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 牛顿力学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E.背诵全文。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4.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E.心外无物

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E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

7.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

A.自由和必然

B. 真理和错误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E . 真理和客观存在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

A. 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概括了社会基本结构

9.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可感知的实物D.人的感觉的组合E.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10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E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 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 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 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 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社会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就不同

12.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 创造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E. 人脑的机能

13.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客观规律E 掌握客观规律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E.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15.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E与偶然性没有联系

16.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

A.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E诡辩论的观点

17.假象( )。

A.是主观的

B.是客观的

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D.也是本质的表现E不是本质的表现

18.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ss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E大海捞针是不可能的

19.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

A. 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E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E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2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具有客观性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E.具有普遍性的

2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E经验论

2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包括的内容有( )。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D. 生产力中人与物的矛盾E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4.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 矛盾的无限性

E. 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

2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E.社会意识是反作用

2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D. 人是本质是抽象的

E. 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2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 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它决定社会的更替.

28.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人类社会就是自然界

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 从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的转化

E.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1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E.去粗取精

3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E. 感性认识重要,理性认识不可靠

33.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B.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C. 管理

D. 科学技术

E. 劳动对象

34.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

A. 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

B.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 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D. 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E. 先进的道德代替落后的道德

3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

矛盾双方相互反对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3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7.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8.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E. 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3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E.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40.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E.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4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无需条件

42.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E.物质价值和潜在价值

4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 )。

A.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C.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E.正确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4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因此应做到( )。

A. 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

B. 认真读书,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C.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D. 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E.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45.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朴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因而还不是哲学

B.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C. 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E. 世界观就是哲学

4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

A.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 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 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

D. 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E.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47.世界观是( )。

A.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 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C.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

E. 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

48.在上层建筑中,( )。

A. 政治处于主导地位

B.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C. 包括政治上层建筑

D. 包括思想上层建筑

E.包括自然科学

4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统一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

E.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50.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B.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D.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1.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

A.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B. 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C. 意识创造世界

D. 一切意识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E.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静止中包含运动

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3.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 )。

A. 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B. 意识的产生是纯生理的过程

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E.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54.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 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 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 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E.意识决定物质

55.物质是( )。

A. 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 物质是可感知的实物

C.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 人的感觉的组合

E. 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56.辩证唯物主义所建立的物质观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是( )。

A. 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 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区别开来了

C. 物质能够被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线

D. 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E.坚持一元论,反对了二元论

57.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D. 有物质即有运动,有运动即有物质

E.物质就是运动

5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 )。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C. 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E.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59.理性认识是( )。

认识的起点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 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E. 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60.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明了()。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D.无量的积累,就能实现质变

E. 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61.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 全盘否定

E. 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62.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有(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对旧事物的“扬弃”

E.一笔勾销

6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64.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B.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C.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D. 对立统一规律

E.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

6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平衡

C.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阻碍或促进社会的发展

E.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66.意识形态包括( )。

A. 艺术

B. 政治法律思想

C. 形式逻辑

D. 哲学

E.道德

6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8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9.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 有事物有矛盾,有的事物没有矛盾

B. 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

C. 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

D. 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70.质变是( )。

A. 由事物外部矛盾引起的

B. 事物处于显著变动状态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飞跃

E.超出度的变化

7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 二者相互联系

E. 二者相互渗透

7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

A.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 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

C. 只有内因,没有外因

D. 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E.内因起决定作用

73.辩证唯物法认为事物的性质( )。

A.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 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C. 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D. 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E. 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7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 )。

A.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事物之间的相互统一

C. 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D. 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E. 必须消灭的

75.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全盘否定

E. 对旧事物的“扬弃”

7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C. 质变决定量变

D. 量变和质变之间能互相转化

E.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77.中国有句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 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8. “拔苗助长”这句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E.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79.对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有这几种看法,你认为何者正确( )。

A. 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

B. 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 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的自相矛盾的提法

D. 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

E. 这是一种折衷看问题的观点

80.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A. 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B.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E. 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前进运动

81.矛盾的精髓原理指(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绝对相对关系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E. 普遍特殊关系

82. (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A. 全面

B. 运动

C. 联系

D. 发展

E.变化

8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 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世界上可知的

84.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有无相生

D.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E. 难易相成

85.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E. 声东击西

86.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 摩擦生热

B. 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 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E热胀冷缩.

8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

E. 相反相成

8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 生产实践

B.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C. 思维实践

D. 管理实践

E. 科学实验

89.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

A. 实践是确定的

B.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C. 任何认识归根到底都要受实践的检验

D. 实践是不确定的

E. 实践标准是唯一的,至上的

90.自由是指( )。

A. 人类可以超越自然规律

B. 人类可以超越自我

C. 对必然的认识

D. 随心所欲

E. 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9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 )。

A. 没有区别

B. 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C. 界限是相对的

D. 辩证的统一

E.不能相互转化

92.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客观事物认识的对象

B. 世界的可知性

C.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世界的一元性

E. 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

9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9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E.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9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E.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96.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 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B.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 感性材料真实可靠E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97.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A. 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 人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到认识工具的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 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98.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 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 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 真理是正确认识

D. 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E. 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99.社会存在包括( )。

A. 生产力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E.经济基础

100.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E. 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多项选择答案:

1BCE2ABCD3BD4BCD5BDE6ABC7ADE8ABCD9ABE10AC11ABCE12CDE13CDE14ABCD

E15ABCD16BCD17BCD18ABC19DE20BD21ACD22AD23BCE24AD25ABD26BCE27ABCE2 8AB29ACE30ABCDE31ABCE32AC33ABE34ABCDE35CDE36ADE37BCE38ADE39ACD40 ABE41BCD42AB43ABCDE44BCD45ABCD46ABE47BE48ABCD49AE50BCD51BE52BCD53 CDE54ACE55ACE56ABCE57ABD58CDE59BCE60ABC61BCE62ABCD63CDE64ABCE65C DE66ABCE67BC68ABCD69BCD70BCDE71ABCDE72ABC73AC74AD75ABCDE76ABE77A C78ABC79AB80ACD81CE82CD83BCD84ACDE85ACD86ADE87ABC88ABE89ABCE90CE9 1BCD92CE93ABCD94BCDE95ABCDE96ACD97ABCDE98BDE99ABDE100ABCD

三、判断题(对的选A,错的选B)

1.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有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不一定是客观的()。

2. 变化就是发展,静止就是不动()。

3. 坚持两点论就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4. 卫星上天说明人可以创造规律,改变世界()。

5. .人的价值就是指个人价值()

6.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诡辩论的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8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真理()。

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历史的过程()。

11.辩证法在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事物否定的理解()。

12.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13.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1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6.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17.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18.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判断题答案:

1、B

2、B

3、A

4、B

5、B

6、B

7、A

8、B

9、B 10、A 11、A 12、A 13 、B 14、B 15、

A 16 、

B 17、A 18、A

四、论述题

1. 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进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公反对盲目蛮干。(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2、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续的态度,、批斗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

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3、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将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某些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主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这是主流。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 1、唯心主义得两种基本形式就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得唯心主义与不彻底得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得唯心主义与历史观上得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得某种具体实物瞧作就是世界得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就是b a、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得根本分歧就是d a、肯定世界得统一性还就是否认世界得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就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就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就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就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得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得普遍状态 6、时间与空间就是c a、物质得唯一特性 b、物质得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得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得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得实质就是d a、事物数量得增加b、事物得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得变化d、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 8、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得原理b、量与质相统一得原理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 d、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得原理 9、有得哲学家认为,世界上得一切现象都就是有原因得,因而一切都就是必然得,偶然性就是不存在得。这 就 是 一 种 c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综合练习题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资金时间价值是由[]创造的。 A、时间 B、等待 C、耐心 D、工人 2、资金时间价值应按[]计算。 A、单利 B、复利 C、现值 D、终值 3、某企业向银行借款 100万元,年利率为 10%,每半年复利一次,该项借款的 实际利率是[]。 A、10.25% B、 10% C、 5% D、 11% 4、一般把[]标为普通年金。 A、先付年金 B、后付年金 C、逐期年金 D、永续年金 5、下列[]表示资金时间价值率。 A、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B、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C、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D、加权资本成本率 6、一般讲,流动性高的金融资产具有[]特点。 A、收益率高 B、市场风险小 C、违约风险大 D、变现风险大 7、下列[]年金,只有现值没有终值。 A、普通 B、即付 C、永续 D、先付 8、甲方案的标准离差比乙方案的标准离差大,如果甲、乙两方案的期望值不同,则甲方案的风险[]乙方案的风险。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9、投资者甘冒风险进行投资的诱因是[]。 A、可获得投资收益 B、可获得时间价值回报 C、可获得风险报酬率 D、可一定程度抵御风险 10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称为[] A、复利终值系数 B、尝债基金系数 C、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D、资本回收系数 11、影响企业价值最基本的因素是[] A、时间和利润 B、利润和成本 C、风险和利息率 D、风险和投资率 12、有一项年金,前3年年初无流入,后5年每年年初流入500万元,假设年利率 为10%,其现值为[]万元。 A、1994.59 B、1565.68 C、1813.48 D、1423.21 13 A方案在三年中每年年初付款 100元,B方案在三年中每年年末付款 100 元,差别率为10%,则二者在第三章年末的终值相差[] A、31.3 B、133.1 C、13.31 D、33.1 14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存在一定风险的完整工业项目投资,有甲、乙两个方案可 供选择。已知甲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000万元,标准离差为300万元,乙方 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200元,标准离差为330万元。下列[]结论正确。 A、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B、甲方案的风险大于乙方案 C、甲方案风险小于乙方案 D、无法评价甲乙方案的风险大小 15下列[]是普通年金现值系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完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A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各管理理论创始人中,被誉为“科学管理理论之父”的人是(泰勒) A.韦伯 B.法约尔 C.泰勒 D.梅奥 2.权力的分散主要是通过(制度分权)和授权两个途径来实现。 A制度分权 B部门再细分 C一人多职 D权力简化 3. 一家生产照相机的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们生产的是照相机,销售的是人们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总经理的这句话体现了:(企业的使) A.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B.企业的社会责任 C.企业的使命 D.企业的经营 4.以下关于结构与战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不同的战略对业务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一般不会影响到管理结构的设计)。 A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 B战略选择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的选择 C结构紧跟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成功企业的一般做法 D不同的战略对业务活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一般不会影响到管理结构的设计 5.(职能型)结构更可能造成多头指挥,从而降低组织效率。 A直线型 B事业部型 C任务小组 D职能型 6.(职能部门化)是一种最普遍的部门化的方法。 A职能部门化 B区域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过程部门化 7.只从内部提升主管人员的做法存在着若干弊端。在下面所列出的几条中,那一条并不属于内部提升制度的弊端?(组织对晋升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A 可能造成“近亲繁殖” B 组织对晋升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C 会造成同事之间的紧张关系 D 会引起同事的不满 8.目标管理的具体步骤通常不应包括(确定长期绩效目标) A 上下级共同讨论下属的任务、责任和工作内容等 B 确定长期绩效目标 C 定期检查进展情况 D 期末共同评估所取得的成果 9.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思想和管理方法提出的是(彼得·德鲁克) A 彼得·德鲁克 B 泰罗 C 哈罗德·孔茨 D 明茨伯格 10.以下四种活动在有效的管理者中相对贡献最大的是 ( 沟通 ) A 维护网络关系 B 沟通 C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D 传统管理 11.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是(领导环境)。 A领导行为 B领导环境 C领导者品质 D领导绩效 12.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B佛雷得里克·赫兹博格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A.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 B.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 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 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 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 B.不可逆性 C.无限性 D.持续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真知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8.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其中杰出人物() A.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 C.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D.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 一、填空题 1.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几种基本活动的内容,其中有四项基本职能是多数专家所公认的,即___计划___、__组织____、__领导____、__控制____。 2.卡特兹认为,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是__技术技能、___人际技能_、_概念技能__。 3.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需要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___生理的需要_、_安全的需要_、_社会交往的需要___、_尊重的需要_____、___自我实现的需要___。 4.G-PEST宏观分析方法的内涵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 5.计划工作的内容通常包括“5W1H”,即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谁来做(who)、怎么做(how)。 6.请举出两种常见的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_。 7.请举出三种常见的定量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_决策树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8.公司层战略主要包括成长型战略和防御型战略两类。其中成长型战略主要有集约型成长战略、___一体化成长战略___ 多元化成长战略___三大类。 9.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做得好不好,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其有效性程度如何,可以主要从___职能分析_ __ 、__决策分析_ ___ 和_关系分析_____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0.从组织管理层次的多少和管理跨度的大小的角度来细分,组织结构可分为___扁平式结构_ __和___ 直线式结构___。 11.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三个,即__精神、_行为和_形象_。 12.领导的非职位权力主要表现在___能力__ 、__知识__ 、__品德__ 和__ 作风等四个方面。 13.勒温及其同事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分为三种基本类型:___ 专制作风__ 、_ _民主作风__ 、___ 放任作风_。 1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_ _ 、__安全需要_ _ __ 、___社交需要___ 、____尊重需要__ 、____ 自我实现需要_。 15.在管理中运用强化理论时,一般有___正强化_ 、___ 负强化_ 、___忽视__ 和___惩罚_ _四种强化方式。 16.组织内部正式沟通网络的类型有链式、__轮式_ __ 、___Y式__ 、__ 环式、__全通道式__ _。 17.控制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___确立标准___ 、___衡量绩效_ __ 和____纠正偏差_。 18.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____ 控制图_ 、___变化特性分析图_、____六西格玛管理方法__。 19.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__ —___执行_ —___检查___ —____ 处理___。 20.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电子数据处理系统_、__管理信息系统__及____决策支持系统__三个阶段。 21.平衡记分卡从__顾客_ 、_财务、__内部过程、__学习和成长__四个角度考察企业的绩效水平。 22.不同学者中存在两种反差极大的社会责任观,即___一元社会责任观_ __ 和____多元社会责任观_,也被称为社会责任的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 23.管理创新主要包括___管理方法_ 、_ 管理工具_和__管理模式__三种方式。 24.独立创业的方式有____创新型创业_ 、__从属型创业__ _、___模仿型创业_ __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 1.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下面不属于这三类的是( D )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D.管理角色2.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C )。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3.霍桑实验在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时,采用的是下列哪种方法( B )。 A.归纳法B.试验法C.演绎法 4.在正常情况下授权下级人员处理,上级人员只在发生重大问题时才介入处理的管理方式称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哲学 (2)世界观 (3)唯物主义 (4)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 (6)方法论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 (二)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答案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物质 (2)意识 (3)运动 (4)静止 (5)时间 (6)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 1、人类解放就是(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2、人民群众的主体(D )。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 .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3、技术社会形态是(A )。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 A.夸克禁闭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10、暴力革命是(B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 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A )。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系统 D.地理环境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 14、或然率是指(.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 含义(C )。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 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8、劳动对象是指(C )。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0、解放思想体现着(B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C )。 A.贝克菜和休漠 B.谢林和费希特 C.叔本华和尼采 D.黑格尔和孔德 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C )。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 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 D )。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27、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8、社会革命(D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

八大原理 一、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和统一。斗争性体现了对立属性,同一性体现了统一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体静止的相对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二、同一性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B ) A.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B. 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C. 物质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 世界是理念的产物 3.相对静止是指(B ) A. 与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 与发展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D. 不可测量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D ) A. 无限性 B. 有限性 C. 物质性 D. 不可逆性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它的(A ) A. 客观实在性 B. 多样性 C. 运动性 D. 时空性 6.意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A ) A.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 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 C. 一种神秘的主观现象 D. 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7.正确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 A. 提高人的素质 B. 发挥集体的智慧 C.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D.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主要特征是(A ) A. 相对性 B. 抽象性 C. 实践性 D. 绝对性 9.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 A. 从原则出发 B. 从正确的理论出发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B ) A. 全部内容 B. 实质和核心 C. 惟一特征 D. 惟一范畴 1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20XX管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管理的目的是()。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和()。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和()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代表人物有()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和()。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和()。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和()的特性。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和()。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和()。13、领导活动包括()和()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的权力,二是来自()的权力。15、领导者的作用有()、()和()。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和身体素质。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

和()。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和()。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给予惩罚是()。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和()。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和( )。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的实现和满足()的需要。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和()。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和()。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和()。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和()。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和()。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和()。29、预算是()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的控制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A 人员 B 技术 C 设备等资产 D 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2、管理者是指()。 专业资料 A 组织的高层领导 B 组织的中层领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