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作用的导学案

呼吸作用的导学案

呼吸作用的导学案
呼吸作用的导学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组数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

[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P91文本,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

探究二、有氧呼吸

[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P93~94文本,察看“图5-9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发生在什么场所?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第几阶段的反应物?又是哪一阶段的产物?

(3)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几阶段?O2在第几阶段参与反应?

(4)有氧呼吸过程中,哪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最多?还原氢在什么场所被利用?

(5)有氧呼吸生成的水和CO2中的氧原子分别来自什么物质?

例 1.图示为真核细胞内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其中A、B、C等代表物质或能

量,①②③④表示过程或场所。请据图作答:

(1)图中的A是,C是,D是,E是。

(2)过程④发生在,过程③发生在;能产生[H]的过程是(填序号),[H]被利用的过程是(填序号),能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是(填序号),能合成ATP的过程是(填序号)。

(3)过程②中,物质D需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运输方式可能是。若①③④

表示场所,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填序号)。

(4)产物水中的氢来自(填物质);若给细胞供应18O2,一段时间后,含有18O的物质是(填序号)。

[自主总结1]

(1)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多少

合成ATP多少

(2)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并标出产物中各原子的来源(以葡萄糖为例)。

(3)写出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式

(4)有氧呼吸的定义是什么?

探究三、无氧呼吸

[合作探究2]

阅读教材P94~95文本,总结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无氧呼吸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发生在什么场所?

(2)无氧呼吸在第几阶段有能量释放和ATP的合成?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自主总结2]

(1)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1阶段第2阶段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多少

合成ATP多少

(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的生物有。

(3)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以葡萄糖为例):

(4)无氧呼吸的定义是什么?

例 2.民间利用大米酿造米酒:将蒸熟的大米趁热装入缸瓮中,并插上许多孔洞,盖上木制盖子。待冷却至室温后,在米饭上撒入酒曲(酵母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发酵,发现米饭逐渐变稀,产生泡沫,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酒味。发酵结束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请分析作答:

(1)将大米蒸熟并趁热装入容器,其目的是。待米饭降至室温后接种酵

母菌,原因是。

(2)发酵的早期阶段,米饭逐渐变稀是的结果,后来出现酒味是的结果。

(3)如何检测有无CO2与酒精的产生,方法依次为、。

(4)整个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为。探究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以真核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例) [合作探究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填表,以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

条件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反应物

终产物

[H]的产生

[H]作用与利用

释放能量多少

合成ATP多少

共同点

探究五、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P91~9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总结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

酵母菌在和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_____________菌。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水。在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和少量的。

(2)CO2的检测方法: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也可使溶液由变再变。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的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情况。

(3)酒精的检测方法:

橙色的溶液,在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探究六、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合作探究4]

(1)温度:通过影响而影响细胞呼吸。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的速率随温度的

升高而明显加快,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细胞呼吸反而会减弱,甚至停止。

应用:①________储存食品;②大棚栽培在夜间和阴天_____________;③温水和面发得快。

(2)O2浓度:(图示为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据图作答)

①O2浓度=0时进行;0

②细胞呼吸产生CO2最慢的是点。

③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中,线段AB=BC,此表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应用:①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_______呼吸;②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______环境;③________仓储粮食/水果和蔬菜。

(3)CO2浓度:对细胞呼吸具有作用。

应用:_____________CO2浓度,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4)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

应用:①粮食在收仓前要进行________处理;②干种子萌发前进行__________处理。

探究七、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

[自主学习3]

阅读教材P95~96资料分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总结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下列实例中,应用了有氧呼吸原理的是,应用了无氧呼吸原理的是,应用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原理的是。

①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消毒纱布②酵母菌酿酒时先通气,后密封③花盆经常松土和作物栽培中中耕松土④稻田定期排水⑤提倡慢跑⑥粮油种子的贮藏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⑦在果实和蔬菜的保鲜降低温度、降低O2浓度、增加CO2浓度

课时检测

1.下列关于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线粒体中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

D.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

2.有氧呼吸中,CO2产生于()

A.[H]与O2的结合过程

B.水作为反应物被利用的过程

C.丙酮酸的产生过程

D.[H]与ATP的生成过程

3.在有氧呼吸中,进入细胞内的氧气()

A.将丙酮酸氧化成CO2

B.参与ATP的形成

C.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与氢反应生成水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O2④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

C.ADP+Pi+能量→ATP

D.[H]+O2→H2O

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CO2是两种细胞呼吸方式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与高等动物相比独有的细胞呼吸产物是乳酸

8.图示为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呼吸,其中序号①~④代表过程,字母A~D代表细胞呼吸产生的物质。请据图作答:

(1)图示中,物质A为,物质B为,物质C为。

(2)在人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包括(填序号),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的过程是(填序号),发生在神经元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是(填序号)。

(3)水作为反应物利用的过程是(填序号),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是(填序号),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填序号),有CO2产生的过程是(填序号)。

(4)产物水中的氢原子来自物质、氧原子来自物质;反应物水中的氧原子进入物质、氢原子进入物质中。若将葡萄糖中的氧原子标记为18O,则经动物细胞呼吸后,含18O的物质是。

呼吸作用的导学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组数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 [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P91文本,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 探究二、有氧呼吸 [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P93~94文本,察看“图5-9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发生在什么场所?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第几阶段的反应物?又是哪一阶段的产物? (3)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几阶段?O2在第几阶段参与反应? (4)有氧呼吸过程中,哪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最多?还原氢在什么场所被利用? (5)有氧呼吸生成的水和CO2中的氧原子分别来自什么物质? 例 1.图示为真核细胞内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其中A、B、C等代表物质或能

量,①②③④表示过程或场所。请据图作答: (1)图中的A是,C是,D是,E是。 (2)过程④发生在,过程③发生在;能产生[H]的过程是(填序号),[H]被利用的过程是(填序号),能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是(填序号),能合成ATP的过程是(填序号)。 (3)过程②中,物质D需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运输方式可能是。若①③④ 表示场所,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填序号)。 (4)产物水中的氢来自(填物质);若给细胞供应18O2,一段时间后,含有18O的物质是(填序号)。 [自主总结1] (1)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多少 合成ATP多少 (2)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并标出产物中各原子的来源(以葡萄糖为例)。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 理,得出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 入地窖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五.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 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澄 清 石 灰 水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遇二氧化碳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变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一部分以热量散失 2.呼吸作用的意义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所需教学工 具所用教学 技能 设计意图 导入(两分钟)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日 常的生活经验解释以 下问题吗? (1)萝卜放久了为什么 会糠心呢? (2)粮食为什么要晾干 后贮藏呢? (3)冷藏的蔬菜为什么 能较长时间地保持 新鲜呢? (4)花盆的底部为什么 要有洞呢? (5)植物要进行呼吸作 用吗?…… 学生表现出极大 的好奇心并引起 其学习本节内容 的兴趣。 多媒体 提问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便于 整个课堂的开 展与进行

细胞呼吸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5.3细胞呼吸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并对比两者的异同点。 2、 能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象 【学法指导】 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总结二者的异同点来加强理解记忆。 【学习过程】 1 .基础知识整理(课前独立完成)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 细胞呼吸是指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 物,释放出 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 )有氧呼吸 ① 线粒体的结构(填写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② 过程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 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生成 ATP 的过程。 (3 )无氧呼吸 ①过程 ② 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 _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的生物组织有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 、玉米胚。 ③ 概念:是指细胞在 无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生成 ATP 的过程。 (4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笔记 一|艸廡 I 2内 康

I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5)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 实验原理 酵母菌在_有氧_和_无氧_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 二氧化碳_和水。 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_和少量的_二氧化碳_。 ② CQ 的检测方法 CQ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_溴麝香草酚蓝 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 液中CQ 情况。 ③ 酒精的检测方法 橙色的_重铬酸钾—溶液,在_酸性条件下与__酒精_发生化学反应, (6)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U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 而影响细胞呼吸。在一定范 I 围内细胞呼吸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 但超过一定的 冬 温度后,细胞呼吸反而会减弱,甚至停止。 ② Q 2浓度 Q 2浓度=0时进行无氧呼吸 ; 0 < Q 2浓度< 10%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Q 2浓度》10%寸进行 有氧呼吸 。 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的是 A 点。 线段AB=BC 表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 相等的是_B _______ 点。 ③ CQ 浓度:对细胞呼吸有 抑制作用 ④ 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7)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 ① 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消毒纱布。 ③ 花盆经常松土和作物栽培中中耕松土 ⑤提倡慢跑 ⑦在果实和蔬菜的保鲜降低温度、降低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以上各种例子中,应用了有氧呼吸 原理的是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氧、酶和适宜温度 不需氧、需酶和适宜温度 产物 二氧化碳、水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能量 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合成 38分子 ATP 释放少量能量,合成 2分子 ATP 相同点 联系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由葡萄糖 甲分解为丙酮酸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 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条 在无氧_的条件下,酵母菌通 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 抑制 ②酵母菌酿酒时先通气,后 蜜封。 ④稻田定期排水 ⑥粮油种子的贮藏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 ③、⑤ 。 CQ 量

生物: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生物: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应用。 3.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问题导学】 探点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实验探究与合作 1.探究P70“演示实验”分析解决如下问题: (1)实验步骤2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实验步骤3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实验步骤4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你认为该实验必须用四个保温杯吗?该实验这样设计有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习:阅读P71最后一段与P72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实验,分析,你认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什么?需要的条件呢?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的 过程和实质。 2.填表并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场所原料条件产物能量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有什么作用? 三、习题追踪

1.土豆、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这是因为() A.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B.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D.以上都有可能 2.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A.萌发的种子 B.干燥的种子 C.煮熟的种子 D.吸水膨胀的种子 3.既是呼吸作用原料,又是光合作用产物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 探点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合作探究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分析说明下列实例的原因: 1.刚刚收获的粮食,必须尽快晒干。 2.卧室内不宜放置大量花卉过夜。 3.农田淹水后要及时排涝。 4.贮藏水果、蔬菜是要保持低温。 5.萝卜贮存时间久了,为什么会糠(空心)?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条件下都能进行 B.呼吸作用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C.呼吸作用是分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意义主要在于() A.能消耗氧气 B.能分解有机物 C.能释放能量 D.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呼吸作用学案

. 第五章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学案 主备人:王家梅编号:012 使用时间:2015-5-22 审核人:王安胜 学习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 重难点: 重点: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做实验、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形式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举例加以突破)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视频演示讲解);对比法(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所用原料、产物等方面的对比)。【知识链接单】 光合作用的公式: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3.光合作用的动力是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5.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是 学习过程:一、自学问题单 1、导学要求: 自学课本68—71页,结合“问题单”中的问题,用笔勾画出重点,并熟练记忆,标记出疑点和盲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反馈单”。 2、问题单: ①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分别是?如何验证?★★★★★ ②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③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分别是?★★★★★ 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⑤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是什么?★ 3、反馈单: 1.呼吸作用的公式

. 2.农田适时松土、涝害时及时排水,其目的是保证根的作用。 3.储存粮食时,应保持环境和;储存水果、蔬菜时,应适当降低 或,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减少植物体内的分解。二、探究问题单 实验一: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吸收氧气的实验 1.实验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萌发的种子的瓶里,火焰__________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煮熟的种子瓶里,蜡烛____________ 2. 实验证明:盛有萌发种子瓶里__________氧气 3.实验结论: 提示:氧气可以助燃,缺氧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学以致用】 农民伯伯在进入储存蔬菜或地瓜的地窖时,要拿一只点燃的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内,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二氧 化碳 1.实验现象:盛有萌发的种子瓶里的气体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____________。 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3.实验结论: 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热 思考: 1、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种子呼吸作用释放出了热量? 2、为什么用保温杯而不用一般的玻璃杯? 1.实验现象: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温度_____________。 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内温度。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 3.实验结论:。 【走进生活】 冬天到了,妈妈买来几盆绿色植物,想美化儿子的房间,同时,天冷了不用开窗也可以净化空气,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时间久了,儿子感到夜晚睡觉时室内很闷,心里十分奇怪。 为什么在冬季密闭的室内摆上绿色植物,夜晚睡觉有闷的感觉?

2019届二轮复习 细胞呼吸 学案(适用全国)

1.有氧呼吸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2)填写下列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2.无氧呼吸 (1)完善无氧呼吸的过程 阶段 具体过程 发生场所 第一阶段 C 6H 12O 6―→酶 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少量ATP)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来源学&科&网 Z&X&X&K] 2C 3H 4O 3+4[H] ―→酶 2C 2H 5OH(酒精)+2CO 2 或者2C 3H 4O 3+4[H] ―→酶 2C 3H 6O 3(乳酸) (2)写出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 6H 12O 6―→酶 2C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 6H 12O 6―→酶 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3.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原理: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曲线分析 ①在最适温度时,呼吸强度最大。 ②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速率下降。 ③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 (3)应用 ①低温下储存蔬菜和水果。 ②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提高产量。 4.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原理: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曲线分析 ①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

初中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lant respir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节,此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养成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习惯。通过组内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根据实验内容,通过有效的探究活

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小组内合作实验、讨论,培养和提高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实验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认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探究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写出预习提纲。 2、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学生:1、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2、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课堂设计:

细胞呼吸导学案及答案

生成物产生ATP数量 丙酮酸、〔H〕2分子 和〔H〕2分子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①图中A 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②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①②④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学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呼吸作用及其利用》 学案冀教版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阐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自学指导: 1、阅读40页探究竟1思考下列问题本实验的变量是;密封瓶口,并用黑纸包裹的目的是;放入沾有煤油的细木条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是否有;实验现象是;放入干树叶的广口瓶细木条,放新鲜树叶的广口瓶细木条实验结论是: 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是否有;实验现象是:A瓶内的澄清的石灰水,B 瓶内的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结论是: 2、阅读40页探究竟2思考下列问题本实验的现象是:A瓶内的温度,B瓶内的温度实验结论是: 3、阅读41页知识链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呼吸作用的定义: 呼吸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是 4、阅读41页知识链第二段了解呼吸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5、根据本节内容及第四章内容填写下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区别条件场所过程结果产物原料联系 6、阅读41页知识链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等 7、阅读实际用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贮存植物的种子或其它器官时,要降低、减少、降低含量,提高含量等措施以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 8、阅读43页开眼界了解新疆瓜果甜美的原因: 平行训练 1、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中进行的。 A、细胞片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线粒体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3、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呼吸作用导学案-一轮复习

呼吸作用导学案-一轮 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汾阳二中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学科试题 专题组成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命题李鸿燕审核生物组 一基础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1.细胞呼吸 (1)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生成 ________,释放出________并________的过程。 (2)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在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________。 (2)CO2可使________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________。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________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________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________。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注意事项 (1)甲图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保证通入石灰水的气体中的CO2全部来自________,从而排除空气中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怎样保证乙图中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实验开始时,应将B瓶________,以消耗完瓶中氧气,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是由________产生的。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甲组石灰水变浑浊,很快又变澄清,为什么? 后续通入的CO2会和刚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反应,形成了________,因而石灰水变浑浊后,很快又变澄清。如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4)加入的葡萄糖应。 教你一招 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与细胞呼吸类型的关系 1.实验装置设置 2.实验材料分析 (1)装置一、二中试剂的作用:NaOH溶液吸收CO2,清水作为对照。 (2)在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的条件下,有氧呼吸气体体积不变,无氧呼吸气体体积增加。 3.实验结果分析

5.2.1 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 学案(含答案)

5.2.1 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学案(含答 案) 第第17课时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目标导读 1.通过教材P808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阅读教材P8183内容,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阐明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重难点击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的过程。 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结合下面的探究实验分析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1实验分析1条件控制甲装置用棉塞塞住瓶口,培养中不时的振荡,因此酵母菌处于有氧的状态下。 乙装置用胶塞塞住瓶口,并用塑料膜密封,静置不动,因此酵母菌处于无氧的状态下。 2实验结果与结论比较两锥形瓶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发现,甲大于乙。

将气体导出后发现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速度更快。 两天后,打开瓶塞,闻一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发现甲装置中无异味,乙装置中有明显的酒精味。说明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 结论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都能分解葡萄糖,但分解产物不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 C2H5OH;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2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1概念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方式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酒精或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有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H2O。 3根据细胞呼吸方式不同划分的生物类型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方式供能的生物叫做需氧型生物;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方式供能的生物叫做厌氧型生物;既能在有氧条件下生活,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生物叫做兼性厌氧型生物。 归纳提炼酵母菌有氧有氧呼吸葡萄糖CO2H2O无氧无氧呼吸葡萄糖CO2酒精活学活用

细胞呼吸-导学案(公开课)

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2) 授课年级高一班级 15班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并对比两者的异同点。 2、能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象 【学法指导】 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总结二者的异同点来加强理解记忆。 ~ 【课前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三维设计》中基础知识完成情况,对预习情况做评价。 【学习过程】 1、有氧呼吸 ①线粒体的结构(填写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线粒体的和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②过程 反应物生成物产生ATP数量项目》 场所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反应式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出和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的过程。 [ 2、无氧呼吸 ①过程 场所反应物生成物产生ATP数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反应式产生酒精: 产生乳酸: 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 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的生物组织有。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和,或,同时释放能量,生成的过程。 )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 — 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_____________,有利吸收____________等。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__________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___________呼吸。 【课堂检测】 1.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 A 〔H〕传给O2生成H2O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 C 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 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 2.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 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课后导练】 4.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根本原因是: 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5.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 1:6 B 1:3 C 1:2 D 1:1 6.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呼吸作用学案

呼吸作用学案 【考纲指南】细胞呼吸(Ⅱ) 【考点细化】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细胞呼吸的类型 3、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比较 4、有氧呼吸、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的反应式 5、细胞呼吸的意义 6、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7、细胞呼吸的应用 8、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最终生成 或其他产物, 释放 并生成 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呼吸和 呼吸。 三.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 和 ,释放出 并生成 的过程。 2、场所: 、线粒体 3、线粒体: 层膜结构, 膜折叠形成 ,目的是 ,其 和 中含有多种 。 4、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场所: 过程:( )+( 第三阶段 场所: 过程:( )+( 有氧呼吸总方程式: 这个过程共产生 KJ 能量,其中 KJ 用于合成了 个ATP ,其余的以 形式散失。

四、无氧呼吸 1、细胞通过 的催化,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成为 和 或转化为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少量 的过程。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还存留在 或 中。 2、 4、1 mol 的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以后,只释放出 kJ 的能量,其中只有 kJ 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能量都以 的形式散失了。 5、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比较 为生命活动 ;其中间产物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六、细胞呼吸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材料,其目的是为了抑制 ; (2)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对 的吸收; (3)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 而发生烂根、死亡; (4)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的 ; (5)制作食醋、味精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6)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 发酵酿酒; (7)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 进行大量繁殖,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8)适当 条件下保存粮食、蔬菜、水果,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9)制葡萄酒时,初期进行 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发酵时严格控制 环境,促进酵母菌的 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场所: 过程:( 3 、无氧呼吸方程式: ( 1)乳酸发酵(动物、玉米胚、乳酸菌) ( 2)酒精发酵(绝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无氧呼吸过程

北师大版七上《呼吸作用》word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 二. 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 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 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得出 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入地窖 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五. 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 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 课时安排: 1课时 八. 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呼吸作用 一、 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 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 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 、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氧化碳 1.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 线粒体 t —部分以热量散失 2. 呼吸作用的意义- I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澄 清 石 灰 水 遇 变 氧化碳+水+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课标要求】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考向瞭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知识梳理】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原理解读:1、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2、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实验流程图示:1、提取色素:称取绿叶;剪碎;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3和10L无水乙醇;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收集滤液。2、制备滤纸条:长与宽略小于试管,在一端剪去两角;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处画铅笔线。3、画滤液细线:沿铅笔线画一条直且均匀的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4、色素分离:将滤液条插入有3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 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二氧化

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速率: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速率最低。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

细胞呼吸导学案(优质导学案-直接可以使用)

仁荣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4课时) ----必修1 细胞呼吸 考点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 (1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1: 有氧呼吸的过程: (1)概念: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并生产大量ATP 的过程。 (2)场所: 。 总反应式: 。 ①:第一阶段:反应式: 。 ②:第二阶段:反应式: 。 ③:第三阶段:反应式: 。 (3)能量变化: 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 KJ 的能量,其中 KJ 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以 的形式散失。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概念: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 的等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产生 能量的过程。 (2)场所: 。 总反应式: 。 ①:第一阶段:反应式: 。②:第二阶段:反应式: 。 (3)能量变化(以产生乳酸为例):1 mol 的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为 kJ ,其中有 kJ 的能量存储在ATP 中,能量利用率为 ,其余能量以 形式散失。 ※【习题巩固】 【例题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无氧呼吸( ) ②:绿藻细胞的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 ③:细胞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的参与才能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 ④:线粒体是肌肉细胞产生CO 2的唯一场所( ) ⑤: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 2;产生CO 2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 ⑥:叶绿体合成葡萄糖,线粒体分解葡萄糖( ) ⑦:通过是否产生CO 2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也可以通过是否产生H 2O 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 ①②④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呼吸及代谢类型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呼吸及代谢类型全套导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本章知识框架】 【疑难精讲】 1、糖酵解、发酵、无氧呼吸糖酵解:淀粉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糖酵解的底物一般是淀粉,场所在细胞质中。发酵: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酒精或乳酸的过程。发酵场所也在细胞质中。发酵又分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两种类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生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由于糖酵解和发酵的中间化学变化相似,而且两者的代谢过程都不需要氧气参加,故亦通称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叫发酵,只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习惯上叫发酵。注意二者的区别。 2、植物体内各种代谢之间的联系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各种代谢过程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植物代谢过程中进行的各种生化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离开水,植物无法生存,因而水分代谢是植物体内其他代谢过程的基础。矿质代谢过程中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是植物体合成重要化合物的成分,例如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ATP的合成需要磷、蛋白质(酶)的合成需要氮,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都需要酶。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起来,呼吸作用过程能将有机物分解,将其中化学能释放出来,用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学法指导】 本部分安排1课时完成。由于该部分知识不难,学生自己能够看懂,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出示一个以习题为主的导学提纲,学生按照提纲中的要求去做即可。提纲的设计可参照知识网络栏目。本节内容的考查常常与动、植物新陈代谢的光合作用、矿质代谢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系在一起,试题命题点较多。复习时要遵循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呼吸的过程离不开细胞的结构基础,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复习,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掌握关于代谢类型的概念和举例,复习时要抓住本质,找出差异,用对比法进行复习和记忆。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02年天津高考题)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53细胞呼吸导学案.doc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93页,绘制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说出线粒体的功能。 2.通过阅读教材93、94页,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屮的应用。 【学习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学习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学习过程】 一、有氧呼吸 【预习检测】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耍场所:(谙你绘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并说出其功能)。 (二)过程: 1.笫一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在酶的 催化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牛少量 ___________ ,并且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____ 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o 2.第二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在陆的催化下,丙酮 酸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并释放出少 量 ____________ Q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o 3.第三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在酶的 催化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并释放 出大量—0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

呼吸作用学案

第五章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学案 主备人:王家梅编号:012 使用时间:2015-5-22 审核人:王安胜 学习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 重难点: 重点: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做实验、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形式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举例加以突破)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视频演示讲解);对比法(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所用原料、产物等方面的对比)。【知识链接单】 光合作用的公式: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3.光合作用的动力是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5.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是 学习过程: 一、自学问题单 1、导学要求: 自学课本68—71页,结合“问题单”中的问题,用笔勾画出重点,并熟练记忆,标记出疑点和盲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反馈单”。 2、问题单: ①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分别是?如何验证?★★★★★ ②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③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分别是?★★★★★ 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⑤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是什么?★ 3 呼吸作用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1.呼吸作用的公式 2.农田适时松土、涝害时及时排水,其目的是保证根的作用。 3.储存粮食时,应保持环境和;储存水果、蔬菜时,应适当降低 或,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减少植物体内的分解。二、探究问题单 实验一: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吸收氧气的实验 1.实验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萌发的种子的瓶里,火焰__________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煮熟的种子瓶里,蜡烛____________ 2. 实验证明:盛有萌发种子瓶里__________氧气 3.实验结论: 提示:氧气可以助燃,缺氧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学以致用】 农民伯伯在进入储存蔬菜或地瓜的地窖时,要拿一只点燃的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内,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 1.实验现象:盛有萌发的种子瓶里的气体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____________。 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 了。 3.实验结论: 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热 思考: 1、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种子呼吸作用释放出了热量? 2、为什么用保温杯而不用一般的玻璃杯? 1.实验现象: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温度_____________。 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内温度。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