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劲爆考试申论热点

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劲爆考试申论热点

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1、保障房照亮安居梦

◆2011年,全国共开工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史无前例。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房覆盖范围将达到20%。

关键词:加大建设投入

切实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从想法到实践,从试点到大规模推进,从单一的品种到制度上的全覆盖,近几年的保障房建设让代表、委员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保障房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也给楼市调控增添了底气,更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保障房大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尤其是从2011年起,公共租赁房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让许多原本不属于保障对象的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也能纳入保障范围,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

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林欣欣代表告诉记者:“政府不断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让基层的工人感到安心。希望保障房的建设量进一步加大,并且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周边集中建设公租房,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这样将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对企业、产业和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都有好处。”

保障房不仅改善民生,也有助于稳定房价。在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同时,持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成效也逐渐显现,部分城市房价稳中有降,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楼市调控并不容易,人们一直担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调控会影响上下游产业和相关就业。实际上,这样的担忧大可不必。去年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的1.3万亿元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同时也能为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保障房也将助推城市化进程,其释放出的消费和投资潜力将直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对老百姓个体而言,有了保障房就能安居,减少了后顾之忧,最终能进一步扩大内需。”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表示,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和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公平分配

年内大规模交付入住考验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将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房覆盖范围将达到20%。今年将开工不少于700万套,尽管开工规模比去年少,但加上前两年结转的项目,整体在建规模将超过1700万套,为历史之最。要把这项民生工程建设成真正的民心工程,面临的资金、土地、管理压力大,需要的决心更大。

针对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大、市场化融资难问题,蔡玲委员建议,应提高金融业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保障房项目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规模,单独设立统计科目进行统计,不与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品住宅开发项目混同,并根据保障房项目的建设经营特点,配置专项融资规模实施“定向宽松”政策。制定保障房项目贷款的利率优惠政策,同时对于银行提取此类贷款拨备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放宽对保障性住房类贷款的期限,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从今年下半年起,保障房将进入大规模的交付入住期,分配、管理的问题将逐渐凸显。能否守住公平分配这条“生命线”?能否把保障房管理好?都将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要分配、管理好保障房,首先要合理确定保障对象的门槛,再通过部门联动的方式加强审核,并建立严格的退出和惩罚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长徐力群代表介绍,中卫市主要面向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租房。为了确保分配公平,中卫市住建部门会同民政、监察等部门对申请人有无住房、家庭收入情况、劳动合同、养老保险证明等进行审查。审核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进行,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材料并说明理由,并通过媒体公示名单。同时,对骗取公租房、转借、转租公租房的承租人,解除合同,收回公租房,并将其行为记入信用档案,5年内不得申请各类保障房。

关键词:长效机制

让住房制度体系告别“零敲碎打”

在保障房建设实践过程中,我国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正从“零敲碎打”走向逐步完善。徐力群代表认为,未来政府提供的保障房供应量应达到20%左右。比重如果少了满足不了需求,多了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应从部分城市开始试点,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体系。”蔡玲委员建议,在现阶段,可重点对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政策,扩大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范围,允许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家庭用公积金交纳租金,提高保障性住房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

土地制度方面,蔡玲委员认为,应加快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机制,研究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定向储备制度,为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健全长效机制的坚强后盾。徐力群代表认为,应加快住房保障立法进程,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上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基本的保障和分配模式。建立有硬性约束的退出管理制度,如建立系统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违规成本。

保障房制度还在起步阶段,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后应将其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加以持续完善,并加快建立投入、分配、管理的长效机制。

2、全国两会我们关注什么

2012年全国两会日益临近。今年两会大家关注什么?哪些热点话题会走进代表委员们的视野?他们的关注能否与民众呼声对接?

重点网站汇聚热点

社会保障三度位居榜首

目前,各个重点网站的两会热点调查逐渐进入倒计时。

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提供的20个候选项中,截至2月29日晚,前10名分别为: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社会管理、教育公平、“三农”问题、反腐倡廉、物价问题、食品安全、房价调控。

新华网发布的22项热词候选项中,目前的前十名如下:缩小贫富差距、稳物价保民生、食品安全监管、完善社保体系、提振股市信心、房产市场调控、加强反腐倡廉、推进基层民主、治理交通拥堵、推进医改深入。

此外,从光明网联合凤凰网、网易的两会热点调查前十大热点来看,医疗改革、反腐倡廉、物价水平、食品安全、房价调控榜上有名,是广泛关注的热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两会热点调查中网民参与度有较大提升。从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看,截至29日晚,“社会保障”以256631张投票列十大候选项之首。2011年,同样拔得头筹的“社会保障”最终得票71090张,不到今年的1/3。

从内容看,人民网近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已三度位居榜首,有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网民关注;“收入分配”关注度一直位居前五,且呈上升趋势。今年,初次进榜的包括完善基础建设等内容的“社会管理”名列前三;“教育公平”大幅跃升为第四大热点。

领导人的目光所向

民生主线贯穿调研始终

领导人关注什么?2月以来,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头到一些省区市考察调研、体察民意。中央领导们目光聚焦之处都有哪些?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两会热点的端倪?

“三农”问题。2月3日至4日,温家宝总理到广东省走访了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水沥村。走访中,温家宝表示村里的事务要坚持由村民作主,强调保护农民耕地,提出农村要保持田园风光。

实体经济发展。2月14日至15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后到北京市海淀、昌平、顺义、西城、大兴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并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保障房建设。2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市松江区实地考察了保障房项目,指出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领导密集的调研当中,民生主线贯穿始终。此外还有反腐倡廉、就业问题、医疗改革、金融安全、进出口贸易等,这些热点不仅是领导们走访中热切关注的话题,也在近期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会议中被频繁提及讨论。

普通民众的心中算盘

关注户籍制度改革和雷锋精神

不设定候选项,不做选择题,普通百姓心中自有一把算盘,每个人的话语里都透露出心底最深切的关注。

“谈GDP过时了,建议两会集中讨论城乡二元制改革的话题。”有学者在微博上倡议。也有人忧心:“户籍制度改革牵扯到住房、教育、医疗等潜在利益,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户籍制度改革成为网民们新议、热议的话题。

“关注道德危机,弘扬雷锋精神”,两会开幕之初的3月5日,也是学雷锋49周年纪念日。“两会期间没事的草民还是都去学雷锋吧”,“学雷锋,从党员干部开始吧”……不少网民对小悦悦事件等事件进行了回顾反思,还表达了学雷锋活动的热忱。

关注有新亮点,也有不变的焦点。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类消息格外受到关注。“房价,房价,还是房价,为什么会这样高?”牢骚之外,还有各种预测、期盼,在中央坚持调控房价的背景下,“房价”的话题温度仍居高不下。此外围绕着物价、工资、食品安全等,网友们以“如果我是代表委员”为题畅所欲言。

3、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

矛盾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展中的难点,是影响发展的关键。我们共产党人对待矛盾的一贯思想方法和现实模式,就是能够勇敢地直面矛盾、正视矛盾和不回避矛盾,能够下决心调查矛盾、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

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矛盾多发的时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什么是最大的矛盾?省委书记王三运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为依据指出,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这是王三运全面客观地认识省情,深入细致地研究矛盾,作出的科学论断。对于甘肃来说,深刻认识并努力解决这个最大的矛盾,就是科学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王三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矛盾突出”的新省情观,即一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与经济总量过小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是基础薄弱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差与开放程度低之间的矛盾突出;四是加快资源开发步伐与产业结构单一的矛盾突出。无疑,“四个矛盾突出”的观点,是“最大矛盾”的具体化。这充分说明,发展不足是最大矛盾,努力解决“四个矛盾突出”是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学习和理解这个新省情观,一定要树立以下新观念。

树立新的勇气观。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距的形成是个历史的过程,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思路方面的原因,也有战略方面的原因;既有内部影响因素,也有外部影响因素。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必须有勇气承认差距、评价差距和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存在不足,摸清发展潜力,选对发展战略,才能具备矛盾转化的前提条件。

树立新的希望观。我们既要看到差距存在的现实性,也要看到矛盾转化的阶段性。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地选择发展战略思路,科学地创新开发开放方式,我们是有条件在比较短的时期内缩小差距、赶超跨越的。要看到,我省在发展方面既有差距,也有优势和潜力。当前,我省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型产业正在成长,公共服务正在完善,向西开发开放的思路日益成熟,这些都会使矛盾转化成为可能。

树立新的聚焦观。认识和把握省情,最重要的是把各方面的发展要素聚集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思路和新战略上来。试验改革新举措,创新发展新机制。我们要以聚集发展要素为手段,以政策倾向为支撑,以向西发展为前瞻,建设好快速发展的平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迅速形成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树立新的战术观。转型跨越发展,没有战略眼光不行,但没有成功的战术,战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在工作中,我们既要着眼大局,又要提出可操作的措施和办法。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进而盯紧抓实,让工作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2012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校车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2/1/9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信息来源:

社会热点一直是公务员考试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现特别搜集一系列的社

会热点供考生阅读,

可帮助考生扩大知识面并且可积累素材以及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

决方案。

本期话题:校车安全

【背景链接】

2011年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

安全工作。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

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2011年,教育部决定在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六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工作。但多数地方政府在校车问题上要么是左右为难,要么是顺其自然。

【标准表述】

[问题]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对校车产生了强烈需求。

一是全国实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一些学校、教学点撤并,上学远成为一些农村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是城乡学前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低龄儿童、幼儿自理能力差,入园接送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城市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匹配,再加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很多孩子不能就近入学,上学接送问题也很突出。

[原因分析]

总结如下原因供考生参考:

第一,车体本身不达标导致校车事故多发。目前学校校车大致分为四种形式: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的学生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便比比皆是。

第二,普遍超载导致事故严重。目前正在运营的校车,不仅符合标准的微乎其微,而且数量严重不足,尤其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超载现象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要保障孩子的安全状况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司机素质较低导致校车事件频发。目前,由于大部分校车是社会车辆,司机没有校车运营的专门要求,违章驾驶、缺乏责任意识等现象突出。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在全国频发。

第四,校车运营混乱、监管不力。在校车管理上,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目前实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然而,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最大的弊端就是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从而造成管理结构松散,沟通环节繁多,管理效率不高、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

第五,校车立法空白。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完善的专业校车市场构成了校车交通安全的最可靠保障。从校车市场发展的教训上来看,为了实现校车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规范运行,国家必要的干预主要表现在校车基本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方面。现实中实施校车系统不仅要有质检总局制定的校车标准,更需要教育、交通、公安等诸

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仅仅依靠某一部门/机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校车系统的实施,必须从法律层面来管理,为实施校车系统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基本的校车管理法规制度还有待建立。

[措施]

为考生提供如下措施:

建立校车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投入大、情况复杂,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目前,应当从长期着眼、近期着手,既要解决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又要避免因噎废食、对中小学生和学前幼儿上下学造成新的不便,为建立统一规范的校车制度做好准备。各地方、各部门应当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安全标准。温家宝总理透露,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要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第二,落实财政责任,提供经费保障。校车是一项公共服务。要做好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考虑学校布局、学校规模、学生家庭住址、校车运行路线、道路通行条件等因素,按照最基本的校车安全规范核算校车配备和运行所需费用。在此基础上,考虑中东西部、城市与农村、幼儿园与中小学、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特点,分地区制定、分步骤实施校车规划,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建立政府、家庭、学校费用分担机制,鼓励校车捐赠,对经济落后地区、贫困家庭给以较大力度的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校车的财政支出。

第三,明确管理体制,落实监管责任。要明确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恶性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校车运行的管理、监督是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交通、公安、安监,甚至工商、物价等部门的有效合作。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和校车规模的增长,必须从中央政府做起,创新治理方式,建立较大区域内社会的校车管理、运营和协调机构,政府要制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加大执法力度,完善问责机制。

第四,创新运行方式,提高利用效率。集中配校车的初始投入巨大,因此必须寻求机制创新。一方面,校车从提供到运行务必因地制宜,无论是完全依赖政府还是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与企业合作的道路,都可以采取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多种途径并举的方式。另一方面,鉴于农村与城市、城市内部学生家庭居住密集度不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破不同学校之间甚至中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界限,统筹使用一定区域内的校车资源,合理安排运行路线和停靠站点,就能极大提高校车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

总之,办好校车的事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建

立起与我国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符合国情的校车制度,使校车成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2012广东省考申论热点:为官以德

(2012-04-07 22:45:32)

转载▼

标签:

广东公务员

广东公务员教材

广东公务员考试

广东公务员网

教育

【背景链接】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3月20日举行2012年春季开学典礼。在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党的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保持思想纯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自觉遵守者、示范引领者和坚定维护者。

【标准表述】

[权威引述]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德是为官之魂。“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德的好坏,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

[原因剖析]

第一、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体系失去约束力,新的道德体系尚未真正确立,大众容易陷入道德迷茫。

第二、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面前,极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有些党员干部存在着道德不足甚至缺失问题。

第三、党员干部自身道德信念是否坚定,道德践行是否积极,关系着社会风气的好坏、人民利益的得失、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

[实现途径]

第一、实现为官以德,必须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既要看才、更要看德。加强对干部德的考察,坚持把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和年度考核、巡视监督、关键时刻考验等多方面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到群众中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看,做到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的德,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二、实现为官以德,必须坚持对干部从严教育、从严监管。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对干部严格要求,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失德干部要严格问责、严格处理,并且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实现为官以德,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学习先进党员、学习道德模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利益,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和事业上,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高尚情操、健康情趣,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2012广东省考申论热点:民以食为天

(2012-04-10 16:16:41)

转载▼

“餐桌上的污染”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严峻,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福寿螺吃出线虫病、多宝鱼检出违禁药物、面粉里“调白块”超标、粉丝中发现致癌物等等,如此信息接触多了,让人似乎不知道吃什么才安全。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

在我国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亿农民分散生产农产品,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

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食品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越来越复杂,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二、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如水产品的监管就涉及到包括渔业、质监、食监、卫生防疫、检验检疫和工商等部门。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三、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机构数万个,行政色彩浓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针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解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二、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三、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同时基于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作为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决策的技术依据,提高国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四、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此外,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申论热点:鹰爸式教育是否可行

(2012-02-15 13:38:37)

转载▼

背景链接:

近日,网上一段“裸跑弟”的视频,就引发了网友关注:除夕清晨,一名来自南京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男童,在纽约-13℃的暴雪中裸跑。网民对此教育方式褒贬不一。对此,孩子的父亲何先生表示儿子是早产儿,医生在出生报告上写着:左脑室出血,脑蛋白密度低下,血管瘤,脑水肿,黄疸,脑容量小。接生的医师很理性地告诫何先生,孩子先天严重不足,未来可能脑瘫痴呆,他们只能尽力。经过两个月的共同努力,娃娃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临出院时,护士长代表院方给我们送来一大束鲜花,她说,这是他们医院有史以来接生最小月份,病情最复杂康复出院的婴儿。他们为我们的执著而感动。”

为了锻炼多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鹰爸为多多详细制订了训练内容,记者特地翻阅了“鹰爸”给记者展示的一份“3岁5个月新课表”,发现“裸跑弟”多多的“鹰式”训练课程的确丰富多彩,从早上6:45起床到晚上8:30睡觉,多多的一天行程排得满满的,除了文化课、棋类等启发智力课及跆拳道、武术课等等,多多连在上下课的接送途中都被安排了“讲故事”,也有外出旅行和广场活动等与他人交流的时间,有孩子与人交流和礼貌的记分项目,甚至还有一项是“逛金鹰商场学习”,从小就培养商场意识和各种商业知识,可能是为孩子将来如果成为从商老爸的继承人打基础。何先生告诉自己,别看课程表满满的,多多并不觉得是负担,因为很多课程其实很有意思,比如逛街,还可以跟家人出去长途旅行,这些多多很喜欢。

分析:

表面看来,“鹰爸”与“虎妈狼爸”近乎相似,但若要追究细节,却也似乎有所不同。毕竟,“鹰爸”的教育是建立在儿子早产、可能脑瘫痴呆等特定情境之上。倘若不纠结于“鹰爸”逼迫儿子暴雪中裸跑的特定场景,参照“鹰爸”制定的日常训练计划,也未尝不是父母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的范本。事实上“裸跑弟”的“鹰爸”教育在国外是一种普遍教育模式,没有任何人认为这是一种体罚和虐待,相反认为是很正常的对孩子身体健康有益的体育锻炼。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都有这种让孩子赤身裸体在零下几度乃至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进行耐寒等训练,而且比“裸跑弟”的训练更残酷,训练强度更大,换言之,“裸跑弟”的“鹰爸”教育实际上是国外儿童冬天雪地耐寒锻炼经验的复制,和赏识教育、禁止体罚学生一样都是舶来品,而非“鹰爸”个人的创新和独创,而且有一定民意基础。

而当下的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很多时候可能恰恰是“虎妈狼爸”的反面:舍不得孩子吃苦,舍不得孩子受累,只要学习好,一切皆可妥协。而人们几乎一边倒地对进行严厉体格训练的“鹰爸”苛责,也许正反衬了人们长期置身于学业幻象教育下的无力。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有恶果,不得而知,也许只有等下一代人真正成人并走向社会时,他们彼时的教育观,也许才能体现这种教育对孩子人格及内心种下恶果的反弹。每至冬天冷的时节,一些幼儿保健院里面,感冒生病的孩子就成群结队,点滴挂针也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般,甚至有的孩子身体里面的点滴水已经换了一次又一次。虽然父母们紧紧的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但他们是否真正的反思过,如何更加有效的锻炼孩子的身体,让他们抵抗力更强一些。锻炼不是一朝一夕,而应该是一个长久坚持的过程。就象那些“鹰爸”们的长远规划一样。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这就是几乎残酷的鹰式教育。教育孩子,不能老用熊式教育,如果父母像熊一样将孩子们搂在怀里,就会压制他们的理想和埋没他们的愿望,破坏了他们的个性,会使他们变得懒散,没有斗志,也没有生活的乐趣。

再者,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我国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差,意志品质薄弱。除了学业负担过重,孩子没时间开展体育活动这个原因之外,最重要原因恐怕在于独生子女时代,以及受赏识教育观念影响,绝大多数父母不忍心孩子受到一丝丝伤感和挫折,不忍心孩子受到一点点痛苦,舍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从而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得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碰即碎。“裸跑弟”的“鹰爸”教育正是对这种缺陷教育的拨乱反正,是锻炼中国孩子耐心、耐寒能力等教育的开始。而且“裸跑弟”的“鹰爸”教育在实际效果上确实增强了“裸跑弟”的体质,提高了“裸跑弟”的健康免疫力,达到了“鹰爸”教育的效果。当然“鹰爸”尝试雪地裸跑训练可能夹杂着“鹰爸”为了炒作成名的私心在内。

对于“裸跑弟”的“鹰爸”教育,社会不但不该对其扼杀和批评,相反应当积极支持和理解,并且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在我国普遍推广这种鹰爸教育。一言蔽之,“裸跑弟”的“鹰爸”教育实质上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磨难教育、意志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过分的溺爱可能就是毁掉孩子的前程,古人曾云“养不教,父之过”。有时候根据孩子的客观条件,给予一定的严格的管理教育也未必不可,当然棍棒教育也好、糖果教育也罢,都应在教育方法把握住火候。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而家长只是一种外在影响因素。如果不能遵循孩子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非要按家长固有的模式去培养孩子的话,哪怕是再另类的方法也会事与愿违,扼杀掉孩子那份天然的本性。请记住“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没有感动的教育便是遗憾的教育”。

那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则于今天仍然有其急迫的现实意义。也许这位父亲所做的“裸跑”训练未必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养成“雄于地球”的心态、理想,但以这样的少年去应对中国的未来,则才可能有胜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