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出题:周美良审题:周杭尔

说明:本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必修一学分考试,计100分,实际得分计入必修1学分成绩;第二部分为必修2所学章节,计20分。两者得分经折算计入期末成绩。

第一部分:必修一学分考试(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都不给分,计6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比太阳系低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地月系

D. 总星系

2.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

3.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的主要标志是:()

A. 日珥

B. 耀斑

C. 太阳风

D. 黑子

4. 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

B. 四季更替

C. 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D. 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洒满阳光时,位于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2010年1月17日北京时间零时十二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完成第5题:

5.下列城市应在1月17日l时观看电视直播发射的是:()

A.莫斯科(东3区) B.东京(东9区)

C.纽约(西5区) D.伦敦(中时区)

6.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7.我国古籍描述植物与环境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山上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薤,其下有金”之说。据此说明影响生物分布的最重要条件是:()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水源

8.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45°N

B. 10°S

C. 72°N

D. 89°S

9.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o26′N)时,北京(40o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A. 63o26′

B. 50o

C. 73o26′

D. 26o34′10.我国北方从东到西植被种群分布,出现如下变化:东北是兴安落叶松,内蒙古是针茅草,新疆是骆驼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热量

B. 水分

C. 土壤

D. 光照

读图,若此图为北半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

阴影部分为7月7日,完成11题:

11.甲地的时间为:()

A.3时 B.9时

图1 C.12时D.15时

12.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B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C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

D .森林根系发达,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而草原则相反 13.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高度对流层的气温都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 .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递增--递减--递增

C .对流层的厚度会因时因地变化

D .高层大气离我们较远,所以与人类生活没有关系

14.关于图2中大气的热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15.图3中箭头a 表示:(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风向 C .地转偏向力 D .摩擦力

1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D .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17.图4为等压面图,虚线为海拔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各点的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高于③

B. ①高于④

C .②低于①

D .④高于③

18.图5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大气运动简图,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 19.关于全球气压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印度低压形成于1月的亚欧大陆

图4 图2

5

B .当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时,东亚盛行东南风

C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气压带风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D .当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季风

20.图6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天气系统③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

B .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

C .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天气

D .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

21.塔里木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 )

A .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

B .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肥美的地区

C .盆地边缘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

D .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

22.图7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

2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 ( )

A .气温成上升趋势

B .气温降低

C .气温无变化

D .气温忽高忽低 24.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 .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 .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25.下列各组自然灾害,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滑坡、泥石流

B .水土流失、伏旱

C .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D .火山爆发、台风 2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冰川面积扩大

图7

6

27.欧洲、北美和中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这三个区域多酸雨的共同条件是:( ) A .工业发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大 B .地形平坦 C .降水较少

D .中纬西风带的影响

图8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m 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9.此时,mn 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 两地都晴 B.mn 两地都有雨 C.m 地有雨,n 地晴 D.m 地晴,n 地有雨

30.图9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31.根据地理概念的相关特征,下列四种地理名称排序合理的一组是:( ) 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 .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8.5度,西经72.5度,震源深度10公里。读图10,回答32~33题:

32.这次地震属于:( )

A .人为地震

B .深源地震

C .火山地震

D .构造地震 33.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

A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消亡边界

B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地震发生地 图9

图11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完成34题。

34.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 .地下水补给

B .雨水补给

C .冰雪融水补给

D .湖水补给

35.我国自海南岛至漠河的自然带分布现象体现了:( )

A .从沿海到内地的干湿度变化

B .水分热量的纬度变化

C .海拔高度的变化

D .距海远近的变化

36.下列各洋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是:( ) A .拉布拉多寒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墨西哥湾暖流

D .加那里寒流

37.图12是洋流流经某中低纬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南半球暖流 ②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寒流

B .①南半球寒流 ②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暖流 ④南半球暖流

C .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寒流 ④南半球暖流

D .①北半球寒流 ②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暖流

38.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

①地形 ②交通 ③气候 ④经济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9.黄河中游山西、陕西境内沟壑纵横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搬运 D.流水沉积

40.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会消失的地方,热衷于“末日旅游”,图13中即是其中之一。你认为形成“末日旅游”的原因可能是:( ) A .厄尔尼诺 B .生态失衡

C .全球变暖

D .臭氧层破坏

图11 图

12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图14,回答下列各题:(8分)

(1)甲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EF 能正确表示太阳位置的是__________,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___点,此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_____。(4分)

(2)乙图中如果GH 表示晨线,则H 点_________时日出,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2.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图15,回答(8分) (1)自然带从B 至D 至E 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分布规律

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2)自然带从D 至A 至C 的更替现象体现了自然带分布规律的 。主要影响因素 。(4分) 43.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

体排放国的立场最受瞩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A 、比重最多的气体名称__________;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比重最少的气体名称__________;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 图15 B C D E A

材料二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图16)

(2)根据材料二总结归纳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说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全

球地理环境影响。(6分)

A 、曲线①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

B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读图17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从岩石的成因分类分析,图中ABC 属于__________岩;DE 属于岩浆岩中的__________岩。如果岩层C 为石灰岩,则反映该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而F 处可能形成____________岩(具体的岩石名称)。(4分)

(2)图中H 处,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___________,从地表形态来看属于__________,请解释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如甲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沿海海域,那流经甲附近的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此处的循环示意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乙表示___________环节;如果该循环表示季风环流,乙处吹___________季风,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时针(顺、逆)流动。(4分)

图16

图17

第二部分 必修二所学内容(共20分)

1.图18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下列2题。(4分)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 .Ⅰ期 B .Ⅱ期 C .Ⅲ期 D .Ⅳ期 (2)在Ⅰ期(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2.图19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下列三题(6分)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图19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4分)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2分) (3)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

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 (4分)

图18

19

41.读图14回答下列各题:(8分)

(1)甲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EF能正确表示太阳位置的是__________,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___点,此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_____。(4分)

(2)乙图中如果GH表示晨线,则H点_________时日出,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2.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图15,回答(8分)

(1)自然带从B至D至E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分布规律的。

主导影响因素是。(4分)

(2)自然带从D至A至C的更替现象体现了自然带分布规律的____ 。

主导影响因素是。(4分)

43.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立场最受瞩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简要说出材料一中四种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最多和最少两种气体及来源。(6分)

A、比重最多的气体名称__________;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比重最少的气体名称__________;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总结归纳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说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影响。(6分)

A、曲线①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

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对地理环境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读图17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从岩石的成因来看图中ABC属于__________岩;DE属于岩浆岩中的__________岩。如果岩层C为石灰岩,能反映该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F处可能形成____________岩。(4分)

(2)图中H处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___________,从地表形态来看属于__________,请解释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如果甲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那么流经甲附近的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此处的循环示意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乙表示___________环节;如果该循环表示季风环流,乙处吹___________季风,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时针运动。(4分)

第二部分必修二所学内容(共20分)

1.(1)(2)(4分)

2.(1)(2)(3)(6分)

3.(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4分)(2)其原因是。(2分)(3)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关系是。 (4分)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2)6 12 北半球昼大于夜,南半球昼小于夜

42.纬度地带性(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经度地带性)水分

43.(1)A、二氧化碳来源:工业生产、交通工具与家庭生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

B、氯氟烃来源:工业生产、交通工具与家庭生活各种制冷剂的使用排放

(2)A、①线稳定上升。②线波动上升

B、原因:绝对上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相对上升:森林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C、对地理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某些地区农业结构改变。

44:(1)沉积喷出温暖的浅海环境大理(或变质岩)

(2)背斜谷地背斜背部受张力,岩层容易破碎,易被侵蚀,反而成谷。

(3)日本暖流径流输送冬逆时针

1.(1)C(2)D

2.(1)B(2)A(3)B

3.(1)上海宁夏

(2)老人人口比重高,死亡人数大于新出生人数

(3)经济水平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成反比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考号班次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首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答案 1.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地球形状是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正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长椭球体 2.要在地图上查找京广线的地理位置,最佳途径是 A.查中国气候图 B.查中国政区图 C.查中国交通图 D.查中国地形图 3.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0纬线 D.00纬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0经线和180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0和东经1700的经线圈 C.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 D. 西经900和东经900的经线圈 5.要使地球仪转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正确的拨动方法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A.若中心数据大于边缘数据,则该地形为盆地 B.若中心数据小于边缘数据,则该地形为山地 C.等高线密集地表示该地坡度较陡 D.等高线密集地表示该地坡度较缓 7、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D.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居住条件8、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约下降: A.0.1°C B.0.3°C C.0.6°C D.0.9°C 9、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 A.冰屋 B.窑洞 C.高脚屋 D.平顶房 10.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A. B. C. D.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A.阴雨连绵 B.冬寒夏凉 C.风和日丽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来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回答32~34题。 2、“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35~36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下列关于RS、GPS、GIS说法错误 ..的是 A.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 B. 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惊醒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 C.GP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 D. RS、GPS、GIS独立发展,相互之间没有促进作用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2题:

高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共56分) 1.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将两条来自不同生物的游离DNA单链结合,形成杂合双链区。杂合双链区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这项技术应用的原理是 A.DNA的多样性 B.DNA的特异性 C.碱基互补配对 D.DNA双螺旋结构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只具有显性遗传效应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萨顿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3.下列有关核酸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占25%、T占33%、G占24%、C占18%旳核酸为双链DNA分子 B.真核生物所有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都存在平行关系 C.细胞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是不同的 D.tRNA的单链结构决定了其分子中没有碱基配对现象 4.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C.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tRNA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 D.有的RNA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 5.下列有关图示生理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丙两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B.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B细胞核内进行 C.图乙表示翻译,多个核糖体可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期末地理试卷 本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 C.罗马气候炎热干燥 D.我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 2.这一天,有关全球各地正午太 阳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达一年中最大值 B.最大值出现在北回归线 C.赤道地区为90° D.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北京 3.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时20分 B.12时20分 C.18时20分 D.8时20分 图2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 统计 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A.太行山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秦岭 5.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读图3,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6~7题。 6.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环流形势 7.③地气温可能为 A.16℃ B.17℃ C.19℃ D.18℃ 读图4:法国的高速铁路图和海上巨型油轮图, 图2 图3

完成8~9题。 8.这两幅图能够说明 A.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 B.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无污染化方向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安全化方向发展 D.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9.交通运输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 ②提高运输成本 ③保证货物的安全性 ④降低货物的通过能力 ⑤减少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⑥实现了装卸作业的机械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③④⑤ 读图5“澳大利亚乳畜业分布图(阴影部分)”, 完成10~11题。 10.影响澳大利亚乳畜业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A .饲料和交通因素 B.市场因素和交通因素 C.饲料和市场因素 D.交通因素和原料因素 11.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大多紧邻消费市场, 其原因是 A.牛奶不便于长途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 B.牛奶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消费市场人口多,可缓解挤奶所需要的劳动力 短缺问题 D.牛奶易变质且贮藏技术要求高,宜靠近城市高 等教育发达区 图6为某日大气热量收支状况和太阳高度 变化图。 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北京时间和太阳高度,热量 值从外圆 到圆心由小到大。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地位于 A .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 D.准噶尔盆地 1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这一天大气热量亏损时间比热量盈余时间短 图4 图5 图6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 B.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南半球 C.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寒带,没有热带 D.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以下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渤海和黄海 B. 渤海和台湾海峡 C. 渤海和琼州海峡 D. 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 3.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60多度,这就造成了() A. B. C. D. 4. 哈尔滨的冰灯城与广州的花市能同时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好去处,这是由于我国()A. 南北跨纬度广 B. 东西跨经度广 C. 地势高低起伏 D. 海陆位置不同 5. 北回归线从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A.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B.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C. 台湾、福建、广东、海南 D.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6. “十一”小长假期间,王强同学在益阳市街头看到某旅行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码为“贵A·56488”的旅游大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辆大巴车来自上海 B. 车上的旅客沿途领略了椰树林 C. 该辆汽车穿过了黄土地 D. 旅客在途中看到了大片的茶树林 下面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 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的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藏族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和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 结合下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B. 山东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C. 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D. 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10.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描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东北地区 D.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sin 3 π的值是( ) A. 12 B. 12- C. 2 D. 2- 2.已知4sin 5 α=- ,并且α是第三象限角,那么tan α的值是( ) A. 43 B. 43- C. 34 D. 34- 3.若角α终边上有一点(,),0P a a a -≠,则sin α的值是( ) A. 2 B. 2- C. 2± D.具体由a 的值确定 4.若sin cos 0θθ?>,则θ是( ) A. 第一、二象限角 B. 第一、三象限角 C. 第一、四象限角 D. 第二、四象限角 5.sin14cos16sin76cos74???+???的值是( ) A. B. 12 C. D. 12 - 6.在ABC ?中,已知8,60,75a B C ==?=?,则b 的值是( ) A. B. C. D. 323 7.M 为AB uuu r 上任意一点,则AM DM DB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等于( ) A.AB uuu r B.AC uuu r C.AD u u u r D.BC uuu r 8.已知向量(1,2),(2,3)a b ==r r ,且实数x 与y 满足等式(3,4)xa yb +=r r ,则,x y 的值分别为 ( ) A.1,2x y =-= B.1,2x y ==- C.2,1x y =-= D.2,1x y ==- 9.若向量(1,),(,4)a x b x =-=-r r 共线且方向相同,则x 的值为( )

地理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地理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答案请填在后面的表格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上面积的湖泊是( ) A、里海 B、贝加尔湖 C、死海 D、咸海 2、世界上的内陆国是 A、蒙古 B、阿富汗 C、哈萨克斯坦 D、沙特阿拉伯 3、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死海湖面是陆地表面最低点 B、西亚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D、有世界的沙漠 4、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的地区是( ) A、南亚 B、西亚 C、拉美 D、西欧 5、椰枣是西亚哪个国家的特产 A、阿富汗 B、土耳其 C、伊朗 D、伊拉克 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作圣城的是(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利雅得 7、西亚面积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B、伊朗 C、土耳其 D、伊拉克、 8、关于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B、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 C、亚历山大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D、是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9、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是( ) A、南非 B、赞比亚 C、科特迪瓦 D、几内亚 10、卡拉库姆沙漠分布在( ) A、西亚 B、中亚 C、北非 D、南亚 11、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是( ) A、伏尔加河 B、勒拿河 C、鄂毕河 D、叶尼寒河 12、下面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 A、鲁尔区 B、巴黎盆地工业区 C、以伦敦为中心的工业区 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3、欧洲和北亚大陆上分布面积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极地气候 14、注入北海的河流是( ) A、塞纳河 B、罗纳河 C、莱茵河 D、泰晤士河 15、下列半岛中纬度的是( ) A、伊比利亚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巴尔干半岛 16、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罗斯 17、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多瑙河 B、莱茵河 C、塞纳河 D、伏尔加河

高一上学期地理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地理试卷及答案 高一的地理考试即将来临,我们应该在考前多做点试卷,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地理试卷的答案也有哦。下面由WTT整理的关于高一上学期地理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上学期地理试卷:选择题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自身的有利条是( ) ① 水以液态形式存在② 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 ③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④ 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 适宜的温度⑥ 有公转和自转的特殊行星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2.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会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C.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没有影响 D.

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产生“磁暴”现象 3.读“太阳光照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②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③ 这一天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 ④ A和C地太阳刚刚落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5.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这是因为( ) ① 受低压的影响② 受高压的影响③ 受气旋的影响④ 受反气旋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 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C. 下垫面不同 D.人类活动差异 7.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8~9题。 8.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 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9.

高一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学校高一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一.听力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有一小题从下面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 1.Where w as the woman at the weekend? A .At her sister’s B .In New York C .At home 2. When should the woman hang in the project? A. Today B. Yesterday C The day before 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fell over and hurt B .He had a short trip C .He finished the race 4.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Hunting for a job B .Searching for a flat C. Planning a suburban trip 5. Who is the man? A .The woman’s doctor B .Tom’s doctor C. Tom’s boss 第二节 听下面五段对话或独白。从题中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6.What is the man doing? A Listening to the radio B Watching TV C .Reading 7 When does the conserv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morning B At noon C .In the evening 8.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hears nothing B .She is angry C She likes news 听第7对岸材料,回答第9至第11题 9 What is the man’s group trying to do? A Find jobs in famous companies B Interview some famous businessman C. Get more teaching experience 10 How do they support themselves? A By renting apartments B .By teaching C .By cooking 11 What do they NOT do in the morning? A Conduct research B Visit companies C Contact companie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y has the man never done volunteer work? A. He does not know what to do B. He thinks it is simple and boring. C. He thinks it wastes too much time. 13. What volunteer work does the woman often to do? A Teaching B Cleaning C .Nursing 14 .How long does the woman do volunteer work every week? A. Two days B One day C .Five hour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 至17 题。 15. What do the speakers buy first? A. Vegetables B .Drinks C .Meat 16. How many loaves of bread do the speakers buy? A.2 B 3 C 4 17. What drinks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A Tea B .Coffee C. Milk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 题。 18.Whom is the speaker most probably talking to? A .Landscape painters B .Museum visitors C Art history students 19 What did the landscape artists want to do? A To inspire a sense of respect for the land. B To prove they were painting the land correctly. C To make people believe the land was a peaceful place. 20 .What did the artists have in common? A. They all had homes by the Hudson river. B. They all liked to show the wildness of the land. C. They were all impressed with the beauty of the land 二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Bill wasn’t happy about the delay of the report by Jason, and ______ A I was neither B neither was I C I was either D either was I 22 I am in ____ charge of the class which was in _____charge of my wife A /; the B / ;/ C the; / D the; the 23 The young lady failed the driving test _____because she was careless while turning round the corner A simply B easily C hardly D likely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导语】这篇关于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选对一小题得2.5分,本大题共50分) 2015年12月27日腾讯新闻:近日受持续降温影响,黄河壶口瀑布现冰挂美景,彩虹蓝天作伴如仙境,壶口位于36.20N, 110.50E。据此及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黄河壶口瀑布所处的半球是 A.北半球、西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2.壶口此次冰挂美景出现时,湘潭正值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D.电闪雷鸣 4.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5.湘潭1月10日的天气是:1℃-9℃,多雨,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ABCD 6.右图中, A点的地理坐标正确的是 A.北纬60°东经30° B.南纬60°西经30° C.北纬60°西经30° D.南纬60°东经30° 7.我俩把地球分成了东、西两个半球,“我俩”指 A.20°E和160°WB.0°和l80°C.20°W和160°WD.20°W 和160°E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分布集中,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南半球陆地面积比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D.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沙漠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总是需要努力才能通过的,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前方。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將正确答案序号填在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8分) 1.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A.南极圈 B.赤道 C.回归线 D.北极圈 2. 下列描述中,能较科学描述某地天气的是 A.地中海地区冬雨夏干 B. 终年寒冷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晴间少云 3.2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 E、160 W B.20 W、160 E C.0 、180 W D.90 E、90 W 4. 下列地理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B. 四季更替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水往低处流 5. 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 A. 麦加城 B. 耶路撒冷 C. 麦地那 D. 大马士革

6. 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极昼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东向西 8.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10. 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各观测一次,这四次观测的数值最高的是 A. 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11. 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 A. 西北风 B.东风 C.南风 D. 东南风 12.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欧共体 13.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是( )。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佛教、印度教、基督教 C.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 D.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14. 南南合作是指(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B.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期末试卷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小题只有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将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中) 国际标准时间 2017 年 11 月 13 日 8: 25,金星和木星超近距离相遇,上演了“金木相合”的奇特天象。据此完成 1~3 题。 1.金星和木星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金星、木星公转均围绕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宇宙中心 3.此次“金木相合”时,北京时间为 A.11 月 13 日 0:25 B.11 月 14 日 0:25 C.11 月 13 日 16:25 D.11 月 14 日16:25 图 1 是某地的地质地貌景观。读图完成 4—5 题。 4.图示河谷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5.形成该地地貌景观的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岩层受水平挤压、流水侵蚀 B. 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

D.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 图 2 示意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 6-8 题。 6.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A. 冷热不均 B. 气压差异 C. 海拔不同 D. 温度不同 7.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A.M B.N C.P D.Q 8.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A.①为夜晚海风 B.②为夜晚陆风 C.③为白天陆风 D④为白天海风 图 3 示意北半球局部区域某季节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状况。 9.甲气压带 A.气温遇冷下沉 B.7 月被低压切断 C.气流受热上升 D.1 月被高压切断 10.此时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此季节,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一批重点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径小、埋藏浅的“地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写在第II卷前的答题栏内。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相同得两个小球,沿着同一条直线相向运动而发生碰撞。若发现碰撞后系统损失得动量最大,则这两个小球在碰撞得瞬间有相同大小的 A 速度B动能C质量D动量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个物体,均以初速度o v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他们分别受到相同的冲量I作用后,A的末速度为v, B的末冲量为p, 则动量p可以表示为: A m(v+o v) B m(v-o v) C 2m(v-o v) D m(2v-o v) 3.在铁路旁听行驶的火车汽笛声,你会发现汽笛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设火车在静止时汽笛声的频率为f。在火车向你行驶又驶离你远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听到汽笛声的频率大于f B 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听到汽笛声的频率小于f C 当火车驶离你远去时,听到的汽笛声的频率小于f D当火车驶离你远去时,听到的汽笛声的频率大于f 4.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2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个向右的水平力F,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左,大小为2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F做的功为A 16J B 8J C 4J D 0 5.如图所示,子弹A水平射入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块B后不穿出,那么此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D。子弹减少的动能大于木块增加的动能6.在xOy平面内又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间谐横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波上P,Q 两点的平衡位置相距0.3m,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点: A.在t=0时刻位移时-4cm B。在t=0时刻加速度最大 C.t=0.1s时的速度最大D。在t=0到0.1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4cm 7.如图所示,A,B分别为单摆作间谐运动时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为单摆摆动的最高为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为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人教版八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按图中甲、乙、丙、丁排序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2.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B.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C.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D.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3.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 A.经济中心文化中心B.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C.交通中心经济中心D.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4.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5.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 A.长江、黄河、珠江B.黄河、怒江、珠江 C.长江、黄河、澜沧江D.长江、雅鲁藏布江、襄龙江 6.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7.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 A.长白山区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8.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引进资金和技术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9.“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在农业生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风俗习惯D.临近疆界10.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B.美国C.祖国内地D.澳门 11.下列全部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的一组的是() A.长城布达拉宫明孝陵天坛 B.长城故宫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 C.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龙门石窟 D.故宫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周口店猿人遗址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 C.青藏地区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 13.被称为“购物者天堂”的是() A.上海B.香港C.台湾D.澳门 14.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15.我国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措施不合理的是() A.植树种草,绿化荒山B.退耕还林,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C.筑梯田,修堤坝D.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16.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资源不足B.土地资源不足 C.水资源不足D.光照不充分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于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 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2.“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3.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因为() A.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各行其道 B. 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 C. 太阳稳定地供给地球光和热 D.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有时能见到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有人注意到同一交通信号灯在前后两天的同一时段的亮度略有差异,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 海拔 B. 电网供电电压 C. 天气状况 D. 交通流量6.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我国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的是() A. 成都 B. 拉萨 C. 北京 D. 大连 7.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 A、散射 B、反射 C、吸收 D、折射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示中A、B、C、D四个箭头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9、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人教版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B.若物像偏于左上方,需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方能在视野中央看清物像 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把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应调大光圈,换凹面反光镜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4.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A.H2O、CO2、ADP B.H2O、CO2、ATP C.CO2、[H]、ATP D.[H]、H2O、ADP 5.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ATP和ADP同时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 C.A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D.AD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6.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7.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D.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8.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请把每小题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每小题2分,)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动中心相同 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2、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C、陡坡,等高线稀疏 D、缓坡,等高线密集 3、下列有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故降水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降水多于东部 C、两极地区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 4、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5、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纬度 B、位于高纬度 C、海拨高 D、降水丰富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7、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8、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A、人口数量 B、人口增长数量 C、人口密度 D、人口自然增长率 9、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10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0‰ B、20‰ C、5‰ D、30‰ 10、下列不属于人口密集地区的是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北美洲东南部 1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