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自治建设

社区自治建设

社区自治建设
社区自治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2010届法学接本科班,河北邢台 05400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社区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繁荣的

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才能推动社会民主和公平的进步。我国社区自治管

理处于起步阶段,应针对问题,制定有关法律,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使社区自治

制度化、法制化。

关键词:社区法制和法治自治和谐

城市社区的自治管理是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社区建设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界定不清,权责不明,居民自治热情不高,组织不健全,社区立法明显滞后,资金匮乏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法治建设,要靠科学管理,推进民主化进程。

一、社区的内涵及其发展

社区是一个外来词,社区的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1]。我国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会建设司将社区定义为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通过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以及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2]。但目前学术上对“社区”的概念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出现界定困难,这是由于社区具体权责不清引起的。他们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的研究视角对这一专业术语作出不尽相同的注释[3]。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社区定义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认为社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变化的过程和归宿[4]。社区建设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化过程的继续,是城镇居民现代化的初始阶段,而不是只建设了住房与活动场所就可以了,它是要随城镇发展而继续深入的。从教育学上定义为“为人追求精神

生活的充实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而由政府提倡并与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共同推动的,意在以提高地区居民文化素养,满足自我完善的要求”。从法学上来说就更无法统一了,有的以街道,有的以居委会,有的以业委会等注释,理清重重关系,涉及到社区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社区是近20年来在我国城乡地区产生的一个新名词和新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的发展,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地带,形成了一个个新的居民小区,不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居住的小巷平房,而是大量居民人口聚居于同一区域。1987年在武汉召开了部分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理念,初步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5]。在法制发展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一些全国性法律法规出台,1989年12月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此法为我国城镇社区建设初步奠定了基础,也起到指引作用,城市社区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已起步,但社区自治委员会与上世纪所说的居民委员会的概念是不同的,如今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迫使要制定一部新的法律。我国目前只有居民委员会的相关居民组织法,还没有系统的将社区的概念及法律地位界定于法律之中,通常还是用居民委员会来管理社区的建设。社区与居委会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概念。社区概念的提出一是强化了地域概念,比如长青居委会,只是地名+组织机构名称,没有地域概念,而长青社区居委会,则是地名+地域范围+组织机构名称,明确了地域概念。二是强化了属地管理,过去居委会不管“单位”,只管户口在本居委会的居民,社区居委会则实行属地管理,不论是在职职工、下岗职工,还是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只要在这个社区内生活,就接受管理,享受服务。三是强化共驻共建。通过社区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双向服务,建立共驻共建机制,以吸引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互利互惠。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居委会干部过去多是由纯居民组成,来源比较单一。社区居委会干部则打破了地域界限,采取机关干部下派、公开招聘、选拔选调等形式,经过民主程序产生,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在没有颁布新法律,将居委会界定为社区居委会之前,通过我国现有法律来探究我国社区的发展与性质。

二、我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法律性质与基层自治的作用

(一)我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概况

1.我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法律性质

我国现行《宪法》第111条第一款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何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是说管理、教育、服务的主体是群众自己,不是某个领导,也不是其它社会组织,它是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意识的改变,互帮互助互利的一个共同体。

2.基层自治组织特点

(1)基层性。①从组织结构上看,每个居民是自治组织的成员,每个居民都平等地参加了该自治组织。②从组织关系上看,社区自治委员会只存在于居住地区范围的基层组织,他们不是地区性、全国性的统一组织。③从自治内容上看,它是管理涉及本社区居民自身利益的公共及公益的事务。

(2)独立性。它不属于国家机关的下级组织,也不隶属于其它社会团体,它独立处理本组织的各项事务,不受干涉与领导指挥。

(3)自治性。它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设区的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机构对社区自治委员会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

3.基层自治组织的任务

基层自治组织究竟从事什么工作?有何功能?在《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也有规定,居民委员会任务大致有六项,分别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不断发展,其工作范围应当扩大,例如,管理社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还有开办培训班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等等。

(二)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

谈及为何要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实际上是说社区自治委员会它的作用,从民主与法治两方面谈及。

1.从民主层面上来说,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当赋予广大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的广泛权利。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从基层开始的传统的权利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在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中被突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要求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把经营自主权下放给基层组织和劳动者本身。从这点来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意识必须从基层做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基层,在职能部门很难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管理到位,应“以大化小,以粗化细”,用人民自己的权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国家管理才有序进行。总之,社会民主是政府积极“放权”与“授权”,让居民群众更积极管理自己事务。

2.从法治的层面来看,基层自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社会法治必须与基层自治联系在一起,居民自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现代法治不仅仅是国家与政府的活动,还包括社会依法自治,是一种文明社会的秩序。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基层居民通过社区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管理各项事务,包括教育、卫生、环境等关于各民生事项,不受他人干预,基层自治的法制化关系到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与否。其次,依法治国,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积极管理国家事务,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我国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的界定不清,社区权责不明

这是由于前文所说的至今学术上对社区内涵的不确定性所发生的结果,其主要是说,社区与业委会、街道办的关系没有理清。城镇社区组织的职责是什么?其工作范围如何?其与街道办、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如何,相互间有哪些权利、义务,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在实际中,城镇自治组织与相关组织职责交叉,重复管理,互相扯皮。街道办事政府的派出机构,常常与社区委员会是“命令被命令”,“管理被管理”

的关系,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委员会就是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成为了街道办的一个下属职能部门,使得根本没有设立起自治制度,这就导致了:首先,居民自治多了行政干预,许多居委会干部就做了如下总结:“街道是政府的腿,居委会是街道的腿,居委会干的活就是学舌跑腿。”[6]在现实中,确实居委会以传政府命令为工作中心,即仅仅是把原先的两级政府,一级管理转变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所谓城市行政框架,其未能脱离政府管理范畴,社区形同虚设,其产生变化也是“换汤不换药”。[7]再一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模式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这一时期,还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单位制”的影响。

(二)社区法制建设的滞后与不健全

保证城市居民民主自治,必须有完整的法律体系,然而,我国现《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逐渐不适应新时期的客观要求。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8]城乡流动大为提高,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使得我们的管理过于滞后,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制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时期,受旧的经济体制影响,而且在社区管理的立法上表现出空白表现为明显的滞后性。法律对自治组织的具体界定也不明确,《宪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城镇居民自治都是泛泛的说明。如前所述,虽然此法规定了具名委员会的地位、性质,但具体任务,权责还是模糊不清。在具体实施操作上,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第10条规定:“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及该条第三款规定:“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但因缺少具体的实施执行程序与制度,使这一规定流于形式,在自治中难以实现,不要说现在能否按照法律规定的“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解决问题,即使在一些居民小区内,一般的业委会都成立不起来,甚至在与物业部门之间的矛盾水火不相容。另外,在居民自治立法中力度不够,层次较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及规章,首先其约束力较低,针对性不强。其次,各地方制定的法规、规章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损害居民的利益,没有一个完整框架来规范自治法制制定的有效运行。

总之,在社区自治管理中我们的法律还很不完善,有大量空白,如社区社会工作,

居委会工作,居民权利与义务都需要法律的规范。

(三)国家对城市社区建设投资不足,资金短缺

在《居委会组织法》第16条规定:“居民委员会办理本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要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民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这里可以看出有两种筹集方式:一是居民自己筹集,可以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向单位,单位出资资助的同时通常是带有盈利性质的,例如在社区内建一健身馆,其收费也是很昂贵的,国家在投资方面还很不够,使社区的活动无法得到资金上的保证。

(四)居民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

首先,社区的人群规模大,有的地区人口流动性大、密度高,社会组织林立、结构复杂,成员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居民之间,尤其在居民楼内普遍存在反感陌生,不信任,自己处理自家事物,他们对社区大部分居民是作为“旁观者”来参加社区管理的。其次,受传统观念影响,居民通常认为居民委员会就是一个行政办事处,办理有关各项事务,宣传政府政策,对居委会职能任务还不清晰,居委会对居民参与活动的动员与互动力度也不够,对居民自治的法制宣传也不到位,因此广大居民对居民自治的参与不积极。

(五)社区自治组织人员少、素质低、工作任务重

《居委会组织法》第七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但要承担六七项任务,如今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快,社区的规模也相对增大,人口流动性大,人员少给居民委员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外人员素质不高,甚至有的是一些兼业委会工作的人员担当居委会职务,有的是退休干部来担当职务,对社区业务并不熟知。

四、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

如本文开篇所论述,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归根结底要靠法治,通过法律的途径使社区各项事业前进发展。无法律保障,一切事业流于形式,社区自治法律具有明显的约束力,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应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或制定一部《城市居民基层自治法》,笔者认为新法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对社区的地位与性质重新界定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四种观点:第一,将社区界定在街

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比较合适;[9]第二,认为应界定在居委会层面;[10]第三,街道和居委会都不是社区,社会应界定在街道之下居委会之上;[11]第四,认为中央以下皆为社区,只不过可分为大、中、小、微型社区[12]。笔者认为,在居委会基础上改进为“社区自治委员会”,取代“居委会”用名,其理由如下:首先,社区居民委员会对本社区现状、环境、工作比较熟悉易于开展工作;其次,节约开支,如果重新建立新社区组织,带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增加负担。最后,易造成矛盾。居委会是一社区组织而与新成立自治组织的工作必然和居委会重叠,冲突。

(二)理顺社区自治委员会与街道、业委会的关系

街道属行政机构派出的行政单位,应协调、支持、帮助、监督社区自治委员会的工作,帮助广大居民开展活动,法律应当规定街道不应对社区过多的行政干预。业委会、物业公司的职责应当明确,业委会主要是管理社区产权有关问题,如绿化、环境设施清理,房屋建筑维护,修理。而社区自治委员会工作范围比物业公司大很多,但物业公司与社区自治组织不是完全相离的,两者是相互配合工作,例如因相邻权纠纷,业委会与居民自治委员会共同调解。

(三)规范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居民广泛行使自治权和民主监督权

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居委会有宣传权,宣传国家政策,法制等;自治权,组织自己社区活动;协办权,协助政府机关及派出机构进行工作。[13]此外在财务上、选举上、工作人员任免权上、事务章程上及监督权上要更加扩展。在法律上要保障居民行使民主权利,每个居民应该参与社区管理,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主要有选举社区干部、参与自治委员会权利、参与宣传的权利、监督权利、参与文娱体育,另外有接受教育的义务、搞好环境卫生的义务、邻里互助义务、落实计划生育义务等等。在民主监督上,笔者建议成立社区检察小组,小组主要成员三分之二由本社区群众担任,三分之一由当地政府或街道行政单位派代表担任协调监督工作。主要任务监督审查财务情况、活动的举行、设施的建立、选举等各事业。小组成员定期更换,不得连任,由居民大会选举产生。

(四)完善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和选举制度

社区居民大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决策权力机构,由18周岁以上居民代表组成,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居民会议的经常形式,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如审议决定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约的制定和修改的议案、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

财务收支报告、社区自治委员会成员的依法撤换、罢免和补选等关于社区发展的诸多事务。

社区自治委员会大会是社区居民会议的执行机构,由居民会议选举产生、撤换和罢免,其成员列席社区居民会议,应当在法律、法规和居民会议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向社区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贯彻执行社区居民会议表决通过的决议、决定等议案。社区自治委员会大会的组成,笔者认为如今社区规模较大,一幢楼通常近百户人家,应当以楼为小组,每户派一代表成立小组,选举每楼十位左右代表参加自治委员会大会,还要成立协商委员会,对会议闭会期间常设的议事监督机构,协商委员会由每楼选一代表担任,社区居民自治委员会的主人、副主任、委员由社区居民大会选举产生,对社区居民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大会要定期举行,建议一月一次,对有临时决议或事务由居民协商委员会协商决定。

从选举的角度来看,马上要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对选举原三分之一的内容进行修改,笔者认为应当在社区自治法中体现新修订的选举法,并按社区自治法进行民主选举,采直接选举的方式,即每人必须亲自投票,候选人与居民见面,演讲竞选,提名候选人的人数比较多时,可以由选民预选来确定候选人,候选人如实申报个人情况,候选人不得担任其他组织重要职务,依法保障居民选举权,避免拉票,贿选等现象产生。

(五)提高社区自治组织人员的素质,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主要措施有两点:首先,对社区自治委员会成员及干部采取定期培训方式,并且予以考核,对考核多次不合格者对其罢免。其次,如同现在“村官”一样,国家应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社区工作,给社区注入新鲜肌力。对社区自治组织干部的待遇也应提高,按照社区人口比例,增选相应的社区干事,避免人员不够用,工作繁重的现象,这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居民自治意识,政府协同社区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对法制的宣传使基层群众知法守法,自觉维护个人与国家利益,建议社区开展“法律学堂”,请法律专业人士来社区宣传法律知识,给群众解答法律困惑。可以成立民间法律援助站,调解室等。

以上举措应在修改组织法上体现与完善,同时鼓励社区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与完善居规民约,如《社区代表会议章程》、《社区成员代表职责》、《社区自治委员会工作条例》、《区务公开制度》、《社区自治委员会协商制度》等,使各项事业有法律保

障。

结束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认和谐相处的社会。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法治无疑是和谐的必备要素之一,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必须通过法治的有力手段,促进社区稳定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人民安居乐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

注释:

[1]多吉才让.城市社区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

[2]徐徐.关于城市社区自治立法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6).

[3]黄欣.关于社区法制建设的若干研究与思考[EB/OL]. https://www.doczj.com/doc/014726324.html,/all_show_

Detai .jsp?main_id=85&id=0850000002,2010-3-15.

[4]费孝通.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N].文汇报,2002-5-1(3).

[5]刘书祥.中国城市社区法制建设[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6]丁素芳.关于我国社区发展中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

[7]李康基.层民主与基层组织建设[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5

[8]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续[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9]孙惠民.上海跨世纪社会发展问题思考[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17

[10]郭中军.关于上海市社区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法学研究2002-2.

[11]胡忠明.现代城市街道管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93-194.

[12]袁胜华.卢骏跃.社区法治建设-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EB/OL].http:https://www.doczj.com/doc/014726324.html,. 2005-10-12

[13] 王岭.城市社区化管理模式建构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参考文献:

[1] 蔡琦.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6.

[2] 姚玉杰.我国城镇社区法治建设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3] 李国旗.依法管理城市社区的法律思考[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4] 董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

[5]Santos G V.Da Cunha Veloso MC.De Paula Pereira P A . Fish off-flavor analysis by headspace and off-line

purge-and-trap followed by HRGC-MC[J] . American La- boratory 2001,33 ,33 (24) :28~30

[6] 高艳青.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7] 杨士勇.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制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8]Jay Rosen . The Nation magazine[J]. Media Matters:V oters are People,2008-5.

[9] 王岭.城市社区化管理模式建构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10]马九器.拯救业主委员会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N].安徽:华商报,2009-04-02.

[11]陈芳秀.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的业主自治[J].法学杂志,2006-5.

[12]杨鸿台.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Thinking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mmunity

Yan Jianyuan

Yan Jianyuan is a student in the Faculty of Law Postgraduate of Xingtai college

Abstract:Reform and opening up three decades, improving people's liv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ies, urbanization continue to strengthen urban communities,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rule of law,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prosperity,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 only the strengthening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autonomy in order to promote social democratic and equitable progress. China's community self-management at the initial stage,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 formulate relevant law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making the community self-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legalization.

Key word:Community The rule of law Autonomy Harmony

社区自治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2010届法学接本科班,河北邢台 05400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社区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繁荣的 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才能推动社会民主和公平的进步。我国社区自治管 理处于起步阶段,应针对问题,制定有关法律,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使社区自治 制度化、法制化。 关键词:社区法制和法治自治和谐 城市社区的自治管理是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社区建设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界定不清,权责不明,居民自治热情不高,组织不健全,社区立法明显滞后,资金匮乏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法治建设,要靠科学管理,推进民主化进程。 一、社区的内涵及其发展 社区是一个外来词,社区的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1]。我国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会建设司将社区定义为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通过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以及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2]。但目前学术上对“社区”的概念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出现界定困难,这是由于社区具体权责不清引起的。他们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的研究视角对这一专业术语作出不尽相同的注释[3]。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社区定义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认为社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变化的过程和归宿[4]。社区建设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化过程的继续,是城镇居民现代化的初始阶段,而不是只建设了住房与活动场所就可以了,它是要随城镇发展而继续深入的。从教育学上定义为“为人追求精神

社区·第八章 社区居民自治

第八章社区居民自治 第一节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自治的定义 关于自治有多种不同的定义。《辞海》解释为:“自治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民族、团体、地区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旳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百科大词典》解释为:“某一地区人民,在主权国家或宗主国家的授权与监督下,自己订立规章制度,自己组织机关,以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行为。”上述定义,尽管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自治是在一定区域的某一社会组织内,其成员或管理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己内部事务的决定权。任何国家的自治都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自治组织的自治权,每个国家的宪法或法律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如果自治不受限制,就会导致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要素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居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利用自己的资源,依法办理属于自己的事务,以促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社区居民自治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自治区域、自治组织和自治事权。 (一)自治区域 就是实行自治的辖区或范围,一般是经过法定的程序,在国家的领土范围内,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自治活动的范围。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村民自治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在建制村范围内;《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自治一般在一定的居民居住范围内。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必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否则居民自治将无所依附。自治区域不仅关系自治组织行使权力的范围,同时也关系地方居民身份的确定,也就是自治组织服务的主体。必须先划定自治区域,然后才能确定是何地方的居民,以及有多少居民。 (二)自治组织 自治组织是实行自治的物质依托或组织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在农村是村民委员会,在城市是居民委员会。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必须有一定的自治组织形式来实现,否则居民和村民的自治权将无法通过固定的组织形式去落实、去执行。凡居住在一定区域的自然人,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行业职业,只要在某一区域内有定居的事实,在法律上即被称为居民。我国的居民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份条件,即必须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二是居住条件,即必须居住在该区域内的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居民在自治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是自治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自治的客体。也就是说,居民既是组成自治组织的成员,又是自治组织服务的对象。 (三)自治事权 自治事权是自治组织处理的自治事务,也是居民自治的基本权利,这项权利的取得通常是宪法或法律授权的。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这一规定,国家又颁布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作了专门的规定。居民自治事权的广泛或大小,与自治功能的发挥、自治事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联。自治事权是自治的核心。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 居民委员会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载体。界定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对基层群众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可以分为委办事务和自治事务两个方面。 (一)委办事务就是本来属于国家的而不是属于自治组织的,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以法律或命令的形式委托自治组织予以办理的事务。委托事务有三个特点:

社区养老中心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经营指导手册 目录 一、开业流程 (2) 二、社区养老中心项目认知: (2) (一)基本概况 (2) 1、项目归类 (2) 2、行政主管 (2) 3、行业协会 (2) 4、服务对象 (3) 5、经营模式 (3) 6、营业时间 (3) 7、中心类型 (3) 8、市场准入 (3) 9、服务项目 (4) 10、场所、设备、设施 (6) 11、人员配置: (8) 12、服务管理及监督 (9) 13、收费规定: (11) 14、人员招募: (11) (二)养老中心组织架构 (11)

一、开业流程 二、 社区养老中心项目认知: (一) 基本概况 1、 项目归类:养老服务业 2、 行政主管: 3、 行业协会: 市场准入?开业申请?执业申请 资金来源?投资型?社会公益型 服务项目?护理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肌理康复临终关怀紧急救助体检服务饮食服务托老服务其他服务 服务场所?服务用房:住宿用房、公共用房、医疗用房、健身用房、行政用房 ?服务设备:给水排水、燃气、暖通、电气 ?服务设施:家具电器、卫生设施、厨房炊具、医疗器械、监护设施 人员配置?护理员比例、管理员比例 ?领导资历、上岗证书 ?社工、康复师、营养师、厨师 收费规定?自主定价/政府指导价?政府补贴 招募?政府社区推荐?自主上门

4、服务对象: 5、经营模式:乡镇、社区、村、街道创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 6、营业时间:原则上应该全天候24小时提供服务。 7、中心类型: 根据养老床位数量分类,分为二种类型: ●甲类:床位数大于等于100床 ●乙类:床位数小于100床、大于等于50床 根据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由高到低分类,分为三种类型: ●一级:每床建筑面积指标≥40m2等 ●二级:每床建筑面积指标≥30m2等 ●三级:每床建筑面积指标≥25m2等 8、市场准入 养老机构创建的条件分为申请和执业二部分,申请并符合相关条件后方能对外正常经营和服务。具体要求为: ⑴申请程序及提交资料: ?符合本市养老机构的设置规划; ?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 ?建筑设计符合养老机构建筑规范和设计标准,并有符合老年 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与居民住宅、单位用房等相连的,有 独立的出入口; ?有食堂、厕所、浴室等基本用房和室内外活动场地; ?有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居民自治各项制度

居民委员会职责 一、领导本居委会居民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负责召集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工作,组织居民落实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 三、接受社区党支部领导和镇政府指导,按时完成镇政策交办的工作任务,负责组织下属各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开展工作。 四、组织居民发展经济,完善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的合法权益,做好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协调服务工作,教育居民履行公民义务。 五、管好本社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它财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六、兴办本社区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广播电视、文化教育、卫生防疫、社会福利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七、做好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养老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和殡葬改革工作。 八、协助镇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征兵、拥军优属、治安、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 九、搞好居民公开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

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组织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居民遵老爱幼,帮困扶贫、团结互助,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的评选工作。 十一、及时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负责处理全社区的日常事务。

居务公开制度 一、坚持居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二、成立居务公开协调小组,由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居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 三、居务公开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有:(1)协调居务公开工作,确保居务公开达到管理规范、内容规范、程序规范、时间规范、形式规范、群众满意的“五规范一满意”效果;(2)经常分析研究居务公开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居务公开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居务公开的多样性、针对性、时效性;(3)负责规范居务公开、民主决策、财务收支审批、居务公开监督小组受理监督、社区民主理财小组财务监督等工作程序;(4)指导、督促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按职责范围开展工作;(5)督促居民委员会开展居务公开工作,及时纠正和完善居务公开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居民民主理财小组的主要职责有:(1)参与制定本社区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2)检查、审核财务帐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3)收集群众对社区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疏导解释工作;(4)向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有:(1)审查居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

城市社区自治

城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郭亚忠 专业:行政管理 教学点:霍州党校 学号:20087140100936

目录 论文提纲 (2) 内容摘要、关键词 (3) 正文 (4) 参考文献 (18)

论文提纲

城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妥善解决党、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明确党在社区自治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社区自治建设的前提。在社区自治建设中,关注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运用现代治理理念,加强社区自治、治理组织体系与机制的构建,是实现城市社区自治的关键。社区工作者是社区自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该组织的健康发展,是社区自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社区自治;职能转变;治理组织体系;社区工作者

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全国各地对社区自治的建设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创举。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社自治应有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在现阶段能否实现社区自治仍存在怀疑。社区自治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根源,与中国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社区自治要突破现有的制约,应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着手。 “所谓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制性干预,社区各种上利益相关者习惯于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秩序的过程。”我们认为,城市社区自治是指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地位的自治主体,依据国家的法律及社区内部约定,在社区内成员协作的基础上,对社区特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社区内个体利益趋同于社区利益的过程。 一、城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 当前中国社会“单位制”的解构促进了单位功能的专门化,在参与竞争、追求效率的压力下,单位开始裁剪员、剥离社会保障职能,社区承担了比过去大得多的社会服务职能。再加上流动人口增多、社会犯罪率上升、社会成员服务需求增多等等,增强社区管理职能的要求也日益显现。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居委会的“协助政府部门管理”的职责。

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治 功能缺位从我们对社区居民自治现状调查的结果来看,社区居委会对政府存在着全方位的依赖,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浓重,社区居委会工作还不能自主开展。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浓厚,政府的“腿”的角色始终没有摆脱,领导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自主性和内动力不足,必然带来居委会自治功能的缺位。 首先,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聘任中,街道直接决定或干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聘任工作的情况总计占到84%;居委会固定的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100%是由政府(街道)划拨;社区居委会具有的物质资源来源中有84%由政府(街道)提供。另外,在被调查的居委会中,居委会指出其社区居委会内部规章制度64%是由政府(街道)制定的或是居委会根据政府(街道)的行政要求制定的;76%的社区居委会其工作计划主要根据政府(街道)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要求制定;80%的社区居委会的评估工作由政府(街道)负责; 96%的社区居委会指出居委会的评估标准是由政府(街道)制定的。 在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中,在选举方式上主要采取户代表制,与直接选举方式相比较,在社会基层民主实现程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规范选举程序、扩大居民参与等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产生居委会成员候选人过程中,街道推荐比例过大,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居民的意愿。民主决策方面,决策主体的确定缺乏规范的程序;决策内容上,执行性决策所占比例较大;决策方式上,直接召开居民会议的居民代表面还应扩大;一种科学民主的社区决策的制度与程序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民主管理方面,社区居委会受到政府(街道)全方位的领导和控制,不能自主开展工作。居委会处在完成政府(街道)下派的各项工作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履行组织职责的两难选择之中,在选择100%完成政府(街道)下派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居委会工作重心和社区居民意愿发生错位,造成居民对居委会工作满意度低,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低;在对社区内公共事务管理方面还需要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章立制,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在政府委托社区协管事务中,“权责明确”,“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民主监督方面,居务公开的制度还没有全面落实,居务公开在形式、程序、范围等方面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评估工作也存在流于形式、缺少实际效果,没有对居委会工作合理奖惩、激励效果不强和增加居委会工作负担的问题。 2.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居民参与不足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主要是指居民个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管理以及公益活动的过程和行为。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其参与的规模、程序和制度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区发展的整体变迁和目标管理;居民参与率及参与程度的高低也是衡量社区自治的重要标志。

论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关系

论社区治理中的组织结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正日益成为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深入探讨的研究领域,也成为学者们和诸多实践者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话题,因此,城市社区治理正成为有着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的理论研究,这一理论研究也因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一、由二分法社会结构到三分法社会结构的转变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过和也就是国家与社会之间逐步分化的过程。 在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中,国家控制和垄断着几乎所有重要的资源,全面地控制和渗透着社会生活。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可自由流动资源”和“可自由活动空间”开始出现,市场和社会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 在此背景下,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开始发育,这特别表现在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形成和民间社会组织发育。国家和社会两分的社会结构也逐渐向市场、政府和社会三分的社会结构发展。 (一) 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局限——市场失灵 1.市场机制及其优越性 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阐述了市场机制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由市场主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1.1 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 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 化做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 1.3 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放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 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居民自治实施方案-社区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桥梁,社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要和谐,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必然的趋向和选择。只有实行居民自治,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符合社区居民内心愿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从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社区不和谐因素及时得到解决,最终建成和谐美好的社区家园,促成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街道关于居民自治示范社区创建相关精神,强化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群众公共参与、公共治理和自我服务的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大力引导居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社区发展实践中,改善发展环境,积极主动服务居民,为完成街道“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工作任务,促进社区创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经***社区居委会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居民自治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把***社区打造成幸福宜居、和谐文明的优秀社区。 二、总体思路 以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居民自治示范社区”为抓手,以扁平化管理为载体,全力提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努力为居民创造安定、祥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实施。 1、动员部署:组织党员群众召开动员大会,使社区上下充分认识“居民自治示范社区”争创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2、座谈讨论:分别组织党员、群众、中老年、新市民等不同人群召开各类座谈交流会,围绕“何谓居民自治”、“如何居民自治”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明确本次创建的目的和意义。 3、制定目标任务:通过调查问卷、群众讨论的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目标,严格对照街道相关文件精神,查找不足,明确职责,根据本社区实际明确工作任务。 (二)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有序推进。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充分利用本次创建活动,对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现有的各类协会、自组织进行梳理。 明确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层中心架构,将35周岁以下青年党员全部编入“党员义务突击队”、“党员应急小分队”、“治安志愿者小分队”三支队伍,并民主推荐小分队队长,鼓励三支队伍自发组织各类活动,服务社区居民,促进和谐稳定。 继续加强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建设,统筹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助推和谐社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区各项事务的健康发展。 明确“***义工站”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总队,统一部署原有的红袖标志愿队、巾帼志愿队、夕阳红志愿队等志愿队伍,协调开展关怀弱势群体、帮困困难家庭等活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巡逻、邻里互助等社区管理和服务。 统筹社区秧歌队、锣鼓队、莲厢队等文艺团队,建立社区文艺团体联席制度,由社区分工人员、文艺团队骨干共同管理,鼓励文艺爱好者自发开展文艺活动,举办文体晚会。

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

社区自治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前言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自治是指社区组织,组织、发动社区成员,整合社区的资源,绿化社区功能,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社区的过程。社区自治的目标是将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社区居民自治有利于扩大居民政治参与和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由于党和各级领导的重视,社区工作者的介入,社区居民自治已有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调查社区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对策,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安阳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08级社会工作专业陈鹏飞等人对安阳市文峰区甜水井街道办事处后仓街社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 甜水井街道后仓社区概况 后仓社区位于安阳市老城区,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企事业单位8家,沿街商业门店120家,居民1056户36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234人,残疾人8人,下岗失业职工212人,已纳入低保194户。辖区东至三道街,北接甜水井,西临北大街,南到文峰中路北环。辖区自然街仓巷街、东钟楼巷、铁狮口和后仓街。 社区现设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四个组织和计生、综合治理、民政优抚、计生保健、社会保障、精神文明等机构,社区现有干部9名(其中4名为街道办事处招聘的协管员),平均年龄为34.8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社区为了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建立了社区居委会及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社区协商议事会工作制度,社区会议及学习制度,社区干部守则,社区主任、副主任职责,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社区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民政社会保障工作制度,文教卫生工作制度,调解工作制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工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管理制度等制度。 社区为了展示和方便群众办事,增加了社区政务公开、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计生、综治、信访、党建、精神文明、电教等版面13余块。社区在工作的同时也丰富了民政、计生、综治、信访、党建、爱国卫生、健康教育、三理教育、电教等各类档案。社区连续多年被市、区评为安阳市五好居民区党支部、河南省青年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正文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必须要加强社区建设,而社区建设的核心则是促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区自治。自1991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工作积累和摸索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可由于带有自治色彩的社区自治属于新生事物,至今对社区自治的性质地位、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没有明确规范,在实践中产生了各种模糊认识。因此,社区自治建设的健康

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总结

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总结在新华街道工委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社区在开展居民自治工作中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顺利开展了居民自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有如下的一些体会和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一、转变观念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往往居民的需求、利益和矛盾都集中在社区,为此近年来,社区在逐步改变观念,同时致力于引导、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让居民在社区建设、管理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发挥积极参与,积极支持、认真做好来推动社区整体稳妥和健康的发展。二、转变机制,搭建平台根据社区的特点,为此社区首先将小区内居民代表和许多热衷于小区建设的志愿者,根据各自爱好和能力,组成;平安巡逻队、文艺团队、帮老助老、市民学校、为民服务队等居民组织,由居民代表具体负责各小组活动,例如常年坚持的平安巡逻队伍;使小区的治安情况良好,安全稳定;九九重阳敬老活动,更是许多志愿者做了很大努力,让社区老人们过上了快乐的节日;市民学校的道德讲堂、家庭影院等,吸取了许多居民的参加,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以上种种活动,推动了小区的建设,居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大大提高,社区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许多居民代表、志愿者在

为他们义务工作和奉献后,从中得到了锻炼,在社区搭建的平台上一展伸手。三、转变角色,让居民们说话算数社区的发展关键是让党的政策,温暖落实到实处,解决的居民们生活中发生大问题。让居民和代表们针对小区中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决定问题整改。因此今年来,小区发生涉及居民家庭和邻里纠纷等一系列的问题,社区从不充当主角而是在这些问题上,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居民代表们协助调解居民纠纷,积极参加在环境、楼道卫生的清洁工作,及时对受损的绿化进行补救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通过今年的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社区大家的事,大家做,相信我们在总结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在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在发展社区的建设中,将居民自治工作深入进行下去,为构建和谐的和平居民区作出积极的努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社区自治的组织架构及其启动运转

社区自治的组织架构及其启动运转 张书琛 2012-11-17 17:02:09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呼和浩特)2004年05期第104~109 页 【作者简介】张书琛,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广州510320) 【内容提要】根据现代社会组织的运行原理,只有在议(决策)、行(执行)、监察三者相对分开、相互制约而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中,社会组织才能够正常、健康地运转。社区自治的落脚点在基层,其载体是社区居委会。而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城市居民自治的组织,它不宜采取科层制的体制,而必须采取平面化、契约化的非科层制的体制。这种体制不是一种层层辖制的体制,而是一种有分有合、分合得当的联盟式的体制。 【关键词】议行分设/社区自治组织/政府管理机关/非政府组织启动运转 第二次大战之后,社区作为公民社会锻炼和发展民主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社区概念,并开始了新时期的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居委会、乡村村委会、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三大支柱。 但是,我国是在国家与社会高度合一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开始体制改革的,以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已初见成效,但以政社分开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体制改革却刚刚开始。受社会体制的制约,我国的社区建设举步维艰。如何找到社会体制改革的启动点,形成一个合理的社区制度安排?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推行“议行分设”,可能是一个明智的举措。 一、议行分设是一个能够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 根据现代社会组织的运行原理,只有在议(决策)、行(执行)、监察三者相对分开、相互制约而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中,社会组织才能够正常、健康地运转。社区自治的落脚点在基层,其载体是社区居委会。而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城市居民自治的组织,它不宜采取科层制的体制,而必须采取平面化、契约化的非科层制的体制。这种体制不是一种层层辖制的体制,而是一种有分有合、分合得当的联盟式的体制。从整个社区自治体系来看,这种体制涉及社区居委会、政府管理机关和非政府组织(NGOs)这三大方面;其中,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治的主体,是最主要的方面。而社区居委会要营造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实行议行分设。这种议行分设的工作机制是管办分离原则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具体体现。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区的公共事务逐渐增多,公益事业也渐趋繁杂;政府和居民对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应将主要精力用在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发展的决策和管理上,而把各种解决具体社会问题、完成任务目标的繁杂的社会工作交给专职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只要我们直面当前社区建设的现实,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供需脱节的悖谬:一方面,要使社区建设科学化,改变社区居民自治进展不大的状况,需要一大批经过专业化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另一方面,我们高等学校培养的数量不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又难以进入他们本来可以施展才华的社区,不得不改行

【范文】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抓好居民自治,让社区充满活力 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与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是我们xx街道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区转型也将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标志。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指示后,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已有10年历史的xx社区,以民主自治加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探索社区服务模式,搭建居民同驻共建平台。下面,我就xx社区在居民自治管理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今后的一些设想向各位领导和社区同事们汇报一下。 一、完善居民自治体系,夯实为民服务工作 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即三级组织网络为社区居委会、片区居民自治会、居民自治小组,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到“五必访”。困难家庭每月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残疾家庭每月必访、失业人员每月必访、天灾人祸家庭每月必访。 二是片区自治会做到“六必到”。社区片长组织协调并具体联络各片区的居民自治小组长,做到:片区居民有思想

问题的必到、社区志愿服务必到、居民困难病重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邻里守望互助必到。 三是居民小组长做到“八必报”。有社区居民选出来的居民代表即居民小组长,担负着2至3个楼道,50多户居民的上级精神宣传员、民情信息报告员、邻里关系协调员、安全卫生维护员、社区服务监督员等工作。要与各楼长协助社区做到:公共设施损坏必报、乱堆乱放乱搭建必报、发现怀孕者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居民病重住院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社区不安全隐患必报、社区不稳定因素必报。 四是做好九项为民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和专职社工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党员先锋服务线、公共危机服务线、平安秩序服务线、环境美化服务线、医疗计生服务线、文体教育服务线、帮扶救老服务线、就业指导服务线、助残扶残服务线等九方面工作。 二、健全自治组织网络,夯实服务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自治组织体系。横向上,在原有xx社区自治体系基础上,完善社区议事会,增设社区监督委员会,形成社区议事会议事——社会居民代表大会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纵向上,构筑社区居委会——社区事务工作站——业主委员会三级管理平台。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事务,社区事务工作出站负责政府行政工作事务,社区业委会监督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_经验与启示_刘见君

DOI:10.16064/https://www.doczj.com/doc/014726324.html,34-1003/g0.2003.05.015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经验与启示 刘见君 #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安徽合肥%&’’’!$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内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实验 的两种趋向,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在党的领 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培育发展主体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在过渡时期寻求单 位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组织;模式;体制创新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 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及特点 世界各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概括来说,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即自治型管理模式、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 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到现代大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这些国家比较重视城市社区的科学规划,社区一般 都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单元,社区内设有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顾问团、社区自治 会等自治组织机构。许多城市都制订有自己的宪章或者相应的法规,对社区自治组织机构的权限作出 明确的规定,保障社区依法实行自治管理。 例如,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 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成员由居 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 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而大量的、具体的社区服务内 容和项目的开展,则由非政府非赢利的社区服务组织承担和实施。社区服务组织在美国第三部门中占 有重要地位,享受美国政府的资助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给美国 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保障,同时在提供充分就业、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在日本,市作为地方自治体享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主管理权,城市社区内最小的组织单位是町,设有町内会#町自治会$,居民以户为单位加入并定期向町内会交纳会费。町内会是法定的居民自治组 织,一般由会长、会计和若干名干事组成,町内还有居民自愿参加的老人会、妇女会、消防会、中学生会、 小学生会等各种居民团体。日本町内会的成员由民主选举或平等协商产生,一般都不领取报酬在基层 町内会之上,各地还在更大的范围内选举产生町内会联合会,以至在全市成立联合自治会,作为社区和 政府联络的桥梁以及加强各社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八、社区居民自治

八、社区居民自治 (一)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素 1.自治的基本含义 基本内涵:在一定区域的某一社会组织内,其成员或管理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己内部事务的决定权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自治是有条件、有限度的 2.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素 ①自治区域 ②自治组织 ③自治事权 3.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 ⑴委办事务: 含义:本来属于国家的而不属于自治组织的,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以法律或命令形式委托自治组织予以办理的事务。 特点:委办事务多与该地区居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政策上必须由中央或上级政府规定; 决定权在中央或上级政府,执行权属于地方政府或自治组织; 所需经费自治组织可请求上级政府予以拨付 ⑵自治事务: ①财产自治 ②财务自治 ③人事自治 ④管理自治 ⑤教育自治 ⑥服务自治 (二)社区居民自治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1.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①群众自治原则 ②直接民主原则 ③居民做主原则 2.社区居民自制的特点和特性 (1)居民自治的特点 ①自治组织本身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政权机关的派出机构或辅助机构,不向国家承担财务责任,主要行使自治职能; ②自治组织的负责人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而是由自治组织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的,对全体居民负责; ③自治的对象是全体居民,不是局限于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成员; ④自治的范围限于基层的社会生活,以人民群众生活的社区为自治单位; ⑤自治的目的是使该居住区内的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办理好本居住区中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 (2)居民自治的特性 直接性、有限性、有序性 3.社区居民自治的意义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②有利于居民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③有利于改善社区管理 ④有利于社区共同体的真正形成 ⑤利于政府与社区履行各自的职能与任务 (三)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形式 1.居民会议制度 ⑴居民会议的特征 权威性、广泛性、直接性 ⑵居民会议的地位 居民会议是居民自治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整个自治组织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居民自治组织机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工作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必须接受居民会议的监督,同时居民会议有权撤销或补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会议的执行者,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内容 ⑶居民会议的作用 ①有利于实现居民自治 ②有利于防止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独断专行 ③有利于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生活习惯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⑶居民会议的主要职责 ①听取和审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报告; ②讨论决策本社区工艺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③选举撤换和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 ④讨论制定和修订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⑤讨论决定实际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⑥改变或撤销社区居委会的不适当的规定 ⑷居民会议的形式及其人员规定 ①三种形式:全体会议;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的会议 ②人员规定:居民会议由18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 ⑸居民会议的举行 ①居民会议的召集 三种情况:a决定的问题是属于居民会议的职权,包括制定居民公约、讨论决定涉及居民利益的问题,讨论决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及其费用的筹集等; b 居民委员会需要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一般每年至少应有一次; c 有五分之一以上的18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 议,应召集居民会议 居民会议必须由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②居民会议的主持 由居民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集体主持 ③居民会议的表决 居民会议的决定,有出席人数过半数通过,方能生效。 表决形式: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表决

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自治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自治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提要及调研过程]将社区居委会定义为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是党和政府加强基层民主,推动民主政治的积极努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目标,我市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长足的进步。但在社区自治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政社关系不顺、社居委负担过重、社区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硬件建设和经费保障尚有不足、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等困难和问题。为此,今年下半年以来,农工党市委调研组就我市城市社区自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市民政局、光明街道大西门社居委、笔架山街道汇林阁社居委,了解目前我市社区建设现状和社区自治情况。先后在庐阳区政府、笔架山街道和农工党市委召开三次专题座谈会,听取部分居民代表、社居委负责人、街道分管领导、区民政局分管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求市委政研部门、市社科联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总结,调研组提出了相关调研意见:1、正确处理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3、积极培育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4、切实加强社居委硬件建设;5、进一步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等等。 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实现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实行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政府负有

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责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把实现基层群众依法自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的方向。 一、我市社区自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推动下,我市在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城市社区建设放在突出位臵,全市共建立44个街道、353个社区,基本实现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全覆盖,我市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工作得到稳步有序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加快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居民自治为主线的和谐社区建设,加大财政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也为基层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自治机制已初具雏形。基本形成由社区党委(支部)牵头,以社居委为主体,驻地单位、社区各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自治建设的工作局面。针对社区退管党员多,社区党组织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如逍遥津街道义仓社区打破过去按楼幢划分党小组的传统模式,创新“1+X”党建新模式,按照“一个特色党支部+若干名特长党员”的组建模式,让党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党支部,先后成立了社区、楼院、退管、民间艺术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功能型党支部,各党支部又细分为京剧、黄梅戏、晨练、

社区治理与社区自治的区别

社区治理与社区自治的区别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另外,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领域的实际运用,它是指对社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 社区自治是指社区组织根据社区居民意愿形成集体选择依法管理社区事务,包括涉外事务和内部事务,涉外事务主要有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与标准的贯彻落实、社区管理与城市管理的对接、社区代表的履职监督等;内部事务包括社区内部管理、服务和教育。社区自治的基础是社区居民形成集体选择,而集体选择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与标准,社区自治的手段是征集民意、集体抉择、管理和监督,社区自治的出发点是社区居民的意愿,其目的是维持社区民主生活、社区环境卫生与容貌、社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风气、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公正和优质的服务。 一、主体的不同 尽管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依然会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在政府之外,还有其他治理主体,例如企业、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甚至于个人,它们通过同政府机构,以及彼此之间建立起多种多样的协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使得过去政府的社区管理趋向于社区治理。 社区自治要有一个权威性的社区组织。社区组织对外代表社区形象和利益,反映、落实社区呼声,对内维护社区团结,落实社区“管理、服务、教育”3自我功能。因历史原因,政府扶持的社区居委会担当了社区组织角色,实施人事、财务、服务、管理、教育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当前,很多社区没有形成权威,更没有形成以权威为骨干的社区组织;在没有权威和代表社区利益的社区组织条件下,社区自治只能是一种奢望。 二、目标的不同 社区治理除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之外,过程目标更是其所注重的因素。社区治理要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此外,社区治理还要培育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培育改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正式、非正式的社区制度规范,建构社区不同行为主体互动机制等。这些社区治理的过程目标只有在社区治理的长期过程中才能逐渐培育起来。 社区自治的目的是维持社区民主生活、社区环境卫生与容貌、社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风气、向社区居民提供广泛、公正和优质的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