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州文化

德州文化

德州文化
德州文化

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抬花杠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城架鼓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船工号子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城旋饼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女寺的传说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姑嫂坟的传说

夏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堤吹腔

庆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忠八极拳

宁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杂技

宁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剪纸

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蹦鼓舞

临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

乐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唢呐吹咔

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

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治水在禹城的传说

现代德州文化名人

宋清渭,原名宋清湖,德州陵县人,时任济南军区政委。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周子玉,德州武城人,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委纪委书记。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6年1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满文军原籍德州,生于北京郊区,1998年满文军异军突起,获得了各地传媒颁发的诸多奖项,包括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音乐电视大赛最佳新人奖,《懂你》获得金奖;他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和纯情激越的嗓音给歌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健康、朴实、诚恳,也许正是这份来自乡土的清新使他获得了成功。

杨传堂,德州禹城人,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职研究生学历。先后担任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兼乙烯指挥部党委书记、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兼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院长、青海省省长

李敏,德州市人,山东电视台主任播音员,首席主持人。荣获第十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5年,1997年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金话筒"奖银奖(均获金奖提名),被授予"全国百优栏目主持人"称号:1999年,获第四届"金话筒"奖金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是山东电视台深受观众喜爱,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源节目主持人。因长期在播音主持一线工作,所以被许多同行和观众朋友亲切地喻为"常青藤"式的主持人,树立了山东广播电视人良好的职业形象。

韩红,藏文名:央金卓玛,其父为德州人,中国著名实力派女歌手。1971年9月26日出生于西藏,199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双江,1998年首张个人专辑《雪域光芒》令韩红一炮而红,其空旷辽远的藏族曲风、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唱腔令人惊艳。随后《醒了》《歌唱》《红》三张专辑地推出奠定了韩红内地歌坛的一线地位。

满江:祖籍德州,生于北京,著名歌手。代表作《多变的海》、《秘密花园》、《烟火》。

马德华:德州人,北京昆剧院的丑角演员,《西游记》猪八戒的扮演者,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时传祥:(1915-1975)德州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共产党员,著名全国劳动模范,十五岁讨饭到北京,当掏粪工人,二十年如一日,以“一人脏换得万人净”的崇高思想,赢得北京市民赞扬。。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获“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主席刘少奇同他亲切握手,1966年作为北京观察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国庆礼,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文化大革命中横遭迫害。1975年病逝于北京。

李双江,原籍德州,其父母均为德州人,生于哈尔滨。男高音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声乐教授。是中国音协候补理事,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演唱曲目有:新疆民歌《阿拉尔汗》、《达坂城的姑娘》、《都达尔和玛利亚》、四川民歌《黄杨扁担》及《北京颂歌》、

黄宏,1960年生。原籍德州齐河,著名喜剧小品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父亲黄枫是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黄宏幼年曾入戏校学戏,后学山东快书,曾被高元钧大师称赞为“形象好,技巧好,表现好”的三好演员。1992年,黄宏调往北京总政歌舞团,后来还成为总政歌舞团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

朱明瑛,原籍德州临邑,著名歌唱家,朱明瑛不姓朱,本姓张,其父张德斌是傅作义将军手下的少校。代表歌曲《大海啊!我的故乡》广为流传。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原籍德州临邑县,生于评书世家,祖父、外祖父、父亲、母亲都是说书艺人,耳濡目染,他五六岁时即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几段《包公案》、《呼延庆打擂》。1953 年,单田芳高中毕业考进了东北工学院。因病辍学,拜师学艺,取艺名“田芳”。1956 年,他首次登台表演,说的第一部书是《大明英烈》。在以后的40 多年时间里,他播讲的传统和现代评书包括《隋唐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乱世枭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平原枪声》等70 余部,其中多是大部头。单田芳播讲的评书,特别是传统评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那沙沙哑哑的嗓音,将历史知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形象逼真的说书技法融会贯通,每每使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他的书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

德州历史文化名人

历史名人

一、廉颇,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生于前327年卒于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二、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一说山东惠民人,有误)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三、程绍,(明1557-1639),字公业,明工部尚书,德州市德城区人。程绍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蔑视权贵,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断,不以难易而回避屈服。

四、田雯,一代文宗,字纶霞,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吕家街人)。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田侍郎。田雯居官职任心强,政绩卓著,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古欢堂集》十二卷、《黔书》上下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幼学编》四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管辂,(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死后葬于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庙附近。旧志记载有墓,今已不存。

六、刘峻,(462—521),字孝标,今德州平原县人。南朝梁学者,文学家。曾注《世说新语》,引证详确,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刘户曹辑》。

七、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名士,文学家。平原郡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幼聪敏好学;成年后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赏识,说他“其才十倍于我”有恃才傲物、善辩好胜、不畏权势的性格。祢衡著作原有两卷,已失传。后世见到的仅《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鹦鹉赋》等四篇文章。

八、李愚(?—935)字子晦,后唐渤海无棣县李太谱家(今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因倾慕晏婴(字平仲)为人,初名晏平。唐昭宗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天复元年(901)冬,李愚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903),梁末帝即位后,拜李愚为左拾遗,后迁至崇政院直学士。后唐庄宗灭梁,拜愚为翰林学士。同光三年(925),以都统判官随魏王西征前蜀。李愚认为蜀主王衍荒淫无道政局不稳,仓促之间难于组织防御,急速进军为上策。西征军势如破竹,所至之处相继归降。李愚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后唐天成元年(926)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命为相。

九、张凝庆云人,宋真宗即位时,辽兵南侵,张凝升任北作坊使,率兵在流州西设伏,大获全胜。《庆云县志》里记载张凝之子宋应州观察使张昭远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十、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男,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哲宗元佑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就卜居其地。《庆云县志》里记载朝请大夫李之仪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李之仪以他的那首《卜算子》被后人铭记,在庆云县的北海公园就有李之仪的雕像。“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美好的词句带给后人多少的回味啊!

十一、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来禽济源山主,晚号方山道民,临邑镇邢柳行村人。幼颖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善书、诗、画。尤以书法名世。朝人购邢书,“与黄金同价”。其名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同称明末四大书家。与董其昌又称南董北邢。墨迹为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及上海、苏州、西安、四川、沈阳、承德避暑山庄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东历史博物馆藏有其著作与画品;著作有《来禽馆集》29卷,《南官县志》,《武定州志》15卷,《临邑县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志家誉为名志。刻有《来禽馆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十二、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平昌:今临邑德平,今德州临邑东北)。孟郊早年生活贫困,以他为“清奇僻苦主”。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游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三、葛守礼,明朝德州临邑县人。出身农家,自幼贫而好学。1558年,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时有长久未决冤狱,礼一审即破。世宗爱其才,授职镇守山海山。赴任后增补关法,力除积弊,不久迁兵部主事。后来,升迁为南京礼部尚书。隆庆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礼,任他为户部尚书。葛守礼洞察时局,针砭时弊,竭力反对当时的“一条鞭法”及“一串铃法”。万历三年(1575年),葛守礼告老还乡。明神宗下诏,加授葛守礼太子太保封号。万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礼与世长辞,帝赠太子太保,谥号端肃。

十四、宋哲元,(1885-1940),著名抗日将领,字明轩,汉族,1885年10月30日生于山东省乐陵县赵洪都村,21岁考入北洋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自21岁从军到56岁病故,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在三十多年中他历任连、营、团、旅、师、军长、方面军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等军职,并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德州文化名人(补充)

、先秦德州名人

夏朝后羿(前21世纪)有穷部落长、善射,“因夏民以代夏政”。

春秋晏婴(前6世纪)齐国正卿、政治家、外交家,封地在今齐河。

战国赵胜(前3世纪)赵国丞相、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封地在今武城。

战国廉颇(前3世纪)赵国上卿、“信平君”、军事家。今陵县人。

2、汉代德州名人

西汉董仲舒(前179-前104)今文经学大师、哲学家,在德州读书讲学“三年不窥园”。

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汉武帝时期太中大夫、给事中、滑稽大师。今陵县人。

东汉赵苞(2世纪)汉灵帝时任辽西太守抗击鲜卑、追封“鄃侯”。今武城人。

东汉祢衡(173-198)汉末名士、文学家。今临邑人。

3、魏晋北朝德州名人

三国刘备(161-223)蜀汉皇帝、曾任平原县令、平原国相。

三国华歆(157-231)曹魏大臣、司徒、封安乐乡侯。今禹城人。

三国管辂(210-256)曹魏术士、卜卦大师。今平原人。

三国崔琰(159-216)曹魏名士,初任袁绍幕僚,后仕曹操。今武城人。

北魏崔宏(?-418)北魏大臣、司空、封白马公。今武城人。

北魏崔浩(?-450)北魏大臣、司徒。今武城人。

北魏崔鸿(5-6世)古代著名史学家,著《十六国春秋》。今平原人。

4、隋唐德州名人

隋朝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河北起义军)。今武城人。

唐朝崔义玄(586-656)唐初大臣、御史大夫。今武城人。

唐朝孙伏伽(?-658)唐初大臣、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今武城人。

唐朝颜真卿(709-785)唐朝大臣、书法家,唐玄宗时任平原太守,抗击安史叛乱。唐朝孟云卿(725-?)盛唐诗人,与杜甫等相唱和,“为当代推服”,今临邑人。

唐朝孟郊(751-841)中唐诗人,今存《游子吟》等诗500余首。今临邑人。

唐朝张祜(785-804)中唐诗人,以宫词闻名,与白居易过往甚密。今武城人。唐朝崔胤(854-904)唐末大臣、四拜宰相。今武城人。

后唐李愚(?-935)后唐大臣、平章事(宰相)。今庆云人。

5、宋元德州名人

北宋刘翰(919-990)宋初医学家,著有《开宝本草》。今宁津人。

北宋李之仪(?-1117)北宋词人、文学家,备受苏轼敬重。今庆云人。

南宋吕颐浩(1071-1139)南宋大臣、官至右相,封太师、秦国公。今乐陵人。

金朝崔立(?-1234)金末大将。今德城区人。

6、明清德州名人

明朝董伦(1324-1403)明初大臣、翰林学士。今武城人。

明朝葛守礼(?-1578)明初大臣、穆宗时任户部尚书,太子太保。今临邑人。

明朝邢侗(1551-1612)明代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今临邑人。

明朝董养性(1616-1672)明末著名学者、有“江北第一才子”之称。今乐陵人。

清朝田雯(1635-1704)清初大臣、文学家,官至贵州巡抚。今德城区人。

清朝孙勷(1656-1739)清初名士。今陵县人。

清朝卢见曾(1690-1768)康熙朝大臣、文学家。今德城区人。

清朝卢荫溥(1760-1839)乾嘉时期军机大臣。今德城区人。

7、近代德州名人

近代韦逢甲(1796-1842)近代抗英将领。今齐河人。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市运河办)汇报今年以来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市运河办、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各辖市区及编制团队认真研究国家、省大运河规划编制要求,赴运河沿线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由文史专家及部门、板块负责人参加的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规划》初稿。今年2月大运河国家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市发改委结合国家规划纲要精神和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由市运河办提交市领导征求意见,结合市领导的意见由市发改委对《规划》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讨论稿。目前发改委依据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规划》。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为保护运河文化遗存,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延续运河历史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重点建设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中国大运河工业文化博览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吴古故水道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依据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水系体系,规划形成“一园三带十节点”的空间结构。一园:即青果巷核心展示园。三带:即春秋运河文化带、明运河文化带和关河文化带。十点:即春秋运河三处节点(篦梁灯火、龙城象教、坡仙遗范)、明运河四处节点(大观天下、江湖汇秀、运河人家、南门集庆)和关河三处节点(城角水关、青山止园、关河水驿)。 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5-6月非周末日均2万人次,周末日均3.5万人次,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街效果。街区一期目前处于正常运营阶段,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三、文物保护修缮情况 分级分类做好大运河常州段相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支持具备条件的文物点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修缮保护,完善相应功能设施,提高“三街区四地段(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寺——舣舟亭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锁桥湾历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内的文保单位的完好率。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重点实施常州春秋古运河文化保护贯通工程、止园遗址公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南河沿历史建筑群修缮保护、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程、菱溪公园五园汇秀、勤工路历史文化地段保护、张太雷旧居、近园、意园、万缘桥、常州戏楼群、常州唐荆川宅、恽鸿仪宅、盛宣怀故居、瞿秋白故居等项目。

德州的传统民俗

德州的传统民俗 我的家位于德州市陵县,我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我对我的故乡有着独特的感情,下面然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她北依北京、天津,南临省会济南,西通山西煤炭基地,东临胜利油田,处于沿海到内陆的过度地带,具有沿海、内陆双重优势,发展空间广阔,经济环境优越。德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明朝洪武七年始终称德州,民国元年称德县。1946年解放后定名为的德州市,994年经过国务院批准改称为德城区。德州物产资源丰富,土特产品种众多:德州扒鸡、德州西瓜、乐陵小枣、夏津白玉鸡、德州黑陶、菊花、宁津景泰蓝、夏津手工艺花、印花蓝市、庆云草帽辫、古贝春酒、禹王亭特酿、鲁北白山羊等等。德州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历史遗迹。苏禄王墓、平原文昌阁、千佛塔、陵县神头汉墓群、邢侗故居、乐陵五家冢遗址等历史遗迹,无一不在诉说德州厚重久远的历史,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无一不在传诵德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德州属暖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腊月23谓之小年。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外出的人回家。家家扫屋子、院子。腊月26、27蒸馒头、包子、黄面。腊月28炸鱼、藕合、香椿、油香、丸子。腊月29炖肉。除夕上午修供祭祖,正房八仙桌后的墙壁上挂家堂,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水果等祭品,上面覆盖菠菜叶谓之青头。另外还要置酒上茶。新近老了的人单独祭祀,三年后方上家堂。屋门外设一祭桌供天地三界。都要上香烧纸。贴春联。中午12点之前请老的少的家来。然后点鞭炮,一家人(分家过的兄弟都围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下午包饺子,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烧老牛。晚上继续包饺子,守岁(守家堂)。一夜不关大门,门槛放一细木棍或秫秸。把扫麈藏起来。零点放爆竹。 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水饺,不能拉风箱,因此前一天必须选好柴禾。(当然现在有的用煤气炉,但是农村烧柴禾的仍很多)煮熟饺子都是先上供,然后晚辈给长辈磕头再吃饺子。吃完饭,年轻人拿着一叠烧纸去拜年,按关系近远。五府以内的进门后,先烧纸磕三个头祭祖然后再给长辈磕头,拜完五府内的再拜队里、村里。中午仍吃饺子。下午4点送老的少的(送之前要沏茶满水),回来撤供。晚上仍吃饺子。一般早早休息。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先姥姥、姑亲娘姨、丈人家。初六后朋友。一般初六饭店开业,同学朋友聚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逛灯会舞狮子吃元宵撒起棵。至此年味渐无。 旧德州深受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人,常年活动于古城庙会、市场、街头。这些民间艺人,跑江湖,走四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说唱表演技能及武术拳脚功夫。他们走街串苍、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卖艺为生。如:木偶小戏、假二人摔跤、变戏法、玩猴、拉洋片、卖狗皮膏药大力丸、打拳卖艺、数来宝、唱曲的(也叫卖唱的)、吹糖人和化糖的等。民间艺人说唱歌表演和所练功夫,属“俗文化”的范畴。它既丰富了民间的文化生活,又给人们休闲增添乐趣。一、木偶小戏 木偶小戏,德州人民又称“玩小戏的”,“耍人的”。这种街头文艺、简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区任何空闲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当,只需一人,一条扁担挑着即可。一头是木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中国饮食文化史 (2009-12-19 14:19:10) 转载▼ 标签: 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 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诗句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们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周公旦所著的早期礼制全书《周礼》,对周代初期的官制进行全面描述。据该书记载,为王室服务的天官大冢宰中,与制作和供奉饮食有关的人员就达2332人,分为22种官职,并且书中还出现了“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饮食的名称。稍后的《礼记》在其《月令篇》、《礼运篇》、《内则篇》等中又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其中提到周代“八珍”及周代的风味小吃饵(点心),成为中国有关方面的最早记录。 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相对应,人们也开始研究和记录长江中下游的饮食文化,如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楚国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在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便促进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相应地饮食文化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的许多词赋中都大量记叙当时的饮食物品,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枚乘的《七发》、杨雄的《蜀都赋》等。在王褒的《憧约》、史游的《急就篇》及一些字典(杨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中也提及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内容。其中王褒的《憧约》中有“烹荼”、“买茶”的文字,是“荼”发展为“茶”字的最早由来。并且出现了研究食疗的专著,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山海经》等,为以后食疗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为世人假托“黄帝”所作。全书24卷,共81篇,是中国较早的医学典籍。该书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医学的目的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生气通天论》中提出要维持健康,保持长寿就必须调和五味;《汤液醪体论》中提到酒在治疗疾病中的效用;《藏气法事论》中论述了饮食和养生的关系,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的养生理论,成为后来的中医“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理论依据。此外,《内经》还提供了治疗颜面神经障碍、孕妇胃膈闷胀、消渴病人的口感不适、妇女血枯等病若干具体方剂。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03370639.html,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作者:贺云翱 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10期 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7年9月15日,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在淮安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充分认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意义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河道路线最长、线路最复杂、流经城市最多、相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从隋唐到明清1000多年间,大运河曾经是沟通我国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通道,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形成了内涵独特的大运河交通带、城市带、经济带、文化带。通过水路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大运河还把当代中国京津冀协调联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空间串联在一起,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远意义于此可见一斑。 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机遇。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58处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做好这一超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的保护利用,成为摆在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江苏大运河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硕,有28处世界遗产点段、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省市县级文化遗产,沿线水利工程科学遗产也极其丰富。借助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契机,可以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大运河遗产的作用。 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南北,全长约700公里,流经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连通长江、淮河两大东西向河流及太湖等五大湖泊,通过相关河流及运河支线,还涉及南京、泰州、南通、盐城等城市,构成江苏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和抓手,推动区域城市带及特色乡镇建设、文化项目联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大运河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江海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联为一体,形成了兼收并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之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富于悲观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 中国人对付鬼神也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总是通过食物来疏通关系。西洋人悼念亡者一束鲜花就可以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待待遇(一般还要高一档)。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亲疏和他企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这完全与老百姓对付骑在他们头上的官吏一样,因此有人说祭祀不过是人对鬼神的贿赂。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满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又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说的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

德州文化

德州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铁路(高铁)、石德铁路和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山东的北大门,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德州概况 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主要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德州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汉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县治所,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古时京城水路南下的首道关口。明洪武九年设德州卫,1946年解放后设立县级德州市,1950年建德州地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专区,1994年撤专区设立德州市。二是文化底蕴丰厚。古代德州地处燕赵三邻,黄河运河穿境而过,黄河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境内现有禹王亭、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王墓等众多历史古迹,董子读书台正在恢复建设当中。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四是资源比较丰富。属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粮棉菜畜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地下还储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 德州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全国城市环境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太阳城、中国围棋城、中国京剧城、山东省卫生城市、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市、山东省优秀城市建设与管理“齐鲁杯”、山东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等称号。 二、行政区划 德城区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州运河开发区乐陵市禹城市平原县庆云县临邑县武城县宁津县夏津县陵县齐河县 三、历史沿革 583年(隋文帝)改为德州,治安德,(今陵县)德州之名始于此。《今县释名》:“汉平原郡,有安德县,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县。据《史记》:“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1948年改德州市。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古黄河别名。德州因处于德水之畔而得名。秦改古黄河名曰“德水”。西汉时,在今德州东境、古黄河边置安德县,取“德水安澜”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之后,此名此意就被赋予了德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2014-11-18 10:25来源:《前线》杂志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在隋唐之前,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如曹操、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永济渠等,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金、元以后,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 自金朝迁都、燕京成为都城始,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奢靡的宫廷生活,要求物资运输的规模成倍增加,每年要有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华北、江南等地征收运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是比陆运更为方便快捷和省力的途径。金朝时曾开通闸河连接通州到金中都城,元朝初年也曾利用坝河、金口河进行漕运,但由于水源的限制,这些运道都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293年,在郭守敬的设计领导下,元朝开凿了著名的通惠河工程:自昌平白浮泉筑渠西引,汇西山诸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从积水潭往下顺皇城东墙南下,接旧金的闸河与潞河(今北运河)相连。这样不仅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水源,更使得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从此,江南来的漕船可以由通州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作为漕运码头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水域呈现出一片“舳舻蔽水”的繁忙景象,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沿通惠河穿行城中。 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依旧是依赖着这条运河的供给,只是由于水源减少和水系格局改变等原因,将终点码头移出了城外。也就是说,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有了这条生命线,城市的稳定与首都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否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六年(1470)六月,北京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流民纷纷涌入京城谋生。而水灾导致的漕运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京城粮价的哄抬,迫使朝廷多次把官仓的储备粮投入市场以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和惩戒贪官赈济不力。还将国子监的部分生员放假回家,派五城兵马司把数以万计的云游僧人逐还原籍,以减少京城人口对粮米的消耗。 物资保障只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运河的开通,更增强了朝廷政令的通达以及对全国的掌控,也是体现国家对沿岸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新渠道。疆域辽阔的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偏于国家版图的东北,而有了大运河,也就有了一条强化南北联系、及时掌控江南社会动态的通道。 运河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形成 运河对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大运河对外传播京师文化、南方士人的北上交流,促进形成了北京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有了广泛的人员来往、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形成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有全国的最高教育机构,也是科举时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南方士子以此为契机到京师访学就试,不少人就是沿着运河从水路北上,写下了许多文笔绚烂的游记或记游诗。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清顺治十年(1653)以幕僚的身份从浙江嘉兴到杭州,在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返回杭州时,走的仍然是大运河这条水路。记录谈迁行程的《北游录》,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地理风物,留下了他在京期间拜访藏书之家、考察文物古迹,以及与京城士绅文人交游活动等记载,为今人探求明清时期北京及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的宝贵

山东德州春节习俗

山东德州春节习俗 山东德州春节习俗在各个角落里放灯碗、彩灯、玻璃灯等,意味着驱逐黑暗迎来光明。男女老幼于除夕穿上新衣准备过年,尤其是妇女儿童,不仅衣着漂亮,而且还要戴花,老太太戴石榴花,媳妇戴梅花,姑娘戴牡丹花,男孩子胸前戴上钱排子(用红线穿钱编制而成)以示红火。 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崂山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蓬莱 年三十午饭有三样必不可少,一是米饭,二是肉,三是龙须菜。米饭主要是大米和小米,吃剩的称为“陈饭”,叫做家存“陈粮”。龙须菜又叫三须菜,就是把海带、白菜切成细丝,加上粉条一起煮好,俗话说:“吃了龙须菜,一年又顺又发财。”

莱芜 把除夕夜守岁叫做“熬五更”,一般是老人找老人,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大家凑酒钱,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子喝五更酒。 山东春节景点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mount tai scenic spot):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山东德州春节习俗山东德州春节习俗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国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书法第一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曲阜三孔旅游区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1公顷=10^4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

京杭大运河介绍(最新)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想知道更多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知识吗?随来看看吧!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景点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至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 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主要景点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德州民俗文化春节(同名13518)

第5期.德州民俗文化——春节(梁国楹3王永顺1)2011.1.22录制 (除了以下为主持人设计的内容外,栏目组还可在适当位置为主持人增添内容。) 主持人:各位观众,明天就是除夕,后天就是春节了,所以今天特意为大家安排了一期有关德州春节民俗文化的节目…… 嘉宾1:春节,俗称“过年”,又称元日、元旦、岁首等,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过春节。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只有“年”而没有“春节”之名,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今天的春节习俗基本上形成于宋代,是自腊月廿三祭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持续近一个月的综合性的节日。 主持人: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那些呢? 嘉宾1: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节点有:腊月二十三:祭灶、扫尘;腊月三十:剪窗花、贴年画、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包饺子、吃年夜饭、接神、燃放爆竹;大年初一:“拜年”;初二以后:祭祖、走亲戚;正月十五闹元宵。 嘉宾2: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灶王爷升天觐见玉皇大帝的日子,我国的春节由此开始,渐入年味。旧时,家家灶房都供奉“灶王爷”神位或神像,称为“灶君”或“司命菩萨”。传说,玉皇大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祭灶”就是送灶神,也称“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对过去一年一家人的善恶汇报,再将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应得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因此,在祭灶时灶王爷神位或神像两旁要先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的对联,然后向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目的是让他多说好话。 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为,灶王爷长得俊俏白皙,“着赤衣,状如美女”(《庄子》)。 嘉宾1:祭灶后是“扫尘”。“尘”与“陈”谐音,春节前扫尘意在“除陈布新”,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是日,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屋舍,清洗器具,洒扫庭院,疏浚沟渠,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古人认为,每人身上都附有三尸神。三尸神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察明人间犯乱之人,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除夕之夜派天兵下界,凡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灶君得知,于是让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除夕之夜,天兵下界查看,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找不到一处记号。 嘉宾2: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德州又称“小年”。农村风俗和上面讲的差不多,一定要“扫尘”,但现在已经不贴门神像了,只贴灶王像;城市里也要“扫尘”,并全家一起吃饭过“小年”。 “小年”之后,做新衣,办年货,开始为过年忙活。添碗筷,寓意增添人口;买鸡鱼,寓意吉祥有余;蒸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做豆腐,寓意全家幸福。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腊月三十的节日内容吧? 嘉宾2:一是剪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又很普及的民间艺术,为烘托喜庆气氛,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二是贴年画。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茶文化 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茶文化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1]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

德州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方案

德州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方案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州市现状排水系统及分区,对排水系统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排水体制的改造思路与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方案。 关键词:排水分区;雨污分流 1 排水系统及分区 德州市共有8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1.5万吨,共有排水管网 1254.36公里。2016年中心城区供水量为10060.99万吨,污水排放量为8552万吨,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8297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7.01%,削减 COD16567.96吨,平均日处理水量22.73万吨,总体满足中心城区污水处理需求,但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德州市城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南 运河、岔河、减河穿城而过,城区排水主要依靠三河排放。大堤高出市区最低处 5-6m,略成盆地状,考虑现状排水管线流向及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同时尽量避 免管渠穿越河道,将德州市城区分为8个区域,分别为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区、新华片区、经济开发区(北区)、经济开发区(南区)。 2 排水系统问题分析 南运河作为南水北调的输水渠道,禁止污水直排入河,而南运河经济开发区 现状以合流制管网为主,雨季合流污水通过小庄泵站、桥口泵站溢流至南运河, 因此需对片区进行彻底雨污分流。德城区为合流体制,作为德州市的老城区,建 筑密集,部分道路狭窄,路下管线复杂,片区全部雨污分流难度很大。大学路萱 惠河起点设有闸门,晴天时,关闭闸门,原向西北排向萱惠河的污水需憋水向东 进入东沟,平时污水集于管沟内,水质杂质逐渐淤积,增加了日常的清通量;另 一方面,雨天开启闸门时,混合污水和沉积于沟底内的淤泥被冲刷起来一并排入 萱惠河,造成萱惠河水体污染。东沟平时闸门调节,污水进入污水厂,由于流速 较低,造成淤积;雨天开启闸门时,混合污水和沉积于沟底内的淤泥被冲刷起来 一并排入岔河,造成岔河下游的水体污染。天衢工业园大部分片区为合流体制, 部分污水直接入河,例如长庄沟周边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内,河道水质恶劣,同时 影响萱惠河水质。经济开发区康博路以东排水以合流制为主,雨天合流污水进入 沙王沟。部分小区内部没有实现雨污分流,新河东路存在雨污混接现象,污水直 接排入沙王沟,致使沙王沟水质恶劣。 3 排水体制改造思路 根据德州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德州市排水专项规划,在本实施方案中,德城 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运河区、天衢工业园区、新河片区、经济开发区采用雨污 分流制[1]。 4 雨污分流实施方案 南运河以西片区污水通过运河大道、天衢西路、小庄合流沟排至小庄泵站, 经小庄泵站提升至北厂泵站,南运河以东片区通过商贸大道合流沟排至桥口泵站,雨天泵站合流雨污水溢流至南运河。南运河作为南水北调的输水渠道,不允许污 水的排入,若把合流雨污水全部截流,工程量太大。因此,将运河区改造为分流 制排水体制。现状运河大道合流沟、小庄合流沟、商贸大道合流沟等改造为雨水沟,相应道路下铺设污水管线,运粮路、水厂路等现状合流管管径小,不满足雨 水排放的新标准,将此类管线改造为污水管,相应道路下铺设雨水管线。德城区 沿岔河西大道,东沟西侧铺设截污干管,在东西向合流沟与截污管交汇处设置截 流井,将污水与初期降雨截入污水处理厂,降雨后期雨水中污染成分降低,再通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教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西方的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博采众长,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致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实际上,

我的家乡德州

我的家乡——德州 这是我第一次写我的家乡德州,当我拿起笔时我不知从何说起,是啊,我已经在德州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然而让我描述一下德州时我竟不知说什么。不要责怪我,这不是因为我不了解德州,只是因为德州的一切已经进入了我的骨子里,她进入了我的生活习惯,进入了我的思维方式,进入了我的处世态度,进入了我的感情世界,表现在我的一举一动上,连我自己都不会发觉。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她给了我生活,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下我的家乡吧。 德州,位于山东西北部,即我们常说的鲁西北地区,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总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五百多万,市人民政府驻在德城区。德州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这就是德州的总体概况。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这是古黄河的名称,德州因处于德水之畔而得名,西汉时即置安德县,取“德水安澜”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隋朝时改名德州,德州一名由此而来,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特产,它们确实很棒。德州扒鸡那是全国文明的,乾隆年间,扒鸡制作艺人又被召进皇宫御膳房,从而德州扒鸡名扬天下。我在省外的同学经常给他们的熟人带些扒鸡过去,德州扒鸡已经成了德州人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还有乐陵金丝小枣,不仅香甜可口,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称为“活维生素丸”。其他的还有德州菊花、德州西瓜、德州美陶、夏津白玉鸟、宁津景泰蓝、夏津手工艺花、夏津印花蓝布、古贝春酒、禹王亭特酿、平原老豆腐等等都是值得称赞的德州。 德州“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也不是徒有虚名。在过去,京杭运河带动了中国的经济,黄河的作用更加不用说,黄河和运河都经过的德州就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意义非常。如今,在德州,京沪铁路纵贯南北,并与石德铁路、济邯铁路交汇,与京广、京九铁路连结。区内还有正在修建的德龙烟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及19条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即将兴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青银高速公路都从市区穿过。到济南机场1小时,到天津港2小时,到北京3小时,被称为一小时上天,两小时下海,三小时进京,当之无愧的“九达天衢”“神京门户”。 德州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古代的廉颇,东方朔孟郊,近代的宋哲元,现代的著名书画家李振凯,音乐人韩红,马天宇,电影人张雨绮等等,都是我们德州大地上孕育出的人才。 说起经济,我也能道出一二。德州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德州因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比较广阔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蕴水丰富,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场所,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粮食基地。近代中国出了农工业经济也发展起了工业经济,轻工业有纺织、服装,波司登羽绒服就是德州的著名品牌,还有家具制造等。皇明太阳能也是德州的一大品牌,现在德州正在建设中国太阳谷,到了德州,我们会发现德州的公共用灯都是太阳能产品,有了太阳能的使用,马路街道,广场都呈现出一片整洁的景象,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开采了绿色能源,节约了不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榜样。 德州的人文气息很好,教育文化搞得有声有色,我们是儒家文化的继承人,德州人也继承了儒家的优良思想,在这种人文熏陶下,德州人,好客,待人真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能吃苦,毅力强,拼搏进取。我很荣幸我生活在德州,我是一个德州人。 其实,我对我家乡的感情无法言表,正如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的感受一样,在乎的不是她有多富有,她有多优秀,更多的是她养育了我,我的心和这片土地系在了一起,我的身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用吃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当然还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 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