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永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新闻与传播的异同2.理解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中准确、生动词语的语言特点2.理解本文中按时间顺序组织的材料的写作特点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贡献祖国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了解新闻与传播的异同

2。品味这篇文章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理解新闻与传播的异同(2)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方法,安排自主合作交流过程中的一次性教学过程1。为了引进新的

,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这篇文章是唯一一篇充分反映英国退出的报道。它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邮轮离开香港的最后一个历史时刻。1997年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新华社社会公益广告一等奖。这篇文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广义的新闻,也是报刊中常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个人交流和事件交流。交流不仅是新闻,也是图像。它经常采用文学的方法来聚焦和突出一个重大事件的场景或一些重要而精彩的场景,并将报道的事实生

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三、复习新闻知识,什么是新闻(news)?

新闻是对公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最新报道。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

,母鸡:当2,这里:在哪里3,H:谁4,帽子:什么,H:为什么6,H:什么水果

3,消息的特征:

1 >真:消息的事实一定是真的

2 >短消息:需要短消息

3 >快速:及时性

4 >实时:新闻应该以生动和吸引人的方式来写

5 >强烈:强烈的新闻意味着强烈的思想内容和指导4、消息1的结构标题2 > lead

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或第一两句话,通常称为lead3÷主题

是邮件内容的主要部分,在引导之后4 >背景

一般来说,背景材料是信息的从属部分它没有固定的位置,但是它通常被安排在主体中,并且有时可以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本文有许多背景材料。)在

消息的结尾,事实应该写得完整和有逻辑,结尾应该是明亮的、有力的、发人深省的和有启发性的。四、字旗(Q和ZH)映衬(N和NG)注意(ZH和NTU)

冉冉上升(R和NR和N)凝重(N和NG) 5,分析

,你如何理解标题?

①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到中国,美国政府白皮书发表时,毛泽东主席写了一篇题为《再见,司徒雷登》的文章。本文灵活地使用了这个主题。

(2)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对香港的统治

③“永别了”,委婉中略带讽刺的语气,预示着这一规则的结束

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句子,看看这封信是从什么角度以什么顺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和地点的主要事件是1997年6月30日

下午4: 30总督办公室

年6月30日997年6月30日下午4: 40,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总督办公室是在1997年6月30日下午6: 1。

在离英国总部不远的塔玛以东广场举行了“告别仪式”。查尔斯于997年6月30日晚7时04分宣读了女王的贺词。第二次降旗仪式于997年6月30日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了国旗。在新的一天的第一分钟,

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与“志愿者进行曲”冉冉一起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于1997年0.40在英国添马舰军营升起。查尔斯和彭定康在南中国海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大不列颠在南海的夜晚消失了。哪些场景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第一场:下午4: 30,最后一位州长告别州长办公室,降下州长旗;第二场:下午6: 1在塔玛军营东边的广场举行了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以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在午夜举行。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国旗,升起了中国国旗。

第四场: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大英百科全书》,于0:40离开香港。

这篇专题文章

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也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他们并认识到他们在?第

4、7和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因此,就像电影中的倒叙一样,历史和现实通过镜头交织在一起。这幅画面不仅强烈,还突显了英国对香港长达16年统治的终结。对历史的回顾强化了“不再来了”的含义

。把这份时事通讯改写成一条新闻。你漏掉了哪些语言?体验这些语言的好处描述性语言,如

,“绿树掩映下的总督官邸”,“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昏暗的灯光”,“大不列颠很快消失在南海之夜”等。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合理。“最后一任总督

告别了他曾经生活过的两个任期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的彭定康与皇家标致一起登上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总督官邸,“不列颠尼亚号”将于1997年底退役,“在英国军舰“启贤”号和香港水警的护送下,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下水”...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故事的细节都很清楚。

《在细雨中》和《雨越下越大》是对天气状况的真实描述,但这两支用来书写过程的笔起到了烘托仪式气氛的作用。“庄严肃穆”是彭定康总督的形容,但在这里它被解释为在“告别”仪式的气氛中起作用。6。这份独特的报告显示了很高的政策掌握水平和控制写作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国撤军是最困难的。不仅要写中

国,还要充分反映英国的退出。我们不能讽刺英方,但我们也必须强调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能从课文中理解作者的痛苦吗?例如,文章中的“最后一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十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中华民族的耻辱已经被抹去,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对自己的土地行使主权,并感到自豪。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和悬挂在邻近建筑上的巨大紫荆花图案构成了这场“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是停泊在港口的“不列颠尼亚号”,而“洋紫荆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国和香港殖民统治10

年的结束和香港自治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全文的最后一句庄严而含蓄,含义深刻。“从海上”是指强大的英国远征军占领中国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意味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7.结构分析:

此功能信息根据线索和主体可分为两部分

(自然第1段)的第一部分概述了英国从香港撤出的最后时刻是英国米子国旗的最后一次着陆和载有英国王子和香港总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的第二部分(2至结尾)集中于英国离开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和相关背景信息。8.新闻与传播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通常是普遍的;沟通应该寻求共同点,同时通过具体的数字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事应简洁、生动、简短。信件应该有更详细的描述,通常还包含作者的评论,一般篇幅较长(3)新闻的时效性强于传播 6.结束语1997年7月1日是历史上光辉的一天。在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听

着庄严的钟声从东方响起。它响彻全世界,并向世界各地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一个欢庆的时刻,庆祝百年雪的耻辱、民族愿望的增长和国家的威望。历史

已经记住了这一时刻,每个中国孩子也会记住这一时刻。七、板书设计(特色)一、晚旗

再见、不列颠尼亚2、交接仪式3、午夜送别情-情4、0.40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一、导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香港回归视频(现在高一的孩子大多是1996年出生的)。 在当时,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这么多的世界级媒体和报道,结果只有一篇被选进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那它该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一下那个历史性时刻。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就有毛泽东的两则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所以,对于新闻的几大要素同学们都应该不陌生,首先先来回顾一下有哪几大要素? 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 导语(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文本梳理。 现在大家速读一遍,拿起笔,按照新闻的5大要素分析一下本文,整体感知一下本文的情感。(以提问方式进行)(或者让学生缩写新闻) 1、先看标题,作者怎么不说“别了大英帝国”呢?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别了,永远不会再见的意思,对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来说,当然不想再相见。倒装句式,更强调了香港回归,一雪国耻,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委婉含蓄中透着嘲讽。 2、导语第1段,写了什么?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 3、主体2-10段,又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几个场景? ——主要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前的主要过程。着力写了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4、结尾第1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5、现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都有了,那背景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画出来,并说说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6、特写了解。 文章的梳理已经结束,现在大家思考,这篇新闻与同学们以往所学过的新闻有什么不同?即,这篇新闻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只截取了英方撤离前的几个镜头来描写,完全没有毛泽东新闻稿中的丰富感情和令人回肠荡气的磅礴气势。 这即是特写。特写性消息,是新闻的一种,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

小学世界无烟日班会教案

世界无烟日班会教案 【篇一:世界无烟日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让学生知道抽烟的危害,珍爱生命,除了自己不要抽烟,也要向身边的人 普及抽烟的危害性,让大家都远离抽烟。 准备:1、关于抽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的健康小知识; 2、自己设计一个无烟日的宣传标语 3、打印《送给家长的话》23份,活动结束后,分发给各位同学 过程: 一、进入主题 1、出示图示“禁烟符号”,由s辨认、识别,说出具体意义; (t: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它代表什么意义呢?……) 2、根据生活经验,s尝试说出“禁烟符号”出现的场合(比如医院、列车、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t:你都在哪些场合看见过这个符号呢?……) 二、深入主题 (t:在一年之中,有这样一个日子,这个日子向我们展示了吸烟的害处,并且还让 我们了解了许多烟草的知识,这个日子教会了我们吸烟有害健康,这个日子让我们知 道了吸二手烟的危害,这个日子教会了我们;杜绝青少年吸烟,创建美好家园,这个日子机就是____世界无烟日) 1、世界无烟日的由来 (t: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和同学什么是“世界无烟日”呢?……由s朗读ppt) 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吸吮。烟 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 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 国的无烟日。 2、了解2012年的世界无烟日 (t:从1987年开始到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今年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几个世界无烟日?……s回答后出示ppt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封面) 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教 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理清本文主要内容; 2、体会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3、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2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现代文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2、对香港回归的历史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层面; 3、对新闻知识的了解不足。 3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4教学过程4.1一个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百年耻辱,一朝得雪。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记录耻辱、印证自豪的新闻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 (板书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活动2【讲授】讲授 一、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时刻,全世界为之瞩目,全球有778家传媒、8423名记者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篇文章的作者张婷、杨兴是一个四人组合,他们代表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见证并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

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二、历史背景: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

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讲课教案

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 活动方案

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⒈帮助同学门走出吸烟的误区,认识到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益处,并学会如何戒烟。让学生成为健康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一名身体素质好、综合能力优的当代大学生。 ⒉为更好地做好评估准备工作,把我校打造成环境优美、风气良好、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区,让师生都可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⒊学会珍爱生命,除了自己不要抽烟,也要向身边的人普及抽烟的文秘杂烩网危害性,让大家都远离烟草。 二、活动准备 ⒈开班委会:确定主持人、班会程序等。 ⒉所有同学分小组,采用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完成两项任务: ⑴搜集:上互联网查询有关劝阻青少年吸烟的信息与资料(搜索引擎:google、yahoo、百度等); ⑵调查:在互联网上发放调查表,调查学生、老师、家长对青少年吸烟的看法。 三、活动过程 (一)基本情况 班会主题:青春无烟更亮丽 举办地点:407教室 主持人:吴梦雅

(二)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宣布开始 主持人:“无烟校区”之《青春无烟更亮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二部分:引例子 主持人:青少年吸烟的现状究竟如何,下面请调查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吸烟情况这么严重呢?下面请另一调查小组作介绍。 [学生发言]: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剖析 ⒈时髦心理 ⒉好奇心理 ⒊模仿心理 ⒋社交心理 ⒌环境心理 ⒍反抗心理 ⒎将烟作为“工具” ⒏侥幸心理 第三部分:吸烟有害,远离香烟 主持人:接下来请《青少年吸烟的危害》研究小组发言。 吸烟对青少年身体的危害主要有: 1.觉功能紊乱.

别了不列颠尼亚习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世人瞩目( ) 冉冉升起( ) 凝重( ) 掩映( ) 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3.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事件。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4点30分,________,4点40分,__________,6点15分,__________,7点45分,__________,子夜十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__________,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__________。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1)别了,“不列颠尼亚”。 ( ) (2)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 ) (3)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即将告终。”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掩映( ) 易帜( ) 3.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________。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_____________。 4.“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意是什么?语言特点是什么?

5.文中第8段中的“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子夜”而不用“半夜”? 快乐时光 修改的功效 约翰是一名教写作的老师,他发现很难使学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对他们来说,草稿即是定稿。最后,约翰在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大标语,通过这一方法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修改文章的习惯。标语上写的是: “哦,这很难,你知道。我决定不下是否自杀,你知道。”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一幕,草稿。 “生,还是死,问题就在这里。”定稿。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选段中“刚刚”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本题要结合文章,在这里要表现的是一种时间上的变化带来的主权意义的改变,在前一分钟他是香港的最高长官,而现在他已经不能在这里停留了。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刚刚”一词表现了没有停留,“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前一分钟还是香港的统治者,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了。 2.“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为什么要把过去的天数写得这么详细? 解析:这是用数字表现时间长,表现人们对这天的期盼久远,中国人屈辱的历史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精品】一年级下册主题班会系列教案:世界无烟日_通用版

班会目的: 让学生知道抽烟的危害,珍爱生命,除了自己不要抽烟,也要向身边的人普及抽烟的危害性,让大家都远离抽烟。 准备:1、关于抽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的健康小知识; 2、自己设计一个无烟日的宣传标语 3、打印《送给家长的话》23份,活动结束后,分发给各位同学 过程: 一、进入主题 1、出示图示“禁烟符号”,由S辨认、识别,说出具体意义; (T: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它代表什么意义呢?……) 2、根据生活经验,S尝试说出“禁烟符号”出现的场合(比如医院、列车、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T:你都在哪些场合看见过这个符号呢?……) 二、深入主题 (T:在一年之中,有这样一个日子,这个日子向我们展示了吸烟的害处,并且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烟草的知识,这个日子教会了我们吸烟有害健康,这个日子让我们知道了吸二手烟的危害,这个日子教会了我们;杜绝青少年吸烟,创建美好家园,这个日子机就是____世界无烟日) 1、世界无烟日的由来 (T: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和同学什么是“世界无烟日”呢?……由S朗读PPT)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吸吮。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科社”)与空想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空社”)的区别再明显不过——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空想的”。然而,若以严肃、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绝非那样简单了。 众所周知,“科社”与“空社”的内容,均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旧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否定,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或曰共产主义制度)的向往与设想。因此,要分清“科社”与“空社”的区别,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 在我看来,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批判而言,“科社”与“空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与缺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有关专著都这样是表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 “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 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晓得,上述分析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论。显然,这些也正是“科社”与“空社”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如何推翻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问题上的原则性区别。因而恩格斯才明确地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之所以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是这样分析的:“(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

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

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 一、活动背景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控烟工作,切实地做好在校青少年的控烟健康教育,根据学工文7号文件的指示,举行了纪念第23个世界无烟日的“无烟校区”活动。紧扣“远离烟草,崇尚健康,保护环境,共享文明”主题,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青春无烟更亮丽”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⒈帮助同学门走出吸烟的误区,认识到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益处,并学会如何戒烟。让学生成为健康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一名身体素质好、综合能力优的当代大学生。 ⒉为更好地做好评估准备工作,把我校打造成环境优美、风气良好、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区,让师生都可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⒊学会珍爱生命,除了自己不要抽烟,也要向身边的人普及抽烟的网危害性,让大家都远离烟草。 三、设计思路 吸烟有害,拒绝吸烟,劝阻吸烟,远离烟草,崇尚健康,保护环境,共享文明。 四、活动准备 ⒈开班委会:确定主持人、班会程序等。

⒉所有同学分小组,采用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完成两项任务: ⑴搜集:上互联网查询有关劝阻青少年吸烟的信息与资料(搜索引擎:google、yahoo、百度等); ⑵调查:在互联网上发放调查表,调查学生、老师、家长对青少年吸烟的看法。 五、活动过程 (一)基本情况 班会主题:青春无烟更亮丽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龙泉校区教学楼509教室 主持人: 邀请嘉宾: 参加班级: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班 (二)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宣布开始 主持人:“无烟校区”之《青春无烟更亮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二部分:引例子 主持人:青少年吸烟的现状究竟如何,下面请调查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学生发言:我们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学生吸烟率为22.5%。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天津、山东、重

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

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 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 保护环境、远离烟草——你、我齐行动 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加深同学们对烟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烟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知道吸烟对人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教育学生要远离烟草,爱惜身体,保护环境,为我们学校创建无烟学校共同努力。 班会准备: 1、关于抽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的健康小知识; 2、自己设计一个无烟日的宣传标语 3、打印《送给家长的话》23份,活动结束后,分发给各位同学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禁烟标志 1.(课件出示:禁止吸烟标志)同学们认识这个标志吗? 2、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呢?(学生联系生活交流) 3、为什么这么多地方都有这个标志?(引出课题:保护环境、远离烟草——你、我齐行动) 二、了解世界无烟日 1、世界无烟日的由来 (教师: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和同学什么是"世界无烟日"呢?......由学生朗读PP教师) 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吸吮。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

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解2016年的世界无烟日 (教师:从1987年开始到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今年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几个世界无烟日?......学生回答后出示pp教师 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pp教师 口号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pp教师) 3、吸烟有哪些危害呢? (教师:正因为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了"世界无烟日",用来教育人们远离烟草,那么吸烟究竟有哪些危害呢?有谁知道,请举手。......在学生列举一些后,播放pp教师) ◇一支香烟里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 ◇约一包香烟中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 ◇每天吸一包香烟,相当于吸入了50-70毫克尼古丁,如果一次性地服用了这些量,人足以被置于死地; ◇除尼古丁外,点燃香烟时产生的约5000种化合物,都是导致癌症的元凶. (教师: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组数据......点击超链接"吸烟的危害") 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烟及其相关疾病的人数达490万。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烟及其相关疾病的人数达490万。2016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本站提供中小学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实录。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发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类发病率高2至8倍。(点击超链接) (教师:大家说吸烟对我们的伤害大不大啊?......)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声明中指出:"如今烟草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杀手.吸烟所产生的破坏比非典和海啸。"(点击超链接"图片")

最新《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结构,了解新闻的写作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3、学习新闻的压缩。 二、过程与方法。 由新闻播报的方式串起对文章内容结构的梳理和对新闻的压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新闻压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开创“一国两制”的新局面。世界瞩目,举国欢腾。假设你是新华社一名记者,你打算选择什么角度来写这篇报道?(如中国人民的欣喜自豪、中国领导人此日行程、香港回归的进程回顾、香港市民的态度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新闻站在英方撤离的角度,写作角度与众不同。作为中央电视台外派的记者,请你在现场为观众播报这则新闻稿。 二、整体诵读,梳理本文的结构内容。 1、按照预习时所讲的新闻结构的有关知识,迅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英国告别香港的具体过程。 4:30 降旗仪式4:40 乘车离府6:15 告别仪式7:45 降旗仪式 0:00 交接易帜0:40 英人离港 背景:四个背景材料,即港督降旗传统的介绍、港督府的介绍、英军占领香港历史的介绍和英军占领香港的统治时间的介绍。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2、补充问题。 (1)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明确:一方面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 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2)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这些时间精确计时计分,衔接的非常紧密,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新闻需要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

幼儿园控烟教案(3篇)

幼儿园控烟教案( 3 篇) 幼儿园控烟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无烟日,认识吸烟对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体会吸烟的危害,积极争当一名禁烟宣传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宣传视频,禁烟标志、图片和PPT 【活动过程】 一、看照片引出话题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这是在哪儿?(医院)教 师:这些叔叔在做什么?(吸烟、咳嗽) 二、出示图片和香烟,师幼讨论香烟危害 1.讨论:图的人被什么呛得直流眼泪?阿姨肚子里的小宝宝为什么哭? 2.加油站为什么发生火灾? (知道吸烟容易造成火灾)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吸烟污染环境,使空气变得浑浊;吸烟既危害自 己,又危害别人的身体健康;吸烟容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3.我们该怎么做?教师发动幼儿思考如何宣传戒烟。 三、世界无烟日,争当禁烟小小宣传员 1.教师出示禁烟标志。 教师介绍禁烟标志:一根点燃的香烟,加一条红色的斜线,表示禁止吸烟。 2.世界无烟日介绍

教师: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31日是什么日子?《世界无烟日》,看看别人是怎样宣传戒烟的? 【教学观察与反思】 在这个活动前,幼儿常在自由时间聊了有些“烟”的话题,说爸爸抽烟嘴巴臭,爸爸抽烟晚睡觉会咳嗽??幼儿对烟的危害已经有些经验积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体会烟实实在在的危害之外,参与宣传禁烟需要从小有这样的意识甚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 幼儿园控烟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认识禁烟标志,懂得其含义。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制作投影片或图片。 2、禁烟标志,图、纸、水彩笔若干。 3、棉花、试管、香烟等试验用品。 活动过程: 1、观看或讲故事《烟斗爷爷》。 教师提问:三只小狗闻到了什么味道?为什么小狗说:”又辣又呛,好臭好 臭”?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闻到了会有什么感觉?吸烟有什么害处? 2、教师做实验,使幼儿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用香烟熏一团白色的棉花,发现棉花变色。)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1解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1.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 2.理解课文标题的深刻内涵,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3.了解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增强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学习难点: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学习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二、组员合作回顾旧知 1. 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 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 3.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 4. 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研究课文结构,找出本篇报道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进行分析: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 ①交接仪式结束后,英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返回英国,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 ②“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如今终于远去了,也就象征着这统治终告结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③“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2.导语是哪些段落?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531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

531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 远离烟草,崇尚健康,爱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开始。戒烟要从小做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531无烟日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31无烟日主题班会1 保护环境、远离烟草——你、我齐行动 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加深同学们对烟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烟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知道吸烟对人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教育学生要远离烟草,爱惜身体,保护环境,为我们学校创建无烟学校共同努力。 班会准备: 1、关于抽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的健康小知识; 2、自己设计一个无烟日的宣传标语 3、打印《送给家长的话》23份,活动结束后,分发给各位同学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禁烟标志 1.(课件出示:禁止吸烟标志)同学们认识这个标志吗? 2、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呢?(学生联系生活交流) 3、为什么这么多地方都有这个标志?(引出课题:保护环境、远离烟草——你、我齐行动) 二、了解世界无烟日 1、世界无烟日的由来 (教师: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和同学什么是“世界无烟日”呢?……由学生朗读PP教师) 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吸吮。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20XX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20XX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理论水平。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史 60分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70分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2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 1、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合理成分、历史局限) 2、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其意义 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 ②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4、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1、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①苏联模式的形成 ②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④从赫鲁晓夫到契尔年科的探索

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⑥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②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③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3、朝越古老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①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②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③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④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三)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1、民主社会主义 2、民族社会主义 3、生态社会主义 4、西方马克思主义 5、苏联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6、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

最新中小学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精品)

2021年中小学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背景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控烟工作,切实地做好在校青少年的控烟健康教育,根据学工文7号文件的指示,举行了纪念第23个世界无烟日的“无烟校区”活动。紧扣“远离烟草,崇尚健康,保护环境,共享文明”主题,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青春无烟更亮丽”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⒈帮助同学门走出吸烟的误区,认识到吸烟 的害处和戒烟的益处,并学会如何戒烟。让学生成为健康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一名身体素质好、综合能力优的当代大学生。 ⒉为更好地做好评估准备工作,把我校打造成环境优美、风气良好、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区,让师生都可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⒊学会珍爱生命,除了自己不要抽烟,也要向身边的人普及抽烟的网危害性,让大家都远离烟草。 三、设计思路 吸烟有害,拒绝吸烟,劝阻吸烟,远离烟草,崇尚健康,保护环境,共享文明。 四、活动准备 ⒈开班委会:确定主持人、班会程序等。 ⒉所有同学分小组,采用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完成两项任务: ⑴搜集:上互联网查询有关劝阻青少年吸烟的信息与资料(搜索引擎:google、yahoo、百度等); ⑵调查:在互联网上发放调查表,调查学生、老师、家长对青少年吸烟的看法。 五、活动过程 (一)基本情况 班会主题:青春无烟更亮丽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龙泉校区教学楼509教室 主持人: 邀请嘉宾: 参加班级: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班 (二)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宣布开始 主持人:“无烟校区”之《青春无烟更亮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二部分:引例子 主持人:青少年吸烟的现状究竟如何,下面请调查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学生发言:我们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学生吸烟率为22.5%。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天津、山东、重庆、广东4个省市的200所中学的11957名13岁~15岁的中学生进行了青少年与烟草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是:现在我国中学生初次吸烟的年龄是10.7岁,比六七十年代的调查结果早了2.3岁。中国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为22.5%,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说他们在1周内至少有1天会吸烟。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吸烟情况这么严重呢?下面请另一调查小组作介绍。 学生发言: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建奇副教授认为学生吸烟多为心理因素所致。一方面,当前未成年人接受信息面广,可塑性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电视、电影等音像制品中出现主人公吸烟镜头的频率非常高,模仿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将看到的影像作为平时行为的标准。另一方面,渴望独立、早日成熟的心态也使得孩子们以吸烟的方式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加之逆反心理的驱动使得在校生吸烟的比率不降反升。 学生发言: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剖析 ⒈时髦心理——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有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也有其思想来源。它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的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它和任何一种新的学说一样,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这种思想材料,既包括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也包括社会科学的“三个来源”,尤其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最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同早期资本主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上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美满的社会制度,它的一些弊病早在其产生初期就暴露出来。人们看到它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什么超阶级的“理性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劳动群众的贫困和苦难,激起了一些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同情。先进的思想家、哲学家开始研究造成劳动者痛苦生活的根源,探索消除社会混乱和弊病的途径。于是反映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并幻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因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手工作坊——大机器生产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后者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在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迈出了有突破意义的第一步;对未来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些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页。) 恩格斯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同时,还指出了他们的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他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同上,第3卷第724页)“生产状况”指的是英国刚刚有大工业,法国还没有;“阶级状况”是指,无产阶级还没有完全从劳动群众中分化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开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它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继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第二章,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这一章强调,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因而他们的学说只能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马克思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除了历史条件成熟外,关键是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也就是现在我们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要求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观察问题,形而上学则完全相反。从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到15至18世纪400年间的形而上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和洛克),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两个矛盾,一是方法和理论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客观唯心论的矛盾,二是方法论和历史观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唯心史观的矛盾。客观唯心论和唯心史观窒息着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首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一方面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的内核”,即辩证法,并把它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又看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荒谬”,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