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江卫华编制时间:2017年3月1日

教研室主任:陈礼兴初审时间:2017年3月1日

系(部)主任:王峻审核时间:2017年3月1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货运代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货运安排合理化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物流管理实务、物流法律与惯例、报关实务、外贸单证缮制等多门课程知识及能力的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物流管理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后续课程《商品学》、《运输组织与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专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货运代理实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性,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如报关、报检、运输保险、海关、金融、世界贸易组织等多方位信息。本课程与其他诸多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经济地理、海关通关实务等联系紧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构建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突出国际货运代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模式,根据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设计完成学习所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课内实训学时为0学时。理论学时占100%,实训学时占0%。

(六)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货运代理的理论教学统一安排在校内教学。

四、课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熟悉国际货运代理的有关理论。

2.能掌握货运代理法律知识及货代营销技巧

3.能掌握海运的货运程序和提单的职能。

4.能掌握空运货物的进出口流程。

5.能掌握国际货代流程中的陆运操作技能。

6.能掌握集装箱及多式联运操作流程。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熟悉了解有关国际货运中的国际惯例、国际公约和法律

规则。

3.熟悉国际公路、铁路和航空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

4.掌握熟悉国际多式联运与集装箱场站管理业务。

5.熟悉国际仓储业务。

(三)职业素质目标

⒈提升学生诚实正直、专业信心等方面的基本品性素质。

⒉提升学生言谈举止、心态、让人喜欢、赢得尊重等交往素质。

⒊提升学生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⒋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

⒌提升学生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影响他人等的能力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完本课程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考证。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本专业所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确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可以归纳为二个环节、六大教学项目组成。二个环节即认识环节、货运代理业务实践环节,其中包含六大教学项目,即国际货运代理基础、国际货运代理法律与货运市场营销、国际海运代理实务、国际航空货运代理实务、国际陆路货运代理实务、国际集装箱及多式联运代理实务。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设计学习需要完成的项目和任务。

本课程的项目主要由二个环节、六大教学项目组成。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可采取校外参观访问、校内教学与模拟两个环节完成。教学方法应采用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采用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

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专

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

训练活动中,即学会统计业务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又练就各项统计技能。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

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严谨治学、

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教学中,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和实训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

实际性、可操作性。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将“职业道德、知识、能力”进行有机的融合,形

成“德、才、行”三位一体,为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课程实施和教学保障条件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⒈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

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设计体现工学

结合的导向要求,方便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一般要求教育部高职高专三年内规划教材或适合本校实际的高职高专自编教材。

⒉推荐教材

《国际货运代理》,江卫华等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3.教学参考资料

辅助教材选用坚持适用选优原则。尽可能选用国家统一出版的“高职教材”,优先选用特色鲜明的获奖教材,特别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何柳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童宏祥孙婧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张炳达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二)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利用

⒈教师要求

⑴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货运代理的课程教学,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

⑵行业兼职教师要求具备市场经营经验,具备培训经历,能够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关心学生。

⒉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⑴配备多媒体教室并保证能连接互联网。

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

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资源开发目的基于知识应用,结合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考虑,以工作过程要素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而开发的。具体包括: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仿真实训、习题等。

(三)教学实施

⒈项目导向

本课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根据国际货运代理流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项目,学生通过每个项目的学习,学会一项技能。项目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⒉任务驱动

以真实岗位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为达到任务的完成,每个人都会发挥其个人的能动作用。本课程以完成特定国际货运代理活动项目为任务,按企业全真的工作要求,实施了项目训练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还促使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

⒊案例分析

对于一些模拟情景的项目,本课程采取了案例分析教学法,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启发式、交互式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启发式、交互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⒌现场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对货运代理的印象,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现场教学法,将学生带到企业参观学习,学生一边参观,教师一边讲解,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⒍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在认真备课基础上要精心准备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课件和有关视频,尽可能增大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第二课堂教学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本课程还利用网络教学开辟了第二课堂。本课程建立了专门的网站,网站中有课件、习题、测试题和实训模拟平台,其中课件可供学生下载使用,习题、测试题供学生在学习完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自测,学生可以登录到实训模拟平台,根据实训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七、考核方式

(一)考核办法与所占权重

⒈考核体系设计

⒉考核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

(二)考核要点与权重分配

考核要点与权重分配表

八、其它说明

本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最后由系部组织标准委员会审核。一般每三年修订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