转税类,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增值税。 (2)所得税类,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 (3)资源税类,以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资源税。 (4)财产税类,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房产税。 (5)行为目的税类,以特定行为或特定目的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印花税。37.简述增值税制度中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确定方法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税额 =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率) 38.简述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1)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环节。 (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环节。 (3)进口应税消费品环节。 (4)零售应税消费税环节,适用金银首饰和钻石及钻石饰品。 (5)批发应税消费品环节,适用于卷烟。 39. 简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将纳税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 (2)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 (3)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和定率扣除并用。 (4)在税率上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5)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人缴两种方法。 6.简述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实质及其退税政策的基本形式。 我国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是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避免对出口货物重复征税。(2分) 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形式有:出口免税并退税;(1分) 出口免税不退税; (1分) 出口不免也不退。(1分) 37.简述营业税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1)在我国境内提供除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应税劳务行为,如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服务等 (3分) (2)在我国境内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 (1分) (3)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1分) 38.简述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认定方法及其纳税义务。 居民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1分),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1分)。 非居民企业: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1分)或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1分)。 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境外所得履行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仅就其境内所得履行纳税义务。(1分) 39.简述适用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情形。 (1)年所得12万以上的个人 (1分)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1分)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1分) (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个人 (1分)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1分) 36.简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构成及适用范围 3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为: 第一联存根联;第二联发票联;第三联抵扣联;第四联记账联。 专用发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37.简述纳税人自用应税应税消费品税务处理的有关规定及从价计征的组价公式37. 纳税人自用应税应税消费品税务处理的有关规定, (1)纳税人将自已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征税。 (2)纳税人将自已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其他方面,如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应视同销售计征消费税。) 从价计征的组价公式=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38.简述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8.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有:按营业收入全额计算应纳税额外; 按营业收入差额计算应纳税额,营业收入差额=营业收入-允许扣除金额; 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39.简述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的认定方法及其纳税义务 39.居民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的;非居民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就其境内、境外所得履行纳税义务的;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境内所得履行纳税义务。 36.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及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6.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零售,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上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分)(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上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分)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采用购进扣税法,用公式表示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1分) 37.简述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符合的条件及其消费税征收管理规定 3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由委托方提供久旱主要材料;(2分) 二是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供热部分辅助材料。(2分)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代收代缴消费费。(1分)38.简述营业税境内应税行为的判断标准 38.营业税境内应税行为的判断标准: (1)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1分) (2)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接受单位或个人在境内。(1分)(3)所转让或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1分) (4)所销售或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2分) 39.简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构成 39.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构成 (1)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1分) (2)费用,企业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分) (3)税金,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支出。(1分) (4)损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损失。(1分)(5)其他支出(1分) 36. 简述增值税的类型及我国现行增值税的性质 36.增值税按法定增值额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 (1)生产型增值税;(1分) (2)收入型增值税;(1分) (3)消费型增值税(1分)。 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消费型增值税。(2分) 37.简述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及税率。 37.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三税之和。(2分)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区不同分为: 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1分) 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1分)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1分) 38.简述允许从销项税中抵扣的进项税规定。 38.允许从销项税中抵扣的进项税: (1)购进货物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分)(2)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分) (3)购进免税的农产品,按农产品的买价和13%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1分) (4)购进和销售货物支付的运费,按运费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2分) 39.简述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构成项目 39.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构成项目: (1)收入总额;(1分) (2)不征税收入;(1分) (3)免税收入;(1分) (4)各项扣除支出;(1分) (5)以前年度亏损。(1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支出—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 36.简述我国增值税的特点。 36.我国增值税的特点: (1)道道环节课征但不重复征税;(1分) (2)实行价外税;(1分) (3)实行规范化的购进扣税法;(1分) (4)对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计征方法;(1分) (5)设置两档税率和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1分) 37.简述现行消费税的主要征税品目。 37.现行消费税主要的征税品目有: (1)过度消费会对人身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品,如烟等;(1分) (2)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珠宝玉石等;(1分) (3)高能耗消费品,如小汽车等;(1分) (4)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消费品,如汽油等;(1分) (5)税基广、消费普遍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如汽车轮胎。(1分)38.简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免税收入的范围。 38.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免税收入的范围包括: (1)国债利息收入。(1分)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1分)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1分)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2分) 39.简述个人所得税适用自行申报的情形。 39. 个人所得税适用自行申报的情形包括: (1)年所得12万以上的个人。(1分)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1分)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1分) (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个人。(2分) 36.简述增值税制度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现行增值税的性质。 36.增值税按法定增值额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1分) (1)生产型增值税;(1分) (2)收入型增值税;(1分) (3)消费型增值税(1分)。 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消费型增值税。(1分) 37.简述混合销售行为及其税务处理的规定。 37.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非应税劳务提供的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连,且从同一受让方取得价款。(3分)其税务处理规定是:(1)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发生的混合销售,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1分) (2)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而缴纳营业税。(1分)

自考2013税法名词解释解答与论述

税收: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的,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非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 流转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特定的计量单位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讲税负转移给他人,自己不直接承担税负的税种。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种。 税法的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2、税法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3、税法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4、税法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 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其中税收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家内部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其中的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包括:税务管理关系、税款征收关系、税务检查关系、税务稽查关系。 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包括税法的规制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税法的规制功能包括:税法的规范功能(即三要素:评价、指引、预测)、税法的普遍约束功能和强制功能、税法的确认功能和保护功能;其中税法的社会功能包括:税法的阶级统治功能、税法的社会公共功能。 税法的作用:1、税法对纳税人的保护和对征税人的约束作用。2、税法对税收职能实现的促进与保证作用。(包括:税法对组织财政收入的保证作用、税法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税法对实现社会职能的促进作用、税法保证税收监督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职能的实现)3、税法对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维护作用。4、税法对税务违法行为的制裁作用。 税法要素:又称税法构成要素或课税要素,一般是指各种单行税种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称。 税法规则性要素:税法主体、课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 纳税主体: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连带纳税人:是指同一纳税义务,数人同负清偿或担保责任,或数人因共有而负有同一纳税义务,或经合并而负有同一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征税客体: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对象,是指税法确定的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或依据。 税目:就是税法规定的征收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根据。它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亦即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它是衡量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反映国家征税的深度。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客体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客体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客体数额的不同级距规定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计税。 超率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客体的一定数额作为一个计税基数,以这个基数为一倍,按不同超倍数额采用不同的累进税率计征。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课税客体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水中或某一税种的某些税目。 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又称纳税时间,是指纳税义务确定后,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的具体场所,它说明纳税人应向哪里的征税机关申报纳税以及哪里的征税机关有权实施管辖的问题。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为了体现鼓励和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采取的激励和照顾措施。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国家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由国家认可、制定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分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和保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简而言之,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 税法渊源是指税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即税法的效力渊源,也就是说,税法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 实体税法即税收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和确认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税法即税收程序法,是指以保证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规定征税机关的征管程序和纳税人的纳税程序等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基于税收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税法构成要素也必须且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无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 税权也称征税权、课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减征、免税、补税、退税,管理税收事物的权力的总称。 税收征管体制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核心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 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理论增值额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工资、奖金、利息、利润和其他增值性费用。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或称销售税,是以纳税人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的纳税范围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每一类都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 企业所得税是以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存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成立(中国企业),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某些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变动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是买方税。 印花税是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向房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在中国境内的车船所有人或管理人按照《车船税暂行条列》应缴纳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单位或个人,就其所取得的收入的增值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赋税制度的沿革 ①春秋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②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 影响:A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 危机;C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D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③隋唐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 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用: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同时也促使开垦荒地;C、保障了政府赋税 收入,巩固了府兵制。D、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圭寸建经济的发展。 ④唐中后期两税法。 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 家财政收入减少。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 施两税法。 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改行两税法。 内容:A、课税对象:由过去的主户扩大到客户,并对商人重新规定税率。客户纳税,反映了其地位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 B、征课内容: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 C、课税标准: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 D、征课时间:分为夏秋两季,相对集中并节省了征收时间。 E、征课原则:量岀以制入。”两税法提岀,国家根据财政支岀确立每年全国总税额,然后摊派各地征收。这种量岀为入的原则可以说是创我国预算原则之先。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这次改革的基本精神是改税丁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 1.超额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种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于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 2.起征点和免征额 ①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②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3.从价税和从量税 ①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②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 4.价内税和价外税 ①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 ②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5.资源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6.土地增值税 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房产税 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8.车船税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9.印花税 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10.契税 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篇一】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 地国有制 (2)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有2000多年,后期严重防碍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 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有的基础。 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隋唐 两朝均采用)。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对土地制度变革和调整的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从奴 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以及对不同土地制 度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土地兼并: (1)表现: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农民的土地。 (2)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措施主要是通过封建国家的权 力来强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国家掌握部份土地,实 行“均田制”,保证农民获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触动贵族、官僚、地

主土地,终究无法制止土地买卖和兼并;780年,唐实行“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贵族、官僚、地主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农民战争来猛烈冲击地主阶级统治,以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农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阶级政权调整统治政策,承认土地变动的现实。 【篇二】 1.两次鸦片战争 【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叙述的详略差别较大,复习的关注点应放在对两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上(时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影响),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要详细掌握。 2.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内容】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默写、背诵提示】(1)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3)《资政新篇》:时间、内容、影响。(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命题为主,考查集中于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考查。建议以过去高考试题为备考的重要参考材料,琢磨其命题角度、选项设置特点。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税法考试真题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税法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指出,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是 A.发债 B.收费 C.赋税 D.罚款 2.以纳税人的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是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和作用的客观对象。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事件 B.行为 C.实物 D.货币 4.根据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企业发包给他人经营,承包人对外以发管人名义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其增值税纳税人为 A.发包人 B.承包人 C.由税务部门确定纳税人 D.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协 商确定纳税人

5.我国目前消费税采用的税率形式是 A.定额税率 B.比例税率 C.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6.我国在生产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商品有 A.金项链 B.铂金手链 C.黄金镶钻戒指 D.翡翠手镯 7.一般认为增值税发端于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8.增值税的类型不包括 A.资源型增值税 B.生产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9.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依据是 A.不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额 B.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额 C.不含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的销售额 D.含增值税税额的销售额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10.某公司进口一批货物,因报关违反规定造成海关少征税款,海关可以追征的期限是自货物放行之日起的

A.6个月内 B.1年内 C.2年内 D.3年内 11.《企业所得税法》的生效时间是 A.2007年3月16日 B.2007年10月1日 C.2008年1月1 日 D.2008年3月16日 1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数额是 A.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5% B.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14% C.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5% D.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 13.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项目是 A.按国家规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B.向某特殊疾病患者捐赠10万元 C.赞助某大学生团队活动5万元 D.被劳动监察大队罚款l万元 14.依据税法规定,应当计入应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项目有 A.国债利息收入

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复习

高考历史综合复习—主观题 答题方法浅谈: 一.审好题:1.确定问的是什么:背景(原因),目的, 内容(措施),特点,比较,评价(影响, 作用,意义),认识(启示)。 2.确定问的是哪里: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 二.多提炼:※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三.多角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阶级(阶层),人口,城市,军事,对外。 四.多术语:※联系所学理论知识答题。 五.看分值: ※※※答题时要多宽广,少精深。[2011—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集锦] 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主观题 1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找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倾对日全食的观侧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直动.份界

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甘拟遨 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蚤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福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丈化与西方丈化问越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两种不同 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丈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田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推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 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线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自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愈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他的精神来加保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1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直接税:纳税人不能把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3.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4.税率:是税额和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5.定额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 6.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的不征税。 7.税收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8.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国家政府或国家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9.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10.税收原则: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11.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2.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的归着点。 13.扣缴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 14.税收中性:不仅包括税收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效率损失,还包括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资本形成的影响。 15.税收负担:即“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 16.宏观税收负担: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17.税收超额负担: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18.税收成本: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耗费。 19.税制结构:是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 20.税收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反应,即税收的调节作用。 21.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2.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和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23.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24.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25.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26.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27.纳税申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8.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财会专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专题一外币会计 一、名词解释 1、记账本位币——会计上记账所使用的货币; 2、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3、外汇——外国货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4、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5、现行汇率——企业发生涉及外币业务时的汇率 6、历史汇率——企业以前涉及外币业务时所使用的汇率 7、记账汇率——企业发生外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所使用的汇率 8、账面汇率——企业以往发生的外币业务登记入账时使用的汇率 9、买入汇率——银行向客户买入外国货币使用的汇率 10、卖出汇率——银行向客户卖出外国货币使用的汇率 11、中间汇率——银行买入和卖出汇率之间的平均汇率 12、基准汇率与套算汇率 13、外币业务——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14、汇兑损益——企业在进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时,由于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的差额;1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了特定的目的,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规定的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的过程。15、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将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记账本位币表达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形成的汇兑损益。 二、简答题 1、外币统账法和外币分账法 外币统账法——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其他各种外币都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反映,外币金额在账上作为补充资料反映;外币分账法——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均分别设置账户反映,平时不需折算,月末时按市场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汇总确认汇兑损益。 2、一笔业务观 将外币交易的发生和随后的货款结算看成是一笔完整的交易,只是要经过两个阶段才算正式完成;其间由于汇率变动形成的折算损益被处理为对原有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的调整。 3、两笔业务观 外币交易的发生及随后的货款结算看作是两笔交易,所确认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决定于当时市场汇率,其间的汇率变动不调整原有金额。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目的 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特种报表;为编制合并报表服务。 5、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 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时态法 6、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具体规定 (1)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按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按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直接填列;报表折算差额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发生额项目按平均汇率或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项目根据利润表该项目直接填列;“年初未分配利润”,以上期折算后该项目期末数直接填列;“未分配利润”根据折算后利润分配表的其他各项目金额计算填列。 三、本专题重要考点: 1、统账法下一笔业务观和两笔业务观账务处理; 2、外币业务分录的编制、期末汇兑损益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自考高级财务会计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1、全面分摊法是指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对所有的时间行差异都作跨期所得税分摊,即无论是重复发生还是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都应确认为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2、股权界定是将公司的产权界定后,按一定的标准,折算为公司股权。计算各项合计数(5)编制抵消会计分录并过入合并工作底稿(6)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个项目合并数(7)填列合并财务报表。3、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什么区别?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债务法侧重利润表,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3、新设合并又称创立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协议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参加的原企业解散。4、母公司理论是指在母公司股东的立场上,将合并会计报表视为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范围的扩大,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充。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以是否形成控制作为确定合并范围的标准。5、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口径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6、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净资产总额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例,反应每一普通股股份所能分配的净资产的价值。7、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由母公司根据子公司的个别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综合反应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8、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包括集团内部投资事项集团内部交易事项和集团内部借贷事项。9、远期外汇买卖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先签订

合同,规定外汇买卖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交割日期,买卖交汇,买方付款的外汇交易业务。10、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利润分配到以后各期的跨期分摊的办法。11、杠杆租赁是出租人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的租赁业务。12、控制权取得日后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在控制权取得日后的各个会计期末编制的,反应整个企业集团总体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简答题1、简述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3)确定暂时性差异(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和转回额(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1)编制钱前准备(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3)将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计入合并工作底稿(4) 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会计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上的时间差异。资产负债表法基于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使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在资产负债观下,只要企业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收益属于经济收益,即考虑交易因素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4、说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各有

税法名词解释)

1.偶然所得 解答: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偶然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一律由发奖单位或机构代扣代缴。 2.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人 解答:是指有权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职务行为造成的损害提出赔偿要求的人。 3.税务行政处罚 解答: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税收法律规范、侵害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一定的行政制裁的措施。 4.车辆购置税 解答: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所购车辆价格的一定比率一次性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5.收入型增值税 解答: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只允许在纳税期内扣除固定资产当期的折旧部分的增值税课征模式。 6.特别财产税 解答:又称特种财产税或个别财产税,是指对纳税人的某一特定财产单独课征的一种财产税。如地产税、房产税、车船税等。 7.自行申报纳税 解答:是指由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如实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据此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法。 8.财产税 解答: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某些财产作为课税客体而征收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遗产税等。 9.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解答:是指税收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税务机关采取法定的强制手段,强制当事人履行相应义务的行为。 10.超额累进税率 解答:是指把征税对象按其数额划分成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个等级规定一个税率,当征税对象数额增加到按高一级税率计税时,仅就其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税。 11.比例税率 解答: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征税数额的大小,都采取同一比例的税率征税,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等征税对象的征税。 12.税务行政诉讼管辖 解答:是指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受理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三种。 税法复习重点提示 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特征: 一是强制性。主要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2.税法的概念和特征 (1)税法的概念: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部分。广义上的税法,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