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2008-01-06 22:15:47| 分类:社会调查理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骆玲发布时间:2007-12-31 信息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摘要: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方法论"二元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学科的思辨性与学科的实证性对立统一的特征.在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或曰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或曰解释学的方法论及其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则是各有千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在不同的社会学大师们手中,二者交替地充当着重要的研究导向.我们应该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这两大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传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研究对象,新的眼光有助于新的发现.

关键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种类繁多,基于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截然不同的假设,大致可分为形成于19世纪英、法、美等国的实证主义或曰科学主义(统一科学论)的方法论和形成于19世纪德国并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人文主义或曰解释学(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它们构成了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二元结构”中两个“极端”之间的对立统一及互补关系。

一、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代表人物。法国学者孔德是“社会(物理)学”术语和实证社会学的创立者,而同为法国学者的杜尔凯姆所著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和《自杀论》则被公认为酣畅淋漓地表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经典著作。

孔德相信“物理学或化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物质世界,同样,社会

学也应该采用类似手段研究社会”。杜尔凯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和研究,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实,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都应该被看作事物,同样也可以被直接地加以观察和客观地加以测量,正如物质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同样,人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即人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事实的外界强制作用的反应。假如对人和社会的性质采取这样的看法,那么社会事实也就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了。继杜尔凯姆《自杀论》一书开创了西方社会学经验研究之先河外,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亦倡导经验社会学并对人口与犯罪、工业化等社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崛起的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十分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关于城市社会的经验研究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社会学界形成了一种风气,即特别强调数量化、模型化的分析方式,相继有布劳、邓肯、霍曼斯、科林斯、西蒙、兰德等学者采用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系列的社会学实证研究。可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2.理论基础。实证主义理论“起源于经验主义哲学,是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在对客体的认识方式上,承认在人的外部存在着一个真实世界,它独立于并外在于人类的感官和意识,通过科学方法人类可以直接地认识这一真实世界。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前提是:“研究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其内在固定的、可以重复发生的规律;事物的量化维度可以用来考察事物的本质。因此,量的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该方法论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物质,都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和自然界的变化都受着同样原则的支配。人的行为是由社会事实决定的。人类行为、社会变化与自然物质变化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并能够被客观地计量,因而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和研究程序也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建立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社会学完全可以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一样,发展出抽象的理论原理,构造出反映客观世界一般性质的模型。只有那些能够被直接观察到的并可以进行客观测量的因素才能够形成人们可以接受的资料,因此探索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倾向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力量引起的,而不是取决于内部的情感状态。对人的行为的解释必须包括对社会事实如何形成人的行为及心理这一现象的考察。

3.具体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客观事实和社会产物,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对社会规律进行科学概括,试图寻求社会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以承认存在着一个拥有特定价值观、信仰、规范和角色的外部世界为前提,集中研究现实内容本身或实质;比较注重用客观性的表达代替引索性的表达,力求补足和解释特定引索性表达的意义,以使其结果普遍化;关注被研究对象的一般性、普遍性或规律性。

主要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去搜集资料,包括问卷法、结构性观察法、问卷访问法等;倾向于运用诸如统计图表类的定量技术或利用统计软件和计算机去处理、分析资料,以及用公式、数量模型去表达经得起检验的假设;既使用了包括观察、实验、测量、演绎、假说等自然科学的或经验科学的研究方式,还使用了包括逻辑的、数学的、统计的分析方法。多用于横向研究,常常围绕某种社会现象(事件)、社会问题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时期内去搜集资料,适用于对大范围的社会活动结果或大量的社会现象(问题)的发生作宏观研究分析。常运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把大量社会现象的产生及演变,视为一种随机现象进行研究,具体归结为对随机事件和随机变量的演变趋势和规律的研究。

二、反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代表人物。现象论哲学的创始者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而把现象学的思想运用到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的则是美国社会学家舒兹,他的两位学生———彼得·伯杰和托马斯·卢克曼在其合著的《现实的社会构造》一书

中提出了基本的理论假定,即一切社会科学研究或解释性理解其本质上都包含着价值倾向性,研究者应该关注他们与被研究者以及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意识活动,对社会现象要进行“深度描述”,研究者还要深入现象的内在联系之中。伯杰认为,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结果是展示了一幅歪曲社会生活的图景,这种方法往往把人类行为主体描绘成外界刺激的被动的应答者,而不是其自身社会生活的积极创造者。

这一流派强调在探寻当事人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研究者应该长期在当地与当事人生活在一起,通过亲身体验以了解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动)的,他们自己是如何“解释性理解”对方的。理解并不只是对某一个“社会实在”的事物的直接观察或及时辨析,而是通过研究者的“解释”把该物“作为某物”的结果。“理解是在研究者的解释意图与解释对象之间的一个循环互动,因此,理解与解释是永远没有完结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见解则代表了社会科学领域中人文主义的主观方法论的一般主张。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试图深入理解社会行动以便对其过程及影响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韦伯的哲学观和“理解社会学”主要来源于狄尔泰以“理解”为核心的精神科学和李凯尔特以反自然主义的历史和文化的科学观为核心的新康德主义哲学。1967年,美国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的学生加芬克尔出版了《本土方法论研究》一书,提出了社会现实是由人的主观意念构造而成的观点,并进一步地发展了现象学的社会学研究传统的解释学方法。

2.理论基础。继承和发扬了胡塞尔和舒兹的现象学体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范式。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根本不同,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假定不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

这种“现象学的解释学”认为,自然科学研究的物质是没有意识的,而人是有意识的,人是根据意义来观察、解释及体验现实世界,并能动地和潜在地构造出自己的社会现实,因而,对某些外部的和真实世界的客观测量是

不可能的。社会现实是意义的构成物,社会世界是行动者的感性认识和主观解释的产物,而不是由存在于社会成员主观经验之外的实体组成,“意义”正是行动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和重新构成的。人对外部社会不仅仅是作出反应和回答,他们不仅仅是在受动,而是在行动,他们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意义,构成自己的现实,从而指导着自己的行动。

3.具体研究方法。注重社会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和人的意识过程,重视研究互动以及现实社会环境中意义的产生过程;注意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理解能否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致力于解释社会现象是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及如何产生影响的,而不谋求概括出一般科学规律;将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外部世界的问题束之高阁,集中分析表达主观意义的人类活动,认为曰常生活的现实乃是一种社会构造的体系,在此体系内人们赋予现象一定的秩序或现实;提出了“主观意义变成客观事实如何变成可能”这一核心问题将索引性的东西看作依其自身性质而产生影响的规律,寻求曰常谈话中索引性表达过程中的规则等等。

主要运用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如参与观察法、开放式访谈法和深度访问法、实物分析法等去搜集资料,也常运用归纳法、提炼概念和主题以及利用录音机、照相机、笔记等贯穿全过程的分析方式;重视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与素质,强调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以及研究对象内心的思想、情感、行为目的、动机需要等因素;强调对当事人的洞察、理解和解释,而对确定操作性定义、问卷设计与建构社会指标体系以及经过实证的量化结果均持否定态度,并认为统计数字和量表的运用有歪曲事实的作用。常用于纵向研究及对社会发展、社会变迁过程与社会事件发生演变过程的追踪观察;适用于对目的性抽样的小样本和对小范围、小群体的研究。

三、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社会学史表明,遵循“质”的研究方法原则的社会学家们与坚持“量”

的研究方法原则的社会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崇尚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者指责“质的研究只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与描述,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和科学的验证”,而推崇建构主义范式的研究者则夸耀“自己的研究传统无论是在经验的层面、哲学的层面还是伦理的层面都比量的研究更有优势”。他们双方对各自采用的方法论和研究传统倍加推崇,而对他方的则加以挑剔,从以下争论中可以略见一斑。

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在《社会学是什么?》一书中发问道:“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还是可能是一门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是抱同情态度的了解还是对照的实验?是树立理论更高贵还是深入事实而弄脏双手更高贵呢?……社会的科学是可能有的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由于数学被认为是最确切和最精密的语言,而实证社会学曰益强调将社会信息量化,人们相信这种趋势使社会学变成更加精确的科学”。尽管社会学源于社会哲学,但自孔德、斯宾塞开始的社会学研究就已经表现出实证主义倾向,社会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门为重新组织社会而服务的实证性科学。众所周知,孔德不仅是社会学的鼻祖,而且也是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这表明了社会学与实证主义之间原本就具有特殊的近亲关系。后来的杜尔凯姆所做的实证社会学经典研究,更是对现代社会学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演进,实证主义的思想内容也改变着它的表达方式。如再后来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试错法)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科学发展阶段论”等,则进一步地修正和改造了早期的经验实证主义。目前,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仍遵循着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人们大量地运用实证的方法,特别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以寻求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方法论认为,大量的社会现象是随机现象,而统计学是专门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工具,它提供了一系列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化方法。因此,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能较好地寻求大量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把个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为也看作和自然现象并无不同,这就是把人的行为当作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的事件,同

样地也可用客观化的自然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曰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论述道:“尽管到现在为止,社会学的理论命题中使用数学演绎或符号逻辑学演绎的尚不多见,但在对于检验假说命题的真伪来说必不可少的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中,却必须运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统计学;在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进行推导时也必须使用逻辑归纳。”在富永健一看来,社会学属于经验科学,搜集有关社会的信息的活动就是社会调查。如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领域中的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方法论形成于19世纪英、法、美等国,而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和杜尔凯姆更是直接地表达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他们认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除了研究内容不同外,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其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还认为人们能够而且应该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或实证的方法,去研究和说明社会现象,发现并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他们所谓的实证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基于想象、经验和理性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测量、归纳演绎、假说等自然科学的方法或经验科学的方法,还包括逻辑的、数学的、统计的分析方法。

与此相对,现象学的或曰人文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则反对这种把人的行为客观化、定量化,把行为主体物化(Reify)的观点,如韦伯和舒兹等人向来就强调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人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在于人类自身“构造”社会实在,或者说人自身是通过符号形式(SymbolicForms)被规定的,或者说他们从事于根据“常识”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世界,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理论所对付的是一个“先已被解释的世俗意义的世界”。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论认为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事件往往会破坏事件的根本含义。比如,在韦伯看来,社会现象不仅取决于社会规律,而且也是人的有意识行动的结果;使用实证的方法或自然科学所遵循的方法或传统来研究一切社会现象,是合理的,但仅此是不够的,实证的方法不足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要引入直接理解或投入理解的方法,即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对自己的理解,来重构他人的体验,来理解他人的行为,来阐释或解释他人行为及其形成的社会现象的意义。韦伯在其《科学论论文集》中进一步地论证道,社会现象研究和纯科学研究的区别在于社

会现象涉及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他们自己赋予意义于他们的行为,所以社会学家为了描述和说明社会现象,就要具有“理解”或“领会”(Verstehen)的概念与实践经验,即理解、移情作用和直觉。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一贯主张在社会学研究中要发挥历史和哲学的想象力,运用思辨和比较等方法。他批判性地指出,模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通常带有统计学的性质,并且只限于静态研究而忽略了事物的历史联系,这种抽象的,只重形式的实证主义对于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是没有多少用处的。而安德烈斯基在他的《社会学魔术师》一书中则毫不留情地指出,用数学的复杂方法从事研究的社会学者会让人觉得如同厨师手里有各式各样的锅盆和餐具,却做不出任何可吃的东西一样。为此,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明确地提出了人文学者的任务———研究者的材料应当来自完整的、直接观察到的生活;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帕克也要求社会学者首先应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者自己观察的能力去观察想要了解的人和事。他还认为实地观察的方法对于研究文化学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能够准确地掌握被考察的群体的行为举止。因此我们亦不难理解当代德国社会学者罗兰特·吉特勒所推崇的“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即他所谓的自由采访和实地观察相结合。吉特勒正是采用了“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写出了令人津津乐道的《维也纳红灯区》一书,他在此书中坦言道:“这就是说我不是用统计学的方法,不是根据调查表格来研究这个生活世界,而是尽力从内部了解卖淫世界,研究其现状。……描述和阐释妓女和男鸨所特有的行为、特征和看法。”吉特勒可谓言行一致,他在研究维也纳红灯区时,把参与(Participation)、观察(Observation)与深度访问(DepthInterview)三种方法交互使用,做到“……尽力接触这个生活的世界,直到我确信已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当代另一位社会学者波尔斯基在批评那些对“质”的研究方法持怀疑和贬低态度的社会学家时说道:“他们觉得社会学采用帕克的文体后其结果无非是通讯报道,他们认为插值法或插值多项式是了解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这种人的研究结果只会是主观偏见,只会‘询问’,他们一次也没有谈论过人,谈论的只是‘数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传统与人文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传统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反映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对立。“量的研究者往往对数字的精确性情有独钟,不信任质的研究的‘本质直观’;而质的研究者则偏好丰富翔实的情境细节,不信任纯粹的‘数字填充’。”人文主义的社会学方法论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或内因,强调对人的行为应从其主观的因素方面去理解,它指出了“人”与“物”的区别,但是这种方法论传统否定了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完全排斥客观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否认客观认识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研究取向,容易使研究者陷入主观唯心论;而实证主义的社会学方法论正好相反,它片面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外部原因,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人”的因素及历史、文化因素,从哲学观点来看,它是一种“机械唯物论”。事实上,可以综合地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论从不同侧面去解析研究对象,新的眼光有助于新的发现在社会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可以交叉地、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在确定课题阶段,可采用文献档案法、观察法;在搜集资料阶段,可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或实验法、观察法;在总结分析阶段,可采用社会统计法或抽象分析法等。

总之,实证主义的和人文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各有千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社会学大师们手中,二者交替地充当着重要的研究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研究中二者具有较强的互斥性和互补性。事实上,“对实证主义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社会学家,大多数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或滥用数量分析方法,而并不反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来建立和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而且,“大部分社会学家都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因此,在社会学研究过程中,将两大研究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或整合,并且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形成互补、呼应、主辅、同步、系列等关系,这才是明智之举。诚如法国学者雷蒙·布东所言:“社会学越发展,任何统一方法论的企图就越明显地注定要

失败。偏重定量方法和偏重定性方法一样都是不合理的;否认数学在社会学上的重要性和不承认社会学的广大领域和许多问题似乎不应该期望数学的巨大帮助一样都是不合理的;认为社会学家应该永远以具体描述社会现象为目标和否弃一切也许得不到抽象模式的研究一样都是不合理的。”(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妮·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0.13,14.

[4]McCarthy, J., Hermeneutics. In D. Nusser & J. Price ( Eds. ) A New Handbook of Christian Theoiogy. Abrungdon Press, 1992. p. 221.

[5]Eisner, E. & Peshkin, A. (Eds.) Qualit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 The Continuing Debat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90.

[6]Guba, E. G. &Lincoln, Y. S.,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Sage, 1989.

[7][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7.135.

[8]李沛良.社会研究的过程[A].丘海雄编著.社会统计学[C].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352.

[9][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27.

[10][11][12]罗兰特·吉特勒.维也纳红灯区[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见作者序.

[13]Kidder, L. H. &Fine, 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hen Stories Converge. In m. m. Mark& R. L.Shotland (Eds.) Multiple Methods In Program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in Program Evalu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7.

[14][15]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5,34.

[16]雷蒙·布东.社会学的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5.119.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评价及应用 2008-01-06 22:15:47| 分类:社会调查理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骆玲发布时间:2007-12-31 信息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摘要: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方法论"二元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学科的思辨性与学科的实证性对立统一的特征.在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或曰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或曰解释学的方法论及其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则是各有千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在不同的社会学大师们手中,二者交替地充当着重要的研究导向.我们应该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这两大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传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研究对象,新的眼光有助于新的发现. 关键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种类繁多,基于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截然不同的假设,大致可分为形成于19世纪英、法、美等国的实证主义或曰科学主义(统一科学论)的方法论和形成于19世纪德国并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人文主义或曰解释学(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它们构成了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二元结构”中两个“极端”之间的对立统一及互补关系。 一、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代表人物。法国学者孔德是“社会(物理)学”术语和实证社会学的创立者,而同为法国学者的杜尔凯姆所著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和《自杀论》则被公认为酣畅淋漓地表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经典著作。 孔德相信“物理学或化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物质世界,同样,社会

学也应该采用类似手段研究社会”。杜尔凯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和研究,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实,如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都应该被看作事物,同样也可以被直接地加以观察和客观地加以测量,正如物质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同样,人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即人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事实的外界强制作用的反应。假如对人和社会的性质采取这样的看法,那么社会事实也就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了。继杜尔凯姆《自杀论》一书开创了西方社会学经验研究之先河外,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亦倡导经验社会学并对人口与犯罪、工业化等社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崛起的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十分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关于城市社会的经验研究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社会学界形成了一种风气,即特别强调数量化、模型化的分析方式,相继有布劳、邓肯、霍曼斯、科林斯、西蒙、兰德等学者采用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系列的社会学实证研究。可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2.理论基础。实证主义理论“起源于经验主义哲学,是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在对客体的认识方式上,承认在人的外部存在着一个真实世界,它独立于并外在于人类的感官和意识,通过科学方法人类可以直接地认识这一真实世界。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前提是:“研究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其内在固定的、可以重复发生的规律;事物的量化维度可以用来考察事物的本质。因此,量的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该方法论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物质,都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和自然界的变化都受着同样原则的支配。人的行为是由社会事实决定的。人类行为、社会变化与自然物质变化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并能够被客观地计量,因而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和研究程序也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建立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社会学完全可以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经济学方法论 三年来的学习总结

其实这篇文章基本是接着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教材浅介》,但是在坛子里看到某位大牛的文章后决意东施效颦,所以把题目改成了这个样子,当然,大牛读得是econ的phd,我是math 的under,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希望大家权当经验交流,小生谢过了。 为了不使我的上一个帖子成为太监,我还是首先继续介绍我读过的一些经济学教材,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能够有一定益处。在版上经常看到有同学询问几本教科书之间的优劣,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之间的版本问题,抑或是询问该读原版还是翻译版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指导自然好,但是事实上读书这个事情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的,还有就是同一本书要不停的过遍数,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在大学里感受深刻,因为我学的很多课程没有什么参考书供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本教科书,书后有一些习题,那么就只有一遍一遍的看了。话说回来,我的意思是,大家其实没有必要在我上面指出的后两类的问题上过分纠结,比如平狄克的教材,人大就出过至少两版,都摆在那里,其实读哪一本都好,只要读完了,就一定有收获,如果硬要在读之前就希望给这些不同的版本分出个高下,个人认为过于功利了,不适合经济学学习, 好,言归正传,在介绍完初级教材之后,继续介绍中级教材,其实这才是我一开始写作的初衷,但是如果单写中级有限的有些单薄,所以另开了帖子写初级。 1.V 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本书是光华和ccer的考研参考书,同时也是不少院校财经专业的参考书,在群众中口碑最好,知名度最高,这个从其兴盛不衰的D版就可以看出来,光我自己就买过两种D版,一种纸比较光滑,书整体比较薄;另一种是今年见到的,仿轻质纸做的,书比较厚,但拿到手里比较轻,前一种印刷错误比较多,不太推荐,后一种还没细看,不好评价。这本书是那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皮经济学参考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因为读过的人太多,所以我不想用太多笔墨,如果一言以蔽之,那么就是——必读。至于其特点,你只要认真读过一遍,就绝对能明白。这里要说的其实是它的配套参考书,官方有两本,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黄皮,一本蓝皮,我看过,差不太多,有些题很有意思,比较注重考查经济学思维,值得一做。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这书的名气可能比现代观点稍差一些,主要是它的数理推导比较严密,一开篇就是数学基础,而且提了很多中级教材忽略的加边海赛阵等内容,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这本书习题很好,很规范,考研的同学可以做一做。这本书有个版本问题,第六版是比较厚的那本,土黄色封面,第九版是红色封面,第六版是朱宝宪老师译的,新版是他儿子译的,我推荐英语一般的同学看第六版,好一些的直接看北大出的9ed的影印版。 3.平狄克和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一个是MIT斯隆的教授,一个是Berkeley哈斯的教授,出的书一定不差,这本书我是大二上看得,看的是第四版,人大出的,个人认为无论从作者的文笔,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算一流,这个教材行文非常流畅,看着很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化的例题及习题比较少,不适合应试,所以如果单纯应试,不推荐看这本书,但如果为加强经济学功底,很值得一读。 4.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书早年好像是ccer的参考书,后来为了避嫌就去掉了,但是很明显有偏数理的倾向,整体内容不错,个人认为尤以第十六讲为最佳,我看过很多中级教材介绍GE的内容,但是平老师写的最好。遗憾的是这本书关于博弈论虽有三讲,但内容还是有些单薄,有很多同学说十三讲之后看不明白,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踏下心来看,总想着会不会考,会不会考,如果抱着这个心理,我觉得是无益于经济学学习的,中心做微观的老师很多,这两年题目明显有倾向于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内容,那么十三到十五讲都是值得一看的。 再次康桑阿米达……music……

社会学方法论笔记

社会学方法论笔记 渠敬东 2013-09-12 解题: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是方法论,而不是方法Method; 2、强调logos逻辑 3、Social科学几百年而已 涂尔干(法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奠定了学科的方法论。 方法论:看待世界的方式。 社会学与现代性紧紧连在一起。 Economics的对象:family Politics的对象:polity、city(两者都起源于古希腊) 社会即是一个晚近的概念,而社会学则更是近代才诞生。但,社会学不是剩余学科。 社会学关注总体性totality。例如:《资本论》可称为“人性论”,在马克思看来,人即商品;韦伯认为,理性主义在资本主义和宗教上是一致的。 学科的知识谱系:古希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 古罗马(empire治理术——法学) 基督教时代(交汇出现在皇权和民权之间,organization组织出现 了;更重要的是宗教的渗透性,冲破一切障碍。)中世纪后期(自由:航海、贸易、文明化等) “民情”是社会学最初的概念。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不是自然法、罗马法或者神圣法,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法:1、nature整体;2、principle(由内而发的品性)——sentiment(情感)。 这里,“法”即社会学中的methodology方法论。 最早有关社会科学的概念:马基雅维利:people;霍布斯:passion;笛卡尔:self(与社会并生);亚当-斯密:sympathy(是exchange交换的基础)。 Political——economics (国) ——(家),两者之间即是社会。 社会学家是要理解身在的世界。 方法论恰恰是反对纯粹的知识的,而是观察世界的艺术。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1335900.html,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 作者:王志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4期 〔摘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的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 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作为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在具体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想方法方面却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同。哈耶克依托古典自由市场理念的、自然发展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知识和信息“有限理性”的认识造成的;弗里德曼则推崇实证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经济理论的预测功能而忽略其他方面,这为经济学各种理论模型的构造打开了方便之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多是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两种方法论方向上发展的。在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时,对其方法论同样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了解,给予恰当把握和评价。 〔关键词〕个人主义;自然发展;有限理性;实证经济学方法论;预测能力;数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4-0085-09 〔作者简介〕(注:王志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西方国家经济学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至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则分别是这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 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但他同时又是老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继承者。作为老奥地利学派奠基者和领袖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最杰出的弟子之一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老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弟子的哈耶克,同为新奥地利学派的两大旗手和精神领袖。 弗里德曼是新一代芝加哥学派的旗手和领袖人物。他继承了以维纳(Jacob Viner)、奈特(Frank H. Knight)、西蒙斯(Henry Simons)、明茨(Lloyd Mints)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老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是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工资、自由价格和稳健的货币。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经济形势下,那些人却都鼓吹大规模的、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提纲】 小序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四、归纳、演绎与溯因 五、长期与短期 六、结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非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在国内,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了许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注:这方面的专门译著,如马克·布劳格著:《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中国学者的专著,如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另外,在许多著作中也有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专门章节,如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章;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章.)。“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人分为两个层次,也有人分为三个层次(注:关于经济学方法论两层次的划分见石土钧为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中译本所写的“译者前言”,见《经济学方法论》,第13页;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层次划分见黄少安(1995),第8页.)。这两种不同分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把具有哲学意味的一般方法论看作是最高层次,这首先涉及科学是什么或科学研究的逻辑问题。本文主要对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长期与短期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五方面,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科学研究的逻辑属于科学哲学问题,回答的是“经济学如何才能够成为科学,或者从何种意义上经济学才是科学”的问题;规范与实证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涉及到认识问题的视角;溯因、归纳与演绎涉及到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长期与短期会影响人之行为,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前言”中对“知识”作了区分。他指出,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人们对这种分类只能加以补充,而很难再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全部的理性知识可以分为质料的和形式的。形式的知识,只涉及知性的形式,涉及理性自身,涉及思维的普遍规律,而不涉及对象的差别,这种形式哲学被称为逻辑学;而质料哲学按照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所服从的规律,又可以分为两种:物理学和伦理学,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而伦理学则是关于自由规律的学问。(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主义方法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在于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主义标准,只会保护理论免于受证伪,采取防卫性的方法调整理论的假设或使用范围。现代经济学家把波普主义描述为难以吞咽的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的应用到经济学论证当中,许多经济学理论将无法存活,最后的结果就是防卫性保护。波普尔给予经济学家在众多理论中提出建议:选择那些最可证伪的命题,并试图去证伪它,如果该命题没有通过检验,就抛弃它。显然波普尔本人也在逃避这一点。 3、证伪主义方法论过于武断,即一次证伪成功便将该理论抛弃。如果将一种理论引入到时间序列当中,我们无法轻易地因为一次证伪而将它全盘抛弃,因为当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1.1 复习笔记 一、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相关概念 (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于理论社会学范畴。 (2)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及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展 (1)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进已从初期浮光掠影式的介绍或翻译,发展到较为系统的深入研究。 (2)在中国社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照搬西方概念或理论与中国现实社会生硬比附的现象已大为减少,社会学家大都集中精力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3)中国社会学家已有了“文化自觉”意识。

①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如不能与中国自身的实际及传统相结合,形成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则不能对中国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发挥指导作用; ②认识到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必须从中国社会中寻求,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国度,因此,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及其当代意义。 3.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1)新中国成立以前-孙本文 ①民国时期,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中国社会思想,为研究中国社会学者必须研究之材料。” ②20世纪40年代中期,孙本文发表了一篇名为《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学》的论文,又于1948年出版《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均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③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规划中,孙本文先生把“中国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建立”中最首要的任务提出来。 (2)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 ①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社会学家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思想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②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一系列学术反思性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社会学界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文化的研究,真正“中国的”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要以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为基础,才能继往而开来,自立于世界社会学之林。 4.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地位 (1)从建立新中国社会学的角度看, 我国的社会学,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为其发展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吸收借鉴西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学方法论 一、方法 人人离不开方法,事事离不开方法。克罗德.贝尔纳就说过好方法的重要性,可见学习方法论很重要。方法论上的人物有维纳、海森堡、拉普拖斯、库恩等。其中有著名的库恩“范式”,表明的是提出一种假说,证明一种假说。 方法的构成要素是:1.主体与目的;2、主体要把握的客体;3、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媒体。 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论密切相关。方法并不等同于客观规律。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性或基本特征,简单归纳:1、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方法应该是可操作的,这样可以使人们能够有所遵循;2、明晰性,方法本身可以辨识;3、富有创造性或富有成果;4、可靠性;5、经济型或称以花费最小的物力和时间得到最大最好结果;6、移植性,多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7、动态性;8、多样性,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可以很多;9、选择性,这就需要方法的运用者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所具有的客观条件进行选择,以获得自身条件的方法;10、满意性。 二、方法论 方法论是培根首创,以方法的体系武装科学。方法论的性质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属于应用哲学的范畴,具有导向性,间接性,普遍性,主体能动性。 三、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包括哲学方法,哲学方法又包含自然科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地理学方法等; 思维科学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方法、辩证逻辑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 而社会科学方法包含了社会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和法学方法。 四、早期的社会学方法论观点 (一)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成为科学,因为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因果决定性,它们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并且可由普遍规律来说明。 (二)另一创始人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他在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作者李雷 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年级2016 学号2016100046

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展经济学就必须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是完全排除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到重新开始认识和学习并接受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到现在我们逐渐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接轨并展开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努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框架,更好地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 I

目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 1.1经济学简介 (1) 1.2经济学方法论 (1) 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 (2) 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3) 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3)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3) 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 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 (4) 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4) 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5) 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 (5) 4.1理论意义 (5) 4.2现实意义 (5) 5.总结 (6) 主要参考文献 (6)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1经济学简介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指的是西方经济学。这是因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西方国家学者推动,是现代经济学的各主要流派的奠基者。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诸多流派。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还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我国在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可以运用。 1.2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从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是对其方法的系统概况,同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x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效用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概念可以分为两类: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称作常量;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如性别、职业;称作变量。 对概念的要求: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可约化为子概念);精确、明了,不易产生歧义。 2.变量 ①变量的含义: 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 ②变量的四种类型和测量层次: 变量有四种类型: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比率变量。 相对应的四种测量层次为: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③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 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 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是主动的变量,因变量是被动的变量。 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3.命题 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关系:概念构成了命题,而理论由一组命题构成。如“工业化水平高”是关于“工业化”这一概念的陈述;“工业化使得人际关系疏远”是关于“工业化”概念与“人际关系”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4.假设 假设是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对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三)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 现 摘要:归纳主义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比如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演绎主义强调演绎方法是获取知识、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关键词:归纳主义重商主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德国历史学派演绎主义重农主义李嘉图西尼尔奥地利学派 一.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是建立理论陈述的基础。它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强调观察和系统地经验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归纳主义主张把知识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形成等都惟一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要求在观察时摒除头脑中一切先入为主的见解,反对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观察对象的性质做出任何预先的判断。[1] 归纳主义方法论对经济学家们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起到重要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理论和归纳主义出现在同样要求摆脱几千年来宗教圣典对人们的思想束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它使科学面向生活,使重商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带上归纳主义色彩。早期的重商主义,主要通过经验总结来提出自身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通过总结商业资本的经营实践,来反映在获取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把人们对经济活动规律认识的来源定位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开始了以实践经验为基本来源建立经济理论的时代。 威廉·配第是最早使用归纳方法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经济现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方法论方面,他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的自然规律,他力图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把研究的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把劳动和土地看作是财富的本源,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而且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商品的价值、价格、货币以及工资、地租、利息和低价等问题上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2]他的经济学著作在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时,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他以培根所创始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即依据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等方法)为根据,提出“对于人口、土地、资本、产业的真实情况的认识方法”,用计量作比较,用数字作语言,阐明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写出《政治算术》这本名著。配第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是要说明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他要解决的问题比重商主义更深一步。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亚当·斯密继承配第的方法论传统,建立了古典经济学,他的方法表现出二元特征,即科学抽象法和现象描述法并存。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同他的二重的研究任务相联系的。“一方面,他试图深入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 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 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 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 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 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 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 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 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3-6 试析经济学方法论演进的四阶段及其内在逻辑

试析经济学方法论演进的四阶段及其内在逻辑 【作者】傅耀 【作者简介】傅耀(1964-),男,内蒙古人,广州高等金融专科学校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学方法论以及经济思想史等研究。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广东广州510521 【内容提要】根据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四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认真研究这四个阶段之间演化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摘要题】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前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 【正文】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2)05-0010-04 经济学方法论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经济学思想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经济学方法论的非独立性特点,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哲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以及其他具体科学的影响。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试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但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仍属于哲学的范畴,受哲学方法论尤以当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影响最为强烈,因此经济学方法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就必然映现出科学方法论的特征。本文试图按照科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作一些尝试性的分析。 一、四阶段假说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历史主义阶段。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也呈现出这样几个阶段。这里的重合仅仅是从其逻辑表征上来看的,并非是时间上的一致。至于中间两个阶段是近年来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者所认同的,[1]前实证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是笔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总结,但是也有充分的理论根据。[2] 前实证主义阶段的经济学刚刚从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尚处于幼稚的发展阶段。经济学方法论还没有从经济学中游离出来,经济学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方法论的发展,经济学方法论此时处于朦胧的状态。不过正是由于处于一种不定型的、朴素的、自发的阶段,后来分化出来的各种方法论思想都能从中找到其思想的胚胎。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学方法论充满了启迪人心的思想火花。在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中,现象描述法和科学抽象法已经初露端倪。在斯密那里,抽象演绎法和现象描述法得到了系统化的形式,特别是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