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认识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常见碱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学习,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物质学习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陌生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学习,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物质鉴别别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碱(一)

常见的碱(一) 1.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2.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干冰CO2B.生石灰Ca(OH)2C.烧碱NaOH D.食盐NaCl 3.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浓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4.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A.紫色——红色——蓝色B.蓝色——紫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 5.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 B.镁条 C.氯化钾溶液 D.氯化铜溶液 6.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氯化钠 D.浓盐酸 7.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8.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NaCl B.Al(OH)3 C.CaO D.NaOH 9.下列气体其中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CO2 B、O2 C、SO2D、HCl 10.下列对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的热 B、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C、对皮肤、衣服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D、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11.上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可表示铁、 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其反应类型是②;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③;D处产生的现象是④。 13.氢氧化钠吸收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____剂,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0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密闭、振荡,可以看到,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导管、镊子、投影仪; 药品:浓硫酸、鸡爪、NaOH溶液(20%)。 学生用具:仪器:滴管、研钵、烧杯、纱布、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玻璃棒、点滴板、镊子、表面皿、蒸发皿、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酒精、花(果实)、浓盐酸、浓硫酸、生锈的铁钉、NaOH固体、生石灰、蒸馏水。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第二课时: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和碱? [学生发言]如:酸有醋酸、盐酸、硫酸、硝酸、果酸,碱有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钠。 [设问]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 [回想]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 了颜色? [学生回答]1.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是碳酸改变了溶液的颜色。 [讨论]根据以上知识,试讨论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的方法。 [学生发言]取各物质的溶液各少量,分别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则被测溶液是酸溶液,否则为碱溶液。 [引导]好,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即可验证你设想的正确与否。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将10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 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学生活动] [展示与交流](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示例一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示例一 章节第十单 元 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型 新 授 教学 方法 综合法 教 学 媒 体 投影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能 力 目 标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对比,认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初步学会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 教 育 目 标 通过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认识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 教 学 难 点 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 课时安排3课时 教 具 实验仪器、投影仪 教 学 环 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复习引入 指示剂 [实验10-1 ] 向溶液中加入酸碱 指示剂 讲述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 第49页 举几种常见的酸? 一、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实验10-2] 酸的用途 2、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10-3] 浓硫酸有腐蚀性 [实验10-4] 举几种常见的酸、 碱的例子,引入课题 引导思考:二氧化 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 液如何变色?是什么物 质使之变色? 演示实验 实验,引导分析 提前分组,上课前 准备好研钵、纱布、烧 杯等仪器 及上述实验中的四 种溶液 读名称 引导观察 简介 将纸、小木棍、布 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我们在使用浓硫酸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 提问:为何要将浓 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 思考:如果将稀硫 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记录,讨论 分析出四种物质中,哪些 是酸溶液,哪些是碱溶液。 提前按要求准备好植物 的花瓣或果实,进行探究 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比 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哪些在 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 果较好。 书写化学式 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阅读书51页 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阅读书53页 分组讨论 分析回答 讨论回答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6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酸和碱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2、怎样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 专题划分专题一:(1 课时) 专题二:(1 课时) 专题三:(4 课时)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溶液的酸碱性所需课 时 1课时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常见的碱教案

常见的碱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2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 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 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缘由。 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一一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 学生观察图10-7被氢氧化钠腐蚀的鸡爪。 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 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 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 引导学生观察, 然后互相交流。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 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的现象。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并对已 学知识的回顾 Ca(OH) 2+CO 2=CaCO 3 J NaOH 有强烈的腐 蚀性在使用NaOH 时必 须十 分小心。 苛性钠、火碱、烧碱 学生阅读课本寻找 答案。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 放热。 设计意图 利用趣味实验, 设置悬念。 不作回答,留下 悬 念,引入新知识的 学习。 进行化学药品 的安全知识教育。 激发学生提出 问题 和研究问题的 热情。 通过实验和问 题引导学生学习,降 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杀色汽球 加入MaO 西各港后』振荡

人教版初三化学题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可修改编辑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十单元酸和碱 教材解读 本单元有关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在内容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2 .

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的腐蚀性,理解物质酸碱性的微观实质;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认识酸和碱的通性,领会观察、对比、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 4.通过列举酸和碱的主要用途,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对人体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5.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教学方法 1. 充分运用实验,突出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征。 2. 采用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方法 运用比较、归纳、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4 课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课时 实验活动 2 课时 单元复习 1 课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可修改编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 教材解读 本单元有关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在内容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的腐蚀性,理解物质酸碱性的微观实质;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认识酸和碱的通性,领会观察、对比、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 4.通过列举酸和碱的主要用途,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对人体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5.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教学方法 1. 充分运用实验,突出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征。 2. 采用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方法 运用比较、归纳、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可编辑修改-

课时安排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4 课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课时 实验活动 2 课时 单元复习 1 课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合物。 2. 知道酸和碱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能设计和完成与之相关的实验。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及解析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X、Y、Z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C.若Z能从金属Y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D.若X为金属锌,则Y可能是铁 2.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红橙绿蓝紫 pH范围1~34~56~78~1011~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A.由红到蓝B.由绿到橙C.由蓝到绿D.由紫到红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Na2SO4,BaC l2,KNO3,NaCl B.Na2SO4,Na2CO3,BaC l2,HCl C.NaOH,Na2SO4,FeC l3,BaC l2D.NaCl,AgNO3,NaNO3,HCl 4.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等体积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在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放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 B.5.68g C.6.5g D.7.09g 5.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6.金属X的活动性比较强,它的氧化物为X2O3,其对应碱为其对应碱为X(OH)3.X(OH)3难溶于水,而X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XCl3的是( ) A.X+HCl B.X2O3+HCl C.X(OH)3+HCl D.X(OH)3+MgCl2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用作检验试剂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酚酞试液C.盐酸D.氯化钡溶液 2.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红橙绿蓝紫 pH范围1~34~56~78~1011~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A.由红到蓝B.由绿到橙C.由蓝到绿D.由紫到红 3.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4.如图所示是A、B、C和Fe四种金属在盐酸中反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铜 B.金属A不能制取氢气 C.铁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Fe>C 5.将一根铁棒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铁离子B.“”表示铜离子

C.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D.反应后铁棒质量减小 6.室温下,向 a克 Mg粉和 Ag粉的混合物中加入 Cu(NO3)2溶液,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镁B.滤液中一定没有 Cu2+ C.滤渣质量一定小于 a D.滤液中一定含有 Ag+ 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8.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 9.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10.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丙能产生气泡,并分别生成X、Y,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丙>甲>乙B.甲>乙>丙C.乙>甲>丙D.甲>丙>乙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 A pH试纸pH=7,恰好中和 B锌粒有气泡产生,则H2SO4过量 C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 D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H2SO4溶液过量 A.A B.B C.C D.D 12.取敞口放置的氧化钙样品22g,加入足量盐酸,产生4.4g CO2,再向剩余溶液中足量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酸(H2SO4、HCl)和碱[Ca(OH)2、NaOH]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列举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能力目标 1.通过课本中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鉴别出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一些典型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处理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灼伤等突发事故。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和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作建筑材料等内容的的学习,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通过【实验10-3】、【实验10-7】认识到酸和碱的腐蚀性,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对浓、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体会到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理解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通性及反应规律与物质制备。 3.通过对比实验,学会酸、碱与其它物质的鉴别。 ◆教学难点 1.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解酸、碱具有通性原因。 2.通过挂图或播放视频,学习酸、碱的安全使用及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仪器食醋、石灰水等药品石蕊、酚酞试剂植物的花瓣或果实酒精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教师讲授+学生归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二、常见的碱 1.几种常见的碱 2.碱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