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这有两种表现:(甲)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乙)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词的形态有两种:其一指构形形态。其二指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能构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

(2)表示时间

(3)表示处所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面前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可加构形后缀“们”。

指人名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

“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3、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时间名词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方位名词表示方向、位置。方位词有定位性和封闭性。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里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看

(2)心里活动动词爱、恨、怕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有、发生、死亡

(4)判断动词是

(5)能源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

(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里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少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三类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

“是”表示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种意义关系:

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B、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C、表示事物的存在。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

(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在句子里长做状语,与作状语的副词不同,它有“x不x”式和“不x不”式。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短语。(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

(2)状态形容词

(3)不定量形容词

(4)唯谓形容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是能带宾语。(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恨”。(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不能加“很”。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

或重叠。但可以做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不算构形重叠。(7)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做谓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独立作谓语,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限制。

要注意还有由两个反义或近义的单音形容词重叠联合构成的AABB格式,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比较: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出现的。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式“的”字短语。

(2)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是前加“非”。

形容词和区别词的差别:

形容词能充当谓语,一部分能充当作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而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当谓语、状语和前加“不”,即缺少谓词功能,不宜归入谓词。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例如: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算是一个词。

(五)数词

1、数词的种类和意义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

表示数目多少。

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A、倍数,由基数加“倍”组成。有时也用“百分之x百”的格式。

B、分数,用“x成”“x分之x”等固定格式表示。

C、概数,“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相邻两个基数连用。(2)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脚前缀“第”或“初”组成。

2、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现代汉语所用的数名短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遗留。

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格式中可单用。

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能用量词。有时甚至不用“第”,指用基数形式表示序数内容。例如:第二车间说成二车间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词有固定的用法。“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合音,不能再加量词。

(4)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

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名作基准。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分为物量词和数量词两大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和。

表示动作延续时间长短的动量词,有的书把它称为“时量词”。

此外还有一种有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例如“人次”表示活动的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

有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表示按次序的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3)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例如:我想有个家。“个”是“一个”的意思,限于数词“一”,别的数词不能省略。

(4)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次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数词、量词、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合起来称为与谓词(动词、形容词)相对的“体词”。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短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程度很最极

表范围都总共

表时间已经曾刚刚

表处所四处随处

表情态、方式大肆特意公然

表语气难道岂究竟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语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就是同一个词形,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小类。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

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直接修饰名词主语主语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单音副词和它所修饰的成分是直接组合的,只有个别的离不开“地”。二有些双音节副词后加不加“地”比较自由。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

注意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

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它们的相似点是都表示时间又可以作状语,但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

(八)代词

1、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按句法功能划分,代词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传统语法按作用划分成三大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2、代词的语法特征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我们”和“咱们”的区别。

(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

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隐身用法,不表疑问。

一是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而是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

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也可以单独成句。作状语最常见,有时后加“地”,有时后加“一声”。

拟声词能作句法成分和独立句,不应归入虚词。它能归入形容词,因跟形容词有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又能作独立语,意义上也跟形容词不一样。

(十)叹词

叹词表示感叹和欢呼、应答的词。

叹词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也可以单独成句。

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汉子。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三、实词的误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二)数词、量词使用不当

(三)副词误用

(四)代词使用不当

第三节词类(虚词)

一、虚词

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都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一)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自、打、到、往、在、由、向、于、至、趁、当、当、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按照、遵照、依照、根据、据、靠、本着

表示原因、目的的: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示施事、受事:被、给、让、叫、归、由、把、管

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跟、和、同、给、替、向、除了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和定语。

在动词谓语句里,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与名词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有的介词和动词同形,只能根据结构和语境、语义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的是动词,反之,是介词。

(二)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1、和、跟、同、与、及、或(主要连接词、短语)

2、而、而且、并、并且、或者(连接词语或分句)

3、不但、不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和、跟、同、与、及、以及”等都表示联合关系,叫“和”类连词。

“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更进一层。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

(1)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

(2)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

(3)连词“和”有的可以略去,介词“和”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

我国宪法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

(三)助词

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看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其他助词:所给连

助词必须依附着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头,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1、结构助词

这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

在书面语里,有时仍然会沿用古汉语的结构助词“之”。

“的”还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

2、动态助词

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货哪一段上。

“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性状在持续。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

“着”和“了”的用法,因语法意义不同而有分别。“着”着眼于时段,“了”着眼于时点。“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的、来着”“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过去的事情。“的”和“来着”都限于表示过去的事,只是“的”偏重于强调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式、施事等,而“来着”偏重于肯定动作行为。

3、比况助词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所”是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给”紧靠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态,是个口语色彩较浓的助词。

“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也(都)。。。”格式,表是隐含比较。

(四)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语用在句子末尾,也可以用在句子中主语、状语后头。

1、陈述语气

2、疑问语气

3、祈使语气

4、感叹语气

语气词的语法特征有二:

一是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

二是语气词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啊”。反之,有的语气可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的区别,如陈述语气。

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吧、吗、啊。

语气层次表P34

第一层的

第二层了

第三层呢吧吗啊

语气词也可以两三个连用,连用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排在前,第三层在最后。

二、虚词的误用P36

(一)介词的误用

1、对于、对

2、关于

3、在

4、给

5、于

6、由于、由

(二)连词的误用

1、和

2、或(或者)

3、及其

4、还是

5、而

(三)助词的误用

1、“的、地、得”

2、“着”

3、“了”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二)词类的兼用和活用

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意义有联系,意义无关或失去了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直接组合组合的主要靠语序,非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虚词。

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最重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结构类,另一种是功能类。

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可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

短语可以意义上分出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还可以按它的成句能力来分,能加上句调独立成句的叫自由短语,不能加句调独立成句的叫不自由短语,又叫黏着短语。

按照短语的层次多少划分,可以分成一层短语和多层短语。

二、短语的结构类型

(一)五种基本类型

1、主谓短语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2、动宾短语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3、偏正短语

(1)定中短语

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标志。

还有一种特殊的定中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充当这种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双音节的谓词性词语,修饰语常常是名词或形容词,其间一般有助词“的”。它属于不自由短语,独立性很差,只能做主语、宾语。

(2)状中短语

由状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地”作状语的标记。

4、中补短语

中心语和补语都由谓词充当,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有的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志。

5、联合短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

(二)其他短语

1、连谓短语

由多项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上山采药

2、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谓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的“兼语”。有兼语的短语叫兼语短语。请他进来

3、同位短语

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首都北京

另有一种松散的同位短语,其中可以有语音停顿和标点。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同位短语和联合短语很相似,同作一个成分,但不相同:1、同位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同物,用不同的词表示同一人或事物,联合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异物。2、同位短语中间不能插入虚词,联合短语可以。3、同位短语是名词性的,联合短语有名词性和其他词性的。

4、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具有名词性。方位短语也常常跟介词一起组成介词短语,例如:在树上

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与定中短语的区别,可以用能否插入“的”来鉴定。能插入“的”的是定中短语,反之,为方位短语。

5、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由数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叫数量短语,由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叫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6、介词短语

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少数可以作补语,有一些还能作定语。

7、助词短语

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组成。包括“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和比况短语等。

(1)“的”字短语

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做主语、宾语。“的”字短语可以前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2)比况短语

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搬”附在名词等词语后面组成,表示比喻,有时也表示推测,有多种句法功能,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属形容词性短语。

(3)“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加在动词前面组成,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所”字短语都是名词性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有少数短语不具备成句的能力,前面说到的“所”字短语就是这样。

短语的功能是由它相当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叫做名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谓词的叫做谓词性短语,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主谓短语的谓语又是动词、形容词,

四、多意短语

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单意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意短语。

(一)结构关系不同的多意短语学习文件

(二)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母亲的回忆

(三)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咬死了农民的狗

五、短语分析小结

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又叫“层次分析法”。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大到小,二是从小到大。

分析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

正确的切分应满足以下三个切分条件。第一、从结构上看,切分出的两个成分必须是个语法单位。第二、从功能上看,切分出的两个成分必须有语法关系,或者习惯上能组合、搭配。第三、从意义上看,切分出的两个成分加起来符合整体的原意。

1980年以前,我国流行着几种“成分分析法”又叫“句子成分分析法”。

第五节句法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可分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1、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主语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如果谓语以及物动词为中心,要考虑动词所陈述的对象是不是必有成分,是不是施事、受事。如果动词前还有表施事受事的名词语作陈述对象,那么时间、处所词语就变成为状语了。2、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

主语和话题

一个是句法概念,一个是语用概念。话题是谈话的出发点、关注点,常指一句话中新情况的陈述对象。话题与“说明”配对共存,一前一后,“说明”是对话题的陈述,话题又叫“主题”,说明又叫“述题”。话题与主语相似而并不等同。主要是在句中占据的位置不同,话题出现在句首,可以由句中时间、处所状语充当,更多的是由句中主语充当,这时两者重合,说明也就与谓语重合。话题与主语的不同,还表现在语用的不同,话题往往带强调的口气。(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作用是对主语进行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动词性短语经常做谓语。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有汉语特色的一大类型。名词性词语作谓语比较少见,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三)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1、施事主语狼把小羊咬死了。

2、受事主语羊被狼咬死了。

3、中性主语小妹指掉了几滴眼泪。

除此之外,主语还有多种语义内容。可以表动作结果,例如:大楼盖好了;可以表工具,例如:顿刀割肉;可以表原因,例如:外伤容易感染;表处所,例如:汤里搁上点肉松。

谓语中心不用动作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和非动作动词“是、有”等,其主语也属于中性主语。

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要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着重于叙述,第二类着重于描写,第三类着重于判断说明。要注意,由“是、有、像”等非动作动词组成的谓语只是用来判断说明主语的情况。

二、动词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词可以由单个动词充当。更常见的是由动词带上补语构成。

动词和动语中心通常是及物动词,在存现句里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某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补语之后共同带宾语,因为这里的宾语只跟补语发上某种语义联系。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兼属动词的词就能带宾语。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与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

名词性宾语俯拾即是,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边。

(三)宾语的语义类型

1、受事宾语割麦子

2、施事宾语天上飘着白云

3、中性宾语

结果宾语:盖房子

处所宾语:回南方

时间宾语:过中秋

工具宾语:编柳条

方式宾语:存活期

原因宾语:避雨

目的宾语:交涉过财产问题

类别宾语:他当班长,我是学生

存在宾语:那里有鱼

其他宾语:上年纪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带受事宾语的叫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叫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又可按照所带宾语的性质来分类: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叫名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叫谓宾动词,能带名宾又能带谓宾的动词叫名谓宾动词。

(1)名宾动词

(2)谓宾动词 a 真谓宾动词b准谓宾动词或形式动词c真准谓宾动词

真谓宾动词是能带谓词和宾语、状中等动词短语作宾语的谓宾动词,但不能带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准谓宾动词是可以带以谓语为中心的定中短语,而不能带动宾、状中等短语。真准谓宾动词可带真谓词性宾语,又可带准谓词性宾语。

(3)名谓宾动词a名真谓宾动词b名准谓宾动词c名真准谓宾动词

名真谓宾动词时既能带宾语,又能带真谓宾的名谓宾动词。名准谓宾动词时既能带名宾又能带准谓宾的名谓宾动词。名真准谓宾动词是带上述两种宾语的名谓宾动词。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作定语。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两大类。一般来说,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作定语多是限制性的。在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示同一性的,例如: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同一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同一关系,所指内容一致。

描写性定语多用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拟声词等充当。

除专有名词的描写性定语外,有些描写性定语也有限制作用。

有时候,定语还能够满足结构的需要,甚至有成句的作用。

(二)定语和助词“的”

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加不加“的”,涉及定语的词类,也可能涉及定语或中心语的音节多少,以及其间的语义关系。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字,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加或不加有时也取决于上下文音节的协调与否。有时为了避免“的”用的太多,在不致发生歧义的情况下,“的”可以不用。

一些单音节词必须加上“的”。双音节名词作定语而中心语是单音节的,也常常要加“的”。用不用“的”都可以的话,一般讲究音节的调整,看读起来顺口不顺口。有时候加不加“的”

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加“的”表示领属关系,不加“的”表示性质、属性。

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一般要加“的”。中心语是国家、集团、机关、亲属的名称,有时候也可以不加“的”。人称代词和名词一样,后面紧跟着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

动词作定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常见的是跟烹调等有关的动词。另一种情况是一般要用“的”甚至必须用。

短语作定语一般要加“的”。没有重叠成分的量词短语后面不加“的”。

(三)多层定语

定中短语加上定语就形成多层定语。

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比较复杂,从外层算起,一般次序如下:

(1)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

(3)量词短语或指示代词

(4)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

(5)形容词性词语

(6)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

多层定语要避免歧义,用移位法和替换法来消除歧义。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别和位置

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一般名词、动词是少数,限于能用来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动词常常组成短语来做状语。

状语的语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

状语一般放在主语后面,一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或者语气的状语有时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只能出现在句首。放在主语前的状语叫句首状语,修饰主谓短语或几个分词。

(二)状语好助词“地”

助词“地”是状语的书面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般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也大都不能加“地”。双音节形容词由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也有少数不能加。至于代词、表示时间或处所地名词、能愿动词、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做状语,都不加“地”字。那些可加可不加地,加上了,往往由强调意味,是要突出状语。

(三)多层状语

状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形成了多层状语。

状语的语序问题比较复杂,哪种在前,哪种在后,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有一下的顺序:

(1)表示时间的名词

(2)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3)表示范围的副词

(4)表示情态的形容词

(5)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补语一般由谓词性短语充当,补语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1、结果补语

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结果补语前头不用助词“得”。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补语可同时指向两个成分。有时补语语义并不指向主、宾语和谓语动词,而指向泛指的或在上下文出现的人或物。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很少,限于“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限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

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式。

3、情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

4、趋向补语

表示事物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

动态助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有时候“了”加在补语之前,这是句子不会出现宾语。

此外,趋向动词做补语,有时有引申义。

5、数量补语

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另外一种是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与就是时量、时段,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经历的整段时间。

注意:“来了三个星期(月)”中的“星期、月”也可表示时段,但它们不是量词,而是时间名词,这是特例。因此,只能说补语一般不用名词性成分充当,或名词性成分一般不能做补语。时量补语可以自成一类,为了简便,和动量补语合称数量补语。

6、时地补语(介词补语)

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7、可能补语

这种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的/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结果补语可能结果补语

肯定式[能]解决<好> 解决得<好>

否定式[不能]解决<好> 解决<不好>

趋向补语可能趋向补语

肯定是[能]拿<出来> 拿得<出来>

否定式[不能]拿<出来> 拿<不出来>

可能结果补语和情态补语肯定式形式相同。判断的方法可用扩展法:补语前能加状语(很)的是情态补语,不能加的是可能补语。

(二)多层补语

中补短语整体带上补语就形成多层补语。多层补语大多数为两层,只有少数是上层。能做多层补语的只有四种,它们排列顺序是:最外(远)一层是趋向补语,其次是处所补语或数量

补语,仅靠动词中心语的是结果补语。

P73补语总表

(三)补语与宾语的辨认

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或是宾语,主要是看标记、关心和词性。

看标记。就是看有无助词“得”,有就是补语。可插入助词“得”也是补语。而某些动词含语素“得”,像“获得丰收”中间的“得”字是构词成分,不是助词。

看关系。可用提问法,看动词后的词语能回答什么。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

看词性。宾语可由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当,以名词性为主。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例外就是表时间(时段)的名词性成分。

(四)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补语在宾语前,这是最常见的位次。反过来,补语在宾语后头是有条件限制的。补语出现在宾语的前头和后头,即宾语夹在两个补语的中间,限于能离合的双音趋向动词充当。总之,先补后宾士大量的、无条件的位次,先宾后补,或宾语居中是有条件限制的。

六、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有的中心语是短语。中心语根据同它配对的成分性质的不同可分三种: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和补语中心语。

(一)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指与定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也可以进入定语中心语的位置。

(二)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指与状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有五种谓词性词语充当,但在名词谓语句里,状语中心语可以由名词充当。

(三)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指与补语配对的中心语,常用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

七、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独立语可以出现在句首、居中或句末。

从表意作用看,有下列四种:

(一)插入语

A表示肯定或强调的口气

B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C表示消息的来源

D引起对方的注意

E表示总括性的意义

F表示注释、补充、举例

G表示对语意的附带说明

(二)称呼语

用来召唤对方,引起注意

(三)感叹语

用叹词表示感情的呼声,入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回对应等。

(四)拟声语

由拟声词构成,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要区分独立语呵独立句的不同。

八、句法成分小结及例解P77

第六节单句

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单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出句型和句类。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一、句型

(一)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从谓语构成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小类:

1、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2、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3、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性谓语句。

名次语一般是不能做谓语的,只有在以下四种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1)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2)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3)一般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4)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句。

4、关于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观察这类句子可以从全句的主语(大主语)呵主谓短语里的主语(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大体有五种: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5)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

(二)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由动词语加语调形成。还有一些兼语句也是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

3、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

4、叹词句

由叹词形成。

5、拟声词句

由拟声词形成。

凭句内词语的功能或性质来给单句或分句分类,可分为动句、行句、名句、叹句。动句指动词谓语句和动词性非主谓句,行句指形容词谓语句和形容词性非主谓句,余可类推。

二、几种常用句式

(一)“把”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把”字句又

叫处置句。

“把”字句的特点:

(1)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有动词的重叠式。或者是动词前面有状语。但是如果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韵文中可以不受上述限制。

(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一般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没有处置性的动词比较少见。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之前。

(5)有时候,“把”的介引成分跟动词没有多少语义上的联系,而是跟动补短语有联系,整个短语用来说明是介引成分怎么样。

(6)介词“把”还有“让、使”意义,用它构成的句子没有处置义,而有致使义。

(二)“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让、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被”字句的构成和应用条件:

(1)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如果没有特定顶峰语境,就不说“一本书被他撕破了”;如果“一本书”前面加上“这、那”成为有定的,就可以说了。

(3)能愿动词呵表示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4)“被”字句也有表示间接受事的。例如:他家被黄鼠狼叼走了两只鸡。

(三)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连谓句的前后谓词语有以下语义关系。(1)表先后发生的动作。金先生取了笔记本走了。

(2)前后表方式和目的的关系。领导表扬先进树榜样。

(3)前一动作表方式。他低着头沉思往事。

(4)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件事。他站着不动。

(5)后一形状表前一动作的结果。大家听了很高兴。

(6)前后两件事表因果关系。他看书看累了。

(7)前后有条件和行为的关系。小二黑有资格谈恋爱。

(四)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

1、使令式

2、爱恨式

3、选定式

4、有“字”式

兼语句和连谓可以先后连用在一句里。连长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还有一种兼语连谓兼用句。我陪他上街。

上面是单兼语句还有一种双兼语句。我送你几块钱用。

兼语句跟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形式上很相似,因此要注意两者的区别。(1)停顿处和加状

语处不同。兼语句在第一个动词后,不恩那个有停顿,不可加状语;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可以。(2)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的动词无使令意思,支配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一个人。

(五)双宾句

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叫指人宾语,或叫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叫指物宾语或远宾语。

双宾语有以下特点:

(1)动词要有“给出”、“询问”、“称说”等意义。有的动词如“借、分”等即可表“给出”,又可表“进取”

(2)近宾语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靠近动词,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代词、名词充当;远宾语一般指事物,也可以指人,回答“什么”的问题,远离动词,前头

可以由语音间歇或逗号,一般比较复杂,可以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

(3)双宾语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指物宾语提前。宾语离位后不再是双宾语。王老师教我们的语文。

(六)存现句

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它可细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三种。

1、存在句是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

2、出现句是表示何处出现何物的句式。

3、消失句是表示何处消失了何物的句式。

三种存现句大都可分为前、中、后三段。

1、前段叫处所段

2、中段叫动作段

3、后段叫存现宾语段

(七)比较句

比较句式表示比较的句式。

1、“比”字句

指有“比”字介词短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上的差别,又叫差比句。

2、“没”字比较句和“不如”比较句

专指用“没有”或“不如”表示对它前后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的句子。与“比”字句不同的是两者没有肯定式。

3、“和”字比较句

指用“和”字表示比较的句子,例如“甲和乙一样好”,经常用“一样”。

三、变式句

共时语法的某一句型总有一定句法成分,各成分的排列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交际中出于修辞或语用上的需要,故意减省了句法成分或调换成分的位置。这些变化了的句型叫变式句,变化前的句子叫原句。变式句可分为省略句和倒装句。

(一)省略句

1、对话省

2、因上下文省

(二)倒装句

1、主谓倒装

2、定语、状语倒装

四、句子的变换

根据语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这叫句子的变换。它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实现的,目的是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弄清相关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规则,找出相同或不同的语义结构,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有助于给语言单位定性、分类和分化多义句,有利于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五、句类

(一)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它有时可带语气词“了、呢、罢了、嘛、啊”等。有时候肯定的意思可以用“双重否定”来表示。双重否定的陈述句常在一句话内用两个互相呼应的否定词,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说”等说法,跟“非。。。不可。。。”的意思相同,但形式上没有“双重否定”。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不V”等),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两三种。其中语调是不可或缺的。疑问句根据提问的手段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正问。

1、是非问

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2、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和由它组成的短语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声调。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

3、选择问

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常用语气词“呢、啊”。

4、反问句

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粗分为三种疑问格式:(1)V不V(2)V不,省去后一个谓词(3)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一类问话格式,常带语气词“呢、啊”等。

有一种特殊的“呢”字句,如:“你呢?”它与一般“呢”字句不同在于,它没有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但可以在中间补出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

还有反诘问句,即反问句,这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反问句的反问口气相当于否定口气。(三)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这两类句子都用降语调,但在语气词等的运用上略有不同。

(四)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

有的感叹句由叹词构成。

六、单句分类小结

凡是就单句整体的结构或词形特点定出的类名,叫句型。凡是就单句的局部某一结构特点定

出的类名,叫句式。

单句的句型句式和句类列表P102

不影响句型的因素

1、语气词的有无,不影响句型。

2、倒装与否

3、省略与否

4、独立成分的有无

决定句型的因素是结构,是主干成分: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单句和短语的区别:

(1)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等;短语没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因此没有陈述短语、疑问短语等。

(2)短语有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等八个配对成分;句子也有八个配对成分,还多出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共九个。

(3)句子有成分的倒装和省略,有倒装句、省略句,短语没有倒装短语、省略短语等。(4)句子有表述性,短语没有。

第七节常见的语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二)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二、残缺和多余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1)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1)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2)由于缺少谓语中心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定语、状语、补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二)成分多余

1、主语有多余成分

2、谓语有多余成分

3、宾语有多余成分

4、定语多余

5、状语多余

6、补语多余

三、语序不当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二)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三)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四)状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五)把句中状语错放在句首状语位置上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 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笔记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3年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现代汉语界定·汉语共同语发展简况 现代汉语广义上指“五四”以来汉民族的交际语言,包括共同语和各种方言;狭义则专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普通话是在汉族内部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形成共同语的历史过程不同,分述如下: 我国很早就有共同书面语,汉代所谓“通语”(见扬雄《方言》)就是全国通行的语言。古代正统书面语文言文最初基于口语产生,但这种书面语传统一旦形成,就逐渐与口语脱节,最终成为大众难以读懂的语言。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后,民间逐渐产生一种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后来称作“白话文”,是今天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白话文到了宋元之际(公元十二三世纪)已经相当成熟,明清以来又涌现了大量白话文学作品。这种书面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通行于全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书面语中向来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才使白话文取得正式书面语言的地位。 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出现得比书面形式晚。至迟在十四世纪,一种后来被称为“官话”的共同口语已经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而这种口语至少到清代就已经相当通行。

因为北京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北京话在官话的形成过程中成为最有影响的方言。到了“五四”时期,“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同时兴起,“国语”这一名称取代了“官话”的提法。两种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普通话”称呼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煜按:北大版《现代汉语》未提“雅言”一说,大概是不认可它的共同语地位;把“通语”处理成书面形式的共同语,而非共同口语形式。并且“通语”只是就文言 文的发展而言,并非“现代汉语”所着重追溯的源头,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源头是早 期白话文。所以那种“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的发展脉络不为所用, 是因为雅言的共同语特征不明显,通语不是完全的口语形式;雅言和通语不是现代 汉语的直接源头。所以要注意两点:一、着重的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二、分为 口语(官话…)和书面语(白话文)两种形式。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非常复杂,根据方言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 分布区域:长江以北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说明: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内部一致性较强。包括四个次方言区:

现代汉语语法

浅析现代汉语语法

————————————————————————————————作者:————————————————————————————————日期: 2

浅析现代汉语语法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得显著提高,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汉语热”的现象不断出现。“孔子学院”的兴建使更多的人领略到汉语之美,中华文化之博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学习汉语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华文明。因此,现代汉语就愈发地凸显了其重要性。语法作为语言的核心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我们应当弄清楚几个概念。 首先,明确现代汉语和语法的定义。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那么语法是什么呢?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其次,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最后,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简述如下: 1.词没有形态变化。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进入句子后没有形态变化。比如英语中名词加“-s”表示复数,动词加“-ing”或“-ed”分别表示进行时、过去时,谓语动词和主语名词在人称和数上一致,代词(名词)有主格和宾格的变化等,这些就是词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2.虚词重要而丰富。汉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虚词表示的。虚词的作用大致相当于印欧语言的形态变化,只不过不是词形的变化,而是独立出现的词。比较:“He is writing a letter/ 他正在写一封信”,“He has written a letter/ 他写了一封信”,“He was writing a letter/ 他写信来着”,“He had written a letter/ 他曾经写了一封信”。上面汉语句子中的“正在、了、来着、曾经”等都是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虚词。 3.语序的作用重要。例如汉语中说“老鼠捉猫”和“猫捉老鼠”这两句话中所用词语完全相同,只是由于语序相反,才使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和承受着(受事)不同,意思也正好相反。而某些印欧语言,比如俄语,由于每个名词都有主格、宾格、所有格之类的变化形式,因此只要“猫”用主格形式,“老鼠”用宾格形式,那么不管句子的语序怎么变化,其中“猫”是施事和“老鼠”是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 .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 (英语:I) 他告诉我了。 (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 ,“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 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论)

第1章绪论 复习和思考一 一、语言和文字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世代积累,逐渐形成的,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利用语言人类认知世界,积累经验,交流信息,发展文化,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了语言,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 (2)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是文字,有了文字,社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文化技术和精神文明才能继承传播,绵延不绝发扬光大。语言和文字相辅相成,使人类进入了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文明时代。 二、简单说说与其他语言(例如英语)相比,汉语和汉字有什么特点。 答:汉字是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而创制的: (1)汉字是一种以方块结构形体,表示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语素文字。汉字和汉语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作为书写单位的汉字,在语义上是与最小的表义单位——语素相对应的,在语音上是与言语中最自然的发音单位——音节相对应的。汉字、音节、语素,在汉语中总体上是一一对应的。而英语中的拉丁文字是表音不表意的拼音文字。 (2)汉字与世界上广泛通行的拉丁化拼音文字最本质的不同是汉字是由形、音、义三方面组成的,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就是在掌握言语中可以构词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三、为什么说汉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同时并存着两种书面语言系统? 答:从书面语言资料看,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同时并存着两种文学语言,即两种书面语言系统: 一种是“文言文”,即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以及后代采用和模仿这种书面语言写作的各类文献著作。它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占有书面语言的正统地位。 另一种是“古白话”,即魏晋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书面语言,它与当时的口语十分接近,大都用于通俗文学和笔记语录。它与现代汉语比较接近,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有什么不同? 答: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发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初级阶段,它是在社会地区交流中自发形成的,没有固定语音标准,如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由官场共同语发展成为公众语言的官话;第二种是高级阶段,它是人为推广的有明确规范的语言,民族共同语由自发走向自觉,并借助政府、社会的力量积极地加以推广,如民国初期的国语。经过加工规范的共同语是民族共同语的最高形式,也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 五、简单说说,汉语史的科学分期对汉语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汉语史科学分期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汉语的发展变化以及各时期的语言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渊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缓慢的,各时期各阶段很难划出一条绝对的界限。另外,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就语言本体说,语言三要素中的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笔记】现代汉语语法学

主要专题: 1.同义和歧义(现代汉语语法基本分析方法) 2.韵律与句法 3.像似与语法 4.隐喻和转喻:语言组合时意义的问题,为什么某两个词之间可以组合,组合的意义是什 么 5.焦点和预设:(从语用的角度讲语法) 6.肯定和否定:语言运用的基本理论 △基本参考教材: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考试方式:小论文(和语言相关都可以) 引言:语法导论(语法观) 功能学派语法观: 语法:广义上是语言的规则。 存在形态: 立足于人而言,语法就是语言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知识。 语言规则是客观世界的规则通过人的大脑在语言中的投影。 立足于语言呈现形式而言,语法是兼顾语义和语用的编码形式。 是对现实规则的一种模拟。

形式学派语法观: 语法是一个天赋和自主的形式系统 认知源头: 儿童语言习得, 理据: (1)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此时学习其它的东西智力尚不够。 (2)无系统学习,没有意识教,没到年龄,有的还教不会。 (3)接触到的东西有很多是不符合语法的。 (4) 接触有限,生成理论上无限的句子。 (5) 学其它东西差别较大,学语言差别不大。 结论: 语言是天生的,“语言习得装置” 是一种独特的能力。 语言规则是现实规则的投影。 (1)不少语言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和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不平行。(如古代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六朝时还指“其他”)第三人称代词由代词演变 而来,有的第一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有形式上的差别。为什么:因为说话者 (我)和听话者(你)都是在场的,谈及的对象(第三人)不一定在场,所 以第三人称代词可以没有,用指示代词来指称。“第三人称是缺席者。”所以, 语言规则是现实规则的投影。 (2)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是客观世界规则的一部分。其规则有可能影响到语言规则。 从认知角度来说,凡是高于社会平均值的量认知凸显性就高,就越容易进入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重点知识点

现汉整理版 1.动词单独作谓语? (动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四个条件) 答:①动词表示动作(打)、行为(进行)、心理活动(愿意)或者存现(在),做谓语时常带上前后的其他成分(如宾语、补语、动态助词等)共同作谓语。 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描写和判断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能由名词性词语构成,但一般情况都是由谓词性词语构成。动词单独作谓语时,前后往往带有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如: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 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多是有以下的条件:a.用于对话中。如:“你瞅。”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多是先行句和后续句。如“你来,我就走”c.用于对比句或是排比句中。如“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d.句子的末尾加上语气助词。如“你来了。” 2.形容词单独作谓语? (形容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三个条件) 答:①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或状态。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好、坏、伟大、勇敢)和状态形容词(红彤彤,绿油油) 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基本)、描写(形容词)和判断(判断动词)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词多由动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词语作谓语的情况也较常见。但形容词单独作谓语仍然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a.用于对话之中,可用于询问句也可用于回答句,如“哪里凉快?”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特别是对比句或先行句和后续句里。如“道远,你多走一会不就行了”;“多穿点,天冷。”c.句末加语气词“天晚了” 3.定语“的”的隐现条件 (定语的定义、构成材料,五个隐现条件【名词】) 答:①定语是名词性短语中修饰中心语的部分。可分为限制性定语(冬天的夜晚)和描写性定语。(碧绿的田野) ②定语中“的”的隐现条件大致可根据定语的词类、定语和中心语的音节多少以及语义关系有关。以下我将以定语词类的角度进行列举。 a.当定语是形容词时,若定语为单音节形容词,则后不跟的,如红花,若跟了的,那便是起了描写作用,如“红的花”。若定语为双音节形容词,则跟的如红红的花。在形容词的情况下是否加的还看音节读起来是否顺口。 b.当定语是名词时,单音节名词后要加的,如人的性格,双音节名词后的中心词若是单音节,那么也要加的,如妈妈的爱。而当名词构成的短语是一个名称时,那么就不加的,如狍子肉,桌子腿。在定语为名词时,加不加的还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加的代表领属,不加的代表性质。“中国的朋友”“中国朋友” c.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的意思,一般要加“的”。但当其后跟的是“机关、国家等或单音节亲属称谓”时便不加的。如“我们国家,你舅” d.动词作定语时,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比如“活鱼,死狗”;还有一种必须要加的,如编的草帽 e.短语做定语时,一般都要加“的”,如:你看的书。然而,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无重叠形式的量词短语后不用加的,如“一阵歌声”。 4.状语“地”的隐现条件 (状语定义、构成材料,三个隐现条件【形容词】)

现代汉语语法期末复习笔记(精)

一 1.调值和调类的区别 调值: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类;声调的分类,是按照调值归纳出来的。 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2.隔音符号的作用(要举例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西安”写成“xi’an”,气恼“qinao” 3.y,w的用法及作用; 用法:1、原韵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改成y,u改成w 2、原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前加上y,u前加上w 3、v行韵母自成音节时,v一律写成yu。 作用:《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的用法,目的是使按词连写的音节界限清楚。 eg:fani可“发腻”也可读作“翻译”,若写成“fanyi”就表示fan,yi两个音节。 4.汉语音节的构成;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构成要素,韵母内部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例tiān 汉语音节里辅音较少,元音占绝对优势,且汉语音节中每个辅音的前面或后面总有元音。 5.“四呼”:

韵头的四种不同情况,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二 1.汉字的特点 ①是表意性质的文字 ②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③是平面型文字 ④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2.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3.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别 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构成的字,“人,木,禾,口,手,无,五,广” 合体字;2个或2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例如“休”“好”“高” 4.举例说合体字的方位关系 ①上下关系关 ②左右关系体 ③外内关系回 5 什么是声旁和形旁: 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叫形旁(也叫意符,表音的成分到声旁(也叫音符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 ——整理者:黎建军 语音部分 1、下列各词语中普通话读音有哪些语流音变现象?按组加以说明。(1)语言海水电视 (2)电报面食辛苦 (3)五个哑巴看见 (4)芝麻热闹头发 (5)意思豆腐客气 2、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说明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异同。 3、用严式音标标写下列汉字的读音,然后考察主要元音的分布状况,作出音位归纳。 割遏煤接学灯根二什么 4、举例说明儿化韵中包括哪些语流音变现象? 5、介音对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以及语音的系统性有什么作用? 6、用音位学的观点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哪三个字母代表的语音可以兼用其他一组字母来代替的? 7、为什么平上去入四声中,一般方言都保存有平上去三声而入声却在很多方言中年消失? 8、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是否指普通话音跟北京话语音是完全一致? 9、以普通话为例,说明声调对韵母读音的影响以及韵尾对韵腹读音

10、以“小组长”和“党小组”为例,说明在三字词中,为什么连上变调有12种不同的标调格式? 11、普通话的前高不圆唇元音和舌尖元音,拼音方案里为什么只用一个字母去表示,这对舌面辅音跟舌根辅音、舌尖前辅音、舌尖后辅音的音位归纳有什么影响? 12、举例说明汉语拼音方案中iou、uei、uen在跟声母相拼时省写主要元音的根据。 13、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 14、列举出现在普通话儿化韵中的卷舌元音,并发表你对儿化韵音位分析的意见。 15、汉语方言中哪些地区有入声?这些地区的入声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16、用国际音标描写普通话语气词“啊”在音节连续中的语音变化,并说明原因。 17、举例说明下列各组概念: (1)声母和辅音 (2)央元音和中元音 (3)声调和轻声 18、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元音实际读音情况很复杂,但汉语拼音方案只用了不多的元音字母就可以加以区别,这是为什么? 19、下面书面形式相同的述宾短语可以有两种切分,它们在语音上有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笔记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重要考点 1、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切分、归并、分类。 ○ 1切分是由语流切分成片段。切分出的单位有: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2归并是把具有同一性的词(在语音形式和意义上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 ○ 3分类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的。 2、什么叫语法单位?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1)语法单位就是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跟语法有关的大大小小的单位。语法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有:○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或语言单位)。○3词组:词和词的组合。○4句子:最小的独立表达的语音片段(音义结合体)〖或最小的单说的语言片段〗。 (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性质的不同分成四级。 最小单位组合单位性质 1、 2、 3、 4、句子 (独立表达) 3、如何切分语素?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1)切分语素的方法:○ 1基本方法:对比法。到别的环境里去找与之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剩余法:根据假设,如果我们断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 (2)剩余语素: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只能在一个环境出现,又叫一用语素。剩余语素大多为音译词和借词。如:菠菜、沙丁鱼、哈巴狗、卡宾枪、苹果。〖注〗蝴蝶是一个语素。 (3)剩余语素的切分:在一个词中,如果我们先用对比法确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称为剩余语素。 4、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一个语素独立运用时成为词。独立运用包括单说和临时组合。如:白/衣服,是一种临时组合,其中“白”就成为一个词。 5、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汉语有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 6、什么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什么叫层次分析法?能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1)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词在组合中是线性排列的,但他们在组合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相邻的两个词不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讲座笔记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绪论 在求知上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 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音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就是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3、语法研究的单位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可以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所构成的(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就是合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词组:词根据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成的。 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的特点肯定有句调,从某种角度来说句子是基本的表述单位。 句群一般不把其归纳到语法研究的单位来,可以看做是篇章的研究。 4、英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层层组合关系) 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层层组合关系)也是构成关系句子由词和词组加上句调构成,所以其关系是实现关系 各个语言前三种的语法单位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句子的关系就不同了。

? ?层次分析(一) 一、语音对语法的影响 1、音节数目对语法的影响 比如说,花卉:玫瑰花,牡丹花,荷花,桂花。双音节的我们就可以省掉花,意思不会改变;但是单音节的就不能省。 地名:密云县,通县 姓氏:欧阳,司马,李,陈 过/过于(副词)有过分的意思 过于难过于艰难 过于密过于密切 过于细过于细小/细致 过于静过于安静 过只能跟单音节,但过于都可以 2、轻重音对语法的影响 A. 副词“都”:表示总括,相当于全 相当于已经 相当于尚且 他们都回来了。(重音在都的前面) 他都走了,你还不知道?(在都的后面) 这个问题,三岁孩子都知道。(在孩子前面) B.动词(双音节)+名词所构成的结构 动宾结构(自然重音在宾语上)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应用 第一单元 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的分类: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的分类: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 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二】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分类: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代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三】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例:一、二、千、万、亿、第一、初五、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个、位、尺、只、条、批、群、套、双、副、丈、尺、亩 (2)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的词。 副词的分类: 1.时间(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已经、正在、将要、马上、顿时、忽然、一时、终于、常常、 再三、向来、始终、永远、一旦、暂时、渐渐、赶紧、恰巧、仍旧、曾、才、将、就、再 2.范围:都、全、总、只、仅、全部、总共、统统、只好、仅仅 3.程度:很、最、太、更、还、非常、十分、格外、稍 4.然否:必、必定、一定、不、没有、未必、也许、或许、大概、大约 5.语气:可、偏偏、索性、简直、原来、反正、居然、难道、究竟 6.关联:又、也、再、还、才 【四】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表排除:除除了 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 【五】连词:能够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连词的分类: 1.并列:和、跟、同、及、与、并、并且、而、不是……而是……、既……又…… 2.递进:并、并且、而且、况且、不但……而且……、尚且……何况……、与其……不如…… 3.选择:或、或者、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