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4《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游园不值》课案

《游园不值》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执教时间:2010年4月25日

执教班级:海安县海陵小学五(8)班

执教老师:邵春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你能说几句吗?(播放《春江花月夜》)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师:是啊,春天的景色太美了,古时候诗人们趁着春光到处游览往往诗兴大发,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3.师: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一个复习,激活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解释诗题

1.师:“游园不值”的“值”是什么意思?

生:遇到。

师:那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游园没有遇到人,不能进去观赏。

2.师:既然没有遇到主人,也就没有能够观赏到园子里的景色,诗人为什么要把这次“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次“不遇”中有值得回味的东西。

【古诗的题目往往是古诗的精髓,理解古诗首先要从读懂古诗的题目入手,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

三、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诗学法。

生: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知诗人,解诗题;

生:第二步是抓字眼,晓诗意。

生:第三步是入诗境,悟诗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句的停顿。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句的大概内容。

师:(范读古诗),学生明确检查要求:

第一遍听字音(学生小声跟读)

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书上划下来)

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指名多名学生朗读古诗后,齐读)

四、品读古诗

师:诗人既然把这次“不遇”记下来了,那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首先我们要读懂古诗。想一想,我们学习古诗可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理解?生:查工具书

生:联系上下句

生:看插图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这些办法,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借助工具书,课文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在交流汇报中,老师进行指导提炼。】

师:我们一句一句的来。

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生:应:应该。

生:怜:爱惜。

师:出示:选择“怜”的解释:a.怜悯;b.爱

生:“怜”在这句中的意思是“爱”。

师:那“屐齿”是什么意思呢?

生:“屐齿”是指古人喜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的部分。师:“印”本义痕迹,这里用作动词,踏坏。“苍苔”呢?

生:“苍苔”是指绿色的苔藓。

师:只要春雨绵绵,潮湿的天气就会有苍苔。(出示两张图片)看这幅,一路上,石子中间隐隐约约的一点绿,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再看这幅,沿阶而上,因为春雨,绿了一地。“低看苍苔色,欲上人眼来。”这两幅图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苔藓很绿。

生:我觉得苔藓已经长了很多年。

生:我觉得苔藓像一层毛茸茸的地毯。

师:难怪诗人说要爱惜,无论是谁也不忍心踩踏这小东西。

师:哪个字写出了苔藓的颜色?

生:苍。

师:从这个“苍”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苔藓长得很好,很多。

生:充满浓浓的春意,生机勃勃。

师:这么普通的小植物,却将春天的生命唤醒啦。你会这样感慨——

(学生:哇,春天——好美啊!)

师:(缓缓地)那就请你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大家吧。

生(朗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师:谁能说说这一句话的意思?

生: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的理解突破对句子的理解,一方面让学生感悟诗意、诗境,另一方面又渗透了理解诗句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出示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来看看这一句。“扣”的意思就是

生: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做做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小”字还会令人想起一个成语

生:小心翼翼。

师(问学生):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很久。

师: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扣出的那可是对园主人的

生:尊重

师:对春天的

生:喜爱

生:怜惜

师:给他掌声。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文。】

师:谁知道“柴扉”什么意思?

生:“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学生答完想坐下去)

师:喔,请你站起来;判断一下,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第一、二扇现代风格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该生判断是后两扇门)如果前面的两个不是柴扉,请你用个词形容形容这扇柴扉。

生:简陋。我觉得这扇门很简单、很简单,就是再普通不过了。

师: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多么简单、朴素。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这是一扇特别的柴扉。

生:(朗读这一句)

师:谁来说说这一句话的意思?

生: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本来专程来拜访好友,但却没有遇到主人,想想此时诗人是什么心情?

生:扫兴。

生:失望。

师(板书):扫兴

师:正当诗人准备转身离去时,他的眼前却突然一亮。

出示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一句。

师:谁来说说这一句诗的意思?

生: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

师:看呐,(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吟诵)“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二月,正是莘莘学子要进京赶考的时候。学子们抬头望着那杏花,这给他们带来希望。杏花也叫及第花。于是,诗人笔下就写出了许多赞颂杏花的诗。和叶绍翁是好朋友的陆游,他一生的名篇佳作好多,其中,也赞红杏,让我们也跟着夸夸吧。

(出示诗句)

生:“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苍明朝卖杏花。”

(学生美美地读起来)

师: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杏花。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

生(读)

师:抬头,那红杏,将春天的生命

生:燃烧。

师:就这样,绿绿的苍苔,染着我们的眼睛;红红的杏花,沁着我们的心脾,正是“风景这

边独好”。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愉悦。

生(再读这句诗)

师: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

生:关。

师:从这一“关”一“出”字你体会出什么?

生:红杏旺盛的生命力。

师:诗人由这枝冲出墙外的红杏想到了关在门内的满园春色,你觉得墙内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园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园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生: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生: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红得如火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引导学生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想象那满园的春景,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师: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留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段: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生(美美地读)

师:这枝出墙的红杏让我们想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想到了“千朵万朵压枝低”,师:没有遇到园主人,扫兴地想离去时却发现了这冲出墙的红杏,此时此刻诗人还需要再见园主吗?

生:不要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已经欣赏到了满园的春色。

生:足以尽兴了。

生:他已经完全沉醉在美丽的春景中了。

师:你能想想此时诗人的心情吗?

生:诗人此时感到十分快慰。

师(板书:快慰)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这里引导学生运用平时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多种训练,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让诗句的学习无痕地融于文中,拓展了学

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领悟诗理

师:这首诗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开得艳。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生:“出墙来”让我们感受到杏花旺盛的生命力。

生:读了“一枝红杏出墙来”,我觉得红杏的力量不可阻挡,它会冲破阻力,尽情展示它的美。

师:是的,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师: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再进园子里了。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太多了。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

生:值。

师: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也跟随诗人的这次游园心情由扫兴到快慰,如果你就是诗兴大发的大诗人叶绍翁,面对美景,你会怎样吟出这首诗呢?

生(尽情吟诵全诗)

师: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带着感情来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

(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齐诵《游园不值》)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体验、感受是多元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此时的吟诵,应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六、拓展提升

师: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你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吗?

出示情境题:

(1)春雨,古今多少诗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你来了悄无声息,柳树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禾苗盈盈的散发春的气息。

(2)河边柳树亭亭玉立,点点冷光,就像一树绿色宝石,正如诗人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

生:春雨,古今多少诗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来了悄无声息,柳树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禾苗盈盈的散发春的气息。

生:河边柳树亭亭玉立,点点冷光,就像一树绿色宝石,正如诗人所写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布置课后作业)

1.创作诗歌。现在我们这里恰好也是春天,请大家课后也来写一首春天的诗吧!

2.丰富积累。积累两首描写春天的诗。结合注释弄清诗的大致意思,并且会背。

【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积累,激活学生的诗情,让春天的美根植在学生心田。】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一、以疑导学,以疑激趣。

教学时,我从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既然诗人游园没有遇到主人,为什么还要把这次游园的经历记下来?这一问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扶放结合,渔鱼并授。

因为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于是在理解古诗之前,我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汇报,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激发想象,入情入境。

在交流诗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扣住诗人游园的心情变化,入情入境,并由那枝冲出墙外的红杏,想象那关在门内的满园春色,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对于本诗的后两句所包含的哲理的教学,在教学中没有能够体现层次,没有能够由感性向理性提升,因此学生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是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第周年月日第节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

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三)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

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下 一年级下册

12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 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 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 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 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最新】

统编版语文一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2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 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找春天 2 开满鲜花的 小路 2 邓小平爷爷 植树 2 口语交际 1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3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 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 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村居》教学实录 一、初读感悟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悦耳的音乐,观看一组美丽的图画,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哟。 (师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用字、词、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春天真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和清代诗人高鼎一起赞美春天!来,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村居》。 (师板题:村居。指名读题,纠正读音,齐读题)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有谁了解“高鼎”?(师相机点击课件)。 2.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每个人要仔仔细细地把诗读4遍,前两遍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诗句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后两遍要把诗读通顺、流利,读出七言诗本身的节奏来,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如:“长”“鼎”“趁”等,再指名读,注意其停顿,齐读) 3.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诗了,给老师这个

机会吗?提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待会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师有感情范读) 4.交流 师:说说,在你的头脑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小草、黄莺、柳树) 师:这些景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去细细地品读这首诗吗?那就快快去读读诗吧,把你的想象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交流) 二、学习诗句 1.学习第一句 ①读好了,那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课件示第1句),谁来读读这句诗?还有谁想读? ②在这句诗中,哪种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③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击“草”、“莺”、“杨柳”。 ——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指2-3人说) 师:是啊,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地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春草吗?师点击“草”,出示3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快读读吧,看看这几首诗中的草和你们刚才看到的草有何不同? (生自由发表观点,说哪一句就比较读这两句诗,师小结:诗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含反思

17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二上《1.古诗二首》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练、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练、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一)背诵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二)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一)观察插图,分享图意。 (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二)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一)猜诗意。 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二)逐句理解。 1.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2、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 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 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 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 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二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二首》【教案】

18、《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构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 1.会认“宿、寺”等15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重点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你们还会背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图片,介绍李白生平:李白,字太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充满了豪迈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二、自读标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首,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通假字的读法: “见”同“现”。 3、开火车读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 苍、茫”,老师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爬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 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谁来说一下“夜宿山寺”的意思。四、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 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 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lou yl jin hudng ceng 搂 依 尽 黄 层 (2 )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仁’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 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 ,扫除生字、词 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 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 层(上层)(楼层) 3. 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 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相关链接(演示第 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 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 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 10张幻灯片)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 字的读音。 2、 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 )重点词语解释: 口日:太阳。 依;依條消失 *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翻登。鹳 雀楼。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部编版语文二上

水秀中华 8 古诗二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l óu c éng hu ǒ l ú sh ān chu ān gu à z ài j ìn t óu 二、填空。 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 2、“照”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除部首外 还有( )画。 3.“楼”共( )笔,第十一笔是( ),部首是( )。 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 1.疑. 是银河落九天 ( )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2.白日依. 山尽 ( )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3.欲. 穷千里目 ( )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四、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 )时写的。我还知道《 》也是他写的。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楼层火炉山川挂在尽头 水秀中华

二、1.y 火 2.z 灬9 3. 13 ㄑ木 三、1.② 2.① 3.③ 四、1.唐李白庐山瀑布静夜思 2.唐王之涣景物情感 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秀中华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也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醉”是平舌音,“莺”是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

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加微信每日免费分享课件教案:hlshtx08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二首

第周年月日第节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

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三)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古诗二首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黄山奇石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日月潭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 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 2~3课时 11.《葡萄沟》…………………………………………………… 2~3课时 语文园地四………………………………………………………… 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