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

福建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

福建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
福建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

福建省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20.10万亩(其中设施花卉种植面积13.22万亩),位居全国第八,占全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的5.82%。全产业链总产值559.04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占全国花卉苗木总产值的9.78%。其中,“一产”产值333.57亿元,占全产业链总产值的59.67%;“二产”产值148.11亿元,占全产业链总产值的26.49%;“三产”产值77.36亿元,占全产业链总产值的13.84%。花卉出口额11332.5万美元,仅次于云南省,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花卉出口总额的16.52%。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全产业链总产值和花卉出口额分别较2015年增长了5.31%、27.34%和6.86%。

二、目标思路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2020年,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4年每年需保持15.7%以上的增速。提升优化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到2020年,全省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中一产产值占比从2016年的60%下降到50%,二产产值占比从2016年的26%提高到27%,三产产值占比从现有的14%提高到23%(详见附件1、附件2)。

-1-

三、主要任务

到2020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重点市、县(区)花卉苗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77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区)实现花卉苗木产值233亿元;组织实施花卉苗木重大项目,计划新增投资23亿元;加大花卉苗木品种研发创新力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一要抓好重点县持续增长,扶持新兴县做大做强。重点做强闽侯、龙海、漳浦、南靖、永春、清流、明溪、浦城、漳平、连城、武平等传统优势花卉重点县(市),确保落实保增长各项政策,促进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和大力扶持长泰、洛江、延平、沙县、上杭等新兴县(区)发展,做大特色优势产品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二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实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重大项目14项,计划新增投资23.15亿元,其中:“一产”项目1项100个分项,计划新增投资2亿元;“二产”项目2项,计划新增投资0.85亿元;“三产”项目3项,计划新增投资10.3亿元;三产融合项目8项,总投资10亿元。目前,花卉苗木示范基地、连城兰花博览园、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二期)等12个项目已启动实施,完成投资6.16亿元。全部项目建成后,将使我省花卉苗木产业链中的一、二、三产产值构成更加合理化(详见附件3)。

二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2-

要求,引导花卉苗木企业(花农)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花农)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道路,进一步调减产能过剩的观赏苗木,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鲜切花、盆栽植物、新优苗木和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等,打造“一县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实施省级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改善生产设施,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能力,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支持生产经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主要出口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口配套服务,努力扩大出口规模,实现花卉出口提质增效。

三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驱动。花卉苗木作为一种植物产品,品种、种苗是源头,种质创新、品种改良至为关键。我省除水仙花、中国兰花等少数传统花卉外,主要商品花卉品种长期依靠国外(境外)引进,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一抓品种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加强花卉苗木品种和技术的自主创新,扶持名优花卉苗木新品种引进、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开展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二抓产品创新,重点是构建从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花卉苗木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与售后服务。三抓技术创新。着力研究花卉生产精准调控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与供应水平;着力研究花卉产品冷链运输技术,进一步延长产品销售距离,扩大市场占有

-3-

率;着力研发花卉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需求的食用、药用和工业用产品。

四是加快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打造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产业,必须下大力气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在提升优化第一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优化第一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重点,即要压缩调控产能过剩的产品,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培育各地特色优势产品,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做大做强第二产业,重点是加快发展花卉苗木精深加工业,瞄准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新兴潜力市场,开发以花卉苗木产品为原料的艺术、食用、化妆、医疗、保健等产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休闲旅游、展览展销、花木租赁、花木装饰和园林养管等服务业;在扎实推进各类线上线下花卉苗木市场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卉文化推广活动,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开发花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艺表演等多种服务,引导花卉消费;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包括干花、永生花、假花、花肥、花药、基质、盆具容器、花篮花器、遮阳网、工具机械、温室大棚等,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7〕3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

-4-

范区建设九条措施》(闽政〔2015〕27号)、《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闽政〔2012〕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2〕37号)等文件精神,各级政府要继续探索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政策、新途径。在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设施花卉政策性保险试点的同时,积极探索观赏苗木政策性保险的可能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花卉园区,打造特色花卉产业园。园区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招商,出资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把一些有特色的花卉企业集中起来,形成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产、科、展、贸、游相结合的园区企业群;利用园区集群优势,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花卉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财政扶持。进一步整合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推动专项资金、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领域。继续实施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支持新建花卉生产设施、发展花卉精深加工、推广“互联网+”花卉苗木等。提高设施花卉种植保险补助标准,省级财政补助由20%提高到30%,市、县(区)两级财政各补助10%。建立以奖代补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花卉苗木新品种选育,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优良品种,每个新品种给予10~20万元奖励。将现有的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和设施农业享受的用电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全省设施花卉

-5-

企业;将各种花卉进行脱水、净化、分类、晒干或大批包装以供应初级市场的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政策。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市、县(区)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花卉苗木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花卉苗木技术服务队伍。同时,创新培训机制,完善培训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花卉苗木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起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花农队伍。

-6-

附件1

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计划表

单位:亿元,%

-7-

附件2

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现目标规划表

-8-

-9-

-10-

附件3

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重大项目表

-11-

-12-

-13-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和开发区“工业立区、项目强区”发展战略,壮大镇(街道)经济实力,根据开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理清思路,以强镇(街道)富民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镇(街道)工业小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集体、村(居)民闲置资金作用,突出发展工业,服务好企业,不断拓宽镇(街道)经济发展空间,把镇(街道)(块状)经济作为开发区经济重要增长点。 2、基本原则。一是强化特色原则。强化产业特色、促进专业化分工、做优做强镇(街道)工业经济。二是推动集聚原则。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配套、形成低成本、大批量、高质量的企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三是突出创新原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激励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增强镇(街道)工业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差异发展原则。错开园区主导产业,扶持和培育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镇(街道)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

二、发展重点和目标 3、发展重点。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区建设机遇,将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生命线,以加工制造业项目、地方财源项目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把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配件加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三、主要措施 5、加强组织领导。开发区成立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黄有盛任组长,镇(街道)、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好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大力支持全民创业。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全民创业的意见》(抚府发1号),在资金、融资、创业培训、产品营销等方面对初始创业者予以扶持。 7、积极鼓励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保障镇(街道)工业发展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发展要素齐备的优势,划出500-600亩地,规划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用于承接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镇(街道)工业小区用地仅收取成本价。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重点支持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中小民营企业,扩大银行放贷规模。积极鼓励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对镇(街道)工业项目融资力度,有效推动政、银、企、保四方的互动发展。同时,灵活筹集镇(街道)工业小区建设资金,在合法和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村(居)、村(居)民将闲置资金参股建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https://www.doczj.com/doc/01116289.html,/file/2004122028890.html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客源市场不稳定等是福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旅游产业问题与对策 我省旅游业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有新的起色。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45.67亿元,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8.1%,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我省旅游创汇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四位,接待境外旅游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福建作为旅游大省的牢固地位,这为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看到的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省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应充分认识和科学分析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我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 一、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尽管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并不多,众多的旅游产品仍处于开发水平低、规模小的分散状态。即便是武夷山和厦门鼓浪屿,其规模和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此外,我省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不多,一些本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缺乏现代包装和更新换代,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优势。这一状况造成我省国内旅游规模小、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的不利局面。 2、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福州、泉州两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虽然在规模上偏小,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未能成为与其地位相称的著名旅游城市。这不仅影响到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而且由于这两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对于福建省的重要性,还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3、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福建虽已步入旅游大省行列,但与周边省份比较,从旅游产品的质量来看,存在着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就竞争力而言,福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虽然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但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较大,而列于其后的江苏、浙江和云南3省与福建较为接近,且发展势头好,有赶上和超过的趋势,2001年“五一”黄金周中,福建旅游的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3项指标与华东其他五省一市相比较,区域竞争力仅居中下游水平:2001年3大黄金周中,福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而“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速度达29.40%,收入却呈现负增长。以上情况充分表明我省旅游区域竞争力明显偏弱。从发展后劲看,除了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外,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旅游市场秩序欠佳(近年我省海外旅游实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旅游社先后因违规经营被暂停或终止经营出国旅游)、旅游服务质量不理想(2001年国庆节各类旅游投诉达83件)等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4、客源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台湾和东南亚等作为我省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如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等不可测因素的存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的入境旅游,而入境旅游创汇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境外游客的锐减势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

哩厚,江究!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 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 态保护区。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 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 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 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 区,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 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城 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 市。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2014年当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漳州系历史文化 名城,是闽南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早于一 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 里繁衍生息。686年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敕建漳州郡,迄 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历史。历史上人才荟 集,俊贤辈出,走出了林语堂、黄道周等文化名人。 全市户籍人口497.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32‰。2015年GDP2766.6亿元,增速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财政收入274.75亿元。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境内有客家人数十万。

第一站: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福建土楼产 生于宋朝时代, 明、清朝时期逐 渐成熟,并一直 延续至今。福建 土楼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山 区大型夯土民 居建筑,依山就 势,布局合理, 吸收了中国传 统建筑规划的 “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 筑材料,是一种 自成体系,具有 节约、坚固、防 御性强的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 生土高层建筑 模式。福建土楼 的建筑材料甚 为奇特,由粘 土、糯米、红糖、 竹片、水组成, 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曾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三站的拍摄地。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印象?邢襄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简介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 况 ..................................................................... . (1) 1.1项目名 称 ..................................................................... (1) 1.2项目地 点 ..................................................................... (1) 1.3项目单 位 ..................................................................... (1) 1.4建设周 期 ..................................................................... (1) 第二章功能分区及项目资 金 ................................................................. . (3)

第四章项目分 析 ..................................................................... (3) 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 性 (3) 4.2项目定位优 势 ..................................................................... . (4) 4.3项目投资的必要 性 .................................................................... 4 4.4预期效 益 ..................................................................... (5) 4.5项目开发目标及指导思 想 (5) 4.6项目经营思 路 ..................................................................... . (5)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印象〃邢襄》文化创意产业园 1.2项目地点: 太行路以东,公园西街以北,召马路以南,医专西围墙以西(附属二院家属楼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策划书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策划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地点 (1) 1.3项目单位 (1) 1.4建设周期 .................................... 1 第二章功能分区及 项目内容 (1) 2.1功能分区 (1) 2.2项目内容 .................................... 1 第三章资 金 ...................................... 3 第四章项目分 析 (3) 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3) 4.2项目定位优势 (4) 4.3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4) 4.4预期效益 (5) 4.5项目开发目标及指导思想 (5) 4.6项目经营思路 (5) 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siness road the competition of alie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fou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the city resources, other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sources,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seeking win-win principle, 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ict inspection and argumentation, legal consult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strict 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ttract injecti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the industry group, to achieve leveraging the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f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and workers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competition, improv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entire workforce knowledge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bility,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dapt to the need of market competition.(six) seriously

福建旅游资源分析

神圣的妈祖朝觐 1、简介 常言道,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妈祖庙。 自北宋始,妈祖成为广泛流传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传统神祗,历经几千年融合厚造,其信奉日渐扩大,我国沿海沿江甚至沿河地区都建有妈祖庙。尤其在港、澳、台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信众1700多万。在海外,妈祖信仰已传播到美国、巴西、阿根廷、法国、丹麦、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近30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妈祖信众2亿人,妈祖庙近4000座,形成了从我国沿海地区到世界各地影响颇大的妈祖文化信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分析 福建莆田,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的故乡。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福建莆田从软硬件方面,充分发扬了妈祖文化,各种旅游节、祭祀活动层出不穷,福建也因此获取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然而,虽经三十多年苦心经营,福建依然没有将妈祖文化捏合到位,没有将妈祖文化升华为妈祖信仰,更没有将莆田提炼成妈祖信仰的“麦加”、“耶路撒冷”从而导致了在同质化竞争的重重包围中,没有突围成功。 3、策略 谨以此,今后福建妈祖旅游资源之大发展,务必抓住以下两点。 (1)、打造并贯彻落实“妈祖在这里诞生”的妈祖信仰之核心灵魂。 (2)、以莆田为中心,整合全福建妈祖旅游资源,从软硬件上,将莆田锻造为妈祖信仰的“麦加”、“耶路撒冷”从而带动福建旅游业大繁荣。 动人的惠女风采 1、简介 福建泉州,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惠安女。 50年代,惠安妇女集体修筑了一个大水库,这是新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一个重要见证。60年代,8名惠安女跨海开发大竹岛的佳话曾名闻全国。改革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研究_王巧义

●经济管理研究 名家论坛何炼成新世纪“盛世危言” 2014年3月第35卷第2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r.2014 Vol .35No .2收稿日期:2013-11-08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临空产业集群研究”(12457202D-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巧义(197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政府公共理财。 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研究 王巧义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临空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分类中的一个新形态,也是当前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区域产业集群类型。当前我国临空经济存在发展缓慢、模式雷同、规划过度超前等问题。而根据政府与市场在临空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出我国临空产业集群存在的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政府市场互动型三种典型模式。结合各地临空经济发展基础与现状,对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提出科学决策、合理布局,稳步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区域经济;临空经济;产业集群;航空城;临空产业集群;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2-0093-04 临空产业集群是临空经济的产物, 是指航空运输相关产业或依赖于航空运输的其他非相关产业,在以机场为核心的辐射区域内形成的产业集群。当前,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临空产业园区、临空经济实验区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如何科学运用航空运输经济规律,合理选择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索临空经济发展路径成为当前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临空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分析 临空产业集群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在我国,临空经济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是指依托大型航空港,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临空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航空运输为指向的产业,先是在机场周边逐步形成航空制造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壮大,带动机场周边经济不断发展,进而形成临空经济走廊、临空经济带、临空经济区,最后形成临空经济的最高级形态———“航空城”。作为临空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临空产业集群概念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临空产业的分类 临空产业大致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制造业、航空制造产业、空港运输服务业、物流快递产业、会议会展产业等。具体包括:一是以电子及信息通讯、计算机制造、生物制药、电子机械、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软件、医疗器械等对航空运输有较高的依赖性、有明显的临空指向性的高科技制造产业。由于此类产业形态趋向轻型化、高产出、高附加值化的特点,契合了航空运输方式的快捷性、通达性的特点,成为临空经济区内的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航空制造及飞机维修产业。主要包括飞机组装生产、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供应、分销等。此类产业是由航空运输直接派生出的独特的产业形态,在机场之外的其他区域不可能生存。原因在于飞机组装、零部件生产、飞机维修等对机场和航空运输有着天然的联系,属于必须在机场周边才能开展的项目。三是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集群,包括空港运输服务业、航空物流产业、会展会议产业、航空食品产业等。此类产业与以上两类产业集群有所不同,一般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自发形成的。其中,航空物流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配合客户设计出个性化、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原料和产品的供应、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物流信息、流通加工等环节结合成有机整体 的优质高效的个性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的集合”[1] ,它为临空 产业集群提供了快捷的运输保障。 (二)临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群是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具有专业化特征[2]。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一些大型枢纽机场附近地区逐步形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类型多样的临空产业集群,但临空产业集群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起步较晚。在世界范围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当前,世界上发育较好的临空产业集群已经突破了产业化限制,在临空经济区的基础上形成了“航空城”模式。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法国巴黎机场、韩国仁川机场、日本大阪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台湾桃园航空城、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等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成为临

2019年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分析研究

2019年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分析研究

摘要:本报告从发展基调、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效应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研学旅行的总体态势,从研学交流、研学特色、 研学结合、研学产业方面分析了其主要特征,从资源、区位、 交通、政策方面分析了其有利条件,从产品体系、基(营) 地建设、教育改革、传统文化方面分析了其主要成就,从教 育观念、经费筹措、监管机制、评价系统方面分析了其制约 因素,从供求结构、认知观念、经费保障、人才队伍方面分 析了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合理的政策 支持体系,强化研学政策的正向指引;构建高效的产品研发 体系,增强研学产品的供给能力;构建健全的安全应急体系, 完善研学安全的监督管理;构建多元的人才培育体系,夯实 研学人才的智力支撑;构建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促进研学 效果的正面激励。

研学旅行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研学为目的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主性、内容开放性、方法探究性、取向实践性等特点,与红色旅游、海丝旅游、生态旅游、非遗旅游等旅游业态兼容互通、协调发展。《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将呈现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后劲强、行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广阔三大显著特点④,将成为推动我国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动力。近年来,福建省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全省生态资源、红色资源、海洋资源以及毗邻台港澳优势,积极推动研学旅行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研学活动课程开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及研学工作机制完善” 为核心的初步发展方案。 一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总体态势与主要特征(一)总体态势 1.发展基调稳中有进 2017年以来,在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旅发委及各方力量的配合下,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基调总体平稳。各地市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文化场馆等旅游与教育资源,加快建设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发掘自身特色文化,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推动研学旅行向教学“第二课堂”转变。同时,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与农业、工业等第一、第二产业的联系逐步加强,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磨合效果逐渐突显,这为研学旅行的稳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策划书

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项目策划书 一、项目概述 大足“欧罗巴风情”影视文化创意基地,位于大足龙水湖畔。项目在功能空间上,将龙水湖形成旅游、影视、休疗、居住、商业、居住等多元空间的叠加,旅游度假构成了整个区域的支持系统,休闲居住则是整个区域的支撑系统和利基,是区域开发的价值体现。 1.1文化定位 项目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结合,运用国际多元文化概念,结合重庆国际友好城市的概念和项目功能定位,一方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7个欧洲小镇为创意原型,导入欧洲湖畔小镇的人居环境与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以抗战时期老重庆的文化特点为基础,重塑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老重庆原貌,整合时空与地域,使文化的传承、冲突、融合、并存得以完美体现,在龙水湖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情境体系。 旅游、影视与地产功能,将通过文化展示与体验、影视拍摄与制作、商务会议、康体疗养、度假与居住等细分功能的拆分进行“重组”,欧洲文化主线贯穿始终,使之形成立体的功能结构,因此,该项目提供的消费体验是完整的,也是与任何一个旅游区,或房地产项目的不同之处。 1.2文化内涵——亚欧文明交流 亚欧文明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借助大足龙水湖独特的地形、地貌、

水体、森林以及石刻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重新演绎亚欧文明交流的新篇章,为大足项目注入“欧罗巴风情”文化元素,并以此做成为基地文化定位的核心内涵。 1.3文化形象定位 导入独特建筑景观环绕的欧洲小镇人居环境与文化形态,基地内所有项目的产品包装及功能定位都围绕这一文化主线展开,并结合重庆国际友好城市的概念,选择合适的欧洲文化原型,在欧洲元素的总体控制下,导入相应的旅游度假方式、互动体验方式、休闲居住方式、多元商业模式以及各种物化外显的文化元素,如:音乐、绘画、服装、餐饮、民俗活动、特色展览等,从而进一步支撑基地项目的商业模式。 二、项目使用功能介绍 2.1 大足国际颐养中心 该板块占地238亩、建筑面积8万㎡,建设项目包括①国际颐养社区:集居住、餐饮、购物、老年娱乐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多功能、综合性老年生活社区。社区依据消费者不同的经济和健康条件以及需求,在高端定位的基础上设计了疗养、休疗、颐养等不同档次的住宅产品供消费者选择。②顶级温泉休疗体验中心:为国际、国内高端客户提供以温泉为主题的专业休疗体验服务;③专业医疗体检中心:为项目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④温泉医疗研究中心:按国际标准建立,由国际医疗专家及其研究小组对温泉在临床医学、预防以及营养学上的运用进行学术研究,再由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对其学术成果进

漳州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漳州客源市场现状及开拓思路 一、客源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际客源市场现状 1、国际客源市场构成 ①港澳台游客占有绝对比重,外国游客比重还很小。外游客中,以港澳台游客为主,究其原因,可能与血缘相亲的同源性有关。且也说明漳州对于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很强。 ②亚洲市场上,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漳州旅游对于日本客源市场的占有率表现为疏远。2007 年日本来华总人数是3977479 人,其中会议商务占24.92%,观光休闲占43.46%,探亲访友占0.88%,公共事务占到3.78%,其他占到26.96%。日本的来华游客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最吸引日本旅游者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因此曲阜、北京、西安、大连、杭州成为其首选。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东山岛、云洞岩、南山寺、三坪寺、慈济宫、灵通岩、仙字潭、百花村、天宝蕉林、土楼以及历史名人遣址黄道周纪念馆、威惠庙、陈元光墓等。开辟了海滨度假、宗教朝圣、寻根访祖、土楼之旅、花果观赏等特色旅游项目。 但在以上各方面,漳州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并不具有优势,再加上旅游距离较远,因此日本客源对于漳州旅游的认知度和认可指数也就相对较低。但可以知道,日本市场属于漳州市旅游的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虽然认知度较低,但市场基础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且日本是我国的第一大入境外国客源市场,并且其出境游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该市场是漳州应该重点关注、研究和开发的市场。 ③我国的另一大入境客源市场—韩国市场。对于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为代表的漳州也属于最不偏好状态。表一是韩国游客对于我国的60主要旅游城市的偏好状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使得居民的购买能力不断增长、购买意愿日益强烈,加之地理区位上我国与之仅隔海相望,文化渊源上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近年来韩国游客的入华人数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2008年仅山东省就接待韩国游客200万人次,该市场潜力巨大。韩国市场是未来漳州入境旅游值得进一步开发且比较容易开发的市场,韩国旅华类型中,休闲观光占52.5%,商务会议占32.9%。鉴于此,漳州对于韩国市场应采取区别营销策略,针对韩国旅华第一位目的是休闲观光,漳州重点应向韩国宣传漳州田螺坑土楼群、漳州滨海火山国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沭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文创产业园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Hilary Anne 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 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

消费的集中。 (二) 国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1]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最新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精品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具有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下文研究了福建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比重大 从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旅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2286.4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2.85万亿元,增长11%,仅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 7.01%。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两亿人次大关,达2005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接待境内游客195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 17.3%,实现境内旅游收入2003.41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5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外汇收入45.73亿美元,增长8.2%。从以上数据上来看,福建省的旅游产业不仅健康蓬勃发展,而且对提高全国旅游产业活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旅游人次19542.03万是入境游客人次512.13万的38倍,可见国内旅游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过程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的总称,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福建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其中,到2012年末。福建省拥有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企业682个,同比增长12.54%;床位166178个,同比增长28.31%,进一步缓解了黄金周等假期的旅游住宿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截止至2012年底,有94661公里,比2000年增长71.62%。同时铁路营业长度至2012年底达2255公里。比2000年增加801公里,这在“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势的福建省实属不易。并且在航空运输上,福州长乐机场以及厦门高崎机场拥有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的航线,还拥有港澳台地区、新马泰、日韩、荷兰等国际航线。先进的交通,大大的缩短旅游者的旅途时间。各种娱乐和体育疗养设施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省内各大风景区周围都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旅客的旅游需求。 (3)区域旅游合作取得成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