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电杆技术规格书

1、本工程采用φ190-15-I、φ190-15-J型电杆。

2、使用环境

海拔高度:≤1000 m

最低温度:-47°C

短时最高温度:+55°C

24小时最高平均温度:35°C

物资应允许在较高或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

安装地点:昌赣客专江西段

地震烈度:8 度

3.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3.1、水泥电杆

3.1.1总则

3.1.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3.1.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3.1.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3.1.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本规程不相适应时,可另制订专项规程。

3.1.1.5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本技术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

3.1.2技术要求

3.1.2.1原材料

3.1.2.1水泥

3.1.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电杆生产用水泥强度等级: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钢筋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3.1.2.1.2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进厂顺序分别存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包,库内应有防潮措施。

3.1.2.1.3水泥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

3.1.2.1.4使用袋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水泥中不应有夹杂物和结块。

3.1.2.1.5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放在同一罐内,水泥中不应有杂物和结块。

3.1.2.2细骨料

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2、含泥量不得大于2%,其它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有关规定。

3.1.2.3粗骨料

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2壁厚或钢筋最小间距的3/4,其它各项要求须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有关

规定。

3.1.2.4水

拌和混凝土用水宜采用自来水和洁净天然水,并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

3.1.2.5外加剂

使用外加剂应按照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和GB8077《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经试验后选用合适的品种并确定其掺量。

3.1.2.6钢材

3.1.2.6.1电杆所用钢材的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厂钢材应有质量保证书,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2.6.2预应力钢筋应优先选用变截面钢筋。

3.1.2.6.3钢材的技术要求与验收规定

3.1.2.6.3.1生产用普通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带肋钢筋》、GB701《低碳钢热轧园盘条》和GB/T700《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有关规定。

3.1.2.6.3.2碳素钢丝、刻痕钢丝和螺旋肋钢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和GB2103《钢丝验收、包装、标志、质量证书的一般规定》的规定。

3.1.2.6.3.3冷拔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34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规定。

3.1.2.6.4钢筋(丝)经检验合格后,应按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强度等级分别堆放并标识,不得混放,并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3.1.2.钢筋加工和半成品骨架制作

3.1.2.1钢筋

3.1.2.1.1钢筋不得有颈缩,表面不得有裂纹、损伤。钢筋和钢丝表面应洁净,如有油渍、漆污、浮皮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3.1.2.1.2预应力钢丝宜采用变截面钢丝。

3.1.2.1.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成盘的钢筋或变曲的钢筋均应调直。3.1.2.2钢筋加工

3.1.2.2.1预应力钢丝经调直、定长切断后的长度相对误差应不大于钢筋长度的1.5/10000。

3.1.2.2.2非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宜采用闪光电焊,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其接头处的强度应不小于钢筋本身强度。

3.1.2.2.3热轧光圆钢筋用作冷拉强化时,应先焊后拉。其冷拉总延伸率对Ⅰ级钢不大于10%,Ⅱ级钢不大于5.5%,Ⅲ级钢不大于5%,Ⅳ级钢不大于4%,5号钢不大于6%。

3.1.2.2.4热轧光圆钢筋或热轧螺纹钢筋在调直除锈时,其延伸率Ⅰ级-Ⅳ级钢为3%-5%,5号钢不大于4%。

3.1.2.3半成品骨架

3.1.2.3.1钢筋半成品应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制作。

3.1.2.3.2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其根数不应少于国标规定或设计要求。

3.1.2.3.3螺旋筋的直径、螺距断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3.1.2.3.3.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螺旋筋螺旋筋直径:

a)梢径小于190mm的锥形杆不小于2.5mm;

b)梢径等于190mm的锥形杆不小于3.0mm;

c)锥形杆的梢径或等径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30mm的杆段不小于4.0mm,或按设计图纸配置。

螺旋筋间距:

a)当锥形杆杆段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时,间距不大于150mm,杆段梢径大于170mm时,间距不大于100mm;

b)等径杆不大于100mm;

c)所有杆段的两端,螺旋钢筋应密缠3-5圈。

3.1.2.3.3.2钢筋混凝土电杆螺旋筋

螺旋筋直径宜采用2mm-6mm,其间距不大于150mm。当手工缠绕时,螺旋钢筋应用钢丝与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或用接触焊固定;当用机械缠绕时,两端必须挂牢,且两端密缠3-5圈。

3.1.2.3.4预应力钢筋半成品

3.1.2.3.

4.1预应力钢筋的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5%(达不到时,可降低强度使用);镦头的直径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5-1.8倍;镦头不得歪斜和有裂纹。

3.1.2.3.

4.2架立圈应求园正,椭园度及外径公差不得大于1.5mm,不平度不得大于3mm,架立圈接头力求重合,并按规格堆放,不得混放。

3.1.2.3.

4.3预应力钢丝的架立圈,应与主筋垂直。

3.1.2.3.5普通钢筋半成品

3.1.2.3.5.1主筋对焊接头在500mm或不小于主筋直径3.5倍的区间范围内,接头总截面积不得大于主筋总截面积的25%;焊接骨架的接头总截面积不得大于主筋总截面积的5%;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一处以上接头。

2.3.5.2架立圈应园正,椭园度及外径公差不得大于1.5mm,不平度不得大于3mm,架立圈应用电弧焊与主筋焊接牢固并与主筋垂直。

2.3.5.3螺旋筋的配制应符合电杆现行标准规定,在骨架两端应密绕3-5圈。

2.3.5.4用电弧焊焊接的钢筋骨架,钢板圈及法兰盘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为防止焊接咬边缺陷,不宜采用过大电流,焊接角度必须准确,焊接缝隙不得超过钢筋直径或钢板圈厚度的10%;

b)主筋与钢板圈或法兰盘的焊接,焊接高度应等于被焊接钢筋直径的25%,但不得小于4mm,宽度等于焊接钢筋直径的50%,但不得小于8mm,其主筋

应与钢板圈或法兰盘保持垂直;

c)焊接应平滑均匀无中断现象,被熔过的金属在焊接缝上应呈鱼鳞状,无裂缝及气泡;d)为保证钢筋骨架在混凝土环向截面上的设计位置,钢筋骨架沿着纵向每隔1.5米在环向均匀放置三个水泥垫块或塑料垫块。

3.1.2.3.6钢筋骨架各项尺寸公差不得超过表1规定。

表1

项目允许误差

主筋(纵向受力钢筋)间距5mm

架立圈间距±20mm

架立圈垂直度偏差1/40架立圈直径

骨架长度偏差±10mm

螺旋筋间距±10mm

法兰盘倾斜偏差±2mm

钢板圈倾斜偏差±2mm

3.1.2.3.6钢筋骨架堆放要求如下:

a)钢筋骨架堆放时,严禁抛掷和拖移,以免变形。

b)钢筋骨架分规格整齐堆放,对焊接骨架的堆放层数:当杆长小于≤12m时,不超过四层;杆长大于12m时不超过三层。

c)搬运钢筋骨架,其受力点应为架立圈与主筋交叉处,起吊时受力点不少于2点。

d)骨架在使用时不得有锈蚀、脱皮、松动、坍垮、油污及附杂物。

3.1.2.3.7钢筋骨架经检验合格并标识后方可使用。

3.1.2.3.8骨架在冬季和雨天焊接时,未冷却前严禁碰冰雪和雨水。

3.1.3.成型工艺

3.1.3.1混凝土的配制

3.1.3.1.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

3.1.3.1.2配料

3.1.3.1.2.1严格按规定的配合比配料,其原材料称量偏差:水泥、水、外加剂不大于±1%;砂、石不大于±2%。称量器具定期检验,计量装置称量前检查,符合要求方能使用。

3.1.3.1.2.2应随气候变化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及时调整配料,冬季不得含冰块。

3.1.3.1.3混凝土搅拌

3.1.3.1.3.1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其搅拌时间经试验确定。

3.1.3.1.3.2搅拌第一罐混凝土时,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3.1.3.1.3.3混凝土混合物应即拌即用,最长停放时间:当室温在20℃以下时,不宜超过1h;当室温在20℃上时,不宜超过45min,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2cm-6cm。

3.1.3.1.3.4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不宜低于10℃,并宜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采用热水搅拌时,水温不得高于60℃。

3.1.3.2成型

3.1.3.2.1钢模必须清理干净,螺丝应齐全完好,钢模内壁及合缝处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3.1.3.2.2模内的钢筋骨架必须保证在混凝土中的设计位置,钢筋骨架不得扭曲。对主筋、螺旋筋、架力圈、预埋件的位置必须检查校正,合格后方可布料。

3.1.3.2.3布料时,模具温度不宜超过45℃。

3.1.3.2.4布料时,在梢端1.5m内应填满混凝土,在根端0.5m内应适当少布混凝土或不布混凝土。

3.1.3.2.5布料后,应将钢模合缝处清理干净,均匀对称拧紧螺栓。为防止漏浆,可采取相应密封措施。

3.1.3.2.6含有杂物或初凝后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3.1.3.3张拉预应力筋

3.1.3.3.1张拉预应力筋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长期未用者,使用前应全面进行检验。

3.1.3.3.2张拉预应力筋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操作和维护。3.1.3.3.3当张拉过程中发生断筋频次过高、张拉机具设备漏油严重、油压表指针不能退回零位或更换油压表时,应重新校验仪表和检查张拉机具。

3.1.3.3.4张拉机头中心对准钢模轴心后开始张拉。为减少预应力损失,可采用超张拉,其张拉程序:

钢筋:0→105%σcon→90%σcon→σcon

钢丝:0→103%σcon

3.1.3.3.5张拉控制应力:

对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σcon取0.7fpyk;

对碳素钢丝、螺旋肋钢丝σcon不高于0.75fpyk;

对低预应力度的部分预应力电杆中的Ⅳ、Ⅴ级钢筋,碳素钢丝的最低控制应力不得低于0.4fpyk。

3.1.3.3.6实际张拉值与设计张拉值的允许偏差应控制在±3%之内。

3.1.3.3.7在张拉过程中,当出现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10%以上时,应及时检查其原因。

3.1.3.3.8张拉后的质量要求:

3.1.3.3.8.1张拉盘或挂筋板的倾斜不得超过2mm。

3.1.3.3.8.2张拉盘的支承点不得少于3处,并应等分设置,支承稳定后才可撤出张拉机。

3.1.3.3.8.3张拉后不得有断筋。

3.1.3.4离心成型

3.1.3.

4.1离心转速分慢、中、快三级。具体的慢、中、快速离心时间可根据离心机的速度、混凝土分布均匀程度和脱水密实情况,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试验而确定。快速离心速度可参考表2、表3中数值

表2

钢模转速(r/min) 时间(min)

慢速80-120 1.5-3

中速过渡2-3

快速见表3 6-12

总离心时间不得少于12

快速转速范围表3

电杆的梢径和直径(mm) 快速转速范围(r/min)

190以下400-450

190-310 350-400

310以上330-370

3.1.3.

4.2梢端混凝土发生串动而产生缺料时,在中速阶段填补相同配比的混凝土,在停车前3分钟不得再补料,电杆根端在中速阶段应采取擀光的办法。

3.1.3.

4.3离心完毕,将杆内余浆倾倒干净,有缺陷时,应立即修整。

3.1.3.

4.4离心成型后的电杆,起吊运输时应轻起轻落,严禁碰撞。

3.1.3.5养护及脱模

3.1.3.5.1为保证产品质量和节省能源,蒸养方式宜采用节能养护窑,不得用直通式养护。

3.1.3.5.2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制度由试验室确定合理的养护制度。

3.1.3.5.3蒸汽养护时,升、降温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40℃,恒温温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高于80℃;矿渣硅酸盐水泥不高于95℃。

3.1.3.5.4养护时每隔0.5h-1h测温一次,并调整供气量。

3.1.3.5.5脱模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脱模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脱模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60%。

3.1.3.5.6预应力钢筋宜采用整体放张应力工艺,当单根放松时,应对称切割。

3.1.3.5.7脱模后应找出预埋件,打通预留孔,切除伸出端面的预应力钢筋头,并在切除处涂上防锈涂料。

3.1.3.5.8电杆脱模时,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放置软垫层,脱模后的电杆应按标准规定注明临时标志,转入堆场保养。当气温在25℃以上时,电杆宜在水池中养护或洒水保湿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正常增长。

3.1.

4.钢模和离心机

3.1.

4.1钢模

3.1.

4.1.1电杆钢模应符合JC/T36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钢模》的技术要求。

3.1.

4.1.2钢模投入使用前应在埋深点以上1.5m处模体内作产品永久标记。3.1.4.1.3在用钢模均应分规格编号,便于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维修模具。

3.1.

4.1.4按JC/T364要求定期检修钢模。

3.1.

4.2离心机

3.1.

4.2.1电杆离心机应符合《水泥制品工业用离心成型机技术条件》的要求。

3.1.

4.2.2电杆离心机的性能要整体性好、坚固耐久、运转平稳,并应满足工艺设计的转速要求。

3.1.

4.2.3电杆离心机各托轮直径及顶点高差,各托轮公共轴线的水平度与同轴

度,相邻两托轮轴不平行度(即同一边托轮端面的一致性)的误差,均不大于1mm。

3.1.

4.2.4托轮中心距的确定,应以电杆钢模跑轮与两托轮间切点至钢模中心夹角75-110°为宜,优先选用90°。

3.1.5.产品检验

3.1.5.1产成品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规定进行外观尺寸和力学性能检验。

3.1.5.2对标准允许修补范围内的缺陷,应采用有效方法进行修补。

3.1.6.质量控制

3.1.6.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1.6.2对原材料应实行进厂复检,根据相应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6.3企业应建立满足生产要求的试验室,并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

3.1.6.4 投标人应详细描述招标物资在零下40℃的运行环境中所采用的技术标准、生产工艺、质量保证方案,并承诺如果投标物资在使用寿命周期内,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应承担全部的责任及经济损失。

3.1.7.产品验收

验收规则

制造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出厂,出厂的包装件上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3.1.3技术资料和技术图纸

投标人应将完整的规格表及下列图纸和资料在其报价书中提供:

3.1.3.1投标方应具有足够的资料来证明提供的产品达到性能要求及其预期性能和结构特点,所提供的资料精确性的与整体性能要求一致是投标方应有的责任。

3.1.3.2资料

1) 提供与本条件有关的产品结构图。

2) 备品备件的清单(如果有)。

3)生产资质等文件。

3.1.3.3试验报告

1) 例行试验报告。

2) 型式试验报告。

3.1.3.4使用手册

1) 投标方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根据合同中陈述的方式和拷贝数,提供一系列的使用手册。

2) 如合同中没有指明,每部件或各组部件应有一份使用手册,如果各部件之间没有差别,至少应有一份使用手册。

3) 安装说明。

4) 使用和维护说明。

3.1.4技术服务和联络

3.1.

4.1厂家负责将电杆运到施工单位指定的地点地面,厂家负责卸车。

3.1.

4.2协助处理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4.3物资制造期间购货方有权进厂抽查,费用由生产厂家负责(含交通、住宿)

3.1.5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如果有)

供货厂商应提供投标产品的备品备件清单及单价。此报价不包含在投标总价中。

3.1.5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3.1.5.1标志

产品应在明显的地方设置产品标牌,标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3.1.5.1.1制造厂名

3.1.5.1.2产品型号及名称

3.1.5.1.3主要参数

3.1.5.1.4出厂编号

3.1.5.1.5制造年月

3.1.5.1.6毛重/净重

3.1.5.1.7长度

3.1.5.2产品贮存和运输

3.1.5.2.1产品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产品按生产日期、规格、型号等级分别堆放。

3.1.5.2.2堆放支点:杆长小于12m,采用两支点;杆长大于等于12m,宜采用三支点支承。电杆支点位置见1.2.3图。

3.1.5.2.3堆放层数:梢径小于270mm和直径小于400mm的电杆,堆放层数不得超过六层。

3.1.5.2.4产品堆放时层与层之间用支垫物隔开,每层支承点在同一平面上,各层支垫物位置在同一垂直线上。

3.1.5.2.5电杆出厂前外露钢筋应切除。梢端应用混凝土封实,钢板圈、法兰盘及根端要进行防腐处理。如有特殊要求,另行处理。

3.1.5.2.6电杆起吊运输时,应采用两支点法,装卸起吊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或自由滚落。

3.1.5.2.7电杆运输过程中,每次吊运数,梢径大于等于170mm的电杆不宜超过3根。

3.1.5.2.8每根15米电杆下部6米上部9米,连接处设置为法兰盘连接,螺栓垫片均为热镀锌,每个螺栓包含双螺帽双平一弹。

3.1.5.2.9厂家负责送货至指定地点昌赣客专江西段(万安车站至赣州西段沿线车站外电源线路),运输中保证产品质量、外观不受损坏。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遵循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定,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设计部各技术标准审批、执行与管理事宜。 3.责任 设计部负责技术标准的管理,包括识别并确定适宜的各种技术标准;负责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 二技术标准的管理容 1.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和国军标。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类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标准的性质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号前带 /T)”两种。 (1)强制性标准一般是有关安全的标准,国家强制要求执行; (2)推荐性标准由国家推荐执行,但是如果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执行的标准,或者企业在产品的包装等处明示执行的标准,不管其标准性质如何,均相当于强制性标准,需要强制执行。 3.国军标 国军标是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对元器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与要求,以备对部队等部门提供优质的元器件。

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军标认证,是依据国家军用标准的认证。其认证机构是由原国防科工委授权的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它独立于元器件的生产方和使用方,所以属于第三方认证。 质量认证包括两方面的容:对于元器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对其所生产的元器件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或合格生产厂目录(QML)。 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军标的发放要定期搜索,及时根据国家规定更新新版本。 三技术标准的执行 1.设计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任何人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不得擅自修改工艺、降低标准。否则,所引起的质量事故将按生产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2.设计部各种质量验收、检测活动,都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执行。符合标准的设计样图和技术文件予以审批,不符合标准的设计图样及文件予以返工。 四标准化审查 1.标准化审查是检查核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是否正确、有效的贯彻各级、各类标准的重要手段,在产品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对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的全部记录将是评价设计质量的依据之一。 2.标准化审查基本任务 (1)检查图样、技术文件是否正确地贯彻了国家现行各级标准及企业有关规定,提出并纠正不符合各级标准及有关规定的缺陷、差错。有效地实施对图样、技术文件质量的技术监督。

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电杆技术规格书 1、本工程采用φ190-15-I、φ190-15-J型电杆。 2、使用环境 海拔高度:≤1000 m 最低温度:-47°C 短时最高温度:+55°C 24小时最高平均温度:35°C 物资应允许在较高或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 安装地点:昌赣客专江西段 地震烈度:8 度 3.技术要求、规范及标准 3.1、水泥电杆 3.1.1总则 3.1.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3.1.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3.1.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3.1.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本规程不相适应时,可另制订专项规程。 3.1.1.5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本技术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 3.1.2技术要求

3.1.2.1原材料 3.1.2.1水泥 3.1.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电杆生产用水泥强度等级: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钢筋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3.1.2.1.2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进厂顺序分别存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包,库内应有防潮措施。 3.1.2.1.3水泥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 3.1.2.1.4使用袋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水泥中不应有夹杂物和结块。 3.1.2.1.5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放在同一罐内,水泥中不应有杂物和结块。 3.1.2.2细骨料 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2、含泥量不得大于2%,其它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有关规定。 3.1.2.3粗骨料 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2壁厚或钢筋最小间距的3/4,其它各项要求须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有关

2013规范、标准清单

2013更新版技术资料清单(安全管理篇) 序号技术资料名称资料标志是否有效 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146-2005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 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 关于加强深基坑工程专项方案管理等事项的通知苏建质(2008)54号 9 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用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建质(2004)213号 10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配备办法 11 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 12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 13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通知建质(2009)87号 1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办法建质(2008)71号 15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04 16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苏建管(2009) 17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18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 19 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昆建管办(2008)367号 2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2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范JGJ104-2011 2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24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5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26 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通知苏住建58号文 27 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文 28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128号文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96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 标准版本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制度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1、图纸自审制度;2、图纸会审制度;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4、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5、技术交底制度;6、技术核定制度;7、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8、技术复核制度;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0、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11、施工技术总结;1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13、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本制度适用各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 2、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2.4.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2.4.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2.4.5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2.4.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2.5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3、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及技术标准清单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 一、总则 (一)为实现灌区工程质量目标,加强对水利技术标 准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自治区水利厅和国家建设领域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特编制本技术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灌区工程技术标准执行实施管理,各有关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参建单位均应遵守执行。 二、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但不限于以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如经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7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53号令)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 (建设部81 (四)《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号令) (五)《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7)

(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项目执行技术标准清单见后附。 三、检查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规定 1.水利工程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 测试验等参建单位应加强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定严格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有关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2.工程建设单位管理文件、项管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检测方案等主要文件均须列入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 和执行要求; 3.工程建设单位,项管、勘测、设计、施工、监理、 检测等建设各方须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相关内容进行 宣传贯彻和培训并有记录,能及时采用现行标准,建立有效的技术标准清单,有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负责机构及人员,对贯彻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有相应经费支撑; 4.贯彻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必须从工程开始抓,从勘测、设计、施工、项管、监理、检测、验收各阶段全过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 B.A.E.L 91 modifiées 99 ? B.P.E.L 91 ?CPC Fascicule no61,Titre II ?Fascicule 62 Guide SETRA: ?Pont àpoutres préfabriquées ?Ponts-cadres et portiques 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桥梁类别:一级桥梁 ?气象区划:B 类地区(温和或干燥地区) ?环境湿度:ρh = 55% ?设计荷载:道路荷载 A 和 B 系列,人行道的民事荷载 1.5 kN/m2,军用荷载Mc120、Me80 及特殊荷载D240。

主要材料 1 ) 、混凝土 ?伸缩缝:C40/50 钢纤维混凝土;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C35/45 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桥面板:C35/45 混凝土; ?护栏底座混凝土:C30/37; ?搭板:C30/37 混凝土; 2) 、钢材 钢材的变形弹性模量采用Es = 2.0×10 5 MPa,钢材容重为γ=7850kg/m 3 ; 光圆钢筋应符合NF A35-015 标准,采用Fe E235,弹性极限强度fe=235 MPa; 螺纹钢筋应符合NF A35-016 标准,采用Fe E500-3,弹性极限强度fe=500 MPa; 焊接钢筋网应符合NF A35-016 和NF A35 -019 标准,采用Fe E500-2,弹性极限强度fe=500 MPa; ?其它板材、型钢的技术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规范和标准。 3) 、预应力钢绞线

按照法国标准XP A35-045 和62 分册 2.1 章节(第二部分),采用高强低松弛的钢绞线。 参数见表1 表 1 预应力参数表 序号符号数值单位 标定直径Φ15.2 (Φ0.6″) mm 标定断面Ap 139 mm2 标定质量γ 1.10 Kg/m 钢绞线破裂荷载fprg 1860 MPa 0.1%形变荷载fpeg 1644 MPa 断裂荷载Fr ≥259 kN 屈服荷载Fp ≥230 kN 弹性变形模量Ep 195 GPa 1000 小时松弛损失值ρ1000 ≤2.5 % 预应力系统

技术标准、规范清单

技术标准、规范清单 (截止到2011年5月30日) 一、国家标准、规范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适用于尾矿库使用危险化学品) 8、《选矿安全规程》(GB18152-2000)(适用于尾矿库) 9、《防洪标准》(GB50201-1994)(适用于尾矿库) 1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1、《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1983) 12、《电气设备安全导则》(GB/T25295-2010)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1994) 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适用于高硫矿山) 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1993) 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2、《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3、《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适用于尾矿库) 25、《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 12265.3-1997) 26、《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1993)(适用于有带式输送机的矿山) 27、《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适用于有机动工业车辆的矿山) 28、《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85)(适用于有起重机械的矿山) 2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2010)(适用于有起重机械的矿山) 3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桥梁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方案

桥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B.A.E.L 91 modifiées 99 ?B.P.E.L 91 ?CPC Fascicule no61,Titre II ?Fascicule 62 Guide SETRA: ?Pont àpoutres préfabriquées ?Ponts-cadres et portiques 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桥梁类别:一级桥梁 ?气象区划:B 类地区(温和或干燥地区) ?环境湿度:ρh = 55% ?设计荷载:道路荷载A 和B 系列,人行道的民事荷载1.5 kN/m2,军用荷载Mc120、Me80 及特殊荷载D240。 主要材料 1 ) 、混凝土 ?伸缩缝:C40/50 钢纤维混凝土;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C35/45 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桥面板:C35/45 混凝土; ?护栏底座混凝土:C30/37;

?搭板:C30/37 混凝土; 2) 、钢材 钢材的变形弹性模量采用Es = 2.0×10 5 MPa,钢材容重为γ=7850kg/m 3 ; 光圆钢筋应符合NF A35-015 标准,采用Fe E235,弹性极限强度fe=235 MPa; 螺纹钢筋应符合NF A35-016 标准,采用Fe E500-3,弹性极限强度fe=500 MPa; 焊接钢筋网应符合NF A35-016 和NF A35 -019 标准,采用Fe E500-2,弹性极限强度fe =500 MPa; ?其它板材、型钢的技术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规范和标准。 3) 、预应力钢绞线 按照法国标准XP A35-045 和62 分册2.1 章节(第二部分),采用高强低松弛的钢绞线。 参数见表1 表1 预应力参数表 序号符号数值单位 标定直径Φ15.2 (Φ0.6″) mm 标定断面Ap 139 mm2 标定质量γ 1.10 Kg/m 钢绞线破裂荷载fprg 1860 MPa 0.1%形变荷载fpeg 1644 MPa 断裂荷载Fr ≥259 kN 屈服荷载Fp ≥230 kN 弹性变形模量Ep 195 GPa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参考文本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 度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有关安全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及 公司内部的规程制度等,都是确保安全生产和重要文件资 料,企业全员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并由安全科专人负责管 理归档。所有的文件资料应登记、编号保存。项目部的文 件资料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登记、编号保存。 2、安全管理科应做好文件资料的宣传、贯彻执行、收 发、归档等工作,并做好收发记录,项目部安全员做好收 文记录工作。 3、做好新老规范、文件的交换工作,新的法律、法 规、规范、规程、规章制度出台后,旧的应上报封存或销 毁,不得再使用。

4、做好规范、文件的外借工作,外借文件按规范登记,写明归还日期,以免影响他人借阅。 5、做好规范、文件的防火、防虫、防灾等的保存工作,以免损坏。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国家电网技术标准基本配置清单(20160410)

技术标准基本配置清单 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一法律 1 2009年第3号主席令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 2014年第9号主席令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1996年第7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4 2010年第39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 2011年第46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6 2013年第8号主席令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7 1999年第1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8 1999年第2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9 2014年第1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正版) 10 2002年第74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1 2002年第7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评法 12 2004年第28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3 2004年第3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4 2008年第6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5 2009年第18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6 2014年第 4 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二法规 (一)行政法规 1 1984年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2 1987年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 理办法 3 1993年120号国务院令 2011年1月8日修正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4 1998年239号国务院令 2011年1月8日修正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5 1998年253号国务院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 2000年279号国务院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7 2003年393号国务院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8 2005年432号国务院令电力监管条例 9 2006年466号国务院令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智能化设计技术规范

设计技术规范分类: 国家标准(GB) 机械行业标准(JB) 电子行业标准(SJ) 化工行业标准(HG) 国家专业标准(ZB) 轻工行业标准(QB)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船舶行业标准(CB) 国家计量标准(JJ) 商检行业标准(SN) 农业行业标准(NY) 通信行业标准(YD)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交通行业标准(JT)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冶金行业标准(YB) 纺织行业标准(FZ)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煤炭行业标准(MT) 电力行业标准(DL)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 医药行业标准(YY) 林业行业标准(LY)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烟草行业标准(YC) 水产行业标准(SC) 商业行业标准(SB) 汽车行业标准(QC) 教育行业标准(JY) 水利行业标准(SL)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卫生行业标准(WS)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地方标准(DB)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D)粮食行业标准(LS) 邮政行业标准(YZ) 海洋行业标准(HY)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测绘行业标准(CH) 稀土行业标准(XB)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 包装行业标准(BB) 气象行业标准(QX) 档案行业标准(DA) 安全行业标准(AQ)

物资行业标准(WB) 金融行业标准(JR)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外经贸行业标准(WM)文化行业标准(WH) 民政行业标准(MZ) 旅游行业标准(LB)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体育行业标准(TY) 其他行业标准

技术部管理规章制度

技术部管理规章制度 职业素养: 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胸怀大局,服从调配。 热爱岗位,主动高效,敢于负责,认真细致。 讲求原则,遵规守制,注重方法,诚信共赢。 工作能力: 精通业务,胜任岗位,职责明确,方法得当,结果导向。 思维清晰,善于合作,工作有序,措施得力,讲究实效, 计划严谨可执行,过程可控求结果。 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勤奋精神: 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有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 勤奋学习,深入研究,善于总结,学习有心得,调研有成果。 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主动工作。 工作要求: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技术部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技术部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整体高效的合力,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现制定技术部内部人员工作制度如下,需内部人员谨记遵守。 1 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完成部门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 2 按照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岗位职责,考核目标,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3 部内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及时做好相互补位工作。 4 工程技术部每周举行部门例会一次,由部门经理主持,工程师参加。每次例会后,应在下周一内将会议纪要上报公司主管经理。 5每周未提出部门上周工作执行情况及下周工作安排上报主管部门经理或总工程师。 6出现重大质量、服务或客户投诉事故,立刻安排相关人员处理。处理的同时,应上报处理技术方案以及费用分析方案给公司主管经理,以便公司正确决策。 7遵守劳动纪律,有事提前一天请假,向主管交代工作进行情况,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8 保持办公环境安静、整齐、有序,工作时间禁止吃零食。 9 各项对外活动和服务,尊重公司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10 工作中注意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为工作的整体性负责。 11 杜绝工作中的个人利益行为。 12 所有方案设计文件、工艺要求编制实行审批制度,即设计人员自校、自审,审核人审核,批准人审批,保证设计质量,为设计工作的准确性负责。 13执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2.数据安全及方案图纸保密管理 1 计算机病毒防范 2技术部人员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特别是邮件服务器),发现病毒立即处理并通知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 3 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

技术标准清单

1 编制目的 为规范风电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阶段的规范性文件引用工作,为及时完整地建成合格的风电工程项目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建设过程中满足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达到国家相关强制性规范的要求,最大程度地保证项目建设效益,结合行业制度规范要求,特制定风电场建设技术标准清单。 2 范围 本技术标准清单适用于所建风电项目。 3 技术标准清单 第一部分设计通用部分 DL/T 5383-2007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19-2013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JGJ/T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GB/T 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DL/T 5384-2007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电力工程部分 2011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NB/T 31022-2012 风力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 DL/T 5191-2004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办法 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IEC61400-1-2005 风电机组设计要求标准 第二部分土建设计规范 GB 50033-201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103-2010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5-20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7-2013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风电标准规范清单(国电创优)

国电定边黄湾50MW风电工程 主要技术规范清单(创优) 批准 编制 宁夏兴电工程监理公司 国电定边黄湾50MW风电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5年9月

风电工程主要技术规范清单(国电创优) 总目录 1综合性标准或文件 2风电工程专用标准 3电气标准 4建筑工程标准 5相关材料标准 6本工程全部设计、设备、施工、调试的技术文件 7安全文明施工规范和文件 8创优规范和文件 9法律、法规、文件 10道路工程 1综合性标准或文件: 1.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电电源〔2002〕896 号 1.2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建质〔2003〕162 号; 1.3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暂行) 电建质监〔2005〕52 号; 1.4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监督规定(2000)建设部令81号 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输变电工程部分)2013 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 2013; 1.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13; 1.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11版中电联(含通用、火电、水电、风电、输变电、) 1.9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电源〔2002〕49 号; 1.10 建筑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1.11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试验室资质认证管理办法电建质监(2005)56号 1.12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2014 1.13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2007)建设部令160 号; 1.14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建设部令159 号;

1.15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50430-2007 1.16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93 号 1.17 工程建设勘察企业管理规范 GB/T50380-2006 1.18 工程建设设计企业管理规范 GB/T50379-2006 1.19 关于加强测绘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国测国字[2008]8 号 1.20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T50358-2005 1.21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 146 — 2013 1.2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 — 2005 1.23 电力工程调试能力资格管理办法(2013 版) 1.24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 号 1.25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建设部令158号; 1.2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6; 1.27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 50319-2013 1.28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DA/T28-2002; 1.29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1.30 风力发电企业科技文件与归档整理规范NBT31021-2012 1.31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 GB/T 11894—2002 1.32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1821—2002 1.33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发〔 2006〕 2 号 2. 风电工程专用标准 2.1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FD001—2007 2.2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安全标准(试行) FD002—2007 2.3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 FD003—2007 2.4 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 FD004—2007 2.5 风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 DL/T 5383—2007 2.6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DL/T 5384—2007 2.7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L /T 5191—2004 2.8 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 GB/T 20319—2006 2.9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 DL/T 666-2012 2.10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DL 796-2012

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中建保华建筑有限公司 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第 1 页 共 15 页 1、制度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1、图纸自审制度;2、图纸会审制度;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 管理;4、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5、技术交底制度;6、技术核定制度;7、单位工程 施工记录制度;8、技术复核制度;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10、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施工技术总结;1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13、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2、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 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 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2.4.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2.4.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2.4.5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 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2.4.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2.5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3、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 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3.2会审参加人员

方案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方案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1、项目概况 盐城经济开发区社区工作局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民众、经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建设蔡尖社区服务中心、巨墩-江西社区服务中心及界河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利用已经竣工的相应建筑物经装饰装修后作为社区服务中心。 其中:蔡尖社区服务中心拟用蔡尖花园6号住宅楼一层东侧321M2及其二层504M2作为社区用房。一层设计为服务大厅办公、活动场所及世代服务室。二层为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及其他房间。此服务中心建成后面积为825M2。 巨墩-江西社区服务中心拟用阳光世纪城会所的二层,建筑面积为687M2。功能区域分为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世代服务室等。 界河社区服务中心拟用***楼的五层屋面及该建筑物局部六层,拟设置室外电梯一部。此服务中心建成后面积为448M2。功能区域为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世代服务室等。 三个社区服务中心装饰工程总概算约为200万元,其中装饰装修部份约为157万元,办公设备、设施及用品购置费用约为43万元。 2、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以及建设标准 2.1服务社区民众、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社区民众休闲娱乐。 2.2服务功能完备,政策宣传及时准确,休闲娱乐场所环境健康向上。 2.3技术经济性价比高,创苏北一流功能性社区服务中心。

2.4造价标准控制在800元/M2以内(不包含办公设备、设施及用品购置费用)。 3、设计理念 3.1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的思想体现于整个装饰设计的全过程中,社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科学设计以自然舒适、轻松愉悦的形式传达给民众,表现出人文自然和谐。 3.2 力求服务、宣传教育、休闲娱乐功能紧密结合。 4、设计原则 4.1总体设计与布局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工程建筑平面、空间自由发挥;要求设计、布局构思新颖,具有简洁明快感;服务功能重点突出,创造亮点空间;具有现代气息和高科技含量;风格简约和谐。 4.2设计与装饰新颖别致。在保证单个区域功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整体联系。 4.3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采用限额设计,控制标准见2.4条。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其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兼顾设计与工程装饰成本、维护费用和服务中心运营效益等经济因素。 4.4设计的装饰材料品质、价格档次为市场中等偏上水平。 5、设计内容要求 5.1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设计与布局设计要立意新颖,富有创意,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功能区域设计布局要为服务内容和功能服务,力求在功能分区、功能完备、一区多用、空间使用、环境使用以及通风、采光、节能、节约等问题上下功夫,力争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技术管理体系及制度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 2000、 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 200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 2001 2企业标准 济四建字(2010)第69号文 3质量方针:保持技术领先,建设满意工程,强化过程控制,追求更高目标。 二、项目技术管理体系 1、公司设科技处,公司的技术管理,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总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其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是公司科技处。 2、项目部技术管理体系 项目技术管理体系图 三、技术管理职责 A、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职责:

1、主持本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各项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 2、制定审定本单位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3、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审查和会审图纸。 4、主持编制及审核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单项措施,组织本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措施)的优化工作,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并负责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措施上报公司科技处审批。 5、组织审批技术交底,同时检查督促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 6、负责组织将分包人的技术管理纳入本项目技术管理体系中,对其施工方案的制定、技术交底、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分项工程预检和竣工验收等进行系统的过程控制管理。 7、指导、督促本单位的质量、试验、资料、计量等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 8、参加重要工程、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组织检查各项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和归档及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编制。审查报送监理工程师的全部技术文件资料。 9、参加工程技术验收和处理工程技术、质量问题等工作。 10、组织施工项目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组织收集、整理科技信息资料。 B、单位工程技术员技术管理职责: 1负责本工程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并执行工程施工所需的各项技术规程、规范;遵守执行公司及项目的有关质量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及技术管理制度。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对控制工期、效益的关键项目及施工难度大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在施工前要向作业队班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详细讲解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法。 3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积极参与和开展科技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4依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单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配合工程测量并承接测量点线,严格按确定的测量点线要求组织作业队(班组)施工。 5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参加所承担工程项目和部位的工程预检和竣工验收工作,完成本工程项目和部位竣工资料的编制工作。 C.质量员岗位职责 1.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贯彻项目质量目标,对项目质量负责。学习、熟悉施工埠范和标准,勤检查、严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问题。 2.督促施工作业队,认真坚持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制度,消除隐患,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有权制止违反设计、规范标准和工艺要求的作业。 3.参与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工程检验、材料送样试验、不合格品(项)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的制订、检查作业队质量预防性措施的落实、分部、分项预检、隐患工程验收、工程、工程特殊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对检验确认情况负责。 4.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原始记录和整理,对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

光伏电站建设有效标准规范规程及主要技术文件清单(报审版)(X页)全解

光伏发电工程有效 规程、规范、质量验收、 标准清单 目录 (2015年度) 二〇一五年九月

说明 为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坚决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对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行为管理,规范项目单位、设计、监理、施工、质量、调试等建设各方行为,促进光伏发电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特整理、汇编现行有效规程、规范、标准及主要技术文件清单目录,供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正确使用有效版本,以后会定期进行补充、更新。 二零一五年九月

序号规程规范名称版本号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正版) 主席令第46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主席令第15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主席令第21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主席令第50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主席令第42号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主席令第60号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9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1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二、综合管理类主要标准、规范 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1版 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业建筑部分2012版 4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建质〔2003〕162号 5 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监督规定(2000)建设部令第81号 5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暂行) 电建质监〔2005〕52 号 6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7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13 8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 5434-2009 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SO9001:2008 1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8/SO9000:2005 1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电电源〔2002〕896 号 1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2007)建设部令第160 号 13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14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建设部令第158号 1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 16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