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南昌工程学院 严鹏

1.南昌市古村落的背景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南昌市古村落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变迁的步伐中,如何保护抢救已经极其有限的古村落以及周边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有的部分遭到损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有的新旧相杂、不伦不类,有的因无人居住或产权归属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古村落的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古建筑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南昌市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构架

2.1全面开展南昌市范围内古村落的普查

弄清南昌市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分布、现状及保护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重建设轻保护,拆掉了很多可以不拆或本不该拆的古建筑,因此,有必要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公布保护名单,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保护。古村镇分布地区广,民族与地域条件各具特色,须分别对待,依据不同的情况、价值的大小、完整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文化遗产普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2.2分析南昌市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3制定相关对策

a.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法规建设,尽快起草制订专门的保护法规。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全适合古村落建筑保护,为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或政策,

并鼓励村民自行订立文化遗产保护的乡规民约。古村落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必须逐步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以尽快制止不加甄别的随意拆除、改造有历史价值古村落行为的蔓延,引导地方及时调整新农村建设中只重建设、改造,不重保护的政策,制止建设性破坏,引导古村落的发展科学、有序进行。

b.深入开展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古村的一切都要以保护为核心和基础,使古村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必须宣扬古村保护知识,让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古村落。比如,可以把古村制作为精美的杂志,编辑古村保护报刊,建立古村记者机构等,对古村进行定期的采访和杂志出刊,既宣传了古村,又宣扬了古村文化,使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古村,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素质和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使人民对古村落悠久历史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这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传播,使更多人到古村参观,提高了经济收入,使得古村的发展有更多的经济扭转,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

c.加大古村落保护维修资金的投入: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的投资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是远远不够的,它应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相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困难更大,保护级别差距大、数量众多,维修任务重,资金的匮乏,使得许多珍贵文化遗产都已到了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的地步,因此要不断增加农村的资金投入,合理利用民间维修力量与维修传统工艺,以便于有技术力量的地方工匠从事维修保护工程,及时维护文物建筑,另外古村旅游以“古村风貌、农民生活、乡土人情、建筑特色”为主要资源,是农业与旅游共同促发展的最佳结合,是推进城乡统

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所以应该是政府投入的重点,在提高居民生活的同时更好的保护了古村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

d、培育优良民风民俗。

现代化的发展必定与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鲜明对比。乡村文化原滋原味的特色必定是城市人民的巨大需求,为此,村干部应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培育优良民风民俗,并加以传播。鼓励当地村民组织古村的传统节日,村里可制定属于本村的节日,并规定一个每年的举行时间。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了该村文化,是保护和发展古村落的较好方法。由于古村文化的本土性,可以把本村的活动向城市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该村文化。

e、开展特色文化节。

以进贤县为例,进贤戏曲有很深厚的文化历史。进贤古称钟陵,地处交通要津,水、旱交通都很方便。南来北往的行商旅客,官员文士常驻足于此,因此本地戏曲也随之兴盛起来,而且外地剧团也常来演出,互相学习借鉴,大大地丰富了进贤戏曲舞台的演出活动。进贤戏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木偶戏(俗称傀笼子戏)、板凳戏、马灯戏、茶灯戏、三角班、半班戏、高脚戏、赣剧、南昌采茶戏、京剧、抚州采茶戏等,其剧种繁多。倘若每年能举办有进贤特色的文化节,将进贤戏曲广泛传播,进贤戏曲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除此之外,进贤还有很深远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派系众多,百味杂陈,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而湖区饮食文化又自当别具一格,成为江南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进贤饮食文化源于湖区,无不打上水乡的烙印,散发出原汁原味的本土气息。如果每年政府能够号召各村村民举办以进贤饮食文化为特色的“美食节”,如“美食一条街”,进贤饮食文化必定能够得到广泛弘扬。

当地政府应该设立当地文化研究所,研究当地的乡土人情、风俗文

化,不能让这些古村落的本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的包围下瓦解。所以制定属于该古村落的特有节日,在节日里可以用各种表演方式来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样能很好地宣传、发扬和保护古村落的文化,让他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被人们所遗忘。

f、依靠村民自建、自管保护古村落。

农村的现代化不是单纯的城市化集聚,新农村建设更不应该等同于建设农民新村。城镇居民的流动性大,大部分房屋都已经不再是原业主所有或居住了,而土地更不属于私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将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地依靠村民自己的组织去完成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使命。其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古村落的保护不是原封不动,因为它依然承载着村民的生活,因此就必然会发展变化。在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不断入侵乡村的大背景下,古村落的村民才是真正可以延续和再创那里的文化和特色的主角。用城镇保护的思维去看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可能会演变为一种变相的城市文化和经济对古村落的侵蚀。在政府的管制下,再加上村民的自建、自管保护古村落,古村落的保护更能够体现其完整性。

3.国建政策支持

保护古村落并不意味着拒绝发展。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起统领作用。有效保护古村落需要法律的保护,也需要规划的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扎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名城(街区、乡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按照上述精神,新农村建设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纳入农民新村及村镇建设规划。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但对于文物保护,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以xx为例,在文物保护方面既有不足,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上又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加强文物保护重在开发利用 一、xx文物的基本情况 xx是河北省境内最早的都城,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xx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89处,共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51处,市县级保护单位436处(数量在全省排名第6,但对外开放不足10处,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均为全省倒数第一)。多年来全市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和征集、群众捐献等方式积存了近两万件文物藏品,其中国宝级4件,国家一级品50余件、二级品200余件、三级品500余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处于全省第四名的位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管不善,不能发挥文物的作用。设施齐全,管理科学的文物仓库,对保护文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xx没有象样的文物仓库,一些高档次的文物只有暂存于省博物馆和省文研所;由于没有文物仓库,现存的部分文物腐蚀严重,甚至比文物埋藏于地下腐蚀得更快。没有一座博物馆,大量的文物不能展出,既不利于文物保护,更不利于开发利用。 2、投入较少,古建筑年久失修。按照《文物法》规定:国保单位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省保单位主要由省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市县级保护单位主要由本级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由于河北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xx市的财政收入也相对较少,这些年几乎没有投入,造成了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 3、开发不够,没有发挥文物的效益。相对于旅游发达地区,xx的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全市仅有不到10处文物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旅游参观人数也少得可怜,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支出。 4、破坏严重,文物保护意识有待于加强。文物资源为非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多年来,文物资源经历了多次劫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xx地上文物的一半以上。现在仍有对文物的盗掘盗卖现

游碗窑古村落作文

游碗窑古村落作文 今天,又是个阴雨天气,蒙蒙细雨滋润着大地。树叶被雨水打过,叶子上的露珠像一串串珍珠挂在树梢。虽然是雨天,但看着窗外鲜亮的美景,反而更增添了我去碗窑游玩的兴致。 由于刚好是清明节,车站里人声鼎沸,我差一点坐不到车。后来,好不容易挤上车子,但是已座无隙地,妈妈一路上站在那里,我是坐在一个姐姐膝盖上。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奔跑着。雨继续下着,风儿扫过,马路上腾起一片片水雾。透过车窗,我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像一座座绿色的城堡,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路边树木被雨水冲得青翠水绿,晶莹剔透,空气也变得清新湿润,让人好舒爽。转眼间,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碗窑。 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依山傍水,是个非常僻静的小村庄。只住着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开满了桃花,真像世外桃园;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山泉绕过,那里泉水清澈见底,走过小路,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山间石阶,光滑得很,刚下过雨,就显得更滑,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摔倒;那里古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排列整齐,各式各样。其中有排楼叫吊脚楼,顺着山坡拾级而建,极具特色。还有古戏台,八角楼,整个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一到旅游季节,吸引着不少的游客驻足观赏。

在碗窑村周边,有个气势磅礴的三折瀑布,非常壮观。湍急的水流飞快地从山顶上倾泻下来,浪花像一条条巨龙从天而降,水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好像正在奏响着乐曲,让人陶醉不已!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制碗工场,那里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样的陶艺了。听人介绍,只有村庄北边住着的一户人家的一个老人,还保持着这种手艺。他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做碗手艺,那技术真称得上一绝。我当然不会错过好机会,也亲身体验了一回。但这哪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虽然做不出漂亮的碗,但我为观赏了古代陶瓷业的精华而开心。 一天的碗窑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在绵绵细雨中,我禁不住心想:雨中碗窑,诗情画意,古朴村寨,流连忘返。碗窑,等到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会再来看你另一番的美丽!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古村落的的价值与意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保护意识淡漠,财力不济,外出务工等原因,以致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 2、长期实行“旧房宅基不拆、新房地基不批”的用地政策不完善,加之“农村规划无序性”以及村民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拆旧建新”等原因,造成古村落格局风貌“自主自建性破坏”难以遏制。 3、加快城镇化、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决策误导,“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弊端,“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等原因,导致古村落“大拆大建”的“建设开发性破坏”仍在延续。 4、历史文化名村“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商业化过度开发中“拆旧建新”“保护性拆除”为借口的“拆真造假”等原因,导致古村落不断遭受“旅游性开发破坏”时而发生。 5、古村落长期来“萎缩性管理”和“多头管理”的弊端,保护法规、制度、政策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中“鼓励新建”(按投入补贴)的政策缺陷,农村乡土建筑产权不清等,这些都是给古村落保护带来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6、古村落保护范围广、乡土建筑多,维修规模大、费用高,财政投入普遍不足,还有保护资金及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都是制约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 “保护好古村落”的对策建议 未来5年,我国古村落将面临“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挑战。如不及时加强保护,分散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乡土建筑,随时面临着被“拆、迁、整、改、并”等危险。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应坚持文化自觉,将古村落保护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将之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古村落保护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配合抓好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管理等。 2、各级人大、政协应加强古村落保护的巡回督查和指导。组织专家检查团对加强保护利用提出法规性、政策性、可操作的意见和措施。各级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设置

古村落保护-珠海会同村

保护古村落的调研报告 ---- 以会同村保护为例 指导人:范时杰 调查人:高嵩刘鹤陈珊 张卉慧幸雯 调查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08行政管理班调查地点:珠海市会同村 调查时间:08年10月-12月

一.研究主题确定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古村落生存现状日益艰难,特别是在经济大潮中,古村落地域人口的解体和分流,传统村落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文化遗产的式微,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使得这些遗存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在珠海的唐家湾,有一处浓缩了近代中国古建筑的辉煌村落--会同村。这里鲜为人知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因年代久远,加之保护措施不利,这些极具价值的古迹民居正在加速损坏,有人说,如此下去不出几年,这个被业界誉为“岭南周庄”的“活历史”将灰飞烟灭,消失殆尽。会同村的现状及保护力度究竟如何?如何从中挖掘会同村珍稀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和传承?于是,我们前往会同村进行了调查。 二.会同村落的悠久历史 会同村,位于珠海金鼎镇,隐居在凤凰山麓。19世纪30年代,莫、鲍、欧阳3族人约定从不同地方会同一起到该地建村,由此得名“会同”,沿用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走过了170多个春秋,会同如今已是年迈的老者,断壁残垣、杂草丛生间,我们不由满目苍凉,但这一切却丝毫掩饰不了这里曾经的兴盛与光耀。小桥流水、雕楼祠堂、灰瓦青砖——只是基本元素,徜徉在这个古老村落中,不经意间,你会有置身欧陆小镇的错觉,因为这里,岭南碉楼,却悬挂着西式时钟;院墙深深,却能看到斑驳的百叶窗;清代民居,却装饰着西洋壁画。“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真牌坊,右边瓦窑又排长,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话会同村仔好村场。”这是会同村村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它唱的是昔日会同的盛况。 听到这首歌谣,很多游客都会好奇,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又拥有异国气息的古老村落,为何会“隐居”在凤凰山麓?生活在这个村庄的人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和荣辱?建村之初,会同村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自给自足。后来,会同村的莫、鲍、欧阳三姓人员,惟有莫氏发展成为最大一族。莫氏家族的莫仕杨、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在香港太古洋行担当买办达60余年之久,在他们的帮助下,当时许多莫氏族人也前往香港和广州等地为太古洋行工作,因此其家庭和不少个人都积累了一定财富。 1927年会同村村民就使用了电灯照明,是当时中山县(包括珠海)第一个使用电灯的村子。大约在1992年的下半年,栖霞仙馆建成后不久,莫咏虞利用自己在太古洋行做船务买办、常与英国人有贸易往来之便,托人从英国买回了一台发电机运到香港,准备运回老家会同村,让栖霞仙馆内的尼姑们也用上电。 发电机和电线,管道等设备从香港用船运至澳门时,同行的还有从香港聘请的一位年轻电工阿荣去会同村,主要负责发电机的安装、调试和正常运转等工作。发电机的到来给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但是一台发电机只能供栖霞仙馆及部分莫氏家族成员照明用电。 到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当时很多海外富裕宗亲回乡投资,会同村在统一规划下重建,从建筑材料到规划格局都是从香港,西方引进,学习得来,因此,这个村庄在当时已经颇具规模,气势恢宏,这也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会同。 三.会同村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以及论证 1.会同村的现状 会同村落,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村庄,这几年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珠海原创艺术基地和各种电视剧的拍摄现场,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但它却连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更谈不上对村内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

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

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广德在安徽省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在地图上似乎很难找到。但对于安徽,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里有景色奇绝,闻名遐迩的黄山,有名满天下的九华山,有宁静悠远、历史悠久的西梯古镇……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很独特,位于三省交界处,和江苏,浙江相邻,处在安徽的最南部。广德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并盛产毛竹,也是中国著名的十大竹乡之一,当地的竹制工艺品,品种繁多,早已远销全国各地,除了竹子,这里出产的板栗和茶叶也是很有名气的,听奶奶说:家乡的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清朝嘉庆年间曾作为“贡品”名噪大江南北。 春天,这里清香袅袅,风和日丽。竹林里到处是破土而出的竹笋,茶叶也长出了嫩绿的叶芽,有好几只小麻雀站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夏天,这里骄阳似火,许多人喜欢搬着椅子坐在竹林里乘凉,听着那知了快乐的叫声。秋天,这里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上的板栗也挺着大肚皮在向农民伯伯招手……好一幅快乐的丰收图啊!冬天,外面白雪皑皑,雪花漫天飞舞。许多小孩把雪涅成雪球打雪仗,还有一些小

孩在操场忙着堆大雪人呢,屋内,大人们早已升起了炭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我9岁前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我日夜思念的爷爷奶奶、有我许多的小伙伴,还有好多,好多美好的回忆……记的我二年级的一个冬天,我在学校和一群小伙伴在操场上打雪仗,大家都不甘示弱,玩的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竟然上课的铃声都没听到,结果被老师集体罚站!还记得那时常喜欢和小伙伴聚在一起弹弹珠比赛,每次都是奶奶连哄带拽才肯回家吃饭……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山美水美!我爱我的家乡,更因为这里有我快乐童年的记忆!! 作文二:我的家乡 对家乡的留恋是每一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种,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那儿时的清纯与天真。也许是因为家乡曾经承载过自己最伟大的理想和最真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家乡有自己割舍不断的如同对母亲的一种天生的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对家乡的情感总是有增无减。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最新资料(最新整理)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建设部和国家XX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主要针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使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内容。200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走上了法治轨道。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的保护与开发也受益于这个时期。2009 年以后,青城镇相继申请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兰州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修缮项目和古民居、博物馆保护与建设项目等。经过这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工程,青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与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青城古镇文化遗产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三类:一是文物类,包括砖雕、木雕、传统服饰、明清家具、碑刻、农业生

产工具、水烟制作工具、乐器、传统生活用具等;二是建筑群类,包括明清民居、城隍庙及其附属建筑、青城书院及其附属建筑、高家祠堂及其附属建筑、罗家大院及其附属建筑等;三是遗址类,主要指尚存争议的闯王李自成墓及其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四类:一是传统手工技艺类,包括水烟制作技艺、陈醋酿制技艺、织布技艺、长面制作技艺、剪纸技艺、刺绣技艺、砖木雕刻技艺等;二是民间游艺类,包括道台狮子、青城高跷、城河抬子、火狮子、英雄舞鼓等表演活动;三是民间音乐类,主要指青城小调;四是民俗活动类,比较典型的是城隍出府。这些文化遗产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 对于青城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各方争论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开发利用,认为其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大过保护。也有人支持开发利用,认为可以依靠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文化遗产是各历史时期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人们通过这些遗产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分享利用它的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并不绝对对立。但也要看到,现实社会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开发利用确实威胁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因此,我们要反对不科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6917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标准 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

35-如何记住乡愁——浅谈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

如何记住乡愁——浅谈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 摘要:古村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聚族而居、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的农村聚居地,它记载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生活形态,具有深刻的文化特色背景,更承载着现代人对乡愁的追忆。本文从村落肌理,精神文化,原生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古村落对于乡愁的意义,并以莱芜市苗山镇南文字村规划为例,对如何做好古村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古村落,南文字村,保护利用 How to remember that homesickness——Introduc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Abstract:Ancient villages are formed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in a race, taking agriculture as the main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way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t recorded the prec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re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folk life, has a profound culture background, carrying the more modern retrospection of homesickn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village of texture, spiritual culture, the native life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villages to nostalgia, and seedlings in Nanwenzi village of Miaoshan town Laiwu city as example, the text on how to do, an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Ancient villages,Nanwenzi village,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本次调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由于偏于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2003年吴中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苏州古村落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 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 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搜索、筛选。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 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尽管这仅是一则传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 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刘长卿、白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他们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诗中写道:“古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有人考证,这首诗当作于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 年。由此算来,明月湾建村距今至少已有1250年了。 宝历二年(825),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年秋天,他来到明月湾。诗人一下子就被明月湾秀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忍不住赞叹:“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这是明月湾古村在这位苏州太守心目中的地位。 陆龟蒙、皮日休两位诗人是在咸通十一年(870)来到明月湾的。陆龟蒙将洞庭明月湾村和南京道教建筑明月观相比较以后,认为“洞庭看最奇”。诗人突出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南昌工程学院 严鹏 1.南昌市古村落的背景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南昌市古村落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变迁的步伐中,如何保护抢救已经极其有限的古村落以及周边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有的部分遭到损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有的新旧相杂、不伦不类,有的因无人居住或产权归属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古村落的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古建筑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南昌市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构架 2.1全面开展南昌市范围内古村落的普查 弄清南昌市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分布、现状及保护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重建设轻保护,拆掉了很多可以不拆或本不该拆的古建筑,因此,有必要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公布保护名单,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保护。古村镇分布地区广,民族与地域条件各具特色,须分别对待,依据不同的情况、价值的大小、完整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文化遗产普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2.2分析南昌市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3制定相关对策 a.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法规建设,尽快起草制订专门的保护法规。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全适合古村落建筑保护,为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或政策,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严重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匮乏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例外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严重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深入推进我市特色文化村建设 绍兴市农办副主任钱增扬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盛誉。在越地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越民族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传统建筑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态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文化旅游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不仅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农办组织力量对我市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深入推进特色文化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市古村落基本现状 由于特色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对古村落的认定也尚无统一标准,为便于调研开展,课题组按照省有关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把古村落分为古民居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两大类进行研究。其中,古民居村落主要为三类,一是指民国以前(1911

年)建成,至今尚保留较为完整的村落建筑;二是指特定年代(如大跃进年代、文革年代)的建筑;三是指区域地方特色浓郁的村落建筑。自然生态村落,主要指村落布局构思精妙,农民生产生活与山水环境相互交融,自然生态环境及物种保护较好的村庄。 经初步调查,目前我市符合上述条件的古村落约有124个,这些古村落不同程度具备了培育建设特色文化村的基础,其中古民居村落72个,自然生态村落52个。在这些古村落中,合计有古建筑和特定年代建筑2845幢(主要集中在72个古民居村落),占地51.02万平方米。从建筑历史看,民国前的1576幢,占55.4%;大跃进、文革等特定年代的1269幢,占44.6%。从用途看,这些古民居中的六成(64%)仍用于居住,共1822幢,目前居住着5240户,14901人;用于旅游和商业的分别占6.9% 和1.9%,空置和其他用途的约27%。所调查村中,属于规划中心村的古民居村落42个,占58.3%,自然生态村落13个,占25%;9成以上古村落属于规划保留村。另外,在古村落中分布着约105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属于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的分别为31处、12处、2处和58处。 (一)我市古村落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我市古村落主要有以下四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1、村落历史源远流长。绍兴建城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所辖各县(市、区)也均历史悠久,如诸暨、

古村落保护 社会实践报告讲解

关于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的调查报告 学院:建筑学院 班级:城规142班 调查人:杜雪妍 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于2015年2月18日-2015年2月20日走访甘肃省兰州市河口村,以主题为“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展开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前言: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我国的自然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濒临瓦解。所以,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 一、河口村基本情况 村落名称:河口村 所属省份:甘肃省 所属市县:兰州市西固区 所属乡镇:河口乡 行成年代:元代以前 传统建筑:民居传统商业祠堂驿站防御 非遗名称:铁芯子制作技艺 二、河口村详细信息

(一)悠久历史 河口乡河口村位于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村庄沿河而建,风景优美。河口村人文资源丰富,现存有古民居40处,200多间,祠堂两座,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古城池庄河堡遗址等。河口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是兰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其商贾码头、战略要塞、交通枢纽的遗迹、也留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至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前河口为羌戎之地,自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派大将军霍去病统兵西征,兵众从新城津渡河(考证即现在的咸水村、岗镇村),由此,河口在西汉元狩二年要纳入汉帝国版图,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河口属枝阳县所辖。由于河口地处 中原的农耕文化与西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出于对羌戎的防御需要,唐代在此地修建庄河堡,史称广武,元代称庄浪河堡,明清时称庄河堡。黄河和庄浪河在此交汇,创造了特有的河流文化,是古渡又是古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口村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和枢纽之地,也是古唐蕃道(古甘青道)、甘新道的要冲。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在繁华的商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南、北、西三条主街,街面店铺林立,街头商贾云集,沿街店铺以杂货为主,还有一些烟坊、磨坊、油坊等早期的手工业作坊,其中的主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随意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考究的用料、精美的雕刻,都让我过目难忘。村里人指点着说,这里以前是码头仓库,这是河口海关,这是磨坊、酒坊、烟坊,这是义学……院内的梁柱上刻着形态丰富的各式图案,每个图案都有含义。比如老鼠吃葡萄寓意多子多孙,莲花象征着纯洁,松柏表示长寿等。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246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

浅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发展前景

浅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发展前景 古村落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及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古村落的现有状况较差,在其保护方面,还有较多事情需要落实,保护古村落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签:古村落;价值;保护 古村落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是传统社会发展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遗产,其包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当今社会发展所不可取代和不可再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古村落维系着人们由古至今所建立起的文化认同。近年来,古村落保护被日益提上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古村落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开发与保护并行。 一、古村落的概念 古村落,指的是蕴含着较多的文化及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社会、艺术、历史、科学的价值,它是农耕文明时期所遗留下的一大笔遗产,现阶段我国共有七千多个具有以上价值的古村落。 在地址选择上,古村落所在区域大多是环境优美,根据古代的风水学,它们多追求择吉面而居;在人们居住环境及其布局上,采用儒家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在建设的方面,古村落大多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节省土地、巧夺天工。 二、古村落的保护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类文化资源,古村落拥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價值。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和时代进步的印证,它依据时间及空间两个维度来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及其成果。解读古村落,让我们能够解读人类历史及文明的发展轨迹,让游客深刻地体会村落的变迁。 (2)科研价值。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产物,古村落是各个学术研究的根基地,是对家庭起源、宗教演变、村落形成、人才教育及基因关系等课题的研究及考证基地。古村落是前人对事物规律及其本质的认知与运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3)经济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古村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展现在旅游经济价值方面。古村落发展旅游行业,最关键的对象就是以精神文化为追求的文化消费者。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因其所处的自然、地理及历史的背景不同,古村落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 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 ? 顺其自然,岁月静好(25+25+10=60) 某驴友上传了几张偶然发现的古村落的照片,却在网友的追问下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具体的位置,生怕因过度开发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破坏了村子的本来面目。 读至此处,不得不钦佩该驴友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因为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而大肆宣扬,而是想得更远:如果古村落遭遇过度开发,那么其原有的宁静祥和会不会从此“一去而不复返” 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曾经的凤凰,是沈从文魂牵梦绕的宁静边城。河两岸的吊脚楼静静伫立,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然而近些年,过度的开发与商业化使得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间流转的是金钱、利益与算计。人们开始为利而来,为益而往,为票价争吵不休,为交易尔虞我诈,小城再不复当年纯朴模样。过度开发的九寨沟,一日接待数万游客的故宫,难道真的得到应有的保护了吗反观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谁又能保证,这个村庄不会因为开发变成下一个凤凰 筱敏曾在《捕蝶者》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被做成标本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损耗掉美丽终老山林”其实,不用太多刻意为之的保护,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手段。顺其自然,保护的是一种原生态。颓态的建筑上记录的是岁月的变迁和沧桑,为何还要去做那重绘重彩,翻旧为新的画蛇添足之举顺其自然保护的是看不见的人文情怀。就让这些在村落中世代生活的人们,守住那一壶酽茶,在香气氤氲中慢节奏地生活,花开花落,远离喧嚣,一世安然,岁月静好。 那些古老的建筑在村落中静静伫立,远离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没有外部的干扰,或许才是让它长久留存本来面目的最好方法。顺其自然吧,让这份宁静祥和永存,让它从古至今,都保留它原本最初的模样。 ? 一轮明月度你至春秋(22+25+10=57) 谁不向往古朴沧桑的村落而又有谁读得出旧楼飞檐下走过的各朝各代谁不喜欢绵长悠然的青石 板路而又有谁想得到古道驿站里缠绵的分合,悠久的兴衰 现代国人,不是不懂得应该保护古迹,而是肚子里少了几捧汨罗河里屈原的泪水,少了几缸书写华夏春秋的王羲之的墨汁。 少了应有的文化底蕴,你拿什么来保护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将这些古迹,交给一个国学门外汉来保护来发展岂不谬哉! 我想起我曾游历古城荆州,那是古时军事要塞兼鱼米之乡,更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现如今的荆州,重修围墙,雄伟而森严,再现古都之风。然而,城墙角下一隅,虽赫然立一牌坊道“张居正故居”,其实质却冷冷清清,空无一物。同行者不时嬉皮笑脸地催促“走吧走吧,不就是一个破房子吗”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作者:李榕儿苏琳李嘉瑞苏慕洁蔡佳媚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8期 摘;要: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被称为“传统文化明珠”的古村落正面临着消亡的困境。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成为关注重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以潮州市龙湖古寨为例,通过对龙湖古寨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当前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龙湖古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保护等措施,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好地传承当地文化,试图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对策。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传承;旅游;保护与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指出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原著民居、传统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同年10月,在第十九次人大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要实现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就要特别保护好古村落。这对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深远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对古村进行保护和发展,扎实有序地推进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能够留住“美丽乡愁”,更是可以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现如今,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古村落成为热门话题。对于这一热门话题,以潮州龙湖古寨为例,将作进一步地分析,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一、龙湖古寨的概况 2019年2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布了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具体名单,名单中共43个,其中潮汕地区共有8个村落入选。作为广东三大民系古村落之一的龙湖古寨,地理位置优越,使得侨乡文化得到积淀和发展,龙湖古寨作为潮汕古村落的代笔也逐渐在古村落文化中独树一帜。习近平总书记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中,勾起了离人对故土的眷恋。正因如此,人们对保护好古村落的关切度比以前要高涨了许多,同时可见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建筑形态与历史特点 1.建筑形态 龙湖古寨位于潮汕地区,韩江中下游地段,自古寨建寨以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100多座。古寨整体呈现带状,由南向北走向,面积大约为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