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林程星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前铜冶金工业仍然是以火法为主。而近年来铜的湿法冶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低品位氧化矿的处理、废铜资源的回收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铜冶金的火法以及湿法冶炼的工艺和发展状况。

关键字:铜冶金湿法冶金火法冶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pper metallurg y

Chengxing Lin

(School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Jiangxi,341000)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pper thermometallurgy is still the main method used in copper metallurgy industr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copper hydrometallurgy technology , which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low grade oxidized ore processing, waste resources recovery etc, has attracted people’s great interes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rmometallurgy and hydrometallurgy of copper.

Keywords: Copper metallurgy , thermometallurgy, hydrometallurgy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在电气工业方面应用更是广泛。对于中国铜工业来说,大力发展中国铜工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是全球铜消费量位居首位的国家,同时也是铜加工工业大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探索我国铜冶金技术行业发展的路子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为辅。铜的火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110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炉)约占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为主)约占1/3;熔池熔炼(包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的白银炉、水口山炉等)约占1/3。下面主要介绍火法和湿法炼铜的现状和发展状况。

1、火法冶炼铜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火法熔炼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铜工业生产中已明确提出清洁生产的目标。环境意识要求清洁的生产工艺, 即工艺过程中极少排放废物, 对火法炼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叙述了目前世界火法炼铜的主要工艺、工业生产实例及进展情况, 对现代铜冶金新方法:闪速熔炼、熔池熔炼以及其它熔炼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指出了铜火法冶炼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

1.1火法炼铜主要工艺

火法炼铜主要包括: 铜精矿的造锍熔炼,铜锍吹炼成粗铜,粗铜火法精炼,阳极铜电解精炼。经冶炼产出最终产品-电解铜(阴极铜)。目前世界铜冶炼厂使用的主要熔炼工艺为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在熔池熔炼工艺中,精矿被抛到熔体的表面或者被喷入熔体内,通常向熔池中喷入氧气和氮气使熔池发生剧烈搅拌,精矿颗粒被液体包围迅速融化,因此 ,使含有氧气的气泡和包裹硫化铜/铁的溶液发生质量传递。而闪速熔炼中的干精矿是散布在氧气和氮气的气流中的,精矿中所含的硫和铁发生燃烧,在熔融颗粒进入反应空间时即产生熔炼和吹炼。当这些颗粒与

熔池融为一体时,有些反应还会继续进行,但大部分是在飞行过程中发生的。吹炼工艺目前仍以PS转炉为主, 90年代后连续吹炼技术成功商业化应用,吹炼工艺实现了质的飞跃。1995年闪速吹炼问世并成功应用于美国肯尼柯特冶炼厂,将闪速炼铜整体工艺(闪速熔炼+闪速吹炼)硫的回收率由95%提高到99. 9%以上,其基本流程是各种精矿在闪速炉熔炼产出冰铜,然后将冰铜水淬,磨粉并干燥,再在另一规格较小的闪速炉中用富氧空气吹炼成粗铜,产出的粗铜通过溜槽加至阳极炉闪速吹炼具有生产能力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环保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烟气量小、二氧化硫浓度高且稳定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尤其适合于新建大型铜冶炼厂和对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的炼铜厂改造。粗铜火法精炼以回转炉精炼为主,由于传统固定式精炼炉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环保效果差、易跑铜、难控制,已逐步被机械化程度高、炉体密闭易操作的回转式阳极炉所替代。

1.2国内外火法炼铜进展及发展趋势

1.2.1.熔池熔炼

1.2.1.1 诺兰达连续炼铜法

诺兰达法于1967年在加拿大首次获得专利,是历经30余年发展起来的自热熔炼技术。世第一个连续熔炼和吹炼的反应炉于1973年在霍恩冶炼厂投产,经过多次工艺改造,目前采用富氧熔炼,日处理精矿达2000t以上,该法很适于使用氧气。在所有炼铜方法中,诺兰达法能耗低并随着富氧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对原料适应性强,既可处理高硫铜精矿,也可处理低硫含铜物料。同时具有高的床能力,流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备料过程,炉料不需要深度干燥,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诺兰达炼铜炉既可以直接生产粗铜,也可以生产高品位冰铜。直接生产粗铜存在粗铜质量较差、硫及稀散元素等杂质含量较高、渣含铜高、炉子寿命短(约100d)等不足而生产高品位冰铜炉子寿命较长(超过1年)。但是,当铜精矿中某些有害元素含量很低时,特别是Sb 和Bi可利用诺兰达炼铜炉产出用于电解的合格阳极铜。

1.2.1.2 瓦纽科夫法

瓦纽科夫熔炼法是前苏联发明和发展的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法,是由莫斯科钢铁学院的瓦纽科夫教授于1949年创造出的熔池熔炼技术,于1979年在诺里尔斯克建造一台20m2工试验炉, 1982年投产,床能力75-100t/m2.日,采用富氧浓度为68%-70%,烟气SO2浓度达40%,烟尘率降低80%-90%,标准燃料单耗比反射炉熔炼低71%-75%,粗铜成本下降2.4%。目前,前苏联共有六台工业生产炉。瓦纽科夫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备料简单,节能,技术成熟可靠,烟气二氧化硫浓度高,环保,贵金属回收率高,投资少等特点。因此引起冶金工作者的注意,目前正在分析研究这种工艺的一些可能和有前景的应用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熔池熔炼技术及其使用范围,正在积极推广应用到其他有色金属生产、炉渣贫化及化工部门的硫酸生产中。

1.2.1.3 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熔炼法

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熔炼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矿业工业部J.M.Floyd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的。随后芒特·艾萨矿物控股有限公司(简称MIM)和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简称CSIRO)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开发了艾萨熔炼法,MIM于1987年在铜冶炼厂建起了一座示范工厂, 1996年MIM开发了Enterprise和ErnentHenry矿,铜精矿产量增加,于是决定扩建铜冶炼厂, 1997年经两次提高给料率和提高氧浓度试验,现熔炼能力已扩建到250kt/a铜。斯特莱特工业公司其第一台艾萨熔炼炉于1996年在印度TamilNaduTuticorin新建冶炼厂投产,现在铜的年产量超过150kt。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铜法具有熔炼强度高,生产能力大;工艺流程短,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一般只有相同规模闪速熔炼炉的60%-70%左右;原料适应性较强,精矿不需干燥;可用廉价的煤作为燃料直接随炉料入炉,能耗较低;炉子密封性好,烟气较稳定, SO2浓度高;采用顶吹喷枪,操作简便;整个冶金过

程计算机控制,金属回收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喷枪使用12-15d 要更换其不锈钢管头,所以喷枪寿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炼铜技术中,艾萨熔炼法的特点符合现代有色金属冶炼简单、高效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步得到了有色金属领域的广泛认可。

1.2.2 闪速熔炼法

闪速熔炼是50年代冶金领域崛起的一项强化熔炼新技术,自从1949年第一座芬兰奥托昆普闪速炉诞生和1953年加拿大国际镍公司因科闪速炉投产至今,闪速熔炼经历了60年的历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闪速炉技术所作的改革及当时5座闪速炉的兴建,对把闪速熔炼技术推向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闪速吹炼炉,与之配套处理闪速熔炼炉产出并经水淬与磨碎的冰铜。与传统炼铜方法相比,闪速炼铜具有生产能力大,燃料消耗少,热利用高,硫利用高,环保好,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也存在炉渣需处理及烟尘率高的问题。闪速炼铜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四方面: (1)富氧浓度的提高。 (2)大型化和计算机控制。 (3)简化流程、提高对原料适应性。 (4)提高铜锍品位、实现直接炼铜。

1.2.3国外其它熔炼方法

三菱连续炼铜法是日本三菱金属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 1974年在直岛冶炼厂一台旧反射炉基础上建立一套月产粗铜4000t的三菱法工业设备。1991年直岛冶炼厂完成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铜23万t。三菱法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逐渐提高喷枪鼓风中的富氧浓度,使熔炼过程达到自热的程度;应用更有效的冷却方式,进一步提高炉子了的使用寿命。该法的特点是投资低,约相当反射炉的60%,操作简单,炉寿命长,无出渣出铜操作,无需吊罐,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可产冰铜品位65%,弃渣含铜0.5%。

1.2.4 国内炼铜研究进展

为提高中国铜冶炼技术装备水平,治理污染、降低能耗,提高经济规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冶、铜陵、云铜、大冶、中条山等主要大型铜冶炼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先后引进了闪速熔炼、诺兰达熔炼、澳斯麦特顶吹熔炼、艾萨顶吹熔炼等一批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铜冶炼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了中国铜冶炼整体水平。白银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熔池熔炼法。1976年白银公司建成44m2白银炉,日处理精矿达400t,经过几年连续生产,证明新的炼铜法熔炼强度大,燃料消耗低,烟气SO2浓度高,综合利用好等优点,故于1980年下半年,用100m2白银炉取代了210m2反射炉。1991年白银炉进行了富氧自热熔炼工业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白银炉床能率达到33t/m2.日,出炉SO2浓度提高到17%,铜熔炼回收率达到了97. 82%。为了使白银法从整体技术上赶上当今国际炼铜技术的先进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熔炼,提高生产能力;提高鼓风强度,增加鼓风量,提高富氧浓度;进一步强化炉体的冷却,以此提高熔炼炉强度,和熔炼效率。

1.3火法冶炼存在问题及技术发展

1.3.1国外先进炼铜技术尚需完善

近20年来,我国虽引进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炼铜新工艺,如闪速熔炼法、艾萨法、澳斯麦特和诺兰达等,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这些先进技术尚有不足之处。

1.3.1.1 双闪速炉熔炼法

投资大,专利费昂贵,铜精矿和熔剂要先进行磨细和深度干燥,需消耗部分能源。熔炉产出的铜锍需要水淬再干燥细磨,工序繁杂。每道工序均难以保证100%回收率,总会产生机械损失;热态高温铜锍水淬物理热几乎全部损失,水淬后再干燥,再消耗热能也不尽合理。铜锍水淬需要大量的水冲,增加成本。破碎、干燥要增加人力和动力的消耗,烟尘率高,这些都是多年来该工艺没有得到大量推广的重要原因。

1.3.1.2 艾萨法和澳斯麦特法

顶吹都要建立高层厂房,噪音大、顶吹的氧枪12m长,使用

周期短,一般3~7d要更换一次,消耗

大、劳动条件差、操作不方便。用电炉做贫化炉,电的能耗较高,渣含铜难以降到0. 6%以下。

1.3.1.3 三菱法

四个炉子(熔炼炉、贫化电炉、吹炼炉、阳极炉)自流配置,第一道工序的熔炼炉需要配置在较高的楼层位置,建筑成本相对较高,炉渣采用电炉贫化,弃渣含铜量达0.6%-0.7% ,远远高于我国多数大型铜矿开采的矿石平均品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系统控制非常严格,只要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无法正常生产。

1.3.1.4 诺兰达连续吹炼法

诺兰达连续吹炼法因采用侧吹,需要人工打风眼,劳动强度大,噪音较大,操作条件不好,冶炼环境较差,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喷炉事故。

1.3.2 铜冶炼技术的发展

1.3.

2.1新型铜连续冶炼技术的开发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铜冶炼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闪速熔炼、诺兰达、艾萨/奥斯麦特法等优秀的新工艺,但过程还都是分“熔炼-吹炼”2个阶段,并在2个独立的炉子中进行。基本流程是:铜精矿→熔炼→冰铜→吹炼→粗铜由于过程不连续,造成了流程长、能耗高、投资大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常用的吹炼设备PS转炉,由于它作业的周期性和回转式操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SO2泄漏对空污染严重; ②烟气大幅度波动; ③设备投资高。

为此,淘汰已有100多年历史的PS转炉,连续冶炼是铜冶炼近年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Cu-Ni冶金的主要方法是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闪速熔炼等“空间过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铜精矿本身具备的巨大比表面积,能够在较低的送风压力下(20kPa),迅速的完成硫和铁的氧化,因此,效率高且节能,最适合用于“造渣过程”。它的缺点是:缺乏最后造铜阶段的良好交互反应条件。而“熔池熔炼”则由于能够为熔融铜硫化物与铜氧化物组成的熔体创造极为良好的交互反应条件,因此最适合用于“造铜过程”。但由于它要求高压风机(200kPa),因此不宜用于承担大量、长时间的硫和铁氧化“造渣过程”。基于集成“空间过程”和“熔池过程”优点的思想,创造出一个能“取长补短”的短流程连续冶炼新工艺,是我国铜冶炼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和技术研究方向。

1.3.

2.2 炉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浮选柱技术在浮选领域已逐渐推广,特别适于细粒级的浮选,对提高精矿品位尤显突出。炉渣选矿必须细磨,在粗选和精选作业中,采用了浮选柱,而扫选作业为确保回收率,仍采用浮选机。这样,精矿品位在保证回收率不变的前提下从通常的Cu24% ~25%提高到28%。我国大型火法铜冶炼企业,产生大量的冶炼炉渣的堆存对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同时未能回收其中的有价元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将渣中所含有价元素提取回收利用,以及对炉渣提铜尾矿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火法铜炼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

1.3.

2.3铜火法精炼阳极炉工艺完善技术

铜火法精炼设计的精炼阳极炉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氧化还原法,因氧化还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作业过程,存在作业时间长、生产率低、能耗高、黑烟污染严重等问题。按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精炼阳极炉将成为需要完善并解决的问题。

1.3.

2.4锇元素的综合回收技术研究

尽管我国各冶炼企业在火法炼铜过程中对绝大多数有价元素进行了回收,但对锇元素的缺乏综合回收研究,需要进行相关方面的技术研发。

1.3.

2.5高砷铜精矿的处理技术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难处理铜精矿特别是高砷铜精

矿在火法冶炼技术方面的开发利用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美国的孟山都动力波洗涤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对砷含量达0.5%的铜精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迫切需要开发适合处理高砷铜精矿的火法冶炼技术。

1.3.

2.6冶炼厂含砷废水治理技术

采用动力波洗涤技术减少了砷对制酸工艺的影响,但含砷废水必须进行无害化治理,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实现零排放。

2、湿法冶炼铜的现状及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铜矿石开采品位逐年下降,难处理矿石逐渐增加以及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铜原料和铜制品,铜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湿法炼铜技术目前达到了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很高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炼铜方法,故对湿法炼铜方法进行总结对我国铜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铜湿法冶金工艺流程

湿法冶金的主要技术是“浸出→萃取→电积”,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2.2.铜的湿法冶金技术现状

2.2.1 堆浸技术

堆浸是国内外化学选矿最为成熟、应用范围最广的浸出工艺,目前世界上采用湿法回收的铜金属绝大多数来自难采、难选的低品位矿石的堆浸[4]。由于常规堆浸酸耗高,浸出率相对较低,因而提高铜的浸出率,缩短浸出周期,降低酸耗,才能提高浸出的经济效益。1980 年在Io Aguirre 矿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薄层技术浸出回收1.7 万吨阴极铜金属的铜水冶厂,其浸出矿石为氧化铜和辉铜矿的混合物,平均品位为 1.9%。而水冶厂将方法改进后,每公斤铜的酸耗由6~7kg 降至4.3kg,浸出时间由12~14 天缩短至7~8 天,同时年生产能力由1.2~1.3 万吨提高到2.2 万吨。此外,薄层浸出法克服了浓酸熟化浸出法中矿石干法磨细的粉尘问题和搅拌操作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逸出的问题。

我国用此法回收铜的应用相对较少。目前全国铜矿采出的表外矿和废石中(含铜低于0.3%)含铜600 万吨以上。可浸出利用的尾矿中含铜200 万吨以上,此外还有许多难选的氧化铜矿和含砷铜矿等。可见,我国低品位铜矿和难选难炼的铜矿储量较大。但截至目前为止,采用瀑法回收的铜金属产量仅占年总产量的2%,与近年来全世界投产的许多矿山相比差距较大。

2.2.2细菌浸出技术

1947 年首次报道细菌与矿山酸性排水的关系[5]。工业规模应用铜生物浸出是在肯尼科特铜公司进行的。在过去的十年中,铜的生物浸出已得到广泛应用。次生铜矿物生物浸出和堆浸处理边际品位含铜原矿均有工业生产的记载。与硫化铜矿浸出及其他硫化矿处理有关的主要细菌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在低温(20~40℃)下操作的有:氧化铁硫杆菌、氧化硫杆菌、氧化铁细螺菌。

(2)在中温(40~55℃)下操作的有:喜中温型细菌。

(3)在较高温度(55~85℃)下操作的有:喜高温型细菌。

广泛应用于生物浸出或生物氧化的细菌是氧化铁硫杆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喜中温型细菌和喜高温型细菌都将应

用在堆浸和就地浸出的提铜工艺中。目前堆浸和生物堆浸技术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只是生产规模还比较小。

2.2.3地下溶浸技术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成功开发了地下溶浸新工艺用以处理低品位矿和地下开采过程的残留矿,现在已经扩大到1500t/a 阴极铜的能力,生产成本不到1 万元/吨,填补了我国铜矿地下浸出的技术空白。

地下浸出技术对品位低、埋藏深、不易开采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用常规技术开采不经济的矿体具有重要意义。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圣- 曼纽儿铜矿(SanManuel)是一个大型的斑岩铜矿,从上世纪50 年代即开始大规模的采矿,目前还有几亿吨矿石,上部氧化矿品位0.36%~0.4%采用堆浸,下部采空区则进行地下溶浸,将含硫酸的萃余液通过注液井注入地下,利用地下旧的运输巷道将溶液收集在集液池中,然后泵送到地面与堆浸液合并后送到萃取液电积厂,湿法铜的生产能力为7.3 万t/a。如果被浸出的矿石中含有硫化铜,为了提高铜的浸出率,需要与生物浸出技术结合起来。

2.2.4氨浸技术

云南东川汤丹铜矿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针对高碱性脉石氧化铜矿开发了氨浸—萃取—电积工艺,这也是世界上唯一采用氨浸技术直接处理铜矿的工艺。上世纪90 年代初澳大利亚BHP 公司开发了一项采用氨浸—萃取—电积工艺从主要成份为辉铜矿的铜精矿中回收铜的新工艺,称为埃斯康的达(Escondida)法,该工艺的技术关键点有:

(1)辉铜矿(Cu2S)中以一价铜存在的铜在氨性溶液中很容易被氧化而进入溶液中,其反应速度比全部铜溶解的速度高出一个数量级。

(2)在高浓度的氨性溶液中,可以采用汉高公司生产的萃取剂LIX54—100。这种萃取剂对铜有很高的容量,未经稀释的LIX54—100 对铜的容量可以达到100g/L,而且负载有机物中的铜很容易被硫酸反萃取。

(3)由于采用氨性溶液浸出,许多杂质都不会进入浸出液中,再加上溶剂萃取的选择性,因而可以得到质量很好的反萃液,生产的阴极铜纯度可达到99.999%。

氨浸适于处理碱性脉石高的铜矿。我国针对云南汤丹铜矿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处理低铜低硫精矿时首先在回转窑中于500~600℃下焙烧,使精矿中的硫化铜转变为氧化铜或硫酸铜,然后在管式釜中于80~100℃下氨浸,浸出后的矿浆在浓密机中进行液固分离,浸出液进入萃取系统,萃取剂为LIX54—100,铜反萃液生产阴极铜。该工艺还可以处理当地高品位、高碱性脉石的氧化矿,不需要经过焙烧,氨浸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3、结束语

在铜的冶炼中,改进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技术对于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环境保护都有着长远的意义。

火法炼铜技术因具有生产能力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环保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SO2浓度高等优点,可能成为未来炼铜发展的方向。但不管采用何种火法炼铜技术,仍需不断加大高效、节能、低污染的铜冶金工艺的研发力度。上面些技术的开发应用必将推动铜火法冶炼生产和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

湿法炼铜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开发已达到相当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和很高的技术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铜工业生产的主要技术走向,同时也可以用于Au、Sn、Bi 等金属矿物的提取,具有极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我国的湿法炼铜技术正处在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落后,还需要多学科的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

4、参考文献

[1]陈国发,等.重金属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2] 全国重有色金属冶炼含砷危废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研讨会论[C] .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金委会, 2008: 12-20.

[3] 肖纯.铜造琉熔炼工艺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J].铜业工程,2006, (4): 32-35.

[4] 周松林.祥光“双闪”铜冶炼工艺及生产实践[ 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09, (2): 11-15.

[5] 周松林.闪速熔炼-清洁高效的炼铜工艺[J].中国工程科学, 2001, (10): 86-89.

[6] 李继璧.国内铜湿法冶金工艺应用现状[J].湿法冶金,2007,26(1):13- 16.

[7] 刘大星,蒋开喜.铜湿法冶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有色冶炼,2000,29(4):1- 5.

[8] 李继壁. 我国铜湿法冶金工艺的应用[J]. 资源再生,2007(9):72- 75.

[9] 姜永智,廖雪珍,郭亮明等.铜湿法冶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评述[J].甘肃有色金属,2002,27(1):16- 22.

[10] 郭亚惠. 铜湿法冶金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 中国有色冶金,2006,35(4):1- 6,13.

[11] 刘大星.铜湿法冶金技术进展及对铜工业的影响[J].有色金属工业,2000(10):35- 38.

[12] 蒋学先,贾喜君,何贵香.铜的湿法冶金现状及展望[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5):61- 64.

[13]傅崇说.有色冶金原理(第2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铜冶炼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 林程星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前铜冶金工业仍然是以火法为主。而近年来铜的湿法冶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低品位氧化矿的处理、废铜资源的回收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铜冶金的火法以及湿法冶炼的工艺和发展状况。 关键字:铜冶金湿法冶金火法冶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pper metallurg y Chengxing Lin (School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Jiangxi,341000)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pper thermometallurgy is still the main method used in copper metallurgy industr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copper hydrometallurgy technology , which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low grade oxidized ore processing, waste resources recovery etc, has attracted people’s great interes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rmometallurgy and hydrometallurgy of copper. Keywords: Copper metallurgy , thermometallurgy, hydrometallurgy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在电气工业方面应用更是广泛。对于中国铜工业来说,大力发展中国铜工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是全球铜消费量位居首位的国家,同时也是铜加工工业大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探索我国铜冶金技术行业发展的路子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的铜冶炼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火法冶炼为主,湿法为辅。铜的火法生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目前,全世界约有110座大型火法炼铜厂。其中,传统工艺(包括反射炉、鼓风炉、电炉)约占1/3;闪速熔炼(以奥托昆普炉为主)约占1/3;熔池熔炼(包括特尼恩特炉、诺兰达炉、三菱炉、艾萨炉、中国的白银炉、水口山炉等)约占1/3。下面主要介绍火法和湿法炼铜的现状和发展状况。 1、火法冶炼铜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火法熔炼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铜工业生产中已明确提出清洁生产的目标。环境意识要求清洁的生产工艺, 即工艺过程中极少排放废物, 对火法炼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叙述了目前世界火法炼铜的主要工艺、工业生产实例及进展情况, 对现代铜冶金新方法:闪速熔炼、熔池熔炼以及其它熔炼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指出了铜火法冶炼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 1.1火法炼铜主要工艺 火法炼铜主要包括: 铜精矿的造锍熔炼,铜锍吹炼成粗铜,粗铜火法精炼,阳极铜电解精炼。经冶炼产出最终产品-电解铜(阴极铜)。目前世界铜冶炼厂使用的主要熔炼工艺为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在熔池熔炼工艺中,精矿被抛到熔体的表面或者被喷入熔体内,通常向熔池中喷入氧气和氮气使熔池发生剧烈搅拌,精矿颗粒被液体包围迅速融化,因此 ,使含有氧气的气泡和包裹硫化铜/铁的溶液发生质量传递。而闪速熔炼中的干精矿是散布在氧气和氮气的气流中的,精矿中所含的硫和铁发生燃烧,在熔融颗粒进入反应空间时即产生熔炼和吹炼。当这些颗粒与

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_0

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如何让绿色环境融入到企业会计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标签: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环境管理会计随着产生,到1980年,学者开始专门化和专业化地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同時也出现了其他的研究成果,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员工报告、增值报告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出现了分化,即传统会计方法与经济学方法。1990以后,各国都开始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研究最成熟的是日本对中小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随着中国企业不断的增多,环境问题也被联合国多次提议,所以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应用的研究是必要的,也势必需的。 1 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会计所基于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有几个最基本的要点:①人类应该在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②注重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③要对资源具有的价值通过资源核算体系合理进行定价;④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放弃粗放型生产方式,选择节约型生产方式;社会总成本理论主要内涵包括: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外部性的概念,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看,外部性是指某单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福利,却没有让这种影响得到制止。外部性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共享资源”问题。直接将导致资源的失效利用或市场失灵。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共同支撑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是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得以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源。 2 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研究现状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宗旨是要推动各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此后,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Schaltegger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框架,从环境会计与生态会计的关系角度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他没有从更深的角度进行剖析。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理论较多,实务较少。谢辊,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为企业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设计了相应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但是这种工具虽然具有实用性,但是缺少可比性。郭晓梅、王燕祥、谢混、于道胜只对西方国家环境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了介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胡;谷乔对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专家们的确发现了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必要性,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模板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灌浆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 1 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 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 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 粘度从1.2~200×10-3Pa·s; (4) 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 毒副作用小,造价低。 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铜冶炼三种方法

目前,中国已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铜新工艺有:闪速炉熔炼、艾萨熔炼、奥斯麦特熔炼、诺兰达熔炼等。国内自主创新的有白银法熔炼、金川合成炉熔炼、东营方圆的氧气底吹熔炼。后3种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7种也算世界上较先进的炼铜法。通过多年的实践,国外的先进技术尚存不足之处,分述如下: 1、双闪速炉熔炼法: 投资大,专利费昂贵,熔剂和原料先进行磨细再进行深度干燥,需额外消耗能源这不尽合理。熔炉产出的铜硫需要水碎再干燥再细磨,工序繁杂。每道工序均难以保证100%回收率,会产生部分机械损失;热态高温铜锍水碎物理热几乎全部损失,水碎后再干燥,再加上炉内大量水套由冷却水带走热量,热能利用也不尽合理。铜锍水碎需要大量的水冲,增加动力消耗。破碎、干燥要增加人力和动力的消耗。这些都是多年来该工艺没有得到大量推广的重要原因。 2、艾萨法和澳斯麦特法均属于顶吹冶炼系列: 顶吹都要建立高层厂房,噪音大、高氧浓度低烟气量大、顶吹的氧枪12米长,3天至一周要更换一次,不锈钢消耗量大、投资大、操作不方便。都用电炉做贫化炉,渣含铜一般大于%不合国情。 3、三菱法的不足 4个炉子(熔炼炉、贫化电炉、吹炼炉、阳极炉)自流配置,第一道工序的熔炼炉需要配置在较高的楼层位置,建筑成本相对较高,炉渣采用电炉贫化,弃渣含铜量达%~%,远远高于我国多数大型铜矿开采的矿石平均品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4、诺兰达和特尼恩特连续吹炼法,尚在工业试验阶段。 诺兰达是侧吹、要人工打风眼、劳动强度很大、风眼漏风率达10%~15%。有很大噪音、操作条件不好、冶炼环境不理想。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泡沫渣喷炉事故。 综上所述,让我们来寻求新的冶炼工艺,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新途径。 氧气底吹炉炼铅、炼铜最早是湖南水口山和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研发在水口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5-05-18T14:39:11.73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孔书明 [导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控制新的污染,加快治理原有污染。 孔书明 乐清市环境保护局 摘要: 本文就在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新时期管理工作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文明。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对策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控制新的污染,加快治理原有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是贯彻保护环境,“预防为主”方针的关键性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负责设计任务书和经济合同中的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负责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及建设施工的检查;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负责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 目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 2.1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建设项目漏批漏管。从主观上讲,首先,部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人员个人素质不高,不能全面掌握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过程中缺乏执法依据,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执法;其次,部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从客观上讲,首先,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环保意识,为了寻求非法经济效益,选择较为隐蔽的厂址,擅自建设生产,不易被发现,有的企业虽然报批了审批手续,但是擅自扩建或进行其他项目生产;其次,行政干预较多,部分地方政府对当地产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淡化了环保法律意识,降低了环境管理要求:另外,出现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的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延误了现场取证的有利时机。这些都形成了管理中的漏洞,助长了环境违法者的气焰,给以后的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的审查和验收负全部责任。”但是环评审批后,部分建设单位不能严格按照审批意见进行建设,审批手续成了一纸空文,失去了实际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三同时”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建设项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严格把关,保证审批意见落实到位。所谓“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长期以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重前期环评审批、轻后期“三同时”管理的所谓“重头轻尾”现象较为严重。 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问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保持客观性、严肃性、科学性,只有把握好这几项原则,才能使环评审批真正达到防止生态破坏,杜绝新污染源产生,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目的。但是目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较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无序化竞争、收费混乱,导致了环评质量下降,为了环评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对这种状况进行整顿。 2.4建设项目生态保护管理能力较差。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与任务的要求与建设项目生态保护管理标准和评价技术基础薄弱、环评队伍生态评价能力不足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目前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总体上还较差,对区域生态影响问题,尤其是土地退化、湿地保护、林地保护、草原保护、物种保护等问题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生态保护管理措施与生态保护控制目标的制定还难以指导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尤其是缺乏全国性、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或部门的生态保护规划或生态功能区划,缺少具体的生态保护控制指标,一些流域、区域的生态平衡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考虑。上述内容,都属建设项目生态保护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需要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评价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加强。 3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3.1加强环境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和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 3.1.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辨证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经济发展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1.2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理论研究 由于环境科学历史不长且是边缘学科,所以,目前世界上环境理论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与时俱进。如:环境经济学有个著名“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环境质量状况,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据统计,美国出现拐点的时候为人均GDP1万美元,一些国家出现拐点的时候为人均GDP6千美元。而我国,据有关专家分析,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教训,走新工业化道路,可能在人均GDP3千美元时就出现拐点。我们一定要研究好、把握住环境问题的规律,吸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开创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争取拐点尽早出现,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3.2完善环保立法,创新环保体制,加强环保执行力 完善环保立法完善我国生态环境立法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立法的价值合理性——确立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由于在《环保法》立法时可持续发展尚未为国人所普遍认同,故未能成为《环保法》的立法目的。二是生态环境立法的工具合理性——整合现行环境资源立法。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一直受到非理性思路的影响,其后果表现为在立法时容易就一时一事做出规定,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化的通盘考虑和综合平衡,所立之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体系不完善、法律规定操作性

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怎么解决环境问题成为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合理的利用环境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环境问题的更好改善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环境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 环境管理的概念及目的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法律、政策、经济、技术、教育等),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对从实开发活动的集团或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以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它的目的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并使自然资源千秋万代地为人类永续利用。 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是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发展的制约条件;发展可以为环境带来污染与破坏,但只有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关键在于通过全面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技术、社会相结合,发展与环境相结合。 3环境管理对象 认识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环境管理的实质是改变人的观念和影响人的行为,只有从人的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入手开展环境管理,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由此,根据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大体将环境管理对象分为: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4 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共包括八大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 我国环境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 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已形成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逐渐走上了规模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 当然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环境管理也应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环境管理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二是环境应急机制的深化与完善,三是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化,四是加强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玻璃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玻璃材料的应用与趋势 内容摘要:随着建筑多元化的发展,建筑玻璃的已经成为建筑多样化和建筑功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最近几年,建筑用深加工玻璃的品种、数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建筑使用的深加工玻璃出现了如钢化玻璃自爆、中空玻璃漏气等多种问题,造成很大的损失。当今世界玻璃制造商们在开发钢化玻璃新技术方面,均向能源、材料、环保、信息、生物等五大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奋进。 关键词:玻璃材料的应用现状,玻璃材料的发展趋势 一 .世界建筑的发展对玻璃的要求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随着第一个玻璃幕墙出现开始,建筑幕墙一直占据着建筑市场的主导位置并引领着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到目前,建筑对玻璃的要求经过了从白玻、本体着色玻璃、热反射镀膜到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变化。玻璃的颜色也由无色、茶色、金黄色到兰色、绿色并最后向通透方向的发展变化。 二.建筑玻璃的主要应用品种及特点 1、钢化玻璃 它是利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的方法,或是化学方法进行特殊处理的玻璃。一般是在原来普通的浮法玻璃基础上,经过将玻璃加热到软化点温度再经过淬火处理,使玻璃内部中心部位具有张应力

而玻璃表面部位具有压应力并达到均匀应力平衡的玻璃产品。钢化玻璃的品种包括化学钢化也称离子钢化和物理钢化两种;化学钢化玻璃的特点是由于采用颗粒较大的离子如钾离子置换玻璃表面的钠离子,在约400度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工艺制作完成;化学钢化玻璃可以切割、热弯等,但经过高温加工后的玻璃强度会受影响;化学钢化玻璃的初始强度可以达到原片的6-7倍,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加长,性能会衰减;由于离子置换的特殊性,多数使用在超薄的玻璃上。物理钢化玻璃的特点是强度高,一般强度可以达到普通平板玻璃的4倍左右 2、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由一层玻璃与一层或多层玻璃、塑料材料夹中间层而成的玻璃制品,中间层是介于玻璃之间或玻璃与塑料材料之间起粘结和隔离作用的材料,使夹层玻璃具有抗冲击、阳光控制、隔音等性能;夹层玻璃的特点是安全—即使破碎,也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缺点是降低采光性能、玻璃自重增加。 3、镀膜玻璃 镀膜玻璃俗称热反射玻璃,包括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和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两个品种。镀膜形成的原理是在原片玻璃表面镀上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氮化物膜,使玻璃的遮蔽系数降低,又称低辐射玻璃,是一种对波长范围4.5μm-25μm的远红外线有较高反射比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还可以复合阳光控制功能,称为阳光控制低辐射玻璃。镀膜玻璃主要有两个系列的品种,一种是在线镀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内外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国外市场空间广阔。随着**** 开发领域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广泛,尤其是中亚地区前 景广阔,为 *** 物资供应***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紧跟** 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开拓国内外 市场,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和国际化。 2、社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周边市场环境持续改善,重组后的**** 整体协调发展,物资集中采购政策和配套措施构成了我们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坚强后盾,为向外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市场大有可为。随着******的重组整合,** 区块的加速开发和建设生产配套设施,为有效弥补** 工作量不足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我们开拓社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4、社会销售不断拓展。参与 **** 等项目服务,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加之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文化和理念得到广大干部职工高度认同,单位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管理创新,确保持续发展奠 定了基础。 (二)内部环境分析 1、 200* 年的生产经营情况 200* 年是物资供应 ** 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年完成物资供应 额 ** 亿元。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 万元。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成本费用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信息系 统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基础工作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激 励政策更加完善。 市场提升成效显著。** 开发物资供应额不断增加,物资** 稳步增长,社会及周边市场持续上升。回收处理 报废物资** 吨,实现收入*** 多万元。立足** 周边和****,开展钢材、水泥和废钢销售,完成销售额****亿元。物资***站和 *** 站工作量完成顺利。*** 项目收回资金*** 多万元 ,签订各类服务合同累计*****万元。紧抓 ****企业 ** 、 ** 、 ** 等外部队伍动向。努力开展物资销售。实现收入**** 万元,较去年增长**% 。紧跟国外项目步伐,进出口合同执行顺利。共执行进出口报关合同*** 个,报关合同总金额**** 万美元;办理结算合同 ** 个,实现收入 **** 万元。为 ** 国内外市场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2、内外部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入,物资供应** 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企业的的既定目标,应该牢牢把握核 心业务,不断扩大核心区域的物资供应份额,积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加快管 理、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队伍建设步伐,规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组织模式、组织结构框架类型,完善人 事管理配套制度,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 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物资供应处的全面发展。 3、现有人力资源的主要优势。 (1)拥有一支管理严格,运作规范,监督健全,相对成熟的熟悉*** 物资供应 ** 的专业化队伍。物资供应 *** 服务保障队伍初具规模。 (2)各级领导和全** 职工对人力资源开发高度重视,并积极创造造就人才的空间和机会,全处职工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迫切和强烈,在绝大多数青年职工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成材、自学上进的良好学习风气。(3)近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职工队伍结构向合理化方向不断迈进,职工的年龄比例向着年轻化过 渡,整体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专业构成不断趋于合理。 (4)随着电子商务工作的迅速起步,职工对电子商务和电子化自动办公方面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初步培 养出一些电子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与大专院校和专业信息公司的合作与开发,使技 术人员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并积累了一些信息开发技术方面的经验。 *** 二、员工队伍现状分析

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11447272.html, 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简析 作者:李雨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给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先进城市环境管理经验,提出城市环境管理的改善措施,确保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现状;改善措施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再加之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也更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所以改善环境,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已迫在眉睫。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形势,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途径,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通过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多种手段,来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可以说环境管理是协调发展目标与目标的有效方法,属于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首先,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在整体上缺乏规划性,再加之环境管理机构众多,各部门之间权限重叠,在管理工作中互相牵扯,又相互推诿,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导致城市环境建设目标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使城市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其次,资源得不到合理运用,环境管理投入资金不足。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些垃圾的处理上不仅投入不足,而且人员配备也跟不上,这就导致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缺乏长远的规划,再加之当前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对环境与发展缺乏统筹和综合性决策,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二、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 1.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1.1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0/12/26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常用的增强相。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力学以及阻尼性能,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基体镁合金;颗粒增强体;性能 1.前言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长纤维、短纤维、颗粒和晶须等,其中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展。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由于镁的密度更低(1.74 g/cm3),仅为铝的2/3,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8O年代至现在,镁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近终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2熔体浸渗法 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中。由负压浸渗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汽车行业)汽车车身新材料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汽车行业)汽车车身新材料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汽车车身新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车身除满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要求外,仍应满足性能、外观、安全、价格、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需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轿车的整车质量中,钢铁占80%,铝占3%,树脂为4%。自1978年世界爆发石油危机以来,作为轻量化材料的高强度钢板、表面处理钢板逐年上升,有色金属材料总体有所增加,其中,铝的增加明显;非金属材料也逐步增长,近年来开发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不仅替代了普通塑料,而且品种繁多,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广泛。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在新型材料应用方面的情况及发展趋势。 高强度钢板 从前的高强度钢板,拉延强度虽高于低碳钢板,但延伸率只有后者的50%,故只适用于形状简单、延伸深度不大的零件。当下的高强度钢板是在低碳钢内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经各种处理轧制而成,其抗拉强度高达420N/mm2,是普通低碳钢板的2~3倍,深拉延性能极好,可轧制成很薄的钢板,是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到2000年,其用量已上升到50%左右。中国奇瑞汽车X公司和宝钢合作,2001年在试制样车上使用的高强度钢用量为262kg,占车身钢板用量的46%,对减重和改进车身性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品种主要有含磷冷轧钢板、烘烤硬化冷轧钢板、冷轧双相钢板和高强度1F冷轧钢板等,车身设计师可根据板制零件受力情况和形状复杂程度来选择钢板品种。含磷高强度冷轧钢板:含磷高强度冷轧钢板主要用于轿车外板、车门、顶盖和行李箱盖升板,也可用于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冲压件。主要特点为:具有较高强度,比普通冷轧钢板高15%~25%;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平衡,即随着强度的增加,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下降甚微;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比普通冷轧钢板提高20%;具有良好的点焊性能;烘烤硬化冷轧钢板:经过冲压、拉延变形及烤漆高温时效处理,屈服强度得以提高。这种简称为BH钢板的烘烤硬化钢板既薄又有足够的强度,是车身外板轻量化设计首选材料之壹;冷轧双向钢板:具有连续屈服、屈强比低和加工硬化高、兼备高强度及高塑性的特点,如经烤漆后其强度可进壹步提高。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强度高的车身零件。主要用于要求拉伸性能好的承力零部件,如车门加强板、保险杠等;超低碳高强度冷轧钢板:在超低碳钢(C≤0.005%)中加入适量的钛或铌,以保证钢板的深冲性能,再添加适量的磷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实现了深冲性和高强度的结合,特别适用于壹些形状复杂而强度要求高的冲压零件。 轻量化迭层钢板 迭层钢板是在俩层超薄钢板之间压入塑料的复合材料,表层钢板厚度为0.2~0.3mm,塑料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25%~65%。和具有同样刚度的单层钢板相比,质量只有57%。隔热防振性能良好,主要用于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身底板等部件。铝合金 和汽车钢板相比,铝合金具有密度小(2.7g/cm3)、比强度高、耐锈蚀、热稳定性好、易成形、可回收再生等优点,技术成熟。德国大众X公司的新型奥迪A2型轿车,由于采用了全铝车身骨架和外板结构,使其总质量减少了135kg,比传统钢材料车身减轻了43%,使平均油耗降至每百公里3升的水平。全新奥迪A8通过使用性能更好的大型铝铸件和液压成型部件,车身零件数量从50个减至29个,车身框架完全闭合。这种结构不仅使车身的扭转刚度提高了60%,仍比同类车型的钢制车身车重减少50%。由于所有的铝合金都能够回收再生利用,深受环保人士的欢迎。根据车身结构设计的需要,采用激光束压合成型工艺,将不同厚度的铝板或者用铝板和钢板复合成型,再在表面涂覆防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镁合金 镁的密度为1.8g/cm3,仅为钢材密度的35%,铝材密度的66%。此外它的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性、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尺寸稳定性好,因此在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镁的储藏量十分丰富,镁可从石棉、白云石、滑石中提取,特别是海水的

(环境管理)生态环境建材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态环境建材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沙漠化等现象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人类意识到了由于自身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绿色材料概念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提倡绿色建筑,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生态环境建筑材料的发展担当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简称”四节一环保“)。而关于”绿色建材“按照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相关文件的定义,”绿色建材产品是指具有优异的质量、使用性能和环境协调的建筑材料“。其解释为,质量满足或优于国家相关标准,生产过程满足排放标准,使用和废弃对环境无害的产品。近些年曾出现过”环保建材“、”生态建材“等许多提法。目前,在百姓的认识中,”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建材“即认为是”绿色建材“;而在建材领域的认证中,也基本是这样认同的。所以,准确地为绿色建材和生态环境建材定义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环境建筑材料的诠释过去的土坯房、窑洞、竹木房屋等原始建筑在废弃后基本上对环境不会造成负荷,而且这些建筑室内的舒适性(温度、湿度)较好,建筑内屋面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现在建筑,主体以混凝土和黏土砖为主,室内的装饰也以陶瓷、涂料、壁纸、木质复合板材等为主,且为了节约土地,楼层越来越高。这样出现的问题是使用时,如果解决了保温问题,使用者的生活或工作物料的运输会增加能源的消耗;装饰材料过于讲究表观效果,化工原料应用较多出现室内污染,且室内装饰材料的呼吸性能差,污染物不易被吸附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材料(混凝土、黏土砖的制备)的取得破坏了自然环境,矿物资源不可再生;闲废弃后处置或不能重复使用对环境又会造成负荷。所有这些问题体现出了现代建筑、人类追求高品质生活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铜冶炼基础知识

冶金概论讲义 1 冶金基本知识 1.1 冶金的概念及冶金方法分类 冶金就是从矿石或二次金属资源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 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 根据冶炼金属的不同,冶金工业又了可以分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后者包括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 1.2 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捉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分离的目的。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热能,通常是依靠燃料燃烧来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来供给的,比如,硫化矿的氧化焙烧和熔炼就无需由燃料供热;金属热还原过程也是自热进行的。火法治金过程没有水溶液参加,所以又称为干法冶金。火法冶金是提取金属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生产成本一般低于湿法治金。 火法冶金包括:干燥、焙解、焙烧、熔炼,精炼,蒸馏等过程。 1.3 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湿法冶金温度不高,一般低于100℃,现代湿法冶金中的高温高压过程,温度也不过473K左右,极个别情况温度可达573K。 湿法冶金包括:浸出、净化、制备金属等过程。 (1)浸出用适当的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要提取的金属成某种离子(阳离子或络阴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而脉石及其它杂质则不溶解,这样的过程叫浸出。浸出后经沉清和过滤,得到含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和由脉石矿物绢成的不溶残渣(浸出渣)。对某些难浸出的矿石或精矿,在浸出前常常需要进行预备处理,使被提取的金属转变为易于浸出的某种化合物或盐类。例如,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盐而进行的硫酸化焙烧等,都是常用的预备处理方法。 (2)净化在浸出过程中,常常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杂质与被提取金属一道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叫做净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