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本节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及产液结构出发,让学生对区域的基本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

业结构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 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

能力;

3、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2

、 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

3、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概念及其主要动力。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我们在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在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通过观看“中国区域划分图”让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板书:区域的基本含义

提问: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通常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的地域空间。那么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板书:区域的主要特征

提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提问: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新疆长绒棉基地。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如北京的政治文化功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自然景观特色。

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如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承转:了解了区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接下来我们看到课本第4页的活动1,请同学们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板书:区域产业结构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发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以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线状逐渐变为网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提问:通过这个活动,大家是否了解了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些因素组成呢?它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

板书: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它的组成要素包括五大自然要素、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状况等社会经济状况。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对外联系等所影响。

提问:从总体上讲,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它们各有何特征?

承转:了解了区域空间结构,我们继续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那么首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服务的地质勘探设计等),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等。

提问: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请同学思考一下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有何异同?如何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来判断区域的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一、二、三”再到“二、一、三”的格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首先超过第一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格局,尤其是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的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区域地理学的新知识,掌握了区域的基本含义。通过读图、收集资料,我们分析了解到了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的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并具有一定的特色与功能。

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