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6, 855–86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55

855

·研究构想(Conceptual Framework)·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周临舒 蒋存梅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 哲理性概念是音乐表现的对象之一。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语义性, 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常常成为音乐欣赏者的困扰。基于此, 本项目聚焦于听者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通过选取音乐训练经历不同的人群为被试, 系统考察哲理性概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本项目成果将揭示音乐诱发哲理性概念加工的神经机制, 厘清音乐训练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人类对音乐意义理解的普遍性问题。 关键词 音乐; 哲理性概念; 神经机制; 音乐训练; 意义理解 分类号

B842

音乐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流系统之一, 这

可能缘于音乐和语言在人类进化历史上具有相同的起源(Darwin, 1871; Wallin, Merker, & Brown, 2001)。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音乐无处不在。聆听音乐不仅是现代人最具普遍性的一种活动, 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 即使音乐会、电台广播的解说词不遗余力地介绍音乐的表现内容, 许多人仍抱怨自己“听不懂”音乐, 尤其当音乐被用于传达哲理性对象, 比如,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哲理性对象作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对象, 属于音乐外在意义(extramusical meaning)的范畴(Meyer, 1956; Patel, 2008)。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对音乐哲理性对象的理解是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一般人能否理解音乐传达的哲理性对象?其内在的认知神经机制又是什么?目前, 尚无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考察听者对音乐哲理性对象的理解。对以上问题的系统探究, 不仅可以推进和完善音乐外在意义的认知研究, 为构建音乐外在意义的认知神经模型提供依据, 而且有助于明确音乐训练经历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影响, 最终回答人类对音乐的理解是否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5-11-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972, 31500876)资助。 通讯作者:蒋存梅, E-mail: cunmeijiang@https://www.doczj.com/doc/031566878.html,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理论

在音乐学研究中, 关于音乐意义的定义及其构成问题长期处于争议之中(如, Davies, 1994; Hanslick, 1854; Kivy, 1990, 2002; Meyer, 1956)。根据已有的理论, 音乐意义可大致分为音乐内在意义和音乐外在意义两类(Koopman & Davies, 2001; Meyer, 1956; Patel, 2008)。前者是指某个音乐事件(可以是某一音乐元素, 或某个结构单元)指向另一个音乐事件所具有的意义。相反, 当音乐指向概念、图像、经验、或情绪状态等音乐之外的对象时, 这种意义属于音乐外在意义。根据Koelsch (2012)的观点, 音乐所表达的意义超出音乐符号本身, 且音乐意义与语言符号所传达的语义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因此, 他以音乐语义(musical semantics)代替音乐意义。即便如此, Koelsch 也承认, 音乐语义与语言学中的命题语义仍然具有差异:音乐很难表达语言中量词、情态词以及连接词所能表达的意思, 而语言很难表达音乐所能传达的感受性信息。

早在1986年, Dowling 和Harwood 在查尔斯·皮尔斯符号学(notions of Charles Pierce)理论的基础上, 从音乐情绪知觉的角度提出音乐表现情绪的3种方式:形象符号(icon)、标志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Koelsch (2011, 2012)将其延

856 心理科学进展第24卷

伸到音乐意义领域, 他认为, 音乐对外在意义的传达依赖于这3种途径:形象性的(iconic)、指示性的(indexical)、象征性的(symbolic)途径, 并也被赋予这些属性。具体来说, 形象性的音乐意义产生于音乐对其他事物的声音模仿(如, 贝多芬在《第六“田园”交响曲》中用音乐模拟杜鹃的鸣叫), 或是对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属性模仿(如, 一条上升的自然音阶很容易与“楼梯”等概念相联系); 指示性的音乐意义产生于对个体的情绪、心境或意图的模仿(如, 音乐对“快乐”或“悲伤”等情绪的表现); 象征性的音乐意义是指音乐与音乐之外世界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具有随意性, 带有武断的色彩, 因此, 它既可以是习俗性的(如, 国歌与“爱国主义”的联系), 也可能存在个体特异性(如, 一段被设为个人手机铃声的音乐与“电话”的联系)。

根据已有理论, 不同的符号属性可能与特定的意义范畴相关, 然而, 音乐在表征外在意义时, 不同符号属性也可能共同发挥作用。比如, 音乐对哲理性对象的传达可能借助形象性、指示性符号, 也可能直接通过象征性符号得以实现。尽管已有理论指出了音乐外在意义所依赖的不同符号属性, 然而, 研究者并未对这3种不同加工途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进一步阐述。此外, 音乐本身特征与不同的外在意义符号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

1.2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

近年来,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推进以及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者开始使用电生理以及神经影像学的方法探讨音乐外在意义的加工及其神经机制。同时, 鉴于音乐和语言在认知机制和生物学基础上的关联(Patel, 2008; Rebuschat, Rohrmeier, Hawkins, & Cross, 2011; 周临舒, 蒋存梅, 杨玉芳, 2012), 音乐和语言在意义层面的认知神经关联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兴趣。

N400是反映语义或概念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 一般出现在300~500 ms的时间窗口, 该负波的波幅大小体现出语义加工或整合所需要的认知负荷(Friederici & Wartenburger, 2010; Lau, Phillips, & Poeppel, 2008)。该成分也被视作音乐意义的脑电指标。Koelsch等人(2004)首次以认知神经科学手段考察音乐外在意义的加工。该研究采用语义启动范式, 以音乐片段作为启动刺激, 以不同的概念词作为目标刺激, 如“宽阔”、“国王”、“幻觉”等, 音乐和词构成有关或无关条件。结果发现, 无关的目标词比有关的目标词诱发更大的N400波幅, N400效应与语言语义不匹配所诱发的N400效应相似, 二者的神经源都位于双侧颞中回的后部。该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启动语义概念的表征。后续研究验证了音乐对情绪概念(如, “快乐”和“悲伤”)的表征(Goerlich, Witteman, Aleman, & Martens, 2011; Goerlich et al., 2012; Kamiyama, Abla, Iwanaga, & Okanoya, 2013; Sollberge, Rebe, & Eckstein, 2003; Steinbeis & Koelsch, 2008, 2011)。

研究表明, 无论音乐作为启动刺激或是目标刺激, 均能诱发相应的N400效应。比如, 当以词(Daltrozzo & Sch?n, 2009; Sch?n, Ystad, Kronland- Martinet, & Besson, 2010)或声音(Frey et al., 2009; Painter & Koelsch, 2011)作为启动刺激, 以音乐作为目标刺激, N400效应都会出现。然而二者加工的神经机制仍然存在一定区别。Steinbeis和Koelsch (2008)比较了听者在和弦?词以及词?和弦这两种刺激呈现方式下的音乐意义加工, ERP 研究结果发现, 和弦?词的刺激呈现方式诱发了300 ~500 ms时间窗的N400效应, 而词?和弦的呈现方式诱发了200~400 ms时间窗的效应,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研究进一步发现, 和弦?词的启动激活了右侧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 MTG), 而词?和弦激活的是右侧颞上沟(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STS)的后部, 激活区域的差异表明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受制于目标刺激的类型。

已有研究并未区分音乐表征的概念类型, 比如, 在Koelsch等人(2004)研究中, 概念词既包括与视觉有关的概念, 也包含与情绪有关的概念, 且研究者尚未区分概念加工所依赖的符号属性, 即形象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符号属性存在混淆。的确, Downey等人(2013)发现, 行为变异额颞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病人对指示性(该文称之为“心智化的”) 音乐意义的识别能力受损, 但是对形象性意义的识别能力与控制组无异。由此可见, 不同符号属性所诱发的音乐意义可能依赖不同的神经基础。

与语言相似, 图片也能传达明确的意义, 尤其是形象性的概念, 这主要建立在对画面对象规

第6期周临舒等: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857

律性特征的提取。为了探究音乐对形象性意义的传达, Zhou, Jiang, Delogu和Yang (2014)以音乐片段作为启动刺激, 以表征空间概念的图片为目标刺激, 音乐和图片在空间表现性上构成匹配或不匹配的条件。被试任务是判断图片展示的场景是开放的, 还是封闭的空间。结果发现, 与匹配的条件相比, 听者对不匹配空间图片的加工诱发出更大的N400波幅, 同时, 与200 ms和800 ms的SOA条件不同, 1200 ms的SOA条件没有诱发N400效应。即便在200 ms和800 ms条件下, N400效应出现的头皮区域从后部移到前部额叶区域。这可能是因为颞中回区域在意义加工中的激活不受SOA影响, 而额下皮层的激活受到SOA的调节(Gold et al., 2006)。后续研究(Zhou, Jiang, Wu, & Yang, 2015)进一步探讨音乐对运动场景的表征。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目标判断任务下, 或是在内隐的记忆任务下, 听者对不匹配图片的加工均诱发了比匹配条件更大的N400, 表明听者可以自动激活音乐所表征的运动概念;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对概念的启动可以由特定的音乐声学和结构因素所预测, 同时, 不同形象性概念的传达依赖于不同的声学和结构因素, 揭示了形象性外在意义与音乐特征的联系。

综上所述, 已有研究主要通过语义启动范式来考察音乐外在意义的加工, 其中绝大部分研究通过N400效应考察音乐的意义启动。与语言相似, 音乐对外在意义的启动主要激活双侧颞中回区域, 这表明音乐和语言在意义层面的神经关联。然而,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不同符号属性所诱发的音乐意义加工可能依赖于不同的脑区, 音乐意义加工的神经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2 问题提出与分析

2.1 听者如何加工音乐哲理性概念?

依据已有的理论和研究, 在音乐意义加工中, 视觉与运动概念主要与形象性符号属性有关(Fritz, Schmude, Jentschke, Friederici, & Koelsch, 2013; Zhou et al., 2014, 2015), 情绪性概念主要与指示性符号属性有关(如, Daltrozzo & Sch?n, 2009; Goerlich et al., 2012; Steinbeis & Koelsch, 2011)。这两种符号属性都可以直接通过音乐的特征得以表现。

尽管视觉性与情绪性对象都属于音乐表现的内容, 但是, 就表现对象而言, 音乐还可以用于表现哲理性的对象(Davies, 1994)。哲理性对象的表现不仅依赖于象征性的符号属性, 而且也依赖于形象性与指示性的符号属性。比如,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开始就出现强有力的4个音, 其节奏和音高组合酷似命运之神的敲门声, 其中既有表征敲门声的形象性符号, 也有表征不安情绪的指示性符号。另一方面, 作曲家也可以直接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曲调(如国歌、宗教弥撒曲等)表现抽象概念, 比如,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的前奏及结束部分出现《东方红》曲调, 使人联想起领袖毛泽东的伟大。在这种情况下, 音乐特征也许并未与所表现的对象存在关联, 因此这种象征手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由于音乐对哲理性概念的传达涉及不同的外在意义加工途径, 相关研究将有助于验证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认知理论。

如果不同范畴的概念加工所依赖的神经区域和网络具有特异性(Pulvermüller, 2013), 哲理性概念的加工机制则可能有别于形象性与情绪性概念。虽然人们对音乐基本情绪和形象性意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Fritz et al., 2009, 2013), 然而, 目前尚未有研究考察听者能否加工哲理性概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听者是如何加工这些哲理性概念?此外, 由于象征性音乐意义的加工更多涉及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等加工过程, 它与形象性与指示性符号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 考察哲理性概念的加工可能阐明不同加工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这不仅是对已有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也有助于揭示大脑通过不同方式加工音乐外在意义的神经机制。

2.2音乐训练是否影响音乐哲理性概念的加工?

对音乐哲理性对象的理解是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换言之, 音乐训练经历是否影响听者对音乐哲理性对象的理解?尽管有研究认为音乐训练对音乐理解可能存在影响(Bigand, Poulin, Tillmann, Madurell, & D'Adamo, 2003; Poulin-Charronnat, Bigand, & Koelsch, 2006; Poulin-Charronnat, Bigand, Madurell, & Peereman, 2005), 但是与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直接相关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比如, Steinbeis和Koelsch (2011)发现, 与情感内容不匹配条件相比, 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均对情感内容匹

858 心理科学进展第24卷

配的条件做出更快的反应, 同时, 音乐家与非音乐家对情绪概念的加工均诱发了N400效应, 二者的波幅和脑地形图均无显著差异。该结果得到Daltrozzo和Sch?n (2009)的验证。然而, 有研究发现, 音乐家可以对情绪不匹配的词汇或和弦加工诱发N400效应(Steinbeis & Koelsch, 2008), 而非音乐家只对情绪不匹配的词汇加工诱发N400效应, 对情绪不匹配的和弦加工无法诱发N400效应(Steinbeis, 2008), 这似乎表明, 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人对音乐外在意义的加工更多依赖于词汇。音乐训练效应的不一致结论可能缘于两个原因:1)刺激呈现方式的差异。比如, 在采用词?音乐配对的刺激呈现方式时, 研究存在音乐训练效应(Steinbeis, 2008; Steinbeis & Koelsch, 2008), 而Steinbeis和Koelsch (2011)的研究采用音乐?词配对的刺激呈现方式, 未发现音乐训练效应。2)音乐结构复杂性的差异。比如, Steinbeis (2008)的研究以及Steinbeis和Koelsch (2008)的研究采用单个和弦作为刺激, 而Daltrozzo和Sch?n (2009)采用音乐片段。研究发现, 音乐训练对音乐结构加工的影响受制于音乐刺激的长度(Bigand & Parncutt, 1999; Bigand, Parncutt, & Lerdahl, 1996), 这也为音乐训练效应与音乐结构复杂性的交互关系提供了证据。

如果音乐训练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影响可能与音乐结构的长度存在交互关系, 哲理性概念的加工可能更为依赖听者的音乐训练经历。这是因为, 虽然单个和弦足以诱发对情绪概念的加工(Steinbeis & Koelsch, 2011), 但单个和弦难以表现哲理性概念。在音乐创作中, 作曲家对哲理性概念的传达, 有时会通过较长的音乐结构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 音乐的谋篇布局与语篇对主题的推进和发展类似(Jackendoff & Lerdahl, 2006)。对于听者来说, 对这种连续性信息的加工包含声音元素在局部和非局部的依存关系(Koelsch, Rohrmeier, Torrecuso, & Jentschke, 2013), 而人类神经系统对局部和非局部关系的表征, 依赖于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信息, 反映为不同频率的神经元振荡(Giraud & Poeppel, 2012; Singer, 1995)以及不同的记忆类型(Baddeley, 2003; N??t?neiv et al., 1997)。因此, 听者在乐句(主题)层面和篇章(主题发展)层面对哲理性概念的加工可能依赖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基于此, 我们认为, 从音乐结构长度的视角来探究音乐哲理性概念的加工, 将有助于明确音乐训练在音乐外在意义加工中的作用。

3研究构想

3.1研究问题的分解

基于以上分析, 本项目将通过音乐表现哲理性对象的两种方法探究哲理性概念的加工机制:1)完全依赖于音乐特征表现哲理性概念; 2)借助象征性曲调表现哲理性概念。同时, 通过操纵和控制音乐刺激的特征, 本项目将系统考察音乐训练对哲理性概念加工的影响。

为了实现以上研究目的, 我们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分解。首先, 以哲理性概念的表现方法为主线, 在不同的研究中, 我们分别探讨在完全依赖于音乐特征和借助象征性曲调表现哲理性对象两种情况下, 听者对哲理性概念的加工及其神经机制。其次, 为了明确音乐训练的作用, 在以上研究中, 我们以音乐家和非音乐家作为实验被试, 考察两组被试对音乐哲理性概念的加工及其神经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第三, 考虑到音乐训练效应可能受音乐结构长度的调节, 且作曲家通常通过音乐主题的逻辑发展传达整个篇章的“哲理性基调”, 因此, 在完全依赖于音乐特征表现哲理性概念的研究中, 本项目将分别从乐句(主题)和篇章(主题发展)两个层面展开研究; 另一方面, 在借助象征性曲调表现哲理性概念的研究中, 由于象征手法主要在音乐主题层面使用, 本项目主要从乐句(主题)层面展开研究。

基于此, 本项目由3个研究组成:研究1和研究2分别从乐句和篇章层面考察听者依据音乐特征对哲理性概念的加工, 研究3从乐句层面考察听者依据象征手法对哲理性概念的加工, 同时, 每个研究均考察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在加工哲理性概念时的神经差异。在对以上3个研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各个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 即考察哲理性概念加工、表现手法、音乐训练以及音乐结构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范式方面, 乐句层面的研究(研究1和研究3)主要借鉴成熟的语义启动范式, 使用ERP技术对概念启动及其相关电生理效应进行考察, 同时考察听者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音乐?词vs.词?音乐)下诱发的概念启动效应。篇章层面的研究

第6期周临舒等: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859

(研究2)将借助fMRI技术, 考察在不借助象征手法的情况下, 音乐主题的逻辑发展对听者加工哲理性概念的影响, 明确听者在篇章层面加工哲理性概念所依赖的脑区和神经通路。为了使研究更具生态效度, 所有实验均选取自然的音乐作品音响作为刺激。

就被试的筛选而言, 本项目拟从音乐学院选取受过15年以上专业音乐训练的人作为音乐家被试, 选取未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普通人作为非音乐家被试, 通过相关量表排除失歌症、抑郁、述情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同时, 在各个研究中, 对两组被试的年龄、利手、受教育年限(非音乐)以及性别等方面进行匹配。为了控制音乐材料熟悉性的影响, 在每个实验前进行熟悉性前测, 确保两组被试对各实验材料的熟悉性不具有差异。

3.2具体研究设计

研究1 音乐主题特征对哲理性概念的表达:ERP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音乐家和非音乐家能否通过音乐主题的特征启动哲理性概念的表征, 并诱发相应的电生理反应。实验采用概念启动范式, 刺激包括音乐和概念词。音乐刺激均为音乐作品的主题, 排除象征性手法的影响。概念词选自音乐作品的标题或文本说明, 均为抽象的哲理性概念, 如“生命”、“死亡”、“奉献”、“命运”等。音乐与概念词在意义上构成一致或不一致的条件。同时, 为了系统厘清音乐训练的作用, 实验还将操纵刺激的呈现方式。在此基础上, 实验将比较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对哲理性概念加工所诱发的N400效应。

为了探究音乐本身特征在哲理性概念表达中的作用, 本研究将进一步进行声学结构分析和回归分析。声学和结构标注由两名专业音乐家独立完成, 为确保声学和结构分析的准确性, 将对标注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声学和结构分析的变量将作为预测变量, 脑电实验的行为数据以及ERP 波幅将作为因变量, 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基于听者能够通过音乐结构特征启动情绪性和视觉性的概念(如, Steinbeis & Koelsch, 2011; Zhou et al., 2014, 2015), 且音乐训练效应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下表现不一致(Steinbeis, 2008; Steinbeis & Koelsch, 2008, 2011), 我们对本研究结果的预期如下:1)听者能够根据音乐主题的特征启动哲理性概念的表征, 不一致的目标刺激比一致的目标刺激诱发更大的N400; 2)音乐训练对概念启动效应的影响受到刺激呈现方式的调节, 在音乐?词的刺激呈现方式下, 音乐家和非音乐家诱发的N400效应没有差异, 在词?音乐的刺激呈现方式下, 仅音乐家可以诱发N400效应; 3)音乐结构特征可以预测音乐主题对哲理性概念的表达。

研究2音乐主题的逻辑发展对哲理性概念的表达:fMRI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音乐家和非音乐家能否通过音乐主题的逻辑发展理解音乐的哲理性基调, 并明确其相关的加工脑区或神经通路。本实验的刺激材料采用理查德·斯特劳斯的交响曲《死与净化》(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Op. 24)的一段, 时长约5分钟。该作品以“死亡”为题材, 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作曲家为该音乐的哲理性表现意图撰写了详细的文字说明, 音乐主题的发展依据表现意图有逻辑地展开。根据已有的CD录音版本, 将通过声学软件创建另外3个不同结构的音响版本, 根据结构组织方式的不同, 各版本中音乐主题发展的逻辑性具有差异。每个被试需要聆听所有4个版本的音乐, 以伪随机方式呈现。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在聆听过程中关注音乐的表现性, 并对音乐的表现强度进行评定。在被试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通过fMRI技术记录被试的大脑激活情况。每个版本呈现结束后, 被试需要判断音乐表达的基调, 并进行等级评定。为了考察音乐训练的作用, 实验采用音乐训练经历不同的两组被试。

基于音乐的概念加工与右侧MTG和右侧STS 有关(Steinbeis & Koelsch, 2008), 且已有研究发现音乐结构层级性可以影响听者的加工(Koelsch et al., 2013), 我们对本研究结果的预期如下:1)原始版本比其他版本激活更大范围的脑区, 同时, 依据结构组织方式的不同, 各版本激活的脑区范围和强度呈现出层级性差异; 2)激活的脑区包括右侧MTG和右侧STS等与概念加工相关的脑区; 3)音乐家的激活强度高于非音乐家。

研究3音乐象征手法对哲理性概念的表达:ERP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音乐家和非音乐家能否通过象征性的曲调启动哲理性概念的表征, 并诱发相应的电生理反应。本研究采用与研究1相同

860 心理科学进展第24卷

的概念启动范式, 实验刺激包含音乐主题和概念词。然而, 本研究的音乐刺激均为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音乐主题, 对音乐特征的影响进行控制。概念词选自音乐作品的标题或相关文本, 均为抽象的哲理性概念, 如“生命”、“死亡”、“奉献”、“命运”等。根据音乐和词的意义联系, 前后刺激构成一致或不一致的条件。为了厘清音乐训练的作用, 与研究1相似, 本研究将在操纵刺激呈现方式的基础上, 比较音乐家和非音乐家对哲理性概念加工所诱发的N400效应。

基于不同符号属性所诱发的意义加工依赖不同的神经基础(Downey et al., 2013; Pulvermüller, 2013), 且本研究考察的音乐象征手法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 我们对本研究结果的预期如下:1)听者能够根据象征手法启动哲理性概念的表征, 不一致的目标刺激比一致的目标刺激诱发更大的N400, 同时, N400效应的头皮分布与研究1的N400效应头皮分布不同; 2)两组被试诱发的概念启动效应没有差异, 音乐训练对概念启动效应的影响不受刺激呈现方式的调节。

4 理论意义

如果研究假设得到支持, 则本研究的意义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 在3个子研究中, 音乐家与非音乐家都能够激活哲理性概念的神经表征, 这不仅说明, 音乐和语言相似, 能够传达高度抽象化的哲理性概念, 同时也说明, 一般人也具备对音乐哲理性意义的加工能力。然而, 刺激呈现方式会影响音乐训练在抽象概念加工中的作用:当哲理性概念的加工依赖于音乐特征时, 在以语言材料作为目标刺激的情况下, 音乐家和非音乐家诱发的N400效应没有差异; 在以音乐作为目标刺激的情况下, 仅音乐家可以诱发N400效应。这表明, 音乐家可以对音乐直接诱发哲理性概念的加工, 而非音乐家对哲理性概念的激活更多依赖于语言。此外, fMRI结果发现, 根据音乐结构逻辑性的不同, 概念加工激活的脑区范围和强度呈现出层级性差异, 且音乐家的大脑激活强度高于非音乐家。这不仅揭示了音乐在篇章水平上传达哲理性概念的神经基础, 同时也说明音乐训练可能提高对音乐结构的加工能力, 进而促进音乐外在意义的知觉。最后, 音乐主题特征诱发的N400效应在头皮分布上异于象征性音乐诱发的N400效应。这表明, 尽管听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符号属性参与抽象概念的加工, 但不同符号属性诱发概念加工的神经通路存在区别。

总之, 本项目研究结果将意味着对音乐哲理性概念的加工并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 揭示了人类对音乐外在意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音乐意义加工是否具有跨文化、跨种族的普遍性。此外, 鉴于额颞痴呆病人对音乐外在意义的加工存在特异性损伤(Downey et al., 2013), 如果本研究可以探明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神经机制, 这对意义加工相关神经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当不无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周临舒, 蒋存梅, 杨玉芳. (2012). 音乐和语言句法认知的比较. 科学通报, 57(28–29), 2674–2685.

Baddeley, A. (2003). Working memory: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4(10), 829–839.

Bigand, E., & Parncutt, R. (1999). Perceiving musical tension in long chord sequence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62(4), 237–254.

Bigand, E., Parncutt, R., & Lerdahl, F. (1996). Perception of musical tension in short chord sequences: The influence of harmonic function, sensory dissonance, horizontal motion, and musical training.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8(1), 125–141.

Bigand, E., Poulin, B., Tillmann, B., Madurell, F., & D'Adamo, D. A. (2003). Sensory versus cognitive components in harmonic prim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9(1), 159–171. Daltrozzo, J., & Sch?n, D. (2009). Conceptual processing in music as revealed by N400 effects on words and musical target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1(10), 1882– 1892.

Darwin, C. (1871). 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 London: John Murray.

Davies, S. (1994). Musical meaning and expression.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Downey, L. E., Blezat, A., Nicholas, J., Omar, R., Golden, H. L., Mahoney, C. J., ... Warren, J. D. (2013). Mentalising music in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Cortex, 49(7), 1844– 1855.

Frey, A., Marie, C., Prod'Homme, L., Timsit-Berthier, M., Sch?n, D., & Besson, M. (2009). Temporal semiotic units as minimal meaningful units in music?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approach. Music Perception, 26(3), 247–256.

第6期周临舒等: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861

Friederici, A. D., & Wartenburger, I. (2010). Language and brain.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ognitive Science, 1(2), 150–159.

Fritz, T., Jentschke, S., Gosselin, N., Sammler, D., Peretz, I., Turner, R., ... Koelsch, S. (2009). Universal recognition of three basic emotions in music. Current Biology, 19(7), 573–576.

Fritz, T. H., Schmude, P., Jentschke, S., Friederici, A. D., & Koelsch, S. (2013). From understanding to appreciating music cross-culturally. PLoS ONE, 8(9), e72500.

Giraud, A.-L., & Poeppel, D. (2012). Cortical oscillations and speech processing: Emerging computational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s. Nature Neuroscience, 15(4), 511–517. Goerlich, K. S., Witteman, J., Aleman, A., & Martens, S. (2011). Hearing feelings: Affective categorization of music and speech in alexithymia, an ERP study. PLoS ONE, 6(5), e19501.

Goerlich, K. S., Witteman, J., Schiller, N. O., van Heuven, V. J., Aleman, A., & Martens, S. (2012). The nature of affective priming in music and speech.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4(8), 1725–1741.

Gold, B. T., Balota, D. A., Jones, S. J., Powell, D. K., Smith, C. D., & Andersen, A. H. (2006). Dissociation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lexical-semantic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idence for differing roles of multiple frontotemporal region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6(24), 6523–6532. Hanslick, E. (1854). The beautiful in music (G. Cohen, Trans. 1885, 7th ed.). New York: Liberal Arts Press. Jackendoff, R., & Lerdahl, F. (2006). The capacity for music: What is it, and what’s special about it? Cognition, 100(1), 33–72.

Kamiyama, K. S., Abla, D., Iwanaga, K., & Okanoya, K. (2013). Interaction between musical emotion and facial expression as measured b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Neuropsychologia, 51(3), 500–505.

Kivy, P. (1990). Music alon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purely musical experienc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Kivy, P. (2002).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music.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elsch, S. (2011). Towards a neural basis of processing musical semantics. Physics of Life Reviews, 8(2), 89–105. Koelsch, S. (2012). Brain and music. Oxford, UK: Wiley- Blackwell.

Koelsch, S., Kasper, E., Sammler, D., Schulze, K., Gunter, T., & Friederici, A. D. (2004). Music, language and meaning: Brain signatures of semantic processing. Nature Neuroscience, 7(3), 302–307.

Koelsch, S., Rohrmeier, M., Torrecuso, R., & Jentschke, S. (2013). Processing of hierarchical syntactic structure in

musi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0(38), 15443–15448. Koopman, C., & Davies, S. (2001). Musical meaning in a broader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59(3), 261–273.

Lau, E. F., Phillips, C., & Poeppel, D. (2008). A cortical network for semantics: (de) constructing the N400.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12), 920–933.

Meyer, L. B. (1956). 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t?neiv, R., Lehtokoski, A., Lennest, M., Cheour, M., Huotilainen, M., Iivonen, A., ... Alho, K. (1997). Language-specific phoneme representations revealed by electric and magnetic brain responses. Nature, 385, 432–434. Painter, J. G., & Koelsch, S. (2011). Can out-of-context musical sounds convey meaning? An ERP study on the processing of meaning in music. Psychophysiology, 48(5), 645–655.

Patel, A. D. (2008). Music, language, and the brai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ulin-Charronnat, B., Bigand, E., & Koelsch, S. (2006). Processing of musical syntax tonic versus subdominant: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8(9), 1545–1554.

Poulin-Charronnat, B., Bigand, E., Madurell, F., & Peereman, R. (2005). Musical structure modulates semantic priming in vocal music. Cognition, 94(3), B67–B78.

Pulvermüller, F. (2013). How neurons make meaning: Brain mechanisms for embodied and abstract-symbolic semantic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7(9), 458–470. Rebuschat, P., Rohrmeier, M., Hawkins, J. A., & Cross, I. (2011). Language and music as cognitive syste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n, D., Ystad, S., Kronland-Martinet, R., & Besson, M. (2010). The evocative power of sounds: Conceptual priming between words and nonverbal sound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2(5), 1026–1035.

Singer, W. (1995).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 of cortical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Science, 270(5237), 758–764. Sollberge, B., Rebe, R., & Eckstein, D. (2003). Musical chords as affective priming context in a word-evaluation task. Music Perception, 20(3), 263–282.

Steinbeis, N. (2008). Investigating the meaning of music using EEG and fMRI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 Leipzig.

Steinbeis, N., & Koelsch, S. (2008). Comparing the processing of music and language meaning using EEG and fMRI provides evidence for similar and distinct neural representations. PLoS ONE, 3(5), e2226.

862 心理科学进展第24卷

Steinbeis, N., & Koelsch, S. (2011).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s of musical sounds on the processing of word meaning.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3(3), 604–621. Wallin, N. L., Merker, B., & Brown, S. (2001). The origins of music. Cambridge, MA: MIT Press.

Zhou, L. S., Jiang, C. M., Delogu, F., & Yang, Y. F. (2014).

Spatial conceptual associations between music and pictures as revealed by N400 effect. Psychophysiology, 51(6), 520–528.

Zhou, L. S., Jiang, C. M., Wu, Y. Y., & Yang, Y. F. (2015). Conveying the concept of movement in music: An event- related brain potential study. Neuropsychologia, 77, 128–136.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presentations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in music

ZHOU Linshu; JIANG Cunmei

(Music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 Philosophical concept is one of the facets of musical expression. Because music does not contain language-like semantics, music listeners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philosophical concepts in music. The proposed research examines the cognitive and neural bases of the processing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in musicians and non-musicians through three experiments: philosophical meaning emerging from non-symbolic musical themes, from symbolic musical themes, and from large-scale relations. The findings will reveal the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erception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s induced by different extramusical signals, and the effect of musical training on the processing of extramusical meaning. This will provide clear evidence as to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the understanding of musical meaning is universal in humans.

Key words: music; philosophical concept; neural mechanisms; musical training; meaning comprehension

哲理性散文名家3篇

哲理性散文名家3篇 为什么?只要对寂寞灰心者说几句真诚的赞赏的话就可以了。 虽然你可能明天就忘记了今天说的话,但接受者可能珍视一生;下面是有哲理性散文名家,欢迎参阅。 哲理性散文名家:心简单了人就快乐了匆匆走过人生,更多的是我们学会了沉默,学会了用心感悟,用心品读生活。 生活就是生下来就要好好活着,一路走过,经历过,才意识到很多事情是划等号的,付出与收获之间,只有自己心神清明。 人生的欢乐来自我们心的体验,比每天面对不同地平线和温暖阳光,更令人心生喜悦。 我们每个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之后,都会坚信天空有阳光的时候,人生就是多彩的,心是快乐的,看待人和事就是美好的。 而风雨来袭的夜晚也是无奈的,心是落寞的,唱出的歌,写出的文字是伤感的。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努力地寻找自己,寻找最美的人生,寻找最宽广、最敞亮的路途。 我们执着地相信真诚的心就是我们的眼睛,可以用来看生活,可以用来感悟生活,因此我们会有更多的人生阅历,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如果你想从生命中获得更多,就必须先放弃自己一成不变的习惯,接纳起初也许令你觉得疯狂、看似狼狈的生活方式。

一旦你习惯这样的生活,就能体会到它的意义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美。 学会感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才深刻的懂得了活着的真谛。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最柔软的地方,就如同一个城市的角落,静静地在聆听我们自己的心声。 我们都在期望明天,因为都经历过,所以都懂活着的艰难;因为心有梦想,所以会更加把握和珍惜未来。 人生途中,有很多的无奈,需要细细品味。 让心说话,让心感知,用豁达的心境对待人生,才会有快乐人生。 感悟生命的历程才会深深慬得,别让自己的心太累了。 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快乐就好。 人生无奈,但人定胜天,我们都可以改变。 只有充实人生,才能弥补不足,让自己快乐多一点烦恼少一点。 我们是浩渺苍穹中一滴水、一粒埃,宠辱不惹红尘,去留难觅踪影。 因为我们有无形的心,所以我们面对亲情、友情、爱情时,会觉得人生就是最美的风景。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善良的,生活也都是幸福的。 天空再美,鸟儿再痴情,等你飞过了,依旧长空无痕。 我们实在不必苛求太多,心简单了,人就快乐了;人简单了,这个世界也就透明了。

希腊神话影响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分析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包含着渗透了西方文化各方面的古希腊人民思想。它的流传与发展不仅激发了诗人以及论文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031566878.html,艺术家们的灵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它本身也是极其富有深刻意境的文学杰作。希腊神话在西方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并已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英美文学也为希腊文化注入了新时代内容和新鲜活力。 一、希腊神话的特点及文学性特征 古希腊神话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神的人格化,神人同形、神人同性则是对其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希腊人依照人的外形塑造神的外形,这也表现出了古希腊人对人类自我精神的崇尚以及对人类自身美的肯定和追求。然而,虽然神被认为有超乎常人能力的行为,但是仍具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其行为中散发着人本色彩。在希腊神话中,神依然会同人一样有着无法摆脱的命运,会按自己的意愿或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一些有违道德的事,这实际上也是希腊人以此表达对人类自身智慧和力量的认可,其中也包含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作为初始性文学代表之一的希腊神话,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力都有着后世无法模拟的特征,其故事情节特有的张力也是后世文学所难以攀登的高峰。希腊神话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元素,在对神的形象进行塑造时,使其与人一样拥有七情六欲,他们的行为中同样含有善良友好或是仇恨斗争等,并且通过夸张、浪漫、想象的艺术手法使神话中的每一个神都是丰富而独特的角色。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注重通过唯美的表达方式阐述出丰富的哲理。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以及神的行为活动甚至是它们的情感和伦理故事。故事中或充满了善良与美好,或是包含着仇恨和战争,故事往往情节委婉曲折,内容丰富而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每一段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是一种对众神的形象、性格的展现。同时,古希腊神话还拥有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希腊人历来对美有着很大的热情和追求,以美为重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在神话文学的创作中也时刻透露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学的追求的精神。在民主自由、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希腊人发现并创造了美、创造了神,并且在希腊人心中神具有着完美的形象,同时希腊人也会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和尊重,这种独特的审美境界已逐渐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时期希腊神话对英关文学的影响 希腊文化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流传,所以说西方文化的奠基者就来自于希腊神话。正所谓西方人“言必称希腊”,在西方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的艺术风格为其融入了新鲜的风景。因此,可以说希腊文化是欧洲英美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学风格的交汇、相容,我们也可以说希腊文化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学发展史的源头之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研究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地区对希腊文化有着广泛的关注,对于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并不是文学家们对文化的一种复古方式,而是借以希腊神话对文学进一步地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并更加推崇创新和进取精神。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以希腊神话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包括悲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其中《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便是以古希腊、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为素材,整首诗通过对特洛亚之战和克瑞西达爱情的故事表述,反映了时代特征以及人性、价值观念的变化,是英美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情叙事诗。而在《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诗中的主角也正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与猎手阿多尼斯,另外在莎士比亚的其余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希腊神话人物的名字。可以看到,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如莎士比亚、弥尔顿、斯宾塞、邓恩等人的作品无不具有明显的希腊神话式浪漫主义倾向,并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作品中注入了对个人情感的宣泄,肯定了人性和人的价值,对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有所推崇。 (二)文艺复兴后希腊神话对英关文学的影响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是英美文学的新古典主义时期,以亚历山大·蒲柏为代表的一批新古典主义者在创作形式上更加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认为理想的艺术应当基于秩序、逻辑以及情感控制的基础之上,这也是18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的原因。雪莱也是这一时期英美文学史中的著名人物,他是英国的一位抒情诗人,也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通过借助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修斯,

哲理性散文阅读指导

哲理性散文阅读指导 哲理散文因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成为当下高考现代文检测中最受青睐的文体;下面是有哲理性散文阅读指导,欢迎参阅。 哲理性散文阅读指导:哲理散文因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成为当下高考现代文检测中最受青睐的文体。那么,如何阅读哲理散文呢?针对这种情况,介绍以下四种应对策略。 一、观其形与撮其神 散文最大的特点,即形散神聚。透过看似散漫的材料,发掘包蕴其中的哲理是最重要的,而这又离不开整体阅读、理清文脉。显示文脉的往往是中心句、过渡句、起句、结句等,将这些句子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加深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味其显与探其隐 哲理散文的思想内容深邃,语言上含蓄蕴藉,语义结构具有隐喻意味,主旨潜藏文中,比较隐晦曲折。除极少数开放性问题外,问题的答案总是或显或隐地存在于原文中。考生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当然找出的词语和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

三、感其情与悟其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而感情则是以哲思为基础的,感情的浓度与哲思的深度成正比,哲思越深刻,感情越炽烈;就是艺术形象,也必须以哲思为核心。一篇散文,如果没有深刻的思想,闪光的哲理,哪怕感情再“强”,形象再“美”,也开不出活鲜鲜的诗意之花。所以,思想哲理是构成散文诗意美的根本。 四、入其内与出其外 中考散文题的命制越来越呈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概括性。文中一般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答题的信息都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 例文: 于缝隙之中窥天堂一枝一叶中尚能窥世界,何患一缝一隙中不可视天堂? 可曾见过湖边垂柳在日晒之下,落得水面点点光斑,就如暗香浮动,添得水面无限生机。 可曾望过空中白云朵朵,却不是形状地整齐排列,令天空趣味良多,让寂寞之人浮想连翩。 可曾…… 点点光斑,投下的是枝与枝之间的缝隙,朵朵白云,是缝隙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浅析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人文公选课程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时至今日,它依然散发着久远的艺术魅力。在西方希腊神话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或相处融洽,或水火不容,演绎出一个个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的优美故事。这些故事既富有情趣,又思想深刻,予人启迪,发人深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光明神阿波罗,狩猎女神及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它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的主人公大多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它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毛等。 古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精神 古希腊神话以其神祗所具有的人性、深刻的哲理性以及希腊式的浪漫而散发着永久的魅

力,这种魅力主要来自希腊神话的突出特征—人本主义精神。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在这种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通过对诸神和英雄的描绘,流露出鲜明的个人意识,展现了人的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处处散发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中诸神身上透露出来的人文价值 古希腊神话一大基本特点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

哲理散文阅读训练(3篇)

哲理散文阅读训练 仙人掌花 曹乾石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哲理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哲理散文阅读(兼谈抒情散文)之整体感知技巧 设计与执教: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 2、掌握哲理散文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3、懂得运用整体感知的方法筛选、整合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重点: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难点:懂得筛选、整合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给学生出示中考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明确:考点1、2、3是关于文章整体感知的考查,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导学 2、方法指引 (1)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2)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3)分析主旨,把握情感

3、实战演练 二知识导学: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 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以议论为主,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严密的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那么,我们如何从整体上阅读哲理散文呢? 三方法指引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内容——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或某事,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例:《海燕》一文,只要抓住海燕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从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与北平冬天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最后是从遣词造句中入手。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

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希腊神话具有人神同姓同形的特点人和神同样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希腊神话的艺术性与哲理性表现特别充分。 希腊、罗马神话的特点分析 希腊罗马神话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展现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历史。它们既有一般神话的特点,又有他特有的个性来展现人类美丽的沉淀。 1.我们主要是通过大量流传下来的希腊、罗马诗人的作品来了解古人对神的想象,这些诗人是神话得以形成的最大功臣。如诗人荷马等。 2.诸神的外表看来与人一样,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们只是比人更高大、更美丽、更庄严,但人们也并不是把他们夸大到超过人的想象。 3.神比人看的更远、听得更远。 4.他们与人一样听命于身体的需要,如睡眠、进食和饮水等。 5和人一样有出生、身体渐渐发育和思想不断发展的自然过程。 6.精神方面,神是胜过人的,但也不免有各种各样的恶习出现。 7.神也像人一样凝聚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的首领和中心人物就是众神之王—宙斯,他统治一切。 所以,希腊罗马神话向我们展现了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众神之国的整套体系。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当今文化的影响 首先是对英文文化的影响.兴起于14 世纪,结束于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当时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主阶级而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古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掘出来,重新受到重视。希腊神话用数以千计的人物形象和许多曲折优美的故事反应了史前人类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自尊、公正的特点和向自然、向一切邪恶力量作斗争的英雄气概, 因此具有永久的魅力。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有特别大的影响。 希腊罗马神话对于欧洲的语言文化,特别是善于兼收并蓄的英语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典故用语都被吸收到英语当中,成为英语语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10篇哲理美文200字左右

10篇哲理美文200字左右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地灵魂,滋润着你地生命。今天在这分享一些10篇哲理美文200字左右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200字美文摘抄一 轻轻晃动手中地茶杯,看淡绿色地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地位置,试图寻找-个属于自己地最佳平衡点。心急地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轻吹杯口,带动-漾-漾地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小口茶,任清清浅浅地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切地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200字美文摘抄二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

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200字美文摘抄三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 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200字美文摘抄四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

描写人生价值的哲理散文

描写人生价值的哲理散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人生价值的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人生价值的哲理散人生价值 曾几何时,人们常被“人活着为了什么?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而困惑,找不到人生的坐标,碌碌无为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是的,人生的价值是给予而不是得到,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无私奉献精神。 张思德虽然没有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行为,但他努力地烧炭,同样也是为革命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像张思德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2005年春季,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位平凡的邮递

员王顺友的先进事迹。20年来,他在苍莽逶迤的大凉山深处,在危险孤寂的马班邮路上,跋涉人生,只为做一件事:把邮件送到目的地。他说:“活儿再苦再累也得有人干,只要我能走,就不会扔掉手中的马缰绳。”从这朴实的话中我们看出了他人生的目标。王顺友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收件人的微笑;王顺友是平凡的,他在平凡中塑造了自己完美的人生。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善。”这些事情虽不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甚至不足挂齿,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他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感到快乐。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有人说:“快乐就像香水,洒在别人身上的同时,自己也会沾上一点儿,这便是为他人奉献时的真谛。”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也像他们有价值,那么就要经常反思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谁需要我的帮助?如果我这样做,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带来痛苦吗?”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把奉献作为我们人生的目标,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

背景音乐知识

定阻与定压之分 1、输出形式区别: 1、定压不是电压一定,而是输出形式是定压,它要求负载的额定电压一定。定压功放以多个定压音箱并联的形式连接,只要总功率不超过定压功放的总功率。 2、定阻功放要求输出负载电阻一定。在定阻功放中如果负载阻抗发生变化,功率就发生相应变化。8欧姆100W的定阻功放接4欧姆就变成接近200W。 2、场所应用不同: 1、定压功放主要应用于公共场合的公共广播,因为公共广播音箱和功放的距离比较远,而且一台功放机通常要连接多个小功率的音箱。为了减小线路损耗,避免系统中某个喇叭开启或关闭对其他喇叭的音量造成影响所以定压功放高电压低电流输出〔相对的〕。定压连接功放多个音箱,只要将音箱并联在一条普通的电线上就可以了。

2、定阻功放.多用于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KTV、舞台,因为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舞台等音箱与功放的距离比较近而且不需要连接很多的音箱,所以定阻功放高电流低电压输出,连接功放和音响应选用专用的音箱线。 3、音质区别 定压用在要求音质不是很高的大空间,反之定阻由于传输的限制只能传输100米以内,故一般用在小空间当音效相对要好的多。因为定压功放在电路上使用了变压器,所以其音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选用优质的广播音箱完全可以提高广播系统的音质。 知音家庭背景音乐目前在销售和研发的YZ-100 YZ-200 YZ-60 和YZ-50 YZ-300等系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自带定阻功放,水晶面板,触摸按键,红外遥控,172、86尺寸嵌墙安装,支持USB、SD、FM、AUX1、AUX2智能联动,时尚、美观、灵活、安全。

定阻功放与音箱,定压功放与音箱需匹配: 定压功放简单理解就是以电压来推动扬声器,特点,输出电压大电流小,定阻功放就是咱一般家用功放是以电流来推动扬声器的特点是电流大电压小 定阻的功放接定压的音箱,声音很小,甚至听不到; 定压的功放接定阻的音箱,烧音箱; 音箱尺寸与音效: 尺寸大的音箱单元振膜直径大,推动空气的体积也就越大,声压也就越明显;简言之,就是更容易激动空气,给人有气流冲击的感觉。低频响应会比较好,人耳所感受的的声音会比较好听些。当然还要同功放、功率等等方面都做到相匹配。 吸铁石大体积越大,磁性也越强。磁性越强,扬声器的效率越高,在收到功率相同的的情况下,响度也就越大。,

希腊神话中女性之争

希腊神话中女性之争 ——以“金苹果之争”为例 摘要 作为西方文明两大基柱之一的希腊神话,迄今流传已三千余年,其有辉煌宏大的场景、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优美曲折的故事情节,故事“金苹果之争”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从希腊神话简介、“金苹果之争”故事简介、如何看待“金苹果之争”以及希腊神话中与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地位比较这四个方面分析希腊神话中的女性之争。 关键词“金苹果之争”悲剧性特洛伊战争女神地位

一、希腊神话简介 希腊神话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大多来源于古希腊文学,包括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奥维德的《变形记》等经典作品,因其有较完整的体系和独特的文学魅力而流传久远。 二、“金苹果之争”故事简介 (一)“金苹果之争”中的主要人物 1.Hera(天后赫拉):争夺金苹果三女神之一 赫拉是克洛诺斯之女,宙斯的姐姐,也是宙斯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奥林匹斯诸神中的红粉领袖,主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和婚姻的保护神,坚决捍卫一夫一妻制式女权主义,对伴侣忠贞不渝,其善妒闻名于世。 2.Athena(智慧女神雅典娜):争夺金苹果三女神之一 雅典娜是宙斯的长女,奥林匹斯的三位处女神之一,既是正义的战神,也是艺术和工艺的女守护神,智慧女神。 3.Aphrodite(爱神阿佛洛狄忒):争夺金苹果三女神之一 阿芙罗狄蒂是宙斯的女儿,也是爱神、美神和宫妓的保护神,主管爱情和婚姻,与战神阿瑞斯生下小爱神——丘比特。 4.Helen(美丽王后海伦):因为阿佛洛狄忒的诺言被帕里斯抢走 海伦市斯巴达王国的王后,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女人,由她引起特洛伊战争,即著名的木马屠城记。

细节决定成败(哲理散文)

细节决定成败(哲理散文) 元朝时有一个人才华横溢,受人敬仰。皇帝忽必烈闻其名声,便召见了他。这个人平素不拘 小节,拜见忽必烈时连帽子都戴歪了。忽必烈没说什么,只问其治国之道,这个便侃侃而谈。最后,忽必烈笑着说;“你连帽子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之道呢?”从此,忽必烈没有再召 见他。 或许有人认为“大行不顾细谨”,但治国之事怎容马虎对待,殊不知一时大意便可能犯下大错。因此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件微小的事,哥伦比亚号因为发射前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 机毁人亡。一个小数点,在我们平时计算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关键时刻,却决定了七位飞行 员的命运。我们怎么敢再说:“一点小细节而已,别在意”呢?治学应注重细节,不要以“大行不顾细谨”为借口,大意了事,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了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他出外探寻走 进人迹罕至的小村落;为了小细节,他研究多年,最终成为国人敬仰的大师,这与他严谨的 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只是粗略了解前人留下来的文献,遇上一些细节部分的内容不 深究,现在,怕是没几个人知道“季羡林”这个名字吧。 细节决定成败,治学如此,做人亦是如此。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 总是说“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在意呢”。赶不上火车,只问“一分钟与两分钟差不多,为何不等一等呢?”做错了事,也说“两者差不多而已。”笑过之后,我们应思考,不注重细节的“差不多先生”为何一次又一次失去成功的机会,最终在“人医和兽医差不多”的笑话中死去。 做人不能“差不多”,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握住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一个著名企业家穷困时曾到垃圾堆捡垃圾,挑完 之后,他总将垃圾装回原处,这一切被一位老板看在眼里,他说:“一个人能注重这一细节,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一定可以顾及细节”。于是老板给了这位穷困的人机会,最终取得成功。为人处事或是学习,都不仅仅是把握大局就可以了。许多成功的关键总是隐藏在一些不被人 注意的小细节中,你注意到了,便能走对道路,你错过了,便可能失去这枚通往成功的钥匙。有人说,成功之门总是虚掩着,看你有没有能力发现并推开它。我想,细节便是通向成功之 门的关键。成败总在一瞬之间,将细节部分做好了,你只需轻轻一推,成功便在你眼前。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把握通往成功的钥匙。 [点评]:本文选材广博,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从科学、学术、生活(做人、做事)各 方面逐层论述,论证严密,行文严谨,结构鲜明,说服力强。故事开头,新颖而又寓意鲜明,结尾生动而又精练。

著名作家的三篇哲理散文

著名作家的三篇哲理散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你看过著名作家的哲理散文吗?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著名作家的哲理散文,希望您喜欢! 著名作家的哲理散文一:为现在,做点什么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 我说:“是的。” 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 “你有什么事吗?”我说。 “我……”她欲言又止,接着鼓起勇气说,“我觉得,我还没有学佛以前很快乐,现在旺活却过得很痛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然后,我们沿着种满松香树的敦化南路散步,人声与车流在身边奔驰,有时我感觉这样看着不知从何处来、又要奔向何处的车流,总感觉是在看一个默片电影的段落,那样匆忙,又那样沉寂。 我身旁的中年女士向我倾诉着生活与学佛的冲

突、挣扎,与苦痛: “我每天要做早晚功课,每次诵经一个小时。为了做早晚功课,我不能接送小孩上下学,先生很不满意,认为我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我的小孩很喜欢热门音乐,可是我们家只有一套音响,如果我放来做早晚课,他们就不能听音乐,常因此发生争执,孩子也因此不信佛教,讲话时对佛菩萨也很不礼貌,我听了更加痛苦。” “我的公婆、先生、小姑都信仰民间信仰,过年过节都要杀鸡宰鸭拜拜,我不能那样做,那样做就违背我的信仰,如果不做,就要吵架,弄得鸡犬不宁。” “我很想度他们,可是他们排斥我,也排斥佛,使我们之间不能沟通,林先生,你看我该怎么办?” 她说到后来,大概是触及到伤心的地方,眼眶红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学佛呢?”我说。 她说:“这个人生是苦海,我希望死后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你为什么要每天做早晚功课呢?”我又问。 “因为我自己觉得业障很重,所以必须做功课来忏悔过去的业障。”她非常虔诚地说。 “你有没有想过,除了过去和为未来打算,应该为

中国家庭背景音乐之父

中国智能背景音乐之父吴文茂 |正在使用和将来会使用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家庭,都应该记住吴文茂这个名字。 中国智能背景音乐之父吴文茂先生 人物简介 吴文茂,业内人称茂哥,毕业于中南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2003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创办泊声品牌,开创背景音乐行业先河,被誉为“中国背景音乐之父”。几年后再创建悠达品牌,专注背景音乐和智能家居的研究。现任悠达CEO及中国智能家居联盟理事单位专家成员。

前言 家庭背景音乐市场发展至今已有16年历史,从2003年第一台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诞生开始,就标志着背景音乐这个小众而又充满机遇的行业的诞生。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背景音乐系统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中间经过几轮残酷的市场洗牌后,到目前剩下的能够叫得上名号的背景音乐品牌也就十家左右:悠达、泊声、澳斯迪、音丽士、向往、右转等。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背景音乐也完全融入了整个智能家居的体系之中,成为智能家居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背景音乐在整个智能化市场的推动下,从小众开始逐步面向大众,很多线下实体品牌也开始启动线上销售,品牌曝光度越来越大。从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来看,背景音乐将成为未来家居生活主流的听音乐方式。

第一台中央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诞生 中国第一台中央家庭背景音乐系统主机 2000年,就在这个千禧年,智能家居工程开始在国内悄然萌芽。 当时整个智能家居行业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要在行业里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但茂哥却怀着一腔热血一直坚持着,因为他深信智能家居行业绝对是未来的朝阳产业。2003年,茂哥开始发展团队核心人员,特意从北京将其校友罗理生喊回一起创业;也是那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茂哥发现了智能家居的分支——家庭背景音乐在当时有着更好的市场机会与价值,于是便审时度势地改变了计划,调整前进方向。 如今再谈到那个直接导致开创了一个新行业的偶然机会具体是什么的时候,茂哥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中:

最新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

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 导语:人这一生,要么坚强到刀枪不入,要么脆弱到跌掉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做到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要么做到任何人都乐意帮忙。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第一篇】:人生哲理随笔 岁月的美在于流逝,花开花落间,光阴沉淀了年少轻狂,也懂得了冷暖自知,人生,没有人能陪你到最后,一路风雨前行的只有自己。 每一天走在熟悉的路上,既便偶尔会有忧伤,也能生出淡淡的幸福。 做一朵小花,静静的开在时光中,即便不美丽,也要有修养,即便不艳丽,也要有内涵,生命的丰盈在于内心的饱满,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平常心。 每一天我们会面对不同的风景,有的人会伤春悲秋,有的人会欣喜恬淡,有没有那么一刻,你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想过另一种人生,有没有那么一时,听着别人的故事,忘记了自己要吟唱的歌? 曾几何时,我们都害怕日子的千篇一律,厌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碎。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得不沉沦在俗世里,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很多时候,繁华都是别人的,惟孤独是自己的,也只

有孤独的时候,才能妥贴安放好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来到这个世上,不是将生命的时光拉得多长,而是尽力让其芬芳,花开花落间,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美好。 将感恩植一株菩提,种在心中,对生活怀有一定的温度,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命运总是偏袒那些热爱它的人。 人,不要活的太累,记得要学会给自己解压,生活总会有说不完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不愿提及的过往,每段路都会有起落浮沉,天空不只有明朗,前行的路上也不会都是艳阳高照。 无论脚下的路有多寂寥,都要做好自己,无论世界是否与你深情,你都要心存善念,保持对生活的珍重,岁月也定会与你温柔相待。 毕淑敏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总是喜欢去点缀别人的风景,仰望别人的天空,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想要的,总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很重的人,是活不出自我的。 好像自己的快乐与否,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目光审视中,其实你如此在意别人的目光,在别人眼里我们又是什么?不过是别人生命里的点缀,匆匆的记忆,转瞬便遗忘。 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会累,其实,别人喜不喜欢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内心,做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我永远不够好,也不完美,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哭是因为我真实,我笑是因为我乐观,我面对是因为我坚强,我努力是因为想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哲理性散文摘抄三篇

哲理性散文摘抄三篇 下面是有哲理性散文摘抄,欢迎参阅。 哲理性散文摘抄:行走在时光里我独自走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时而大步流星,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而我依旧在行走。 回望来时的路,才蓦地发现:有时时光走得太快,来不及驻足欣赏沿途绚丽的风景,以至于错过了一些人、一些事,只剩下自己在那唉声叹气。 无奈、失望、孤独、感伤……有时似乎走得太慢了些,看着熟悉的风景,不知所措,前方多是渺茫与未知。 呆滞的目光凝望远方,迈着沉重的步伐无方向地游走,路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而我依旧在行走。 有时总觉得时光匆匆,从不为自己稍作停留,很多事情来不及完成却被时间摧残得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很多人来不及记忆就随时间的洪流消失殆尽,无所踪影。 我不怪时间走得太快,只怪自己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要在这如流水般快的时光里用心记录下那些人和事,留下最美的回忆。 真的希望时可以走得慢一些,那样我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而无悔。 至少,每天就不会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作业,也可以多睡会,第二天听课就会事半功倍;至少,不会过早地与挚友分离,即使知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可哪怕晚些也好啊!可时光以行动默默地告诉我:“没有至

少。 有时也觉得时光走得太慢,慢的似乎让我无法呼吸。 悲伤的时候总是在那发呆、乱想,一个人低着头,把所有的苦痛都深埋心底,就算再难过、压抑也会伪装出会心的笑告诉朋友:“我没事。 呵!太累了,也太痛了,就如在血淋淋的伤口上撒盐那般无情!我不怪时光走得太慢,只怪自己太傻,不懂得怎样丢掉悲伤,让快乐充满心房,我不愿看到颓废、麻木、不像自己的自己。 更不愿好朋友看到我这副狼狈不堪的模样而为我担心难过……时光行走得快慢不是我所能主宰的,但我可以主宰自己行走得快慢。 在时光匆匆时,放慢步伐,欣赏沿途绚丽的风景;在时光缓流时,加快步伐,寻找快乐幸福的方向。 行走在时光的隧道里,耳畔悠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这一步,我走的不后悔!呵呵……那不是我的声音么?于是,嘴角有了弯弯的弧度,如撕裂的阳光那般灿烂…… 小草因为选择了燃烧才获得重生,青松因为选择了危峻才显示了生命的顽强,花朵因为选择了开放才美丽了生活,而我因为选择了放飞,才拥有了最初的梦想。 曾经总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完善一个理想中的自我,但一双羽毛未丰的翅膀只能被囚在笼中,妥妥贴贴的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

背景音乐格调

别墅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方案介绍 时间:2014-06-07 10:27来源:未知作者:banko 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简介:背景音乐BackGroundMusic(缩写为BGM):早期被应用于星级酒店,高级购物中心、休闲场所、咖啡馆等。随着城市建设和家庭居住环境 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简介: 背景音乐Back Ground Music(缩写为BGM):早期被应用于星级酒店,高级购物中心、休闲场所、咖啡馆等。随着城市建设和家庭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住宅小区,景观绿地,现代家居中等也都引入了背景音乐。尤其是家庭也注重智能家居设计,引入智能家居饰品。 家庭背景音乐:是一种安装在家居中音量播放得很轻柔、和谐的背景音乐的智能家居产品,将能给您的居家带来一份温馨,一丝浪漫,在整体效果上增添高雅的气氛。 家庭背景音乐系统主要采用吸顶音箱,不占据空间,不怕油烟水气,和天花板融为一体,不但不影响装修的整体外观,如果在设计方面好好规划,还可美化空间,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考虑在家中布局背景音乐系统,加上生活、工作节奏的社会化加快,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而音乐的确有其改善和调节人的心理和身心的效果。 传统的发烧音乐系统以及现代的家庭影院,一套系统,只能在一个房间欣赏或者需要把音响设备的声音开大,这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让音乐在家里自由的流动,这是背景音乐的最大的人性化之处。因为背景音乐系统通常和家庭装修一体化考虑,充满了神秘感和神奇感。如果拥有家庭背景音乐,它的魅力在于,不同的房间可以享受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而且是提前设置在不同时间点,每天自动播放不同的音乐。 别墅背景音乐系统方案介绍: 一层部分:通常情况下,多数别墅内部结构布局将首层(一层)设置客厅、厨房、餐厅以及工人房教多。相对来说主人在首层会经常在客厅位置停留或休息。客厅,作为整栋别墅建筑中内部空间最大的部分,因此,我们在为用户在此空间安装了2只50W额定输出功率的高保真喇叭,以满足其整个客厅空间声压级及声音的均匀分布。餐厅部分与客厅部分相通,中间无隔断墙之类阻隔,因此客厅部分安装的扬声器音量也可将餐厅部分完全覆盖。

多篇英语美文!(富有美感和哲理性的) 2

Never Give Up Hope 永远别放弃希望 Life doesn't always give us the joys we want. 生活并非总是如你所愿。 We don't always get our hopes and dreams, and we don't always get our own way. 希望有时会落空,梦想有时会破灭,我们不能一切随心所愿。 But don't give up hope, because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one situation and one person at a time. 但别放弃希望,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你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Look for the beauty around you--in nature, in others, in yourself--and believe in the love of friends, family, and humankind. 处处留心你身边的美吧--自然中的,别人中的,你自己的--请相信,美来自朋友、家庭乃至全人类的融融爱意。 You can find love in a smile or a helping hand, in a thoughtful gesture or a kind word. It is all around, if you just look for it. 一个微笑,援助之手,关心的举止,友善的世界,无不传达着爱。爱无所不在,如果你有寻找的话。 Give love, for in giving it you will find the power in life along with the joy, happiness, patience, and understanding. 奉献爱心吧,从中你会发现生活的力量,感受生活带来的幸福快乐,学会忍耐和理解。Believe in the goodness of others and remember that anger and depression can be countered by love and hope. 相信人性本善。记住,爱心和希望能化解一切愤怒和沮丧。 Even when you feel as though there isn't a lot you can do to change unhappiness or problems, you can always do a little--and a little at a time eventually makes a big difference. 哪怕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不快和困难将你重重包围,让你力不从心,但你仍可以尽力而为。累积点滴努力,最终你将扭转乾坤。 Hope is always available to us. When we feel defeated, we need only take a deep breath and say, "Yes," and hope will reappear. 希望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请深呼一口气并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到!希望就会重现。 Always Be...时常..... Always be understanding to your enemies, Loyal to your friends. 时常去尝试理解你的敌人,并忠实于你的朋友。 Always be strong enough to face the world each day, Weak enough to know that you cannot do everything alone.时常坚强地面对这个世界的每一天,并虚心地告诉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Always be generous to those who need your help, Frugal with that you need yourself.时常慷慨地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并自我处处节俭。 Always be wise enough to know that you do not know everything ,Foolish enough to believe in miracles.时常明智地提醒自己并非知晓一切,并可爱的相信奇迹的出现 Always be willing to share your joys, Willing to share the sorrows of others.时常乐意去分享你的欢乐,并乐意去和他人分享你的悲伤。 Always be a leader when you see a path that others have missed,当其他人都困惑时,你会时常作为一个领导者带领他们重返前进的轨道, A follower when you are shrouded by the mists of uncertainty.而当你被不确定的迷雾而遮住双眼时,你又会时常作一个坚定的跟随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