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一册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星球地球

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

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

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

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

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

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

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

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

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

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

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

至更远。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

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

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

说以才显得暗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

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

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

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

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

56分4秒,叫做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地球自转角速度约15°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

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②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

间单位是1年,其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地球

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随地球的公转,提地距离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随之

发生变化。

2、黄道平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交角23°26′。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5、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6、因他央视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

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7、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现

改成“国际日界线”。

8、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9、四季更替: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最多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10、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等五个热量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

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称地震波。

2、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

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的面称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

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

4、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划分为:

①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

外壳。

②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千米。

③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

5、岩石圈:地球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有坚硬的岩石组成

6、大气圈:有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7、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8、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