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

一、钧瓷业发展概况

禹州陶瓷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有较为成熟的彩陶生产。到唐代中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苌庄窑的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瓷生产规模庞大,特别是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花釉瓷,独具特色。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点的花瓷,其胎釉产地、元素构成与装饰釉特征与钧瓷有诸多共同之处,是钧瓷的“先导”,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唐钧”。

北宋时期,禹州为北方重要的制瓷业中心之一。各种瓷窑遍布境内各地,窑址达一百多处,瓷器种类众多。钧瓷在城区、神垕、磨街、鸠山、鸿畅、苌庄、浅井等地均有烧造。其中钧台钧窑被后世认定为“宋钧官窑”,钧窑也被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钧瓷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陶瓷技术的交流及社会变革引起的陶瓷工匠流动,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由于窑场扩大,日常生活用品增多,以盘、碗、罐、瓶之类为主,与北宋末年钧台窑烧造的盆、奁、尊、洗等物相比稍显逊色。延至明、清两代,钧窑烧制时断时续,几乎停烧。清末至民国时期,禹县陶瓷工匠在仿钧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终将窑变钧瓷烧制成功,但生产规模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令,同年故宫博物院专家陈

万里到禹州进行钧瓷调查。1952年至1954年,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一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一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二厂前身)相继成立,开始研究恢复钧瓷生产。1955年,周恩来曾指示轻工业部抓紧恢复河南禹县钧瓷生产。9月,禹县人民政府、神垕瓷窑一社把老艺人卢广东、卢广文从陕西请回禹县,成立钧瓷生产小组。在禹县技术人员和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3月烧出第一窑钧瓷,并在广东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得到好评。

60年代,河南省成立恢复古钧瓷委员会,省、地、县三级联合研究恢复钧瓷。1963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和河南省手工业合作社到神垕指导恢复宋朝艺术风格的钧瓷,改建窑炉、研制釉料配方和造型。生产出接近宋代艺术风格的多色釉钧瓷,并小批量生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钧瓷生产遭到破坏,只有少量生产,主要靠人工操作,以手拉坯为主,后以注浆成型居多,年产量1万件左右。

70年代,钧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人工加工原料被机械代替,手搅轮制坯改为机轮制坯,产品质量和检验也进一步规范。各大厂相继建立了实验室,胎釉配方及产品检验有了科学依据。产品造型在继承传统造型上又有创新,以瓶类为主,制造出150厘米高的“蛟龙闹海”等特大型瓶。釉质釉色上出现了新的品种如玉白、宝石红、钧花釉等。创新钧瓷造型近300种,1972年至1974三年中钧瓷产量达40万件。

80年代,中国开始由计划型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化,企业之间

竞争激烈。各大厂在更新设备、改进技术、研究烧制方法、扩大规模、人才培养、产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内各院校的著名专家如韩美林、刘开渠、刘焕章、周国桢、王合内、高庄、梅建鹰、罗名遥、王麦秆、王家斌等相继到神垕瓷厂实地创作,使钧瓷的造型达到了350多种,其中以雕塑类钧瓷为主的现代艺术造型已融入传统的钧瓷行列中。1981年钧瓷产量达到22万件,1983年禹县钧瓷一厂在釉中加入还原剂在氧化气氛的推板窑内烧制成功了新的钧瓷品种——新工艺钧瓷,成品率高达60%,很快推广到其他窑厂,并大批量生产。后因其缺乏钧瓷乳浊釉的基本特征,受市场经济和宣传形式的影响,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1984年地方国营禹县瓷厂、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分别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为“宝光”、“宇宝”、“瑰宝”牌钧瓷。

90年代,禹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大对钧瓷保护和开发力度,弘扬钧瓷文化,在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成立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和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组织最优秀的钧瓷科技人才,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该所高级顾问,开展钧瓷科研、生产、弘扬、保护工作。1994年引进景德镇液化气烧制钧瓷技术,建成液化气梭式钧瓷窑炉并试烧成功,烧制时间由传统煤窑的20小时缩短到10小时左右,成品率由过去的35%提高到70%左右。产品具有釉色丰富、变形及瘕疵少、污染小、劳动强度小等优点,很快推广普及到禹州瓷区。液化气钧瓷窑炉的试烧成功,改写了千年来木柴、煤烧制钧瓷的历史,标志着钧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6年11月19日,神垕镇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中国钧瓷珍品展暨香港国际研讨会”,国内外44位知名陶瓷专家参加了研讨会。1997年6月,“中国钧窑珍品展”在日本举行,同年,由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烧制的特大钧瓷珍品“豫象送宝”作为河南省人民政府迎香港回归的贺礼被安放在香港会展中心。1999年4月8日,《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正式发行。各项展评、研讨及钧瓷邮票的发行,有效地提高了钧瓷的工艺水平,宣传了钧瓷文化,推动了钧瓷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0年后,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于精神领域的消费开始增长。钧瓷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卷入了大众收藏和投资的热潮中,给钧瓷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在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以孔家钧窑、荣昌钧瓷坊、金堂钧窑、苗家钧窑、星航钧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私营窑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制作钧瓷的厂家和作坊达80多家,年产钧瓷数百万件。呈现出了现代化工艺、机械化生产为主,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为附,柴窑、煤窑、液化气窑、天然气窑和煤气混合窑并用的格局。钧瓷器形和釉色种类达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镂空、贴塑、堆塑、印花、镀金等层出不穷。钧瓷釉料的配方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在吸收其它瓷种和采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出现了更多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釉种,拓宽了高温颜色釉的发展空间。

2002年2月,禹州市人民政府为加大钧陶瓷行业的管理力度,

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形势,成立了陶瓷工业局,专司钧陶瓷行业管理。同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钧瓷河南省地方标准》,并从2002年8月1日实施。2003年7月,“钧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2004年2月,禹州市钧瓷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委员会(简称钧管委)成立。禹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禹州市钧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9月,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制订的《钧瓷艺术质量标准》(讨论意见稿)出台,钧瓷生产及质量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2004年,禹州市举办了首届河南省“中国钧瓷”精品展,评选出钧瓷珍品90件、精品636件,实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恢复钧瓷生产以后由权威机构进行的首次钧瓷级别评定。

2005年11月18日至23日,禹州市人民政府首次举办“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活动,期间开展了钧瓷精品展评、中国钧瓷名窑评选、钧瓷窑炉烧成工艺展示和陶瓷手工成型技能大赛等活动。同年11月22日至25日,由禹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协办的“中国钧窑学术研讨会”召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王莉英、张浦生、李辉柄、李知宴等专家悉数云集禹州,瑞典、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钧窑的起源和历史”、“钧窑的窑变和烧制工艺”、“钧窑的发展和创新”等问题,从钧瓷艺术的历史成就、发展趋势、规范管理、技术革新等层面,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

2006年11月,禹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钧瓷文化周”更名为“钧

瓷文化节”,文化节期间,开展了中国五大名瓷作品展评、中国钧瓷创新作品评定、钧瓷行业发展研讨暨座谈会、河南省工艺旅游品设计大赛、许昌市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钧瓷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钧瓷文化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07年,禹州市委、市政府成立钧瓷发展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李英杰任主任,负责对全市的钧瓷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在钧瓷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禹州市在西工业园区建立“钧瓷产业园”,在东区建立“钧瓷文化园”。神垕镇政府在加强古镇建设,开发旅游的同时,筹建“钧瓷博览城”和“钧瓷大师园”。11月,第四届钧瓷文化节召开,文化节以“传承、创新、提升”为主题,以“文化交流、精品展评、经贸合作”为重点,共有200多家钧瓷企业进行展示交易。江西省人大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理事蒋仲平、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贾连朝以及1000多位陶瓷专家学者、企业家、收藏家与会交流。全国美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在文化节期间举行了成立大会,禹州市委书记周庚寅被推选为全国美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同年,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杨志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8年,第五届钧瓷文化节如期召开,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贾连朝及国际陶瓷专家珍妮特等参加了开幕式。文化节期间举行了钧瓷展评、手拉坯大赛、钧瓷研讨等活动。一批钧瓷骨干企业也为推动现代钧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被评定为“中国钧瓷名窑”的孔家钧瓷、荣昌钧瓷坊、星航钧窑、苗家钧窑、王府钧窑、建军钧窑

等成绩显著。

钧瓷资源

(一)、坯胎资源

禹州境内已经探明可用于制作钧瓷胚胎的重要矿物资源超过10种,总储量约为78230万吨。

1、高岭土

禹州境内主要分布于阎庄、仝庄、老庄、大涧、华沟一带以及扒村、浅井、党沟、庄沟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1200万吨。

2、碱石(焦宝石类)

禹州境内碱石(焦宝石类)主要分布在梨园、华沟、侯沟、刘家山、方山、扒村、朱屯、李楼等地,矿体厚度平均2米以上,已探明储量约为3000万吨。

3、富山土

禹州境内富山土主要分布在富山、大涧、侯沟、大石头沟、菜坪山、尚沟一带,矿层厚度一般为1.5米,已探明储量约为550万吨。

4、岘口红土

禹州境内主要分布在鸿畅、岘口、赵洞村、扒村、浅井及缸瓷窑一带,已探明储量约为1200万吨。

5、紫木节

紫木节禹州俗称“黑毛土”、“干子土”。据产出地不同,可分为北山毛土、西山毛土和南山毛土三种。北山毛土产于浅井、扒村一带,属碱性粘土,可塑性强,但杂质多;南山毛土产于三峰山一带,属半

酸性粘土,可塑性较北山毛土差,含杂质少;西山毛土产于磨街乡的黑沟、孙庄一带,属酸性粘土,可塑性最差,但杂质含量低。已探明储量约为1500万吨。

6、平顶山砂石

禹州境内矿体主要分布于白塔山至大刘山以及云盖山、五旗山、官山、杏山坡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4亿吨。

7、石英岩

禹州境内主要产于浅井以北的书堂山和赵庵附近的灰灰菜沟,已探明储量约为2亿吨。

8、石英粉砂岩

禹州境内主要分布于神垕、官山、方山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1500万吨。

(二)、釉资源

钧釉配制一般需用天然矿物和化工原料相混合。天然矿物主要采用瓷石、高钾铝页岩、碗药石、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红斑花、黄斑花等。化工原料主要采用草木灰、骨灰、磷灰石、氧化铜、氧化铁等。禹州境内已探明分布较广、储量大、品质较好的天然矿物有多种。

1、瓷石

禹州境内矿体主要分布于官山、李村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2100万吨。

2、高钾铝页岩

禹州境内矿体主要分布于方山一带,已探明储量约为2400吨。

3、碗药石

碗药石是禹州产的一种釉石,也叫本药。粉碎后可直接做原始碗釉,故名碗药。主要产地在鸠山乡的碗药山,储量颇丰。

4、方解石

禹州境内矿体主要分布在角子山、官寺、台沟、浪花山和浅井等地的灰岩中,已探明储量约为100万吨。

5、石灰石

石灰石是一种质地纯、氧化钙含量高的灰岩,禹州储量近40亿吨。

6、虎皮玉

属方解石的一种,因状如虎皮,禹州当地称之为虎皮玉。氧化钙含量在50%左右。矿体主要分布在角子山、浅井等地。

7、白云石

白云石又被称为镁质石灰石,禹州境内矿体主要分布在无梁、浅井、鸠山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1亿吨。

8、马牙石

马牙石呈浅黄色或白色,带光泽,状似马牙,禹州当地称之为马牙石,在禹州有矿藏分布。

另外还有黄长石、红长石等在禹州境内皆有储矿。

(三)、匣钵资源

钧瓷生产所用匣钵主要采用耐火黏土、铝钒土等矿物材料。其中

铝钒土资源在禹州境内分布广、品位高且易开采,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1、耐火黏土

禹州已探明储量约为26万吨。

2、铝钒土

广泛分布于禹州境内神垕、磨街、方山、浅井等地。

3、松体铝钒土

主要分布在磨街、尚沟、苌庄等地。

三、钧瓷生产企业

2000年前,钧瓷生产企业较少。截至2000年,禹州市共有专业钧瓷生产厂家58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3家,投资百万元以上的10家,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5家;孔家钧窑、荣昌钧窑、苗家钧窑、金堂钧窑等大型钧瓷生产企业粗具规模,年产钧瓷达140万件。至2008年,禹州市共有钧瓷生产企业80多家,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20家,年产钧瓷200多万件,产值50多亿元,占禹州市整个工业产值460亿元的10.87%,钧瓷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钧瓷生产工艺

钧瓷生产工艺源于唐代花瓷工艺。20世纪七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禹州下白峪窑址调查中发现了黑色、月白或钧蓝釉装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的花瓷壶、罐与拍鼓瓷片标本,而宋钧窑中有在天蓝、月白釉上饰以几块红紫斑的花釉做法,显示出二者在工艺上的渊源关系。故而陶瓷史家将唐代黑釉带乳白色呈条纹状或

针状蓝斑的花瓷称为“唐钧”。唐代生产唐钧的各窑口如禹州下白峪、苌庄等,大都使用当地瓷土作为原料。其坯泥采用单一的天然瓷土,俗称“一和土”或“一和泥”。瓷胎化学组成上,三氧化二铝含量接近29%。所用坯料颗粒度同现代细坯料已经很接近。釉料则采用多种原料配制而成。

北宋时期,民窑具有代表性的窑口如神垕刘家门窑,其钧瓷产品坯体原料使用禹州当地原料,甚至就是其窑址附近的原料,其釉用原料也基本是就地取材。但己开始采用多元配方,选料更加严格。石料用石碾,土料用泥耙。有时根据需要,泥料需用几种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并加工成一定精细度,一般采田牲畜拉耙的方式来加工泥料。从化学成分上看均含有铁和磷的化合物,而且氧化铜已经作为着色剂加入釉料。上釉与装窑、烧制技术均达到较高水平。施釉厚薄恰到好处,盘、洗圈足内外均施釉,不施满釉的足上多涂褐色护胎釉。部分器物采用裹足刮釉方法,还有部分产品采用了裹足支烧法,不过多数支钉较粗大,不如汝窑同期产品精美。北宋钧官窑(钧台窑)在民窑高水平技术基础上,坯料和釉料选择更加精审,不计成本,加工工艺更加精细,配方更加多样化。

金代生产钧瓷的窑口众多,烧造范围较大,生产范围从河南扩大到河北、山西等地,民间普遍使用,生产工艺广为传播。各个窑口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各窑口所用材料很不一样。

元代钧窑分布范围广,范围大,各窑口一般就地取材,胎料和釉料有明显区别。明代北方钧窑衰落,能见到的明代器物较少,除发现

少数北方仿天青钧瓷器物外,铜红釉和红釉瓷器的烧造主要在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和广东石湾等地,在明宣德年间也出现了仿钧釉器的生产窑口。清代的钧瓷生产主要以南方窑口为主,而北方钧瓷生产一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才由禹州卢氏父子试验恢复烧制,其产品被称为“卢钧”。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长田文烈、禹县县长韩邦孚、王恒武、侯墓犀等都曾开办过钧瓷工厂或支持过钧瓷恢复。禹县卢家、王喜娃、郗杰等钧瓷艺人仍从事钧瓷烧制,但工艺上并无进展,成品率极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统钧瓷生产工艺经过几代钧瓷艺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在继承中不断地以革新和发扬光大。现代陶瓷生产工艺和科学技术不断地被运用于钧瓷生产,传统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在现代钧瓷生产中都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科学、完备的生产工艺。按其生产流程大致可分为:制坯—成型—干燥与素烧—上釉—烧成。

五、钧瓷窑炉

唐中后期,用于烧制唐钧的瓷窑大多为半地穴式,窑室与烟囱部分位于地下。窑炉平面为近圆形或马蹄形。据考古发掘资料,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中发现的一号窑,平面近似马蹄形,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火墙、烟囱和护墙七部分组成。

至宋代,钧瓷窑炉发生了较大的技术革新,釉具五彩的钧瓷被烧制出来。宋代早中期民钧窑的典型代表为禹州市神垕镇河北地窑址清理的一号窑炉。它是一座土洞式长条形分室式窑炉,以木柴为燃料。

在窑壁上涂抹有耐火泥,全部被烧结,局部被高温烧烤得流淌下来并呈火留状,证明窑室内的温度相当高。河北地一号窑炉形制特殊,既不同于北方常见的馒头窑,也不同于南方流行的龙窑。其在热功上是从前到后依次生火烧制,有利于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烧成温度,是北方的窑工们借鉴南方龙窑的成功经验,结合北方的实际情况的一种尝试。禹州市神垕镇茶叶沟蛤蟆坑窑址也发现了两座类似的土洞式残窑。同样,工程抢救发掘禹州市钧台窑址制药厂区域所清理的长方形窑炉也与河北地一号窑炉的形状、结构大体相同。属北宋晚期钧官窑所用窑炉,炉体平面有近圆形、马蹄形、长方形等几种。宋钧官窑1号双火膛窑炉,又被称为双乳状火膛长方形窑,是北宋钧官窑典型的钧瓷窑。其窑室为长方形,火膛呈并列的双乳状,其中一个留有直径22厘米左右的圆形观火孔,另一个留有窑门;窑室后壁中间和两端设有3个扇面形、直通窑顶的烟囱。双乳状火膛窑由于还原气氛易于形成,高温阶段易于升温,烧成器物易于呈色,“窑变”效果好,比较好地解决了高温阶段还原火不易升温的问题。

元代钧瓷窑炉的代表为禹州神垕河北地发现的三号窑炉,它是一座土洞式窑炉,平面近方形,易于快速烧成。清光绪年间,禹州神垕卢家受冶炼灶炉的影响,结合钧窑生产工艺特点创造的一种简易可行的烘炉,采用手拉风箱强行通风,以焦炭捂火造成还原气氛。后世称为“炉钧窑”或“卢钧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钧瓷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禹县神垕陶瓷技术人员与工匠同时采用乡村中烧制粗瓷缸的大型传

统窑炉与炉钧窑试烧钧瓷。1958年8月,禹县神垕陶瓷技术人员设计出1立方米倒焰式钧瓷窑。1960年4月,设计建造出容积达6立方米、性能优良的可烧还原焰的倒焰式钧瓷窑炉。同年冬,又设计建造出直焰钧瓷窑炉。20世纪60年代后,工程技术人员相继设计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10立方米以下的倒焰式钧瓷窑炉,钧瓷厂家普遍应用。20世纪80年代,钧瓷新工艺的初期试验中采用了小型隧道窑,被称为推板窑。1993年1月,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设计并建成6立方米鸭蛋形倒焰式钧瓷窑和无匣钵双孔隔焰钧瓷窑。1994年1月,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设计建造的4立方米以液化气为燃料的抽屉式(或称梭式)钧瓷窑炉试烧成功。由于其成品率较高,后在禹州各地被广泛采用。2003年,阎夫立钧艺工作室与郑州大学仿古陶瓷研究室的科技人员,使用民用常压天然气烧制仿古瓷和钧瓷成功。天然气钧瓷窑与液化气钧瓷窑烧成原理基本相同,它比液化气烧成工艺相对安全,特别适宜实验室、陶艺工作室采用。对于气氛的调节更加灵活方便,很容易模仿煤烧、柴烧等仿古效果。

六、钧瓷种类、造型与釉彩

钧瓷种类、造型与釉彩的演变是钧瓷形态演变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唐钧多实用器皿,如碗、盆、盘、罐、坛、壶、杯、瓶、等,也有拍鼓以及装饰品类动物等产品。北宋民窑烧造的钧瓷日用器皿类居多,也有一些被制作成仿金器的陈设用瓷器,产品主要有碗、盘、洗、盒、盆、注壶、罐、瓶、香炉、器盖、枕等。北宋末年,钧台官窑烧造钧瓷产品专供宫廷日用和陈设使用。官窑遗

址出土钧瓷产品主要包括:尊、炉、鼎、洗、盆、奁、盎、瓶、罐、钵、坛、盒等十数种产品。金代钧瓷产品主要有传统日用器碗、盘、盆、水盂、香炉、罐、瓶等外,新增加盏托、高足杯等,也出现了形体较大的香炉、洗、盆和梅瓶等器物。元代器物大多为碗、盘、瓶、罐和香炉等生活用品,器形较大。明代,中国南方省份则出现了数种仿钧产品,著名的有宜兴的宜钧、广东石湾的广钧、景德镇的景钧和炉钧以及浙江铁店的铁钧。清光绪年间,禹州卢氏使用小风箱炉仿烧小件宋钧成功。禹州知州曹广权也曾召集工匠在州衙设炉烧造钧瓷,产品有炉、瓶、盆、寿桃等。民国时期,禹县产钧瓷以仿古器为主,产品主要以洗、樽、炉、花盆、鼎、花托、盆、钵、瓶等,也有寿桃、动物等产品烧造。新中国成立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钧瓷生产恢复试烧时期,产品以碗、盘、瓶等传统器皿为主。60年代钧瓷生产则以樽、炉、鼎、洗、盆、托等陈设瓷居多。70年代早中期,钧瓷生产追求实用、日用,多产茶具、餐具、酒具、瓶等,工艺美术瓷产品质量问题严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钧瓷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工艺品实用化和实用品工艺化为主要趋势。

造型上,唐钧常见的有各种形式的大小罐、双系壶,花口或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而以壶、罐为多。宋钧民窑器物碗可分为八式,碟分为深式和浅式两种,盘分为三式,根据瓶的不同形态可分为胆瓶、蒜头瓶,香炉有四式,罐子有鸡腿罐和双系罐两种。宋钧官窑所烧造的典型器物器物有出戟樽、葵花式花盆、莲花式花盆、海棠式花盆、仰钟式花盆、渣斗式花盆、六角形花盆、长方形花盆、盆奁、鼓钉洗

等。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与宋、金时期的钧瓷相比,元代钧瓷产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明清时期的钧瓷产品有洗、瓶、壶、盘、盘架、三足炉、尊,其中洗、尊、三足炉是仿宋钧同类形制。

釉彩上,唐钧釉汁肥厚,釉色有黑、褐、黄,茶叶末与月白色之分,有的为窑变花釉,有的饰以斑点。釉色以黑、褐居多,由于受窑温的影响,彩斑多不规则。北宋早中期,钧窑工匠在继承唐钧工艺基础上,借鉴吸收柴窑、汝窑工艺并不断创新,烧造出独具特色的“钧釉”瓷器。早中期民钧釉色以天青、月白为为主调,稍浅的青灰,稍深的青蓝,也出现了米黄、红紫斑,天青挂红彩,天蓝挂红彩等。北宋晚期钧官窑瓷器,其釉彩在早中期民窑天青和紫红斑、紫红彩的基础上,烧造出蓝、红、紫、青诸色错综掩映的窑变釉彩。金代前期钧釉器的釉色变化较大,天蓝色不似宋代民窑钧瓷匀净淡雅,开始出现较强艳的釉色。元代前期,钧釉器釉色变化丰富,天青釉的器物有所减少,月白色开始较多地出现,还有紫蓝色、褐绿色等,釉色变幻多端。元代后期,钧釉器的釉层厚、流动强,普遍有垂釉、积釉现象。釉色以偏紫色的为多,有少量很美丽的深紫蓝色釉。明代北方钧窑衰落,仅见极少数北方仿天青钧瓷器物。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神垕镇建立的“钧兴公司”,专门烧造钧瓷,但色釉单调,成色率低。釉多为绿色,蓝中泛紫色较少。但造型奇特,瓶类的口颈部往往有弦纹,弦纹部釉色为浅黄色。20世纪50年代,钧瓷釉色以月白、天青、天蓝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钧瓷的釉色可以说是变化

万千,莹润透活,自然天成,美不胜收。按其釉色,可分为以某种釉色为主和多种釉色渗透两大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液化气窑炉烧制钧瓷的试验成功,钧瓷烧制工艺日臻成熟,釉色上多以青白釉为底釉,通过施釉手法的多样化,在充分运用钧釉窑变的原理的基础上,集中地展示钧瓷窑变山水、图案、纹路、片纹的特征,追求一种清新、奇特、精美绝伦的釉面效果,达到天工和人巧的有机结合。

七、钧瓷营销

钧瓷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品质,其成为商品后,就充分体现出本身所固有的文化艺术价值。进入90年代后,钧瓷贸易日盛,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大型饭店、宾馆开设有钧瓷销售部和钧瓷专柜,一大批农民购销大军开辟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使钧瓷销售遍及全国各地。国际市场的交易和政府、区域间的交流走向经常化,钧瓷生产企业利用钧瓷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或采取展销策略,或设立销售公司(办事处),促进了钧瓷贸易的发展。

国内贸易方面:1990年始,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和大型饭店、宾馆开设钧瓷销售部和钧瓷专柜。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农民购销大军,手提肩扛、车载船运,设点摆摊、批发零售,使钧瓷销售遍及全国各地。郑州铁路局也在神垕设立外销瓷器集装箱转运站,为钧瓷销售服务。1995年后,禹州市钧官窑路的钧瓷销售门店大量涌现,有的是窑口自产自销,有的是专门到神垕进货经营。孔家钧窑、荣昌钧窑等一批私营企业逐渐崛起,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销售点。2000年,禹州城区钧官窑路钧瓷销售门店达30余家,

国内市场年销售钧瓷140余万件。2003年后,钧瓷企业开始通过拍卖、展评会、展销会、文化论坛等方式来向外界推介和销售钧瓷,钧瓷的品位和价格得到较大的提高。至2008年,禹州市城区共有钧瓷销售门店60余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钧瓷销售网点80余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

国际贸易方面:90年代以前,钧瓷国际贸易主要采取参加展评会、展销会等形式进行。90年代后,孔家钧窑有限公司率先在日本东京、泰国曼谷设立两个钧瓷销售点,建立销售网络,开展国外营销活动。

2000年后,随着钧瓷知名度的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形势看好,销售量大幅攀升,一些规模较大的钧瓷企业相继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点或办事处,并积极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和展评会,钧瓷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进一步攀升。

至2008年,共有孔家钧窑、荣昌钧窑、苗家钧窑、金堂钧窑等生产厂家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点,钧瓷对外贸易额逐年提高。

八、钧瓷文化

钧瓷文化做为陶瓷文化的一种,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而独特的文化形式。它包括以唐、宋、元、明、清等各代钧瓷发展沿革的历史文化;以钧瓷技术和工艺为发展的造物文化、科技文化;以唐钧之浪漫、宋钧之莹玉、金钧之活泼、元钧之粗犷、明清之淡雅、现代钧瓷之丰富多彩为特色的时代审美文化;以钧台、钧台钧窑遗址、神垕钧窑遗址、祖师庙、伯灵翁庙、花戏楼、

农家大院等为景观的自然文化;以《钧窑史话》、《钧瓷志》、《钧窑瓷鉴定与鉴赏》、《钧窑》、《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瓷》、《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钧台窑发现与探索》、《中国钧瓷工艺》、《中国钧瓷文化》、《2005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为系列的著述文化;以祭窑神、唱大戏和鸡血红的来历、八仙与钧瓷、鼓钉沈的来历、吴道子和钧瓷、乾隆与钧瓷、钧瓷底码的由来、滴水观音与观音瓶、舜王与钧瓷、颍河水与钧釉等为传说的民俗文化。

2007年,省委徐光春书记专门批示:“钧瓷作为国宝级的传统产业,大有发展的必要。只有发展,才能生存。而要发展,一定要有新的思路,要与市场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才能有效地发展。”这都为继承、保护和发展这一艺术瑰宝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月9日,由禹州市人民政府和多方投资3000多万元的“禹州市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奠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3882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五大名窑”中第一个专业性博物馆,将以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全方位的对钧瓷文化进行展示,为钧瓷文化的发展搭建了更大、更新的舞台。

为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弘扬钧瓷文化,2008年禹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进行全面的科学规划和开发,依据中科院编制的《神垕古镇开发建设规划》对神垕的古窑址、古街道、古民居及寺庙等进行全面的开发保护,在改善古镇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宣传钧瓷文化的同时,扩大了钧瓷影响力,推动了钧瓷产业的发展。

汝瓷简介

汝瓷历史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汝州。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着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其色有卵白、天青、豆青、微带黄色,天蓝等。当时评说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底有细小支钉满釉支烧。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清澈温润。前人描述“ 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又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美。 宋代汝窑的工匠追求自然、朴素的美学理念,在汝瓷的造型上摒弃繁琐,体现平易、简洁、刚劲有力的艺术风格。在釉料里加入玛瑙,把还原气氛控制得恰到好处,淡青色釉面温润如玉,显示出独树一帜的神奇魅力。汝瓷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成为宫廷用瓷。它淡淡天青釉的和谐色调,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符合后来宋徽宗信奉道教、崇尚青色的审美理想。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意思是:汝窑中有玛瑙末为釉的器物是宫中的专用瓷,非宫中用瓷不准使用玛瑙末为釉,汝窑精品选送入宫, 经御选后不合格的器物才允许出卖,实属难得之物。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由于为宫廷烧制时限很短,产量有限,流传很少,南宋时已“近尤难得”。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

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 一、钧瓷业发展概况 禹州陶瓷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有较为成熟的彩陶生产。到唐代中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苌庄窑的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瓷生产规模庞大,特别是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花釉瓷,独具特色。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点的花瓷,其胎釉产地、元素构成与装饰釉特征与钧瓷有诸多共同之处,是钧瓷的“先导”,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唐钧”。 北宋时期,禹州为北方重要的制瓷业中心之一。各种瓷窑遍布境内各地,窑址达一百多处,瓷器种类众多。钧瓷在城区、神垕、磨街、鸠山、鸿畅、苌庄、浅井等地均有烧造。其中钧台钧窑被后世认定为“宋钧官窑”,钧窑也被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钧瓷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陶瓷技术的交流及社会变革引起的陶瓷工匠流动,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由于窑场扩大,日常生活用品增多,以盘、碗、罐、瓶之类为主,与北宋末年钧台窑烧造的盆、奁、尊、洗等物相比稍显逊色。延至明、清两代,钧窑烧制时断时续,几乎停烧。清末至民国时期,禹县陶瓷工匠在仿钧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终将窑变钧瓷烧制成功,但生产规模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令,同年故宫博物院专家陈

万里到禹州进行钧瓷调查。1952年至1954年,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一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一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二厂前身)相继成立,开始研究恢复钧瓷生产。1955年,周恩来曾指示轻工业部抓紧恢复河南禹县钧瓷生产。9月,禹县人民政府、神垕瓷窑一社把老艺人卢广东、卢广文从陕西请回禹县,成立钧瓷生产小组。在禹县技术人员和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3月烧出第一窑钧瓷,并在广东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得到好评。 60年代,河南省成立恢复古钧瓷委员会,省、地、县三级联合研究恢复钧瓷。1963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和河南省手工业合作社到神垕指导恢复宋朝艺术风格的钧瓷,改建窑炉、研制釉料配方和造型。生产出接近宋代艺术风格的多色釉钧瓷,并小批量生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钧瓷生产遭到破坏,只有少量生产,主要靠人工操作,以手拉坯为主,后以注浆成型居多,年产量1万件左右。 70年代,钧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人工加工原料被机械代替,手搅轮制坯改为机轮制坯,产品质量和检验也进一步规范。各大厂相继建立了实验室,胎釉配方及产品检验有了科学依据。产品造型在继承传统造型上又有创新,以瓶类为主,制造出150厘米高的“蛟龙闹海”等特大型瓶。釉质釉色上出现了新的品种如玉白、宝石红、钧花釉等。创新钧瓷造型近300种,1972年至1974三年中钧瓷产量达40万件。 80年代,中国开始由计划型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化,企业之间

中国瓷器介绍

一,题目:中国瓷器之宋瓷 二,摘要: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 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 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 中国(china)同为一词。而中国历代瓷器又以宋瓷最为有名。宋代 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 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三,关键词:起源发展特点分类代表 正文:.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 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下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宋代始,官、汝、钧、哥、定、龙泉等瓷窑的产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工艺,官窑、哥窑、汝窑以釉色润滑如玉、器型浑厚稳重、开片纹理疏密、布局有致而闻名,其中,汝窑为铁还原釉之景高成就,是青瓷之代表,制作精纯,釉色腴润,青色中尚隐含淡碧与浅粉红色,为任何青瓷所难及;官窑器色纯青,虽略逊於汝窑,但胎质之淘链,仍甚精细;哥窑亦属於青瓷之一种,但颜色每与米色相近,且以纹片出名;定窑以白瓷、刻花、印花而见长; 钧窑以釉色变化形成窑变的艺术效果,堪称一绝,其窑变最为著称,色彩鲜艳,光泽照人. 其中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龙泉则以青釉.器型丰富为特色,翠绿晶润的“梅子青”则是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https://www.doczj.com/doc/025908179.html, 在单纯的素色釉中,宋瓷不仅重视釉色的美观,并且追求釉的质地之美。由于釉料配方的发展,从以前的稀淡的石灰釉改变为粘稠的石灰碱釉,出现了如堆脂凝血的凝重深沉的质感。我们从宋代汝瓷、龙泉青瓷上可以看到这种效果,钧瓷也是如此、宋代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就很有名,被誉为“如冰似玉”的美丽,但是从实物中看,真正取得如冰似玉效果的要算宋代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了。

钧瓷文化

河南禹州神垕古镇钧瓷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 组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 设计组人员:石优优 编制时间:2016年12月8日 编号:201434005070

序文 设计的目的:钧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是具有千年文化传承的独特瓷种,不仅凝聚着非凡的科技成就和伟大的创新精神,彰显着地域文明的深厚底蕴。禹州是钧瓷的故乡,发展钧瓷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钧瓷文化内容丰富,内涵生动,传承文化是历史的责任,要更好的通过影坛、论坛、讲坛等平台来提升钧瓷文化,普及大众对钧瓷的了解,带动产业发展,起到惠民的作用,要把钧瓷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在“吃、住、行、游、娱、购”上做文章,拉动经济,搞活产业,通过新媒体、高端媒体进行广泛和全覆盖的宣传。并强调:古镇保护要和旅游规划相结合,慢建设、高端规划,把文化和文物相结合,在老街规划建设上,坚持一点一特色,一户一特色,一院一特色的原则,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香古朴,高标准的完成神垕古镇规划建设。 主要构想: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设计的主体层次: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开发的主体层次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钧瓷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2. 钧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3. 构建老街钧瓷文化旅游中心 4. 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概况 (1) 2.旅游资源特征 (2) 二、神垕古镇区域优势/劣势 (3) 1.优势 (3) 2.劣势 (4) 三、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 钧瓷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5) 2. 钧瓷文化旅游得到初步开发 (5) 3.钧瓷文化旅游得到初步开发 (6) 4. 钧瓷文化旅游空间有待整合 (6) 四、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1. 钧瓷文化旅游市场定位 (7) 2. 钧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7) 3. 构建老街钧瓷文化旅游中心 (8) 4. 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8) 五、项目预算 (9) 六、项目进度表 (9) 七、附录 (10)

钧瓷的价值观

“官钧”年代之争并未影响收藏行情 以鼓钉洗、花盆、出戟尊等为代表的“官钧”陈设瓷,究竟是宋代还是金元,或者是元末明初、明早期烧造,引发了研究人士的广泛讨论。 上海博物馆利用“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瓷器热释光年代技术”测试的结果表明,这类瓷器烧制年代距今约660年至630年,也就是大致在1340年至1370年左右,其时在元末明初。热释光测定年代误差一般为5%,也就是说这批标本烧制的下限最晚可能到15世纪初。 陈设类“官钧”瓷器烧制年代为“元末明初”或“明早期”之说,逐渐被拍卖界人士接受。2008年4月香港苏富比上拍乐山堂收藏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被定为15世纪初即明代产品。这件高22、口径28.2厘米的陈设类“官钧”瓷器精品底刻“二”字款,意味着其尺寸仅次于“一”字款器物,最终拍得3952.75万港币。花盆原为戴福保收藏,1985年由香港苏富比春拍以121万港币释出。 今年3月8日,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部国际主管仇国仕接受本刊专访时指出,“学者对陈设类钧窑瓷器标本的年代界定,的确影响了苏富比对这类瓷器的断代。以前被认为是宋代的钧瓷,现在多数定为明早期。但是,年代的界定并未影响到这类瓷器的价格,行情没有因此而波动。原因是宋代钧瓷精品数量稀少,品质较高、传承有绪者珍罕。明早期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不乏艺术精品,艺术性和价格都不会低于宋代制品。” 3月10日,据江西省博物馆彭明瀚先生介绍,江西境内曾经发现一座南宋淳熙二年的文人纪年墓,出土砚台、小型瓷香炉,以及一件钧窑小碗。很显然这件小碗也是墓主的生前玩赏物,并非日用器。 钧窑是宋代至明早期北方重要窑系,延续时间长,必定会受到各时代其他窑系,特别河南境内窑系的影响,不可能在宋代只烧造盘、碗类的圆器,而无陈设器。学者将以花瓶、花盆、盆托为代表的形体较大的钧瓷归为陈设器、花器,认为多数被用于陈设玩赏、种植菖蒲等奇花异草。事实是否如此,尚有等更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 钧瓷欧美市场存量大 据文献记载,最晚到明代嘉靖万历时期,钧瓷已经流行于文人阶层。张应文《清秘藏》记载:“均州窑,红若胭脂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文震亨《长物志》也推“均州窑,色如胭脂为上,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显然,这一时期的文人更推重钧红釉瓷器。 清宫广收传世钧瓷名品,但乾隆帝难辨钧瓷、汝瓷、柴窑瓷器(早期确实有钧汝不分之说),指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钧窑天蓝长方枕为紫窑瓷器,1764年在枕底刻《咏紫窑枕》御制诗;指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钧天青釉紫斑釉如意枕为汝窑瓷,1776年在枕底刻《咏汝窑瓷枕》御制诗。两件瓷枕原收藏于清宫重华宫,台北故宫专家将两件瓷枕的时代定为金元产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2012年版,第140-143页)。至少到乾隆时期,人们对钧瓷的认知、断代都非常模糊。

禹州钧瓷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图1丰富多彩的钧瓷 图2 唐双系罐 河南禹州钧瓷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 本文从河南禹州钧瓷造型语言的特点入手,对河南禹州钧瓷的的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比照研究,把河南禹州钧瓷的历史地位、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制作工艺、时代特征、发展方向等同其它瓷种进行对比,进而对河南禹州钧瓷造型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于河南禹州钧瓷造型语言的丰富和地方造型艺术设计及审美的提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钧瓷 造型语言 窑变 肌理 色彩 一、河南禹州钧瓷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特征 在我国上百座较为知名的古镇中,有哪一座古镇能够盛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国宝钧瓷?是神垕;有哪一座古镇能够牵动四代皇帝,受四次皇封?是神垕;有哪一座古镇能够基本原生态地保存着千百年的街巷、建筑,并一直 保持瓷都的地位?是神垕。 神垕镇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 从事农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 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宋时称神垕店,明代开始称神垕镇, 属鸿畅都,清时属文风里。明清时期流行一首民谣:“进入 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 走,日进斗金钱”,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 神垕是钧瓷的主产地,因煤、瓷土、釉土资源蕴藏丰富而名闻中原。神垕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促进了神垕陶瓷生产与商贸经济的发展,加之钧釉开陶瓷铜红釉的先河,更有窑变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的珍贵价值。 河南禹州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从产生到现在已有 1300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唐朝末年,而到了宋朝达到了历史 发展的最好时期,它产生于河南省禹州市,据考证因夏朝的时 候夏朝国王启在禹州建立钧台举行开国大典而得名。随着时代 的发展,尤其是宋代以后,其文化内涵日益丰富,精神指向也 渐渐明确,再加上造型和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禹州钧 瓷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禹州钧瓷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的釉料配方彻底改 变了过去单纯的青瓷釉色的局面,把铜、铁、磷、锡等多 种元素,分别配釉,一层一层的挂釉,使钧瓷的釉层结构更加复杂。使釉层在光的作用下变得丰富多彩,好像从水中捞出宝石一般颜色浓重凝练。再加上人们在

钧瓷始烧年代之谜

钧瓷始烧年代之谜 钧窑是以禹州钧台窑址而得名的宋元时期瓷窑系。禹州,位于河南省,是钧瓷的故乡,也是钧窑的集中发现地区。钧窑的典型遗址,也在禹州,即钧台窑。据目前的考古调查和 发掘资料,禹州境内已有上百处钧窑遗址,其中多数位于禹州的西部或西南部山区。 钧窑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钧瓷系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赢 得了人们的长期喜爱;同时,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直到明代的文献中才直接 出现记载的瓷系,其身世受到了广大陶瓷考古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和研究。 二、始烧年代 对于钧瓷的始烧年代,目前在学术界有多种认识:一般都认为钧瓷始烧于北宋,此外还 有唐代说、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等专家曾提出了钧窑创烧于金代的观点。后来冯先铭先生又认为钧窑创烧于北宋,而不始于金代。20世纪70年代初的发掘主持者赵青云先生,根 据发现的大量钧瓷残片堆积和用钧瓷泥制作的“宣和元宝”钱范分析认为:钧台窑创烧于 北宋初期,盛烧于北宋中、晚期。这一观点被考古界诸多专家所认同。秦大树先生依据神 重镇刘家门窑址的发掘资料,认为钧窑是北宋末期兴起的一个以生产高档瓷器为主的窑场。2005年在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上,有些专家再次提出了金代说的观点。亦有部分专家 提出了元末明初,甚至很可能在明洪武至永乐时期或其前后不远阶段的新观点。郭培育先 生在钧台窑址西区发掘后,对不同时期地层的出土文物进行了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这批 钧瓷与70年代发现的钧瓷有所不同,并进而提出了元代说的观点。 (一)北宋有钧说 1、北宋说 关于钧瓷的始烧年代,主流意见认为是北宋,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钧瓷始烧于唐朝甚至 隋朝两种意见。可以把北宋说、唐代说和隋代说都归之于“北宋有钧说”一类,其核心是北 宋说。关于钧瓷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文献《宣德鼎彝谱》。明朝文献没有明确指出钧窑的 烧制年代,只是《宣德鼎彝谱》把钧窑与宋代的柴、汝、官、哥、定诸名窑并列,并且放在定窑之前,会让人产生钧窑也是宋代名窑的猜想。清朝文献开始明确指出钧窑始烧年代是北宋,有的还指出是北宋初年。清初孙承泽《砚山斋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872)首次提出“宋钧”概念。约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也说钧窑是“北宋钧州所造”。嘉庆年 间的《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云:“钧窑,亦宋初所烧,出钧台,钧台宋亦称钧州,即 今河南之禹州也。”晚清和民国著录钧窑的文献,都沿袭此说。晚清陈浏《陶雅》卷上 云:“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曰钧、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龙泉、曰建。”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概说第一云:“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其余各窑则统名之曰小窑”,其说窑第二云:钧窑系“宋初禹州所造。禹州昔号钧台。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两部重要的陶瓷专著《瓷器概说》和《中国陶瓷史》,这两本书 都继续阐扬钧瓷北宋说。1935年郭葆昌《瓷器概说·历代名窑》云:“北宋名窑最多。定、钧、东、汝、官、龙泉、哥弟诸窑南北互峙,后先辉映。”1936年刊出的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说:“当时(宋代)瓷艺,即精进如斯,故官窑辈出,私窑蜂起,其间出群拔萃最著 名者,有定、汝、官、哥、弟、钧等名窑。” 解放后,钧瓷研究开始走出书斋,进入田野考古阶段。以故宫博物院冯先铭、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赵青云、禹州市钧瓷研究者晋佩章等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大力提倡钧瓷北宋说。1964年,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叶喆民、杜乃松到河南临汝、郏县、禹县进行为期三周的考察。 叶喆民在1964年第8期《文物》杂志发表《河南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说此行“证知钧

钧瓷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工商管理学校慧菊461000 一、钧瓷文化的发源地 钧瓷起源于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传说。 “垕”字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自它诞生之日起,就被禹州的千年古镇——神垕所独有。《新华字典》这样解释:“垕,神垕,地名,在省。”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因窑火千年不衰而被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历史上,神垕曾因陶瓷而兴盛、钧瓷御用的同时,垕字也被古代帝王四次皇封。 小故事:神垕四次受皇封 唐玄宗时期,有次出游路过肖岸,只见烟火冲天,尘雾弥漫,烟尘向北吹至一座神庙,神像也被薰黑了,于是问地方官:“烟火薰到神前,侵犯神灵,为何不把窑搬至神后呢?”皇上金口玉言,于是地方官就将窑迁到了肖岸,自此就有了“神后(垕)”地名。这是“垕”字首次受皇封。 宋徽宗时期,有钧瓷贡品进朝,徽宗爱不释手,连夸“绝妙珍品”,当即提御笔在“后”字上加了一个“土”字,并称“神后出此珍宝,应以土为上”。这是“垕”字第二次受皇封。 到了南宋高宗皇帝登基,又有钧瓷贡品进朝。高宗皇帝看

到“神后(上土下后)”两字,极为不悦,心说:“怎麽能把土压在头上呢?”于是提笔划去“后(上土下后)”上的土,又在后字下面添上一个土字,这就变成如今的“神垕”了。这是“垕”字第三次受皇封。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又有神垕钧瓷贡品进朝。莲英为讨好主子,在一旁述说了历代关于“垕”字的演变。太后评曰:“把土托在头上,以土压人不妥;能烧制如此珍宝的土踩在脚下也太可惜,还是象我这样,把它拿在手里为好。”莲英拍手称妙,连忙照着慈禧手持宝瓷的姿势写出一个“垢”字,慈禧一见神会其意,喜笑颜开。于是“神垢”也就成为第四次皇封懿旨了。只是,光绪皇帝得知此事后,觉的无聊之至。圬垢的“垢”字怎能应用于此呢?由于光绪皇帝的抵制,辞海上的“垕”字才没有修改。 神者,神灵也;垕者,后土也。“神垕”即神灵佑护之地。 神垕是钧瓷的产地,钧瓷是神垕的符号。 钧瓷因神垕而神奇妙绝,神垕因钧瓷而享誉世界。 神垕自然资源蕴藏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说。生产实践证明,如果离开这些条件,钧瓷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真正烧制成功。历史上,神垕就因钧陶瓷生产而兴盛了上千年。明清时民谣曰:“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就是当时繁华盛景的真实写照。

《钧瓷》阅读答案

《钧瓷》阅读答案 导读:钧瓷 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河南是瓷器的原生地。产于禹州的钧瓷以其品种繁多、造型独特、色彩瑰丽而名闻天下,自古以来,就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 ⑵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所产名瓷相比,钧瓷最大的特色就是"窑变"。别的瓷,描云是云,画竹是竹。而钧瓷不然,你想让它是什么,它 a ;你不想让它是什么,它 b 。钧瓷烧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度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有美艳绝伦的,也有根本不成器的。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些色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钧瓷周身还往往会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纹或蚯蚓走泥纹等各不相同的窑变流纹。甲有的像春花烂漫,有的像冬雪裹枝,有的像高山流瀑,有的像繁星满天……这种流纹的变化是无法事先设计的,所以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多端之美。一个小小的钧瓷窑,简直能烧出缤纷天下。 ⑶钧瓷还有一个神奇之处是"开片"。出窑时,钧瓷会响起一种"噼噼啪啪"的声音。之后,这种声音渐渐趋缓,一般来说,可以断断续续地响几十年。伴着响声,钧瓷釉层下会出现纵横交错的冰裂纹路,

而表面却依旧光洁如镜。这就是钧瓷的"开片"。 ⑷在宋代,钧瓷盛极一时,宋徽宗时,钧瓷艺术几乎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靖康之变"后,酷爱钧瓷的'宋徽宗成为金人的阶下囚。其后改朝换代,时势迭变,钧瓷渐呈式微之势,几欲失传。 ⑸国运兴,陶瓷盛。最近几年,钧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以液化气为燃料的气烧窑投入使用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烧制的劳动强度,就连"窑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十窑九不成" 成了历史。 ⑹但是,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窑变"的不确定性,恰恰是钧瓷有别于其他类瓷器的地方,也是钧瓷之所以珍贵的地方。现在,乙由于"窑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所以钧瓷的产量迅猛增长。在神垕(地名,在河南禹州),十块八块钱就能买到一件钧瓷。昔日的皇家宝物,如今满街都是。对于这种变化,有人认为,"窑变"的可控性毁了钧瓷,使得钧瓷身价大降,把高雅的艺术品变成了大路货;另一种看法却认为,让昔日的皇家珍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普通大众中普及钧瓷,正表明时代的进步,也是钧瓷的幸事,况且,钧瓷的大众化与少量高档钧瓷艺术品的存在并不矛盾。 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河南省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就是一对钧瓷"豫象送宝",这对钧瓷巨制总高1.997米,意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永载史册的重要时刻。禹州人说,宋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所以当时钧瓷鼎盛。现在国家空前兴旺,人民

汝窑瓷器赏鉴

汝窑瓷器赏鉴(一) 默认分类2009-09-16 10:22:56 阅读1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汝窑的历史 (一)民汝瓷(约北宋早期——金代) 1、初创时期:北宋早期。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和黑瓷。青瓷施釉很薄,釉色还不稳定,呈淡青色。器物以素面为主,仅见少量印花菊纹等装饰。 2、发展时期:北宋中期。仍以白瓷为主,但青瓷数量明显增多,施釉均匀,釉层变厚,装饰上新出现了莲花、牡丹、竖条纹和凸线纹。 3、鼎盛时期:北宋晚期。青瓷不仅数量上超过了白瓷,而且器类多样,花样繁缛,釉色以豆青和豆绿为主,还出现了少量天青釉瓷器,装饰上增加了印花龙纹、刻划牡丹和海水游鱼等,并在同一件器物上划花和印花并用,即器表划花、器内印花。除印花外,素面器物一般不使用模制,多采用手拉坯工艺制成。 4、衰落时期:金、元时期。青瓷釉色变深,釉面缺乏光泽,釉层内杂有褐色小斑点,器型增大,壁面加厚,器体显得粗笨。 (二)官汝瓷(约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间共20年) 1、第一阶段:创烧阶段。既烧制满釉支烧的天青釉瓷器,支钉粗壮,又烧制豆青和豆绿釉刻、印花瓷器。 2、第二阶段:成熟阶段。天青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99%以上,传世的汝瓷形制应有尽有,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其中不少器类,无论素面还是有纹饰,大多采用模制,如洗、盘、钵、盆、碟、炉和部分碗、盏、套盒等,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内外壁无纹饰的皆用内模器物造型工整,器壁厚薄均匀,支钉小而尖,工艺非常精细。大型器物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樽、器盖等,则以手拉坯工艺为主。此时,出现了大量的支圈垫烧器物。 二、官汝瓷的特征及鉴定 1、胎体特征 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俗称“香灰胎”,褐灰和深灰色的极少,而出土残片其断面色调多接近土黄和灰中泛白,这是与泥土长期接触土蚀造成的,非汝瓷本色。烧成温度越低胎色越淡,烧成温度越高胎色就越重。与同时期的民汝相

钧瓷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孙慧菊 461000 一、钧瓷文化的发源地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传说。 “垕”字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自它诞生之日起,就被禹州的千年古镇——神垕所独有。《新华字典》这样解释:“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因窑火千年不衰而被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历史上,神垕曾因陶瓷而兴盛、钧瓷御用的同时,垕字也被古代帝王四次皇封。 小故事:神垕四次受皇封 唐玄宗时期,有次出游路过肖河南岸,只见烟火冲天,尘雾弥漫,烟尘向北吹至一座神庙,神像也被薰黑了,于是问地方官:“烟火薰到神前,侵犯神灵,为何不把窑搬至神后呢?”皇上金口玉言,于是地方官就将窑迁到了肖河北岸,自此就有了“神后(垕)”地名。这是“垕”字首次受皇封。 宋徽宗时期,有钧瓷贡品进朝,徽宗爱不释手,连夸“绝妙珍品”,当即提御笔在“后”字上加了一个“土”字,并称“神后出此珍宝,应以土为上”。这是“垕”字第二次受皇封。 到了南宋高宗皇帝登基,又有钧瓷贡品进朝。高宗皇帝看

到“神后(上土下后)”两字,极为不悦,心说:“怎麽能把土压在头上呢?”于是提笔划去“后(上土下后)”上的土,又在后字下面添上一个土字,这就变成如今的“神垕”了。这是“垕”字第三次受皇封。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又有神垕钧瓷贡品进朝。李莲英为讨好主子,在一旁述说了历代关于“垕”字的演变。太后评曰:“把土托在头上,以土压人不妥;能烧制如此珍宝的土踩在脚下也太可惜,还是象我这样,把它拿在手里为好。”李莲英拍手称妙,连忙照着慈禧手持宝瓷的姿势写出一个“垢”字,慈禧一见神会其意,喜笑颜开。于是“神垢”也就成为第四次皇封懿旨了。只是,光绪皇帝得知此事后,觉的无聊之至。圬垢的“垢”字怎能应用于此呢?由于光绪皇帝的抵制,辞海上的“垕”字才没有修改。 神者,神灵也;垕者,后土也。“神垕”即神灵佑护之地。 神垕是钧瓷的产地,钧瓷是神垕的符号。 钧瓷因神垕而神奇妙绝,神垕因钧瓷而享誉世界。 神垕自然资源蕴藏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说。生产实践证明,如果离开这些条件,钧瓷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真正烧制成功。历史上,神垕就因钧陶瓷生产而兴盛了上千年。明清时民谣曰:“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就是当时繁华盛景的真实写照。

全国各地特产与风味介绍一览表

全国各地特产与风味介绍 全中国特产有很多,每当你旅游、出差在外地的,肯定是会想到在这个地方有什么特产?有什么美食?行将回程,买些当地的特产回家,也已是一种习惯。可是,有时会让你头疼的是,望着众多的所谓的特产,究竟哪些才是真正当地的特产?看看它就知道到哪有啥特产了。今天特产网小编就跟大家做出一份关于全国特产的一览表,这下好了,到哪就买啥,哈哈~ -----------我是正文分割线~----------------- 北京特产风味 北京集全国风味佳肴,工艺美术和民族用品于一城。宫廷菜点,烤鸭,果脯,酥糖,京绣,戏装,景泰蓝等均很有名。 天津特产风味 传统名牌产品天津地毯,线毯,法兰绒,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天津火腿肠,干烧鱼,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饼果子等。 河北名特产唐山,邯郸等地陶瓷,曲阳石雕,秦皇岛贝雕画,邢台车牌牙签肉、人造琥珀,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衡水内画壶,涿州金丝挂毯;秦皇岛海鲜,石家庄烧鸡,承德山菜,张家口口蘑,白洋淀松花蛋,保定酱菜,高碑店豆制品;安国中草药,承德杏仁,赵州雪花梨,交河,献县,魏县等地的鸭梨,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昌黎苹果,兴隆红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山西特产风味 汾阳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祁县六曲香酒,长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陈醋;稷山,运城,临汾,芮城,太谷等地枣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济青柿;大同黄花,沁州黄米,平顺花椒,永治党参;手工业名产并州(太原)刀剪,大同艺术陶瓷,阳泉铁锅;山西风味菜肴名点并州火锅,清真全羊大菜,平遥牛肉,头脑(以羊肉,山药,藕根,黄芪等多种补品制成),山西刀削面,太谷饼,黄米油糕等。 内蒙古特产风味 呼和浩特纯低粗毛线,包头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驼绒;多伦马鞍,蒙古靴;海拉尔,满洲里旱獭,呼伦贝尔盟猞猁,大兴安岭地区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风味佳肴烤全羊,烤羊腿,风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 辽宁名特产 辽东苹果(共300多个品种)有大连,营口的国光苹果,辽西绥中白梨,北镇鸭梨,大连黄金桃;大连,丹东,营口等地的海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有大连贝雕,岫岩玉雕,锦州玛瑙雕刻,抚顺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艺品,大连工艺绣品,玻璃器皿,丹东柞绸,沈阳雪花啤酒,八王寺汽水,汤岗子矿泉水;风味名食东北火锅,沈阳老边饺子,熏肉大饼,沈阳伊斯兰教糕点,萨其马,辽阳塔糖,大连红虾酥心糖等。

钧瓷(2005河南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钧瓷 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河南是瓷器的原生地。产于禹州的钧瓷以其品种繁多、造型独 特、色彩瑰丽而名闻天下,自古以来,就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的说法。 ⑵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所产名瓷相比,钧瓷最大的特色就是“窑变”。别的瓷,描云是云,画竹是竹。而钧瓷不然,你想让它是什么,它 a ;你不想让它是什么,它 b 。钧瓷烧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度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有美艳绝伦的,也有根本不成器的。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些色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钧瓷周身还往往会布满珍珠点、兔丝纹、 枝,有的像高山流瀑,有的像繁星满天……这种流纹的变化是无法事先设计的,所以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多端之美。一个小小的钧瓷窑,简直能烧出缤纷天下。 ⑶钧瓷还有一个神奇之处是“开片”。出窑时,钧瓷会响起一种“噼噼啪啪”的声音。之后,这种声音渐渐趋缓,一般来说,可以断断续续地响几十年。伴着响声,钧瓷釉层下会出现纵横交错的冰裂纹路,而表面却依旧光洁如镜。这就是钧瓷的“开片”。 ⑷在宋代,钧瓷盛极一时,宋徽宗时,钧瓷艺术几乎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靖康之变”后,酷爱钧瓷的宋徽宗成为金人的阶下囚。其后改朝换代,时势迭变,钧瓷渐呈式微之势,几欲失传。 ⑸国运兴,陶瓷盛。最近几年,钧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以液化气为燃料的 气烧窑投入使用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烧制的劳动强度,就连“窑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得到控制,“十窑九不成”成了历史。 ⑹但是,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窑变”的不确定性,恰恰是钧瓷有别于其他类 所以钧瓷的产量迅猛增长。在神垕(地名,在河南禹州),十块八块钱就能买到一件钧瓷。昔日的皇家宝物,如今满街都是。对于这种变化,有人认为,“窑变”的可控性毁了钧瓷,使得钧瓷身价大降,把高雅的艺术品变成了大路货;另一种看法却认为,让昔日的皇家珍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普通大众中普及钧瓷,正表明时代的进步,也是钧瓷的幸事,况且,钧瓷的大众化与少量高档钧瓷艺术品的存在并不矛盾。 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河南省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就是一对钧瓷“豫象送宝”,这对钧瓷巨制总高1.997米,意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永载史册的重要时刻。禹州人说,宋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所以当时钧瓷鼎盛。现在国家空前兴旺,人民安居乐业,钧瓷再度辉煌已经为期不远。 15.第⑴段引用“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意在说明什么?从全文看,钧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16.根据上下文推断,在第⑵段a、b两处写上恰当的语句。 17.钧窑“窑变”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8 析。

天津瓷房子博物馆介绍

天津瓷房子博物馆介绍 来源:陶瓷海https://www.doczj.com/doc/025908179.html, 在一栋老旧的法式建筑上贴满了7亿多古瓷片,从而把建筑与艺术、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件惊世骇俗的艺术品。位于天津赤峰道上的这栋建筑,有着一个洋溢着浓浓中国情调的名字——瓷房子,因其大胆的创意和接近虚幻的美丽,正在成为天津的新地标,不仅为市民所熟知,也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瓷房子”是天津收藏家张连志从2002年开始,先后用去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瓶和4000多个古瓷盘豌,对一座法式小楼进行装饰改造,在这里几乎可以见到中国各朝各代窑址中的瓷片。一条长768米、宽0.8米的巨型瓷龙盘旋在“瓷房子”屋顶,水晶和汉白玉石随意粘贴的装饰物随处可见。灿若繁星的东方中国古典艺术品与西洋建筑的完美结合都显露出设计者的宏大构思与精心策划,堪称中外一绝。 瓷房子建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上。赤峰道东起海河,西到墙子河,横贯原来的法租界。因为曾住过直、奉、皖系等各系军阀的十五位督军,过去也叫督军街。瓷房子的前身是栋法式小洋楼,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的主人是位中央财政大臣,大臣走后,它成了银号,解放后,它又成了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它是赤峰道72号,左边的70号是“晋商”乔铁汉故居,右边的78号是张学良故居。后来工商局迁新址,就把它闲置了十多年。直到2000年张连志把它买下来,它才又开始了成为瓷房子的历史。 瓷房子出名后,很多人都来看,包括美联社、路透社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外媒体纷纷制作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很多人都在猜:这个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钱?德意志银行估价50亿,花旗银行估价值80亿,全球第一大金融集团——日本瑞穗金融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旗下瑞穗信托银行信贷部主管伊东正一郎在仔细考察后保守估价93亿元人民币。对这一切,张连志摇摇头说:“不提钱,不提钱。” 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用一幅“瓷美楼奇”的书法作品赠送这栋建筑的主人。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大使、公使、文化参赞站在瓷房子前,也都发出由衷的赞叹。 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张连志,他既是商人,也是收藏家、艺术家,他因粤唯鲜酒楼而驰誉商界,因文物收藏而海内外知名。张连志出生于旧时天津意大利租借地的一个懦商世家。那里遍布小洋楼和历史遗迹,曾经居住过梁启超、曹禺、李叔同等近现代文化名人,他们给这一地区带来了独特的人文氛围。张家是收藏世家。在张连志的记忆里,每天清晨,爷爷都要叫醒所有人,擦拭铜器具。 幼时的耳濡目染,使张连志从记事起,就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情感,此后多年,他奔走海内外,斥巨资为母亲买回散失多年的文物,精心打造“能吃的博物馆”,构筑震惊世界的瓷房子,都不过是童年收藏情结的一种延续。 1992年,张连志开设了天津第一家粤菜酒家——粤唯鲜,从开始的6张桌子、26平方米做起,一步步发展壮大。有了经济实力,张连志蕴藏已久的收藏梦开始复苏,后来,他把自己收藏的文物搬入酒楼,将粤唯鲜打造成“能吃的博物馆”。作为收藏家,张连志丰富的收藏为瓷房子的涎生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作为加拿大籍华侨,长期的国外生活经历让他深深懂得向世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张连志母亲时常对他说,我们不能忘记帮助过我们的人,更不能忘记是谁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张连志牢记着母亲的话。他投入所有精力打造瓷房子,正是源于对祖国的那份真情,对社会的无私回报。长期的海外漂泊,让他懂得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热爱的土

钧瓷鉴赏

钧瓷鉴赏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瓷色彩十分丰富,有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当前,世界各地的瓷器种类繁多,窑囗庞杂。但,最具神秘 色彩又最引人嘱目的当数中国钧瓷。它使用还原火烧制出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高温窑变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自然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有些窑变出现景观、物象、有意境,有神韵,有的釉色艳美,热烈奔放,有的釉色内敛、优雅、含蓄这些窑变都是稀有品、孤品,是让人心跳的高端艺术品!窑变是钧瓷的魂,是钧瓷的生命。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

钧瓷历史及其发展的调研报告

许昌学院赴禹州大宋官窑有限公司钧瓷历史发展与材料釉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 【调研单位】许昌学院赴禹州大宋官窑有限公司钧瓷历史发展与材料釉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 【调研指导老师】:朱聪旭、于笑寒 【调研参与人员】:胡尔康、贺钰博、张磊磊、李闪、宋焱、李凯阳、代亚威、卢强、豆保平、王朋飞、李秋兰、闫影影、周梦丹、甘家辉、刘闯、杨哲、罗美琴、陈军奇 【调研主题】:调查研究禹州神垕镇钧瓷的历史及其发展状况 一、调研背景:禹州神垕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其禹州神垕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这里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拌似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其四是它的烧制“十窑九不成”。

中国钧瓷

中国钧瓷 内容摘要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关键词钧瓷;钧窑;禹州市;釉色;文化艺术 历史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宋代,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唐代,禹州城北门里建禹王庙,庙前立山门台基,命名“钧台”,此后附近相继设窑烧造瓷器,因地名“钧台窑”,或谓其产品曰“钧瓷”。 宋以后,禹州渐成钧瓷的中心,在发现的百余处钧瓷窑址中,无论是烧造规模或产品质量,钧台窑均为禹州诸窑之冠。钧瓷至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由于钧瓷盛名一时,宋室南迁后,钧瓷又得以复苏。金元时期,北方各窑仍竞相仿制。元代,北方钧瓷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 钧瓷又悄然兴起,蔚然成风。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产瓷区,如浙江金华铁店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代就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一脉相承,甚至成为明清时期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釉色品种的滥觞。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等地烧制低温釉艺术陶瓷,都是在

宋代五大名窑 简介

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中国五大名窑是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定窑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