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土壤学实习

环境土壤学实习

环境土壤学实习
环境土壤学实习

烟台土壤学实习报告

姓名:冉艳

班级:山师大人资环环科0801

学号:0144

目录

一、烟台概况 (3)

(一)地理位置 (3)

(二)自然地理

1.植被概况 (3)

2.土壤概况 (4)

3.气候状况 (4)

4.地形概况 (4)

5.地质概况 (4)

6.海域地貌 (5)

二、具体实习内容....................................(一)马山、门楼水库 (5)

(二)夹河口 (6)

(三)蓬莱火山地貌(迎口山) (6)

(四)牙山森林公园 (9)

(五)芝罘岛(陆连岛) (12)

三、实习感受与总结 (14)

烟台概况

(一)地理位置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

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曲长公里,海岛曲长公里。总人口641万,其中市区人口154万。2000年,烟台市有可识别民族38个,常住人口约5498人,占总人口的%。其中,满族1889人,朝鲜族1327人,回族579人,佤族429人,蒙古族377人,壮族200人,苗族141人,拉祜族113人,剩余的少数民族人口均不满百人。

烟台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是全国渔业基地之一,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70多种海珍品;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等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黄金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其他可开采的矿藏30多种。

烟台拥有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烟台港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烟台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开通至香港、汉城、澳门的国际航线及至北京、深圳、上海、乌鲁木齐等24条国内航线。境内蓝烟铁路横贯东西。火车直达北京、上海、西安、佳木斯等地。

烟台城乡已实现通讯程控化,移动通讯网络遍布城乡各地。1994年烟台成为"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目前,烟台已成为外商投资与贸易的热点地区。1997年烟台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1998年在此举办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又取得了巨大成功,烟台已成为新兴的亚太经贸城。

烟台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烟台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目前,已形成以轻纺、机械、建材、电子、冶金、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2700多家,主要产品2000多种。张裕葡萄酒、三环锁是烟台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较快,锦纶、白卡纸、电子网目板等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相继投产。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5亿元。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依山傍海,自然资源独特,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等。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近代开埠最早的烟台山领事馆基地遗址、人间仙境--蓬莱阁、海上仙山长岛、莱州云峰山魏碑刻石等名胜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二)自然地理

1植物

烟台植被属暧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胶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栎林分区。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滨海草甸和砂生、盐生、沼生和水生植物7个类型。森林植被包括赤松林、黑松林、麻栎林、日本落叶松林、籽椴林、刺槐林、枫杨赤杨林、杨树林和竹林9个种类。灌丛植被包括栎类、胡枝子、杜鹃灌丛,鹅儿枥灌丛,坚桦白檀灌丛,杜鹃灌丛,牛奶子灌丛,胡枝子灌丛,绣菊灌丛,紫穗槐灌丛,柽柳灌丛9个类型。草灌丛植被包括山槐、荆条线、黄背草群落,胡枝子、金茅、羊胡草群落,酸枣、百里香、黄背草群落3个类型。滨海草甸植被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盐滩和南部海湾滩分布有盐生草甸,包括獐茅草甸、杂草草甸和白茅草甸3个类型。盐生植被包括盐地碱蓬群落和盐角草群落2个类型。砂生植被包括砂钻苔草群落、单叶蔓荆群落和北沙参群落3个类型。水生和沼生

植被包括芦苇群落和菖蒲群落2个类型。

2土壤

烟台市土壤面积约1758.77万亩,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盐土、风砂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7个土类,18个亚类。全市棕壤面积1368.1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7.79%。褐土面积12 6.21万亩,占总面积的7.2%。潮土面积229.79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3.O7%。盐土面积为14.l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O.8%。风砂土面积3.99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O.22%。水稻土面积O.57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O3%。砂姜、黑土面积16.O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O.92%。3气候

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年平均气温℃,属于山东半岛西北部降雨较少的地区之一,其中6~9月份为雨季,雨季与高温期同步;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盛行南向风,强风为偏北风,最大风速达28 m/s,最大风力可达9级;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风暴潮。烟台四季分明,各季天气气候各具特色。

4地形

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总面积的%,丘陵占%,平原占%,洼地占%。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泽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蛤山卢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构成,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米。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因烟台市域降水较充沛,空气湿润,气候温和,低山丘陵一年四季林木葱茏,明媚如画。春天,满山苍翠,花香袭人;夏日,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秋季,果林红叶,五彩纷呈;到隆冬时节,银装素裹,玲珑剔透。

市域内,河网较发育,中小河流众多,长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条,其中流城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龙河、大沽河、大沽夹河、王河、界河、黄水河和辛安河7条。主要河流以绵亘东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罗山、大泽山所形成的“胶东屋脊”为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黄海的有五龙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黄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点,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属季风雨源型河流。其冲积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层厚而肥沃,盛产苹果、大樱桃、梨和葡萄。

5地质

烟台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古老变质岩系,在断陷盆地中分布着少量中生界、新生界。岩浆活动强烈,以元古代酸性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活动最剧烈。构造中有栖霞复背斜及北东向断裂。此外尚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有些断裂对地震和矿产起着控制作用。

地层分有太古界胶东群,是胶东群主要含矿岩系。下元古界粉子山群,贮藏着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产。上元古界蓬莱群与胶东群、粉子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接触处多有30厘米厚的砾状石英岩。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含油岩及煤线,有狼鳍鱼化石。下白垩系青山组,为一套火山岩系,总厚度4700米。上白垩系白氏组,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沉积夹中基性火山岩,总厚度4100米。

新生界下第三系黄县组,是典型的内陆湖泊相,含煤和油页岩碎屑沉积。

市内岩浆发育,分布广泛。元古代以酸性混合花岗岩为主,如大泽山、昆嵛山等岩体;中生代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最发育,早期有郭家岭石英二长岩体,晚期有艾山似斑状花岩闪长岩及招虎山花岗岩等;新生代为喜山期基性玄武岩喷发,见于蓬莱沿海。

6海域地貌

烟台市北、西北部濒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像一颗颗灿烂的珍珠镶嵌在大海之中。面积较大的有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有居民的岛15个,分别为长岛县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龙口市的桑岛,芝罘区的崆峒岛,牟平区的养马岛,海阳市的麻姑岛、鲁岛。沿海表层水温变化较外海明显且幅较大,年平均水温11~14℃之间。海水表层盐度年平均28~31‰左右。潮汐自莱州到龙口沿海为不正规半日潮,龙口到牟平以及海阳市沿海为正规半日潮。海岸地貌主要分岩岸和砂岸两种,西起莱州市虎头崖,东至牟平东山北头,是曲折的岩岸,海蚀地貌显著,其余多为砂岸。海岸与海岛交相辉映,海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游览避暑胜地。

二、具体实习内容

(一)马山、门楼水库——7月15日

马山:位于烟台南部,海拔166米,距离海28里距市里28里,此地为火山地貌,岩石为变质岩、片岩,有条纹是烟台地区一种基地岩石是晚元古代粉子山群中的一组,火山岩带大致呈北东东——东西长条状分布,火山地层平缓地复于粉子山。

火山锥分三种:

1、火山碎屑锥:每一层代表依次火山喷发

2、火山熔岩锥:结晶状态不好,凝固的块成玻璃质

3、火山复合锥:就有火山碎屑锥的特点又有火山熔岩锥的特点

马山地区的火山下面有层理,为沉积岩碎屑,上面为柱状块状的熔岩,有柱状的结理(是标准的六边形侧面与冷却面相互垂直)。

裂隙分类:原生裂隙、构造裂隙、沉积裂隙

门楼水库:位于清阳河上,建于1958—1960年。蓄水量为亿m3,主要用途为:发电、饮用水、灌溉用水。主要构造为:拦水大坝、输水建筑、溢洪道

(二)夹河口——7月15日

河口地貌:夹河是烟台市区最大的入海河流,河口平面上呈短小喇叭口形距海岸两公里处的夹河桥处,河床宽约300米,到口门处展宽至1500余米。河口近口段宫家岛处原发育曲折的河口曲流,现已经人工裁弯取直,河流径直入海。口门处,大量泥沙在向东的沿岸流作用下,在西侧岸发育三条河口沙嘴,都向东突入河口中心,其中最新的一条(也是最外侧的一条)宽60余米,向口门中心突出700余米。(河口分三类:三角洲河口、三角湾型、喇叭口型)河口区距海两公里范围内的河床两侧发育大片河口潮滩,潮水可以淹没的滩地宽广平坦。组成物质以细砂、淤泥为主,生长一些盐生植物。一般潮水淹没不了的潮滩上部,苇草丛生,盐生,半盐生植物生产茂盛,围了一片盐沼地。

河口区土壤:夹河口土壤为盐土,受地下水的影响形成草甸土,受人为的耕作影响会形成潮土,如果地下水位上升会形成沼泽

河口区植被:大沽夹河口(简称夹河口),位于烟台市西部海滨,河口段水流大体呈南北向流动,从河口逆流向南三公里处有一夹河大桥。河两岸分布着细砂、粉砂构成的砂丘、砂垅,有以紫穗槐为主的防护林带,附近还有防潮坝。在这片滨海冲积平原上,夹河河口段在离海岸三公里范围内市一片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砂垅与砂丘上尚可见不少砂生植物。

夹河口分布的植被种类组成多是温带滨海区盐生、砂生代表植物,很多是盐生指示植物和固沙良好的植被。

(三)蓬莱火山地貌(迎口山)——7月16日

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中,胶东半岛的龙口、蓬莱、福山、栖霞一带发生了强烈的火山运动,造成大片的火山岩分布及一系列火山、溶岩地貌,其中,蓬莱一带是较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

蓬莱地区的火山岩只要分布在西山——赤山——庙山——卧虎山一线以北至海边。西到迎口山、栾家口海滨;东延至红石山、铜井海滨;南部的马山、平山、芝山等地也有零星出露,火山岩带大致呈北东东——东西长条状分布,火山地层平缓地复于粉子山群地层及其它地层之上,产状总的是向南倾,总厚度约2 00余米。

蓬莱地区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及致密橄栏玄武岩。岩石多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栏石、单斜辉石。基质主要为细晶质或玻璃质,其化学成分钟SIO2含量一般在41-46%,MgO含量为-%,AL2O2为14-15%,NaO为-%,K2O为-%,CaO在%左右,从其SIO2含量偏低,碱质含量偏高(NaO>K2O),以及橄栏石的大量出现,表明蓬莱玄武岩主要为偏碱性橄栏玄武岩。

蓬莱地区火山时间问题:综合蓬莱地区火山岩层序关系,在红石山、迎口山、本基杨家北沟镇等地的玄武岩地层中,普遍发育一层棕黄色砂质粘土及砂砾层(或称黄土状土,见上述迎口山、红石山剖面),这层沉积物标志着一次较长的喷发间断,据此为界,可把蓬莱地区火山岩分为上下两部分,它们是两个大的喷发旋回(即两次规模较大的火山活动期)的产物。

黄土状沉积之下为第一旋回形成的玄武岩,上复于古老变质岩基底之上,变质岩基底之上常有含铁、锰结核的红色风化粘土层。这期玄武岩主要为致密橄栏玄武岩,火山活动最多可见三次喷发,该喷发旋回之后石一较长时间的间断,在旱期玄武岩之上形成了黄土状土。

第二旋回的喷发地层在黄土状沉积层之上,这一旋回初期形成的多为火山碎屑岩、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后期则主要形成致密的橄栏玄武岩,该旋回中火山喷发最多达5-6次。

关于蓬莱地区火山活动和玄武岩形成时代,存在着很不一致的观点,一种看法是将蓬莱火山系中的黄土沉积层视为早更新世的黄土(如中国科学院地址研究所山东地震地址考察组),并且还认为火山岩系最下部、变质岩基底之上的红色风化粘土层属于上新世(如郭永盛),另外,在一些地方见到蓬莱玄武岩之上发育中更新世末的黄土状沉积。据以上地层接触关系认为:第一旋回的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第二旋回的玄武岩则形成于早更新末至中更新世初。

1982年前后山东有关地质部门对包括蓬莱地区在内的山东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绝对年龄的测定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第一旋回喷发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为-百万年,介于中新世和上新世之间;第二旋回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在-百万年,不是属于第四纪更新世,而是属于晚第三纪上新世早期形成。

蓬莱地区火山地貌:

第一旋回的火山活动主要为溶岩喷溢,溢出的玄武岩复盖于古老变质岩基底之上,经后来的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溶岩方山地貌。如蓬莱市城区西南的西峰台、平顶山。第二旋回的喷发物构成十分明显的火山地貌形态,初期火山活动多为中心式喷发,喷发物为火山碎屑、熔渣状玄武岩及集块状玄武岩,形成火山锥形态,后期火山活动为中心式兼裂隙喷溢为主,玄武岩浆宁静溢出呈熔岩流、溶岩被,形成玄武岩台地,如北沟镇-大王山——栾家口及铜井红石山一带,有些地方玄武岩直临海岸,形成陡峭的玄武岩海蚀崖岸。

蓬莱地区的主要喷发中心有迎口山、大王山、小红山、赤山、西山、红石山等,如迎口山即属一典型的中心式喷发的火山锥,它受北东向断裂和近东西断裂所控,处于两组断裂交会处,仅靠北林院一下朱潘断裂东侧,呈不规则的马蹄形,海拔248米。火山口位于山南坡东西向断层上,大致呈东西椭圆形,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现已发育成西向开口的冲沟。火山喷发时具有一定爆炸性,抛出大量火山弹、火山砂跞、火山灰等,继为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的喷发,形成火山碎屑锥。大王山位于迎口山之东,海拔242米,山体呈长垣形,其规模与迎口山相仿,组成物质以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为主,晚期橄栏玄武岩仅分布于东侧山顶,未发现明显火山口,但在山南坡见一南北向的裂隙溢通道。

营口山:

火山地貌:距离蓬莱城(西南部)25华里,呈倾型,从西侧看成柱状,火山的纹理是倾斜的属于渣状火山,属一典型的中心式喷发的火山锥,它受北东向断裂和近东西断裂所控,处于两组断裂交会处,仅靠北林院一下朱潘断裂东侧,呈不规则的马蹄形,海拔248米。火山口位于山南坡东西向断层上,大致呈东西椭圆形,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现已发育成西向开口的冲沟。火山喷发时具有一定爆炸性,抛出大量火山弹、火山砂跞、火山灰等,继为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的喷发,形成火山碎屑锥。大王山位于迎口山之东,海拔242米,山体呈长垣形,其规模与迎口山相仿,组成物质以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为主,晚期橄栏玄武岩仅分布于东侧山顶,未发现明显火山口,但在山南坡见一南北向的裂隙溢通道。

土壤概况:对于土壤的PH应该去豆粒大小的土壤而且要一层一层的分别测定。

该地区的土壤为变质岩中的片麻岩,具有微构造,有肠状褶皱,PH=属于褐土(火山灰土)(

火山口:

直径:50米左右

高度:约15~20米

海拔:170米

火山锥坡度:一般35°

破火山:一侧或者多侧有切口的火山;成因:①后来爆发的火山位于原来火山口的边缘;②火山坍塌导致,③火山堆碎屑堆积很松散,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

(四)牙山森林公园——7月17日

1、概况:牙山地理位置:北纬37°′东经121°′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包括三座山:大牙、二牙、三牙;当地用“大牙不如二牙高,三牙达到大牙腰”这句话来形容三座山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中二牙海拔高达805·8米,山中有200多种鸟兽,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2、牙山森林公园植被概况:

牙山所处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其中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分析牙山植物区系组成,仍是华北地区常见种类为主,如:悬铃木、赤松、麻栎、槲栎、胡枝子、此外,尚可见不少南方亚热带成分的植物,如三桠乌药、、白檀、枫杨(燕子树)、盐肤木、漆树等,东北成分植物有紫椴(Tilia amurcsis)等等。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植物目前已成为牙山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人工引种不少南北方植物,如1952年引自南方的杉木,1959年引自浙江的毛竹、水杉,以及北方的红松、黄蘖等,这些植物目前在山区有的已经成为半自然生长状态昆嵛山主要植被类型、分布规律及群落特征

(1)植被来源:

①老第三纪第四级本地已经存在的物种

②南方亚热带的物种:樟等

③西北成分

④东北成分

(2)主要植被:

据调查,山区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草甸、荒山灌草林等,具体可分为赤松林群系、各种栎群系、杨柳林群系、椴树、水榆、盐肤木构成落叶阔叶杂木林群系、白檀、胡枝子灌木林群系、羊胡子草草甸群系。

山区植被分布有一定规律,随着海拔高度,以及坡度、坡向的不用,植被分布均有不同,以主要建群植物垂直分布情况图可以看出植被垂直分异的规律性,赤松生长茂密旺盛,个别赤松植株树龄已达100年左右,生长甚好,这说命牙山的气候与土壤是非常适应赤松的生长和发育的。各种栎类构成的落叶阔叶林大多分布在阳坡或半阴坡山地,目前大部分麻栎、槲栎都形成灌丛状态,仅有少数荫蘖枝条被选留成单株成林,但面积不大。海拔较低的山谷,常可见盐肤木林、杂木林以及枫杨、毛白杨、柳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它们一般生长得很好,但较高,所有大有发展前途。

海拔较高的山脊由于小气候小地形的影响,常见有小面积的灌木林、山地草甸以及荒山灌草丛等类型,这些群落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且外貌单调。

今将主要类型的群落特征分述如下:

(1)针叶林

在牙山分布最广,除少数引种针叶树外,一般以赤松为主,近年来因虫害常用落叶林与黑松林改建,在海拔稍高处改建的落叶松生长较好。

赤松林:赤松是山东松科的特有种,叶两针一束。是牙山主要针叶林,在阴坡或半阴坡上,长郁闭成林,外貌单调,林相较整齐;随着赤松林在山区分布地生境差异,林下灌木草本植物有明显不同,因而可见不同赤松林群落,在山坡中下部阴坡、半阴坡上土壤比较肥沃深厚处,常分布赤松——山兰——羊胡子草群落,这里赤松生长良好,树干挺直,郁闭度较大,树龄20年的赤松林平均数高9米,胸径12厘米,组成乔木第一层,这些均可材用;在林下更新苗中赤松占绝对优势。灌木主要为山兰。草木植物主要有羊胡子草,成簇生长,另外也可见到地榆、铃兰、珍珠菜、地柏等较耐阴湿植物,盖度可达50%以上。

在山区向阳山坡或半阳坡土壤比较瘠薄、干燥处则分布着赤松——胡枝子——白羊草群落,这里林木生长稀疏乔木除赤松外,尚有少数麻栎(壳斗科栎属有叶杗)混生其中,16年生赤松平均树高米,胸径7厘米,林下潜木主要为羊

胡子,其次尚有扁担木、山兰、白檀等,草本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也可见到百里香、野艾等。

杉木: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上,背风处,小气候温暖潮湿,土壤肥厚,林下灌木草被稀疏,灌木常见有郁、扁担木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羊胡子草等,杉木生长情况变小,气候影响仍然十分严重,生长不良,因此种植杉木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小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落叶阔叶林

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坡、沟谷及路旁,占据面积不大,主要建群种有麻栎、槲栎、蒙古栎、盐肤木及其它杂木林等。林下植物主要有山兰、胡枝子、扁担木、黄背草、羊胡子草、荻等,组成各种不同的群落结构。

麻栎林:分布在阳坡及半阳坡,林地一般比较干燥,土壤中等肥沃,群落种类组成并不十分复杂,据调查,林龄十年的麻栎平均树高7米,胸径8厘米,林中常见少量赤松伴生,林下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毛叶胡枝子、细梗胡枝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背草、荻、野古草、百里香、、羊胡子草等。

林下灌木组成由杜鹃、胡枝子、粉花绣线菊、山绿柴、扁担木等,草本植物亦较丰富,生长茂盛,主要有羊胡子草、荻、野古草、地柏、水竹叶、堇菜、苍术、地榆等组成,总复盖度达90%以上。

栎林分布在向阳坡上,群落郁闭度不一,一般在左右,最大可达以上或完全郁闭,乔木除栎外,尚有麻栎、椴树、辽东栎簇散生,林下植物不太多,主要有山兰、胡枝子、山槐、卫矛、阳胡子草、黄背草、地榆、荻等。

盐肤木林:一般分布在山谷、路旁比较温暖而潮湿的局部地段上,小片成林,更多的零星分布,成林的群落树冠郁闭度可达以上。群落内除了盐肤木为主的乔木树种外,其它树种如椴树、水榆、三桠乌药、白蜡树、千金榆等也常见混生,林下灌林主要有山胡椒、郁李等,藤本植物有特菝葜、粘鱼须。草本植物以乔木科为主,羊胡子草等亦不少。

(3)灌木林

分布在海拔比较高的阳坡山地(800米以上),占据面积不大,群落种类组成并不复杂,主要建群种有胡枝子、白檀,林下的草本植物有羊胡子草、荻、黄背草、地柏等组成。

(4)、灌丛草甸

主要分布在牙山山顶,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而潮湿的局部地段上,群落外貌一般单调,总复盖度可达90%以上,,分布着以羊胡子草为主的羊胡子草草甸,群落内除了羊胡子草外尚有很多喜湿的草本植物,如苔草、锦带花(忍冬科)、雀儿舌、槲栎、霞草等。

牙山土壤、地质地貌概况:

1、岩浆侵入体:燕山运动时期(中生代),结晶中含有粗粒,大小均匀,

花岗岩结构:硬度大但极易风化能够形成粗砂土

2、山下土壤:PH=5·5,按照地理发生分类划分为棕壤,按照系统分类划分为新成土(湿润新成土),土壤的粗细搭配合理,但是颗粒较大所以养分较少不易生养;

山坡土壤:PH=7,而且上层土壤的PH大于下层土,土壤中含有的石英较少

山顶土壤:PH=7·2

牙山上的测量值:

位置气压值(hpa)干湿温度(摄氏

度)相对湿度(百分

比)

经纬度

山底971 76 37°13′N

121°3′14″E

山腰962 70 37°13′N

121°3′″E 山顶928 26 71

(五)芝罘岛(陆连岛)——7月18日

芝罘岛也以丘陵地型为主。该岛平面轮廓如同一株灵芝,为一大致北西60°走向的狭棱形岛,长轴公里,短轴公里,岛上丘以老爷山为最高,海拔米,丘陵山脊线呈北西向,石英岩单斜产状,构成单面山。丘陵南坡脚下分布有带状洪积台山,北坡形成陡的海蚀崖。

1、海积地貌

(1)连岛沙坝和古泻湖。连岛沙坝是连接陆地与芝罘岛之间的海积地貌。芝罘岛位于西烟台之北,原来是隔海相望的海中岛,经海积作用,形成一条长约

三公里的连岛沙坝,才与大陆相连成陆连岛。连岛沙坝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520米。沙坝高度最大米。从横剖面看,构成沙坝的有四条卵石堤,西侧两条较大,高而长;东侧两条较小,其组成物质粒度也较西侧沙堤为小。沙堤组成物质以卵石为主,卵石直径5-10cm,磨圆度好,成分有石英岩、石英片岩、斜长麻岩组成,连岛沙坝北端与芝罘岛连接处(大瞳村南)还形成一个古泻湖,面积平方公里,组成泻湖的物质是青灰色、灰黑色的粉砂质泥和淤泥粉砂,富含有机质和贝壳。这个古泻湖是连岛沙坝发育期芝罘岛南侧东西两边的沙嘴相向发育,最后连接起来,围限而成的,由于后来的不断淤泥,现在仅呈一片低洼沼泽地。

(2)海滩。有沙质海滩和砾石滩两种。砾石滩在基岩海岸的小海湾中分布。如婆婆口小海湾处,高出海面1-2米,由石英岩砾石组成,砾石磨圆度好,直径,海滩宽度20-40米,海滩砾石的排列有一定规律性,长轴多平行于海岸线,扁平面倾向海洋,呈复瓦状构造。沙滩在海滨浴场、芝罘湾西岸以及夹河口东西两侧分布,高出海面米,由中细砂组成,宽度50-100米。芝罘连岛沙坝西侧基部至夹河口,再向西直至蓬莱市的八角口处,为一长达26公里的大沙滩。

(3)沙嘴。海岸泥沙在沿岸流作用下纵向运动,在适宜地点形成的一端与陆相连。前端伸入海中的堆积体,如芝罘岛西南岸冲沟出口处,有一西北东南向的砾石沙咀,成羽状分布,长约200米,宽30米,高出海面米。此处,在夹河口,入海泥沙在向东的沿岸流作用下,在河口西侧发育了三条沙嘴。(见后文)

2、海蚀海貌

(1)海蚀崖。海岸坡直接与海水接触,受到海水侵蚀,往往形成高而陡的海蚀崖。芝罘岛北侧海岸上海蚀崖高30-50米,最高可达100米,为典型的基岩海蚀崖,海蚀崖片麻岩、石英岩倾向背向海,受到海蚀和崩塌风化等作用,不断后退,故崖壁陡立坡度80-90°。芝罘岛的南岸,海蚀崖下部是基岩,上部是第四系土层,构成复式海蚀崖。

(2)海蚀穴。芝罘岛南北两岸普通存在洞、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沿岩层裂隙发育。现代海蚀穴位于海蚀崖基部,分布高度一般不高于波浪作用的高度。

(3)海蚀台。市区前、后七处,为广阔的海蚀台,片麻岩被海水侵蚀,高潮时淹没,低潮时出露出水面。台面平坦,宽约300米。芝罘岛北侧海蚀崖前部也发育海蚀台。海蚀台上岩礁林立,高大者即成海蚀柱。

(4)海蚀柱。最典型的是芝罘岛南岛的“石公公”(现已被破坏)和北岸的“石婆婆”,“石婆婆”兀立在海中,距岸300米,石高42米,呈塔状,下部有海蚀洞穴

三、实习感受与总结

(一)我的实习感受

我感觉这次的烟台实习非常的有意义,我们在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的同时,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班集体的组织活动。实习过程中,我们有组织的完成我们各自小组所给的任务,选择合适的土层,观察土壤的分层情况、拍照、分析,总的来说,每个同学都非常积极地参与。

平常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许多关于土壤的理论知识,有些抽象,有些费解,总会有许多的地方难以琢磨透。这次的实习,让我们有了一个亲身观察的机会,从实际出发,更深层面的了解所学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习。虽然这次实习结束后,我觉得有些累,但至少我觉得这种累是值得的,毕竟我们学到了东西,了解了更多,从而对环境土壤学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总之,这次的实习非常的有意义。

(二)实习总结

这次烟台土壤学实习,我们环境0801班在郭老师等四位老师有组织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土壤的分布、分类、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使我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地观察和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土壤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相信每个人在这次实习中都受益匪浅。

环境土壤学

土壤剖面:土壤垂直向下的一个切割平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为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和母质层。 粘粒矿物:基本结构由硅氧四面体(硅片)和铝氧八面体(铝片)构成,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一般粒径小于5um。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而晶体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主要为土壤腐殖质(90%)。 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腐殖化系数=每年残留的碳(kg/hm2)/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碳(kg/hm2)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来划分的土壤类型,是土壤粒级组合比例所表现的土壤粗细程度。 土壤结构体:自然界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完全呈单粒存在,多数情况下土粒相互团聚成一定形状和大小且性质不同的团聚体,是土粒的规律性结合体。 土壤胶体:土壤中粒径小于1um的颗粒,它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而最活跃的部分。 土壤pH:用土壤溶液是pH表示,是土壤性质的主要变量,对土壤的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配位反应起支配作用。 土壤缓冲性:广义上土壤自身多具有的各种调控能力,狭义上称为土壤的对酸碱的缓冲性,即抵御酸碱物质,缓解PH变化的能力,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 土壤退化:除土壤侵蚀和污染之外的所有其他利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土壤性质恶化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主要包括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和次生潜育化等。 土壤沙化和沙漠化:在沙漠周边地区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度放牧,或开退为农田,土壤中水分状况变为缺水,土壤粒子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的过程。其中土壤沙化包括土壤沙漠化和砂砾化。 水土流失:由于水力以及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土壤物质的过程。 土壤侵蚀:土壤在风,水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现象。主要有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类型。 土壤盐渍化:易溶性盐分主要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次生盐渍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活动,是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潜育化:土壤处于地下水位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土体中某些层段Eh<200mv,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腐泥层,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次生潜育化:因灌溉不当或排水差而引起的土壤Eh低,水土温较低,土烂泥深,还原物质过多,养分转移慢等不良的土壤性能。(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简述土壤定义和特征。 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露地表面和浅水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集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特征:生产力、生命力、环境净化能力、中心环境要素。 简述土壤在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殖和人类生产的基地。作用:植物营养库、转化和循环养分、涵养雨水、支撑生物、稳定和缓解环境变化。2)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重要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变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简要说明环境土壤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从环境学的角度研究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环境结构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2从系统论和环境化学观点研究土壤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其它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3从生态系统观点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对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4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相应和反馈作用。5土壤环境的评价、区域、规划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环境的预测与调控,土壤环境保护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研究。 自然成土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环境土壤学实习

烟台土壤学实习报告 姓名:冉艳 班级:山师大人资环环科0801 学号:0144

目录 一、烟台概况 (3) (一)地理位置 (3) (二)自然地理 1.植被概况 (3) 2.土壤概况 (4) 3.气候状况 (4) 4.地形概况 (4) 5.地质概况 (4) 6.海域地貌 (5) 二、具体实习内容....................................(一)马山、门楼水库 (5) (二)夹河口 (6) (三)蓬莱火山地貌(迎口山) (6) (四)牙山森林公园 (9) (五)芝罘岛(陆连岛) (12) 三、实习感受与总结 (14) 烟台概况 (一)地理位置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

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曲长公里,海岛曲长公里。总人口641万,其中市区人口154万。2000年,烟台市有可识别民族38个,常住人口约5498人,占总人口的%。其中,满族1889人,朝鲜族1327人,回族579人,佤族429人,蒙古族377人,壮族200人,苗族141人,拉祜族113人,剩余的少数民族人口均不满百人。 烟台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是全国渔业基地之一,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70多种海珍品;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等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黄金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其他可开采的矿藏30多种。 烟台拥有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烟台港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烟台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开通至香港、汉城、澳门的国际航线及至北京、深圳、上海、乌鲁木齐等24条国内航线。境内蓝烟铁路横贯东西。火车直达北京、上海、西安、佳木斯等地。 烟台城乡已实现通讯程控化,移动通讯网络遍布城乡各地。1994年烟台成为"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目前,烟台已成为外商投资与贸易的热点地区。1997年烟台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1998年在此举办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又取得了巨大成功,烟台已成为新兴的亚太经贸城。 烟台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烟台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目前,已形成以轻纺、机械、建材、电子、冶金、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2700多家,主要产品2000多种。张裕葡萄酒、三环锁是烟台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较快,锦纶、白卡纸、电子网目板等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相继投产。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5亿元。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依山傍海,自然资源独特,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等。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近代开埠最早的烟台山领事馆基地遗址、人间仙境--蓬莱阁、海上仙山长岛、莱州云峰山魏碑刻石等名胜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二)自然地理 1植物 烟台植被属暧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胶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栎林分区。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滨海草甸和砂生、盐生、沼生和水生植物7个类型。森林植被包括赤松林、黑松林、麻栎林、日本落叶松林、籽椴林、刺槐林、枫杨赤杨林、杨树林和竹林9个种类。灌丛植被包括栎类、胡枝子、杜鹃灌丛,鹅儿枥灌丛,坚桦白檀灌丛,杜鹃灌丛,牛奶子灌丛,胡枝子灌丛,绣菊灌丛,紫穗槐灌丛,柽柳灌丛9个类型。草灌丛植被包括山槐、荆条线、黄背草群落,胡枝子、金茅、羊胡草群落,酸枣、百里香、黄背草群落3个类型。滨海草甸植被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盐滩和南部海湾滩分布有盐生草甸,包括獐茅草甸、杂草草甸和白茅草甸3个类型。盐生植被包括盐地碱蓬群落和盐角草群落2个类型。砂生植被包括砂钻苔草群落、单叶蔓荆群落和北沙参群落3个类型。水生和沼生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教学文稿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环境土壤学试卷(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亦称土壤机械组成。 2、菌根: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1000g土。 4、土壤缓冲性能: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5、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简述土壤圈的功能。 答:(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地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依内容酌情给分) 2、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答: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分散体系。(依内容酌情给分)3、简述菌根的作用。 答:①通过无数细长菌丝和菌索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吸收能力。 ②菌根分泌的多种酶,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并把它们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养分。 ③菌根还能产生多种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生存能力。 ④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肥力,改良了土壤。(依内容酌情给分)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答: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或无机-有机-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是个不均质体,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因此,土壤中同时存在着各种类群的微生物。(依内容酌情给分) 5、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因素。 答:1)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2)微生物活动:好氧活动;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好氧分解;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分泌物;5)土壤的pH:影响土壤Eh (每个因素1分) 6、何为盐基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最新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长达五年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1)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__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川农《土壤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正考)

(单选题)1: 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 A: 水的淋溶作用 B: 酶的水解 C: 微生物转化 D: 动物转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 A: 水稻 B: 花生 C: 红薯 D: 马铃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土壤具有(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 A: 肥力 B: 有机质 C: 矿物质 D: 水分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硅铝铁率与阳离子交换量( )。 A: 呈正比 B: 呈反比 C: 没有关系 D: 关系不大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 A: Na+和Al3+ B: NH4+和Al3+ C: H+和Al3+ D: K+和Al3+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碳水化合物在(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 A: 高温通气 B: 低温嫌气 C: 高温嫌气 D: 低温通气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一组阳离子是( ) A: Fe3+

B: Ca2+和Mg2+ C: K+和NH4+ D: Na+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土壤中有机质包含( )三部分物质。 A: 含C化合物,含N化合物,腐殖质 B: 含C化合物,氨基酸,腐殖质 C: 含N化合物,纤维素,微生物 D: 微生物,腐殖质,有机质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 A: CO2 B: H2O C: 矿质养分 D: CO2+H2O+矿质养分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 A: 6月 B: 7月 C: 8月 D: 7月或8月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含量为( ) A: 田间持水量 B: 凋萎系数 C: 饱和持水量 D: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 )。 A: 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 B: 交换性阳离子占盐基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C: 钙镁离子占交换性阳离了的百分数 D: 盐基离子与交换性阳离子之比的百分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土壤(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环境土壤学知识点教学文案

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壤: 2.土壤特性:①具有生产力;②具有生命力;③具有净化力;④具有交换力。 3.土壤圈: 4.土壤圈的功能:①支持和调节生命过程;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的平衡;③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配;④对岩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土壤母质(P6):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 2.土壤母质是形成土壤物质基础。 3.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 4.矿物是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 5.主要的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7.参与化学风化的因素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作用方式包括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且最重要)和氧化。 8.五大成土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9.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 10.风化因子=风化天数×水解离度。 11.土壤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 12.土壤剖面(P20):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1~2米深)

13.淋溶作用: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上层淋溶带走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 14.土壤的分层:①枯落物层(O层);②腐殖质层(A层);③淋溶层(E 层);④沉积层(B层);⑤母质层(C层);⑥基岩层(R层)。 15.土壤的重要形态特征:颜色、湿度、紧实度、结构、质地、PH、新生体、入侵体、孔隙和动物孔穴。 第三章土壤固体物质组成 1.土粒分类:矿质土粒(占绝对优势)和有机质土粒。 2.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3.土壤质地三大类:砂土、壤土和黏土。 4.土壤质地改良:①溶土法;②深耕,深翻;③施有机肥。 5.壤质土兼具砂质土和黏质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 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P39):①植物残体;②动物和微生物残体;③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④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料。 7.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5%左右,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8.矿质土壤: 9.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①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②土壤有机质的损失;③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10.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碳、氧、氢、氮,其次是磷和硫。 1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①碳水化合物;②木质素;③含氮化合物;④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成灰物质。 12.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经腐殖化过程再由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分解的

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EV362 课程名称:环境土壤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3.0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科学、农业工程等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前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原理、环境学概论等 二、课程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是在近代土壤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主要关注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机制、土壤中重要的元素,包括生命必需元素和生命毒性物质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土壤环境行为。课程内容涉及:土壤质量与生物品质、土壤与水和大气质量的关系;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索调节、恢复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掌握土壤基本组成、性质与分类,了解土壤的形成、发展、退化和恢复的过程及机制,熟悉不同类型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掌握土壤环境质量调控和改善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为培养环境、农业方面的工程人才和科研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要求 土壤是环境中的一项基本要素,且土壤决定了环境污染物的归趋,是许多重要元素的源和汇,与大气、水体等介质有着持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是重要的环境介质。对于环境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土壤在环境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行为十分重要。本课程为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与2017年最新开设的工程类课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形成姊妹篇,其目的是使学生掌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

目录

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V:半径为r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 (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 Fˊ=P-FA= 333 1212 444 () 333 r gd r gd r g d d πππ -=- 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 力(F),即 3 12 4 () 3 r g d d π- =6r v πη 又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S-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一时间.秒)。由上式,可求出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二、方法原理: 将经化学物理处理而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用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液的比重变化,比重计上的读数直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

环境土壤学实验

环境土壤学实验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实验目的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 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 (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 (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采样点确定 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 1.对角线布点法 2.棋盘式布点法 3.蛇形布点法

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 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同时将此内容登记在专门的记载本上备查。 2.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先确定区域地形及具体剖面位置,在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采样时应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采样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每个样品(每层)需采一公斤。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按实际采样深度记,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 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 3.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作物营养诊断。每采一个植株样品,同时取该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更好地反应土壤与作物的关系,应在采样后马上分析,不宜久置,大面积采样,应当由多点样品(约l公斤)混合,用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100g左右,小区取样,最后取50g左右。 4.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取样:大面积毒质危害应多点采样混合,应取根附近的土壤;局部毒质危害,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进行土壤与植株样品同时采取。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1. 风干剔杂除速效养分、还原物质的测定需用新鲜样品外,其余均采用风干土样,以抑制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变化,便于长期保存。

环境土壤学复习要点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的和浅水域底部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集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中心位置),即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它们的支撑物。Sq=f(L,H,B,A,i)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它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环境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土壤环境的现状及其演变、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的行为、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冲击、土壤环境工程等 环境土壤学的研究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综合与交叉的方法;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传统的研究方法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同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或者说是物质流与能量流所贯穿的一个开放性网状系统。其结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土壤内部水、气、固体物质等环境因子。 土壤的机械组成(质地):土壤颗粒(土粒),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本颗粒。 土壤粒级:土粒大小分成若干组,称土壤粒级(粒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壤颗粒划为一组。粒级制: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国际制美国制卡庆斯制中国制(1987) 石砾>2 >2 > 1 >1 砂粒2-0.02 2-0.05 1-0.05 1-0.05 粉粒0.02-0.002 0.05-0.002 0.05-0.001 0.05-0.002 粘粒〈0.002 〈0.002 〈0.001 〈0.002 物理性砂粒:1-0.01mm 物理性粘粒:〈0.01mm 土壤质地分为:砂性土、壤性土、粘性土。 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砂粒大于50%;通气透水;养分少,不保水肥;环境容量小;易耕;温度变化快,暖性土。 2、粘质土壤主要特性:粘粒高于30%;通气透水不良;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升温慢,冷性土;耕性差,适合于禾谷类作物。 3、壤质土壤主要特性:粉粒大于30%;环境容量相对大;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和土壤生物体四部分组成。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通过环境土壤学实习,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

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土壤学(环境土壤学)试题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