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中整合问题研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1、国外研究现状 (4)

2、国内研究现状 (5)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5)

二、企业并购的定义........................................................ .. (6)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的几种整合问题 (6)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问题.......................................................................... (7)

(二)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7)

(三)企业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 (8)

四、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9)

(一)企业并购战略中财务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9)

(二)企业并购战略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10)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11)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企业并购中整合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目的。而一个企业并购的成败与否,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并购后期的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本文分析了整合问题的基本理论、存在的主要内容及应对措施,以完善整合问题理论,为企业并购实践指明方向,从而有益于并购方重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企业自身实力的迅速壮大,并购市场开始洋溢出巨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并购的浪潮中。但纵观企业并购行为,从长远经济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并购后取得成功,顺利步入良性发展的企业还比较少。并购的失败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阻碍了并购企业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并购后没有解决好整合问题。而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是并购后整合的三大核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绩效。

因此,对于并购后新设立的企业,只有财务管理方式统一,人力资源体系健全,企业文化高度一致才能有效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并购方才能对被并购方进行有效管理,并购的实际效果才能准确反映。企业要想在并购后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这三大整合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实证研究方面,1987年,麦肯锡管理公司通过对116家并购公司的研究,总结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指出并购整合进展缓慢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

1933年库波斯—莱布兰会计与咨询公司对英国公司的收购经历进行了调查,调

查包括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的一些大公司进行的金额最少为1亿英镑的大型收购,包括50宗交易。调查方法是对英国最大的100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约54%接受调查的总裁认为并购是失败的。在失败原因中,缺乏并购后整合计划的占80%。

Birkinshaw、Bresman 和Hakanson 通过对瑞典3家跨国公司研发部门整合过程的研究,将兼并看作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充分考虑了战略依赖性和组织独立性的有机结合,强调了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在并购整合中的重要性,但对兼并整合的机理未作深入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美国学者P . 普里切特、D.鲁滨逊和R.克拉克在《并购之后:成功整合的权威指南》中指出以下结论:一是一项并购交易的签订并不代表并购的结束,而只是整合工作的开始;二是并购带来的混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去做许多平时难以实施的变革;三是并购协议主要涉及法律与资金问题,并购整合主要解决人的问题;四是过渡时期的管理必须讲究速度,必须强调专业化和更理性的行动。

通过对国外学者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不仅具有成熟的理论,同时还注重实证研究,用实证来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研究,国内起步比较晚,而且主要偏重于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并购后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的研究最早见于徐彬的《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一文,在此文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并购整合的概念。张晓峰、欧群芳在《企业并购中的整合》一文中,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指出:不同的并购公司,其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的做法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到位”。一个中心: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三个到位:即对并购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到位、对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到位、对并企业文化认同到位。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综合采用规范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试图从企业并购过程中整合问题出发,探究出企业并购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操作流程,以对企业的并购提供启示和指导。

二、企业并购的定义

企业并购(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并购源于英文merger & acquisition (M&A),其中,merger 是指物体之间或权利之间的融合或相互吸收,通常被融合或吸收的一方在价值或重要性上要弱于另一方。融合或相互吸收之后,较不重要的一方不再独立存在。acquisition 是指获得或取得的行为。M&A的主要特征是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通常,并购主要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重组②活动。并购的形式有三种,即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的几种整合问题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问题

1、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中,财务整合是一项基础性整合,对于并购后设置的新企业,只有财务管理的方式统一,财务运作体系健全,并购的战略意图才能有效贯彻,并购方才能对被并购方进行有效管理,并购的实际效果才能被准确反应。

(1)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的整合

企业并购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财务目标就应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整合的主要内容是要改变原有企业体制下财务管理目标模糊化的缺点,牢固树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的财务目标有助于财务运营的一体化、财务决策的科学化、财务行为的高效和规范化以及财会人员理财观念的科学化。

(2)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是保证并购企业有效运行的关键。所以,并购成功的企业其财务制度体系的整合是成功的。而实施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结果,财务管理制度是有效配置企业资源的保证,它确立了资源利用机制的约束方式,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控制可以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影响企业收益。

(3)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

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是统一财务制度体系的具体保证,也是并购方及时、准确获得被并购企业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统一绩效评价口径的基础。并购后,被并购企业要按照控股公司所采用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且,在核算体系上要改变以往分车间核算的弊端,核算要统一到企业层面上来。

(4)资产管理的整合

资产管理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资产生产能力的发挥,另一个是对不

良债权和债务的清理。被并购方吸引并购企业注意的往往是自己的生产能力或某些资产。但企业不需要的资产需要进行处理,任何企业都存在资产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闲置的问题。因此,对一些获利能力弱的产品线进行停工、办公地点变更和裁减人员是并购后的通常行为,不良债权和债务需要仔细调查,看回收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可能,便进行冲销。对于债务则要与债权进行谈判,进行债务重组。

2、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购并活动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再加上我国企业特殊的产权安排和组织机制,使我国的并购行为极不规范,而对并购中的整合管理也没有加以必要的重视,因而在并购中对被并购方的资源整合尤其是财务整合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1)并购企业对财务整合缺乏重视

一些企业一味盲目地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把资本运营看成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对于企业并购本身的目的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与规划,只想着从企业的并购活动中获得眼前利益,而根本没有考虑企业并购后该如何发展,对于企业并购后该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尤其是对并购企业的财务整合更是缺乏研究与重视,导致许多企业出现并购后资产的大量闲置或流失,使企业并购后的资产不是增值而是出现了贬值。

(2)并购企业忽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一种主要能力,即在竞争中使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其它对手基本上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而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企业并购的目的是想将原有企业的优势项目整合在一起,在并购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指导下,逐渐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并购后的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并购企业能否取得较好的财务整合效应。

(3)并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并购后在企业财务整合效应较差的企业中,发展能力减弱的企业约占80%。企业的发展能力不仅与企业营业利润情况有关,还与企业资产结构,资产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会造成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理想同样也会造成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为了寻求规模经济、加速扩张、快速并购,但是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整合工作并没有跟上,使得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整合工作滞后,从而出现了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了财务整合效应,使企业的财务整合工作以失败而告终,使并购的企业蒙受损失,达不到企业并购的目的。

(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现实环境中,企业并购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出现了种种不成功的案例,暴露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在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力资源整合计划制定问题

并购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交易缺口;(2)转化缺口。前者可以通过并购谈判、讨价还价来弥补;而后者需要通过并购整合战略来实现。许多并购企业将更过的精力放在了交易缺口的弥补上,缺少周密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力资源整合过晚,而且缺少事先周密的计划,使整合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容易使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偏离整个并购的战略方向,后果不容忽视。

2管理层与员工有效沟通问题

在并购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会使企业员工产生焦虑心理,员工对薪水、福利、劳资关系、劳动退休金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何变化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最终导致员工内心对并购不完全接受,或失去对管理层的信赖,不利于员工今后的管理。管理层的信任度一旦下降,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增强。在这种情形中,并购方管理层的正式说法也会引起人们对其真实性的许多怀疑。无论管理层怎样诚心诚意地设法与公司各阶层员工沟通,都可能遭到失败。

3不重视核心员工的去留问题

许多企业在并购中,依据一些并不科学的裁员标准,如以年龄甚至性别作为裁减标准,导致一些优秀人才被裁减。而不从客观条件上加以分析;对于被并购方的核心员工,并购方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评估,也没有制定全面的挽留方案。即使保留核心员工,但安排的职位不合理,也会引起他们的离开。这不仅使并购企业失去了核心技术、核心客户,而且给对手企业增强了实力,给他们带去了客户和市场,减弱自己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忽视核心员工的保留问题将会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隐患。

(三)企业文化整合问题

某些企业将资本运营视作企业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对企业并购本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考虑如何通过并购来猎取利益、扩大自己实力,根本不花很多的精力进行并购后的整合,特别是一些企业对文化整合的作用缺乏认识,忽视文化整合,不进行文化整合或者生搬硬套不适宜的企业文化体系及制度到被并购企业,从而引起被购方与并购方的矛盾,甚至会导致并购的失败。企业文化作用的间接性和深层次性等特点还决定了其整合不像经济行为那样容易看到效果,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

通过文化的整合,可以克服由于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在通常情况下应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和谐状况,即精神文化被员工接受后,就会发展成新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推进行为文化建设,从而又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但是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往往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

四、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的应对措施

鉴于我国企业在并购中财务整合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使企业在并购实施后通过真正有效的财务整合,迅速融合在一起,发挥出协同效应,培育并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并购增值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特提出以下完善措施。

(1)重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整合

大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并购管理整合中的财务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并购容易,但是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很难,因此必须及时有效的对并购企业进行财务整合。并购企业进行财务整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企业并购后,运用相应的财务整合理论在并购后的企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体系,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并最终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重视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整合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企业并购后的其他方面的整合都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2)提高并购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对用户所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及其服务上体现出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在获得建立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后,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效整合形成并购后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关键问题。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获得了被并购企业的独特的资源、技能和知识,也就是说获取了被并购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是互补的,通过并购整合形成的新的企业竞争力,使并购后的整合活动获得成功。

(3)加快并购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

在企业并购中,并购后企业由于接管了被并购企业的债务,同时为了筹集并购资金,往往采用银行贷款或发行证券等负债形式,这样可能会加重并购后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并购后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本结构更加不合理。所以,企业并购后有必要对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进行整合,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通过负债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合并购企业的资产现状,通过对并购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进而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实现企业并购的成功。

1提早制定计划

在企业并购的活动中,提早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工作,组成专门的整合小组,负责研究企业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运营现状、客户服务及其他重要业务。早期制定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计划,提高人力资源整合工作的成功概率。

2加强与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交流和沟通

并购公司应当尽可能多地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尽量减少因并购对企业人力资源产生的“地震”。在并购过程中,应该让被并购企业的员工知道,并购并不是“大鱼吃小鱼”,并不意味着新员工丧失了就业和提升机会。让员工理解了兼并收购的动因、目的和效应,了解其最新进展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目标定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交流和沟通尤其应当在关键员工(即核心员工)之间进行,这样以点带面,来带动员工之间的互相交流。

3重视核心员工的保留问题

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并购后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意味着注重对优秀或关键人才的留用至关重要。为了稳定高层团队和关键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尽早制定人员保留方案,以达到关键管理人员的留任目标。对于被并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能仅仅看重其过去的业绩,而要看重其才干以及是否符合合并后企业的发展,及其在下属中的威望。这对于稳定员工军心大有裨益。

4培养员工认同感

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对企业整体环境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据此,企业可以在营造和谐平等的经营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体现团队精神的活动以及领导的带头作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出员工对新企业的认同感,实现新企业的团结。

(三)企业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跨文化整合模式的分析和探究,最终是为并购的企业提供文化整合的策略,对于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有如下几点建议:并购前深入了解双方的战略性文化差异和可能导致的冲突,合理分析后制定详细的文化整合方案;选择合理的文化整合模式,以企业文化整合模式为指导,实施配套机制,加强相互沟通,开展跨文化培训,从而构建起拥有共同经营理念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和难以模仿型的新型企业文化。

1在并购前期合理分析战略性文化差异

忽视企业潜在的文化差异是现实中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并购方应该在并购实施前对双方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潜在的战略性文化差异,这可能是引起强烈文化冲突的隐形炸弹。目前中国企业在并购中通常的做法是由一个团队负责并购的交易本身而由另外一个团队负责并购后的实施。这种做法的缺陷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包括文化方面的问题)无法在并购准备阶段发现。并购后整合团队会处于措手不及的困境。这不但导致并购后整合的时间延长,也有可能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对于缺乏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这一步就尤为重要。

2确定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充分的了解和沟通基础上企业下一步需要进行清晰的文化定位,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新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也就是说企业在重新设定愿景的同时也要重新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3合理选择文化整合模式

企业跨文化整合模式共有四种,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企业需要结合跨文化整合的决定性双因素的具体尺度,来选择适合于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跨文化整合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常要在不同方面综合采用几种模式以取得较好的整合协同效应。整合模式的错误选择可能造成整合期过长,从而使组织中很多事情长期处于模糊状态,不利于员工安心工作并会消磨员工对并购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并购的时间成本。

结束语

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并购成功的必备要素。面对如火如荼的并购态势和成功率较低的并购结果,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并购后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各方面的理论和内容,熟知自己整合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获得企业并购的绩效,使企业能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英.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D].福州大学管理学院,2010

[2]郑永文.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3]黄爽.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西华大学[J].商场现代化,2009,(6)

[4]张晓霞.企业战略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5]郭立恂.我国企业并购整合绩效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3)

[6]贾秀丽.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定位[J]. 企业导报, 2011,(4)

[7]李美华. 王军会.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几种创新方式[J]. 财会月刊,2012,(7)

[8]马玉珍.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58-161

[9]刘军英,韩学亚.浅论企业并购的财务资源整合[N].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10]阮班鹰.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11]宋夏云,段炎炎.企业并购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研究[J].商业会计.2009,(49)

[12]朱剑维, 郎文天, 蔡碧红. 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

[13]傅璇.如何进行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国际融资,2010,(3)

[14]赵东宏.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集团经济研究[J].2008,(12)

[15]朱剑维, 郎文天, 蔡碧红. 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16]刘宁,赵梅,金岚.企业并购对员工的冲击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策略[J],特区经济,2007.

[17]丁敏.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与文化的整合再造[J],商业时代,2006.

[18]陈晓萍.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中整合问题研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1、国外研究现状 (4) 2、国内研究现状 (5)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5) 二、企业并购的定义........................................................ .. (6)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的几种整合问题 (6)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问题.......................................................................... (7) (二)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7) (三)企业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 (8) 四、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9) (一)企业并购战略中财务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9) (二)企业并购战略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10)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11)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企业并购中整合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目的。而一个企业并购的成败与否,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并购后期的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本文分析了整合问题的基本理论、存在的主要内容及应对措施,以完善整合问题理论,为企业并购实践指明方向,从而有益于并购方重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企业自身实力的迅速壮大,并购市场开始洋溢出巨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并购的浪潮中。但纵观企业并购行为,从长远经济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并购后取得成功,顺利步入良性发展的企业还比较少。并购的失败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阻碍了并购企业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并购后没有解决好整合问题。而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是并购后整合的三大核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绩效。 因此,对于并购后新设立的企业,只有财务管理方式统一,人力资源体系健全,企业文化高度一致才能有效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并购方才能对被并购方进行有效管理,并购的实际效果才能准确反映。企业要想在并购后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这三大整合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实证研究方面,1987年,麦肯锡管理公司通过对116家并购公司的研究,总结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指出并购整合进展缓慢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 1933年库波斯—莱布兰会计与咨询公司对英国公司的收购经历进行了调查,调

关于企业并购分析

企业并购战略: 企业并购战略企业并购战略指并购的目的及该目的的实现途径,内容包括确定并购目的、选择并购对象等。并购目标直接影响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并购战略类型对文化整合模式有影响力。在横向兼并战略中,并购方往往会将自己部分或全部的文化注入被兼并企业以寻求经营协同效应;而在纵向一体化兼并战略和多元化兼并战略下,兼并方对被兼并方的干涉大为减少。因此,在横向兼并时,兼并方常常会选择替代式或融合式文化整合模式,而在纵向兼并和多元化兼并时,选择促进式或隔离式文化整合模式的可能性较大。 并购综述: 企业购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产权,从而影响、控制被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企业购并的类型: 企业的购并有多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根类方法,下面分别从购并双方所处的行业、购并的方式、购并得动机、购并的支付方式进行分类。 企业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总性购并和混合购并。 1,横向购并。横向购并是指处于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似的企业间的购并。这种购并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2,纵向购并。试制生产和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间的企业之间的购并。其实质是通过处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购并,从而实现纵向一体化。纵向购并除了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之外,还可以促进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运输、仓储费用和能源。 3,混合购并。是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购并。包括三种形态: (1)产品扩张性购并,即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间的购并; (2)市场扩张性购并,即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其他地区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的购并; (3)纯粹的购并,即生产和经营彼此毫无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之间的购并。 混合购并可以降低一个企业长期从事一个行业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doc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 篇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姓名朱斯健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方向) 学号 B04311135 指导教师宫姝琳 XX年03月 1 2 3 4 篇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企业纷纷掀起了一股并购的浪潮,或是强强联合;或是被并购方引进外资,背靠大树好乘凉;或是跨国并购本土企业以进军该国市场等。并购是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形式,它是企业主动和有选择的有偿合并,可以使企业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

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思索如何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如何走(转自:小草范文网: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出国门向世界发展,其中首选的方式是企业并购。然而,企业并购的效果究竟如何?这中间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导致并购活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财务风险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联想并购IBM”期间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并购有所帮助,使企业并购成为资本增长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发挥并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风险,其中,财务风险贯穿于并购行为的始终,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并购在商业实务界的流行,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一般观点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锁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意在研究企业并购中出现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警示有并购意向的企业,使其在人力资源整合上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陷入并购失败的困境。关键词:企业并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企业间并购的兴起与发展,不同企业由于内部人力资源政策的不同,使得并购发生后,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 企业购并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现实环境中,企业并购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出现了种种不成功的案例,暴露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在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力资源整合计划制定问题 并购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交易缺口;(2)转化缺口。前者可以通过并购谈判、讨价还价来弥补;而后者需要通过并购整合战略来实现。许多并购企业将更过的精力放在了交易缺口的弥补上,缺少周密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一种较为普遍的经验模式是,将并购和整合作为两个分立的过程,并购协议签订之后,并购过程终止,整合过程开始。这种模式看似合理,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力资源整合过晚,而且缺少事先周密的计划,使整合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容易使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偏离整个并购的战略方向,后果不容忽视。 (二)管理层与员工有效沟通问题 在并购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会使企业员工产生焦虑心理,员工对薪水、福利、劳资关系、劳动退休金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何变化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最终导致员工内心对并购不完全接受,或失去对管理层的信赖,不利于员工今后的管理。管理层的信任度一旦下降,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增强。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信息,但都不愿意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别人。这样会形成交流的机制越来越复杂。交流渠道的延长,使正式渠道的沟通越来越困难。此时非正式渠道的各种小道消息就会填补这个信息交流上的真

企业并购风险有哪些

企业并购风险有哪些 热门城市:宿迁律师路南区律师济南律师宣城律师路北区律师潍坊律师江门律师古冶区律师湖北律师台州律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越来越频繁。但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进行得当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反之会给企业带来亏损。因此,了解▲企业并购风险有哪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于企业并购风险有关知识以下为您解答企业▲并购风险种类。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在有效市场条件下,投资者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并购决策,择优避劣。然而,公司财务报表和股价等信息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公司财务报表和股价不可能与企业基本情况及变化完全一致,公司仍可在制度、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隐藏不必公开的商业秘密。可见,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影响着并购行为,成为并购经营者必须严加关注和防范的一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 1、对价值的预测风险 在确定要并购的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 2、并购的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三、经营风险 1、经验的外在风险。 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都在抢夺同一片市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顾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年加入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年月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亿美元。届时,将持有联想集团.%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全球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万台,销售额将达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万元人民币、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年营业额达到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余人,于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从年以来连续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年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万多人,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年月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年月日为止,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年,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龙头企业。它在世纪年代创下了十分辉煌的业绩,其股票在年成为了香港旗舰型的科技股。同年联想还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企业”,仅在国内业务取得成功并不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大企业所能满足的,联

并购基金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并购基金行业分析报告【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修改】

并购基金的内涵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 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实现企业增值后, 再出售获益。 主要特点为: 1)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向少数投资机构或者个人的非公开方式募集,基金的赎回 也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协商进行; (2)基金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较少涉及债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对。被投资企 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 (3)基金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 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 ,这一点与VC 有明 显区别; 并购基金属于主题投资范畴,投资策略以事件驱动策略为主; 基金投资期限一般可达 3至 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基金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 、售出、兼并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 等等。 并购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从并购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并购基金主要分为控股型并购基金模式和参股型并 购基金模式。 1. 控股型并购基金 控股型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强调获得并购标的控制权,并以此主导目标企业的整 合、重组及运营。控股型并购基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 三个重要特征: 1) 以获得并购标的企业控制权为投资前提 投资者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的市场化意识非常强,如果标的企业控制权的流动性 空间较大,当企业发展出现困难或遇有好的市场机会,股东出售意愿较强,投资者将 较易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从而拥有实施并购后整合的决策力。 2) 以杠杆收购为并购投资的核心运作手段 控股型并购基金主要融资工具为次级债券、银行贷款等多样化的并购金融工具, 收购杠杆率得以数倍甚至数十倍地释放,投资规模和收益率随之获得提升。 3) 以打造优秀整合能力的管理团队为安全保障 控股型并购意味着需要对标的企业可能进行全方位经营整合,因此需要具有资深 经营经验和优秀整合能力的决策管理团队主导标的企业的一系列整合重组,提升企业 经营效率和价值。因此控股型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通常包括资深职业经理人和管理经 验丰富的企业创 6) 7)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3-31 赛迪顾问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案件中真正成功的还不到20%。这与麦肯锡和科尔尼关于全球市场的并购案例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国市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成功率近10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并购功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去政府干涉过多、证券市场不完善、并购法规尚未健全等因素外,对并购后整合管理不够重视是一个主要方面。正如着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关于并购的研究表明,全球失败的并购案例,70%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不足所致。 国内企业的并购,更多地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注重形式上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核心竞争能力的融合方面关注不足,并购后的整合目标不明确,效果较差。 一、中国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国内企业并购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石头过河现象普遍存在,并购战略严重缺失 国内企业并购盲目性比较大,对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认识不足。并购战略是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的,

一个在战略上全面而完整的并购整合计划的实施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并购活动不仅依赖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同。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关注更多的是目标企业的资源价值,忽视整合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简单的规模扩张,没有考虑并购双方的经营方向、企业职能等是否能够协调。 2、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不同的整合模式关注的业务整合重点不尽相同。横向并购模式下的业务整合,更为关注的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整合、研发与生产流程整合、营销渠道整合、物流整合、客户服务与市场整合,即横向并购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整合,注重获区低成本优势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纵向并购模式下的整合更为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注重提升的是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分散经营风险,将企业间的竞争转移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混合型并购关注的是“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目的是谋取局部竞争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国内的企业在并购后对业务的整合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往往忽视对企业经营业务方面的整合,并购后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2019年文档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的作用及当前经济形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 高,一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先进、资本雄厚的国外企业不断涌入我国经济市场,且民营企业也不断壮大,种种因素加剧了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程度。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求生存,一大批国有企业纷纷通过并购与资产重组等渠道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希望以此来巩固原有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化危机为转机。 以海尔集团为例,它是我国成功并购重组的典型,从一个亏损 147 万元濒临倒闭处境的小厂,通过兼并的方式循序渐进成为走向海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家电产业界巨头。然而,重组改制存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重组改制后实现盈利增效,完成自身蜕变。在20 世纪90 年代,亏损达2 000 多万元的渡口钢铁厂被我国攀枝花钢铁公司兼并,采取诸多措施后渡口钢铁厂的效益仍没有起色,亏损局面无法挽回,不得不全面停产以降低损失,为此攀枝花钢铁厂也受到拖累,承担了更重的经济负担。类似攀枝花钢铁厂这种并购重组失败的案例随处可见。 些失败案例为我们敲响了企业理性并购重组的警钟。因此,并购 重组应该是国有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而进行的谨慎选 国有企择。 业应不盲目不盲从地加入重组改制的浪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

订方案,规避企业并购资产重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国家对企业对员工负责。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无论是出于寻找 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调整产品结构,优 化资源配置的诉求抑或是巩固原有市场份额开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购重组都源自于自身发展的利益需要、是企业增强实力不二选择。国有企业在重组改制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双重风险。 1.国家政策风险国家政策对于企业具有强制性约束力, 企业行为必须在国 家政策的规范下进行。在涉及到战略资源、电力、铁路等涉及到人民生活及国家稳定的行业,国家政策的影响举足轻重。只有在 不触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市场资源的竞争、整合,才能提高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机率。在近些年的企业发 由于政展中,策的变动调整而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不在 少数。国有企业应多角度多方面对重组改制进行评估。 2.法律风险企业的并购重组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 条款要求,无 论是事前评估准备还是并购协议签署履行责任都需依法进行。规范的并购流程一方面会导致并购企业承担目标企业潜在的债务负担,使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并购协议的法律效应,致使企业出现合同失效、法律纠纷不

企业并购与整合培训总结

[ 企业并购与整合] 培训总结 I. 并购概述 ◆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企业内部扩张模式:通过企业的产品经营所获取的利润,将其中的一 部分货全部追加投资利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发展壮大。 奇瑞科技的典型案例:通和增资项目、伯特利安全增资项目、瑞鹄 增资项目。 -- 企业外部扩张的方式:通过联盟、技术转让、吸收外来资本、兼并收购,该模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 规模。 该模式要求企业在市场体系中有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 奇瑞科技典型案例:瑞鹄成飞合资项目、伯特利合资项目、埃泰克 博世合资项目。 ◆企业并购7大理论 ●效率理论:企业并购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社会福利,公司管理 层改进效率及形成协同效应及1+1>2的效应。 经营规模扩大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管理对经营效率的决定性作用,企业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成为企业并购的动力; 通过企业并购将受益先关程度较低的资产和各自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在技术、市场、专利、管理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分散经营风 险,稳定收入来源,从而形成不同行业间的有时互补; 为解决交易成本,用企业来代替市场交易,通过企业并购将外部的市场交易内在化为企业可控制的调配; 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量差异及合理避税手段产生并购冬季。 ●代理理论: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 产生代理成本。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企业不再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而选择能使公司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决策。代理人的报酬由公司规模决定并 藉此提高职业保障程度。 闲置现金流量的减少有利于减少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冲

最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摘要:跨国并购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整合并购的方式上做了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实力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跨境;并购;金融 一、前言 大量的经济案例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公司市场份额及业务发展。根据融资方面的分析,因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然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一样难以处理。因此建立起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够使并购达到其初衷。 二、中西方整合并购的区别 2007年咨询公司-A.T.Kearney的报告中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并购往往先建立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整合计划的细节,这是其较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合并前的战略,其中大部分并购完成是

没有考虑整合问题的。西方公司具有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所以他们的一体化进程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其中包括预定计划、定义一个新的组织、制定员工安置计划,并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科学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公司的快速整合,并留住关键的人才,取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思科公司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和12人的专业团队,新购买公司的员工将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其中包括思科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和福利,整个整合过程通常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成(李鸿阶,2013)。然而在中国整合并购后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因为文化涉及人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等。 (1)如何整合无形资产是严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企业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 业务,也得到了“ThinkPad”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留住关键人才是首要。为了获得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与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沟通,一个良好的人才计划、沟通计划是首要战略。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是我们留住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又能保持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的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公司与外国伙伴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国外企业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了解得太少。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

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 分析报告 2016年1月

目录 一、医药行业市场并购2015 年综述 (3) 1、医药行业市场并购热火朝天 (3) 2、医药行业并购特色 (4) (1)制药企业并购独占鳌头 (4) (2)海外并购增加,国内企业冲出国门 (4) (3)并购方式现金收购为主,并购目的主要是横向整合 (6) 二、并购逻辑:宏观政策导向+行业格局分散+门槛提升促使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盛况空前 (7) 1、经济转型下政策鼓励产业整合 (7) 2、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 (10) 3、新版GMP认证到期,中小医药企业面临淘汰出局 (11) 4、多重因素促使医药行业并购风起云涌,2016并购重组依然是主题 (12) 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战略各有所长 (12) 1、横向并购,资源整合,追求协同效应 (12) 2、纵向收购,垂直整合,打通产业上下游 (14) 3、医药生物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传统行业跨界并购,实施多元化战略 (15) 四、并购双方共同助力成功并购 (17) 1、主动并购方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至关重要 (17) 2、被并购标的质地优良,研发或营销优势突出 (17) 3、新三板典型并购案例解析 (17) (1)新三板首例换股合并案:君实生物换股吸收合并众合医药 (17) (2)天松医疗收购爱普医疗布局医疗器械行业 (19) 五、主要风险 (21)

一、医药行业市场并购2015 年综述 1、医药行业市场并购热火朝天 医药行业近年并购事件频发,自从2013 年开始,到2015 年,并购案例数年年攀升。2012 年医药生物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100 件,而到了2015 年,一共发生320 件并购案例,并购案例发生是2012年的3.2 倍。2012 年并购涉及总金额只有595.81 亿元,2015 年并购涉及金额达到1411.01 亿元,并购涉及金额总数是2012 年的2.4 倍。在发生的并购案例中,细分领域里面,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占比最高,在2011-2015 年这五年中,比例均超过60%。

企业并购存在有哪些风险

企业并购存在有哪些风险 是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的方式,企业并购不仅给公司带来利益,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风险。企业间的并购会带来哪些风险呢?风险具体是什么呢?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下企业并购所存在的风险,供各位参阅! 企业并购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并购实施前的决策风险 目标企业的选择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如果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和自身能力评估不当或失误,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企业忽略这

一环节的隐性的风险而给自身的正常发展带来麻烦和困境的情况。概括而言,企业并购实施前的风险主要有: 1、并购动机不明确而产生的风险 一些企业并购一动机的产生,不是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在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形成的,而是受舆论宣传的影响,只是在概略的意识到并购可能带来的利益,或是因为看到竞争对手或其他企业实施了并购,就非理性地产生了进行并购的盲目冲动。这种不是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而产生的盲目并购冲动,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风险。 2、盲目自信夸大自我并购能力而产生的风险 有的企业善于并购,有的企业不善于并购,可以说是基于提升和完善核心竞争力的的要求,但并购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很少企业是生而知之的。从我国一些实例看,一些企业看到了

竞争中历史企业的软弱地位,产生了低价买进大量资产的动机,但却没有充分估计到自身改造这种劣势企业的能力的不足,如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从而做出错误的并购选择,陷入了低成本扩张的陷阱。 (二)企业并购实施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企业实施并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协同效应,具体包括:管理协同、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协同就如同鼓动,非常罕见。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并购企业没有对企业实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加以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1、信息不对称风险 所谓信息不对称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对收购方的了解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相比可能存在严重的不对等问题给并购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很容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

并购后整合方案.

没有哪两笔并购交易的整合能采取同一种方式、确定同样的优先事项或设定完全一致的时间进度。不过,成功的并购整合却有一些通用的法则。成功的整合是规避并购风险并实现潜在价值的关键环节,但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使整合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提高并购交易的可控性,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10条法则: 法则1:明确交易主题 每项兼并收购都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交易主题,即明确如何通过一笔交易来提升企业的核心战略。比如“这项交易会让我们获得新客户、新渠道”、“这项交易会让我们在10个重点市场中占据明显的领先地位”。通过明确的交易主题,我们可以发现并购的利润来源和潜在风险,并引导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走向成功。可以这么说,是否设定明确的交易主题是训练有素与初出茅庐的收购者之间的本质差距。 在确定交易主题之后,企业就要根据其中的关键价值来源组建整合工作团队,同时把交易主题落实到除财务以外的目标上。比如建立一个销售团队或者制定一个“订单—收款”的业务流程,以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理解并付诸实施。整合团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并从一开始就对创造的预期价值进行自下而上的预估。这样可以令团队在整合过程中不断调整交易主题,直到整合结束后将工作移交给一线管理者来执行。 法则2:根据交易性质制定整合方案

任何进行并购的企业都必须明确这笔交易最终是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在相同或高度重叠的业务领域进行扩张)还是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新市场、产品或渠道),当然还有一些交易两者兼具。因为“规模还是范围”这个问题影响到许多后续的决策,包括企业选择整合哪些部分、保持哪些部分的独立性、怎样安排组织结构,以及如何管理企业文化的整合流程等。扩大规模的交易通常旨在节约成本,并且获得经济回报的速度相对较快。而扩大范围的交易则通常是为了创造额外收益,但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实现回报,因为依靠交叉销售等途径增加收入通常比降低成本更具挑战且耗时更长。无论进行哪种交易都应具备充分的依据,并且要根据交易的性质来设计整合方案,反向操作是行不通的。 2008年,惠普购买了EDS公司。近期,戴尔宣布了对佩罗系统(PerotSystems)的收购,施乐也将大举入主ACS,并购后公司的员工至少将增加一倍。很显然,这些都是以扩大范围为目的的交易,并购企业都在向价值链上游开拓利润回报更高的业务,而且这些计算机硬件公司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开展不同于以往的整合。设想一下,如果惠普沿用整合康柏时采用的那套原则与流程来收购EDS,这场交易可能会变得十分复杂 法则3:迅速解决权职与人员问题 新的组织架构应该与交易主题以及合并后公司的新愿景相契合。在组建高层管理团队时,不妨为你自己设定一个比较紧迫的时间期限并坚持完成。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只会给原本就困难重重的人事任免雪上加霜。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企业并购分析报告

企业并购分析报告 按照参与并购的企业的大小强弱来划分,企业并购包括强强并购、以强吃弱、以弱吃强、弱弱并购四种模式。从我国企业并购的短暂历史来看,以强吃弱的形式最为常见,弱弱并购、以弱吃强的数量也有不少,但两个势均力敌的企业之间以战略合作的姿态进行强强并购的形式还为数不多,仅有极少量的案例能够称得上强强并购,如发生在2000年的联想并购赢时通案。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目前国内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到底应该采取强弱并购为主,还是应该采取强强并购为主。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企业应该以强弱并购为主,强强并购为辅。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西方企业的历次并购都需要经过强弱并购这个主流过程,我国对于这个过程难以跨越;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强弱并购更适合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三、强强并购容易使企业朝垄断化的方向发展,而强弱并购则一般没有这种担心。而另外则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应该完全以强强并购为主,首先有选择地做大做强一部分企业,尽快形成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产业的龙头,其他的并购模式则由市场自然发展。 实际上,过分拘泥于我国企业应该以哪种模式作为并购的主要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是由其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经济结构不同,所采取的并购模式自然也会不同。西方各国在已经经历的前四次兼并浪潮中,之所以以强弱并购为主、强强并购为辅,表面上看是各国政府为维护市场公平而进行管制的结果,而实质上却是因为当时各国间市场相对封闭,国际贸易壁垒森严造成的。从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加速的趋势,西方各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已经十分强大的基础上,均致力于打破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世界市场逐步向统一体迈进,企业面对的不再只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要面对来自国际上的强大竞争,因此需要快速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以强强并购为重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才汹涌澎湃。 在现阶段的我国企业,强弱并购已经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而这种并购模式实际上只是企业针对国内相对封闭的市场作出的选择;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中,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需要直面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由于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吸引,跨国企业对我国早已虎视眈眈,如今贸易大门越开越大,而同时政府以计划手段对企业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弱,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进入我国,并且呈现出全方位进攻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应该在战略、策略和制度上加以重视,企业采取以强吃弱、以弱吃强、弱弱并购的模式都无法在短期内尽快做大做强,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强强并购,尽快整合。 因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要大力推动企业间的强强并购,而股市作为企业并购的主战场,更是要创造条件、建立制度促进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强强并购。 强强并购出现的背景因素 以前的一般性的企业并购,往往发生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甚至濒临破产,企业的所有者想把企业低价出售,或者国有企业因为长期亏损而负债累累,政府因为财政压力而采取行政性的“拉郎配”方式促使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上市公司,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外,更大的动机则来源于二级市场诱人的融资诱惑、巨大的炒作获利空间以及对上市公司的不断诈取掏空,于是乎报表重组、财务重组甚至概念重组大行其道,而企业重组的方式也主要局限于简单的资产置换。当然,企业为了适应长远的竞争需要,主动采取前瞻性的战略并购也是有的,如1998年清华同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