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利案例

伊利案例

伊利案例
伊利案例

“木桶”伊利的原则1伊利现在选择“夏利”而放弃“奔驰”,完全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若干年后,如果伊利放弃“夏利”而选择“奔驰”,一定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题记

下班前夕,北京京鼎大厦8层,内蒙古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当天北京地区伊利奶粉的销售、库存、进款情况即刻全部显现在屏幕上,浏览片刻后,他对一家该结帐而没有结帐的超市发出了催款预警。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呼和浩特伊利总部,伊利高层也在浏览伊利集团当天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他们使用的是一套伊利集团的要求“量身定制”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

伊利需要什么?早在1996年,伊利集团就花200多万元上了一套美国四班(Fourth Shift)的MRP Ⅱ(生产资源计划)系统。当时上这套系统的具体动机,今天谁也说不好,但系统运行了四五年,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管理模块根本就没用上,应用的模块也主要是传统业务的电子化。

当时,有人分析,这里面既有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上的原因。因为伊利集团的仓储、物流配送等根本就达不到软件的要求。人们形容,四班的MRPⅡ在伊利集团,就像一辆歪歪扭扭行驶在乡村小道上的奔驰,无论如何也跑不快。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1999年,伊利集团开始酝酿上ERP。围绕上谁家的ERP,伊利集团内部产生了“买奔驰”还是“买夏利”的激烈争论。以伊利集团的财力,上一套国外的管理软件从资金上根本没问题,但更多人的疑惑是:“奔驰”虽好,但伊利需要吗?

伊利集团是典型的资源型传统企业,其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1992年企业固定资产还只有1700万元,销售收入3200万元;到2000年6月,企业总资产已经达到16亿元,主营业务是与奶制品相关的食品加工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液态奶等9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十几年来,伊利集团依托内蒙古丰富的牛奶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走进伊利总部,立刻就能感受到伊利浓厚的个性文化。不仅有草原人的粗犷豪爽、执着与敬业,还有很多“蛮不讲理”的规矩。比如,在伊利总部有3000多名产业工人,至今有一条食堂管理规定,任何人不许剩饭,否则罚款50元。另一方面又似乎特别“慷慨”,小到买笔、本,大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开支,只要是预算内的,事业部总经理签字就生效,总裁很少过问。

任何成熟的管理软件,不论是SAP的ERP软件,还是Oracle的ERP软件,都是对一种成熟管理模式的总结,是一种标准的共性产品。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是个性文化适应抽象的软件系统,还是抽象的软件适应个性化文化?在资源、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凝聚的现实面前,伊利集团选择了后者。

另一方面,多年来在伊利爆炸式的成长中,企业的管理品质和经营规模出现了脱节。如果用经济学中的“木桶效应”来形容伊利集团的管理,当时的伊利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木桶:有的木板非常长,而有的木板有出奇的短,只是由于良好的业绩暂时掩盖了这些管理上潜在的问题。

在伊利,既有国内领先的预算管理制度,也有很多看上去很落后的“土”管理。比如,在伊利的很多生产厂还采用看板式管理,一个包装工当天就能知道自己包了多少产品,多少废品,挣了多少钱。

一定要“量身定制”2000年9月,付冲从销售部门调任伊利集团信息工程部暨全国数据中心总经理。硕士毕业于生物化学专业,曾经在内蒙古大学教过书,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的付冲1996年进入伊利,并在伊利做过资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对伊利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付冲认为,以伊利的家底,买一辆“奔驰”根本没问题,但伊利开得了“奔驰”吗?不见得!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伊利还有很多基础性管理工作需要规范,需要提升;与IBM、HP、宝洁等跨国公司的管理品质相比,伊利的管理还处在童年,如果强行开一辆“奔驰”,不仅很累,而且风险很大。在付冲看来,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并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效率,因此,对待信息化,绝对不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此外,伊利还有一些特殊的理由。ERP诞生于德国,是对成熟制造业管理模式的一种总结,是一种事后管理。而任何企业,要成为全行业的排头兵,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买了一个ERP

软件,也就等于买了别人的管理模式;伊利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老大,要集中资源“构建中国伊利”,必须拥有独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因此,无论如何,伊利的管理系统一定要“量身定制”。

此外,伊利天天在变,需要在变革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付冲比喻,在伊利人自己也无法把握5年后变成什么样子的情况下,如果从市场购买一套软件,让伊利的管理适应软件的需求,无异于为一个快速长高的孩子,买一套要求穿戴多年的衣服。

3个月27个分销点全上线乳品生产关键是两头,一头是奶源,一头是销售。对伊利来说,背靠大草原,奶源应该有着充足的保证,而销售就不那么容易控制了。

2000年,伊利集团下辖奶粉、冷饮和液态奶三大事业部,在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上海等地有30多家生产厂,60多座大型仓库,近百家销售办事处,上万个分销代理点,销售领域资金、物流和信息流的不统一,成了制约伊利快速成长的瓶颈。

付冲决定首先从分销开始突破,他带领同事先后接触了几十家公司,也接触了很多方案,有软件包式的、有离线式的、有ASP式的。

最后,伊利选定了用友伟库提供的ASP方式。之所以选择用友,除了1999年5月伊利集团采用了用友的网络版财务软件,有着“先入为主”的优势外,用友在软件领域耕耘多年,服务点遍布全国,满足了伊利集团分销点遍布全国,需要随时提供服务的要求。

伊利一贯的行事风格是以最高的效率快速实现,信息化更不例外。去年3月签合同,3月中旬就进入需求分析;4月份开始用户培训,5月1日上线,用友咨询和服务总监吴文钊带领30多个人分赴成都、武汉、北京、济南、沈阳、上海等27个分销点实施,付冲负责协调;6月18日,也就是伊利分红派息的日子,一期工程全部完成。

需求分析实际上就是解决谁适应谁的问题,究竟是伊利的业务流程按照用友的软件改,还是用友的软件按照伊利的业务流程改。需求分析开始的第一天,用友的工程师对付冲和信息工程部的同事说:“你们提要求吧!”付冲回答:“提要求的不是我们,而是业务部门的经理,我只是负责帮助你们和业务部门沟通。”此后,伊利信息工程部挂着一块小黑板,哪一个部门需求分析做完了,业务经理就在上面签字,没签字的就继续调查分析。

伊利有2000多名销售人员,经营的规模已经接近原来的管理手段所能控制的极限。伊利分销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有两个:一是信息流不畅通,解决领导层不知道分公司具体运营的难题;二是实现流程化管理,加强管理者对业务流程和人员的管控。回头看看去年走过的那段路,付冲觉得量身定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是自己要对信息化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业务流程需要改,哪些业务流程不需要改。在需求分析中,付冲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一方面尽量往用友原有系统的规范流程上靠,另一方面用友必须按照伊利的特殊要求修改程序。

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付冲总结,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是,1999年伊利集团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基本上理清了企业整体运行体系和运行思路,建设分销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是在固化上次改革的成果。另一个原因是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俊怀的强力推进。在信息化之前,伊利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宣布影响信息化进程者“格杀勿论”。

“今天我们沟通40个问题”伊利和用友的摩擦是从系统实施开始的。为了沟通合作中出现的磨合问题,伊利和用友分别成立了项目组。用友的项目组由伟库网副总裁李友负责,伊利的项目组由付冲负责,每5天沟通一次。

伊利液酸奶事业部信息负责人是让用友的软件工程师“最怕”的一个“刺儿头”。沟通会一开始,他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摆,开口就是:“我们今天沟通40个问题。”用友的工程师一听,知道下面几天就别指望休息了。就这样,一沟通就是一天;后来,需要沟通的问题越来越少,从40个减少到30个,20个,直到3个,2个。沟通的问题大致有三类:一种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双方经过讨论认为担心是多余的或者不合实际,可以暂不考虑;第二种是提出以后觉得有问题,但是可以迅速解决,经过讨论确定解决的时

间表;第三种,也是最可怕的,是有问题但解决起来很困难或者根本解决不了。

奶粉的保质期很长,而酸奶的保质期只有三天,需要在当天凌晨3点开始配送,6点钟前摆上超市的柜台。李友回忆,当时看到这个情形,用友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因为用友的ASP系统只适合奶粉的配送,而不适合酸奶的配送。但是,经过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在伊利的“逼迫”下,用友的工程师终于开发出了适合酸奶培送的产品。

伊利的人经常跟李友开玩笑说,用友的产品里有伊利一半的知识产权。确实,伊利和用友之间,与其说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不如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伊利的业务人员不是站在一边指挥或者监督用友的工程师工作,而是与用友的工程师一起研究业务需求,研究系统的改进策略、手段;在人员的投入上,双方也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伊利方面除了信息系统部的30多名IT人员外,还从业务部门抽调了大量中层干部;用友伟库当时全部员工只有60多人,投入到伊利这个项目中的就有40多人。

通过使用用友为其量身定制的分销管理系统,伊利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而用友也通过和伊利的合作走向的成熟并逐渐获得了业界的认可。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转,今年3月系统顺利通过了验收,付冲和李友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附录1 技术分析通常说的ASP模式是指客户租用服务商的软件,而伊利集团的ASP则是从技术的角度说的,没有运营上的租用关系。用友为伊利集团开发的分销管理软件,安装在北京金融街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上,伊利的分销点通过浏览器在线使用软件,客户端没有任何应用程序;确切地说,伊利集团总部是ASP的服务提供商,各分销点是ASP的客户,只是不存在买卖关系而已。

在世纪互联的数据中心,最底层的管理,如数据库的备份、维护等也由伊利集团自己的技术人员完成;只有网络完全、硬件维护等非核心业务才外包给世纪互联公司完成。

伊利集团的分销管理系统是以用友的U8网络分销管理系统为基础,结合伊利的业务流程而生成的。整个系统从分销、库存、多帐号管理和配货入手,将传统手工控制,变为信息系统控制,尽可能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变为可以控制的因素,实现了对企业销售计划指标、合理库存量、保质期、产品库损总量、客户信用、人员业绩等指标的控制。

以前,业务员收到定单以后要通过手工登记,然后上报经理,出提货单,通知仓库发货;而今业务

上报数据汇总:

业务单据处理:

伊利集团业务流程图和网络拓补图

员收到订单以后,首先在网上对客户进行审查,然后核对库存、付款方式等,上传部门经理。经理确认后,再传到仓库,配送发车全部在网上进行。确切地说,伊利的分销管理系统更像一个物流管理软件,是一个缺乏生产制造的小型ERP。

从网点到分销点,再到销售中心,然后是订单和库存管理中心,全面审批收集的数据,所有单位都通过上网和相应的权限进行数据的录入、查询、审批和处理工作。目前,只要是能上网的地方,伊利的分销点就可以应用分销管理系统;记者采访付冲的时候,他正和用友公司讨论建设伊利集团的局域网的问题,不久以后所有的数据都将运行在伊利集团的局域网上。

附录2 效果分析改变了管理的思维方式,实现了数字管理和过程管理,达到了真正的目标管理。

同许多企业一样,以前伊利集团的管理方式也是逐级汇报,一条消息从代理点传到总部至少要两三天;采用信息系统后,代理点――子公司—-事业部――总部实现了7*24小时实时数据的输入和查询,从几十个小时缩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几秒,更重要的是有了后台数据库支持,除了必要的沟通外,多数经营数据可以在数据库内直接查询,将事后控制,变成了过程控制。以前,问一个销售经理仓库内还有多少箱酸奶,他不会去仓库数一数,而是首先去翻帐单,进了300箱卖了200箱,仓库内应该还有100箱,但实际上仓库内有多少箱呢?不一定是100箱,因为帐单有可能丢了几张。现在?

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效率,一个订单的流转从一周缩短到不足24小时。

以前,从客户下订单到配送中心的汽车离开仓库,通常需要一周的时间,采用分销管理系统以后,全部订单的配送当天就可以完成,同时还可对客户进行实时审查。在客户下订单发货的时候,本来有一个信用额度的问题,某个客户只有100万的额度,但在没有分销管理系统的时候,信用额度就有可能被忽视或者被人情、关系替代,有了分销管理系统以后,超过一分钱都下不了订单。

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仅产品过期损失一项就从百万元级降到了十万元级。

伊利的产品多数是冷藏、保鲜食品,对存货管理的时间非常敏感,鲜奶的包质期只有3天,冷饮是3个月,液态奶是8个月,奶粉是12个月。以前,仓库管理员只凭“记忆”管理仓库,经常把即将过期的产品留在仓库,而把刚生产出来的产品发走了。有了分销管理系统以后,根据产品的标号,仓库内哪些产品是即将过期的,哪些是新生产的,一目了然,因而大大降低了过期产品的的损失。而因为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准确预测产量等带来的效益的提高就更多了。

思考题:

1 从本案例中总结伊利集团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有那些经验值得借鉴?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到底“买夏利”还是“买奔驰”,管理软件选择应考虑那些因素?结合实际阐述你的观点。

3 你认为下一步伊利集团信息化建设应如何开展?

伊利案例

“木桶”伊利的原则1伊利现在选择“夏利”而放弃“奔驰”,完全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若干年后,如果伊利放弃“夏利”而选择“奔驰”,一定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题记 下班前夕,北京京鼎大厦8层,内蒙古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北京区域经理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当天北京地区伊利奶粉的销售、库存、进款情况即刻全部显现在屏幕上,浏览片刻后,他对一家该结帐而没有结帐的超市发出了催款预警。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呼和浩特伊利总部,伊利高层也在浏览伊利集团当天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他们使用的是一套伊利集团的要求“量身定制”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 伊利需要什么?早在1996年,伊利集团就花200多万元上了一套美国四班(Fourth Shift)的MRP Ⅱ(生产资源计划)系统。当时上这套系统的具体动机,今天谁也说不好,但系统运行了四五年,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管理模块根本就没用上,应用的模块也主要是传统业务的电子化。 当时,有人分析,这里面既有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上的原因。因为伊利集团的仓储、物流配送等根本就达不到软件的要求。人们形容,四班的MRPⅡ在伊利集团,就像一辆歪歪扭扭行驶在乡村小道上的奔驰,无论如何也跑不快。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1999年,伊利集团开始酝酿上ERP。围绕上谁家的ERP,伊利集团内部产生了“买奔驰”还是“买夏利”的激烈争论。以伊利集团的财力,上一套国外的管理软件从资金上根本没问题,但更多人的疑惑是:“奔驰”虽好,但伊利需要吗? 伊利集团是典型的资源型传统企业,其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1992年企业固定资产还只有1700万元,销售收入3200万元;到2000年6月,企业总资产已经达到16亿元,主营业务是与奶制品相关的食品加工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液态奶等9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十几年来,伊利集团依托内蒙古丰富的牛奶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走进伊利总部,立刻就能感受到伊利浓厚的个性文化。不仅有草原人的粗犷豪爽、执着与敬业,还有很多“蛮不讲理”的规矩。比如,在伊利总部有3000多名产业工人,至今有一条食堂管理规定,任何人不许剩饭,否则罚款50元。另一方面又似乎特别“慷慨”,小到买笔、本,大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开支,只要是预算内的,事业部总经理签字就生效,总裁很少过问。 任何成熟的管理软件,不论是SAP的ERP软件,还是Oracle的ERP软件,都是对一种成熟管理模式的总结,是一种标准的共性产品。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是个性文化适应抽象的软件系统,还是抽象的软件适应个性化文化?在资源、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凝聚的现实面前,伊利集团选择了后者。 另一方面,多年来在伊利爆炸式的成长中,企业的管理品质和经营规模出现了脱节。如果用经济学中的“木桶效应”来形容伊利集团的管理,当时的伊利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木桶:有的木板非常长,而有的木板有出奇的短,只是由于良好的业绩暂时掩盖了这些管理上潜在的问题。 在伊利,既有国内领先的预算管理制度,也有很多看上去很落后的“土”管理。比如,在伊利的很多生产厂还采用看板式管理,一个包装工当天就能知道自己包了多少产品,多少废品,挣了多少钱。 一定要“量身定制”2000年9月,付冲从销售部门调任伊利集团信息工程部暨全国数据中心总经理。硕士毕业于生物化学专业,曾经在内蒙古大学教过书,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的付冲1996年进入伊利,并在伊利做过资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对伊利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付冲认为,以伊利的家底,买一辆“奔驰”根本没问题,但伊利开得了“奔驰”吗?不见得!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伊利还有很多基础性管理工作需要规范,需要提升;与IBM、HP、宝洁等跨国公司的管理品质相比,伊利的管理还处在童年,如果强行开一辆“奔驰”,不仅很累,而且风险很大。在付冲看来,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并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效率,因此,对待信息化,绝对不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此外,伊利还有一些特殊的理由。ERP诞生于德国,是对成熟制造业管理模式的一种总结,是一种事后管理。而任何企业,要成为全行业的排头兵,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买了一个ERP

伊利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率分析)财务分析报告 期间:2012年1月-2014年12月 一、企业环境分析 (一)企业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其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养牛合作小组。经过37年的不懈发展,恰逢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同年2月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利集团,于1993年6月14日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6月14日在呼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公司注册地址为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金山大道1 号。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代码600887。1997年4月12

日,公司名称变更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沿用至今,董事长潘刚兼任企业法人代表。 集团旗下设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下属企业八十多家,主要从事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制造:食品、饮料加工;牲畜,家禽饲养;汽车货物运输;饮食服务(仅限集体食堂);本企业产的乳制品、食品,饮料;乳制品及乳品原料;预包装食品的销售。农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经销食品、饮料加工设备、生产销售包装材料及包装用品、五金工具、化工产品(专营除外)、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畜禽产品,饲料;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 (二)市场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自2008年三鹿集团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近八年时间中,国家不断加强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条件,颁布奶源基地的保护政策,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疫力度,严控生产销售环节,要求乳制品企业达到奶源可追溯标准,保障国民乳制品食用安全。由此带动乳制品企业大幅度升级换代生产技术,加大对乳制品研究研发投入,追求国际化奶制品标准。 2、经济环境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提出至今,我国生产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伊利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伊利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一、内部环境分析 品牌影响力:企业产品品牌对于消费者购买时候心理的影响,越好的品牌越容易成功使得顾客终于自己的品牌。伊利自成立以来,推出了“青青大草原,伊利好牛奶”的品牌口号,品牌价值从06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 07年的167.29亿元,蝉联乳业榜首。 技术开发:伊利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均已处于一流水平,伊利的设备和生产线都达到了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 技术研发:消费者的需求始终是在变化的,只有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研究开发才可以抓住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 分销体系:良好的物流运输和销售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推出的畅通,伊利分销系统实施管理机制,销售方式多样,“明星销售”“奥运销售”“政府销售”等。 广告宣传投入力度:好的产品要靠好的广告宣传来打响名号得到足够关注,从而进入市场,伊利重视广告宣传,请许多明星包括张韶涵、刘亦菲等影视明星,还有刘翔、易建联等体育明星代言产品,中标央视。 生产能力:生产是品牌存在之本,较低的成本,较优的生产设备,都是保证品牌不败的重要角色。伊利奶粉冰淇淋、超高温灭菌奶等产销量连续多年第一,伊利集团还投资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新工业园占地300多亩,拥有18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1800吨。 核心产品差异化:核心产品的标新立异会在第一时间内赢得顾客的青睐,具有不同于其他品牌产品的特色是很关键的要素。伊利通过产品创新,在各系列产品下都有许多种,比如冷饮方面,到11份伊利2008年度共推出新品 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伊利通过产品创新,在各系列产品下都多种,比如冷饮方面,到11份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 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 人力资源管理:好的企业在人员调配资源管理上下足功夫,也可以为其产品来良好的发展优势。伊利成立之初对于人才方面,相对于蒙牛做的不够,但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做的很不错,成立了“伊利商学院”,提高员工素质。 影响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随着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越高,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越大,发展空间越大,竞争力也越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继07年中报后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大约为40%。

伊利集团PEST分析

伊利集团PEST分析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乳制品早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而乳制品行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我国乳制品的三大巨头———伊利、蒙牛、光明, 甚至是国外的乳制品牌更是层出不穷。作为我国乳业行业的巨头———伊利集团, 怎样建设出如此庞大的帝国的呢? 1.政治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乳制品工业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加工能力过剩;养殖水平低,企业与奶农关系不协调,生鲜乳供应不稳定;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失衡,市场竞争失序;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康等。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面构建竞争有序、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的现代乳制品工业,保障我国乳制品安全,强壮民族体质,带动农民增收,提升我国乳制品工业在国际的地位和竞争能力,在《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26号)、《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35号)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形成本产业政策。 新出台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大幅提高了乳制品行业的门槛,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在近期掀起乳业兼并的新浪潮,还有人认为这是在引导乳品行业走汽车发展之路,即走向寡头垄断。对此,潘刚另有一番见解:“从去年政策酝酿出台以来,并没有大的兼并发生。”他认为,短期内乳品行业大的重组兼并不会发生,目前的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因为对于龙头企业来说,重组早已落实完成,如伊利在2007年已经完成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发改委在政策出台之前广泛征求了各大厂家的意愿,经过了很多次调研制定出当前的政策,不会引起业内的恐慌。 同时,政府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 政府行为是推动乳业发展的动力之一。由于乳制品对提高人口身体素质作用明显, 因此政府对奶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这将必然推动乳品行业的不断发展。2000 年教育部联合另外6个部委共同发起“学生奶饮用计划”。目前, 该计划就覆盖了28 个省市的4468家中小学校, 饮奶人数占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5. 8%,年消费量超过100 万t 。目前政府正在考虑通过增加“饮奶有益健康”的小学课文, 加强学生奶计划的推广。由于乳制品的消费刚性, 而学生作为一个滚动的整体将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群, “学生奶饮用计划”将长期推动奶制品的消费。其次, 政府行为影响乳品企业区位决策。伊利在皖建立乳业基地, 就是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因素相关。合肥市畜牧水产局与有关部门一起举办合肥市伊利集团乳业奶源基地建设招商推介会, 为伊利集团在合肥的生产加工基地寻找 稳定的原料。以生产液态奶和冷饮产品为主的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使未来5 年内, 合肥市液态奶生产能力达到20 万t 以上、奶牛存栏达到10 万头, 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乳业基地。伊利乳业在合肥乳业基地的区位决策是将企业决策同政府策略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这为企业和地区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 2.经济环境 一般而言, 人均G D P 在1 000~3 000 美元区间消费能力增长最强。2003 年,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 D P 已经达到2 000 美元左右, 而北京、上海人均G D P已经率先突破3 000 美元, 人均乳制品消费已经达到40 kg, 接近韩日等国的水平, 增长率开始下降。还有大

伊利股份2020年上半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伊利股份2020年上半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2020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436,139.12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 447,080.96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2.45%。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营业利润也有所增长,企业经营业务在稳步发展。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20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2,927,517.98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 2,761,962.66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5.99%。202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1,131,825.37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110,200.02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95%。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在销售费用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企业营销活动效率提高。2020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211,851.99万元,与2019年上半年的191,623.19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0.56%。2020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47%,与2019年上半年的4.26%相比变化不大。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管理费用支出合理。2019年上半年理财活动带来收益 14,521.06万元,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由创造收益转化为支付费用,支付8,377.08万元。 三、资产结构分析 2020年上半年企业不合理资金占用项目较少,资产的盈力能力较强,资产结构合理。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增长,资产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提高。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资产结构偏差。 四、偿债能力分析 从支付能力来看,伊利股份2020年上半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其现金支付能力为385,092.03万元。企业负债经营为正效应,增加负债有可能给企业创造利润。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1 页共3 页

伊利集团的营销策略分析

伊利集团的营销策略分 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营养健康也更加重视。尤其在近几年,人们对于乳制品的消费观念也有所转变,通过对乳制品的了解,人们知道乳制品的适当摄入,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乳制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此,我国乳制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在大的消费环境下,乳制品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国内的乳品行业中有较高的地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发展十分迅速,不论是在液态奶、冷饮、奶粉还是酸奶等乳制品,伊利集团的产品在沈阳的奶品市场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 本文在介绍伊利乳业品牌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营销现状,剖析伊利乳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形象策划缺乏连续性、产品线管理存在弊端、过分依赖经销商等问题。此外,本文从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和包括企业本身的资金能力、生产能力、竞争对手在内的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营销环境。紧接着,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四个方面入手,对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长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得出结论,即伊利乳业在沈阳营销策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乳品业;营销策略;营销环境 产品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多,直接影响了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乳品消费也不再是只有老人、儿童、病人的专利,而成为了家庭生活的常见品。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关注新鲜程度,有些人关注营养程度,有些人有些人关注口感,有些人注重奶制品的包装和颜色......因此,伊利集团必须根据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制定产品策略,建立更加稳固的产品形象,并通过满族消费者的差异需求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伊利集团看到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将差异化的因素融入到了生产中,生产了不同包装、口味和容量的产品,通过产品内在和外在的改变,伊利集团的销售状况也在发生变化。试想,如果不能体现出伊利品牌的差异性,那么消费者在众多的选择里,也不会选择伊利这个品牌。伊利的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因为与其他产品存在差异。不同奶品的生产,一定要准确定位到不同的目标人群,针对目标人群制定产品策略,才能提高销量。只有优质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价格策略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组长:金凡楣 0607060122 (企业组织文化分析及案例、 组织文化、环境、战略部分文档制作) ●小组成员:王利 0607060120 李雪瑞 0607060135 (案 例描述) 张泽英 0607060130 (企业环境分析) 温哲 0607060121(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万嘉阳 0607060118 (企业社会责任观分析) 张丹 0607060129 (企业职能分析) 案例描述: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在内蒙这快天然优质且人均拥

有奶量和牛奶增长进展居全国第一的牧场上,牛根生以1000万元注册资本于1999年1月成立了这个中国民营企业巨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 成立之初,企业面临着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以及“伊利”的重重压力。牛根生进行大胆的作法,以注册资本300万元打广告,雇佣工人,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进军了牛奶市场。为避开与当时乳业老大“伊利”的冲突,他们做出了: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立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价格标准不一致的蒙牛不收。并且于2000年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把标杆定为伊利,随后又在呼和浩特市的红色路牌上打上“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争气”。有的广告牌还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力、兴发、蒙牛乳业”。借这两个内蒙无人不知的大企业的“势”出自己的“名”,使伊利降低“敌意”。2000年9月~2001年12月,他们推出《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的公益广告,在3000多幅灯箱广告中,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在成长的过程中,蒙牛从未错过每一次商机。2005年的“超级女生”,更让蒙牛走进大家视野,并使蒙牛酸酸乳销售额比同年增长了2.7倍。神五升天,蒙牛打出“航天员专用奶”,在中央电视台争做广告。蒙牛1999年4400万的销售额排名1116,而到2002年,就进入乳业排名第四,销售额直迈21亿。这些成就取决于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管理。在成员之间8大元老均来自伊利,90%的中层干部也来自伊利。干部们在乳业平均工作年限都在五年以上。2003年,以牛根生任院长成立企业商学院。要求每位新员工接受一周全封闭入职培训,灌输企

伊利集团股份回购的动机与效应的案例研究

伊利集团股份回购的动机与效应的案例研究所谓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使用日常经营所得,或者通过债务融资,以相对确定的价格购回本企业一定数量的流通在外的股份。回购股份的用途有很多,包括依法注销,从而实现优化资本结构或减资的目的、股权激励以及反恶意收购等。乳制品行业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养生,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更是把我国的乳制品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市难忘的一年,从下半年开始,我国的股市经历了又一轮“寒冬”,具体表现为企业股价的大幅下跌并且随之经历了长期的萎靡,此时很多上市公司有更显著的动机实行股票回购。 伊利集团也是这轮股灾时期上市公司回购潮中的一员。伊利集团作为我国乳制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我国的众多企业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与知名度。所以,选取伊利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用了案例研究法,选取伊利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针对2015年股灾时期伊利集团进行股份回购事件的动机与相应引发的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在分析回购动机部分使用了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等研究方法依次对此次回购可能的动机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是伊利集团此次回购的动机不只是官方宣称的那样为了刺激股价的提升,还有限制经理人过度投资,增加股权集中程度等其他较为隐蔽的目的。针对此次回购引发的效应的分析,分为对财务效应以及市场效应的分析,该部分主要使用了比较分析法,选取同时期进行回购且回购规模与伊利相当的美的集团作为比较对象,使用了事件收益研究法计算了公告期间它们股价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以及回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动,比较了股灾时期回购对它们短期内的股价变化以及长期的财务状况的影响,研究的结果是在股灾时期进行回购,在短时间内对股价并无明显的提升作用,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财务状况有明显的改观。最后,上市公司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更好的实施股份回购,充分发挥回购的作用给出了建议。本文为评价上市公司在股灾时期股份回购动机与效应提供了新思路与案例支持。

伊利股份分析报告

伊利股份分析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伊利股份分析报告 格林柯尔集团 钟振发 Confidential Material(商业机密,非得允许请勿传阅复制) 2004年7月 目录 一、伊利股份概况 (2) 1、最新股本结构 (5) 2、历次股本结构 (6) 3、01到03的十大股东 (6) (1)截止2003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6) (2)截止2002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6) (3)截止2001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7) 二、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基本情况 (7) 1、金信信托的基本情况 (7) 2、金信信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 (8) 3、金信信托的组织结构 (8) 三、伊利股份的基本财务指标 (8) 1、财务指标 (8) 2、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表数据摘要 (9) (1)资产、负债 (9) (2)利润 (9)

(3)现金流量 (10) 四、历次重大投资项目 (10) 五、公司人员情况 (11) 1、公司成员组织情况 (11) 2、高管人员情况 (11) 六、伊利股份的现状 (12) 1、新品大量压库年销售20亿目标受挫 (12) 2、伊利股份数亿元资金到底用在哪 (13) 3、伊利缘何如此自乱阵脚 (15) (1)澄而不清欲盖弥彰 (15) (2)罢免独董不打自招 (18) (3)打压蒙牛适得其反 (18) 一、伊利股份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总部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下设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三十多个,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2003年,伊利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完成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亿元,实现每股收益元。 到2003年,伊利集团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连续五次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连续两次进入前十名。2003年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

伊利乳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定稿)

伊利乳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促进了 乳品行业的发展,掀起了乳品市场营销的高潮。本文以伊利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伊利集团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伊利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再进一步从产品、定价、分销、促销这四方面对伊利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详细的解析,同时根据伊 利成功的营销策略,为我国乳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考与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营销环境营销策略营销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the Ely group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union dairy product profession development condi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macroscopic and the microscopic angle to Ely's market market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o the Ely marketing environment analysis, further conducts the research again to Ely's market marketing strategy, from the product, the fixed price, retailing, promotes sales this four direction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facing Ely's market marketing strategy, simultaneously marketing strategy which succeeds according to Ely, provi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Dairy product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rketing environment;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ing analysis.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因为它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可以补充人们饮食中缺少的营养。大力发展奶制品工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食品行业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乳业一直是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从乳品的消费群体来分析,如今乳品的消费已不再属于专供老年人、婴幼儿、病人和少数高消费者的奢侈品,它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生活必需品。 伊利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乳制品行业的几大巨头,如蒙牛,光明等在市场上与伊利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中国乳业市场整体持续增长的环境下,伊利乳业采用符合自身实际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和维护市场,努力增加产品销量,占据市场份额,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伊利乳业成功的营销策略给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借鉴。 一、伊利集团发展现状分析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有企业开始股权激励方面的尝试,武汉、上海、北京等地都推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具体形式。之后,各种文件和政策陆续确定股权激励可以作为公司高管的激励方式。2005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以及配套的监督制度由证券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2005年11月中国证监会“关于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进行明确的规范,可见股权激励在我国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但直到2006年2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发布,才有了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规范,改变了以往企业会计准则在这方面的空白。伊利作为较早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1月预亏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因此,我们以伊利为例,来分析在股权激励的不同阶段,如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来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一、新旧会计制度对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差异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企业用期权来奖励员工或者作为薪酬的组成部分,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股份支付交易。由于股份支付是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规定,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在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对股份支付进行专门的规范,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只需调整公司的权益结构,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不会影响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唯一变化的是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会被摊薄。而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所形成的股份支付,应记入股权激励期间的费用。因此,存在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伊利的股权激励计划符合股份支付准则对股份支付的定义:即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交易;并且是以获取职工服务为目的的交易;同时股份支付交易的对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我们将以伊利为例,根据其股权激励的进度来判断其在不同的时期应分别进行怎样的会计处理。 二、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基本情况 (一)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进展 2006年3月,伊利提出了股票期权计划草案。2006年11月,伊利股份披露经过修订的股权激励计划,共授予激励对象5 000万份股票期权,标的股票总数占当时总股本9.681%,行权价格为13.33元,同年12月28日被确定为股票期权授予日。此后由于公司实施利润分配和发行认股权证,2007年11月21日,股票期权数量调整为6 447.9843万份,权行权价格调整为12.05元。33名高管及骨干获5 000万份股票期权,潘刚获1 500万份,占本次股票期权数量总额的30%。伊利的股权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8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一股公司股票的权利。伊利高管获得上述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3.33元。2007年12月28日,有64 480股行权。在2008年1月31日,伊利发布预亏公告。具体时间点如表1所示。在2008年3月,伊利公布年报。2008年4月29日,伊利公布修改后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改变股权激励成本的摊销方法。伊利股权激励进展情况见表1。 表1: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进展情况表

伊利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分析报告 课程财务管理实训

目录 第一章企业环境分析 (3) 1.1 企业概况 (3) 1.2 市场环境分析 (3) 1.3 行业环境分析 (4) 第二章企业战略分析 (5)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 (5) 2.2 企业未来战略部署 (5) 第三章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6) 3.1 营运能力分析 (6) 3.2 偿债能力分析 (7) 3.3 盈利能力分析 (8) 3.4 发展能力分析 (8) 3.5 收益质量分析 (8) 3.6 净资产收益率变动分析(杜邦分析法) (9) 3.7 会计政策及披露分析 (10) 3.8 企业财务运作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1) 第四章企业规章制度分析 (12) 4.1 股权结构分析 (12) 4.2 独立董事制度分析 (14) 第五章企业投资分析总结 (14)

一、企业环境分析 (一)企业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其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养牛合作小组。经过37年的不懈发展,恰逢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同年2月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利集团,于1993年6月14日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6月14日在呼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公司注册地址为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金山大道1 号。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代码600887。1997年4月12日,公司名称变更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沿用至今,董事长潘刚兼任企业法人代表。 集团旗下设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下属企业八十多家,主要从事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制造:食品、饮料加工;牲畜,家禽饲养;汽车货物运输;饮食服务(仅限集体食堂);本企业产的乳制品、食品,饮料;乳制品及乳品原料;预包装食品的销售。农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经销食品、饮料加工设备、生产销售包装材料及包装用品、五金工具、化工产品(专营除外)、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畜禽产品,饲料;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机器设备修理劳务(除专营)和设备备件销售(除专营)业务;玩具的生产与销售;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制造和销售等。生产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茶粉、无菌奶、酸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拥有三大“黄金奶源基地”,成为首个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伊利集团作为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同时,集团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如开办全国最大规模的儿童安全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工程、与全国妇联合作开办365亲子故事会、支持“伊利幸福厨房”,解决山区孩子午餐难题、建立青少年乳品科技创新基地,为青少年搭建创新和实践平台等,长期坚持“健康中国”计划,致力于推动“社区、青少年、环境”三大核心目标的健康发展,实现健康文化与健康生活的和谐共融。 (二)市场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自2008年三鹿集团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近八年时间中,国家不断加强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条件,颁布奶源基地的保护政策,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疫力度,严控生产销售环节,要求乳制品企业达到奶源可追溯标准,保障国民乳制品食用安全。由此带动乳制品企业大幅度升级换代生产技术,加大对乳制品研究研发投入,追求国际化奶制品标准。 同时,国家给予大型乳制品行业投资融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方式,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乳制品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全国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优先给予国家大型骨干乳制品企业及特色乳制品建设项目融资支持。 并且受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影响,国内乳制品需求呈现可预测性增长态势,加之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严厉的监管措施与积极地扶持政策,都在引导此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提出至今,我国生产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整体经济形势呈现

伊利集团战略目标与战略选择

伊利集团战略咨询报告 第一章公司介绍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当时它的固定资产41万元,职工76人,年利税4.7万元。现在伊利总部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下设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三十多个,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2004年伊利股份的销售收入是87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现在伊利股份的年增长率超过30%,今年一季度,伊利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同年七月被评为“30”指数样本股。作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 股上市公司。 伊利生产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系列乳制品以及相关食品,主要产品包括雪糕冰淇淋、液态奶、奶粉、奶茶粉、奶食品、速冻食品、饮用水、饮料和面包等系列。据伊利董事长潘刚介绍,伊利是中国目前乳品行业中唯一一家三大系列产品都是领先的综合性企业,伊利液态奶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已连续4年第一,冰激淋已经是9年连续第一,伊利奶粉则一直是在前三名。

伊利集团以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系列优质奶制品而闻名全国,这不仅得益于伊利得天独厚的天然大牧场,更归功于伊利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自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起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九十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集团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公司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2000年9月竣工的伊利液态奶扩建工程,是目前中国乳业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技改项目;伊利还在国内首家引进了当今最先进的德国GEA 牛奶无菌加工设备和瑞典利乐公司的无菌包装生产线。 伊利集团的核心经营理念:可持续的成功;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多元文化能力;互尊重、信守承诺;为了我们的客户不断创新。 第二章使命陈述 为消费者奉献营养、健康与快乐,让伊利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成为人类身体健康的源泉。

伊利蒙牛财务报表对比分析 (2008-2012)

伊利股份(600887)、蒙牛乳业(02319) 2008-2012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报告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概述: 从1996年伊利上交所上市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到蒙牛2004年港交所上市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及世界金融危机等行业大事,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行业两级争霸中的多极化趋势,由伊利和蒙牛组成的两级,为第一竞争梯队,由光明、三元和雀巢组成的多级,处于第二梯队。乳制品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从完全竞争市场转为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代表,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升,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对乳制品需求逐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乳制品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本报告结合伊利及蒙牛的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对企业2008-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简析伊利及蒙牛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 二,行业环境概述: 2008年6月4日,我国出台了首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1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高品质、功能性乳制品,改变重复建设严重局面。“规划”预计,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三,伊利乳业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是中国乳业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企业,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委首批认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伊利集团是

伊利集团的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 营养健康也更加重视。尤其在近几年,人们对于乳制品的消费观念也有所转变,通过对乳制品的了解,人们知道乳制品的适当摄入,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乳制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此,我国乳制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在大的消费环境下,乳制品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国内的乳品行业中有较高的地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发展十分迅速,不论是在液态奶、冷饮、奶粉还是酸奶等乳制品,伊利集团的产品在沈阳的奶品市场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 本文在介绍伊利乳业品牌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营销现状,剖析伊利乳业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形象策划缺乏连续性、产品线管理存在弊端、过分依赖经销商等问题。此外,本文从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和包括企业本身的资金能力、生产能力、竞争对手在内的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营销环境。紧接着,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四个方面入手,对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伊利乳业在沈阳地区长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得出结论,即伊利乳业在沈阳营销策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乳品业;营销策略;营销环境 3.1产品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多,直接影响了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乳品消费也不再是只有老人、儿童、病人的专利,而成为了家庭生活的常见品。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乳制品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关注新鲜程度,有些人关注营养程度,有些人有些人关注口感,有些人注重奶制品的包装和颜色......因此,伊利集团必须根据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制定产品策略,建立更加稳固的产品形象,并通过满族消费者的差异需求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伊利集团看到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将差异化的因素融入到了生产中,生产了不同包装、口味和容量的产品,通过产品内在

伊利集团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伊利集团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专题研究报告:伊利公司财务分析 学院专业与班级组长姓名(学号):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小组分工: 一、伊利公司简介 (一)公司简介 1992年12月,在对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正式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伊利公司对内蒙古青山乳业公司进行控股,正式成立内蒙古伊利集团。同年公司名称由“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总部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下设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三十多个,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全力推进“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正向实现“打造中国伊利,实现乳业第一品牌”的目标大步迈进 (二)行业分析 1 行业的性质

(1)中国乳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 近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已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乳品企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产值1556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1.7倍;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合计1810.5万吨,已占世界年产量的4.6%。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量为22.7公斤,比1992年增长了146.2%。农村居民2007年乳和乳制品消费量为3.52公斤,比1992年增长了203%。我国乳制品行业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2)但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行业的信誉遭受严重危机,国内市场急剧下滑,消费者信心受挫,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危机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整顿乳业的重大举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奶业形势逐步好转,积极因素在增加。 2009年在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产业扶持政策效应显现和市场信心恢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09年三季度我国乳制品行业生产回升势头良好,行业效益稳步回升,企业亏损面继续缩小。 近年来,尽管我国年人均奶占有量上升很快,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乳品消费也极不平衡。目前,城市乳制品销量占到全国乳制品总销量的90%,广大农村乳品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挖掘。随着农村乳制品消费量的逐步增长,我国乳制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聚氰胺事件”虽对乳制品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但从长远看,国内乳制品需求上升的趋势未变。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中国乳业还会快速发展 2 行业竞争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