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

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

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对象

●单步骤生产的产品应以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多步骤小批或单价生产的企业,应以每件、每批或定单产品为核算的对象。

●连续或多步骤生产和装配或多步骤大批生产,应以其生产步骤、半成品和最终

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多品种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应以类别生产为成本核算对象。

二、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指对产品成本内容构成所作的分类,其大类包括:

三、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

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的明细核算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及其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明细账。

制造费用按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发生制造费用,借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分配制造费用,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期末无余额。

四、基本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

1.直接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

1)领料:附注领料部门和用途。

2)耗用材料汇总表。

3)记账凭证。

4)外购动力。

2.直接人工及其福利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

1)工资及应付福利费;

3.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

五、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

辅助生产是指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基本生产车间、厂部管理部门提供服务,而进行辅助性生产和劳务供应。

辅助生产有两类:

一类是单一的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动的辅助生产,如供电、供水、供气和运输等;

一类是可以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如工具、模具制造和机器设备修理等。

1、辅助生产费用发生的账务处理

辅助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该账户也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明细科目。辅助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以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转入的费用,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产品、劳务的种类和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辅助生产的劳务和产品成本的计算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成本计算有关,辅助生产的类型不同,则处理方式也不同。

1)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按成本项目直接归集。由于这类辅助生产大都无在产品,将每月归集的生产费用总额(即该车间提供的劳务的成本总额),除以劳务总量得到每一劳务的单位成本。

2)提供工具、模具等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生产费用有直接费用、也有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应直接归入某产品的成本;间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多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确定出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账务处理

辅助生产车间往往要向其他辅助车间、基本生产车间、企业总部和分部、管理机构、在建工程、对外服务和其他一些部门单位提供劳务和产品。这些受益的对象则应承担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成本,又由于受益程度不尽一致,,必然要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妥善有序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很多。诸如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该方法假设: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的

明细账户所归集的成本费用直接分配给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计算公式为:A.某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该生产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产品)总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产品)量)B.各受益单位(对象)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对象)耗用劳务(产品)数量×分配率

2)一次交互分配法

假设: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分配标准如下:

①在相互提供出和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之内交互分配生产费用;

②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配进来的费用,减去分配出去的费用,再将其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及车间、部门等受益单位。

六、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

1、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费用承担对象不明确,因此不能直接分清应由各成本计算对象负担多少,只能先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归集,确定了分配标准后,再将制造费用结转到各对象的成本中去。

2、制造费用的分配

我们更注重的是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鉴于企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采用的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一般是:

①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

②生产工人人数;

③生产工人工资;

④机器工作工时;

⑤直接材料成本;

⑥直接生产成本等。

七、基本生产成本计算及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1、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熔炼等企业,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在成本管理上要求提供分步骤的成本资料,也可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如小型水泥、化肥、制砖业等企业。

下面介绍其成本计算过程:

1)设置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单按产品品种设置,每种产品对应一份产品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纵向细目包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成本项目横向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

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要素的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成本要素的费用。

A.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原材料、主要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原材料小计、低值易耗品等细目;该表横向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再按产品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细分)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记入贷方。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直接材料

--基本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

--辅助生产成本--××车间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辅助生产

贷:原材料--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低值易耗品

B.编制"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应付工资生产、应付工资分配率、应付工资金额、应付福利费等细目;该表横向基本生产成本(按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细目;合计按横向和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依次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依次记入贷方;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应付福利费

贷:应付工资

同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C.结转本月发生的各项利息费、折旧费、水电费、差旅费、劳保费等。这些费用不仅发生在厂部、车间,同时服务于产品生产。因此,在作会计处理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及费用摊销类科目。

3)根据第二步骤中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4)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其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供电车间

--供水车间

5)将辅助生产成本在各产品生产、车间、厂部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该表横向为辅助生产的受益部分;纵向为辅助生产分配标准和对应的分配率及其金额;最后将金额汇总记入贷方,将受益费用发生金额依次记入借方。会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支出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6)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并在产品品种之间分配,并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该表横向表示产品品种等细目,纵向表示分配标准、分配率和分配余额;将横向细目合计记入贷方"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7)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若产品无期初、期末在产品、本期费用即全部为完工产品成本;反之,则按约当产量法计算。

8)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该表横向是产品品种细目,纵向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成本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得出总成本数。会计处理如下: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2、按对象投入过程的批别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企业;企业的产品试剂、大型设备修理等,也可采用该种组织形式。在这一组织形式下,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1)设置成本计算单。这与前有种组织形式不同,它是按批号设置,批号以产品品种为基础。

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费用。

3)根据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明细账,本步骤也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来计算。

4)结转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并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本步骤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形式之第4、5步。

5)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向基本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总额

各生产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产品耗用标准额

6)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7)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同按品种组织形式的成本汇总表)、并作结转完工产品的处理:

借:产成品--甲产品

--乙产品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3、按对象在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成品要经历许多步骤和工序才生产而成。企业集团化形成的发展,将这些专业线都集中在一个公司内部。因此分步法越来越成为一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形式。而逐步结转又分为综合逐步结转和分项逐步结转两种形式。在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向下步骤结转时,是以一个总额结转的;在分项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向下步骤结

转时,是按成本细目结转的。

假定A产品经历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才最后完成产品A的生产过程。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成本计算步骤如下:

1)设置一、二、三车间成本计算单。

2)将产品产量汇总表和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的有关资料填入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在第一阶段完工半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月末在产品。

3)将产品产量汇总表、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及计算步骤2的数据填入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半成品的完工半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单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第一车间。

4)第三车间的成本计算同步骤3。

5)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就是将本步骤产成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上步骤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以求得产成品原本的项目成本。成本还原一般采用成本项目比重分解法。它是以最后生产步骤开始,将各步骤耗用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步骤的完工半成品的项目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进行分解,还原为项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算式为:

步骤项目成本比重=该步骤完工产品项目成本额÷步骤完工产品全部成品额

耗用上一步骤的项目成本额=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综合成本×上一步骤项目成本比重

在分项结转方式下,将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项目成本分项转入步骤的成本计算单的各个项目成本。

4、按类别组织成本计算形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如从事陶瓷、标准件、系列机械配件等的生产企业。企业应首先根据技术、历史资料确定一种在工艺、材质、生产、销售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确定其成本系数,即标准成本系数,然后再根据这一标准成本系数计算出其他种类产品的成本系数,有成本项目系数和各产品的综合系数。

单项成本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A.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

B.某产品工资(直接人工)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人工定额÷标准产品直接人工

定额

C.某产品制造费用成本系数=某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

综合系数计算公式:某产品成本系数=某产品定额成本÷标准产品定额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