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_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材料力学_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材料力学_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材料力学_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第八章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不同材料在同一环境及加载条件下对“破坏”(或称为失效)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抗力)。

例1常温、静载条件下,低碳钢的拉伸破坏表现为塑性屈服失效,具有屈服极限

σ,

s

铸铁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失效,具有抗拉强度

σ。图9-1a,b

b

2.同一材料在不同环境及加载条件下也表现出对失效的不同抗力。

例2常温静载条件下,带有环形深切槽的圆柱形低碳钢试件受拉时,不再出现塑性变形,而沿切槽根部发生脆断,切槽导致的应力集中使根部附近出现两向和三向拉伸型应力状态。图(9-2a,b)

例3 常温静载条件下,圆柱形铸铁试件受压时,不再出现脆性断口,而出现塑性变形,此时材料处于压缩型应力状态。图(9-3a )

例4 常温静载条件下,圆柱形大理石试件在轴向压力和围压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此时材料处于三向压缩应力状态下。图9-3b

3.根据常温静力拉伸和压缩试验,已建立起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安全系数后,其强度条件为 []σσ≤ ,根据薄壁圆筒扭转实验,可建立起纯剪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安全系数后,强度条件为 []ττ≤ 。

建立常温静载一般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1)确认引起材料失效存在共同的力学原因,提出关于这一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2)根据实验室中标准试件在简单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实验(如拉伸),建立起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共同遵循的弹性失效准则和强度条件。

3)实际上,当前工程上常用的经典强度理论都按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两类失效形式,分别提出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8-2四个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准则(第一强度理论)

基本观点:材料中的最大拉应力到达材料的正断抗力时,即产生脆性断裂。

表达式:u σσ=+

max

复杂应力状态

32

1σσ

σ≥≥, 当01>σ, 1

m a x

σσ

=+

简单拉伸破坏试验中材料的正断抗力

b u σσσ==1,032==σσ 最大拉应力脆断准则: b σσ=1

(9-1a)

相应的强度条件:

[]b

b n σσσ=

≤1

(9-1b)

适用范围:虽然只突出 1σ 而未考虑 32,σσ 的影响,它与铸铁,工具钢,工业陶瓷等多数脆性材料的实验结果较符合。特别适用于拉伸型应力状态(如0321=>≥σσσ),混合型应力状态中拉应力占优者( ,0,031<>σσ但31σσ> )。

2.最大伸长线应变准则(第二强度理论)

基本观点:材料中最大伸长线应变到达材料的脆断伸长线应变 u ε时,即产生脆性断裂。 表达式:

u εε=+

max

复杂应力状态

321εεε≥≥,当01>ε, [])(132

1

1max σσ

νσεε+-=

=+

E

简单拉伸破坏试验中材料的脆断伸长线应变

b σσ=1,032

==σσ

,E

b

b u σεε=

=

最大伸长线应变准则:

b σσσνσ=+-)(321

(9-2a )

相应的强度条件:

[]b

b n σσσσνσ=

≤+-)(321 (9-2b )

适用范围:虽然考虑了2σ,3σ的影响,它只与石料、混凝土等少数脆性材料的实验结果较符合(如图9-4所示),铸铁在混合型压应力占优应力状态下(01>σ313,0,σσσ<<)的实验结果也较符合,但上述材料的脆断实验不支持本理论描写的2σ,3σ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规律。

3.最大剪应力准则(第三强度理论)

基本观点:材料中的最大剪应力到达该材料的剪切抗力u τ时,即产生塑性屈服。

表达式:u ττ=max

复杂应力状态

简单拉伸屈服试验中的剪切抗力

s σσ=1 ,032

==σσ

,2

s

s u σττ=

=

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

s σσσ=-31

(9-3a )

相应的强度条件:

[]s

s

n σ

σσσ=

≤-31 (9-3b )321σσσ≥≥,

2

3

113σσττ-=

=maax

适用范围:虽然只考虑了最大主剪应力

13

τ ,而未考虑其它两个主剪应力 12τ ,

32

τ 的

影响,但与低碳钢、铜、软铝等塑性较好材料的屈服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并可用于像硬铝那样塑性变形较小,无颈缩材料的剪切破坏,此准则也称特雷斯卡(Tresca )屈服准则。

3.形状改变比能准则(第四强度理论)

基本观点:材料中形状改变比能到达该材料的临界值 u f u )( 时,即产生塑性屈服。 表达式:u f f u u )(= 复杂应力状态

321σσσ≥≥,

[]2

13

2

32

2

21

)

()()(61σσ

σσ

σσ

-+-+-+=

E

v u

f

简单拉伸屈服试验中的相应临界值

s σσ=1,032

==σσ

, 2

261)(s u f E

v u σ?+=

形状改变比能准则:

[]s

σ

σσσσ

σσ

=-+-+-2

13232

2

21

)

()()(2

1 (9-4a )

相应的强度条件:

[][]s

s

n σ

σσσσσ

σσ

=≤-+-+-2

13232

2

21

)

()()(2

1 (9-4b )

适用范围:它既突出了最大主剪应力对塑性屈服的作用,又适当考虑了其它两个主剪应力的影响,它与塑性较好材料的试验结果比第三强度理论符合得更好。此准则也称为米泽斯(Mises )屈服准则,由于机械、动力行业遇到的载荷往往较不稳定,因而较多地采用偏于安全的第三强度理论;土建行业的载荷往往较为稳定,因而较多地采用第四强度理论。

*附:泰勒——奎尼(Taylor —Quinney )薄壁圆筒屈服试验(1931)。 米泽斯与特雷斯卡屈服准则的试验验证。

薄壁圆筒承受拉伸与扭转组合作用时,应力状态如图9-5a 。 主应力:2

2

3,142

12τ

σ

σ

σ+±=

,02=σ

代入第三强度理论:2

2

2

4s στ

σ=+ 或 142

2

=????

??+???? ??s s στσ

σ (a ) 代入第四强度理论:2

2

2

3s στ

σ

=+ 或 132

2

=???

? ?

?+???? ??s s

στσ

σ (b )

(a ),(b )式在以s

σ

σ—

s

σ

τ为坐标轴的平面内为两条具有不同短轴的理论椭圆曲线

(图9-5b )。

结果:试验点基本上落于两条理论曲线之间,大多数试验点更接近于第四强度理论曲线。

莫尔强度理论

1.不同于四个经典强度理论,莫尔理论不致力于寻找(假设)引起材料失效的共同力学原因,而致力于尽可能地多占有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失效的试验资料,用宏观唯象的处理方法力图建立对该材料普遍适用(不同应力状态)的失效条件。

2.自相似应力圆与材料的极限包络线

自相似应力圆:如果一点应力状态中所有应力分量随各个外载荷增加成同一比例同步增

加,则表现为最大应力圆自相似地扩大。

材料的极限包络线:随着外载荷成比例增加,应力圆自相似地扩大,到达该材料出现塑性屈服或脆性断裂时的极限应力圆。只要试验技术许可,务求得到尽可能多的对应不同应力状态的极限应力圆,这些应力圆的包络线即该材料的极限(状态)包络线。图9-6a 所示即包含拉伸、圆轴扭转、压缩三种应力状态的极限包络线。

3.对拉伸与压缩极限应力圆所作的公切线是相应材料实际包络线的良好近似(图9-6b )。实际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圆落在此公切线之内,则材料不会失效,到达此公切线即失效。由图示几何关系可推得莫尔强度失效准则。

对于抗压屈服极限sc σ大于抗拉屈服极限s σ的材料(即s sc σσ>)

s sc

s σσσ

σσ=-

31

(9-5a )

对于抗压强度极限bc σ大于抗拉强度极限b σ的材料(即b bc σσ>)

b bc

b σσσσσ=-31

(9-5b )

强度条件具有同一形式:

[]σσσ≤-31k 或 [][]σσσσσ≤-

3

1c

t

(9-5c )

相应于式(9-5a ),sc

s k σ

σ=

,[]s

s

n σ

σ=

相应于式(9-5b ),bc

b k σσ=

, []b

b n σσ=

对铸铁 4.0~2.0=k ,陶瓷材料 2.0~1.0=k ,对大多数金属,s sc σσ= ,此时莫尔强度条件退化为最大剪应力强度条件。

4.适用范围:

1)适用于从拉伸型到压缩型应力状态的广阔范围,可以描述从脆性断裂向塑性屈服失效形式过渡(或反之)的多种失效形态,例如“脆性材料”在压缩型或压应力占优的混合型应力状态下呈剪切破坏的失效形式。

2)特别适用于抗拉与抗压强度不等的材料。

3)在新材料(如新型复合材料)不断涌现的今天,莫尔理论从宏观角度归纳大量失效数据与资料的唯象处理方法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1-1 组合变形的概念

1.构件的受力情况分为基本受力(或基本变形)形式(如中心受拉或受压,扭转,平面弯曲,剪切)和组合受力(或组合变形)形式。组合变形由两种以上基本变形形式组成。

2.处理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力和变形(位移)问题时,可以运用基于叠加原理的叠加法。

叠加原理: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则在小变形条件下,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等力学响应可以分成几个基本变形单独受力情况下相应力学响应的叠加,且与各单独受力的加载次序无关。

说明:

①保证上述线性关系的条件是线弹性材料,加载在弹性范围内,即服从胡克定律; ②必须是小变形,保证能按构件初始形状或尺寸进行分解与叠加计算,且能保证与加载次序无关。如10-1a 图所示纵横弯曲问题,横截面上内力(图10-1b )为N=P ,M (x )=

)(2

22

x p x q x ql υ+-

。可见当挠度(变形)较大时,弯矩中与挠度有关的附加弯矩不

能略去。虽然梁是线弹性的,弯矩、挠度与P 的关系却仍为非线性的,因而不能用叠加法。除非梁的刚度较大,挠度很小,轴力引起的附加弯矩可略去。

§8-3斜弯曲

图10-2(a)所示构件具有两个对称面(y ,z 为对称轴),横向载荷P 通过截面形心与y 轴成 α 夹角,现按叠加法写出求解梁内最大弯曲正应力的解法与步骤:

⑴根据圣维南原理,将载荷按基本变形加载条件进行静力等效处理,现将P 沿横截面对称轴分解为P y 、P z ,则有αcos P P y =,αsin P P z =(图a )

⑵得到相应的几种基本变形形式,分别计算可能危险点上的应力。现分别按两个平面弯

曲(图b ,c )计算。P y ,P z 在危险面(固定端)处分别有弯矩: )sin (αP M y =,

)cos (αP M z =(图d )。M y 作用下产生以y 轴为中性轴的平面弯曲,bd 与ac 边上分别产生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

h

b Pl M

y

y

2

'

max

sin 6W ασ±

= (a)

M z 作用下产生以z 轴为中性轴的平面弯曲,ab 与cd 边上分别产生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

2

'

'max cos 6bh

Pl M

z

z

ασ±

=W (b)

⑶由叠加法得组合变形情况下,亦即原载荷作用下危险点的应力。现可求得P y ,P z 共同作

用下危险点(b 、c 点)弯曲正应力(同一点同一微面上的正应力代数相加)

)cos sin (62

2

max

αασ

b h h

b Pl M

M

z

z

y

y

+=

+

=

W W (10-1)

上述横向载荷P 构成的弯曲区别于平面弯曲,称斜弯曲。它有以下两个特点:

⑴构件的轴线变形后不再是载荷作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而是一条空向曲线; ⑵横截面内中性轴不再与载荷作用线垂直;或中性轴不再与弯矩矢量重合(如为实心构件)。如图10-2(e)所示,横截面上任意点m (y ,z )的正应力为

y I M z I M z

z

y

y

+

-

=+='

''

σσσ (10-2)

根据中性轴定义,令σ=0,即得中性轴位置表达式

α?tg I I M

M I I z y tg y

z z

y y z =

==

当 y z I I ≠ ,α?≠ ;现为矩形(h>b ),y z I I > ,则 α?> 。形成斜弯曲,中性轴与M 矢量不重合。

当 y z I I = (如图10-2中为圆截面),α?= ,即载荷通过截面形心任意方向均形成平面弯曲,若圆截面直径为D ,则有

22

3

max

32

z

y

M

M

D

M +=

=

πσ

W

(10-3)

§8-4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圆截面杆件

设图10-5a 所示为圆截面杆横截面上分别作用有弯矩 M y ,M z 和扭矩T 。

对圆截面,通过圆心(形心)的任意方向的轴均为对称轴,因而合力矩22

z

y

M

M

M +=

作用轴即中性轴,这时M 作用下圆轴产生平面弯曲,σ 分布如图a ,在扭矩T 作用下圆轴产生剪应力,τ分布如图b ,分别为

W

W

22z

y

M

M

M +=

=

σ,p

T W =

τ (a )

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c 所示,主应力为

2

2

3,122τσσ

σ+??

?

??±

=

,02=σ (b )

对塑性材料,可选用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考虑式(b )后

[]στ

σσσ≤+=

-2

2314 (c )

()()()

[][]στ

σσσσσσσ

≤+=

-+-+-2

22

132

322

21

32

1 (d )

对直径为d 的圆截面,有W 2=p W ,3

d 32

W π

=

,考虑式(a )后式(c )与(d )分别有

[]

[]

σ

σ

≤+≤+2

2

2

2

75.011T

M

W

T

M W

2.矩形截面杆

设图10-6a 和

b 所示为矩形截面上作用有弯矩M y ,M z 和扭矩T 。

对矩形截面(h b ?),M y ,M z 分别形成以y 轴和z 轴为中性轴的平面弯曲,弯曲正应力分布如图a 所示。扭矩T 在矩形截面上形成的扭转剪应力分布如图b 所示。综合考虑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可以选出危险点a 、b 、c ,其应力状态如图c 所示。

a 点具有正应力最大值

z

z

y

y

a M

M

W W +

=

+='

''

σ

σσ

6

,6

2

2

hb bh z y =

=

W W

b 点具有max τ和''σ

z

z

b M

W =

='

σ,2

max hb

T

ατ=

c 点具有1τ和'σ

y

y c M

M =

='

σσ,max

1ντ

τ=

对塑性材料,a 点的强度条件为

[]σσ≤+

=

z

z

y

y

a M

W M

W

对b ,c 点可选择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如选第三强度理论,可比较2

m a x 24τσ+b 和

2

124τσ+c ,较大者应满足

[]στ

σ

≤+2

2

4

例10-3 齿轮轴AB 如图10-7a 所示。已知轴的转速n=265r/min ,输入功率N=10kw ,两齿轮节圆直径D 1=396mm ,D 2=168mm ,压力角?=20α,轴的直径d =50mm ,材料为45号钢,许用应力[]Mpa 50=σ。试校核轴的强度。

解:(1)轴的外力分析:将啮合力分解为切向力与径向力,并向齿轮中心(轴线上)平移。考虑轴承约束力后得轴的受力图如图10-7b 所示。由

()0=∑F m x

m N n N T T D C ?====361265

109550

9550

由扭转力偶计算相应切向力,径向力

2

11D P T Z

C =,

N

tg P P N

D T P Z Y C Z 664364.01823201823396

.036122111

1

=?=?==?=

=

2

22D P T y

D =,

N

tg P P N

D T P Y Z D Y 1565364.04300204300168

.036122222

2=?=?==?==

轴上铅垂面内的作用力P 1y 、P 2y ,约束力Y A ,Y B 构成铅垂面内的平面弯曲,由平衡条件

()0,=∑F m B

Z 和()0,=∑F m A

Z 可求得

Y A =1664N ,N B =3300N

由平衡条件∑=0Y 校核所求约束力的正确性

496433001664=+=+B A Y Y N ,4964430066421=+=+Y Y P P N

轴上水平面内的作用力P 1Z 、P 2Z ,约束力Z A 、Z B 构成水平面内的平面弯曲,由平衡条件

0)(,=∑F m

B

y 和0)(,=∑F m

A

y ,可求得

N 1750=A Z , N 1638=B Z

由平衡条件∑=0Z 校核所求约束力的正确性

338816381750=+=+B A Z Z N ,33881565182321=+=+Z Z P P N

(2)作内力图:分别作轴的扭矩图T 图(图10-7c ),铅垂面内外力引起的轴的弯矩图 M z

图,水平面外力引起的轴的弯矩图 M y 图(图10-7d )

(3)作强度校核:由弯矩图及扭矩图确定可能危险面为C (右)面和D (左)面。比较22

z

y

M

M

M +=

可知D 面更危险。

m N M C ?=+=

193133

140

2

2

m N M D ?=+=

294264

1312

2

对塑性材料,应采用第三强度理论或第四强度理论作强度校核 第三

[]Pa M 55Pa M 4.37Pa 104.3705

.01.0361

294

16

3

2

2

2

2=<=?=?+=

+σT

M

W

D

第四

[]M p a 55Pa M 4.34Pa 104.3405

.01.0361

75.0294

75.016

3

2

2

2

2=<=?=??+=

+σT M

W

D

例10-4 图10-8a 所示曲轴的尺寸为r mm 60=,mm L

652=,mm l

322

=,

mm 22=a 。连杆轴颈直径d 1=50mm ,主轴颈直径d =60mm 。曲柄截面III-III 的尺寸为

b =22mm ,h =102mm 。作用于曲轴上的力如图10-8b 所示:连杆轴颈上的力P=32KN ,F =17KN ,曲柄惯性力C =3KN ,平衡重惯性力C 1=7KN 。曲轴材料为碳钢,[]Mpa 120=σ。试校核曲柄的强度。

解:(1)求约束力和扭转力偶:由平衡条件可求得(见图10-8b )

()KN

H H KN R R m

N Fr m 5.8172

1

2032723221

10201060101721213

3=?===?-?+==?=???==-

(2)连杆轴颈强度校核:危险面在中间截面I-I 处。在xy 和xz 平面内分别有弯矩

m

N L H M

m

N l C C L R M y

z

?=???=?

=?=???-+???=-+?=---55310

65105.82

117010

3210)73(10

6510202

)

(

23

3

13

33

311

扭距为m N r H T ?=???=?=-5101060105.8331 如果用第四强度理论校核

[]安全

Mpa Mpa T

M

M

W z

y

12011110

510

75.01170

553

105032

75.01

6

2

2

2

9

3

2

22=<=??++??=

++--σπ

(3)主轴颈的强度校核:危险面为主轴颈与曲轴联接处II-II 截面。此处有内力分量

m N a R M z ?=???=?=-440102210203

3

2 m N a H M

y

?=???=?=-18710

22105.83

3

2

m N m T ?==1020 强度校核

[]安全

Mpa Mpa T

M

M

W

z

y

1204.4710

1020

75.0440

187

10

6032

75.016

2

2

2

9

32

22=<=??++??=

++--σπ

(4)曲柄的强度校核:危险面为切于主轴颈的曲柄横截面III-III 截面(见图10-8c )。其内力分量分别有轴力N ,扭转T ,弯矩M y 、M z ,剪力Q z

KN C R N 1372012=-=-=

m N b a H T ?=+=281)2/(2

m N d H

m M y ?=??

?-=?

-=-76510

2

60105.810202

3

3

2

m N b a R M

z

?=?+?=+=-66010

)1122(1020)2/(3

3

2

KN H Q z 5.82==

由于危险面为矩形截面,从与多内力分量相应的应力分布可知危险点为A ,B 点。A 点为单向应力状态

[]安全

压应力) , 120(10610

22102660610

102

22765610

1022210

139

2

9

2

6

3

Mpa Mpa W M

W

M bh

N z

z

x

y A

=<=???+

???+

???=

+

+=---σσ

B 点应力状态如图10-8d 所示

压应力)

(8610

22102660610

1022210

139

2

6

3

Mpa M

bh

N z

z

B

=???+

???=

+

=

--W σ

21τττ+=B

现计算扭矩T 引起的B 点剪应力1τ(即最大扭转剪应力)。由

64.422

102==b h ,查表,利用插入法得287.0=α。则

Mpa hb

T

8.19)

10

22(10

102287.0281

2

3

3

2

max 1=???=

=

=--αττ

剪力Q z 引起剪应力2τ

Mpa

Mpa

bh

Q B z 5.2568.58.1968.510

1022210

5.82323216

3

2=+=+==????

==

-ττττ

采用第四强度理论,得

[]安全 , Mpa Mpa B B 1207.965.2538632

2

2

2

=<=?+=+στσ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一、填空题 1、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同时发生在一个杆上的变形,称为()变形。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手摇绞车,最大起重量Q=788N,卷筒直径D=36cm,两轴承间的距离l=80cm,轴的许用应力[]σ=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2、图示手摇铰车的最大起重量P=1kN,材料为Q235钢,[σ]=80 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选择铰车的轴的直径。 3、图示传动轴AB由电动机带动,轴长L=1.2m,在跨中安装一胶带轮,重G=5kN,半径R=0.6m,胶带紧边张力F1=6kN,松边张力F2=3kN。轴直径d=0.1m,材料许用应力[σ]=5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4、如图所示,轴上安装有两个轮子,两轮上分别作用有F=3kN及重物Q,该轴处于

平衡状态。若[σ]=80MPa。试按第四强度理论选定轴的直径d。 5、图示钢质拐轴,AB轴的长度l AB=150mm, BC轴长度l BC=140mm,承受集中载荷F 的作用,许用应力[σ]=160Mpa,若AB轴的抗弯截面系数W z=3000mm3,。试利用第三强度理论,按AB轴的强度条件确定此结构的许可载荷F。(注:写出解题过程) 6、如图所示,由电动机带动的轴上,装有一直径D=1m的皮带轮,皮带紧边张力为2F=5KN,松边张力为F=2.5KN,轮重F P=2KN,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σ]=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7、如图所示,有一圆杆AB长为l,横截面直径为d,杆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在自由端B处固结一圆轮,轮的半径为R,并于轮缘处作用一集中的切向力P。试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该圆杆的强度条件。圆杆材料的许用应力为[σ]。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

9 强度理论 1、 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塑性屈服: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破坏断面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2、四种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是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即:0 1σσ= (2)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都是由于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 到极限值导致的,即: 0 1εε=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 值, 即: 0 max ττ=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单元体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即: u u0 d d = 强度准则的统一形式[]σ σ≤ * 其相当应力: r11 σ=σ r2123 () σ=σ-μσ+σ r313 σ=σ-σ 222 r4122331 1 ()()() 2 ?? σ=σ-σ+σ-σ+σ-σ ?? 3、摩尔强度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4、双剪强度理论概念与应用。 9.1图9.1所示的两个单元体,已知正应力σ=165MPa,切应力τ=110MPa。试求两个单元体的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表达式。 图9.1 [解](1)图9.1(a)所示单元体的为空间应力状态。注意到外法线为y及-y的两个界面上没有切应力,因而y方向是一个主方向,σ是主应力。显然,主应力σ对与y轴平行的斜截面上的应力没有影响,因此在xoz坐标平面内可以按照平面应力状态问题对待。外法线为x、z轴两对平面上只有切应力τ,为纯剪切状态,可知其最大和最小正应力绝对值均为τ,则图9.1(a)所示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为: τ σ τ σ σ σ- = = = 3 2 1 、 、 , 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解题范例r4σ=

材料力学_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

第八章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不同材料在同一环境及加载条件下对“破坏”(或称为失效)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抗力)。 例1常温、静载条件下,低碳钢的拉伸破坏表现为塑性屈服失效,具有屈服极限 σ, s 铸铁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失效,具有抗拉强度 σ。图9-1a,b b 2.同一材料在不同环境及加载条件下也表现出对失效的不同抗力。 例2常温静载条件下,带有环形深切槽的圆柱形低碳钢试件受拉时,不再出现塑性变形,而沿切槽根部发生脆断,切槽导致的应力集中使根部附近出现两向和三向拉伸型应力状态。图(9-2a,b)

例3 常温静载条件下,圆柱形铸铁试件受压时,不再出现脆性断口,而出现塑性变形,此时材料处于压缩型应力状态。图(9-3a ) 例4 常温静载条件下,圆柱形大理石试件在轴向压力和围压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此时材料处于三向压缩应力状态下。图9-3b 3.根据常温静力拉伸和压缩试验,已建立起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安全系数后,其强度条件为 []σσ≤ ,根据薄壁圆筒扭转实验,可建立起纯剪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安全系数后,强度条件为 []ττ≤ 。 建立常温静载一般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1)确认引起材料失效存在共同的力学原因,提出关于这一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2)根据实验室中标准试件在简单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实验(如拉伸),建立起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共同遵循的弹性失效准则和强度条件。 3)实际上,当前工程上常用的经典强度理论都按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两类失效形式,分别提出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8-2四个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准则(第一强度理论) 基本观点:材料中的最大拉应力到达材料的正断抗力时,即产生脆性断裂。 表达式:u σσ=+ max 复杂应力状态

材料力学中的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中的组合变形 过程转备与控制工程梁艳辉201005050219 摘要: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材料力学是所有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是设计工业设施必须掌握的知识。而组合变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基本上一些简单的单一变形在我们身边很少见,都是以组合变形的的形式出现,所以讨论组合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组合变形,线弹性,载荷,应力,内力,静力等效原则,强度理论,失效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材料力学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整个材料力学主要讨论了各种变形以及如何对各种变形进行强度校核,刚度校核以及稳定性校核。那么材料力学中主要有哪些变形呢?主要分为单一变形和组合变形,单一变形包括:杆的拉伸和压缩变形,杆的扭转变形,杆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而组合变形包括:弯扭组合变形,拉扭组合变心,以及拉弯扭组合变形等。下面主要来简单的谈一谈我对组合变形的理解。 一.生活中的实例 在工程实际中,杆件的受力变形的情况种类很多,又不少构件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的传动轴:传动轮上作用力的既有扭转变形又有弯曲变形。常见的钻杆:钻杆受扭距的作用,同时钻杆的自重沿钻杆的轴向作用,所以钻杆的变形既有轴向的拉伸变形又有扭转变形。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二.如何解决组合变形 在线弹性,小形变的条件下,构件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均与外力成线性关系。可以认为载荷的作用是独立的,每一个载荷所引起内力,应力,变形都不受其他载荷的影响。几个载荷的同时作用在杆件上所产生的应力,变形,等于各个载荷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应力,变形之

组合变形及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和强度理论习题及解答 题1.图示,水平放置圆截面直角钢杆(2 ABC p ?),直径100d mm =,2l m =,1q k N m =,[]MPa 160=σ,试校核该杆的强度。 解: 1)各力向根部简化,根截面A 为危险面 扭矩:212nA M ql = ,弯矩 23 2 zA M ql =+,剪力2A Q ql = 2) 2348ZA M ql W d s p ==, 3132W d p =,3 116 p W d p =, 扭转剪应力:2 3 810.18n P M ql MPa W d t p ===, 3) []364.42r MPa s s = =<, ∴梁安全 题2、 平面曲杆在C 端受到铅重力P 作用。材料的 [σ]=160MPa 。若P=5KN ,l =1m ,a=0.6m 。试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解:属于弯扭组合变形 危险面A 处的内力为: 题3、平面曲拐在C 端受到铅垂力P 作用,材料的[σ]=160MPa ,E=2.1?10 5 MPa ,。 杆的直径 d=80mm ,l =1.4m ,a=0.6m ,l 1=1.0m 。若P=5KN (1)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曲拐的强度。 (2) 求1-1截面顶端处沿45?方向的正应变。 解: (1)危险A 上的内力为:5 1.4 7z M kN m =?? B

曲拐安全 (2)1-1截面内力:5,3z M kN m T kN m =?? 顶点的应力状态 题4. 图示一悬臂滑车架,杆AB 为18 号工字钢,其长度为 2.6l m =。试求当荷载F =25kN 作用在AB 的中点D 处时,杆内的最大正应力。设工字钢的自重可略去不计。 B 解:18号工字钢4 3421851030610.,.W m A m --=?? AB 杆系弯庄组合变形。 题5. 砖砌烟囱高30h m =,底截面m m -的外径13d m =,内径22d m =,自重 2000P kN =,受1/q kN m =的风力作用。试求: (1)烟囱底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2)若烟囱的基础埋深04h m =,基础及填土自重按21000P kN =计算,土壤的许用应力 []0.3MPa s =圆形基础的直径D 应为多大? 注:计算风力时,可略去烟囱直径的变化,把它看作是等截面的。 解:烟囱底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材料力学习题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基 本 概 念 题 一、选择题 1. 偏心压缩时,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到 形心的距离e 和中性轴到形心距离d 之间的关系是( )。 A .e = d B .e >d C .e 越小,d 越大 D .e 越大,d 越小 2.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设 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 对值)分别用1max σ、2max σ、 3max σ表示,则( )。 A .1max σ=2max σ=3max σ B .1max σ>2max σ=3max σ C .2max σ>1max σ=3max σ D .2max σ<1max σ=3max σ 题2图 3.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题3图 题4图 4. 铸铁杆件受力如图4所示,危险点的位置是( )。 A .①点 B .②点 C .⑧点 D .④点 5. 图示正方形截面直柱,受纵向力P 的压缩作用。则当P 力作用点由A 点移至B 点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A σ﹕()max B σ为( )。 A .1﹕2 B .2﹕5 C .4﹕7 D .5﹕2 6. 图示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件发生的变形为( )。 A .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组合 B .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组合 C .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组合 D .轴向压缩和斜弯曲组合 -41-

题5图 题6图 7. 图所示悬臂梁的横截面为等边角钢,外力P 垂直于梁轴,其作用线与形心轴 y 垂直,那么该梁所发生的变形是( )。 A .平面弯曲 B .扭转和斜弯曲 C .斜弯曲 D .两个相互垂直平面(xoy 平面和xoz 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题7图 8. 图示正方形截面杆受弯扭组合变形,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其任一截面的危 险点位置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截面形心 B .竖边中点A 点 C .横边中点B 点 D .横截面的角点D 点 题8图 题9图 9. 图示正方形截面钢杆,受弯扭组合作用,若已知危险截面上弯矩为M ,扭 矩为T ,截面上A 点具有最大弯曲正应力σ和最大剪应力τ,其抗弯截面模量为W 。关于A 点的强度条件是( )。 A .σ≤[σ],τ≤[τ] B .W T M 2122)(+≤[σ] C .W T M 2122)75.0(+≤[σ] D .2122)3(τσ+≤[σ] 10. 折杆危险截面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是图中的( )。 -42-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9.1 组合变形概述 前面研究了杆件在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基本变形时的强度和刚度问题。但在工程实际中,许多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例如建筑物的边柱,机械工程中的夹紧装置,皮带轮传动轴等。 我们把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称为组合变形。常见的组合变形有: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3.两个互相垂直平面弯曲的组合(斜弯曲); 4.拉伸(压缩)与扭转的组合。 本章只讨论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处理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叠加法,将组合变形分解为基本变形,分别考虑在每一种基本变形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和变形,然后再叠加起来。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步骤一般如下: (1) 外力分析将外力分解或简化为几种基本变形的受力情况; (2) 内力分析分别计算每种基本变形的内力,画出内力图,并确定危险截面的位置; (3) 应力分析在危险截面上根据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分布规律,确定出危险点的位置及其应力状态。 (4) 建立强度条件将各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然后建立强度条件进行计算。 §9.2 弯扭组合变形强度计算 机械中的转轴,通常在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下工作。现以电机为例,说明此种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图10-1a所示电机轴,在轴上两轴承中端装有带轮,工作时,电机给轴输入一定转矩,通过带轮的皮带传递给其它设备。带紧边拉力为F T1,松边拉力为F T2,不计带轮自重。

图10-1 (1) 外力分析将作用于带上的拉力向杆的轴线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如图10-1(b),其值分别为 力F使轴在垂直平面内发生弯曲,力偶M1和电机端产生M2的使轴扭转,故轴上产生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 (2) 内力分析画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如图10-1(c)、(d)所示。由图知危险截面为轴上装带轮的位置,其弯矩和扭矩分别为

材料力学B试题7应力状态_强度理论.docx

40 MPa .word 可编辑 .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 1. 图示单元体,试求60100 MPa (1)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2)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并将主平面标在单元体上。 解: (1) x y x y cos 2x sin 276.6 MPa 22 x y sin 2x cos232.7 MPa 2 3 1 (2)max xy( x y) 2xy281.98MPa39.35 min22121.98 181.98MPa,2 ,3121.98MPa 12 xy1200 0arctan()arctan39.35 2x y240 200 6060 2. 某点应力状态如图示。试求该点的主应力。129.9129.9解:取合适坐标轴令x25 MPa,x 由 120xy sin 2xy cos20 得 y 2 所以m ax x y ( xy ) 2xy 2 m in 22 129.9 MPa 2525 (MPa) 125MPa 50752( 129.9)250 150100 MPa 200 1 100 MPa,20 ,3200MPa 3. 一点处两个互成45 平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其中未知,求该点主应力。 解:y150 MPa,x120 MPa

.word 可编辑 . 由得45x y sin 2xy cos 2x 15080 22 x10 MPa 所以max xy(x y) 22 22xy min y x 45 45 45 214.22 MPa 74.22 1214.22 MPa,20 , 45 374.22 MPa 4.图示封闭薄壁圆筒,内径 d 100 mm,壁厚 t 2 mm,承受内压 p 4 MPa,外力偶矩 M e 0.192 kN·m。求靠圆筒内壁任一点处的主应力。 0.19210 3 解: xπ(0.104 40.14)0.05 5.75MPa t 32 x y pd MPa 50 4t pd MPa 100 2t M e p M e max x y(x y ) 2 xy2 min22100.7 MPa 49.35 1100.7 MPa,249.35 MPa,3 4 MPa 5.受力体某点平面上的应力如图示,求其主应力大小。 解:取坐标轴使 x 100 MPa,x 20MPa40 MPa100 MPa xy x y 12020 MPa 22cos2x sin 2

材料力学四个强度理论

四大强度准则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第十二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十二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思 考 题 1 何谓组合变形?如何计算组合变形杆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应力? 2 何谓平面弯曲?何谓斜弯曲?二者有何区别? 3 何谓单向偏心拉伸(压缩)?何谓双向偏心拉伸(压缩)? 4 将斜弯曲、拉(压)弯组合及偏心拉伸(压缩)分解为基本变形时,如何确定各基本变形下正应力的正负? 5 对斜弯曲和拉(压)弯组合变形杆进行强度计算时,为何只考虑正应力而不考虑剪应力? 6 什么叫截面核心?为什么工程中将偏心压力控制在受压杆件的截面核心范围内? 习 题 1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F通过截面形心且与y轴成角,已知F=1.2kN ,l=2m,5.1, 12==?b h ?,材料的容许正应力[σ]=10MPa ,试确定b和h的尺寸。 2 承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所示,q与y轴成?角且通过形心,已知l=4m,b=10cm,h=15cm,材料的容许应力[σ]=10MPa ,试求梁能承受的最大分布荷载m ax q 。 题 1 图 题 2 图 3 如图所示斜梁横截面为正方形,a =10cm,F=3kN作用在梁纵向对称平面内且为铅垂方向,试求斜梁最大拉压应力大小及其位置。

4 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所示,F 1和F2的作用线均与杆的轴线重合,F3作用在杆的对称平面内,已知F1=5kN ,F2=10kN ,F3.=1.2kN , =2m,b=12cm ,h=18cm ,试求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题 3 图 题 4 图 5 图为起重用悬臂式吊车,梁AC由№18工字钢制成,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 =100MPa 。当吊起物重(包括小车重)Q=25kN,并作用与梁的中点D时,试校核梁AC的强度。 6 柱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a,顶端受轴向压力F作用,在右侧中部挖一个槽(如图),槽深4 a 。求开槽前后柱内的最大压应力值。 题 5 图 题 6 图 7 砖墙及其基础截面如图,设在1m长的墙上有偏心力F=40kN 的作用,试求截面1-1和2-2上的应力分布图。 8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木杆,偏心力F=160kN ,e=5cm ,[σ]=10MPa ,矩形截面宽度b=16cm ,试确定木杆的截面高度h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8.1概 述 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研究过的构件,只限于有一种基本变形的情况,例如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而在工程实际中的许多构件,往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例如图8—1a 中悬臂吊车的横梁AB ,当起吊重物时,不仅产生弯曲,由于拉杆BC 的斜向力作用,而且还有压缩(图8—lb)。又如图8—2a 所示的齿轮轴,若将啮合力P 向齿轮中心平移、则可简化成如图8—2b 所示的情况。载荷P 使轴产生弯曲变形;矩为C m 和D m 的两个力偶则使轴产生扭转变形。这些构件都同时存在两种基本变形,前者是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后者则是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在外力作用下,构件若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情况,就称为组合变形。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都是小变形构件,可以认为各载荷的作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即任一载荷所引起的应力或变形不受其他载荷的影响。因此,对组合变形构件进行强度计算,可以应用叠加原理,采取先分解而后综合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1)将作用在构件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得到与原载荷等效的几组载荷,使构件在每组载荷作用下,只产生一种基本变形;(2)分别计算构件在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3)将各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然后进行强度计算。当构件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可将上述应力进行代数相加;若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则需求出其主应力,按强度理论来进行强度计算。 本章将讨论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以及弯曲与扭转的组合构件的强度问题。 8.2 弯曲与拉伸 (或压缩) 的组合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同时产生弯曲和拉伸(或压缩)变形的情况,称为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变形。图8—1所示悬臂吊的横梁同时受到横向载荷和纵向载荷的作用,这是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组合构件的一种受力情况。在工程实际中,常常还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载荷与杆件的轴线平行,但不通过横截面的形心,此时,杆件的变形也是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偏心拉伸(或压缩)。载荷的作用线至横截面形心的垂直距离称为偏心距。例如图8—3a 中的开口链环和图8—4a 中的厂房柱子,如果将其上的载荷P 向杆件横截面的形心平移,则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可视为两部分:一个轴向力P 和一个矩为Pe M =0 的力偶(图8—3b 、8—4b)。轴向力P 将使杆件产生轴向拉伸(或压缩);力偶将使杆件产生弯曲。由此可见,偏心拉伸(或压缩)实际上就是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变形。 现在讨论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设一矩形截面杆,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图8—5a),作用于自由端的集中力P 位于杆的纵对称面Oxy 内,并与杆的轴线x 成一夹角?。将外力P 沿x 轴和y 轴方向分解,得到两个分力(图8—5b): ?cos P P x = ?sin P P y = 其中,分力x P 为轴向外力,在此力的单独作用下,杆将产生轴向拉伸,此时,任一横

《材料力学》第8章-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习题解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习题解 [习题8-1] 14号工字钢悬臂梁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m l 8.0=,kN F 5.21=, kN F 0.12=,试求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危险截面在固定端,拉断的危险点在前上角点,压断的危险点在后下角,因钢材的拉压 性能相同,故只计算最大拉应力: 式中,z W ,y W 由14号工字钢,查型钢表得到3 102cm W z =,3 1.16cm W y =。故 MPa Pa m m N m m N 1.79101.79101.168.0100.11010228.0105.2363 63363max =?=???+?????=--σ [习题8-2] 受集度为 q 的均布荷载作用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其荷载作用面与梁的纵向对称面间的夹角为 030=α,如图所示。已知该梁材料的弹性模量 GPa E 10=;梁的尺寸为 m l 4=,mm h 160=,mm b 120=;许用应力MPa 12][=σ;许用挠度150/][l w =。试校核梁的强度和刚度。

解:(1)强度校核 )/(732.1866.0230cos 0m kN q q y =?== (正y 方向↓) )/(15.0230sin 0m kN q q z =?== (负z 方向←) )(464.34732.181 8122m kN l q M y zmaz ?=??== 出现在跨中截面 )(24181 8122m kN l q M z ymaz ?=??== 出现在跨中截面 )(51200016012061 61322mm bh W z =??== )(3840001201606 1 61322mm hb W y =??== 最大拉应力出现在左下角点上: y y z z W M W M max max max + = σ MPa mm mm N mm mm N 974.1138400010251200010464.33 636max =??+??=σ 因为 MPa 974.11max =σ,MPa 12][=σ,即:][max σσ< 所以 满足正应力强度条件,即不会拉断或压断,亦即强度上是安全的。 (2)刚度校核 =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得强度习题 一、填空题 1、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同时发生在一个杆上得变形,称为( )变形。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得手摇绞车,最大起重量Q =788N,卷筒直径D =36cm ,两轴承间得距离l =80cm ,轴得许用应力=80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得直径d 。 2、图示手摇铰车得最大起重量P =1kN,材料为Q 235钢,[σ]=80 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选择铰车得轴得直径。 3、图示传动轴AB 由电动机带动,轴长L =1、2m ,在跨中安装一胶带轮,重G =5kN,半径R =0、6m ,胶带紧边张力F 1=6kN ,松边张力F 2=3kN 。轴直径d =0、1m,材料许用应力[σ]=50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得强度。 kN 8.1? kN 2.4? 4、如图所示,轴上安装有两个轮子,两轮上分别作用有F =3kN 及重物Q ,该轴处于平衡状态。若[σ]=80MPa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选定轴得直径d 。

5、图示钢质拐轴, AB轴得长度l AB=150mm, BC轴长度l BC=140mm,承受集中载荷F得作用,许用应力[σ]=160Mpa,若AB轴得抗弯截面系数W z=3000mm3,。试利用第三强度理论,按AB轴得强度条件确定此结构得许可载荷F。(注:写出解题过程) 6、如图所示,由电动机带动得轴上,装有一直径D=1m得皮带轮,皮带紧边张力为2F=5KN,松边张力为F=2、5KN,轮重F P=2KN,已知材料得许用应力[σ]=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得直径d。 7、如图所示,有一圆杆AB长为l,横截面直径为d,杆得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在自由端B处固结一圆轮,轮得半径为R,并于轮缘处作用一集中得切向力P。试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该圆杆得强度条件。圆杆材料得许用应力为[σ]。

第八章组合变形构建的强度习题答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组合 二、计算题 1、解:31 7888010157.610(N mm)4M =???=?? 336 78810141.8410(N mm)2T =??=?? 33 800.1r d σ= =≤ 解得 d ≥30mm 2 、解:(1) 轴的计算简图 画出铰车梁的内力图: 险截面在梁中间截面左侧,P T P M 18.02.0max == (2) 强度计算 第三强度理论:() ()[]σπσ≤+=+= 2 2 322318.02.032 P P d W T M Z r []()()()() mm m d 5.320325.010118.01012.010 8032 10118.01012.032 3 2 32 36 32 32 3==??+????=??+??≥πσπ 所以绞车的轴的最小直径为32.5mm 。 3、解:

m kN 8.1? m kN 2.4? (1)外力分析,将作用在胶带轮上的胶带拉力F 1、F 2向轴线简化,结果如图b . 传动轴受竖向主动力: kN 1436521=++=++=F F G F , 此力使轴在竖向平面内弯曲。 附加力偶为: ()()m kN 8.16.03621?=?-=-=R F F M e , 此外力偶使轴发生变形。 故此轴属于弯扭组合变形。 (2)内力分析 分别画出轴的扭矩图和弯矩图如图(c )、(d ) 危险截面上的弯矩m kN 2.4?=M ,扭矩m kN 8.1?=T (3)强度校核 ()() []σπσ≤=??+?= += MPa W T M Z r 6.4632 1.0108.110 2.43 2 32 32 23 故此轴满足强度要求。 4、解:1)外力分析 kN F Q Q F 625 .01==∴?=?Θ 2)内力分析,做内力图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

9 强度理论 1、 脆性断裂与塑性屈服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塑性屈服: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破坏断面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2、四种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就是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即:0 1σσ= (2)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都就是由于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 到极限值导致的,即: 01εε=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就是由于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 值, 即: 0max ττ=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就是由于单元体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即:u u 0d d = 强度准则的统一形式 [] σσ≤* 其相当应力: r11σ=σ r2123()σ=σ-μσ+σ r313σ=σ-σ 2 22r41223311()()()2 ??σ=σ-σ+σ-σ+σ-σ?? 3、摩尔强度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4、双剪强度理论概念与应用。 9、1图9、1所示的两个单元体,已知正应力σ =165MPa,切应力τ=110MPa 。试求两个单元体的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表达式。 图9、1 [解] (1)图9、1(a)所示单元体的为空间应力状态。注意到外法线为y 及-y 的两个界面上没有切应力,因而 y 方向就是一个主方向,σ就是主应力。显然,主应力σ 对与y 轴平行的斜截面上的应力没有影响,因此在xoz 坐标平面内可以按照平面应力状态问题对待。外法线为x 、z 轴两对平面上只有切应力τ,为纯剪切状态,可知其最大与最小正应力绝对值均为τ,则图9、1(a)所示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为: τστσσσ-===321、、, 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解题范例 r4σ=

组合变形与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和强度理论习题及解答 题1.图示,水平放置圆截面直角钢杆(2 ABC p ?),直径100d mm =,2l m =,1q k N m =,[]MPa 160=σ,试校核该杆的强度。 解: 1)各力向根部简化,根截面A 为危险面 扭矩:212nA M ql = ,弯矩 23 2 zA M ql =+,剪力2A Q ql = 2) 23 48ZA M ql W d s p ==, 3132W d p =,3 116p W d p =, 扭转剪应力:2 3 810.18n P M ql MPa W d t p ===, 3) []364.42r MPa s s = =<, ∴梁安全 题2、 平面曲杆在C 端受到铅重力P 作用。材料的 [σ]=160MPa 。若P=5KN ,l =1m ,a=0.6m 。试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解:属于弯扭组合变形 危险面A 处的内力为: 53z M kN m T kN m =?

4 5.6371r M kN m d mm = = = 题3、平面曲拐在C 端受到铅垂力P 作用,材料的[σ]=160MPa ,E=2.1?105 MPa ,。 杆的直径d=80mm ,l =1.4m ,a=0.6m ,l 1=1.0m 。若P=5KN (1)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曲拐的强度。 (2) 求1-1截面顶端处沿45?方向的正应变。 解: (1)危险A 上的内力为:5 1.47z M kN m =? 50.6 3T kN m =? []33 3344 6 4 7.6280 5.031032 7.62101511605.0310r z r r z M kN m W mm M MPa MPa W p s s = ?? ′===<=′ 曲拐安全 (2)1-1截面内力:5,3z M kN m T kN m =? 顶点的应力状态 6 4 510 99.45.0310MPa s ′==′ 6 4 31029.82 5.0310MPa t ′==创 B

材料力学带答疑

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1.单元体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必无正应力 答案此说法错误(在最大、最小正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一定为零;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正应力不一定为零。拉伸变形时,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在横截面上剪应力为零;最大剪应力发生在45度角的斜截面上,在此斜截面上正应力为σ/2。) 2. 单向应力状态有一个主平面,二向应力状态有两个主平面 答案此说法错误(无论几向应力状态均有三个主平面,单向应力状态中有一个主平面上的正应力不为零;二向应力状态中有两个主平面上的正应力不为零) 3. 弯曲变形时梁中最大正应力所在的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答案此说法正确(最大正应力位于横截面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在此处剪应力为零。)4. 在受力物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上切应力一定是零 答案此说法正确(最大正应力就是主应力,主应力所在的面剪应力一定是零) 5.应力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后,广义虎克定律不再成立 答案此说法正确(广义虎克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 6. 材料的破坏形式由材料的种类而定 答案此说法错误(材料的破坏形式由危险点所处的应力状态和材料的种类综合决定的)

7. 不同强度理论的破坏原因不同 答案此说法正确(不同的强度理论的破坏原因分别为:最大拉应力、最大线应变、最大剪应力、形状比能。) 二、选择 1.滚珠轴承中,滚珠与外圆接触点为应力状态。 A:二向;B:单向C:三向D:纯剪切 答案正确选择C(接触点在铅垂方向受压,使单元体向周围膨胀,于是引起周围材料对接触点在前后、左右方向的约束应力。) 2.厚玻璃杯因沸水倒入而发生破裂,裂纹起始于。 A:内壁B:外壁C:内外壁同时D:壁厚的中间答案正确选择:B (厚玻璃杯倒入沸水,使得内壁受热膨胀,外壁对内壁产生压应力的作用;内壁膨胀使得外壁受拉,固裂纹起始于外壁。) 3. 受内压作用的封闭薄壁圆筒,在通过其壁上任意一点的纵、横两个截面 中。 A:纵、横两截面均不是主平面;B:横截面是主平面、纵截面不是主平面;C:纵、横二截面均是主平面;D:纵截面是主平面,横截面不是主平面;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一 、 填空题 1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同时发生在一个杆上的变形 ,称为( )变形 、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手摇绞车,最大起重量Q=788N,卷筒直径D=36cm 两轴承间的距离l=80cm, 轴的许用应力 =80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 d o 2、图示手摇铰车的最大起重量 P=1kN ,材料为Q235钢,[q]=80 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 论选择铰车的轴的直径。 400 -id n 3、图示传动轴AB 由电动机带动,轴长L=1.2m,在跨中安装一胶带轮,重 G=5kN,半径 R=0.6m,胶带紧边张力 F 1=6kN 松边张力 R=3kN 。轴直径 d=0.1m ,材料许用应力 [d =50MPa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4、如图所示,轴上安装有两个轮子,两轮上分别作用有 F=3kN 及重物Q ,该轴处于平 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习题 40-0

5 、图示钢质拐轴,AB轴的长度l AB=150mm, BC轴长度1BC=140mm,承受集中载荷F 的作用,许用应力[c)=160Mpa,若AB轴的抗弯截面系数W z=3000mm3,。试利用第三强度理论,按AB轴的强度条件确定此结构的许可载荷F。(注:写出解题过程) 6、如图所示,由电动机带动的轴上,装有一直径D =1m的皮带轮,皮带紧边张力为 2F=5KN松边张力为F=,轮重F P=2KN,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q]=8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7、如图所示,有一圆杆AB长为I,横截面直径为d,杆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在自由端B处固结一圆轮,轮的半径为R,并于轮缘处作用一集中的切向力P。试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该圆杆的强度条件。圆杆材料的许用应力为[可。 衡状态。若[d=80MPa。试按第四强度理论选定轴的直径d

材料力学B试题7应力状态_强度理论

(2) 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并将主平面标在单元体上。 解:(1) MPa 6.762sin 2cos 2 2 =--+ += ατασσσσσα x y x y x MPa 7.322cos 2sin 2 -=+-=ατασστα x y x (2) 2 2min max )2 (2xy y x y x τσσσσσσ+-±+=98.12198.81-=MPa 98.811=σMPa ,02 =σ,98.1213-=σ MPa 35.3940 200 arctan 21)2arctan( 2 10== --=y x xy σστα 2. 解:取合适坐标轴令25=x σ MPa ,9.129-=x τ由02cos 2sin 2 120 =+-= ατασστxy y x 得125-=y σMPa 所以2 2m in m ax )2 (2xy y x y x τσσσσσσ+-± += 200 100 15050)9.129(755022-= ±-=-+± -= MPa 1001=σ MPa ,02=σ,2003-=σ MPa 3. 一点处两个互成 45平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其中σ未知,求该点主应力。 解:150=y σ MPa ,120-=x τ MPa

由 ατασστ2cos 2sin 2 45 xy y x +-= 802 150 -=-= x σ 得 10-=x σ MPa 所以 2 2min max )2 (2xy y x y x τσσσσσσ+-±+= 22 .7422.214-= MPa 22.2141=σ MPa ,02=σ,22.743-=σ 4. 图示封闭薄壁圆筒,内径100=d mm ,壁厚2=t mm ,承受内压4=p MPa ,外力偶矩192.0=e M kN ·m 。求靠圆筒内壁任一 点处的主应力。 解:75.505.032 ) 1.0104.0(π1019 2.0443 =?-?= x τ MPa 504==t pd x σ MPa 1002==t pd y σ MPa 35.497.100)2 (22 2min max =+-±+=xy y x y x τσσσσσσ MPa 7.1001=σ MPa ,35.492=σ MPa ,43-=σ MPa 5. 受力体某点平面上的应力如图示,求其主应力大小。 解:取坐标轴使100=x σMPa ,20=x τ α 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 2 x y x y x --+ += ' 45-M e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习题概要

L 1AL101ADB (3) 偏心压缩时,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 到形心之距离e和中性轴到形心距离d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 ) e=d; (B ) e>d; (C ) e越小,d越大; (D ) e越大,d越小。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BL102ADB (3)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设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用 max1σ、max 2σ和max3σ表示,现有下列四种答案: (A )max1σ=max 2σ=max3σ; (B )max1σ>max 2σ=max3σ; (C )max 2σ>max1σ=max3σ; (D )max 2σ<max1σ=max3σ。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BL103ADD (1) 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哪一点,现有四种答案: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AL104ADC (2) 一空心立柱,横截面外边界为正方形, 内边界为等边三角形(二图形形心重 合)。当立柱受沿图示a-a线的压力时,此立柱变形形态有四种答案: (A )斜弯曲与中心压缩组合; (B )平面弯曲与中心压缩组合; (C )斜弯曲; (D )平面弯曲。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B ) 1BL105ADC (2) 铸铁构件受力如图所示,其危险点的位置有四种答案: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D ) 1BL106ADC (2) 图示矩形截面拉杆中间开一深度为h/2的缺口,与不开口的拉杆相比,开口处 的最大应力的增大倍数有四种答案: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 1BL107ADB (3)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设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用 max1σ、max 2σ和max3σ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8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8.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在前面几章中,研究了构件在发生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时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工程实际中,有很多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若有其中一种变形是主要的,其余变形所引起的应力(或变形)很小,则构件可按主要的基本变形进行计算。若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或变形)属于同一数量级,则构件的变形为组合变形。例如,如图8.1(a)所示吊钩的AB 段,在力P 作用下,将同时产生拉伸与弯曲两种基本变形;机械中的齿轮传动轴(如图8.1(b)所示)在外力作用下,将同时发生扭转变形及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内的弯曲变形;斜屋架上的工字钢檀条(如图8.2(a)所示),可以作为简支梁来计算(如图8.2(b)所示),因为q 的作用线并不通过工字截面的任一根形心主惯性轴(如图8.2(c)所示),则引起沿两个方向的平面弯曲,这种情况称为斜弯曲。 图8.1 吊钩及传动轴 屋架 屋面 檀条 q (a) (b)(c) (a) (b) (c) 图8.2 斜屋架上的工字钢檀条 求解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叠加法,即首先将组合变形分解为几个基本变形,然

材料力学 180 后分别考虑构件在每一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最后利用叠加原理,综合考虑各基本变形的组合情况,以确定构件的危险截面、危险点的位置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并据此进行强度计算。实验证明,只要构件的刚度足够大,材料又服从胡克定律,则由上述叠加法所得的计算结果是足够精确的。反之,对于小刚度、大变形的构件,必须要考虑各基本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大挠度的压弯杆,叠加原理就不能适用。 下面分别讨论在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组合变形。 8.2 斜 弯 曲 前面已经讨论了梁在平面弯曲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在平面弯曲问题中,外力作用在截面的形心主轴与梁的轴线组成的纵向对称面内,梁的轴线变形后将变为一条平面曲线,且仍在外力作用面内。在工程实际中,有时会遇到外力不作用在形心主轴所在的纵向对称面内,如上节提到的屋面檀条的受力情况(如图8.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杆件可考虑为在两相互垂直的纵向对称面内同时发生平面弯曲。实验及理论研究指出,此时梁的挠曲线不再在外力作用平面内,这种弯曲称为斜弯曲。 现在以矩形截面悬臂梁为例(如图8.3(a)所示),分析斜弯曲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这时梁在F 1和F 2作用下,分别在水平纵向对称面(Oxz 平面)和铅垂纵向对称面(Oxy 平面)内发生对称弯曲。在梁的任意横截面m —m 上,由F 1和F 2引起的弯矩值依次为 1y M F x =,2()z M F x a =- 在横截面m —m 上的某点(C y ,)z 处由弯矩M y 和M z 引起的正应力分别为 y y M z I σ'= ,z z M y I σ''=- 根据叠加原理,σ'和σ''的代数和即为C 点的正应力,即 y z y z M M z y I I σσ'''+=- (8-1) 式中,I y 和I z 分别为横截面对y 轴和z 轴的惯性矩;M y 和M z 分别是截面上位于水平 和铅垂对称平面内的弯矩,且其力矩矢量分别与y 轴和z 轴的正向一致(如图8.3(b)所示)。在具体计算中,也可以先不考虑弯矩M y 、M z 和坐标y 、z 的正负号,以其绝对值代入,然后根据梁在F 1和F 2分别作用下的变形情况,来判断式(8-1)右边两项的正负号。 (a) (b) 图8.3 斜弯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