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 I 评比教案

教案科目: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构成基础》

授课形式新授授课时数2课时(80分钟)授课章节模块一平面构成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构成,之前只接触过素描、色彩之类比较直观的美术形式,但是对于较抽象的构成概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单形,并群化,感知图形的奇妙,并基本认识构成; 认识图形的8种组合方式;会通过多种尝试,组合新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讲、答、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提高表达概念要素的能力;借助实例,渗透相关专业的设计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平面构成单形与群化的理念及作用,激发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意识;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构成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单形及群化构成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及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发现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谈话、讨论等辅助教学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知识(计划5分钟)

二、观察生活、引入新课(计划5分钟)

首先我们来看两段视频,大家可以观察下有什么必然的联

系?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观察造房子与搭积木的小视频)

此设计充分利用

学生感兴趣的事

物,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小部

件组成的,同一个物体通过数量、方向等变化可以组合成新的形

象。那“简单的小部件”有多简单呢?它又可以构成多少种形态

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今天的课题:单形及群化构成

三、讲授新课(计划60分钟)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

将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无限的。

1 单元型的组合(计划5分钟)

1.1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

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是千变万化、丰富

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

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

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

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和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合

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学生学会倾听,能够

主动思考。

如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例:

学生做出相应

的总结后,给出图示

加深印象

2单元形的群化

2.1单元形的决定

单元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其次,再把单元形群集化的

过程中,必然发生形体聚成一团的“形态融合”,或由单元形所包

围的“间隙空间”等现象所以要选择效果好的单元形。

2.2形态融和

把两个单元形组合起来的方法以及混合单元形的组合方法。

2.3负形空间的形态

单元形之间所造成的空间形态考虑两种方法;分离组合;单元

形连接而成的环状组合。多个单元形作规律化组合,形成多形负

形空间。

2.4新单元形的繁殖构成

构成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规律构成和自由构成。自由构

成是把单元形自由的组合,以来平衡的感觉。

(任务三)各小组分组设计(计划20分钟):

(1)由各组的小组长进行分工,安排每位同学以一个单形,利

用数量、位置、方向等关系作群化构成,设计16个以上

的新形(计划15分钟);

(2)一个子项目应当按期完成,然后组长在组分阶段评选最佳

的设计与最勤奋的“员工”(计划5分钟);

(任务四)各组讨论总结(计划5分钟):

群化的组合排列方式:

(1)线形状排列:群化时,单形沿水平、垂直或斜线方向排列

(2)对称状排列:群化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3)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列构成

(4)放射状排列:群化时向一个中心点集中排列,构成放射图形

(5)平面状排列:群化时相对集中,溶成一体,构成面状图形。

教师讲解概念,

让学生对群化有个

基本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

取长补短,加深印象

学生小结,老师

适当补充并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