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⒈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新修本草》

B. 《本草纲目》

C. 《证类本草》

D. 《本草求真》

E. 《神农本草经》

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本草拾遗》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

⒊《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A. 公元前五世纪

B. 公元前二世纪

C. 公元二世纪

D. 公元四世纪

E. 公元五世纪

⒋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⒌《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

A. 675种

B. 365种

C. 844种

D. 921种

E. 730种

⒍《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李时珍

D. 陶弘景

E. 唐慎微

⒎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⒏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

B. 配伍、服法

C. 炮制、服法

D. 煎法、服法

E. 以上均不是

⒐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 提高疗效

B. 改变药物性能

C. 便于服用

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 消除或降低毒性

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先煎

B. 久煎

C. 包煎

D. 另煎

E. 不宜久煎

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炮制

E. 水火共制

12.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

A. 炮制

B. 配伍

C. 剂量

D. 煎法

E. 服法

13.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 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 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 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14. 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的在于:

A. 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

B. 改变药物性能

C. 提高疗效

D. 便于服用

E. 扩大用药范围

15. 辛味药治气血阻滞之证是取其:

A. 发散之功

B. 宣泄之功

C. 行气血之功

D. 开窍之功

E. 宣发之功

16. 酸涩味药治遗尿、遗精,是取其:

A. 补益之功

B. 固涩之功

C. 软坚之功

D. 固气之功

E. 缩小便之功

17. 甘、淡,寒的药物多具有:

A. 清热生津

B. 清热利尿

C. 清热凉血

D. 清热燥湿

E. 清热解毒

18. 下列除()外,均是甘味药的作用:

A. 补益

B. 和中

C. 缓急

D. 固涩

E. 调和药性

19. 下列除()外, 均是升浮类药一般具有的功效:

A. 升阳发表

B. 祛风散寒

C. 潜阳熄风

D. 涌吐

E. 开窍

20. 下列除()外, 均是沉降类药一般具有的功效:

A. 泻下

B. 清热

C. 解表

D. 利水渗湿

E. 消积导滞

21. 胁痛、抽搐应选用归何经的药物?

A. 心经

B. 肝经

C. 脾经

D. 肾经

E. 肺经

22. 黄芩配生姜属七情中的:

A. 相畏

B. 相使

C. 相恶

D. 相杀

E. 相反

23. 为了提高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

A. 相须、相杀

B. 相畏、相反

C. 相使、相畏

D. 相须、相使

E. 相反、相杀

24.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甘草:

A. 甘遂

B. 大戟

C. 芫花

D. 海藻

E. 巴豆

25. 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是:

A. 1~3克

B. 15~30克

C. 3~10克

D. 30~40克

E. 60克

26.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使其疗效增强的配伍关系称为:

A. 相使

B. 相畏

C. 相杀

D. 相须

E. 相恶

27.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在七情中称为:

A. 相使

B. 相畏

C. 相杀

D. 相须

E. 相恶

28.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副作用,在七情中称为:

A. 相杀

B. 相畏

C. 相恶

D. 相反

E. 相使

29.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藜芦:

A. 人参

B. 沙参

C. 丹参

D. 玄参

E. 党参

30.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的官修本草是:

A. 《唐本草》

B. 《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 《开宝本草》

E. 《本草品汇精要》

31. 下列除()外,均是清代的本草?

A. 《本草求真》

B. 《本草从新》

C. 《本草备要》

D. 《本草经集注》

E. 《本草纲目拾遗》

32. 《本草纲目》载药:

A. 365种

B. 730种

C. 844种

D. 1500种

E. 1892种

33. 植物类药,叶类的采收期是:

A. 枝叶茂盛的花前期

B. 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C. 果实成熟后

D. 花凋谢时

E. 果实将成熟时

34. 下列除()外,均是常用炮制的大法:

A. 修治

B. 切制

C. 水制

D. 火制

E. 水火共制

35. 下列除()外,均属药性理论的内容:

A. 性味

B. 归经

C. 用法

D. 毒性

E. 升降浮沉

36. 下列除()外,均是苦味药的作用:

A. 燥湿

B. 通泄

C. 降泄

D. 渗湿

E. 清泄

37. 相杀的含义是:

A. 功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的功效。

B. 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减轻或消除。

C.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D. 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

E.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38. 下列除()外,均属中药用法的内容:

A. 给药途径

B. 应用形式

C. 煎煮方法

D. 服药方法

E. 配伍方法

39. 下列除()外,均是中药学研究的内容:

A. 中药的来源

B. 中药的采制

C. 中药的性能

D. 中药的制剂

E. 中药的功效应用

40. 《新修本草》成书于:

A. 公元二世纪

B. 公元500年左右

C.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D. 公元1082年

E. 公元1596年

41. 毒性是指:

A. 毒性反应

B. 不良反应

C. 副作用

D. 药物的功效

E. 以上均不是

42. 辛味的作用是:

A. 补益、收敛、固涩

B. 泻下、软坚

C. 发散、行气血

D. 燥湿、利湿

E.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43. 苦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行血

B. 燥湿、利湿

C. 燥湿、健脾

D. 渗湿、利尿

E. 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44. 咸味药的作用是:

A. 收敛固涩、补肾

B. 泻下、利尿

C. 软坚散结、泻下

D. 软坚、利水

E. 缓急止痛、行血

45.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

A. 部位

B. 原理

C. 范围

D. 趋向性

E. 以上均不是

46.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

A. 部位

B. 原理

C. 范围

D. 趋向性

E. 以上均不是

47. 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 药物的性味

B. 药物的质地

C. 药物的成熟程度

D. 炮制和配伍

E. 服法和煎法

48. 常用的火制法有:

A. 炒、炙、煅、煨、烘焙

B. 炒、煎、、煨、煅

C. 、炒、煅、煨、烘焙

D. 蒸、、炒、煅、煨

E. 烘焙、炙、蒸、炒、煨

49. 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是:

A. 润

B. 漂

C. 淬

D.

E. 煮

50. 用酸醋炒玄胡,其炮制目的是:

A. 增效

B. 减毒

C. 矫味

D. 改变药性

E. 改变药性性状

51. 在“十八反”中,半夏反:

A. 甘草

B. 藜芦

C. 乌头

D. 细辛

E. 以上均不是

52. 在“十八反”中,白芍反:

A. 甘草

B. 藜芦

C. 乌头

D. 细辛

E. 以上均不是

53. 在“十九畏”中,郁金畏:

A. 巴豆

B. 川乌

C. 官桂

D. 丁香

E. 以上均不是

54.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陶弘景

D. 唐慎微

E. 李时珍

55. 《证类本草》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陶弘景

D. 唐慎微

E. 李时珍

56. 《证类本草》成书于:

A. 汉代

B. 清代

C. 唐代

D. 宋代

E. 明代

57.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

A. 汉代

B. 清代

C. 唐代

D. 宋代

E. 明代

58. 《中药大辞典》成书于:

A. 清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民国时期

E. 当代

59. 有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其味多是:

A. 苦

B. 甘

C. 咸

D. 甘淡

E. 酸涩

60. 黄芪与茯苓配伍,是运用药物“七情”的:

A. 相须、相使

B. 相使

C. 相须

D. 相畏

E. 相杀

61. 用咸味药治瘰疬、痰火结核、瘿瘤等证,是取其:

A. 泻下之功

B. 软坚散结之功

C. 宣泄之功

D. 发散之功

E. 补益之功

62. 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 是取其:

A. 宣泄之功

B. 燥湿之功

C. 坚阴之功

D. 通泄之功

E. 行气之功

63. 将大麦、稻谷发芽,其目的是:

A. 便于贮藏

B. 便于制剂

C. 便于服用

D. 产生新药效

E. 改变药物归经

64. 用辛味药治感冒, 是取其:

A. 行气之功

B. 宣泄之功

C. 发散之功

D. 通泄之功

E. 以上都不是

65. 用猪苓、茯苓治小便不利,水肿等证,是取其:

A. 咸味的作用

B. 甘淡味的作用

C. 苦味的作用

D. 甘味的作用

E. 辛味的作用

66. 用液体辅料与药材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是:

A. 炒黄

B. 炒炭

C. 炙

D. 淬

E.

67. 在“十九畏”中,人参畏:

A. 赤石脂

B. 五灵脂

C. 砒霜

D. 官桂

E. 三棱

68. 在“十九畏”中,川乌、草乌畏:

A. 牵牛

B. 五灵脂

C. 赤石脂

D. 犀角

E. 丁香

B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个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选用几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A. 酸苦味

B. 甘淡味

C. 咸甘味

D. 辛味

E. 酸甘味

⒈血瘀阻滞之证多用何类药味治疗?

⒉气滞之证多用何类药味治疗?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恶、相杀

D. 相反、相恶

E. 相杀、相畏

⒊半夏与生姜同用, 是运用药物“七情”配伍中的哪种配伍?

⒋大黄与芒硝同用,是运用药物“七情”配伍中的哪种配伍?

A. 睡前服

B. 饭前服

C. 饭后服

D. 睡后服

E. 以上都不是

⒌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

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

⒎缓下剂宜:

A. 适当低于成人量

B. 用成人量的1/4

C. 用成人量的1/2

D. 用成人量的1/3

E. 以上都不是

⒏老年人的气血衰弱,而服用峻烈性药物量一般是:

⒐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药量是:

10. 小儿五、六以上通常用药量是:

A. 润

B. 炒

C. 炙

D. 淬

E. 酒制

11. 为了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宜采用何种制法?

12. 为了增强黄芪、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宜采用何种制法?

13. 为使磁石、自然铜、鳖甲等药物酥脆,宜采用何种制法?

A. 先煎

B. 后下

C. 烊化

D. 包煎

E. 另煎

14. 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难于煎出,入煎剂时宜:

15. 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的药物入煎剂时宜:

16. 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的胶类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咸味

B. 甘味

C. 酸味

D. 辛味

E. 苦味

17. 气虚血少之证多用何类药味治疗?

18. 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之证多用何类药味治疗?

D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

⒈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 四性

B. 五味

C. 炮制

D. 配伍

E. 药物质地

⒉生姜与半夏同用,是运用药物“七情”配伍中的哪些配伍?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恶

⒊淡味药多用于:

A. 水肿

B. 小便不利

C. 汗出

D. 遗尿

E. 久咳

⒋辛味药多用于:

A. 虚证

B. 表证

C. 湿证

D. 喘证

E. 气血阻滞证

⒌咸味药的作用有:

A. 收敛

B. 泻下

C. 利湿

D. 补益

E. 软坚散结

⒍酸味药的作用有:

A. 收敛

B. 补益

C. 固涩

D. 泻下

E. 软坚

⒎辛味药的作用有:

A. 燥湿

B. 降泄

C. 补益

D. 发散

E. 行气血

⒏寒凉性药物的作用是:

A. 泻下大便

B. 利水消肿

C. 止咳平喘

D. 清热泻火

E. 凉血解毒

⒐药性升浮的药物都能:

A. 下行

B. 上行

C. 向外

D. 向内

E. 向里

⒑药性沉降的药物,其作用趋向是:

A. 下行

B. 上行

C. 向外

D. 向内

E. 向表

⒒归经是以()理论为基础:

A. 病证

B. 脏腑

C. 经络

D. 炮制

E. 毒性

⒓中药的作用包括:

A. 治疗作用

B. 不良作用

C. 炮制作用

D. 煎药作用

E. 纯净作用

⒔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

A. 涌吐作用

B. 泻下作用

C. 毒性反应

D. 副作用

E. 以上均不是

⒕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影响人体()方面的基本倾向。

A. 阴阳盛衰

B. 寒热变化

C. 病程长短

D. 病热轻重

E. 疾病的部位

⒖苦味药能:

A. 能清

B. 能软

C. 能下

D. 能燥

E. 能泄

X题型

⒈中药性能的内容包括:

A. 四气五味

B. 配伍

C. 归经

D. 毒性

E. 升降浮沉

⒉用药禁忌的内容包括:

A. 时间用药禁忌

B. 配伍禁忌

C. 妊娠用药禁忌

D. 季节用药禁忌

E.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⒊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反:

A. 甘遂

B. 大戟

C. 芫花

D. 海藻

E. 藜芦

⒋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有:

A. 炮制规范严格

B. 掌握煎药方法

C. 掌握服药方法

D. 适当配伍

E. 控制剂量

⒌甘味药一般具有的作用是:

A. 补益

B. 和中

C. 缓急

D. 固涩

E. 调和药性

⒍一般来说,寒凉的药物多具有()功效:

A. 清热

B. 泻火

C. 解毒

D. 凉血

E. 泻下

⒎常用的炮制大法有: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水火共制

E. 其他制法

⒏中药炮制的目的:

A. 减毒

B. 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

C. 增效

D. 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

E. 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

⒐为提高药物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

A. 相须

B. 相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恶

10. 确定剂量的依据是:

A. 病者年龄

B. 病程长短

C. 病势轻重

D. 药物质地、质量、性味。

E. 方药配伍、剂型、用药目的。

11. 升浮类药物一般具有:

A. 消食导滞

B. 升阳发表

C. 祛风散寒

D. 涌吐

E. 开窍

12. 服药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A. 服药时间

B. 服药多少

C. 服药冷热

D. 服药的剂量

E. 服药时的配伍

13. 中药的基本用药原则是:

A. 虚则补之

B. 实则泻之

C. 寒则热之

D. 热则寒之

E. 痛则止之

14. 虚寒久泻等证多用:

A. 性味甘温的药物

B. 性味苦温的药物

C. 性味酸甘温的药物

D. 性味苦甘温的药物

E. 以上均是

15. 小便短赤涩痛宜用:

A. 性味苦寒的药物

B. 性味辛甘寒的药物

C. 性味甘淡寒的药物

D. 性味辛苦寒的药物

E. 以上均宜

16. 常用的火制法有:

A. 炒

B. 炙

C. 煅

D. 煨

E. 烘焙

17. 除常用的四类炮制法以外, 其他常用的特殊制法有:

A. 水飞

B. 粉碎

C. 制霜

D. 发酵

E. 发芽

18. 修制包括的内容是:

A. 纯净处理

B. 切制处理

C. 粉碎处理

D. 水飞处理

E. 炒炭处理

19.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

A. 形状

B. 颜色

C. 滋味

D. 气味

E. 质地

二.改错题

⒈在药学名著中,最早以图文对照,阐明药物特点的书籍是《本草纲目》。

⒉寒凉性药物大多具有补益利水、滋阴助阳等功效。

⒊咸味药物有缓急、利水消肿的作用。

⒋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的性味和药物的采集时间。

⒌中药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⒍掌握归经,有助于了解药物的性味。

⒎升降浮沉与性味是直接相关,与功效是间接相关。

⒏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病势逆上者,宜升不宜降。

⒐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苦甘之味和寒凉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辛咸之味和

温热之性。

10. 归经是表示药物作用的趋势。

11. 虚寒久痢兼见脘腹虚痛,最宜选用苦甘温性味的药物;取其温补燥湿之功。

12. 相畏、相杀是属于配伍禁忌范畴。

13. 峻下逐水药宜晚上饭后时服药,消食药宜饭前服;驱虫药、攻下药宜饭后服。

三.简答题

⒈中药的概念是什么?

⒉中药学的概念是什么?

⒊何谓道地药材?

⒋中药炮制的含义是什么?

⒌炮制的常用大法有哪些?

⒍中药炮制中“煨”的含义是什么?

⒎中药炮制中,“炙”的含义是什么?

⒏何谓四气?

⒐何谓升降浮沉?

10. 归经的含义是什么?

11. 四气的作用是什么?

12. 药性升浮和沉降的药物分别具有何功效?

13. 药性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有何关系?

14.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对临床用药有何意义?

15. 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有何关系?

16. 配伍的含义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17. 何谓药物的“七情”?

18. 药物“七情”中的“相使”其含义是什么?

19.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哪些内容?

20. 植物类药材其全草、叶、花、果实的采收时节是什么?

四.论述题

⒈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⒉试述火制法中的“炒”的炮制方法及临床意义。

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⒋中药的性能与中药的性状有何区别?

⒌试述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⒍中药五味有什么作用?各适应何病证?

⒎试述中药的性味与功效二者合参的重要性。

⒏七情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在配伍情况下的变化关系如何?

⒐应用有毒药物时应如何避免中毒发生?

⒑妊娠用药禁忌的内容是什么?

⒒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内容是什么?

⒓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是什么?

⒔煎煮中药时的“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其有哪些不同要求?

⒕《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是什么?

填空题

⒈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____,成书于____。

⒉中药学按功用分类最早的一书是____,载有药物____种。

⒊我国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药学专著是____。

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____,成书于___,载有药物数____种。

⒌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著作名称是____。

⒍首设国家药局的朝代是____。

⒎我国药学名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其载药数是____种。

⒏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____。

⒐中药的四气指____四种药性。

10. 五味包括____等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11. 寒凉性药物多具有____、____等作用。

12. 温热性药物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13. 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____、___、____、____、____。

14. 药性寒热与治则的关系是:____、____,或____、____。

15. 性味___的药物清热力缓,并能生津;性味___的药物清热之最强,但能劫津。

16. 血瘀气滞多用___味的药物,遗精滑精多用___味的药物。

17. 脾胃虚寒证多选____性味的药物。

18. 风热表证多选____性味的药物。

19. 归经是以____理论为基础,以____为依据。

20. 用药禁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1. 中药的用法主要是讨论中药的____、____、____和____。

22. 常用的火制法有__、__、__、__、__等。

23. 药性的确定是以____为依据,____为基准。

24. 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____,二是药物的____。

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A型题:

⒈ E ⒉D ⒊E ⒋B ⒌B ⒍C⒎E ⒏A ⒐ B ⒑E

11. D 12. E13. B 14. A 15. C 16. B 17. B 18. D 19. C 20. C

21. B 22. A 23. D 24. E 25. C 26. D 27. E 28. D 29. E 30. E

31. D 32. E 33. B 34. B 35. C 36. D 37. C 38. E 39. D 40. C

41. A 42. C 43. E 44. C 45. D 46. A 47. D 48. B 49. D 50. A

51. C 52. B 53. D 54. C 55. D 56. D 57. B 58. E 59. E 60. B

61. B 62. D 63. D 64. C 65. B 66. C 67. B 68. D

B型题:

⒈D ⒉D ⒊ E ⒋E ⒌B ⒍ C

⒎ A ⒏A ⒐D ⒑C ⒒E ⒓ C

⒔D ⒕A ⒖B ⒗C ⒘B ⒙ E

D型题:

⒈C D ⒉C D ⒊A B ⒋B E ⒌B E

⒍A C⒎ A B ⒏D E ⒐B C ⒑A D

⒒B C ⒓ A B⒔C D ⒕A B ⒖D E

X型题:

⒈ A C D E ⒉B C E ⒊A B C D

⒋ A B D E ⒌A B C E ⒍A B C D

⒎ A B C D E ⒏A B C E ⒐A B

⒑ A B C D E ⒒B C D E ⒓A B C

⒔ A B C D ⒕A C ⒖A C

⒗ A B C D E ⒘C D E ⒙A B C

⒚ A B C D E

二、填空题答案

⒈《神农本草经》;公元二世纪

⒉《神农本草经》;365种

⒊《本草经集注》;

⒋《新修本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⒌《本草图经》

⒍宋代

⒎李时珍;1892种

⒏炮制、配伍、改变剂型、控制煎煮时间温度等

⒐寒、凉、温、热

10.辛、甘、酸、苦、咸及涩、淡味

11.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12.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13.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用强度;作用的益害等

14.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15.甘寒;苦寒。

16.辛,酸、涩

17.甘,温

18.辛,凉

19.脏腑经络理论;所治具体病证

20.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21.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

22.炒;炙;煅;煨;烘焙等

23.用药反应;病证寒热

24.滋味;作用

三、改错题答案

⒈在药学名著中,最早以图文对照,阐明药物特点的书籍是(《新修本草》)。

⒉寒凉性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

⒊咸味药物有(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

⒋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配伍和炮制)。

⒌中药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⒍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⒎升降浮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接相关)。

⒏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

⒐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⒑归经是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

⒒虚寒久痢兼见脘腹虚痛,最宜选用(涩甘温)性味的药物;取其(温补固涩)之功。

⒓相畏、相杀是属于(配伍关系范畴)。

⒔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时服药,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用);驱虫药、功下药(宜饭前服)。

四、简答题答案

⒈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⒉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

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⒊道地药材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⒋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

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⒌中药炮制的大法有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等。

⒍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⒎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⒏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

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⒐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⒑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⒒四气的作用是:①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②温热性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⒓升浮药,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沉降经,一般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

⒔前人认为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质重的大多是沉降的。但上述关系并非是绝对的,虽是前人根据用药经验归纳出来的,但是这种归经并不完全。药性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之间并无本质联系。

⒕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机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

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不宜用沉降;病病在下、在里宜用沉降不宜用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⒖药物的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⒗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七情”。

⒙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⒚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佗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⒛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味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类药材,多数在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五、论述题答案

⒈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在炮制某一具体药物时,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的。总的来说,炮

制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剧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⒉火制法中的“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的清炒法。炒黄即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炒焦

即即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炒黄、炒焦均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炒炭即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气味(即存性)。炒焦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除清炒法外,还可拌固体辅料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或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

⒊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治病,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偏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反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即以偏纠偏。

⒋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机

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⒌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寒热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的具体作用。

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

⒍五味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其作用和适应证分述如下:

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气血阻滞证。一些芳香气味的药物也标上“辛”,芳香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

甘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一般用于虚证、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诸药。某些甘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证。

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而不尽相同。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

苦能泄,能燥。泄的含义较广,有指通泄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有指降泄的,能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还有指清泄,用于火热上炎,目赤口苦等证。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燥药用寒湿证;寒性的苦燥药用于湿热证。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多用于瘰疬痰核、瘿瘤、瘕等病证。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⒎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和味与功效三者合参尤为重要。

⒏七情中六个方面,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其变化关系可概括为四项: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

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有些药物则由于互相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⒐毒性反应是临床用药时应当尽量避免的。由于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给药途

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

⒑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属禁用的多系剧毒药,或药性峻猛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膝、虻虫、水蛭、三棱、莪术等。

属慎用的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⒒服药时的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禁忌。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竦、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

食生冷;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者应忌食胡椒、竦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等。

⒓确定剂量大小,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等。

在药物方面:药材质优者用量较小,质次者用量可大些;药材质轻者用量宜轻,质重者用量宜重,鲜品用量也较大(此是指无毒药而言);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用稍重;药性较强,作用猛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无毒药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药应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内。

在应用方面:单味药应用用量可较大,复方应用用量可略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用量稍大;作汤剂时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

患者方面:老年人的用量应低于青壮年人,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体质强者用量可重,体质弱者用量宜轻;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新病患者用量稍重,久病体虚者用量宜轻。此外妇女月经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不宜过大;还要考虑患者职业、生活习惯;还要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⒔先煎药的要求是,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后下是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包煎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烊化是另行烊化,即另溶化后再与其它药汁同服。

⒕《神农本草经》“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名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

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中药学》药材饮片图谱考试名录

1. 麻黄11. 巴豆21.茵陈

2. 牛蒡子12. 独活22.虎杖

3. 葛根13. 木瓜23.附子

4. 芦根14. 路路通24.丁香

5. 夏枯草15. 狗脊25.小茴香

6. 黄连16. 苍术26.木香

7. 连翘17. 厚朴27.香附

8. 牡丹皮18. 砂仁28.薤白

9. 青蒿19. 薏苡仁29.山楂

10. 大黄20. 车前子30.槟榔

(完整版)中药学练习题+答案

《中药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干姜的性味是 A.辛甘热 B.辛苦热 C.辛热 D.辛苦温 2.黄连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与下列何药同用() A.半夏 B.吴茱萸 C.香附 D.石膏 E.竹茹 3.患者素来脾胃虚弱,近日因食鲜梨果汁1杯,逐觉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宜选用何组药物治疗 A.清热燥湿药配伍理气药 B.补气药配伍消食药 C.理气药配伍泻下药 D.理气药配伍补气药 4.属于十八反的配伍是() A.甘遂与芜花 B.人参与丁香 C.人参与细辛 D.甘草与芜花 5.属于十九畏的配伍是() A.甘遂与芜花 B.人参与丁香 C.人参与细辛 D.人参与五灵脂 6能温化寒痰,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旋覆花 C.竹茹 D.半夏 7能清热化痰,清胃止呕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旋覆花 C.竹茹 D.白前 8.既能固精,又能补肾助阳的药物是:() A.巴戟天 B.牡蛎 C.金樱子 D.桑螵蛸 9.既能固精,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巴戟天 B.牡蛎 C.金樱子D E.海螵蛸 .10..既能补精、又可助阳的药物是( ) A.五味子 B.诃子 C.莲子 D.山茱萸 11.开窍药忌用于( ) A.寒闭 B.热闭 C.脱证 D.湿浊神昏 12.能开窍宁神的药是( ) A.朱砂 B.石菖蒲 C.琥珀 D.酸枣仁 13.既能滋阴益肾,又可凉血止血之药物是( ) A.桑椹 B.墨旱莲 C.女贞子 D.枸杞子 14.既能养心安神又可敛汗的药是( ) A.柏子仁 B.丹参 C.酸枣仁 D.远志 15.既涩肠敛肺,又可下气利咽的药是( ) A.肉豆蔻 B.赤石脂 C.乌梅 D.诃子 16.能治疝气偏坠胀痛的药是( ) A.鸡内金 B.莱菔子 C.神曲 D.山楂 17.既开宣肺气又能排脓的药是( ) A.半夏 B.桔梗 C.海藻 D.贝母 18.治湿痰的药是( ) A.天南星 B.白芥子 C.半夏 D.皂荚 19.能活血、凉血、养血的药物是( ) A.鸡血藤 B.桃仁 C.当归 D.丹参 20.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药物是( ) A.延胡索 B.郁金 C.川芎 D.姜黄 21.能补气安胎的药是( )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⒈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新修本草》 B. 《本草纲目》 C. 《证类本草》 D. 《本草求真》 E. 《神农本草经》 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本草拾遗》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 ⒊《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A. 公元前五世纪 B. 公元前二世纪 C. 公元二世纪 D. 公元四世纪 E. 公元五世纪 ⒋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⒌《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 A. 675种 B. 365种 C. 844种 D. 921种 E. 730种 ⒍《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李时珍 D. 陶弘景 E. 唐慎微 ⒎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⒏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 B. 配伍、服法 C. 炮制、服法 D. 煎法、服法 E. 以上均不是 ⒐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 提高疗效 B. 改变药物性能 C. 便于服用 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 消除或降低毒性 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先煎 B. 久煎 C. 包煎 D. 另煎 E. 不宜久煎 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炮制 E. 水火共制 12.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 A. 炮制 B. 配伍 C. 剂量 D. 煎法 E. 服法 13.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5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应通风干燥、防虫蛀的中药是 A生姜 B桔梗 C连翘 D龙胆 E川芎 答案:B 含淀粉多的药材和饮片,如桔梗、山药、葛根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单选题 2、里实热证的症状 A恶寒发热 B但寒不热 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 E长期低热 答案:A

恶寒发热: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是外邪客于肌表,卫阳与邪气相争的反映。由于外邪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又有恶寒重发热轻与恶寒轻发热重的不同。 单选题 3、患者,女,26岁,已婚。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面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该患者的中医辨证是A补血益气止血 B补益肝肾,固冲止血 C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D活血通络,温经止血 E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答案:C 本题考查脾不统血型崩漏的治法。脾不统血型崩漏的治法为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单选题 4、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亡失 D阳盛格阴 E阴盛格阳 答案:B

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则称之为阳损及阴。 单选题 5、风邪的性质 A升散 B重浊 C凝滞 D粘滞 E开泄 答案:A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有升发之特点,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暑热之邪,易于扰乱心神,则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由于大量汗出,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外伤暑邪,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单选题 6、对阴寒内盛的实寒证,最宜采用的治法是 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用热远热 D以热治热 E以热治寒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答案:C A.《海药本草》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 答案:B A.阿胶B.三七C.附子D.人参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 答案:A A.矿物药B.动物药C.根类植物药D.叶类植物药E.树皮类植物药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 答案:C A.土B.米C.蜜D.蛤粉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 答案:B

A.酒B.土C.醋D.姜汁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D A.发散B.行气C.活血D.利水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B A.苦B.甘C.咸D.酸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E A.苦B.甘C.咸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D A.利水渗湿B.清热解毒C.软坚散结D.收敛固涩E.缓急止痛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A A.苦B.涩C.咸D.淡 E.辛 16.咸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C A.活血行气B.降逆止呕C.软坚散结D.收敛固涩E.缓急止痛17.苦味药可以治疗( ) 答案:E A.自汗证B.盗汗证C.气虚证D.血虚证E.便秘证 19.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称为( ) 答案:D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20.属于十八反的配伍是( ) 答案:A A.甘草与芫花B.大戟与海藻C.贝母与半夏D.瓜蒌与黎芦 E.白及与瓜蒌 23.入汤剂应当后下的药物是( ) 答案:D A.川乌 B.牡蛎 C.旋复花 D.白豆蔻 E.代赭石

中药学试题与答案A

《中药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归经 2、相使 3、中药学 4、补虚药 5、引火下行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四气是指。 2、苦味的作用是,甘味的作用是。 3、桂枝的功效是。 4、被称为“夏月麻黄”的中药是,治风通用之品为。 5、能够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药物为。 6、利水渗湿药分为类。 7、半夏的功效是。 8、石膏具有之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证等。 9、人参的功效是。 10、在清热解毒药中,为治痢要药,是治疗肺痈的要药。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桔梗药性上行,牛膝药性下行。( ) 2、在补气血方中,常配入少量肉桂能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 ) 3、荆芥、防风性较平和缓,有和解退热之功,无论外感风寒、风热表证均可治疗。( ) 4、白豆蔻可用于胃热呕吐( )

5、柴胡善升脾胃之阳气而举陷;葛根善直接升举阳气;升麻善疏木达土。( ) 6、白芨收敛止血,用于治疗多种出血证。( ) 7、牛黄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惊痛抽搐等证。( ) 8、青蒿具有发汗解表、解毒、截疟之功效。( ) 9、独活辛散苦燥,善祛风湿止痛,凡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肉关节者,无问新久,均可应用。( ) 10、麻黄配杏仁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效。( ) 四、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肺胃出血当选用:( ) A.大蓟 B.仙鹤草 C. 白及 D. 槐花 E. 白茅根 2、既通阳散结又行气导滞的药是:( ) A葱白 B薤白 C桂枝 D沉香 E枳壳 3、既能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又能化结石的药物是 A神曲 B麦芽 C鸡内金 D谷芽 E莱菔子 4、下列功能中,哪项不是桑寄生的功能? ( ) A祛风湿 B活血 C补肝肾 D强筋骨 E安胎 5、下列哪项不是郁金的功能? ( ) A活血止痛 B行气解郁 C凉血清心 D利胆退黄 E开窍醒神 6、衡量药物性能主治的主要标志是:( ) A归经 B四气五味 C升降浮沉 D有毒无毒E配伍 7、善除少阴经风寒,治阳虚外感脉沉的首选药是:( ) A细辛 B独活 C防风 D吴茱萸 E玄参 8、功能补气固表止汗,兼燥湿的药是:( ) A桂枝 B白术 C苍术 D防风 E黄芪

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部分)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三品分类法,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记载药物730种 《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官修本草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本草学的成就 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历史悠久,质量优等,疗效显著。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修制,水制,火制),切制,炮制,水火共制 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 四气:寒热温凉 四气功效: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就逆 五味:辛甘酸苦咸 五味功效:辛——能散能行,散发、行气、行血 甘——能补、能和、能缓,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苦——能泄、能燥 咸——能软,能下,软坚散结,泻下 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属阳,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沉降——属阴,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归经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功效有共性,或性能不同,但治疗目的一致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是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会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流氓人批狼毒僧,爸逗丑牛哑笑您,丁香郁金两夫妻,光棍识字人参灵) 1.石膏知母 2.银花连翘 3.三黄 4.桑寄生五加皮 5.茯苓薏苡仁 6.人参党参 7.人参黄芪 8.黄芪白术 9.龙骨牡蛎 10.当归熟地 11.龟甲鳖甲 12.地榆槐花 13.当归阿胶 14.杜仲续断

中药学综合习题

.建曲2 A综合知识型题):使用非处方药时,指导用药的.小柴胡片B第1题(A .午时茶颗粒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资料是 C .参苏片DA.药品说明书 .香石双解袋泡剂 E.非处方药品手册BE C.注册商标答案:.药品广告 D 型题):临床将咳嗽分为第7题(E.药品外包装 A A.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答案: A B .干咳、湿咳第2C.虚咳、实咳题(A型题):处方药的含意是 D .外感咳嗽、内伤咳嗽A.是指药的成分 E .肺燥咳嗽、痰湿咳嗽B.一个处方使用一次D C.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答案:配 .必须由医生签章D :参贝北瓜膏用于治疗型题)8题(A第 E.以上均不对.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A 答案:C .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剧B .发热口渴,喘促,胸闷 C .哮喘气急,肺虚咳嗽,痰多津少 D型题)第3题(A:治疗风寒感冒的非处方药是 A.以上都不是E.伤风感冒冲剂 D 答案: B.感冒清热颗粒.桑菊感冒片 C:具有清暑利湿作用,外用可治型题)题(A D.银翘解毒片第9 E疗痱子刺痒的药是.清热灵颗粒 .清凉油答案:B A B.六一散 CA题(型题):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机械操.砂仁驱风油4第作等工作者患风寒感冒后禁用D.薄荷锭 E.叶绿油.扑感片A B 答案:B.风寒感冒颗粒 .感冒清热冲剂C:具有解表化湿,利气和中功型题)10第 D.荆防合剂题(A 或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胸闷,能,.伤风感冒颗粒E 治疗暑湿感冒,答案:A 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复方草豆蔻酊A A5第题(型题).清凉油:具有解表退热功能,专治风热B 感冒发热的非处方药C.藿香正气水 .三金感冒片AD.六味安消散 B.双黄连口服液E.清凉含片C 答案:.柴 胡口服液C D.清热灵颗粒 型题):发生中暑时,不能同时服用A .银柴颗粒E第11题(答案:.理气药C A .止咳药B :型题)A(题6第.通便药治疗因夏令感冒表寒里热所致C 发热、恶寒无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的药是.安神药 D 1 .芳香开窍 AE.滋补药答案:E .清热泻火B .消疲提神 C .祛风除湿 D12题(A型题):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消胀作第.理气止痛用,可治疗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的药是 EB A.香砂平胃丸答案:.香砂养胃丸 B:治疗不寐症时哪类病人可自A型题)第18题(C.香砂枳术丸 己选择用药.木香顺气丸 D AE.加味保和丸.慢性疲劳综合征 B答案:C .感染、中毒后诱发不寐的 C.严重精神分裂症 D:神曲茶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13第题(A型题).神经衰弱 E.抑郁症伤食腹痛,除具有健胃消食作用外,还可以 D 答案:.行气化湿 A B.解表祛风:天王补心液的功能是题(19A型题)第C.清热燥湿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AD.止痛除烦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 答案 、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 《海药本草》 . B 《新修本草》 . C 《神农本草经》 . D 《五十二病方》 . E 《本草经集注》 .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答案:D A .《本草纲目》 《证类本草》 B.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答案:B A 《本经》 . B 《证类本草》 . C 《本草纲目》 . D 《本草经集注》 . E 《本草纲目拾遗》 .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答案:D A 《海药本草》 . B 《证类本草》 . C 《本草纲目》 .

D 《本草经集注》.

A .阿胶 B .三七 C .附子 D .人参 E 当归 .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答案:A A 矿物药 . B 动物药 . C 根类植物药 . D 叶类植物药 . E 树皮类植物药 .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答案:C A .土 B .米 C ?蜜 D ?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答案:B A .酒 B .土 C ?醋 D .姜汁 E .盐水

第2 页共44 页

A ?发散 B ?行气 C .活血 D .利水 E .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A ?苦 B ?甘 C ?咸 D .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A ?苦 B ?甘 C ?咸 D .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A .利水渗湿 B .清热解毒 C .软坚散结 D .收敛固涩 E .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答案:E 答案:D 答案:A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得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得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得药物就是( ) A。荆芥 B。白芷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得药物就是( ) A。萆薢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得药物就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B.水湿停滞之水肿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得药物就是() A.沉香B.木香 C.干姜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得功效就是()

A、消食与中、化痰除痞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B、与其她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E.后下 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E。祛痰止咳 11.性味辛温得活血祛瘀药就是( ) A.丹参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E。白附子 13、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得药物就是( ) A、龙骨B.磁石C。牡蛎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 16.具有退虚热功效得药物就是() A.黄连 B。黄柏 C、黄芩D、栀子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得药物就是() A、石膏 B.知母 C.生地D.玄参E.栀子 18。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得药物就是()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章节巩固习题:常见病辨证论治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章节巩固习题:常见 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 缓则治其本治则适用 A.腹水臌胀 B.肠热便秘 C.虚人感冒 D.肺痨咳嗽 E.湿热泄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腹水臌胀、肠热便秘、湿热泄泻属于急症,应该选用的是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虚人感冒应该选用的原则是标本兼治,所以本题目选择的是D。 属于反治的是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塞因塞用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所以本题选择的是C。 肺阴虚选用的方药是

A.左归丸加减 B.右归丸加减 C.七福饮加减 D.补肺汤加减 E.沙参麦冬汤加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患者肺阴虚则需要养阴生津,所以可选择沙参麦冬汤加减入药;左归丸补肾阴,右归丸补肾阳,七福饮补肾精,补肺汤补肺气。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属于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 D.瘀血头痛 E.肝阳头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风寒头痛一般会有恶寒畏风的症状,风热头痛一般是头胀痛,风湿头痛一般是头重如裹,瘀血头痛一般会痛有定处,且经久不愈,肝阳头痛一般会伴有眩晕。所以本题选择D。 下列病症中,适用标本兼治的是 A.伤食泄泻 B.热结便秘 C.虚人感冒 D.肺热咳嗽

E.虚寒胃痛 【正确答案】C 治实寒证应采取的方法是 A.寒因寒用 B.以寒治寒 C.用寒远寒 D.以寒治热 E.寒者热之 【正确答案】E 下列治则中,属正治法的是 A.以热治热 B.以寒治寒 C.塞因塞用 D.寒者热之 E.通因通用 【正确答案】D 2013NO13A.风热感冒应采用的治法是 A.辛温宣肺解表 B.凉血养阴解表 C.清热宣肺解表 D.散风除湿解表 E.益气清热解表

(完整版)中药学习题集

中药学习题集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 A.《开宝本草》 B.《嘉祐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拾遗》 答案:C 答案分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故答案应选C。 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拾遗》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答案:E 答案分析:《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都是按药物功效分类,《新修本草》、《本草纲目》虽然也是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但不是首创,故答案应选E。 3. 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神农本草经》 答案:C 答案分析:唐显庆四年颁布了经政府批准撰写的《新修本草》,由于它是第一次由国家组织修定和推行的,因此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故答案应选C。 4. 最早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名医别录》 C.《徐之才药对》 D.《李当之药录》 E.《新修本草》 答案:E 答案分析:在《新修本草》的编写过程中,唐政府通令全国各地选送当地道地药材,作为实物标本进行描绘,从而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故答案应选E。 5. 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A.《开宝本草》 B.《本草纲目》 C.《嘉祐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衍义》 答案:D 答案分析:宋代本草学的代表著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这部本草著作采用图文并重,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较前代本草著作有所进步,同时广泛引证历代文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它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故答案应选D。 6.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品汇精要》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图经本草》 E.《本草原始》 答案:B 答案分析:《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故答案应选B。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姜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A

中药学综合习题

中药学综合习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一、A题型 1.含淀粉多的饮片易 A.虫蛀 B.潮解 C.泛油 D.变色 E.腐烂 【正确答案】 A 2.当气温逐渐升高,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或当各种真菌、害虫繁殖生长旺季时宜用 A.清洁养护法 B.低温养护法 C.密封养护法 D.对抗贮存法 E.除湿养护法 【正确答案】 C 3.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身心特性 D.遗传特性 E.形态结构 【正确答案】 C 4.过度悲伤易于损伤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D 5.肺气虚喘咳的特点是 A.咳喘痰多 B.咳喘无力 C.咳痰黄稠 D.干咳痰少 E.咳痰多沫 【正确答案】 B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正确答案】 D 7.下列哪项不为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A.心中烦热 B.脉数

C.口渴 D.口舌糜烂疼痛 E.心前区疼痛 【正确答案】 E 8.肺朝百脉是指 A.百脉由肺统帅 B.肺将血液汇聚于肺 C.全身血液汇聚于肺 D.肺与全身血液生成有关 E.全身血液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正确答案】 E 9.生成宗气的器官是 A.心和肺 B.肺和脾 C.肝和肾 D.肝和脾 E.肺和肝 【正确答案】 B 10.我国人正常面色应该是 A.红润 B.黄色 C.黄而偏白 D.苍白无华 E.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正确答案】 E 11.为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是 A.医用脱脂棉 B.创可贴 C.人工晶体 D.高频电刀 E.牙科综合治疗仪 【正确答案】 B 12.七十味珍珠丸的功能是 A.开窃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B.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C.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D.健脾和胃,止痛止吐 E.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正确答案】 A 13.具有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功能的胃脘痛类非处方中成药是 A.香砂平胃散 B.洁白胶囊 C.沉香代滞丸 D.木香顺气丸 E.保济口服液 【正确答案】 B 14.下列善治胃肠实热证的口舌生疮的实火证类非处方中成药是 A.清胃黄连丸 B.一清胶囊 C.复方牛黄清胃丸 D.清火片 E.上清丸 【正确答案】 C 15.可用于肝经湿热上攻所致耳鸣耳聋的非处方中成药是 A.清音丸 B.黄连羊肝丸 C.耳聋左慈丸 D.滴耳油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D 16.可与抗组胺药联用而减少其副作用的中成药是 A.桂枝汤 B.芍药甘草汤 C.小青龙汤 D.济生肾气丸 E.六君子汤 【正确答案】 C 17.变态反应属于 A.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B.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C.与药物配伍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D.药物依赖性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A 1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A.人工晶体 B.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C.便携式超声诊断仪 D.医用高能设备 E.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正确答案】 C 19.《我国中草药汇编》的意义是 A.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B.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成果 C.是一部常用药品信息的实用大型药学参考书D.从一个方面总结了1985年至2001年期间全国中药研究事业的工作成就 E.是对第二次中药普查的大总结 【正确答案】 E 20.整体观念认为人体通过何者将全身组织器官与五脏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药学试题

2.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C) A.石膏 B.芦根 C.知母 D.葛根 E.决明子 3.石膏的性味是:(D) A.辛、甘,温 B.甘、苦,温 C.苦、辛,大寒 D.甘、辛,大寒 E.甘、咸,寒 4.芦根具有的功效是:(A) A.除烦、止呕、利尿 B.除烦、止泻、利尿 C.泻火、止泻、利尿 D.泻火、止汗、生津 E.清热、燥湿、止呕 5.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B) A.石膏 B.天花粉 C.知母 D.牛蒡子 E.菊花 6.淡竹叶具有的功效是:(E) A.清热泻火、滋阴 B.除烦止渴、凉血 C.清热燥湿、利尿 D.生津润燥、除烦 E.清热泻火、利尿 7.既能清热利湿,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 A.栀子 B.芦根 C.淡竹叶 D.天花粉 E.知母 8.夏枯草具有的功效是:(A) A.散结消肿 B.润肠通便 C.祛风明目 D.疏散风热 E.清热利湿 9.黄芩具有的功效是:(E) A.消肿排脓 B.泻火除蒸 C.清肺祛痰 D.清肝明目 E.清热燥湿 10.既能泻火解毒,又能清热安胎的药物是:(C)

A.紫苏 B.栀子 C.黄芩 D.黄柏 E.菊花 11.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的是:(E) A.黄芩 B.葛根 C.黄柏 D.苦参 E.黄连 12.功能泻火解毒,善治疔疮的药物是:(B) A.菊花 B.黄连 C.天花粉 D.栀子 E.夏枯草 13.龙胆草的归经是:(D) A.肺、肝 B.脾、胆 C.肝、肾 D.肝、胆 E.肺、脾 14.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除蒸的药物是:(A) A.黄柏 B.黄芩 C.苦参 D.龙胆 E.知母 15.既常用治湿热黄疸,又常用治骨蒸劳热、盗汗的药物是:(E) A.知母 B.龙胆 C.黄芩 D.苦参 E.黄柏 16.既治湿热泻痢,又治湿热小便不利的药物是:(C) A.栀子 B.淡竹叶 C.苦参 D.芦根 E.葛根 17.青蒿的性味是:(C) A.苦,寒 B.甘、辛,寒 C.苦、辛,寒 D.咸,辛,寒 E.辛,凉 18.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止痢之效的药物是:(E) A.大青叶 B.连翘 C.板蓝根 D.青黛 E.金银花 19.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A) A.连翘 B.薄荷 C.紫花地丁 D.蒲公英 E.半边莲 20.前人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D)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50题含答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复习题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首要考虑的是 A有效 B安全 C经济 D使用方便 E便于贮存 答案:B 所谓安全,即保证用药安全。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在建议临床医师或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必须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所使用的药物是有毒者,还是无毒者,均应首先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还要针对所用药物或出现的意外情况,建议医师或患者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消除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之目的。 单选题 2、CK在下列哪项中存在最多 A脑组织 B胰腺 C骨骼肌和心肌 D肝脏 E平滑肌

答案:C 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和心肌最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脏、胰腺和红细胞中有极少含量。血清CK活性增高有临床意义。 单选题 3、根据《中国药典》对有毒中药的分类,“大毒”中药是 A1~3g B3~6g C3~9g D5~9g E6~9g 答案:A 水蛭有小毒,用量为1~3g。 单选题 4、宜另煎的饮片是 A生磁石 B降香 C雷丸 D葶苈子 E羚羊角 答案:A

先煎: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赭石、自然铜; 2.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单选题 5、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A扩大适应范围 B降低毒副作用 C减少剂量 D协同增效 E减少禁忌 答案:D 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 单选题 6、下列各中成药组中属于合理应用的是 A二陈丸 B麻仁丸 C四君子丸 D附子理中丸 E六味地黄丸 答案:C

中药学习题集

中药学习题集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拾遗》 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开宝本草》 C、《新修本草》 D、《品汇精要》 3、《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的药物种数是: A、921种 B、716 种 C、183种 D、730 种 4、应该采集花蕾入药的是: A、金银花 B、菊花 C、红花 D、旋覆花 5、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散风寒药宜冷服 B、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 C、安神药宜睡前服 D、泻下药以得利为度 6、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 A、焦白术 B、大黄炭 C、血余炭 D、荆芥炭 7、药物的平性是指: A、寒热之性不明显 B、药味平淡 C、寒热之性均显 D、缓和药性 8、性味属阳的是: A、辛、甘、寒 B、辛、苦、热 C、甘、淡、温 D、酸、苦、温 9、升降浮沉是为药物作用确定: A、性质 B、趋向 C、部位 D、功能 10、神昏、心悸应选归哪经的药物? A、心 B、肝 C、脾 D、肺 11、生半夏配生姜,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烈之性,这种配伍关系叫: A、相杀 B、相畏 C、相恶 D、相反 二、多项选择题 1、宜于睡前服的药有: A、峻下药 B、缓下药 C、安神药 D、消食药 E、截疟药 2、属于火制法的有: A、炒 B、炙 C、淬 D、煅 E、煨 3、酸味的作用是: A、收敛 B、固涩 C、生津 D、发散 E、利水 4、归经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经络学说 E、以上都是 5、两药合用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的是: A、相畏 B、相须 C、相使 D、相杀 E、相恶 6、需包煎的药有: A、花粉类 B、细粉类 C、绒毛类 D、细小种子类 E、叶类 三、填空题

《中药学》试题二

《中药学》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80题,每题1分,计8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项不是白茅根的主治病证 A尿血B目赤C血淋D黄疸E水肿 2、下列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纳气的药物是 A丁香B沉香C檀香D青木香E香橼 3、下列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是 A苏子B马兜铃C栝楼D旋复花E白果 4、独活具有的功效是 A祛风湿,止痛,解表B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C祛风湿,利关节,解毒D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E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5、下列哪项不属于活血化瘀药的分类项 A活血止痛B活血调经C活血疗伤D活血温经E破血消癥 6、下列常用于治疗寒凝肝脉诸痛证的药物是 A附子B干姜C高良姜D吴茱萸E丁香 7、下列能去风湿,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 A地骨皮B青蒿C胡黄连D秦艽E黄柏

8、下列药物中,既能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 A藿香B佩兰C砂仁D豆蔻E草豆蔻 9、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薏苡仁具有的功效 A利水消肿B健脾止泻C利尿通淋D清热排脓E渗湿除痹 10、下列除哪项外均有利烟功效 A薄荷B牛蒡子C桔梗D山豆根E鱼腥草 11、下列不属于消食药的药物是 A山楂B神曲C麦芽D莱菔子E使君子 12、下列药物中,哪组药物常用于治疗亡阳证 A附子、干姜B干姜、肉桂C附子、肉桂D吴茱萸、附子E肉桂、吴茱萸13、五加皮具有的功效是 A祛风湿,补肝肾、安胎B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C祛风湿,补肝肾,利水D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E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14、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及泻痢里急后重,下列宜选用的药物是 A陈皮B枳壳C佛手D木香E大腹皮 15、牛膝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祛瘀B补益肝肾C清热解毒D引火下行E利水通淋

中药学章节总论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成为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作用为发散风寒, 用治外感风寒所致的风寒表证 (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 作用为发散风热, 用治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表证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成为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作用为清气分热, 用治气分湿热证; 诸脏腑热证(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清热燥湿药: 作用为清热燥湿, 用治湿热合邪的病症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 作用为清热解毒, 用治热毒炽盛的病症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绵马贯众,鱼腥草,红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蚤休,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熊胆) 清热凉血药: 作用为清营分, 血分热, 用治营分, 血分实热证(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退虚热药: 作用为清虚热,退骨蒸, 用治血热病症 (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 称为泻下药 攻下药:作用为通利大便,清热泻火,用治大便秘结,肠胃积滞,实 热內结 (大黄,芒硝,潘泻叶,芦荟) 润下药:作用为润肠通便,用治津枯,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作用为逐水退肿,用治水肿,胸胁停饮

(甘遂,京大戟,牵牛子,巴豆) 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肌表,筋络,筋骨,关节的风湿,解除痹痛为主;用于治疗痹证得药物,称为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作用为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用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雷公藤,木瓜) 祛风湿清热药:作用为祛风湿,清热消肿,通筋活络;主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 (秦艽,防己,豨莶草,络石藤) 祛风湿强筋骨药:作用为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主治风湿痹证兼肝肾不足,腰膝无力(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化湿药 凡以化湿运脾为主,治疗湿阻中焦证得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湿运脾是指药物具有运化湿浊,健运脾胃,祛除湿邪以治疗湿重困重的病症(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 利水渗湿药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诸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则水湿潴留,聚则为水,散则为湿:外溢为浮肿湿疮;内停为胀满水肿;上攻为喘满咳逆,眩晕;下蓄则为小便不利 利水消肿药,作用为淡渗利水;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茯苓,薏苡仁,泽泻,香加皮) 利水通淋药,作用为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用治各种淋证 (车前子,滑石,木通,霍麦,地肤子,海金沙,石伟,萆薢) 利是退黄药,作用为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

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

、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 的是( ) 。 A. 感冒 B. 咳嗽 C. 风寒犯肺 D. 鼻痒喷嚏 E. 恶寒发热 【答案】C 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 A. 相互交感 B. 对立制约 C. 互根互用 D. 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答案】E 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 A. 营气

B. 宗气 C. 元气 D. 卫气 E. 真气 【答案】D 4.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维脉 【答案】C 5. 某男,20 岁。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 A. 偏阴质 B. 偏阳质 C. 瘀血质 D. 痰湿质 E. 阴阳平和质

答案】B 6. 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 。 A. 气上 B. 气结 C. 气消 D. 气下 E. 气乱 【答案】C 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 A. 阴阳 B. 表里 C. 寒热 D. 虚实 E. 气血 【答案】D 8. 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 A. 辛温解表 B. 辛凉解表

C. 清热解毒 D. 益气解表 E. 清热凉血 【答案】C 9. 可参考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 A. 上呼吸道感染 B. 多种神经病 C. 慢性肾脏疾病 D. 肺源性心脏病 E. 胃食管反流病 【答案】D 10. 某男,62岁。患胸痹 5 年,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其证当属于( ) 。 A. 寒凝心脉 B. 痰瘀痹阻 C. 气虚血瘀 D. 心肾阳虚 E. 气滞血瘀 答案】E

中药学练习题.

中药学练习题 解表药 一、单项选择题: 1.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首选( A. 桂枝 B.紫苏 C.麻黄 D.防风 2. 风寒表证,咳嗽痰多又兼气滞胸闷,首选( A. 生姜 B.防风 C.紫苏 D.荆芥 3. 治夏季贪凉饮冷 ,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宜选 ( A. 桂枝 B.香薷 C.羌活 D.麻黄 4. 长于祛风解表,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的药物是( A. 白芷 B.防风 C.荆芥 D.细辛 5. 外感风寒挟湿之头痛,身痛等表寒重证,首选( A. 麻黄 B.紫苏 C.羌活 D.细辛 6. 白芷善冶( A. 阳明头痛 B.太阳头痛 C.厥阴头痛 D.少阳头痛 7. 既能外散表寒、又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咳喘的药是( A. 生姜 B.白芷 C.细辛 D.麻黄 8.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定惊止痉,治疗小儿惊痫夜啼的药是(

A . 薄荷 B . 蝉蜕 C . 防风 D . 菊花 9. 功善解肌退热,治疗外感表证、发热、项背强痛的药是 ( A . 柴胡 B . 葛根 C . 牛蒡子 D . 升麻 10. 升阳举陷,宜用柴胡配伍的药是( A . 黄芩 B . 细辛 C . 升麻 D . 葛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功能祛风解表,风寒、风热表证均可用的药是( A、羌活 B、牛蒡子 C、荆芥 D、薄荷 E、防风 2. 具有透疹作用的药有( A、升麻 B、柴胡 C、葛根 D、牛蒡子 E、荆芥 3.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的药有( A、紫苏 B、薄荷 C、桑叶 D、柴胡 E、牛蒡子 4. 细辛的适应证有( A、头痛 B、牙痛 C、鼻渊头痛 D、风湿痹痛 E、疮疡肿痛 5. 薄荷、牛蒡子的共同特点是( A、利咽 B、清利头目 C、透疹 D、疏散风热 E、疏肝解郁三 . 填空题 : 1. 发散风寒药多属性味之品,主治。发散风热药多属性味之品,主治。 2. 有“呕家圣药”之称,因药性辛温,故多用于呕吐。 3. 荆芥生用能、、 ;炒炭后偏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