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编制说明

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附后)

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

一九八四年四月

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

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承包统测任务的各区县水利局及公社水利站,应尽快组织人员,到各拟定井点逐井落实。凡拟定在村庄某一方位或断层两侧的井点,务必按要求选点。

选点应首先选用可以测量水位而未按泵的井点,包括水源不足没使用的井孔。其次选用水泵待修而未提泵的井点。如二种情况均不存在,可选用按泵井点,将泵提出,然后测水。

2、提泵注意事项:凡按离心泵的浅井和按潜水泵的深井,因水位可测,勿须提泵。

凡必须提泵的井点,勿必在2月25日前将泵提出。提泵时,大队管委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并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提泵后,为确保井孔不被扔入碎石杂物,由大队管委会指定专人保护井口,井口保护人亦应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确保井孔不受损坏。

3、确定井口固定点:

提泵后,确定井口由明显特征的地方为“井口固定点”,用红漆作出标记,每次测水,均以此点算起。

凡无法标记的井口须埋石设标,作为井口永久固定点。

4、试测水位:

提泵井自提泵之日起,无泵井自确定之日起,由各公社水利站协同大队管委,指定专人每日测量水位一次,分别作出记录,以观测水位逐日下降幅度,防止统测水位时出现偶然误差。

试测水位时,注意周围有无机井抽水,记录中应予注明,最好劝其停止抽水。

试测水位,工具一般用测绳和测钟,如30—40米听音不清晰者,改用电线和万用表测水。

5、统测水位:

统测水位确定为1982年3月1日上午进行。地表为水库、河道水位同时进行,水准引点路途很远,当天不能完成者,可及早将高程引至测点附近,然后做到一日测完。

规定统测前三天,即2月26日,凡在观测井500米范围内,不允许任何机井抽水浇地。如发现抽水者,观测人员应向生产队领导申明理由,劝其停抽。统测之原始记录,由水利站统一收存,妥善保管。

6、测水工具:测井一般用皮尺、测绳测量,深井一般用测绳、电线、万用表测量。具体何种工具,根据已了解水位和试测水位确定。

使用测绳测水位,每米以内的读数,用钢尺或木折尺度量。测钟使用Φ89mm无缝钢管制作,下口为啦叭形,上顶为封闭半球形,系铁环一个。

使用电线测水,侵水线头均用塑料管保护,以免接触井壁。塑料管上口,缠以绝缘胶布,防止井帮淋水灌入。线头以下吊一直径5厘米铁球或直径2厘米铁棒,重量足以使电线伸直。

废旧测绳误差较大,不可使用。仅限使用全新测绳或半新测绳。电线尺寸,用白胶布标记,用透明胶纸外包。电线和测绳使用前均用钢尺和皮尺校核。

7、精度要求:统测水位,要求反复三次。使用测绳误差不得超过±2厘米。

使用电线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反复几次测量时,中间停顿5—10分钟,待水面平静后再测。观测人员,应将每次观测数据分别记录。

引井口高程,一律使用黄海基面,按四级水准精度要求。

8、质量检查:

统测期间,由市水利局、省水文地质一队、市区划办、区县水利局派人,各水利站长,分别到各各测井现场作巡回检查。一旦发现测量有误,立即责成重新测量。

统测原始记录数据,由各水利站安排人员填入“测井任务承包单”。与此同时确定他人另作校核。填表人、校核人均应在承包单上签名。

9、提交成果:

要求完整无误填好“测井任务成包单”和“统测水位登记表”,一式四份,以公社为单位装订成册统一上交。

济南市水利局

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山东省第一水文地质队

一九八二年二月十日

附件一:1982年3月1日济南市全市地表、地下水位统一观测资料p6 附件二:“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及评审意见p36

附件三:“济南南部山区地质水文特征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p53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

水文水资源综合实习 报告 姓名: 班级:水文10-01 学号: 人员:水文2010级实习队 时间:2012.10.01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 第一篇地质构造填图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地质填图说明书 第二篇水文地质测绘 2.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1.1 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社会经济 2.1.4 交通位置 2.1.5 区域地层与构造 2.1.6 含水层与隔水层 2.1.7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2 填土区水文地质说明书

2.2.1 水文地质概况 2.2.2 填图区地下水流场分析 2.2.3 填图区水化特征及其分区 2.2.4 填图区灾害、环境、工程地质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及感想 附录一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记录表 附录二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剖面图 附录三宝泉水库流量计算表 附录四焦作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 附录五实习照片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实践去充分检验和更进一步理解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学生以后就业时易出现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还能培养大家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综合实习,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内容,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实践课程。该次实习属于生产性质的实习。 三、实习阶段 第一阶段:8.20-8.22在学校期间的实习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8.23-9.1在登封的构造地质实习:探勘、拉剖面、地质填图; 第三阶段:9.5-9.7在辉县宝泉水库的水文地质实习; 第四阶段:9.9-9.15在焦作区域内进行的水文实习; 第五阶段:9.16-10.30在室内进行的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等图的绘制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1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 000 m 3/d 1 000~5 000 m 3/d <1 000 m 3/d (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3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2)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1000 m3/d 100~1000 m3/d <100 m3/d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1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本)

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本)(1990年12月21日太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1991年2月2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批准 2003年10月30日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04年1月1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批准 2013年6月2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2013年8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批准 2013年8月14日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 东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的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折向三给村,沿汾河至汾河二坝。 南边界:从汾河二坝经清徐县西高白村沿古交市与交城县的行政分界线至郭家梁村。 西边界:沿娄烦县、古交市、静乐县的交界处往南经牛头山、罗家曲村、白家滩村、康庄村到郭家梁村。 北边界:古交市与静乐县的行政分界线。 第三条凡在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泉域水资源的活动,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现泉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晋祠泉域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娄烦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管理、国土资源、林业、环境保护、煤炭工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对在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七条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按照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和管理。 在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应当搞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工作。 第八条一级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其范围: 古交重点保护区:从西向东经罗家曲――古交――寨上――河口的汾河河谷。 西边山断裂带重点保护区: 北界:西铭――北寒――闫家沟。

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1.转换文件格式(jpg—msi影像文件) 具体流程:图形处理—分析—输入—添加文件—转换 2.电子化图件 具体流程: (1)图形处理—输入编辑(一路确定)—在工作台新建点、线、面文件—选中点线面文件名,在“矢量化”菜单下选择“添加光栅文件”—导入转换好的msi 影像文件—进行线编辑 (2)线编辑菜单下—矩形(选中自己要画的图像所占的区域)—输入线,折线,慢慢的描出目标图形(折线线头最好超出之前所画的矩形框,以保证内部区块是闭合,也可设置线参数颜色以区分所描的线和原图线,之后关掉影像图层改回来即可)—描完后—矢量化—删除光栅文件—复位—即可见所描的所有线 (3)其它—自动剪断线—删除线(线编辑菜单或工具栏中)—确保所有线头都删除—其它—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弹出对话框,显示线拓扑错误个数,一次选中,修改错误,直到下次检查无错误为止)—其它—线转弧段—保存自动弹出的文件(一定要重新命名)—在工作台重新打开刚才保存线转弧段形成的区文件,选中改为当前编辑状态—其它—拓扑错误检查—区拓扑错误检查—依次更改错误—确定无错误后—其它—拓扑重建(自动生成区) (4)区编辑—修改参数—修改区参数(也可以点击快捷图标)—选中要修改的区(在弹出的框中可以填充颜色、图案等)—改后—点编辑—输入点图元(根据要输入的点的类型选择需要的点类型)—在图示需要的位置输入点—最后全部选中工作台上的文件—关闭 注:上标输入:#+a+b,下标输入#-a+b 分数a/b,输入/a/b/ 整理人:刘慧文、姚红娟、王贺、徐丹丹、姜子辰、戴梦婷 班级:1050141、1050142 日期:2012-11-19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汾河上游河道渗漏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一章前言 (1) 1.1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5)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5) 第二章晋祠泉域地质环境条件 (7) 2.1地理位置 (7) 2.2地形地貌 (8) 2.3气象与水文 (8) 2.3.1气象 (8) 2.3.2水文 (9) 2.4地质条件 (10) 2.4.1太古界(Ar) (11) 2.4.2元古界(Pt) (11) 2.4.3古生界(Pz) (11) 2.4.4中生界(M Z) (13) 2.4.5新生界(Kz) (13) 2.5地质构造 (14) 第三章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 (17) 3.1泉域边界 (17) 3.2泉域含水岩组 (17) 3.3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0) 3.4泉域富水特征及水化学特性 (20) 3.5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动态 (21) 3.5.1年际变化特性 (21)

3.5.2年内变化特性 (22) 3.6晋祠泉断流的原因分析 (23) 3.6.1气候因素 (23) 3.6.2汾河渗漏量 (24) 3.6.3人工开采量及煤矿排水 (24) 3.6.4侧向排泄 (25) 3.7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 (25) 3.8晋祠泉域的复流条件 (26) 3.8.1岩溶水资源总量控制 (26) 3.8.2泉域岩溶水位及流场控制 (26) 第四章汾河上游河道渗漏量的计算 (29) 4.1河道渗漏段的确定 (29) 4.2汾河上游流量的变化趋势 (30) 4.2.1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31) 4.2.2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34) 4.3河道渗漏量与汾河上游流量间的关系 (35) 4.4河道渗漏量的计算结果 (38) 第五章河道渗漏量的变化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41) 5.1模型建立 (41) 5.1.1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 5.1.2数学模型 (43) 5.2数值模型 (44) 5.2.1模型网格剖分 (44) 5.2.2模型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 (46) 5.3模型识别与检验 (53) 5.4模型预测 (57) 5.4.1预测方案 (57) 5.4.2预测结果 (58)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3)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山西省-【水利规划】

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坚决遏制违法案件频发势头,达到了“查处一方、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2017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76件,其中:河湖案件25件,水工程案件3件,水资源案件41件,水利建设管理案件1件,其他案件6件。 对2013年7月以后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取消下放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共39项。进一步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程序,取消涉水行政审批5项,24项实行了网上办理,其中4项已试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取水许可审批由45个工作日缩短至34个工作日办结,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承诺在19个工作日办结。2017年受理办结的488件审批申请,无一例超时办理。 【水资源】完成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23亿m3目标,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山西省地下 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 在晋祠泉域重点保护区实施禁采限采,编制完成了晋祠泉域及重点保护区范围的拐点坐标地理信息图,对泉域内煤矿进行了重新排查,提出了19座煤矿的分类处置意见。实施汾河水库、汾河二库的联合调度,加大汾河河道对晋祠泉域的入渗补给,二库库区年平均渗漏量达到6370万m3,二库大坝下游—兰村水文站区间河道年平均渗漏量达到5140万m3。截至2017年年底,晋祠泉地下水位埋深3.8m,相较于2017年1月1日上升了0.17m。 《山西省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方案》于6月8日通过山西省人民政府第152次常务会议审议,9日通过 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届第27次常委会议审议,8月省人民政府予以印发。 2017年年初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度全省用水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将82亿m3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市。2017年10月,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与取水许可审批合二为一,简化了取水许可审批手续;全年共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水环境评价报告、取水许可报告批复124个。 【水利规划】2017年6月7日,在大同举行“七河”生态修复启动暨桑干河治理工程开工仪式,标志 着山西省“七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大同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桑干河水质净化、怀仁牧草基地喷灌以及沁河干流河道治理等9个生态修复项目开工建设。 5月27日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总投资70.5亿元,其中水利投资65.83亿元。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三年滚动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2017—2019年)》,山西省重点开展了农业高效节水、神头泉域保护、在桑干河干流建设蓄水水域和湿地、建设天(镇)阳(高)盆地生态调水工程等。至2017年年底,批复14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达投资计划4.3亿元,万家寨引黄总干和南干泵站二期扩机工程,大同市南郊区冯庄、田村等片区节水灌溉工程,桑干河固定桥生态蓄水工程等6个工程已开工建设。6月17日,利用大水网工程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向桑干河实施生态补水,补水流量12m3/s,历时38天,累计向桑干河干流调引黄河水3000万m3。 配合黄委、陕西省编制《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任务书》,并通过了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2017年5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 《关于禁止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9月,完成可研总 报告及《黄河水沙变化及古贤入库水沙设计》《工程规模》《坝型比选》等专题。编制完成《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山西省供水区专题规划报告》,规划近期 (2030年)年供水量18亿m3(其中农业15亿m3,工业、生活3亿m3),供水流量161m3/s,农业灌溉 面积为598.5万亩。远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供水量23亿m3,新增灌溉面积191万亩。 根据10月19日水利部《关于完善2018—2020年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库的通知》,组织各市水利 (水务)局上报了山西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结合2016年上报的《山西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实施方 案》对34个项目进行了筛选和排序。优先安排前20个项目纳入2018—2020年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库。 【前期工作】完成水利项目审查46项,其中可研26项,初步设计11项,设计变更9项。 2017年3月启动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大同、朔州两市。截至2017年年底,朔州市33个项目,完成前期立项17项;大同市28个项目,完成前期立项24项。全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批复汾河新二坝工程、一坝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及中游核心区汾河大堤应急加固工程实施方案等项目。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水质提升工程:滹沱河太原水质提升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完成;临汾市引沁入浮至尧都区专线水质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完成,进入研究筹资方案中。 推进县域小水网调蓄水库前期工作,年底完成前期立项批复12项,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9项。完成大水网骨干工程东山供水、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三大骨干工程阶段性调概工作。 【投资计划】 1.年度投资计划分解下达 (1)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06596万元,其中: 5 8 2 山西省

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斜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长:任丛平 总工程师:鲍永胜 技术科长:李乔 编制:李乔 编制时间:2014年7月

目录附图 1、地形地质图1:2000 2、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4、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5、矿井等水位线图(西区)1:2000 6、水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 附表: 1、地下水位参数表 2011年1—12月水文观测成果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交通位置 明鑫公司混合斜井位于巴里坤县石炭窑煤田(矿区)东部,行政区划属巴里坤县博尔羌吉镇管辖,距巴里坤县城西北93km,距哈密市西北230km。西邻兵团农十三师红山煤矿,东邻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立井。其中心地理坐标东径92°28′16″,北纬44°07′15″。 巴里坤县城至博尔羌吉镇的二级柏油公路经煤矿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二、地形地貌 石炭窑矿区位于天山东段北侧,属山间盆地型准丘陵地貌,海拔+1600m~+1750m,地势东高西低,中间基本为较平坦戈壁,系第四系洪积、风积型砂砾层,无植被或零星植被,矿区外南部为高山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 三、气象 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常年少雨、多风、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28.5℃,一般温差在30℃左右,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199mm,平均蒸发量1716mm,最大积雪深度500mm。年平均风速5.9m/s,最大风速27m/s,最多风向为西风。封冻期由当年的10月上旬至次年的3月底,冻士深度1.5~1.7m。

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国家地质总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 编图方法与图例 (试行) 地质出版社

第一部分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 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 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五)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

关于兰村泉域泉源区的保护整治方案建议

关于兰村泉域泉源区的保护整治方案建议 陈拉才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处,太原030009) 摘要:文中根据目前兰村泉域泉源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现状环境,提出了对兰村泉域泉源区保护的治理方案建议。 关键词:保护泉域现状环境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B 太原市兰村泉域属省管岩溶大泉之一。位于太原市的东北部,泉域内有兰村水源地、枣沟水源地、三给水源地和西张—太钢水源地,是向太原市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的主力水源地。兰村泉上世纪50年代平均流量为4.05m3/s,“烈石寒泉”是兰村泉的典型代表。从1957年兰村水厂建成投产之后,人工开采量不断增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再加上枣沟水厂、五水厂、十水厂、西张—太钢水厂的建成投产,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旱情持续,补给量减少,人工开采量增加,岩溶水位急剧下降,导致1986年“烈石寒泉”断流。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实施兴水战略的总体思路,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兰村泉域泉源区的保护与整治力度,是保护兰村泉域水资源的核心。这对稳定岩溶地下水位,使泉域岩溶水生态环境逐步得以修复,促进省城太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基本情况 1)兰村泉源区保护范围。泉源区行政区划属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西北部、位于汾河在太原盆地的出山口处。北界为兰村军库岗楼向东、西各1km,宽约2km的范围,东界为汾河一坝渠首至中北大学的西围墙,西部至边山断裂带,面积约为5km2。 2)地形地貌。泉源区西、北面邻基岩山区,海拔高度多在800-1100m之间。东、南部为太原断陷盆地平原区,为冲、洪积平原地貌,海拔高度在800-830m之间,地形平坦,略向南倾。中部为汾河河道,地势总趋势是北高南低,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3)气象水文。泉源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干旱多风,雨量集中,蒸发强烈,四季分明。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夏秋季以东南风为主,且风沙较大。泉域内最大的河流是汾河,汾河在兰村泉源区段为兰村峡谷口至汾河一坝渠首,河段长约1km。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3年6月26日修订)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1995年4月28日太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1995年7月20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批准2003年10月30日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修订2004年1月1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批准2013年6月2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修订2013年8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障水源地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 东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行政区划边界。 南边界:从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西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 北边界:太原市与忻州市行政区划边界。 第三条凡在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泉域水资源的活动,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现泉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阳曲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管理、国土资源、林业、环境保护、煤炭工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对在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

海南岛水文地质

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一、水文地质特征 海南岛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碳酸岩类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五大类(图2-9)。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四周沿海沙堤沙地、滨海平原和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陵水河、宁远河、望楼河等主要河流中下游河流阶地和出海口地区,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粉砂等,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富水性等变化较大。 (二)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 主要分布于琼北承压水盆地和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琼北承压水盆地分布于王五-文教断裂以北、东寨港以西的琼北地区,自上而下分布有8个含水层,岩性为贝壳碎屑岩、贝壳砂砾岩、粉细砂、中粗砂等;各个含水层的水质、富水性变化较大;第1、2、3承压水为常温水,是优质的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第5、6、7、8层承压水是低温热水。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主要包括莺歌海-九所自流盆地、崖城自流盆地、三亚自流盆地、藤桥-林旺自流盆地,不同承压水盆地的含水层个数不同,一般为4-5个,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等,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变化较大。

图2-9 海南岛水文地质简图 (三)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岩,含水层岩性以微孔状、气孔状玄武岩为主,凝灰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次之。 (四)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 零星分布于儋州市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三亚的大茅、红花,昌江石碌、王下,东方江边等地。三亚大茅、红花凹谷等地为第四系覆盖,其它地区出露于地表。 (五)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区,根据岩类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红层(局部层间)裂隙水、层状岩类(网状层状)裂隙水、块状岩类(网状脉状)裂隙水。 二、工程地质特征 (一)岩体工程地质

地质制图与识图

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是用钢笔、铅笔或木炭等,以线条来画出物像明暗的单色画。 一、素描的步骤和方法 1.野外观察 2.勾画大体轮廓、控制比例和前后位置 3.画出整体的立体形状 4.加工细画、并初步成图 5.素描图应附的文字说明:①图中的山脉、河流、居民点、湖泊等名称和标高。 ②地质界线或地质符号、代号及相应说明。③素描图一端的方位及时间。④图书和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⑤素描作者及其所在单位。 二、参照物的作用 ①显示地质体的规模和比例。 ②说明素描图的地点和方位。 ③增强立体感,加强透视效果。 ④反映地质体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 ⑤表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⑥衬托大自然的壮观,表现地质体的真实形象。 三、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综合取舍,用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l) 平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响,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做水平面,采用正投影的方法,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只说明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高低起伏。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 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 (2) 地形图就是将地面上的一系列地物和地貌点的位置,通过综合取舍,把它们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再按比例尺缩小后绘制在图纸上的一种地图。 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表示方法,而形成独立的图种。比例尺一般为1 :500~1 :100万,其中小于1:5 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 四、地图的编制原则 (1)地图投影基准面。将地球上的物体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就是海水高潮与低潮的平均高程面,它是穿过大陆和岛屿的一个闭合曲面。为了计算方便,选择一个接近大地水准面的椭圆体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2)经线和纬线。经纬线构成了地理坐标网,通过它可以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采用这种地理坐标网。但在大比例尺图上,都采用直角坐标网,又称公里网。(3)方位。在地图上是以方位角来判断地形、地物的方向的。方位角有三种: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比例尺。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比例尺。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图式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三种表现形式。 (5)图式、图例。地球上的物体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各种符号的形式、尺寸及文字格式等,都有专门的收录,供绘图阅图者使用。 五、地图编制的方法 1.实地测图和摄影测量制图 2.野外调查制图 3.数据资料制图 4.地图资料制图 5.文字资料制图5.遥感资料制图7.计算机制图

水文地质图着色原则2018

水文地质图的着色原则 水文地质图的着色原则 1、颜色是最醒目、最直观的信息。对地质、矿产来说,最重要的是地层的时代 和成因。因此,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和不同成因的第四系,采取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参阅GB 6390—86《地质图用色标准》。 2、对水文地质来说,重要的是区分4种不同的含水岩体(松散岩类含水岩体、 碎屑岩类含水岩体、可溶岩类含水岩体、块状岩类含水岩体)和它们的富水性。 3、目前,各勘查单位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多按地质图的着色标准进行着色,其 颜色不能直观地反映不同的含水岩体和它们的富水性。 4、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着色标准,建议参考《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的着色原则,采用黄、褐、蓝、红4种颜色代表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体、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体、可溶岩类岩溶水含水岩体、块状岩类火成岩裂隙水含水岩体。上述4种颜色由浅至深分为4种色调,反映含水层弱、中、强、极强4级富水性。保留地层时代的界限和代号。含水层的富水性分级,可以参照下表: 含水层富水性分级弱中强极强 泉水流量(L/s)<11~1010~100>100 管井出水量(m3/d)<100100~10001000~10000>10000钻孔单位涌水量(L/s.m)<0.10.1~11~10>10 5、变质岩中的板岩、片岩按碎屑岩类含水岩体着色;白云岩、大理岩按可溶岩 类含水岩体着色;片麻岩、混合岩按块状岩类含水岩体着色。 6、水文地质剖面图潜水位以上透水不含水的岩层不着色,隔水层可以用黑色正 交的网格表示。 7、根据上述简明的着色原则,除了地层的时代以外,颜色可以区分4种不同含 水岩体的地下水、4级不同的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以及地下水的隔水层。 1

地质图图例花纹

花纹图案 ①沉积岩花纹 砂岩HW001 石英砂岩HW002 硬砂岩HW003 铁质砂岩HW004 长石砂岩HW005 粉砂质泥岩HW006 泥质粉砂岩HW007 凝灰质粉砂岩HW008钙质砂岩HW009 砾岩HW010 角砾岩HW011 砂砾岩HW012 砂质砾岩HW013 钙质砾岩HW014 硅质砾岩HW015 页岩HW016 炭质页岩HW017 铝土页岩HW018 油页岩HW019 硅质页岩HW020 凝灰质页岩HW021 砂质页岩HW022 粘土岩HW023 泥页岩HW024 砂质粘土岩HW025 硅质粘土岩HW026 灰岩HW027 泥灰岩HW028 石灰岩HW029 含泥质灰岩HW030 砂质灰岩HW031 硅质灰岩HW032 结晶灰岩HW033 沥青质灰岩HW034 生物灰岩HW035 炭质灰岩HW036 含圆藻硅质灰岩HW037 硅质结核灰岩HW038 含燧石结核灰岩HW039 硅质条带灰岩HW040竹叶状灰岩HW041 瘤状灰岩HW042 鲕状灰岩HW043 碎屑状灰岩HW044角砾状灰岩HW045 砾状灰岩HW046 页状灰岩HW047 豹皮状灰岩HW048薄层灰岩HW049 白云质灰岩HW050 砂质泥灰岩HW051 硅质泥灰岩HW052白云岩HW053 泥质白云岩HW054 石灰华HW055 磷块岩HW056 铝土层HW057 锰矿层HW058 黄铁矿HW059 铁矿层HW060 煤层HW061 石膏层HW062 岩盐HW063 泥岩HW064 硅质条带泥灰岩HW065 中厚层灰岩HW066 含砾砂岩HW067 含砾石英砂岩HW068含角砾砂岩HW069 石英岩状砂岩HW070 泥质条带灰岩HW071 含砾泥质板岩HW072硅质泥质板岩HW073 含砾凝灰岩HW074 安山凝灰岩HW075 砂砾层HW076

调蓄池工程设计研究

调蓄池工程设计研究 1晋祠泉复流工程概况 晋祠泉出露于太原西边山断裂带悬瓮山脚下,属上升泉,是太原西山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点,泉口出露高程802.53~805.26m,距太原市城区25km。由于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和采煤排水,使晋祠泉地下水的补给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泉域断流。晋祠泉水的枯竭,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部分工矿企业置换利用黄河水,关闭所有中小煤矿,泉域内关井压采范围的扩大,以及汾河清水复流工程的实施,使得泉域内汾河渗漏段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得以涵养,泉域内岩溶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晋祠泉自1994年4月30日泉水断流起,水位逐年持续下降。从2008年8月止跌回升后,2011年度岩溶水位回升6m。若有进一步的补水工程,地下水位继续回升,可使晋祠泉再度出流。2002年启动了晋祠泉水景观工程。 2工程建设必要性 明仙沟引蓄水工程是利用引黄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输水至明仙沟蓄水池,可补充晋祠泉域地下水并置换103号井供水任务的工程。为实现晋祠泉尽快复流,实施晋源区关井压采,确保关井压采后引黄供水的安全,在明仙沟内新建调蓄池,通过下渗向晋祠泉域补水,可对晋祠泉域复流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根据可调蓄的水量,向晋祠泉域提供应急补水,可置换地下水部分供水任务。因此,建设明仙沟引蓄水工程尤为紧迫和必要。 3调蓄水池位置选择 在满足自流给用水户供水的前提下,调蓄池应尽可能围绕难老泉附近选址。晋祠泉附近为边山开阔区域,土地肥沃,是古晋阳城旧址区域,因此村庄及文物古迹

比较密集,为避免征地移民,调蓄池应选在沟谷等人口和建筑物较为分散的区域。明仙沟位于距离难老泉泉眼上游1km处,根据该区等水位线图,晋祠泉主要由西北方向来的岩溶水补给,调蓄池位于西北方向,且距离近,故分析渗漏水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向晋祠泉,对晋祠泉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明仙沟控制流域面积5.446km2,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64.6m3/s,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4m3/s,洪水可自明仙沟调蓄池右侧排洪涵下泄,不影响补水和供水水质。明仙沟引蓄水工程取水口位于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迎宾路与滨河西路交汇处,分水口管中心高程767.184m,明仙沟沟顶高程1142m,沟口高程828m。沟长4.5km,地形高程828~1142m,平均纵坡6.6%,河谷底宽20~50m,向上逐渐开阔,河床覆盖层在0~6m左右。明仙沟沟窄坡陡,为得到较大的容量,必须修建相对高的坝体,但对下游晋祠古镇和赤桥村防洪不利,同时蓄水会破坏一定淹没范围内的植被。调蓄池蓄水后,可能存在塌岸等问题。根据《小型水库更新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汇编》精神,本次在沟内下段河谷底宽最宽处(70m)选择适宜的调蓄池位置。 4调蓄水池容量确定 受地形条件所限,依据太原市对西山生态的保护原则,调蓄池按照不淹没明仙沟内两岸坡植被的要求,采用在沟底较宽处放坡开挖覆盖层的方案,该方案可形成1.0万~2.0万m3左右的调节容量,以满足晋祠泉应急补水和调节蓄水的工程任务。方案一:选定的调蓄池处沟谷谷底左岸高右岸低,可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以及沟内现状洪水下泄路径,选择在右岸布置排洪建筑物,因地制宜开挖池底覆盖层后碾压回填至右岸谷底,并通过排洪建筑物的设计完成洪水排泄与消能。同时,开挖出的弃渣可碾压回填在调节池下游原土后,既满足挖填平衡,同时可对调蓄池起到加固作用。蓄水位850.5m,池顶高程852.5m。调蓄池下游填方处采用碾压均质土坝,最大坝高6.5m,总容量1.75万m3。调蓄池左侧地势较高,为安全起见可在此处布置进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综合课程实习报告 报告编写人:王继东 专业班级:水文0902 指导教师:孔圣元赵志怀 张志祥陈军峰 实习地点: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实习时间: 2012.6.17-2012.7.6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5) 第三节实习目的及任务 (6) 第二章气象水文条件 (7) 第一节气象条件 (7) 第二节水文条件 (7) 第三章地层岩性及岩浆岩体 (8) 第一节地层岩性 (8) 第二节岩浆岩体 (13) 第四章地质构造 (15) 第一节概述 (15) 第二节主要地质构造及应力状态分析 (15)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21) 第一节构造发展史 (21) 第二节沉积发展史 (22) 第六章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 (23) 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23) 第二节地质灾害 (24) 第七章结束语 (27)

第二部分图件 1、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剖面图…………………………比例尺:1:1000 2、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柱状图…………………………比例尺:1:500 3、水峪贯教学填图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水峪贯地区位于吕梁山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南部。以狐偃山主峰为中心,

总面积约3502km ,地处东经''0011252111?- ,北纬''45373737??-。交城县至古交市公路纵贯本区,而古交市和交城县与太原市分别又铁路和公路相接,目前太原市与水峪贯每日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运行,交通十分方便。 本区属吕梁山系,其主峰狐偃山,标高为2207m ,一般高程在1100 m--2000 m 之间,相对高差500 m--900 m ,属中高山区。区内西北部山高林密,东南部地势略低。西冶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后,经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境于介休城汇入汾河。 附交通图及行政图如下(图1—图3): 图1 山西交通地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