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一: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

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

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

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

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

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

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

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

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

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

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

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

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

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

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

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

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

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

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

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

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

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

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

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

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

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

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

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第3篇:世界新能源

202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

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

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

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

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

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

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

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

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

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

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

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

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

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

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

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

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

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

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

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21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

次出现下降,但2021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

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

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21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1年前将在核电

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21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

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

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