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第十章免疫应答

Chapter 10Immune Response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T细胞应答的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调节的基本内容;了解:黏膜免疫应答,T、B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组成及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发生的部位及基

本过程。

2.抗原的加工与提呈:内源性及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途径。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

应答的效应;NK T细胞和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T、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过程,第二信号的转导过程。

6.黏膜免疫应答:黏膜免疫感应部位与效应部位,分泌性IgA及其转运。

7.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抑制性受体及信号转导水平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免疫细胞间的调节,独特型网络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

A.抗原受体

B.SmIg

C.SRBC受体

D.丝裂原受体

E.MHC分子

2.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不包括

A.使B细胞增殖

B.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C.使记忆性B细胞形成

D.使Ig轻链V、J基因片段连接

E.使抗体产生类别转换

3.高亲和力IL-2受体存在于

A.活化的巨噬细胞表面

B.初始Tc细胞表面

C.静止的巨噬细胞表面

D.活化Th细胞表面

E.初始Th细胞表面

4.下列哪些分子组合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A. CD28—B7

B. MHC—Ag—TCR

C. MHCⅡ—CD4

D. SmIg—Ag

E. MHC I—CD8

5.下列哪种分子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A.C9

B.C3b

C.IL-2

D.IgG

E.IgA

6.CD4+T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的细胞

A.APC B.CD8+ T细胞C.巨噬细胞D.DC细胞E.NK细胞

7.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哪种细胞提供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

A. DC细胞

B. Th细胞

C..巨噬细胞

D. NK细胞

E.Tc 细胞

8.下列哪一病理过程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

A.移植排斥反应

B.胞内菌感染

C.接触性皮炎

D.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

E.肺结核空洞的形成

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征是

A.IgM显著增高

B.IgG显著增高

C.IgD显著增高

D.抗体特异性改变

E.抗体亲和力下降

10.再次应答时,引起抗体形成特点变化的原因是

A.存在记忆T细胞

B.IL-2含量增高

C.IL-4、IL-5含量增高

D.大量预存抗体存在

E.APC功能加强

11.下列哪一过程不能列入免疫应答活动

A.APC对抗原的处理、递呈

B.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由双阳性细胞转为单阳性细胞

D.B细胞活化、增殖形成浆细胞

E.Tc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12.下列哪项不属再次应答的特点

A.抗体亲和力增高

B.以B细胞为主要的APC

C.潜伏期延长

D.抗体维持时间延长

E.IgG水平显著升高

1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下降的原因

A.B细胞表面Fc受体

B.Th1亚群比值增高

C.Th2亚群比值增高

D.特异性循环抗体

E.抗独特型抗体

14.在下列细胞中,哪个是受MHC分子限制的杀伤细胞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Th

D.中性粒细胞

E.Tc

15.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

A.潜伏期长

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C.抗体水平低

D.抗体亲和力高

E.抗体维持时间短

16.机体初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17. 下列哪项是TI抗原诱导抗体产生的条件

A. 接受抗原刺激

B. 接受共刺激信号

C. 发生Ig类别转换

D. 依赖IL-4、IL-5、IL-6的作用

E. 受Th细胞辅助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在抗原诱导的Th细胞活化过程中,下列哪些分子是必须的

A.TCR-CD3

B.MHC分子

C.CD4

D.CD28

E. CD8

2.下列哪些分子在T细胞识别抗原时形成免疫突触

A. TCR

B. CD28

C. CD2

D. CD40L

E. CD45

3.成熟的B2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变化

A.促进IL-6的作用

B.激活的抗原作用

C.抑制B7分子的功能

D.可发生Ig的类别转换

E.可发生亲和力成熟

4. 下列哪些是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

A. 已接受过抗原刺激

B. CD45RO+

C. 表达低水平的粘附分子

D. 寿命较短

E. 再次接触抗原时不需要第2信号即可被激活

5. 下列哪些情况出现于TD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中

A. 抗体产生受MHC基因控制

B. 可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

C. 不形成记忆B细胞

D. 发生Ig亲和力成熟

E. 不发生Ig类别转换

6. 下列哪些分子存在独特型

A. Ig

B. TCR

C. MHC分子

D. 补体

E. BCR

7. 下列哪些受体可以出现在淋巴细胞表面

A. 神经递质受体

B. 激素受体

C. 丝裂原受体

D. 抗原受体

E. 补体受体

8. CD4+细胞严重缺乏者可能出现

A. 抗体水平下降

B. 补体水平下降

C. IFN- 水平下降

D. IL-2水平下降

E.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

9.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外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

B. 外源性抗原在体内被降解成肽

C. 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

D. 内源性抗原在体内被降解成肽

E.外源性抗原肽由TAP转运至内质网腔内

10. 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由哪些分子组成:

A. CD40

B. CD19

C. CD21

D. CD86

E. CD81

11.体液免疫形成再次应答的原因是

A. 形成记忆B细胞

B. 形成记忆Th细胞

C. 形成记忆Tc细胞

D. 形成记忆巨噬细胞

E. 形成记忆DC

二、填空题

1. Th细胞接受抗原信号后,可表达,接受第2信号后可表达。

2. T c释放的可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透过通道,分泌的可使靶细胞内的DNA降解酶活化,引起靶细胞的。

3. 与初次应答相比,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快,高,长。

4.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以为主,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以为主。

5.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Th2细胞表达的分子和B细胞上表达的分子提供。

6. TCR-CD3复合体中TCR功能是,CD3功能是。

7.表达在细胞上的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

8.分泌片由细胞产生,是的辅助成份,功能是。

9. T细胞活化时,T细胞表面提供第一、第二信号的分子分别是和,T细胞的辅助受体是。

10. 内源性抗原在(部位)被降解成肽,在(部位)与分子结合,递呈给细胞识别。

11. T细胞激活过程中,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最终激活的三个重要核转录因子是、

和。

12. 根据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不同,可将免疫应答分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两大类。

13. 如果T细胞只接受抗原刺激信号而缺乏,则可被诱导凋亡或进入状态。

14. 在黏膜免疫中能摄取和转运黏膜腔内抗原,将之输送给巨噬细胞和DC的是细胞,能主动转运sIgA至黏膜表面的是细胞。

15.活化的T细胞表达CTLA-4,可与竞争,并通过其胞内段的传递抑制信号,抑制T细胞的功能。

三、名词解释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e response)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3.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4.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5.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6.独特型网络(idiotype networke )

7.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immune 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ITIM),

8.抗体的亲和力成熟(antibody affinity maturation)

9.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10.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

11.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

12.Ig类别转换(Ig class switch)

四、问答题

1.简述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规律。

2.简述Th与Tc细胞在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主要作用。

3.在一个设计好的实验系统中,已知有一段抗原肽,可激活相应的T细胞克隆。如果在不去除该抗原的情况下,希望能阻制其T细胞克隆的活化,可考虑采取哪些方法?

4.一实验系统中存在来自于同一动物个体的三种细胞: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和CD8+Tc细胞。实验结果表明CD8+Tc细胞能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请回答:(1)CD8+Tc细胞如何区分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并特异性

杀伤后者?(2)CD8+Tc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应机制。

5.一患者确诊为肺炎球菌感染,血清中测出抗肺炎球菌抗体,类别为IgM;三周后复查,仍检出抗肺炎球菌抗体,但类别为IgG为主。请回答以下问题:(1) 免疫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什么?(2)上述两种不同类别的抗体特异性有无不同?为什么?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E

2. D

3. D

4. A

5. A

6.A

7.B

8. D

9. B 10. A

11. C 12. C 13. C 14. E 15. D 16. B 17。A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 ABCD

2. ABCE

3. DE

4. AB

5. ABD

6. A、BE

7. ABCDE

8. ACDE 9. BC 10. BCE 11. AB

二、填空题

1. IL-2受体、IL-2

2. 穿孔素、颗粒酶、凋亡

3.产生、产量、维持时间

4. IgM、IgG

5. CD40L、CD40

6. 识别MHC-抗原肽、传递抗原识别信号至细胞内

7. APC、B7、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

8. 黏膜上皮细胞、sIgA、保护IgA免受蛋白水解酶的分解

9. TCR-CD3、CD28、CD4/CD8

10. 蛋白酶体、内质网腔、MHC-I类分子、CD8+Tc

11. NF-A T、NF- B、AP-1

12. B、体液、T、细胞

13. 协同刺激信号、无能

14. M、黏膜上皮

15. CD28、B7、ITAM

三、名词解释

1.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在接触抗原后,特异性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表现免疫效应的过程。

2.体液免疫:是指由B细胞介导为主,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3.外源性抗原:是指在抗原提呈过程中,APC从细胞外摄入的抗原。

4.初次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首次接触某个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5.独特型网络:是指个体内抗体及抗原受体分子可变区的独特型表位与抗独特型通过互相刺激互相制约而构成的网络,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6.B7-CD28:是指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CD28表达于T细胞表面,B7表达于APC 表面。

7.CD40-CD40L:是指提供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CD40表达于B细胞表面,CD40L表达于Th细胞表面。

8.ITIM: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是指位于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胞内段上的一种氨基酸基本序列,磷酸化后可以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对细胞活化发挥负调节作用。

9.抗体的亲和力成熟:是指B细胞激活后增殖分化时,通过体细胞高频突变和选择过程,由产生低亲和力抗体的克隆分化为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克隆,使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高。

10.AICD:是指激活的杀伤性T细胞表达FasL,与自身及其它T、B活化后高表达的Fas结合,诱导活化淋巴细胞凋亡,是免疫调节的一种重要机制。

11.抗原提呈:是指蛋白质抗原在细胞内被降解成短肽,并与MHC分子结合一起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的过程。

12.协同刺激信号是指T、B细胞活化,除了抗原刺激信号之外,尚需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

13. Ig类别转换:是指B细胞激活后增殖分化时,Ig重链基因的C区发生再次重排,但VDJ区并不变化。使得新形成的Ig基因的类别发生了改变,产生的抗体从IgM转变成IgG、IgA或IgE,但抗原特异性不变。

四、问答题

1.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潜伏期长,抗体产量低潜伏期短,抗体产量高

抗体水平维持时间短抗体水平维持时间长

以IgM为主以IgG为主

抗体亲和力弱抗体亲和力强

2.(1)Th细胞的主要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和表达CD40L,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局部浸润和功能激活,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

(2)Tc细胞的作用: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上MHC-I类分子与抗原肽复合物,释放穿孔素与颗粒酶、表达FasL、分泌细胞因子,引起靶细胞溶胀性死亡和凋亡。

3.(1)从系统中去除APC;(2)以抗MHC-Ⅱ类分子抗体封阻APC上的MHC分子;(3)以抗B7抗体封闭B7;(4)以抗IL-2抗体中和IL-2。

4.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肝细胞表面的抗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故不识别。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抗原对于机体免疫系统是异己抗原,可被识别。Tc细胞通过TCR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肿瘤抗原表位后被激活。杀伤机制有:通过分泌穿孔素导致肿瘤细胞膜上形成孔道而溶胀死亡,通过分泌颗粒酶和表达Fas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分泌TNF等细胞因子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5.这种现象称为Ig类别转换。上述两种不同类别抗体的特异性无不同,因为Ig类别转换是重链的C 区基因发生再次重排的结果,其V区基因未发生改变,而抗体的特异性是由V区所决定的。

(蒋黎华)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复习

免役调节 一、三道防线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1、皮肤、粘膜 2、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3、免疫应答 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 前两者的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成为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 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有关 2、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关 三、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同时分化成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入侵者做出反应。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 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下图是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抗原 只与适合的 受体结合 B 淋巴细胞 表面不同的受体 激活的 B 淋巴 细胞增大、 分化、分裂 记忆 B 细胞群, 一旦遇到同一类 型抗原便快速增 殖分泌抗体 效应 B 细胞群 分泌抗体进入血液

四、细胞免疫 TIP : 1、成熟的T 淋巴细胞有不同的群体,有成熟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2、每一个成熟的T 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五、体液免疫 TIP : 1、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2、反复分裂形成的B 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 细胞和记忆B 细胞。 3、实现体液免疫需要 T 细胞的参与。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处理入侵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相辅相成。 巨噬细胞 辅助性T 细胞上的抗原MHC 受体 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 分裂和分化 细胞毒性 T 细胞 抗原-MHC 复合体 被感染的体细胞 MHC 标志 病原体 抗原-MHC 复合体 巨噬细胞 抗原 MHC 抗体 辅助性T 细胞B 细胞 大量的效应和记忆B 细胞 分裂和分化效应B 细胞 记忆B 细胞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每日一题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B.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 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 学霸推荐 1.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小鼠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细胞 B.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3.某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过程示意如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不具备免疫的特异性 B.细胞内的抗原被该细胞呈递给B细胞 C.该类细胞还具有对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行吞噬处理的功能 D.该细胞会与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通过溶酶体裂解吸水涨破死亡 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答案 1.【答案】B 【解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细胞。B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及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展示有关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 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 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 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一次相关的宣传交流活动。四、总结、巩固。做部分课堂练习。五、作业:《世纪金榜》第4节六、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测试题

2.4免疫调节课时知能评估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 答案:C 2.(2010年高考福建理综)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解析: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D 3.(2010年高考江苏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 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 ..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过程中大都有T淋巴细胞参与,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祼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殖。 答案:A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学案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Ⅰ)。 基础回扣: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________、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等。(2)淋巴细胞:________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 ②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 —?? ? →浆细胞→抗体→消灭抗原 → ②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 —??? →记忆T 细胞→ 可杀伤靶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思考 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的细胞。 三、免疫失调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________,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__________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________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想一想 过敏原是抗原吗? 2.防卫过弱 (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AIDS)。 (2)病因:由________________(HIV)引起,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T 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2019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 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2019年高考浙江理综)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 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 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 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 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 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 答案:C 2.(2019年高考福建理综)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 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 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 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 亡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D 3.(2019年高考江苏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 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 过程中大都有T淋巴细胞参与,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祼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 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 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 殖。 答案:A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

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版高中生物必修学案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

版高中生物必修学案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4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 目标导航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简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P19) 1.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 2.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特点:对各种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 ②组成 a.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b.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 ①特点:针对某种病原体。 ②组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特异性免疫细胞。 ③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a.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B淋巴细胞; c.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T淋巴细胞。 二、体液免疫(阅读P19~20) 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2.参与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淋巴细胞等,其中以B淋巴细胞为主。 3.体液免疫过程 (1)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 ①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吞噬和处理后,暴露出病原体特有的抗原,抗原被传递给T细胞。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再刺激B淋巴细胞。 ②少数抗原也可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2)受到刺激的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迅速增殖和分化成浆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3)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识别特定的抗原。 ①抗体能与侵入人体的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②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产物如形成沉淀、细胞集团等变化,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活化、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及时地将抗原清除。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3 3.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一、免疫功能的失调及免疫学应用 1、免疫功能的失调 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他邑俪 血餐證毛 国輛儆丨⑴进悔I忆皮M骅和丨伽过融性验刘倚海.砂,血徂H材 讨论: (1)什么叫过敏反应? 提示: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 )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 提示: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如何防治? 提示:避免过敏源等等。 (4 )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有何区别?

(1) _________________ 的发明和应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工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组织内的进行检测。(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涉及免 疫学的应用。 提示:疫苗,抗体,器官移植。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 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 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

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 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4.免疫学应用 1 )?疫苗一一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一一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五、布置作业 1?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 A ?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B ?艾滋病 C.过敏性鼻炎 D.系统性红班狼疮 2.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是() A.与艾滋病人握手 B.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1)

第4节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2013·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不包含吞噬细胞,所以A项错;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及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A 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答案:C 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后,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D 4.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 A.吞噬细胞 B.B细胞或T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效应细胞 答案:B 5. 右图表示人体一微创伤口刚刚侵入了某病原体时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D

6.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7.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答案:D 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受损,但是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不需要吞噬细胞处理,直接刺激B、T细胞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产生体液免疫,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发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所以B项正确。有些体液免疫不需T细胞参与。正常小鼠细胞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并不加强吞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答案:B 9.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B.二代表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 C.A、B物质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 可使⑤完全恢复 解析: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为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特异性免疫中关键细胞是T细胞(即图中的细胞b),而不是细胞f。 答案:B 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含答案)

第28讲免疫调节 基础巩固 1.2012·潍坊一模以下关于吞噬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富含溶酶体,其水解酶能将吞噬的物质水解 C.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可参与构成第一、二道防线 2.图K28-1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K28-1 A.细胞乙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物质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C.②过程比初次免疫要慢,但免疫效应较强 D.②过程必须经过④过程的刺激 3.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减少引起的遗传病 B.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4.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5.2012·南通二调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和T细胞的共同刺激 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增强 C.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过程就已被激活 D.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能力提升 6.2012·南京三模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 图K28-2

八年级生物免疫系统

1 第三单元 第六章 免疫系统 1.如图为人体某种免疫反应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是抗原 B.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C.该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下列关于免疫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免疫功能 B. 侵入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随之丧失 C.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D. 有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上网,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3. 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出的部分法定类型传染病。叙述不正确的是( ) 类型 乙类 丙类 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疟疾、血吸虫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A. 狂犬病、流行性感冒都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播 B. 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C. 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抗原 D. “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属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2月下旬发现首例禽流感患者后,我市疾控中心对全市活禽市场 进行了 检疫,检疫关闭发现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的 部分活禽交易市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禽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 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对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D. 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人人体的禽流感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5.下列免疫方式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溶解病菌 ②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③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④注射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6.下列有关健康和急救的认识或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艾滋病疫苗 B. H7N9禽流感、血吸虫病的病原体都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C. 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 抢救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之前,要先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7.下列与安全用药无关的是( ) A. 用法用量 B. 是否到期 C. 药物价格 D. 药的功效 8.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A. 水传播和饮食传播B. 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C.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D. 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9.对于中学生来讲,下列所叙述的生活、学习行为与健康生活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B.保持愉悦心情,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C.随温度变化提前服用非处方药,以预防生病 D.参加社会活动,搞好人际关系 10.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11.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增强机体免疫力 12.请阅读下面材料。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氏乂流感病毒,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氏凡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结构简单,没有 ____ 结构,由 ____ 组成。 2.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 ____ 。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____ (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 ____ (填序号)。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乐山市犍为县清溪高级中学杨雪琴

一、教学设计思路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之一,但不同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免疫系统可以对付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体内出现衰老、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高二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学习过免疫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就接种过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简单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对于复杂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在辅助教师的适当启发和点拨来解决。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讲清抗原、抗体的概念等,建立起本节学习的新基础后,通过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好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最后引导学生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概念教学 学法:资料分析、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先展示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引发学生对免疫的共鸣,再利用关于生活中常见疾病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有关话题的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