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是第一次来无锡,但是也许有的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并没有好好的欣赏无锡的美丽风光。不管怎么样,今天大家就定下心来好好的参观。

不知道大家选择无锡这个城市游览的原因为何呢?让我来猜猜。也许大家早有耳闻“范蠡和西施”泛舟湖上,过着神仙眷侣般生活的传说故事而来吧。大家想看看那所谓的湖究竟有多美,连这位足智多谋的谋臣甘愿放弃权势而携美女西施隐居在此。而这太湖的确实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所以资源丰富,水域辽阔,号称“三万六千顷之大”。当然无锡并不是唯一一个濒临太湖的城市,然而却拥有太湖最美的一角,所以无锡就素有“太湖明珠”的美称。而那首传唱《太湖美》的歌曲唱遍了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湖的美景和无锡的特色,也许在座的有个别是闻歌至此吧!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无锡。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节点,东距上海128公里,西距南京183公里,倚太湖,揽运河,临长江,地理位置绝佳,被誉为“小上海”之称。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的31.4%,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最高峰黄塔顶611.3米,也是我省的第二高峰,虽不能与泰山比高,华山比险,确是以秀丽端庄闻名遐迩。

无锡市下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惠山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区7个区,江阴和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约646万多万。

无锡除了动人的故事传说和好听的歌曲,相信也有人是冲着这座所谓的江南历史名城而来。的确,无锡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百年工商城市;也是一座湖滨休闲文化旅游城市,经济和交通非常发达。

无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实很多人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这个城市要叫无锡这个名呢?无锡不是一向很富有,难道会缺少“锡”吗?其实啊,早在冯梦龙撰写的《东周列国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相传周平王东迁的时候,走到无锡惠山,发现惠山的东峰上有锡矿,所以将那座山称为“锡山”。到了春秋战国时候,锡矿作为冶炼青铜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就引来乐各路诸侯纷纷抢夺开采,而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战争也就愈演愈烈了,于是经过400年的开采,无锡的锡矿就被开采完了。到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驻扎在锡山,将士们在埋锅造饭的时候在无锡西郊的锡山脚下挖出一块石碑上刻有文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兵,天下宁。”王翦说:此碑露出,天下看来从此太平了。无锡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说到无锡的历史这还要追述到3000余年前“泰伯奔吴”说起。据说:周太王有个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从小就表现出一幅很圣明的样子。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儿子,泰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长兄,他俩为成全父亲想传位给季历的意愿,就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为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梅里,就是现在无锡的梅村,但是他们到这儿时,当时的江南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森林覆盖,一片原始荒古的景象。泰伯尊重当地风俗,断发纹身,与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带领着当地的居民一起共同劳作,在梅里筑城建国,自号“勾吴”,即后来的吴国。泰伯带来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传播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帮助江南走出了愚昧和野蛮,使梅里一度成为江苏南部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江南的老百姓特别是无锡人对吴文化的创始人泰伯十分敬仰,尊称他为“江南鼻祖”,还在现在的无锡梅村特别为他建了“泰伯庙”。所以啊,孔子也在《论语》中说:泰伯可谓至德也以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可见泰伯非常的贤明。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瞻仰一下这位名人。

说到吴文化,就不得说一下无锡的水。水是吴人生活的依托。有人来无锡旅游的原因可能是听闻无锡是有江南地区有名的“鱼米之乡”而慕名而来。的确无锡与芜湖、长沙、九江并称为四大米市,并位列之首。而无锡的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就非常发达。无锡一直被中文友人们称为充满温情和水的地方。这个水字,不光是指那辽阔的太湖,还指那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这条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开挖的运河,它流经无锡时穿城而过,因而给无锡带来了无限商机。在明清时代,无锡就声名鹊起,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布码头”和“丝市”,与长江沿岸的汉口“船码头”,以及镇江的“银码头”齐名,并称为“长江三码头”。

而说无锡具有这两处水,而这两处水却是各具风格。太湖是水域辽阔,宽广雄伟,那古运河就是涓涓流水,细腻有韵味啊!这似乎及造就了无锡人也具备了这两种特质。处事不仅可以向太湖一样,胸襟宽广,更像古运河一样做事细腻,有条不紊。所以在无锡历史上也培育出了一代代的伟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锡可谓是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众多的人物中,由中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顾恺之、由悯农诗人李绅、有爱国名相李纲,有东林领袖顾宪成、高攀龙,有中华游圣徐霞客……近现代,无锡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工商业实业家、科学家、

教育家、艺术家、外交家以及其他各界知名人士:国学大师钱钟书、钱穆,教育家唐文治、蒋南翔,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画家徐悲鸿、吴冠中等,音乐家华彦君、刘天华等。值得无锡人骄傲的是,目前全国1200多位院士中,无锡籍的既要有68位,全国平均100多万人中就有一位院士,无锡则每6万人中就出一位院士,可谓“院士之乡”。

在资本主义时期,无锡培育出一大批民族资本家,如荣宗敬,荣德生等。他们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因而成为了无锡地区首屈一指的“富翁”。但是他们在富有后都不忘本,反倒“以善济世,造福桑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办学校,造园林,修桥铺路等等。因此他们都是我们这一辈年轻人所学习的榜样啊!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最早明确提出要发展工商业的,是明代的东林党人。当时比较富庶的江南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东林党党人主张鼓励发展地方工商业。甲午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看到国家的积贫积弱,一批无锡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1895年,杨宗濂、杨宗翰兄弟率先创办业勤纱厂。这也是无锡第一家近代工厂,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从此在无锡兴起。1900年,荣荣德生、荣宗敬创办宝兴面粉厂。薛福成的儿子创办永泰丝厂。从此无锡纺织面粉缫丝三大行业蓬勃发展,工厂林立,经济实力日益雄厚。无锡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工商城市。

20世纪70、80年代,无锡乡镇企业以军突起,成为乡镇工业的发祥地,提供解决“三农”问题的苏南模式,在当时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锡还是一座山水名城,着力塑造一个“显山、露水、透绿”的休闲湖滨文化城。2012年,无锡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五、中国智慧

城市发展水平第一名;2009年,无锡成为江苏省内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并获得由全球人居环境论理事会颁发的“全球绿色城市”,2012年又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

城市建设也使无锡在短时期中面貌翻天覆地。以太湖大道为主的周边建设更是繁忙。靠太湖边,接太湖大道一代的环湖风光带让无锡城更具欣赏的价值,百米高喷,渔夫岛,勃公岛等典型景点成为大家免费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并也是饱览太湖风光的优越地带。在蠡湖的南岸,有一只“巨型蝴蝶”开始展翅。作为无锡地标性建筑,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无锡大剧院是芬兰建筑师佩卡·萨米宁的巅峰之作。太湖广场边上更是耸立一标志性建筑物“凯宾斯基大饭店”国际上超五星的酒店。它的落成为无锡走向国际道路埋下了伏笔,更吸引了无限的商机。

无锡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多年建设形成的轻工、纺织、电子。冶金、机械等行业全国闻名。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各大城市前10位。近年来无锡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致力于建设创新性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和集聚包括传感、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实现全市物联网覆盖。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更以银鱼、白鱼、和白虾的太湖三白而成的太湖船菜而享誉各地。无锡的土特产品:惠山泥人、无锡酱排骨、无锡油面筋等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并且无锡阳山地区的水蜜桃更是享誉中外,流传到世界许多城市。

无锡的太湖珍珠和宜兴紫砂壶更是非常有名。无锡太湖珍珠是人工培育的淡水珍珠,粒大质优,色泽纯净,自然明亮,晶莹浑圆,光彩夺目,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洞珠南珠不如太湖淡水珍珠”。我们知道,珍珠是制作高级饰品的和工艺品的上等原料,还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之痛和收敛生机的功效,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某些矿物质。因此,珍珠既是名贵药材,又是高级滋补品。说到宜兴的紫砂壶紫砂壶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由于宜兴紫砂壶特殊的材质,使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1.泡茶不失原味。2.紫砂器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3.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即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4.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5.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6.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7.宜兴紫砂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窑烧造不易变形,所以成型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器形,使紫砂器的花货、筋纹的造型能自成体系。8.独特的透气性能。所制的花盆透气不透水,栽培花木极易成活,不容易烂根。另外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按照我说的方法去认识一下这些著名的特产。无锡还有著名的锡剧等一些传统的文化,我们都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好好的欣赏一下。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到这呢,很多人不禁会问:那这么美得一座城到底有哪些值得玩的地方呢?大家别急,让我用一首诗给大家概括一下:灵山

脚下沾灵气,锡惠山前品二泉,鼋头渚上抒胸襟,三国水浒话古今。说的啊,就是无锡有名的景点灵山大佛、锡惠公园、鼋头渚、三国水浒城。目前,无锡已经形成几大旅游区:太湖美景鼋头渚、灵山胜境、三国城、水浒城、唐城、太湖仙岛,美不胜收;江南名园寄畅园、锡惠公园、蠡园、梅园,婀娜多姿;人文古迹文化、薛福成故居、徐霞客故居、东林书院、清明桥、南禅寺,古色古香。还有江阴的滨江风光,宜兴的“洞、竹、茶、陶”,江南的田园风情,都市的购物之旅。任你置身山水,放松心情,访古探幽;任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回归自然。无锡打造的是容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旅游。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今天就让我们好好领略一下。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积极实施了城市“畅通工程”,全力打造更便捷、更快速、更安全的交通出行。为了加快对外的交通建设,提高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等对外交通的通达程度,建成了由锡通、锡澄、常宜、沿江、锡宜、锡昆、环太湖、跨太湖等的三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组成的主干线,配之八纵九横骨架的公路网架。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直达航线。地铁1、2号线的开通也使无锡的交通更加的便利。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游客朋友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就融入这江南水乡的怀抱,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柔情似水。

苏州概况导游词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主要是因为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苏州市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部,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邻长江。现下辖八区(平江、沧浪、金阊、虎丘)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及湘城、吴中区以及五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和太仓市)。现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为574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07万。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证明,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公元前10世纪前后,出现一个录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勾吴”,即吴国。公元前560年迁都于苏州,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虚建造阖闾大城,周长47公里,建有水陆城门各八座,其中盘门水陆城门保存最完整,是我国一座典型的水陆城门,所以在中国旅游界就有一就话说:“北看长城,南看盘门”,给了盘门很高的评价。由此推算苏州建城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的建城是从吴国开始的,所以在苏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争的故事。在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后就葬在苏州今天的虎丘,因为在葬入阖闾以后,人们发现有老虎蹲在阖闾墓上久久不离去,所以起名叫虎丘。他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就将越王勾践抓到吴国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三年后,夫差动了侧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告戒夫差如果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夫差不听,将勾践放了回去。勾践回国以后就委托范蠡建城作都,勾践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卧薪尝胆,不听音乐,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复仇,但对外还是继续讨好吴王,不短送礼,给吴王送去了美女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以削弱吴国的国力,对内菅ⅲ还棵瘢睦黾尤丝冢栽銮抗:痛蟪家黄鹉被ノ庵啤5搅斯年,吴王向北进攻齐国,勾践听了非常高兴,并鼓励吴王攻齐,伍子胥知道后告诉吴王这是越国要灭掉吴国啊,劝吴王放弃攻齐,而改攻越国,而吴王不听,还下令将伍子胥斩首。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国至此灭亡。两汉至六朝时期,苏州一直都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三国孙权时苏州已成为“江南第一大都会”,魏晋南北朝,苏州出现了最早的私家花园和寺庙园林,由隋至唐300年间,江南社会比较稳定,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由贡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当时苏州是一派繁荣景象,大诗人白居易就评价:“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洲,苏州最大。”到了五代十国,虽然国内分裂,但苏州却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明清两代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苏州被曹雪芹喻为“富甲风流之地”苏州园林也达到了登峰造极,名冠江南的程度。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苏州历来都是文人荟粹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祝允明,在苏州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比如在苏州虎丘有块枕石,就传说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都来到虎丘游玩,恰巧在枕石边相遇,于是两人就有枕石想到了夫妻共枕,又进一步想到了生儿育女,于是就玩了个游戏,就是往这石头上仍铜钱,如果掉下来就寓示着以后是生女儿,如不掉下来就是生儿子,结果文征明仍的铜钱掉了下来,而唐伯虎仍的没有掉下来,果真这个唐伯虎是抱了一个大胖儿子,文征明抱了个女儿。之后,苏州未生儿育女的都回来到虎丘试一下,很有意思。还有孙武是在苏州写下“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一直为各国军事家,思想家所崇拜,今天更是被在商界打拼的人士所崇拜。还有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训,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谏言,至今对人们道德修养仍产生着巨大影响,据统计,自隋唐开科举制到清代近1300年间,苏州辖区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1 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 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 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5 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 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 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最新版无锡概况导游词

最新版无锡概况导游词 最新版无锡概况导游词1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哪些特殊的因缘际会。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其次,灵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到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

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 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最新版无锡概况导游词2 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之内,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典园林。寄畅园引惠山泉水成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是第一次来无锡,但是也许有的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并没有好好的欣赏无锡的美丽风光。不管怎么样,今天大家就定下心来好好的参观。 不知道大家选择无锡这个城市游览的原因为何呢?让我来猜猜。也许大家早有耳闻“范蠡和西施”泛舟湖上,过着神仙眷侣般生活的传说故事而来吧。大家想看看那所谓的湖究竟有多美,连这位足智多谋的谋臣甘愿放弃权势而携美女西施隐居在此。而这太湖的确实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所以资源丰富,水域辽阔,号称“三万六千顷之大”。当然无锡并不是唯一一个濒临太湖的城市,然而却拥有太湖最美的一角,所以无锡就素有“太湖明珠”的美称。而那首传唱《太湖美》的歌曲唱遍了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湖的美景和无锡的特色,也许在座的有个别是闻歌至此吧!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无锡。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节点,东距上海128公里,西距南京183公里,倚太湖,揽运河,临长江,地理位置绝佳,被誉为“小上海”之称。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的31.4%,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最高峰黄塔顶611.3米,也是我省的第二高峰,虽不能与泰山比高,华山比险,确是以秀丽端庄闻名遐迩。 无锡市下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惠山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区7个区,江阴和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约646万多万。

无锡除了动人的故事传说和好听的歌曲,相信也有人是冲着这座所谓的江南历史名城而来。的确,无锡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百年工商城市;也是一座湖滨休闲文化旅游城市,经济和交通非常发达。 无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实很多人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这个城市要叫无锡这个名呢?无锡不是一向很富有,难道会缺少“锡”吗?其实啊,早在冯梦龙撰写的《东周列国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相传周平王东迁的时候,走到无锡惠山,发现惠山的东峰上有锡矿,所以将那座山称为“锡山”。到了春秋战国时候,锡矿作为冶炼青铜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就引来乐各路诸侯纷纷抢夺开采,而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战争也就愈演愈烈了,于是经过400年的开采,无锡的锡矿就被开采完了。到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驻扎在锡山,将士们在埋锅造饭的时候在无锡西郊的锡山脚下挖出一块石碑上刻有文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兵,天下宁。”王翦说:此碑露出,天下看来从此太平了。无锡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说到无锡的历史这还要追述到3000余年前“泰伯奔吴”说起。据说:周太王有个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从小就表现出一幅很圣明的样子。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儿子,泰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长兄,他俩为成全父亲想传位给季历的意愿,就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为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梅里,就是现在无锡的梅村,但是他们到这儿时,当时的江南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森林覆盖,一片原始荒古的景象。泰伯尊重当地风俗,断发纹身,与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带领着当地的居民一起共同劳作,在梅里筑城建国,自号“勾吴”,即后来的吴国。泰伯带来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传播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111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18卷 多平原,西南部太湖沿岸多丘陵和山脉。无锡下辖江阴、宜兴两市和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七区,全市总面积4 787.6km2,总人口 461.737 6万人。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 2数据和方法 2.1 数据 本文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为4个不同时相的 Landsat TM/ETM+数据,成像时间分别为199卜 07—23,1996一01—10,2001—07—26和2005—10一17。图件数据为1:100ooO太湖地区地形图以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无锡统计年鉴2008》。2.2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l:100ooo太湖流域地形图对不同时相的I。andsatTM/ETM+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改进波段组合阈值法,研究无锡市城市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和阈值设置,提取不同时期无锡市城镇用地信息。然后通过对不同时期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的叠加处理,分析其城市扩展时空规律,研究城市扩展的驱动力。 2.3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图像配准和图像增强。首先在1:100000的太湖流域地形图上均匀选取20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地面控制点(GCP),采取2次多项式的计算方法对2001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误差控制在0.2个像元以内。再以 2001年的ETM+图像为基础对1991、1996、2005年影像分别进行配准。最后采用低通滤波(3×3)处理,对图像进行整合合并,突出城镇信息。 3无锡市城镇信息遥感提取 本研究区主要包括水体、城镇和植被等地物类 型,因此,选取这几类典型地物,先求取其光谱盐线 (图1)。 +植被 一水体 +城镇 图1无锡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光谱曲线 Fig.1 SpectralRadianceofMainLand CoverTypesin WuxiCity 由图l可以直观看出城镇的灰度值在丁M4和丁M5波段之间明显增加,而植被和水体地物光谱曲线呈递减趋势。城镇在丁、M4波段上是暗色调,与水体(尤其足太湖和无锡市内的水网)相混淆,而在丁M7波段上呈现出亮色调,这就与水体很容易区分(图2)。此外,对于ETM+影像,由于第6波段是热红外波段,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城镇信息,同时其分 辨率由120m提高到60m,因此,该波段也可参与 城市信息的提取。 图2 TM4和TM7影像上的无锡市(左为TM4,右为TM7) Fig.2 WuxiCityinlmageofTM4andTM7(Leftis TM4andRightis TM7)

苏州相城概况(精)

苏州相城概况 活力相城——苏州最新的城区 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古城姑苏守护了2500多年的珍藏。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的阳澄湖畔,自古物产丰富,更孕育了“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阳澄湖大闸蟹”等历朝宫廷贡品。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后诞生的相城成为苏州最年轻的城区。今天,相城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打造全新的城市面貌,创造姑苏大地上的“造城奇迹”。 活力相城——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城区 相城,位于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东临苏州工业园区,西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区)前茅。根据苏州“东进、西育、南优、北拓”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相城是“北拓”的中坚力量,领秀长三角,尽显后发优势。 俯瞰相城,大道通瞿,活力四射。凭借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长三角“水陆空黄金交通网”正在以相城为核心高速延伸。 活力相城——交通优势最突出的城区 相城,京杭古运河滔滔而过,正在见证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嘉城际铁路呼啸而来。两小时交通圈,圈进上海阳山港、苏州港两个港口和无锡、浦东、虹桥等五座机场;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苏

锡高速4个枢纽11个道口总里程达100公里,密度位列全国首席,区内任何一处5分钟内即可直达高速公路;312国道、苏虞张公路、277省道等高等级道路绵延1000多公里,密度全球屈指可数,京沪高铁苏州站落户相城,4个小时直达北京;“九纵九横两联一环”的立体化道路网络,构架起一条条商贸黄金走廊;7条城市主干道、轻轨2号线、4号线“无缝对接”古城区,新相城快速融入都市圈。 活力相城——发展潜力最强劲的城区 相城,确立了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的城市新坐标,“一主两翼”的科学规划精彩演绎着“点土成金”的造城奇迹。 东方水城在苏州,现代水城看相城。 俯瞰相城,三分之一是水,除了享誉海内外的阳澄湖,腹地还蕴藏着春申湖、盛泽湖、珍珠湖、漕湖等珍贵水域。走进相城,远看像森林、近看像花园,白天看花、晚上看灯,城在林中现,水在城中流,人在画中行的天堂梦境在相城变为美丽的现实。专业市场、宾馆服务、商务办公、品牌购物、休闲游乐五大功能集聚区将充分放大动脉北延、城市北拓、消费北走三大效应,水天堂里垒起新观前。 “一主”指中心城区,涵盖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和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政治、文化、商贸、金融、居住中心和高新技术集聚区,承担未来“大苏州中心”职能。 立足元和塘的发展主轴,西北工业物流带和阳澄湖及其周边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两翼”,贯穿大苏州城市北拓的无限远景。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位于东部生态翼,蕴涵湖之精华美人腿和莲花岛,如一块正在雕琢的濮玉,将打造集休闲、商务、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原

江苏省概况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一)江苏省概况 1、行政区划 江苏现有13个省辖市,下辖105个县(市、区),其中24个县、26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975个乡镇,其中建制镇877个,村委会15644个。 图1:江苏省地图

2、土地面积与人口 1)面积 全省总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1%,列第24位。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低山丘陵占14.3%。 2)人口与人口结构: 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根据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3828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那么江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为5.871%。截止2011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总量为7898.8万人,较2010年末增加29.46万人,增长0.37%,低于近几年的增幅,表明江苏省人口增速趋缓。主要原因是全省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动人口增长均有所下降,从而使得总人口增量减少。 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767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同时,江苏社会抚养比进一步降低到了31.39%,即一个劳动年龄人口仅需供养0.31个非劳动年龄人口,保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下降趋势。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江苏省每平方公里增加了55人。对于这个地域面积小、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短缺的省份来讲,较高的人口密度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江苏省少儿人口规模和比重逐年降低、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逐年增加,人口年龄结构总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正处于人口负担较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黄金时期。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 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江苏少儿人口规模减少439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增加20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917人上升为108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39人上升为161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372人上升为386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881人下降为2417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9953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8203人,文盲率由6.31%下降为3.81%,下降2.50个百分点。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地理位置: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离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苏省省辖的一个沿海城市。自然条件: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历史变迁: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从陕西来到江南,定居梅里(现锡山市梅村镇),号称勾吴。他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农耕蚕桑,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开创了吴文化。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境内锡山锡、铅源枯竭而取名“无锡”。历史上,由于帝王君侯之变迁,时称无锡县,时称有锡县,自公元497年,无锡县名称沿袭不变。1949年设无锡市。 全市人口: 至2001年上半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无锡市总人口518万。 行政区划: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宜兴二个市和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七个区。 经济概况: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改革开放的活力,无锡人民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辉煌,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所辖锡山市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号称“华夏第一县”。江阴市和宜兴市综合经济实力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无锡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 无锡景点: 1、鼋头渚: 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郭沫若吟道:“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称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价。 1918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5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后又不断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达300公倾,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 鼋头渚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及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10多处景点。其中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

苏州概况

苏州概况 各位团友,外国有水城威尼斯,那么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东方水城、人间天堂——苏州。到了苏州,大家就可以看到大把大把的美女了,哈哈。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这儿,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这主要是说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苏州。苏州市域面积是8488平方公里,下辖姑苏区、虎丘高新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吴江区6个区和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五个地级市。苏州全市户籍人口600多万,市区人口约230万。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大小湖泊300多个,河道2万多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经济领跑江苏省。滨江近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与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隔仅8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沪苏淅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网络。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苏州城仍然在当年的古城遗址上,这样的城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只有苏州这么一座城市。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1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 5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

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 苏州是个有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游玩,作为导游,也要做好苏州的解说词,详细介绍苏州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带来的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参观,我姓陈,您们叫我陈导就行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之后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和。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保护文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紫禁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在中天,故宫正好对着北极星,天人对应;第二种是:因为故宫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营造这座宫殿,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在之后五百多年里,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居住。紫禁城周围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万?。故宫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太和殿是皇上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相当于50个教室,高35.05m,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装饰十分豪华,殿内金砖铺地,设有宝座。说是金砖,可是金砖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砖是专供宫殿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产自苏州、松江等地,选料精良,制作工艺复杂。因其质地坚细,敲起来发出金属般声音,故名金砖。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大家往太和殿两侧看,是不是有很多个大水缸?它是干什么的呢,对了,是灭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个凹槽,是因为冬天水会结冰,往凹槽里放火把就能不让水结冰。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总要重要的宫殿,许多历史决策都是从这里出去的。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是皇上上朝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是殿试的地方。考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称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会紧张的发抖。皇帝把殿试安排在宫殿内,可见皇帝是多莫重视殿试。故宫后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宫是后宫最大的宫殿,是皇上的寝宫。 宫内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据传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用这种方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减少为争夺皇位自相惨杀。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轴线上的妃子的寝宫,也是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体现了皇后在后宫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在坤宁宫前有个小的宫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节日收贺礼的地方。我们参观的只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中轴线的后

常州概况

常州概况 简介 常州,简称常,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以经济发达、民生富庶而著称的传统意义上的苏南三市(江苏的吴文化地区),即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年左右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玉璧和玉琮为国家一级文物。武进春秋淹城位于武进区中心城区,距今约3000年,春秋晚期。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中吴、龙城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天宁、武进、新北、钟楼、戚墅堰五个市辖区,以及两个新区------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37个镇、25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0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历史古迹有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圩墩村新石器遗址、春秋淹城遗址、武进阖闾城遗址、天宁寺、红梅阁、文笔塔、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北宋藤花旧馆)、苏东坡舣舟亭、篦箕巷(文亨桥)、青果巷、双桂坊、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瞿秋白纪念馆等;风景名胜有红梅公园、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淹城春秋乐园、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环球恐龙城(中华恐龙园、恐龙谷温泉)、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等。王安石曰:“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陆游赞常:“儒风蔚然,为东南冠。”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崇文重教、名家辈出,市内名人居旧址众多。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建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60多名,目前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与苏州、杭州、北京并列历代出文人学者最多的四个城市。 古代名人 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南朝宋孝懿皇后萧文寿;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梁武帝萧衍;《昭明文选》主编昭明太子萧统;南宋政治家季札薛极;明代《永乐大典》主编陈济;明代学者谢应芳;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唐荆川);明代东林领袖顾宪成之师、经史学家薛应旂;明代“东林八君子”中的薛敷教、钱一本;明代政治家孙慎行;明末清初的“乱世佳人”陈圆圆;清代“阳湖文派”代表人物恽敬;清代“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张惠言、陈廷焯、况周颐;清代“常州画派”代表人物恽寿平;清代“常州学派”代表人物庄存与、刘逢禄;清代“江左才子”钱名世;清代文史学家赵翼;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清代政治家赵申乔、管干贞;清康熙朝状元赵熊诏;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骈体文钞》作者李兆洛等 近现代名人 晚清宫廷史官恽毓鼎;讽刺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常州“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洋务派代表人物、天津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辛亥革命”元老吴

无锡市商业

无锡市商业发展分析

无锡市商业发展分析 一、 综述 1、 城市介绍 (1) 地理位置: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邻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 皖,北临长江,中抱太湖。人口近440万,人口215.9万。 (2) 行政区划: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9平方公里, 现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和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七个区。 (3) 交通状况:境内京沪铁路、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 沪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是上海到成都、黑龙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节点。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江阴港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换装港之一。位于新区的无锡机场的有通往全国各地的多个航班。 (4)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70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739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17.35亿元 无锡宏观经济情况 0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单位:亿元GDP 1901.22350280533003858社会消费总额487.05579.21824.1959.471127.4 财政收入265.58354.74421.8517.35706.920032004200520062007 项GDP (单社会消费总额财政收入(单人均可支配收户籍人口(单

目年份位:亿 元) (单 位:亿 元) 位:亿 元) 入(单 位:元) 位:万) 2003 1901.22 487.05 265.58 11647 442.54 2004 2350 579.21 354.74 13588 447.19 2005 2805 824.1 421.8 16005 452.84 2006 3300 959.47 517.35 18189 457.80 2007 3858 1127.38 706.9 20898 从商贸服务业看,连续三年当选为《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4年的708.62亿元,到2007年预计完成1127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排位由第20位提升到14位;商品市场成交额从2004年的994亿元,到2007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占全省份额的29%,全国的4.5%;百亿元市场个数占全省半壁江山;同时完成“农贸市场商场化改造”44家,“百千万连锁放心工程”门店建设309家,对92家农贸市场实施了在线即时检测;全市已拥有城市空中航线18条、对外开放码头泊位27个,并开通了香港、澳门国际航线和韩国釜山的远洋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007年预计可完成37万标箱。 (5)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57.80万人,其中:市区232.30万人,人口出生率6.70‰,人口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84.17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58元,比上年增长15.8%。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9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8880元,比上年增长10.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372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08元,

苏州市概述

苏州市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地处长江下游,拥有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口岸港口,境内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598.85万人,现辖5市6区。 苏州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园林甲天下",现存古典园林60余个,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周庄、同里、甪直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刺绣缂丝、吴门书画、桃花坞年画及昆曲、评弹、苏剧等,构成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苏州排名第十一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无锡概况(英文)

浅谈无锡 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 无锡市,绿色和诗意的城市。我的名字是崔建州。你可以叫我成龙。我在这里您当地的导游在无锡。这是我们的驱动程序:李先生。他非常有经验和有益的。论无锡中国国际旅行社,Mr.Li 和我本人的名义,我想最热烈地欢迎各位。 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为您服务在您在无锡逗留。我们将尽力让您住在这里愉快。您的理解与合作将得到高度赞赏。 我们的车前往的湖滨饭店,这是在位于蠡湖湖。你将会发现它是真正的理想住宿地点。我们要在大约20分钟到达那里。主席!你去过无锡前?谢谢您!对于您最,我想,这是你第一次来无锡。当你在这里,您将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我们知道,无锡是作为一个漂亮,典型的江南村有名。萨之前,我们要深入为无锡,我们必须了解的话:江南。对于人民,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但也是一个有特殊意义长远。当我们说江南,然而,我们首先想到蓝色和绿色的水山风景秀丽,柳树和舞蹈与家庭之间流动溪流两旁桃树开花,以及现场的小桥。它是作为一个鱼米之乡,土地被大量区域的在你的文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它吸引了许多游客,包括皇帝很多,尤其是清朝康熙,乾隆,此外,江南色变将在我们心中引起水的图片。它是由长江和太湖Lake.Wuxi包围是对太湖的一颗璀璨明珠。 几乎所有来到无锡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了这样一个名字。我亲爱的朋友们。你对此有何看法?这位先生?据记载,在周朝和秦朝,无锡,在丰富的金属锡往往是用来制造武器古代times.Tin可以锻炼的武器,并使其更加有效地在战场上。因此,这个地方被认为极了所有的中国在该州的重要时期。最近,一个石碑被发现在西山脚下,在它的字“战争会继续,如果有锡,和平正值不再有锡”。事实上,直到汉初,由于locals'overdigging,没有更多的锡和城市被命名为“无锡市”,这意味着无锡也表明当地人希望是和平和稳定。 无锡在江苏Provinve东南部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心部分。无锡市总面积46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6million,包括超过200万城市居民。它距上海一二七公里其东部和一八三公里距南京,江苏省的省会,西面.. 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区。一旦这种长期水道中发挥了在旧时代的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是仍在工作,而且在运输,如煤炭,钢铁和建筑材料等大件物品。这条运河也有历史的画廊声誉和活生生的纪念碑。 作为江南古城领土,无锡有超过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约公元前11世纪),以使王位给他的弟弟吉利,台玻,国王的周大最古老的北方部落的儿子,来到这里从今天的山西省和他的兄弟中庸和设置加快Gouwu国家在锡山区(今梅村)。泰波促进了中部和南部的中华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新的文明,吴文化众所周知的。他被认为是国家的祖先武,并一直尊重和3000年的荣幸,因为他不仅造成了国家,也为人们的生活更好的土地。现在,泰伯庙和泰伯墓古迹仍保留在无锡,无锡自然是作为吴文化bithplace认为。 无锡被认为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随着发展,无锡工业家和企业家来到与Rongs'兄弟,因为他们的杰出代表,荣宗敬和戎得甥脱颖而出。相比上海,无锡是小得多的规模。但它被认为是相似的繁荣民族工商业的上海,因此,它被认为是“微型上海被誉为”。 无锡已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因为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向外部世界。今天,它拥有4000个合资企业。其中超过100个属于世界500强。更糟糕的是在2008年,无锡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第八位。 对同意的肥沃土壤和气候下,当地人民做一年两熟,一种作物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之一。和当地特产无锡市猪肉排骨,竹笋,蜂蜜和,水蜜桃,杨梅,柑橘,泥人,培养淡水珍珠。宜兴市2县的一个县级市的无锡市,是著名的在家中,其陶瓷产品,特别是国外的紫砂茶壶。为此,宜兴得到了绰号“陶瓷之都”。在您入住期间在这里,你将有机会欣赏,或买一些,如果你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