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选择题)

1. (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 (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 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 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 (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 (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 (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B.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9. (09江苏卷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0. (09海南卷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09山东卷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12. (09全国卷Ⅰ3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

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3. “真理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认识成果,它是观念范围的东西。”这说明

A.真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B.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C.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D.真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客观的

14. (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 2010年1月15日中国多省市将可以观测到本世纪首场日环食。这次日环食将持续11分08秒,是未来超过1000年时间内最长的一次,下次再想观测要等到3043年。之所以人们能对日环食进行准确预测,是因为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

C.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16. 2009年网络热词有国庆阅兵、索马里护航、钓鱼执法、欺实码、楼脆脆、被就业等,这些词语在2009年受到热议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②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7. 2010年1月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全党既要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反映了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走亲串门坐公交,外出旅行减装备,年夜饭摆“全素宴”,低碳家电、植物年礼走俏,节能灯取代花灯,网上拜年风行,“低碳过春节”倡议得到数百万网友响应……不论是在过节生活中,还是网络世界里,“低碳过年”、“低碳春节”成了虎年春节的时尚。材料表明

①人的实践活动总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②人的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③认识是标志着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④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19.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意味着

①真理是客观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④真理是可以推翻的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0. “今天小雪,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2℃;今晚到明天,风力2级;降水率70%;明天阴,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省气象台某日早发布。”以上内容

A.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B.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D.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1. 在当前金融危机期间,确保币值稳定仍是各国央行的首要任务之一,但保证币值稳定并非真正币值一点都不动。这体现了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没有规律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2. 2010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立这一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尊重真理、追求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 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24. (07山东卷25)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 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6. (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7. (09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8. (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9. (09山东卷24)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30.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体现了辩证法的

①矛盾特殊性的原理②具体问题具体原则

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 (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2. (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33. (07北京卷24)“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4. (07上海卷15)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35. (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36. (09海南卷18)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7. (09海南卷22)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8. (08山东卷2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39. (09浙江卷3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 (08广东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41. 新华网深圳2009年5月27日电,国务院近期批准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目的是通过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改革发挥试点和带动作用。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42.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油节电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符合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3. (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4. (08四川卷28)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和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5. (09江苏卷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6. (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7. (07江苏卷10)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48. (09江苏卷27)“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9. (09海南卷21)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0. 新农保要求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其哲学依据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1. 2010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旱灾严重。面对旱灾,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原则④以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理论作为抗旱救灾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52. (07江苏卷16)“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53. 2010年海地和智利发生的地震引发当地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虽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无规律可循的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54. (09安徽卷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55. (09天津卷6)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56. (09全国卷Ⅰ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7. (08海南卷22)“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58. (08北京卷2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59. (08北京卷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60. (08江苏卷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61. (07年四川卷28)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2. (09天津卷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3. 权威人士指出,中国作为美国“债主”,拥有巨额美元储备,在面对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问题时,会陷入了“两难”:如果抛售美元资产,美元就会急剧贬值,中国外汇储备就会大量缩水;如果不抛美元资产,美元会缓慢贬值,中国会缓慢赔钱。权威人士的观点说明

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D.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64. 回首钱学森先生的一生,可算是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他的物理力学就是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可见,创新

A.是不崇拜任何东西,否定一切B.是对既有理论、实践批判和发展

C.是几个事物相加成一个新的事物D.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和本质

65. 2010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了条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尊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6. 201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将落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开放水平等四个方面。这启示我们要

A.善于抓住重点B.着重把握主流

C.看到重点中的两点D.重视适度原则

67. 云南省的水资源丰沛,在全国排第三位,但因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因地制宜,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对于建立长效抗旱机制有重要意义。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8. 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它是我国目前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的建成使得鄂相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将会促进三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这说明

A.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新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D.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也是全面的

69.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0年至2012年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B.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统一

C.对立性与统一性辩证统一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0. 2009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区域振兴规划体现了

A.发展前进性与典折性关系B.运动与静止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1. 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将使双方贸易更加便利,贸易量大大增加,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会更强,将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会促进中国的消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2. 2009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在“中国城投债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城投债发行规模的空前上涨和地方政府负债超5万亿等因素有可能引发的风险。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C.坚持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73.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辩证否定观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4. (09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75. (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6. (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

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77. (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8. (08江苏卷7)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79. (07江苏卷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0. 超市中出现一种水果:长得像菠萝蜜,看上去像蜜柚,披着“红苹果”外套,本质上属于“梨”家族的啤酒梨。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说明了一个哲学道理

A.矛盾双方相互贯通B.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D.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D

7.A

8.B

9.A 10.C 11.D 12.B 13.C 14.D 15.C 16.B 17.B 18.C 19.D 20.B 21.C 22.B 23.B 24.A 25.B 26.C 27.D 28.C 29.C 30.B 31.D 32.D 33.A 34.A 35.C 36.D 37.B 38.B 39.D 40.D 41.C 42.D 43.D 44.B 45.C 46.B 47.C 48.B 49.D 50.C 51.A 52.B 53.A 54.D 55.A 56.B 57.C 58.D 59.C 60.B 61.A 62.B 63.D 64.B 65.B 66.A 67.C 68.C 69.A 70.D 71.C 72.D 73.A 74.A 75.A 76.C 77.B 78.B 79.C 80.B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6 国家本质与现代国家的管理、结构形式

专题训练26 国家本质与现代国家的管理、结构形式 1.因“亲信干政”事件持续发酵,韩国国会表决通过了针对前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朴槿惠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名被弹劾罢免的总统。据此对韩国权力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宪法法院作为立法机关有权解释宪法 B.韩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三权分立原则 C.国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有权弹劾总统 D.宪法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和国会的权力 2.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发表讲话,宣布修宪公投获得通过。修宪公投的主要内容为土耳其由现行的议会制改为总统制。这意味着,在土耳其( ) ①议会的控制权必将被削弱②执政实权从总理手中落入总统手中③总统由议会获得多数席位政党产生 ④颁布法令的权力由总统落入内阁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举行修宪公投,宪法修正案以51.41%的支持率获得通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意味着土耳其将从议会制改为总统制,从宪法上赋予总统实权。下列属于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的是( ) ①前者的国家元首是议长,后者的国家元首是总统②前者的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的政府对总统负责③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④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日前,某国总统选举结果正式揭晓,但当选总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还不能马上任命总理和组建政府,这些工作必须在议会选举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政府履行职能将举步维艰。由此可知,该国( ) ①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能影响政府的组建和运转②国家元首与议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国家元首和议会都能够一定程度影响政府的组建④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总统无法影响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国由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但只拥有形式上的权力;政府首脑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但任。符合这一政体的国家可能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6.2017年8月28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签署英国启动“脱欧”程序的通知信函;2017年1月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2017年5月,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比较现代英美法三国政权组织形式,其共同点是( ) A.都始终坚持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B.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C.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 D.实行民主共和制政体 7.(2017台州六校期中)某国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体事务。该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议会制 B.单一制 C.联邦制 D.总统制 8.2016年12月11日,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宣布,外交部长保罗·真蒂洛尼将接任辞职的总理伦齐,领导过渡政府,直到举行大选为止。12月9日,韩国总理黄教安发表对国民讲话,将代替被国会弹劾的总统朴槿惠主政。据此判断,意韩( ) ①两国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②两国的政府首脑都是总理③两国权力中心都在议会④两国的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

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2017年12月18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这些网络用语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B.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C.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2.2017年11月11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拉开帷幕,大会吸引众多国内外诗人、酒商代理参与,将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促进了诗歌的推广和酒文化的发展,彰显了酒类产业的文化价值。这体现了() ①中国诗歌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诗歌文化的推广决定了精神生活质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我国将进入汽车社会。“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是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规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B.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汽车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D.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次讲演中提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是有几颗核弹,不是GDP,不是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的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最完美、最吸引人的文化是不是在中国”。上述材料说明( )

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复习知识点

2019年高一下学期政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本质: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阶级统治工具) 2、国家属性:阶级性(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三、我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四、公民的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或被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岀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一一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童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自由必须在法律范围内)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一一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一一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③建守宪法和法律一一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一一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原则(三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平等地适用法律(合法权利受保护;违法受到制裁,反对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的政治生活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一一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1、根据此次探测获取的虹湾图像,通过综合分析月球地形地貌、光照等数据进一步确定该地区是否适合“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 为安全着陆做好技术准备。这表明() A.客观条件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 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 动 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D.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 的认识能力 2、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 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 3、今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 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 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原理 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 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 观世界 4、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5、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减轻贫困、饥饿、疾病、住房不足以及环境退化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这表 明() 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 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 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客观 性 7、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 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这 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这说 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 物加以对照 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收获。”这句话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9、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在问,其要在行。这 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合理的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1.1 国家的本质 教案

国家的本质 【教学目标】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从国家的历史性、阶级性和构成要素方面理解国家。 2.什么是国家性质?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简要说明四种类型的国家及其统治阶级、经济基础? 二、专政与民主 1.什么是国家,国家有哪些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什么? 2.什么是专政?什么是民主? 3.有没有超阶级的民主、全民的民主,为什么?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5.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国体与政体 1.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 2.政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什么是国家制度? 5.分别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 6.从民主的发展程度和民主的阶级性质两个方面,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与社会主义民主政体。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的国家论点

非王臣。者,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一生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又译《国家篇》)成书于柏氏壮年之时,是柏拉图最重要的那篇对话”。在这篇对话中,他设计了一个以哲学家为中心的理想—— 卢梭在名著中论及:国 家是订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 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 的最高意志……人民有权废除对自己无利的 契约。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7世纪英国哲学家 在自然状 《论自然和政治法则的基础》 以上这些理论能说明国家的本质吗? 按照你的理解,国家是什么? 问题:国家是什么?以上不同的论点能够说明国家的本质吗?(板书国家的本质) 【教学新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从国家的历史性、阶级性和构成要素方面理解国家。 2.什么是国家性质?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简要说明四种类型的国家及其统治阶级、经济基础? 二、专政与民主 1.什么是国家,国家有哪些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什么? 2.什么是专政?什么是民主? 3.有没有超阶级的民主、全民的民主,为什么?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5.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国体与政体 1.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 2.政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什么是国家制度? 5.分别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 6.从民主的发展程度和民主的阶级性质两个方面,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与社会主义民主政体。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问题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合作交流 【课堂探讨】 1、国家的产生

高二政治-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8.12. 江苏省淮阴中学:张锦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第二卷的答题框里,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说法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有哲学的总和 B、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D、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去神庙学习礼仪。老师三拜九叩,学生也三拜九叩;老师焚香, 学生也跟着焚香。出庙门时,老师不小心踩到一块西瓜皮上,摔了一跤。学生们纷纷把脚 踩在西瓜皮上摔一跤。这几个学生从哲学上看 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②主观主义错误 ③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没有看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3、2018年11月,著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与计算机“X3D-Fritz”在4场“人机大战”中,以2:2的总比分结束全部战斗。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B、电脑也有人的意识 C、电脑能够模拟人脑进行一些活动 D、电脑完全可以替代人脑 4、下列选项中与“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D、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今年夏天,我国迎来了用电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华南电网、华东电网严重告急,电力公司 不得不经常拉匣限电。回答5—7题 5、华东地区一方面是白天的电不够用,一方面是夜间的电用不完。针对这种情况,江苏 许多地区,开始制定分时电价,即在白天8时—晚上9时实行0.55元/度,夜间为0.30元/度,鼓励居民在夜间用电。这从哲学上看 A、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C、可以使得电力资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避免了浪费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6、2018年9月,淮安市首先在富春花园、东方花园、富丽花园等几个小区实行分时电价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政治(理科) 第I 卷(选择题共70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体现的哲理是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 ?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D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表明的哲理是: A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认识了规律,办事一定成功 C .按规律办事就一定成功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B ?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一部分 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D ?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的因素。据此回答4—5 题。 4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 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D.③④ 5.对唯心主义哲学,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A ?具体分析,科学批判 B ?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C .从整体上肯定唯心主义的正确性 D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应彻底否定唯心主义 6?在日本“二战”遗弃化学武器伤人索赔的众多案件中,日本政府多次无视事实,拒绝赔偿,而中国受害者一再起诉。从哲学看,这是因为双方 A .立场不同 B .知识构成不同 C .世界观、人生观不同D.思维方法不同

1.1国家的本质教案选修三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综述 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 一、课程标准: 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 1.1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2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二、专题导语: 环顾世界,在形形色色的国家中,你能找出两个形式完全相同的国家吗?恐怕很难。要解释这种现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你必须清楚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然后,你才能说明:国家性质是怎样划分的?不同性质的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形式?不同国家的结构形式又有什么差异和意义?从各具特色的国家中能够归结出哪些基本形式?为什么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不仅仅是主权国家,还有众多国际组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运用正确的方法,理解和分析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究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三、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板书) 1、国家是什么(板书) (1)、国家的产生(板书)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补充: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国家的本质属性(板书)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板书) 作为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补充: 人口,即国家定居的居民,指同一个国家统治权管辖下的人口。人口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是国家存在的自然基础 领土,即一个国家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也即是一个国家主权支配下的特定地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领土,国家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 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主权包括管辖权、独立权和自卫权。管辖权包括国有在其所属的领土内的人和事物或发生的事件,除国际法规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以外,有权按照本国法律实行管辖,而且对在国外的具有本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理论(终极) 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国家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

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 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 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 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 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 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 类社会发展到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社会组织。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因此国 家绝非公正地代表社会的每一个阶级,而是特定阶级的统治。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这种秩序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高中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高中第二框文化与经济 政治教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三、【方法点津】: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文化的涵义及其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同于经济、政治,但是,它与经济、政治又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生活内容,从中可以体会到,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一、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段话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文化虽然由经济、政治决定的,担忧有相对独立性,它并不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2、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江泽民这段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作用等方面,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高二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测试题

1.1.2《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18年7月,广东正式推出文化强省战略: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 000亿元,占全省 GDP的比重达8%。这表明()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从材料中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占全省GDP的比重达8%等信息表明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D项正确;A、C两项表述错误;B 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2.2018年11月2日,中共甘肃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制定甘肃省“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 A.文化决定经济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解析】选C。从材料中看出,甘肃省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因为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中并未表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B、D两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3.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758 043万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383 690万元。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材料中电影票房收入等字眼,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选出C项;经济决定文化,A项表述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项表述错误。 4.2018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超过3 00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接近1%,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

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教学难点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排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理想?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

(暑期一日一练)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 人教版

2017__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政治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年来,由于城市美化、绿化的需要,许多大树从深山老林被连根拔起运往城市。由于这些大树与其生长地的环境形成了稳定平衡的生物群落, “大树进城”不仅对其原生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水土不服”,不少大树“进城”后枯死。 上述事例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人类面对规律无能为力 ③人类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 ④改造城市环境要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 “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3.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 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 从这一自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 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 积极: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9、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0、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白城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以下对“等价交换”理解正确的是 A、是指任何场合价格与价值都相符的交换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2、近几年,金银纪念币发行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央行公告表示,2014年发行“和”字书法系列第四枚——草书、2015年生肖贺岁普通纪念币各1枚。其中,2015年生肖贺岁普通纪念币为新一轮生肖贺岁系列普通纪念币首枚,中国人民银行将在2015~2026年每年各发行1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以下对金银纪念币的正确理解是 ①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②纪念币的面值由国家规定 ③纪念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④本质是价值不变的商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材料表明 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含答案)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问题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 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B.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谁决定谁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据此回答4-5题 4.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 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体现 B.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 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心 5.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意味着 ①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②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④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D.所有有形的物体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

高中政治《国家的本质》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教材解析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产生: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补充: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作为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补充:人口,即国家定居的居民,指同一个国家统治权管辖下的人口。人口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是国家存在的自然基础 领土,即一个国家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也即是一个国家主权支配下的特定地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领土,国家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 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主权包括管辖权、独立权和自卫权。管辖权包括国有在其所属的领土内的人和事物或发生的事件,除国际法规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以外,有权按照本国法律实行管辖,而且对在国外的具有本国国籍的人也有管辖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国家具备的最重要的因素。 政权,即政府组织,国家政权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对国家统治的工具,对内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对外代表国家。政权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政权就不成为国家。 [总结]: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人口和领土是国家的社会基础和自然基础,是国家存在的前提,政权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而主权则是国家的灵魂,在诸要素中属于首要地位,即使具备了人口领土和政权机关,如果这个政府,一切受命或依附于外国,而本身却没有自主权,不能独立行使,它仍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完整版)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