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导学案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

导学案

【温故知新·导引自学】

学生自己按照导学案完成复习提纲,然后小组交流。

1.完成学案中考点填空题。

2.小组讨论并纠错。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小结

1.概念:燃烧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2.燃烧需要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与____________接触;

③温度达到__________。

[注意]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______个条件,缺一不可。

【考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

2、

3、

[注意] ①降低温度和降低着火点不同。着火点是指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只能是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②灭火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____________就可灭火。

【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讨论一:燃烧的条件实验,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怎样对装置进行改进,避免危害?

资料:五氧化二磷相关危害

毒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中毒:经口:毒物进入数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数日内出现黄疸及肝肿大,或出现急性肝坏死,最严重的病例,数小时内患者由兴奋转入抑制、发生昏迷,循环衰竭,以致死亡。吸入:轻症患者有头痛、头晕、呕吐、全身无力,中度患者上述症状较重,上腹疼痛,脉快、血压偏

低等;重度中毒引起急性肝坏死及昏迷。慢性中毒: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胃炎、肝炎、贫血、骨质疏松及坏死等。五氧化二磷的烟雾刺激黏膜。

分析:图3与图2相比有什么优点?

讨论二:如果你处于以下生活实际中,你该如何灭火?所用原理是什么?

1.油锅着火

2.杂物纸箱着火

3.森林着火

【课堂练习】

1.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 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 (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了解三种灭火器

火灾每年要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讨论:在生活中遇到下列问题,该如何处理?

1.煤气罐起火

2.散步时发现火灾

3.家用电器或线路起火

4.外面着火且火势很大,被困室内无法逃生时

【考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使而引起爆炸。

2.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特别注意: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

3.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

4.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要严禁烟火,不能与明火接触;

2、要贴消防标志;

3、要注意通风,要有消防设备;

4、要轻拿轻放,不能撞击,爆晒等。

5.一些安全标志

【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讨论一: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区别与联系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 、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1)氢气(2)汽油蒸气(3)液化石油气(4)煤气(5)天然气(6)氮气

A 、(1)

B 、(1)(2)(5)

C 、(1)(2)(3)(5)

D 、(1)(2)(3)(4)(5)

3、2019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移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自燃 可

燃物

缓慢氧化

爆炸

4、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知识点4: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例如: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

量的变化。

吸热反应例如:

2、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思考:怎样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氢元素?

知识点6: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 能源。资源是有限的。

2.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到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 。

3.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①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 ;具有可燃性化学方程

式为 ;可作为酒精灯、内燃机的燃料。酒精属于 。(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②氢气,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产物为水,被认为是 。目前没有被广泛使用原因是 、 。

③为满足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那些新能源?

课后小结

分层练习:【巩固基础】

1.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

火点

3.下列气体相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H2

B.N2,CH4

C.CO,CO2

D.CH4,O2

4.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5.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的锅,薪:指柴火)这句成语中的化学原理

是:。

分层练习:【能力提升】

1、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

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

的条件。(1)某同学用图甲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

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分层练习:【拓展思维】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此次火灾中所处的“角色” 是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 提供氧气 B. 使可燃

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可燃物(3)根据

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

因 。(多选)

A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时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

B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水蒸气稀释燃烧物表面的氧气。

C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D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a ) (b) 蒸 馏 蒸 馏

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快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

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

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

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

水的界面上(如图),同样与水发生剧烈

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1)在a实验中,钠和氢气燃烧是因为

(2)在b实验中钠与水反应,但却不燃烧,这是因为。(3)实验室中少量钠该如何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