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一、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

?―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的形态

?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

?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

?3、地貌的分布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

?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

?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

?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

?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

?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

?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

?微地貌例如,沙波纹

(2)地貌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例如:基岩物质:大陆型地壳--硅铝层(沉积岩、花岗岩)——大洋型地壳—硅镁层(玄武岩)

?沉积物质:古代海相沉积物(现为陆地,曾为海洋);一个干谷(有圆滑的鹅卵石)--古河道

2 地貌的形成

?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1)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

?A、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内力作用:指由地球内部的放射能(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引起的作用,它使地壳发生运动(水平/垂直)、岩层褶皱和断裂、引起岩浆活动、火山和地震以及重力作用等。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比如:地表一些巨型、大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B 、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等外力所起的作用。

?*按照外力的性质可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按照外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块体运动等。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夷平地表

? C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发育过程中始终是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例如:地貌轮回(上升—侵蚀;下降--沉积)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地貌按营力性质分类

?构造地貌(内力地貌):全球构造地貌(第一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二级)、地质构造地貌(第三级)

?外力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2)岩性----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例如:硬度高的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多造成高山峻岭;而软弱的页岩、灰岩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易溶解的碳酸岩、黄土等则形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黄土地貌。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

?例如:板块边界多为巨大褶皱山地和大裂谷,板块内部多为平原、台地、丘陵;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时间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亦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形态,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例如:喀斯特地貌:溶蚀高原(多为石芽、溶沟);峰丛峰林、溶蚀盆地;溶蚀平原(多孤峰)

3、地貌的分布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例如:在热带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和喀斯特作用,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坡地地貌。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沙作用盛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荒漠地貌。

?在雪线以上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川地貌。

?在寒带和雪线与林线之间的亚高山地区,虽不能终年形成冰川,但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地表经常处于冻融状态,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缘地貌和各种冻土现象。

?

(四)地貌学的研究目的

是揭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岩性和地质构造以及作用时间四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改造不利的地貌条件。

?(五)地貌学的性质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

?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

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一)我国古代地貌知识的积累:(萌芽期)

?*沈括.《梦溪笔谈》:对海陆变迁更作了科学的解释。

?他根据太行山崖间发现的螺(luó)蚌(bàng)壳化石砾石层,认为大陆“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流所湮耳”。指出海变陆是由于河流堆积的结果;

?同时又指出由于流水侵蚀(称“冲激”)山地(以雁荡山为例)而造成了山峰与深谷。

?*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对河流侵蚀作用阐述得更为透彻。

?认为陡崖地貌是河流侵蚀的结果,如称―水凿成矶(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小石滩)‖,―江流出山,山削成壁,流回流转,云根迸出‖。

?他还提出―程愈迫则流愈急的科学见解。

?此外,他对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作了最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孙兰.《柳庭舆地隅说》:

?1、提出了“变盈流谦”说,称:―流久则损,损久则变,高者因淘洗而日下,卑者因填塞而日平,故曰变盈而流谦‖。其对地形形成作用已具有蚀积平衡的概念,认识到侵蚀和沉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

?2、他还解释地形形成是三种力量,即―有因时而变,有因人而变,有因变而变‖,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内、外力作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等。

?―因时而变者,如大雨时行,山川洗涤洪流下注,山石崩从,久久不穷,则高下易位‖。指出了由于降雨而出现片流和暴流的侵蚀作用,使地形发生变化,即高

地削平,低地填高。

?―因人而变者,如凿山通道,地道顿异‖。(人为作用,亦可改变地形)

?“因变而变者”是指一种突变力量,包括内力因素,如说:―因变而变者,如土雍山崩,地震川渴,忽然异形,山川改观。‖

(二)近代地貌学的发展

?此期在地貌学理论上贡献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人物是美国学者W.M.戴维斯和德国学者W.彭克,他们是当代地貌学的奠基人。

?1、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

?赫顿(J.Hutton).《地球的学说》1788年:认定地形演变是地质发展的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今天是过去的钥匙”这个地学研究的经典概念。

?依据这个概念,莱伊尔(C.Lyell)发展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根本原理——“均变论”,又称为“现实主义原理”。

莱伊尔―均变论”‖

?他指出地壳岩石记录了亿万年的历史,可以客观地解释出来,而无需求助于圣经或灾变论,

?也就是说,要认识地球的历史,用不着求助超自然的力和灾变,因为通常看来是―微弱‖的地质作用力(大气圈降水、风、河流、潮汐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起作用,就能够使地球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2、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地貌学的出现,适值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发展时期。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促使了这门界于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新学科产生和发展。

?例如: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开发,要求对流水和冰川地貌发育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致力于西部自然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交通建设,地形测量与分析成为了探路先锋。

?

?作为这门新学科奠基者的戴维斯,终生执教,在课堂上善于用简图作讲解,又精于逻辑演绎、推理、归纳,在地貌学界有戴氏学派之专称。这个奠基学派使地貌研究从纯形态描述转为“解释性描述”即成因探索,并开创了地貌学的历史研究方向。

戴维斯的“地理循环学说”P3

戴维斯认为地貌发育有三要素,即构造、

营力、时间。认为地貌的准平原化发育过程

经历三个阶段: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假设: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

?首先,河流在被抬升的地面上下切侵蚀,这时河网还很稀疏,河谷之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较大,河谷横剖面多呈―V‖字形,谷坡陡峭,崩塌、滑坡等作用较强烈,谷坡与河间地之间有明显的坡折,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或称幼年期。

?随后河道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河流纵剖面渐渐趋于平缓,谷坡也变缓加长,河间地形呈浑圆状的山岭,,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中期阶段,或称壮年期。

?再进一步发展,河流下切侵蚀逐渐减弱而趋于停止,分水岭缓慢降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蜿蜒,这时就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或称老年

期。这样一个地貌发育过程可以周而复始,故称之为“地理循环”。指出了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不足之处是:

? A 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化。

实际地貌的发育是非简单循环模式,而是旋迴性的;

? B 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人为地分开,也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 C 其次,他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流水作用。

*“多旋回说”(中国.黄汲清):于1945年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的理论。

?他认为,地槽系的发展是多旋回的,即褶皱系的形成要经历多次造山运动,并不像单旋回论者所持的地槽只存在一次褶皱回返,只经一次造山运动就结束其发展历史。

?例如,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不但有华力西褶皱,还有更早的加里东褶皱,而且在地槽封闭之后,还出现了燕山旋迴和喜马拉雅旋迴的造山运动。

?华力西旋迴是主旋迴(使地槽系封闭,构造性质发生全面质变的旋迴)。

?早期旋迴是加里东旋(发生在主旋迴之前)

?后期旋迴是燕山旋迴和喜马拉雅旋迴(发生在主旋迴之后)。

3、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德国的彭克(W . Penck):《地形分析》1924年

?提出了与美国W.M.戴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不同的地貌演化学说,

?彭克专注坡地形态研究,认为内、外力同时作用,而地貌形态则揭示了内、外力的关系。

地形分析

凸形坡:上升>侵蚀;

直线形坡:上升=侵蚀

凹形坡:上升<侵蚀

或地壳构造长期稳定

S 形坡:稳定→上升;

?二战结束后,地貌学的“定量革命”使地貌学的一个新学派——动力学派初露头角。

全球进入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工程建设对地貌研究提出了定量评价和短期准确预测的高要求。地貌作用和地貌变化的野外实际测定开始得到重视,逐渐成为地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1952年,斯特拉(A.Strahler).

美国.《地貌学的动力基础》为代表。

?地貌学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分支学科,主要是按地貌营力的不同作分门别类的集中研究,形成河流地貌学、冰川地貌学、海岸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对岩石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冻土地貌、黄土地貌和洋底地貌的专门研究亦有明显进展,开始形成了多学派、多部门和多方向的研究局面。

(三)地貌学的现状------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分支地貌学科发展较快

?1962年,乔利(R.J.Chorley)把系统论的概念引入地貌研究,

?地貌随时间无固定顺序发育和存在稳态地貌的新认识,使戴维斯的地貌随时间的推移,分阶段有顺序地演化的学说,受到了致命冲击。

?现代地貌学的研究,在部门地貌、气候地貌、构造地貌、地貌演化模式、地貌动力过程、地貌突变与地貌临界、地貌年代,以及应用地貌等方面都有深入的发展。大地构造地貌学、洋底地貌学、冰缘地貌学、热带地貌学、干旱区地貌学、岩溶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灾害地貌学、工程地貌学、人类地貌学、环境地貌学、理论地貌学、古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和外星地貌学等一大批新分支学科先后建立。

? 3.与相邻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脱胎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是属于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地貌学与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各种动力学(河流、冰川、海洋、风沙)、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 4.研究手段和方法提高很快

?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地貌学界要加速应用和动力因果两大方面的研究。遥测、遥感、微测、地理信息系统和测年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地貌学各个方面特别是应用、动力因果和区域对比方面的研究能力。

四、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在现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情况下,环境地貌和应用地貌的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地貌研究在国土规划、区域开发、资源调查、环境建设、工程建设、土壤改良、水土保持、防灾抗灾、地形测量、遥感技术应用和国防建设等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考题: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2、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阐述“变盈流谦”说。

?4、了解当代地貌学的奠基人W.M.戴维斯和德国学者W.彭克的理论。

第二章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内营力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即通过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

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大洋。地球表面最大一

级地貌形态,它主要由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形成。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和海洋中的大的地貌形态

和地貌单元,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

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大

地构造的表现。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小规

模内力作用形成的某一局部的小型构造地貌形态。有的

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如火山,单面山,

向斜谷等。

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

?地球的形状(既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指包括水圈在内的整个地球在自转和重力作用下呈现的外形——比较接近椭球体(扁率1:298)

?证明:P5图2-1

?原因:大地水准面微微起伏的特征,可能是地幔内部物质差异的表现,也可能是地球内部对流运动导致的。

二、大陆与大洋

?(一)大陆与大洋的基本形态特征

内部起伏都很大:

?1、大陆最大高差为9242米,平均高度为850米。

?按占大陆面积的比例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

?按各大洲平均高度,最高是南极洲,最低为欧洲和大洋州;

?2、大洋最大高差为15000米,平均深度为38000米。

?按占大洋面积的比例依次为洋底、大陆坡、大陆架。

?按各大洋平均深度,太平洋最深,北冰洋最浅。

?关键点:高差、平均高度(深度)、占面积比例、最高(低)

(二)大陆与大洋的地壳基本特征

?1、大陆(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9%。大陆地壳密度小(2.7g/cm3)、厚度大(平均33公里)。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其下为花岗岩质的基础,再下面为从洋底延伸而来的玄武岩质层。

?2、大洋

?1)大陆边缘(洋底与大陆之间的水深小于3000m的过渡地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的地壳具过渡性质,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

?2)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底地壳密度大(2.9g/cm3)、厚度薄(平均7.3公里),由玄武岩质构成,覆薄层深海沉积物或缺乏。

?关键点:面积、密度、厚度、岩石性质

(三)、大陆与大洋的成因

–地壳均衡理论

–1、静态均衡理论:*地球形成了高大的山脉后,为何会不再下沉到原来的位置?

–十九世纪中叶,学者认为高山和它周围的地壳都立在一个浮动面上彼此平衡。

原因是地壳的每一部分有不同的比重或不同的体积。本学说又分为两种说法。P8图2-4

–普拉特(Pratt):主张所有地块都浮立在同一深度的均衡面上,但是各地块的密度不等,上升得高者(即高山)密度小,下沉得低者(即低地)密度大,结果各地块的总质量相等,仍可维持平衡。

–艾里(Airy):则认为各地块密度相同而厚度不同,故高山上升得高,而底部也下沉得深,形成山根;低地上升得低,底部则下沉得浅,故均衡面是有起伏的。在同一底层之上,各地块厚度不同,但彼此仍旧可以平衡

–2、事实:动态均衡理论——地壳厚度是不一的,密度也是不均一的(根据W.汉斯克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普拉特模

式进行)。任何部分发生比重上或体积上的改变,则会造成地壳均衡的调整,

既地壳均衡异常。地壳由老的均衡向新的均衡不断发展。这种均衡运动的根

本动因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它就是大洋与大陆形成的根本原因。

*诱发地壳均衡异常的原因:

外部原因:地表修建水库或湖泊消失;冰盖消失。

内部原因(根本动因):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引发岩石圈的运动形成大洋和大陆,进而形成各种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

第二节大地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

?20世纪中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A、板块的概念:岩石圈在固体地球外层基本上是连续分布的,但它不是一个整体,他被大洋中脊的许多断裂分割,这些被分割的呈块状的岩石圈称为板块。板块可以在软流圈上滑动,板块运动就造就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许多地貌形态。

?

?B、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样板块完全属洋壳构成外,其它五个板块范围兼包陆壳和洋壳部分。板块之间的边界活动带是由三大构造活动带组成。

C、板块的运动:

板块有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相被运动: 例如,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形成于张应力。

相向运动: 例如,碰撞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过程。俯冲带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的汇聚。形成于压应力。

相切运动: 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形成于扭应力。

大地构造地貌的分类

?一、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

?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三、洋底构造地貌

?一、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

?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反映了陆壳漫长的演变历史,主要受新生带构造运动的影响,但也包括了早期构造活动影响的遗迹。

?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分区: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新生代褶皱山带

2.大陆裂谷带

1.新生代褶皱山带:

成因:新生代板块的碰撞/俯冲作用形成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环太平洋褶皱山带。

地貌特征主要有:

呈长条状巨大山系;地和环共长4.7万多公里.

构造活动强烈,有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地层被强烈地褶皱,多形成复向斜和复背斜;断层多为逆掩断层,地层被推覆;P307图6.2

2).大陆裂谷带

成因:它与洋脊裂谷相同,都处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上涌的张裂地带上,陆壳受拉张作用正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大陆裂谷的存在预示着新洋壳和新大洋盆地的生长。如东非、贝加尔、莱茵、加利福利亚等裂谷

地貌特征:

属断陷谷地,地壳运动强烈。地震显著,有火山喷发与熔岩溢流活动。(宽30-75km少数可达几百km,长度几十到几千km,长度超过宽度。如东非长7300公里,最宽为300公里P老19图。)

主要由正断裂构成,常常呈梯状,在其内形成不同级别的地堑和地垒。积大量沉积物,常夹有火山岩。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褶皱——断块山脉

?

?2.断块山与断陷谷

1.褶皱-断块山脉

?A、成因:早期古生代板块碰撞产生强烈褶皱,中期受剥蚀或夷平,晚期(中、新生代)板块内部断裂上升伴有褶皱形成。如天山,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起亚山、乌拉尔山

?B、地貌特点:

?山体高大,呈地垒状,山间多断陷盆地或断陷谷。

?这些山脉多被顺走向的几个大断裂分成几个山带。如天山分北、中、南,中间有吐鲁番、哈密,艾比湖等盆地

?山体断裂升降活动剧烈。如天山升降幅度达11000-15000米。

2.断块山与断陷谷

?A、成因:在古生代的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强烈的断块运动,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相对下降的称为断陷谷,二者往往伴生。

?B、地貌特点:

?断块山山坡一般为急陡的断层崖,山形呈地垒式或掀斜式。P20 图。如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山、贺兰山、庐山、泰山

?断陷谷横剖面呈地堑形或簸箕形,有很厚的堆积层。如我国的汾河和渭河谷地(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该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起和拗陷。

?1、高原

?2、盆地

?3、平原

?1、高原:

?A、成因:是板块内部大面积的拱起区后受外力微弱侵蚀切割的结果。如非洲、巴西、青藏、蒙古等高原。

?B、地貌特点:

?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度500m以上,形态单一,起伏不大的广大地面;

?边缘为受到强烈侵蚀的陡坡或起伏显著的山地;

?坡麓往往有来自高原边缘的粗大碎屑物

?2、盆地:

?A成因:是差异升降运动的产物。如青藏和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

?B地貌特点:盆地是一种正负复合地貌类型,由周围的山地或高原和中部的平原(或低矮的丘陵)所组成。周围的抬升和盆地内部的相对沉降形成明显的对照。

?3、平原:

?A成因:

?多是在内力产生的沉降和外力发生加积条件下形成的。

?堆积平原:板块内部大面积的拗陷区经长期堆积则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形态为若为圆形则与周围构造单元的关系多为拗陷关系——江汉平原、松嫩;若为块形,则与周围构造单元的关系多为断裂关系——华北平原。】

?侵蚀平原:在地壳稳定或轻微上升区,经过高地夷平而成侵蚀平原(徐州、蚌埠一带平原);没有堆积层或很薄。

?B地貌特点:是一种广阔的平缓的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一般20Om以下。

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水深在0~3KM。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裙三部分。

?(一)、大陆边缘的类型与地貌特征

?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可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二大类。P老16图

?1、稳定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

?地貌特征: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为典型。基底上通常有几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的外侧至大洋盆地为大陆坡。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基本上无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

?成因:过去是大陆裂谷两侧的陆壳。后期则随洋底扩张逐渐远离,中部形成大洋盆地,其两例接受来自陆地的大量沉积,成为稳定的大陆边缘。P老17图?2、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地貌特征: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由海沟与岛弧或边缘山地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成因:这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挤压的地带,当大洋板块自洋脊向两侧移动时,由于洋壳板块的岩石密度大,位置较低,遇到大陆板块时,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带上形成深海沟以及与其平行的山脉或岛链。

?根据活动大陆边缘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二类:

A.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非常狭窄。

B.东亚型大陆边缘

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自海向陆依次出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根据边缘的地壳性质及其所处位置的差异,分为陆缘弧、边缘弧、洋内弧三种弧型构造地貌。陆缘弧(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地壳为陆壳,如我国东海岸与琉球岛弧);边缘弧(火山岛弧地壳为陆壳,弧后盆地地壳地壳为洋壳,如日本海海盆及其以东岛弧);洋内弧(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地壳为洋壳,如马里亚拉群岛及其以西海域)

(二)、大陆架

?1、大陆架的形态特征和地貌特征

?1)大陆架的形态特征

–地形平坦,微向海倾斜(平均坡度0.1 °,坡度较大也不

超过1-2°)。

–水深<200m。宽度不一(稳定形/活动型有区别),平均70km。

?2)、大陆架的地貌特征

?A、为浅海海底平原,但分级下降,又称水下阶地。

?B、有垂直与海岸的溺谷(全新世海侵被淹没的河谷/冰川谷)

?C、在边缘有高耸的陆架边缘堤(岩层褶皱,断层隆起,珊瑚礁发育、火山)

?D、覆盖有薄层的陆相和海相沉积物(之前为滨海陆地,全新世海侵)

?2、大陆架的成因:大陆延伸说、挠折说、构造断裂说。

(三)、大陆坡

?1、大陆坡的形态特征

?是陆壳向洋壳过渡的地区,呈明显的坡折,上限水深130m,下限水

深2500左右m。

?坡度各地不一,一般为5 °左右(稳定形小/活动型大,构造活动强

烈的地区可达15-20 °,甚至超过50 °)。

?宽度不一,平均20-40km,(稳定形宽/活动型窄)----大西洋20-

100km,太平洋20-40km。)

?2、大陆坡的地貌特征

?A、斜坡地貌形态种类多样。P311图

?B、存在海底峡谷。由浊流侵蚀过程形成。P311图

(四)、大陆裙

?1、大型扇型地堆积,水深2000m-5000m,宽1公里—10公里。

?2、由浊流堆积过程形成,稳定形发育好,活动型发育差。

三、洋底构造地貌

?(一)大洋中脊(洋脊)

?(二)大洋盆地

?1.海岭

?2.深海平原

?3.海沟

?(一)大洋中脊(洋脊)

?1、形态: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脉,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东太平洋洋脊在大洋东侧P老13图、10图、全长约80000公里。在四大洋均有分布,并相互连通;

全世界洋中脊仅在冰岛、亚速尔群岛、复活节岛等露出海面出露)。

?2、地貌特点: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不连续的段落。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P老14图,

?3、成因:是地幔上涌造成的海底扩张,洋脊是最新的海底。

?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底年龄越老。

(二)大洋盆地

?1、分布: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

?2、成因及组成物质: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组成物质主要为玄武岩和其上的沉积岩与松散沉积物。

?3、主要地貌类型:

?1)海岭: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

?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地垒构造)和陆壳海台(又称海底高原,局部露出海面成为岛屿----新西兰海台、马达加斯加海台、塞舌尔、福克兰等;为中间型地壳或陆壳---成因有固定论/活动论)。

?2).深海平原

?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又称海盆。【平均水深5000~6000米,其基底为大约300米起伏的丘陵地形(深海丘陵),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速率较慢,约0.2厘米/千年。】

?3).海沟

?A、位于岛弧外侧【宽40-70km,一般深度5000-8000m。】其靠陆侧坡陡大(于10°),靠洋侧坡缓(约3-8 °),有浅源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最深为马11034米。最长为智利-秘鲁海沟5900公里)

?B、海沟在构造上是大洋板块俯冲的结果,与岛弧、火山伴生。(洋底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大陆边缘一侧陆壳下面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到100-200公里深度时因为摩擦而部分熔融、成为岩浆,沿陆壳一侧上升为火山)

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貌

?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1, 构造高原与构造台地2、方山

3、峰林地貌4、构造阶地

?二、褶曲地貌

?1、背斜山和向斜谷2、向斜山和背斜谷

?三、单斜地貌

?四、穹窿构造地貌

?五、断层构造地貌

?六、火山与熔岩地貌

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1, 构造高原与构造台地:当水平岩层受地壳运动抬升后,地形面与地层面相一致的高原或台地称为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因为组成顶面的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顶部地形平坦或缓倾。——科罗拉多高原、浙江文成县南田台地?2、方山:为同一性质岩层的构造高原与构造台地经过流水长期侵蚀而成。粤北仁化县丹霞山(红色砂砾岩)、张家界黄狮寨(石英砂岩)。

?3、峰林地貌(石峰、石柱…等):方山经过流水长期侵蚀而成。张家界

?4、构造阶地:构造高原与构造台软硬岩层互层时,在差异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下而成。

二、褶曲地貌P314图

?1、背斜山和向斜谷:在年青的褶皱山区,褶曲构造主要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这种构造与地貌现象一致的地貌称为顺地貌。其保存条件一般为:褶皱比较舒缓,起伏不大,硬岩层较厚。

?2、向斜山和背斜谷:在构造稳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背斜轴部由于挤压强烈,发育较多裂隙,加之外力剥蚀形成谷地,称为背斜谷。向斜中心部分相反,外力剥蚀较弱反而成为山地,称为向斜山。这种与地质构造现象不一致,并且呈相反状态的地貌现象称为逆地貌(或倒置地貌)。

三、单斜地貌: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

?1、发育成因: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受破坏的穹窿高地的中部、受破坏的褶曲两翼、受掀倾的岩层、因为断层而倾斜的岩层等。

?2、地貌形态:单面山与猪背脊:P老22图

?单面山:一般形成于岩层倾斜不大的单斜地层地区(小于25度),一面较缓,它与岩层的倾斜方向一致,称为构造坡。另一坡较陡,与岩层的构造面不一致,称为剥蚀坡。——庐山五老峰。

?猪背脊:在单斜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构造坡与剥蚀坡的坡度与坡长相差不大时,这种单面山称为猪背脊。

?3、单斜构造区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构造坡)、次成河(与岩层走向平行的)。逆向河(剥蚀坡、呈直角汇入次成河)、偶向河(不受岩层产状控制)P老24图

四、穹窿构造地貌

?1、地貌特点:穹窿山,褶曲轴不明显,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倾斜。其上水系为放射状。

?2、成因:有二种类型:P老25图

?1).侵入岩体(花岗岩)上升或拱曲运动。受侵蚀后中央为结晶岩山地,四周为单面山与猪背脊,环形水系。

?2).由塑性盐体、粘土组成核心向上挤入盖层的穹窿构造。如果塑性盐体受溶侵流走,下空而地表塌陷,形成凹地或潴水成为湖沼。

五、断层构造地貌

?1.断层崖:是指断层活动所形成的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云南点苍山东麓、秦岭北坡、庐山南北坡;P老22图

?*由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和洪积扇交错分布的地貌特征,往往是断层存在的地貌特征之一。

?在断层崖破坏的早期阶段,由于受横切断层崖的沟谷和河流的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出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

?与此同时,这些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在下降盘堆积,形成沿断层线分布的一系列洪积扇。

2.断层线崖

是沿夷平的古老断层线位置发育的断层崖称为断层线崖。

这种断层崖不是断层活动造成的,它们是原断层崖夷平之后,由于两盘岩石的抗蚀力不同,一侧被蚀为谷,另一侧残留成山,古老断层被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成断层崖。

3.断层谷

断层带是岩层的破碎地带,河流等外力常利用这种软弱地带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断层谷两侧地层不对应,地形也不对称,谷地在平面上较顺直。

六火山与熔岩地貌

?***岩浆活动构造地貌

?岩浆活动可分为两类:岩浆侵入与岩浆喷发,据此岩浆活动构造地貌可分为两种类型。

?A,岩浆侵入形成的构造地貌

?主要为正地貌,如:穹形高地。

?B,岩浆喷发形成的构造地貌

?岩浆喷发有多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中心喷发,裂隙喷发,区域喷发。火山的喷发形式

裂隙式:岩浆由地壳的裂缝溢出地表。

多为基性熔岩,形成熔岩被,一般没有

固体喷发物。多见于大洋中脊裂谷带。

中心式:岩浆沿管形通道喷出地表。

宁静式(夏威夷式):基性岩浆喷发;只有熔岩

流,无火山碎屑,多形成盾形火山锥;

爆炸式(培雷式):中酸性岩浆喷发;爆炸力强,

含气体多,火山碎屑多,形成锥形火山锥;

中间式(斯特龙博利式):中基性岩浆喷发;爆

炸力小,火山碎屑少。

?1.火山地貌(中心喷发):

?1)、火山口:岩浆喷流的出口,中间凹四周陡峭。积水后形成火口湖。

?2)、火山锥:多次火山喷发产生,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的锥体。P老26图?根据喷出物的粘性和成因可分为:

?锥状火山:由中、酸性岩浆(二氧化硅多,流动慢,凝结快,气体多)猛烈式中心喷发形成;坡度较大(30-35度),多火山碎屑物(火山蛋、火山灰)。-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长白山

?盾状火山:由基性岩浆(二氧化硅少,流动快,凝结慢,气体少)宁静式中心喷发形成;坡度较小,火山碎屑物少。- 五大连池;山西大同,雷州半岛火山,海南北部火山。

?低平火山(偶发性火山),火山坑(火山口底部低于周围地面

★中国的火山分布

我国已发现的火山锥660多座,绝大多数是

第四纪死火山,活火山约12座。

①环蒙古高原带:吉林、黑龙江、晋北、

内蒙古等地,如山西大同火山群、黑龙江

五大连池火山群。

②环青藏高原带:如云南腾冲、昆仑山;

③环太平洋带:吉林长白山—江苏—安徽

—台湾—雷州半岛—海南岛。

?2.熔岩地貌(裂隙喷发,区域喷发):

?熔岩丘:熔融岩流冲出地面,在原地迅速冷凝而成的圆形、椭圆形小丘,是反映熔岩源地的标志之一。

?熔岩垄岗:熔融岩流沿地面流动冷凝而形成的高岗,其表面有流纹,是是反映熔岩流向和源地的标志之一。

?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大规模的熔岩溢流活动造成的平坦高地,按规模大小进行区分。德干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熔岩高原);雷州半岛,海南北部(熔岩台地)

?熔岩隧道:熔融岩流凝固速度表里不一形成。

?熔岩堰塞湖。

?思考题:

?1、什么是构造地貌?它分成哪三级,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每一级包含了哪些基本地貌类型?

?2、大陆与大洋的基本形态特征和地壳基本特征是什么?

?3、叙述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4、叙述大陆边缘的类型、地貌特征和成因。

?5、洋底构造地貌有那两种基本类型,其地貌特点和成因是什么?

?6、名词解释:构造高原、方山和峰林;背斜山与向斜谷;向斜山与背斜谷;单面山和猪背脊;断层崖和断层线崖;锥状火山和盾状火山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一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它是一切外营力作用的先导。造成岩石(矿物)崩解、分离、破碎。

?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而生物风化作用就其本质而言,可分别纳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之中。

?(一)物理风化作用: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份的改变。

? 1 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岩石自距地表以下很深的深度剥露至地表,其原有的压力环境发生了改变。如果岩石的四周荷下部都被固定在岩石中的话,这种减压膨胀将主要发生在向上的方

向上。当这种减压膨胀超过岩石的弹性变形强度时,它就会发生破裂形成席状节理。

P27图

? 2 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冻融风化----冰楔(xie)作用;盐风化

? 3 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

?A、热力风化的强度取决于岩石温度变化的幅度和频率。幅度频率越大,热力风化越强。

?B、岩石热力风化的强弱还决定于岩石的组成,一般说来,单矿岩石的热力风化弱于多矿岩石。细晶多矿岩石弱于粗晶多矿岩石。

? 4 生物活动对岩石的机械风化作用

?主要是指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岩石施加的劈裂、穿凿和动物的挖掘作用。

?(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 1 溶解作用:指水对矿物的直接溶解。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矿物绝大部分都是离子型分子组成的,因此当它们遇水后,就会不同程度地被溶解,形成水溶液并随水流失。

? 2 水解作用:指水与矿物发生反应而分解形成新的矿物。P老31

?纯水本身虽呈中性,但它离解后可部分形成H+和OH+离子,从而使水具有酸性反应或碱性反应能力。当一些强碱弱酸或弱酸强碱形成的盐类矿物溶于水后,其离子能和水中的H+或OH+离子结合形成新的矿物。如正长石经水解可形成高岭土.

? 3 水化作用:不含水的矿物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新的含水矿物

?岩石中的某些不含水的矿物与水接触后,其分子可以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新的含水矿物。如硬石膏水化后可形成石膏

? 4 碳酸盐化作用:P31

?大气和土壤中的CO2与水化合可形成碳酸,增加了水得溶解能力,从而使某些矿物更易溶解,并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矿物。

? 5 氧化作用:P32

?许多变价元素在地下缺氧条件下常形成低价元素矿物,当其出露地表以后,在地表氧化环境中,这些低价元素矿物极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形成新的矿物。如铁元素

? 6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分泌化合物对岩石施加的破坏

二风化壳

(一)风化壳的概念

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土壤:风化壳上部具有一定肥力和疏松结构的土层称为土壤)

风化壳按其平面形态特征可分为:面状、线状、囊状和复合型风化壳等几种类型。

风化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土壤层、风化土层(全

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以及原岩。各带之间都是逐渐过渡的。P老33图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 1 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屑型风化壳)

?以机械破碎产生粗粒岩屑为主,少有细粒(如粘土之类的化学风化产物),元素不易迁移,碎屑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主要发育于高寒气候带。

2 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P老34表;P老35图

?1)早期阶段——富钙阶段(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及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在早期,岩石中的K+、Na+等活性较强的离子首先被水中的H+置换,从矿物中离解出来;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也很快溶于水中,随水逐渐地迁出风化产地,常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富集,形成硅铝一硫酸盐型风化壳;

?而岩石中之类的碳酸盐(如CaCO3、MgCO3)是难溶盐类,常在原地富集形成硅铝一碳酸盐型风化壳。

?在这一阶段中因大量的氯化物、硫酸盐的流失,以碳酸盐为主的碳酸盐相对富集起来,故称为富钙阶段。

?特征:表层细土状,底部为粗碎屑。多呈黄灰色,故又称黄土风化壳。主要发育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带,我国以黄土高原为代表

2)中期阶段-----富硅铝阶段(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

?这一阶段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类矿物的大量淋失,使岩石中的硅铝物质相对富集起来,硅铝酸盐还被风化成各种粘土矿物(蒙脱石和高岭土),故称富硅铝阶段。

主要发育于温湿气候带。

?特征:常含腐殖质,大多成黄色。

晚期阶段----富铝铁阶段(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这一阶段,全部盐类和胶体状SiO2的大量流失,最后残留的多为铁铝化合物及耐风化的石英,故所形成的风化壳称为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特征:风化壳富含三氧化二铁,所以呈红色。主要发育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带,腐殖质深厚。

?(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 1 气候条件

?*【例如:

?1、温度:昼夜温差变化幅度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热胀冷缩、盐类易于结晶)。在高温地区生物新陈代谢迅速,分泌的有机酸较多,化学反应速度较快,有利于化学风化的进行。//在低温地区则相反。

?2、降水:降水多的地区,水溶液不易达到饱和,流动性较强,有利于元素的迁移,故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相反,雨水稀少的地区对化学风化作用不利。】?所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水热条件不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地带性:P老36图;P老37表?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

?在高寒或干旱的地区,极低的气温和稀少的降水抑制了化学风化的进行。发育岩屑型风化壳

?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

?日照强,降水稀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昼夜温差大,盐类易于结晶,故以

热力和盐风化为主的物理风化旺盛,化学风化较弱,盐类不易淋溶,发育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③温带草原气候:

?日照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热力风化较差,氯化物和硫酸盐类矿物大部分淋失,钙、镁等碳酸盐矿物相对富集,风化作用长期停留在富钙阶段(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④温带森林气候

?日照强,降水较充沛,它大致等于或略高于蒸发量,这种环境可使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类矿物基本淋失,但又不能使氧化硅大量淋走,故化学风化长期停留在富硅铝阶段(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⑤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

?高温和大量的降水使氧化硅大量淋走,富铝铁(砖红壤风化壳)。

? 2 地貌条件

?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在高差较大的起伏山丘,因为坡度和地形切割较大,风化形成的残留物质容易被搬运,故风化壳一般较薄;地势低洼的地方外来堆积物较多。】?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一般来说,在低缓的平原和缓丘地区,地下水位高,水的流动速度慢,盐类在水溶液中容易饱和,不易淋失,其化学风化过程较慢。低缓的地形使风化物不易被冲刷搬运,故风化壳一般较厚。】

?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受气候垂直地带性影响】

?

? 3 岩性和时间:不同的岩石抗风化能力是不一样的。

?时间越长,一般其发育程度越完整。

?例如:深色矿物易吸热,它比浅色矿物易风化,

?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易风化,

?多矿岩石比单矿岩石易风化,

?

?总结:风化作用不仅是其它外力过程作用的基础,而且它本身也能造就地貌形态(微地貌)。因此研究风化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

重力地貌:是指破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

或整块土体、岩体等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块体运动。

?*坡地的概念与分类

?1、坡地的概念

?坡度大于2度的地面称为坡地。(坡地地貌过程一般都有重力参与,据研究,坡度小于2度的斜面上的物质,尽管有重力的坡向分量,但是它如此的小以至于对物质的移动不产生作用,只有在坡度大于2度时,重力的坡向分量对物质移动才有较大贡献。)

?2、坡地的形态分类:主要是根据坡地的组成要素(坡度、坡长、坡形)来划分坡地的类型。

?①、根据坡度分为:极陡坡>35°

?陡坡15°-35°

?缓坡5°-15°

?极缓坡2°-5°

?②、根据坡长分为:长坡>500米

?中坡50-500米

?短坡<50米

?③、根据坡形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复合坡

一、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

?(一)位于坡地表面的土粒岩屑或石块的运动

?坡面上的土粒或岩屑主要受重力G (可分解为垂直于坡地的分力N和平行于坡面的下滑力T)和摩擦力I作用。

?块体在坡地上能否发生运动:

?若T>I块体发生位移,反之则稳定。

?T=I ,则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证明

?A、根据力的分解法则T =GSin 为坡角P老38图A

?N =GCos

?【因为:块体与坡地的摩擦力的大小主要与重力的垂向分力有关。

?所以:I p=KN K为摩擦系数】

?在坡地块体处于静止的情况下,T与I p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样有T=I p =KN

?GSin =K GCos

?K=tg

?因此摩擦力Ip =Ntg

?B、若坡度不断增大,下滑力T和摩擦力Ip也相应增大,但摩擦力Ip增大到If(既最大摩擦力,也叫松散块体的抗滑强度)时,坡地上的块体处于极限稳定状态,这时的坡角为临界坡度,以表示(它又代表了块体下滑刚好起动的坡角,称为物质的休止角。)临界坡度反映了块体与该坡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和性质,应此可将临界坡角称为块体的内摩擦角,P老38图B

?则If=Ntg =GCos tg

?C、因此,坡地上土粒、石块等稳定的条件是:

?T≤If

?GSin ≤GCos tg

?tg ≤tg

?既≤

?以上关系表明:

?当坡角小于坡面物质的内摩擦角时,下滑力小于最大摩擦力,坡地上块体的稳定.

?当坡角等于内摩擦角时,下滑力等于最大摩擦力,块体处于极限稳定状态。

?当坡角大于于内摩擦角时,下滑力大于最大摩擦力,块体产生滑动。

?*影响土粒和岩块休止角(内摩擦角)的因素:

?1、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风化物粗大有棱角且紧密,休止角大而不易滑动;风化物细圆且松散,休止角小而易滑动堆积.

?2、颗粒的含水量大则休止角小,反之则大:P老39表

?(二)坡地内部块体运动的整体位移

?1、这种情况下块体下滑需要克服两种作用力:摩擦阻力If和块体的粘结力C。

?这样块体的抗滑强度可表示为: If=Ntg +CA

?C为粘结力(Kg/c㎡)

?A为运动块体与坡面的接触面积(c ㎡)

?{ C与块体的组成物质,结构及含水量有关。土体干则大,湿则小;岩体决定与其岩层中有无软弱的结构面—P老39图}

?2、对于这种块体运动,块体的稳定与否取决于下滑力与抗滑强度的对比关系。

?可定义一个稳定系数K:

?K=

?理论上K=1 极限稳定状态

?K >1 稳定

?K <1 滑动不稳定

?但为了工程的安全,对一般的工程来说:确定K≥2-3为稳定坡。

二、块体运动

?(一)蠕动

?1、蠕动的概念及特征

?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发生缓慢下移的现象称为蠕动。移动速度有的仅有若干mm/a有的可达几十cm/a。P老41图

?危害:树根向坡下弯曲,地表出现醉树;电线杆、篱笆、栅栏或建筑物顺坡倾斜;

围墙扭裂;坡地上草皮呈鱼鳞状;坡面岩屑层呈阶梯状或微波状。

?

?2、蠕动类型:可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

?1)疏松碎屑蠕动(土屑或岩屑蠕动):坡上的碎屑物质由于干湿、温度变化造成体积涨缩压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

?*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因素:P老41、42图

?1.粘土含量:在非寒冷地区,土层中粘土含量越多,越容易出现蠕动现象。

?2.冻融交替:在寒冷地区,冻融交替是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首要因素。

?3.干湿和温差变化:强烈的干湿和温差变化可引起土层颗粒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蠕动。

?4.坡度:主要出现在25o~30 o的坡地上。因为大于30 o的坡地上,粘土和水分不易存在;而小于25 o的坡地,重力作用不明显。

?2)基岩岩层蠕动:斜坡上的岩体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岩层上部及风化碎屑顺坡向下呈弧形弯曲,但层序不变。

?诱因:

?1、岩性:主要出现在页岩、片岩、千枚岩、粘土岩等柔性岩层组成的坡地上。

?2、岩层产状:逆坡倾斜

?3、坡度:在35 o~45 o陡坡上,在软弱岩层本身自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应力超过了岩体本身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弧形弯曲的塑性变形,接着出现拉张裂隙,最后

玉石鉴定 Word 文档

1基本介绍 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美英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 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 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二、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 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没有这些感觉。 三、至少宋代就出现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新品,引人上当。 四、古玉器的仿品、赝品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和田优质玉料现在每年产量极少,市场价每公斤已逾十万元,其硬度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难度高,作伪者极少采用和田白玉。 五、一般小钢刀硬度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赝品就可以一目了然。 六、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 八、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型,半圆型和U型等,U型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九、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品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2鉴别方法 2.1一、水滴鉴别法 就是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则为伪劣货!2.2二、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下有冰凉润滑之感。 2.3三、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颜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2.4四、舌舔法 舌尖舔真玉有涩感,而假玉则无涩感.最后有条件的应该采用放大镜观看一下,主要是有没有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者次之,裂痕越多,价值越低。 3择玉标准 3.11.玉质 材料是玉饰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饰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不同品种的玉材,其材质特点和评价的要素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如和田玉要求颜色纯白并且温润细腻为好,透明度高了反而不好,而翡翠则要求颜色艳丽纯正且种水俱佳为好,透明度越高越好。又如一般的玉料要求其颜色纯、无明显色带为好,而像孔雀石、玛瑙等玉石则视颜色分带后形成的图案和纹理为美。所以,

高一信息技术word教学课件

第三章文字处理 一、Word概述 Word 提问、word能为我们做什么? 1、word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word是当今世界上应用得最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办公套装程序组office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word 最大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word 最强的功能是图文混排功能。word 的操作环境极其友好,用户非常容易从word屏幕所示的工具按钮中找到所需工具,并可根据需要显示各种工具按钮。word 具有快速的表格产生功能,并可引用到文档中,使文章更具说服力。word 还具有英文拼字检查功能、打印预览显示等功能。 Word2000还具有一些非常出色的新增功能,如安装操作更方便灵活性更强、office助手更优秀、更强的自动功能、更强大的收集和粘贴功能、新一代的表格功能、更多的边框和底纹、最新的图像和绘图工具、将word作为一个电子邮件编辑器等。 提问:如何用word制作文档? 基本步骤为: 准备:启动word,新建或打开文档 处理:保存、输入、编辑、排版、打印 结束:(保存、)关闭文档或退出word 2、启动和退出word 启动: 方法一:单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菜单中的word启动命令 方法二:双击word文档图标时首先启动word应用程序 其它方法:双击桌面或文件夹窗口中的word快捷图标 或单击文档菜单中文档名等) 退出: 关闭word 文档:单击文档窗口的关闭按钮 关闭word应用程序:单击word 应用程序窗口的关闭按钮 (关闭文档时系统会检查询问最近修改是否保存)

3、word的窗口环境 认识窗口 窗口组成:应用程序和文档窗口的组合 标题栏:显示文档标题,执行窗口操作——移动、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关闭 菜单栏:word操作命令的分类集合 工具栏:菜单命令的快捷按钮栏,方便操作 标尺:衡量对象的宽度或利用其进行排版操作 编辑区:工作区域,word文档的显示区域 滚动条:用于滚动查看文档的内容 视图切换按钮:视图是指文档的显示方式,不同视图对应的编辑功能也不同。 状态栏:显示编辑的有关信息 认识视图方式 视图是指文档的显示方式,普通视图适于快速处理大量的文字、大纲视图可以察看文档结构图、页面视图可随时看到自己的编辑结果、web版式视图用于创作web页能够仿真web浏览器显示文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来显示文档。 菜单栏的使用 菜单命令的执行:单击相应的菜单命令 菜单命令中某些标志的含义:隐藏箭头;灰色;快捷键;省略号;黑箭头;图标等 工具栏的使用 显示相应工具栏:单击“视图”菜单,指向“工具栏”级联菜单中相应的工具栏 名称,单击 调整相应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单击工具栏最右侧的黑箭头,选择进行显示和隐藏隐藏相应工具栏:方法同显示,将工具栏名称的勾号去除即可。 认识对话框 执行某些菜单命令后系统会弹出一个窗口,要求用户在其中输入某些信息,以完成确切的操作,这就是对话框。 对话框的组成: 标题栏、帮助按钮、关闭按钮 标签(选项卡) 文本框、数值框、单选框、复选框、下拉列表框、命令按钮

WORD图文混排教案

一、课题:《WORD图文混排》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插入、编辑图片,设置图文环绕,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版面设计。 能力目标: 1、会应用Word的图文混排制作简单的文档、文章等。 2、培养学生对图文混排作品的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美观的理解、排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学习,感受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Word的兴趣。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实现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格式和布局的排版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分组探究法、展示评价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软件:WORD2010、教学案例素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广播软件(极域电子教室) 硬件:多媒体教室(机房)、 七、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几幅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能过鉴赏,评价值得学习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由教师演示并简单讲解插入、编辑图片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障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等知识点。最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和网络中的资源,共同合作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能过鉴别评价每个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课堂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课件展示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鉴赏。(你认为这三件WORD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如果给你做,你能做出来吗?认真学习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制作,并且还能做得更好呢。)以美激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重点运用学生对优秀作品评价和教师语言激励评价。

《宝石鉴定资料》word版

宝石鉴定资料 以下宝石以折射率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欧泊: Opal的鉴定相对还是比较简单 1. 火欧泊。有的有变彩有的没有。火欧泊的变彩需要仔细观察,用光纤灯照明。总体RI偏低,1.37-1.40,没有变彩的品种跟琥珀有点像。不过RI可以判定。 2. 合成欧泊。首先,颜色鲜艳,大红大绿,很乡土的颜色,黑色、白色的,看起来不那么假;其次,色斑呈马赛克状,二维,从某个角度看(一般从弧面宝石侧面),有柱状升起,界限明显,过渡生硬,荧光偏弱。而,天然欧泊,色斑过渡自然,丝绢光泽,荧光强,白色的有磷光。 3. 拼合欧泊。需要关注的二层还是三层拼合石,而且opal部分是天然还是合成的。从侧面观察层数,综合观察是天然还是合成的opal。这种欧泊可能是含有很多处理方式在一起的东西如染色拼合涂油等等比较乱套但容易分辨。价格较低。 萤石: Fluorite的鉴定很简单,下面是几个鉴定技巧: 1. 萤石是等轴晶系的,常见的是八面体,立方体。所以,原石考试的时候会考到。四组八面体完全解理。 2. 弱玻璃光泽。这个很重要,因为RI1.434,H4,所以决定了它的光泽弱,而且表面容易磨损,因而经常磨成圆珠、马鞍型,少见刻面型。

3. 用手指搓萤石表面,可以感觉到一种不明显的滑感。用指甲划表面时,虽然划不动,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萤石硬度低。 4. 有些萤石有色带,注意一下紫萤石和紫晶的区别。 方解石: Calcite鉴定非常简单。 1. 三组菱面体完全解理。这个很明显,一般都能看见。 2. 光泽弱、硬度低。指甲可以划动(鉴定的时候不要用指甲,用手指搓就可以感觉出来)。 3. DR大。一般的解理块都能看见重影。 方钠石: Sodalite主要是跟青金石区别。有以下几点特征: 1. 深蓝色。但是比青金石颜色要浅一点,并且蓝色不纯。 2. 微透明。用光纤灯照射,可以看出来方钠石周围有光透出,而青金石不透明。 3. 方钠石是不含黄铁矿的。而青金石有时候会含有黄铁矿。 4. 没有荧光。 正长石: 单斜晶系,RI 1.518-1.527,H 6, DR 0.006,B(-)。 1. 颜色从淡黄色到橙红色。学院已经见过的两块标本,都是淡黄色的。淡黄色与浅黄色不同,前者是指颜色可以清晰分辨的出,后者的颜色似有似无。这点可以跟浅黄色的锂辉石区别开来。 2. 硬度只有6,表面会有较严重的划痕,或者缺口。 3. 贝壳状断口。这点也可以跟锂辉石区别,锂辉石的阶梯状断口比较容易观察。(正长石也有两组90

(完整版)《word图文混排》教学设计

《WORD图文混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插入、编辑图片,设置图文环绕,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版面设计。 能力目标: 1、会应用word的图文混排制作简单的贺卡、宣传单、电子手抄报等。 2、培养学生对图文混排作品的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在练习中的分工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感受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实现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格式和布局的排版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分组探究法、展示评价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软件:WORD2003、教学案例素材,多媒体课件

硬件: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伽卡他卡电子教室教师端及学生端)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利用网络教室展示几幅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能过鉴赏,评价值得学习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由教师演示并简单讲解插入、编辑图片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障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等知识点。最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和网络中的资源,共同合作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能过鉴别评价每个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课堂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课件展示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鉴赏。(你认为这三件WORD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如果给你做,你能做出来吗?认真学习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制作,并且还能做得更好呢。)以美激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重点运用学生对优秀作品评价和教师语言激励评价。 2、展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明确学习目标。 3、教学内容

各种宝石的基本鉴别-新版.pdf

钻石 英文名称:DIAMOND 莫氏硬度:10 比重:3.521 折射率:2.417 解理:容易 颜色:以白色至黄色为主,其它各色都有但十分罕见. 双折射:无多色性:无 长波紫外荧光:无-强短波紫外荧光:较弱 包裹体:橄榄石,石榴石,辉石,尖晶石,铬铁矿,石墨,小钻石等. 主要产地:澳大利亚,南非,前苏联,札伊尔,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坦桑尼亚,安哥拉等. 简易鉴定方法: (1)透视法: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细直线然后把钻石的台面朝下覆盖在线上并通过底部观察细 线如看不见细线的是真钻反之则是赝品. (2)亲油法:用圆珠笔垂直在钻石的台面慢慢画过然后仔细观察线条线条联绵不断者就是真钻 如线条呈(........)的串珠状则是赝品.(使用此法前一定要把钻石清洗干净) (3)硬度法:用钻石的棱角在人造刚玉(人造红蓝宝石)的表面轻轻划过如能在刚玉表面轻易划 出痕迹的是真钻反之则是赝品.(此方法慎用以防钻石崩裂) 刚玉

英文名称:CORUNDUM 莫氏硬度:9 比重:3.99 折射率:1.762-1.77 解理:无 颜色:红色,蓝色,黄色,褐色,以及其间过渡色等多种 双折射:有多色性:弱-强 长波紫外荧光:无-强短波紫外荧光:无-强 包裹体:金红石,刚玉,尖晶石,锆石,负晶,120度生长色带等. 主要产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坦桑尼亚,越南,尼日利亚,澳大利亚,中国等. 简易鉴定方法: (1)硬度法:用宝石的棱角在黄玉(托帕斯)的表面轻轻划过如能在黄玉表面轻易划出痕迹的是 刚玉反之则是赝品.(此法不能分辨是天然刚玉还是人造刚玉) (2)放大观测法: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发现有平行的或以120度折角的生长色带是真品,若发现弧形生长纹色带的一定是赝品. (3)观色法:由于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二色性比较明显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宝石会发现宝石 的颜色有不同的变化如蓝色的变化成蓝绿色,红色的变化成玫瑰红或粉红色等等. 金绿宝石

社会医学课件word版本

社会医学概论(第一讲) 为何学习社会医学以及学习的目标 社会医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社会医学发展简史及创立的必然性 教学参考书:《社会医学与健康促进学》谭晓东主编; 《社会医学》李鲁主编。 197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110.21亿元,人均11.45元,占GDP 的3.04% 2009年中国卫生总费用16118.8亿元,人均1192.2元,占GDP的4.96% 1978年卫生总费用中由个人支付的占20.43% 2007年卫生总费用中由个人支付的占45.16% 中国的卫生公平性排名188位,倒数第4 为何要懂点社会医学 SARS,谁还记得03年春夏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风波”?其流行发生、发展及扑灭过程? AIDS,谁知道2004年前温总理访问中南医院?看望谁?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 湖北省自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06年10月,确诊病毒感染者3463人,其中本省籍3156人,发病1975人,死亡936人。经地下卖血感染1438人,输血感染539人,吸毒111人,性传播593人,母婴46人,不详428人。 省委、省政府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 建立健全防治网络,针对不同时期及时制定、调整和完善了相关政策。 一、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有效遏制 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 自1999年起,省卫生厅对临床用血、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连续开展清理整顿和执法检查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努力提高无偿献血率。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参加无偿献血。 -通过开展对非法采供血的专项治理和加强血站基础设施建设,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已基本阻断。 -实施了免费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措施,病死率由治疗前 34%降至8%。(注意,艾滋病防治的生物技术并未获得 突破性进展!) 温总理考察湖北期间专程登门看望桂希恩。 为何要懂点社会医学 健康概念: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躯体健康:躯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躯体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的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每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为何要懂点社会医学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现代医学的支柱:生物医学,医学心理,社会医学。因此,社会医学是现代医学三大支柱之一。 医学目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与促进健康、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医学的对象是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 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学工作者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及生物属性的研究,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 学习的目标 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了解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 社会医学的概念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为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促进人群健康提供依据。他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成就,是社会学与生物医学间的交缘学科。 学科的交叉性质决定,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例如社会调查,心理测量等。 社会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社会原因及社会后果。社会医学关注的是与健康、疾病相关的人类社会行为和后果。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理论、方法,研究健康、疾病问题。 社会医学的社会学属性,决定该学科的社会实践性。社会医学研究成果是直接指导社会卫生实践,社会医学研究的问题均来自社会实际。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主要指标有疾病指标,心理测量,社会支持,生命质量等。找出问题。

宝石学与宝石鉴定重点知识整理

晶体的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行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P.3 非晶质体:是指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体是内部质点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短程有序但长程无序)。P.4 (非晶质体转变成晶质体称为晶化或脱玻化) 晶体的基本性质:均一性,各向异性,对称性,自范性(自限性),最小内能性,稳定性。(下划线三个要理解)P.5 晶体的对称分类表格P.9 晶轴安置及几何常数特征表(只要四方三方六方等轴晶系):P.10 作图:三四六等轴晶系中,考试随机出一个,作出其中一图,选轴,写出对称分类,几何常数以及全部晶面符号(建议三四六等轴晶系里各记一个最简单的)————论述题 双晶(孪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类晶体,彼此间按一定的对称关系而形成的规则连生体。P.18 双晶类型:简单双晶(①接触双晶②贯穿双晶)反复双晶(①聚片双晶②轮式双晶)复合双晶P.19 类质同象:是指在确定的某种晶体的晶格中,本应全部有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有的结构位置,部分被性质相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替代占有,并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型式发生质的变化,共同晶体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混合晶体(即类质同象混晶)P.21() 同质多像:是指同种化学成分,能够结晶成若干种内部结构不同的晶体。这样的一些晶体称为同质多像变体。P.22(石墨金刚石) 矿物定义: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各自都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及内部结晶构造。P.23 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吸附水,结晶水,化合水,沸石水,层间水。P.24 (除化合水,其他都是中性水分子形式存在。)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物质成分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及空间分布。如块状构造、杏仁状构造、片状构造、同心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P.30 岩浆岩(火成岩):是指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根据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P.31 钻石产出于金伯利岩(一种超基性岩浆岩)和钾镁煌斑岩(一种超钾富镁的碱性岩类)。 变质岩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化—热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P.34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00nm(390-770nm也可以) 自然光特点: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作任何方向的振动。 偏正光的特点:只在垂直其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某以特定方向上震动。偏正光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称为震动面。P.36 光的全反射:光从介质一入射到介质二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被折射。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称为全反射。P.37(折射仪的设计原理) 均质体:各向同性。光波在各向同性的的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不随振动方向而发生改变。介质的折射率不因光波在介质中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值只有一个(单折射),此类介质属于光性均质体,简称均质体。(均质体非晶质体宝石——玻璃 ////均质体高级晶族——等轴晶系宝石:钻石、石榴石、尖晶石,萤石)P.39 非均质体:各向异性。光进入非均质体中,除特殊方向外,都要发生双折射,分解成两种振

宝石鉴定复习资料教学文稿

宝石鉴定复习资料

宝石鉴定复习资料 1.刚玉宝石有哪些品种,这些品种如何命名? 答:1.刚玉类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两个品种(根据特殊光学效应可划分有,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变色蓝宝石)2.把由Cr致色为红的的宝石称为红宝石,其他颜色的都为蓝宝石。 2.红宝石有哪些重要的鉴定特征? 答:1.六方环状色带发育,光泽为强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2.折射率:实测1.76-1.78 DR:0.008-0.010 一轴晶 3.吸收光谱:694.692吸收双线,典型铬谱。 3.斯里兰卡和缅甸产的星光红蓝宝石有什么区别? 答:产自缅甸的,内部针状包体短粗,而斯里兰卡的内部金红石包体呈丝状,相对稀疏且分布均匀。 4.金绿宝石有哪些品种?品种根据什么划分? 答:1.金绿宝石根据其特殊光学效应的有无可划分为:金绿宝石、猫眼、变石、变石猫眼、星光金绿宝石五个品种。2.没有任何特殊光学效应的称为金绿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为猫眼。具有变色效应的称为变石。同时具有变色效应和猫眼效应的称之为变石猫眼。具有星光效应的称之为星光金绿宝石。 5.猫眼如何评价?猫眼和玻璃猫眼如何鉴别? 答:1.猫眼的评价,有颜色、眼线特征、重量及完美程度划分。颜色中以蜜黄色最佳,眼线讲求光带居中,平直。灵活、锐利、完整。2.玻璃猫眼折射

率一般为:1.50-1.55,从宝石侧面垂直于光带的方向,使用放大镜或者肉眼即可观测到蜂窝状管状结构。 6.变石如何评价?变石与变色蓝宝石应该如何区分? 答:1.变石质量评价以变色效果的明显程度、变色颜色为依据。以变色明显,日光灯下呈现祖母绿的颜色,白炽灯下呈现红宝石红色的为佳。2.变石为二轴晶,干涉图与变色蓝宝石的不一样,且有较强的三色性,折射率:1.746-1.755 DR:0.008-0.010 绿色镜下呈红色,Cr谱 7.托帕石与海蓝宝石如何区别? 答:海蓝宝石:折射率:1.577-1.583 比托帕低DR:0.005-0.009 一轴晶干涉图与海蓝宝易于区分,内部常有液相、气液两相或三相包体,以及平行于Z轴方向排列的管状包体,有时呈断断续续的雨丝状。托怕石:二轴晶,有解理,折射率1.61-1.62, 8.托帕石纯天然的颜色有哪些? 答:一般为无色、黄棕色-褐黄色、浅蓝色-蓝色。粉红色-褐红色,极少数呈绿色,也可以有双色出现。 9.已经学过的品种中,红色的宝石有哪几种,他们应该如何区分? 答:红色的宝石有、红宝石、芙蓉石、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钙铝榴石、尖晶石、绿柱石、碧玺、锆石、托怕石、玻璃。区分方法,在偏光镜下,全暗的则为石榴石、玻璃、尖晶石。折射率为:1.714-1.742的为镁铝榴石,大于1.760的铁铝榴石,1.730-1.760的为钙铝榴石,1.710-1.735的为尖晶石,光泽很弱的,内部洁净或有气泡的为玻璃。镜下观察,有面状或漩涡状或串珠状八面体包体的为尖晶石,芙蓉石为一轴晶,牛眼干涉图或黑十字干涉图,折射

(完整版)Word2010图文混排单选题

Word2010图文混排 1.在Word中, 查找操作____。 A.可以无格式或带格式进行,还可以查找一些特殊的非打印字符 B.只能在整个文档范围内进行 C.只能带格式进行,还可以查找一些特殊的非打印字符 D.可以无格式或带格式进行,但不能使用任何通配符进行查找 正确选项:A 2.执行“编辑”组中的“替换”命令,在对话框的“查找内容”框中输入了查找 内容,但在“替换为”框内未输入任何内容,此时单击“全部替换”按钮, 将。 A.每查到一个,就询问“替换为什么?” B.只做查找不做任何替换 C.所查到的内容全部替换为空格 D.所查到的内容全部删除 正确选项:D 3在Word 2010中为图片设置文字环绕方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既可以使用Word提供的“四周型环绕”、“紧密型环绕”等文字环绕方式,也可以使用“编辑环绕顶点”功能实现个性化的文字环绕效果 B.当图片被设置为“嵌入型”时,可以使用“编辑环绕顶点”功能 C.只能设置“紧密型环绕”、“上下型环绕”等常规型的文字环绕方式 D.不能设置图片与文字之间的距离 正确选项:A 4.在word中,被编辑文档中的文字有“四号”、“五号”、“16”磅、“18”磅四种,下列关于字号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_____。 A. “16”磅大于“18”磅 B.字的大小一样,字体不同 C “四号”小于“五号” D. “四号”大于“五号” 正确选项:D 5.在word中,默认情况下,段落格式应用于_____。 A.被选择的文本 B.插入点所在的页面 C.插入点所在的段落 D.整个文档 正确选项:C 6在Word中,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