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公约

第155号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的召集,于1981年6月3日在日内瓦举行第67届会议,经议决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六项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若干提议,经决定这些提议采取国际公约的形式,于1981年6月20日通过下列公约,此公约称为1981年关于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公约。

第一部分实施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1本公约适用于各个经济活动部门。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诸如海运或捕鱼业等特殊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如因产生实质性的特殊问题,经尽早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可部分或全部免于实施本公约。

3每个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22条所提出实施公约的首次报告中,应详列按本条第2款免于实施公约的各个部门和理由,并说明为适当保护这些部门的工人而采取的措施,在其后的报告中,应指出争取扩大实施范围所取得的进展。

第二条

1凡适用本公约的各个经济活动部门,其一切工人均适用本公约。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对特定范围的工人实施本公约有特殊因难者,经尽早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可部分或全部免于实施本公约。

3每个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按照劳工组织章程第22条所提出的实施公约的首次报告中,应详列按本条第2款免于实施本公约的特定范围的工种和理由,并在其后的报告中指出争取扩大实施所取得的进展。

第三条

对于本公约:

1《经济活动部门》一词,系指雇佣工人的一切部门,其中包括机关、事业单位。

2《工人》一词,系指一切受雇佣的人员,其中包括公务人员。

3《工作场所》一词,包括工人在雇主直接或间接监督下进行工作而应在或应去的一切地方。

4《规定》一词,指所有由一个或几个主管机关赋予法律效力的规定。

5《健康》一词,与工作有关,不仅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而且包括与工作安全、卫生直接有关的、影响健康的物理和心理因素。

第二部分国家政策的原则

第四条

1各成员国应根据国家条件与惯例,并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制定、实施和定期审查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国家政策。

2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在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范围内,把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预防来源于工作、与工作有关,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对健康的危害。

第五条

上述第四条提到的政策,在对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有影响的范围内,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劳动的物质要素(劳动场所、工作环境、工具、机器和材料、化学、物理和生物物质和制剂、劳动过程)的设计、试验、选择、取代、装置、安排和维修。

2在劳动的物质要素与进行或监督劳动的人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机器、材料、劳动时间、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对工人身心能力的适应。

3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必要的补充训练,使其安全、卫生知识达到适当水平。

4在劳动班组和企业一级,以及在其他所有相应的各级,直到国家一级,进行联系和合作。

5保护工人及其代表,免受因他们按照上述第四条所说的政策采取正当行动而产生的纪律措施。

第六条

在制定上述第四条所提到政策时,应明确指出公共机关、雇主、工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在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方面,各自担负的职能和责任,但要考虑到这些责任的补充性以及国家条件和惯例。

第七条

对于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的情况,每隔适当时间,应全面地或针对某些特殊范围进行一次审查,以确定一些重要的问题,逐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措施的先后次序,并评价他们的效果。

第三部分国家一级采取的措施

第八条

各成员国应通过法律或条例,或通过其他一切符合国家条件和惯例的方法,并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施上述第四条规定。

第九条

1对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一些法律和规定的实施,应有切实可行的监察制度予以保证。

2对于违反法律或规定的情况,监察制度应规定适当的制裁。

第十条

应采取措施为雇主与工人提供指导,以帮助他们遵守其法定的义务。

第十一条

为了实施上述第四条所说的政策,各有关主管机关应保证逐步贯彻下列职能:

1如为危险的性质与程度所需,确定企业的设计、施工、布局和条件、竣工验收、重大方案变更和工作中所用技术设备的安全以及由各主管机关确定的程序表。

2确定哪些劳动方法和暴露于哪些物质和制剂应予禁止或限制,或须经一个或几个主管机关批准或管理,考虑同时暴露于几种物质或制剂对健康的危害。

3制定和实施由雇主(如果合适,由保险机构和其他直接有关机构)报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程序,并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提供年度统计。

4对发生于工作过程或与工作有关的工伤事故、职业病或对健康的其它损害,如属情况严重者,均应进行调查。

5每年公布有关实施上述第四条所说政策而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或与该工作有关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对健康的其他损害等情况。

6根据国家情况和可能性,采用和推广对有害于工人健康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制剂的检验制度。

第十二条

应按照国家法律和惯例,采取措施,以使设计、制造、引进、提供或转让业务上使用的机器、设备或物质的人:

1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确信有关机器、设备或物质对正确使用它们的人的安全和健康不会出现危险。

2对机器、设备、材料以及产品等提供正确使用资料和预防其对人伤害的措施指导。

3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情况,以便履行上述1、2两项所赋予他们的义务。

第十三条

在正当理由认为工作情况出现了对其生命或健康有紧急和严重的危险而撤出的工人,应按照国家条件和惯例,受到保护,以避免不好的后果。

第十四条

应采取措施,以符合国家条件和惯例的方式,鼓励将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问题列入各级教育和训练计划,也列入高等教育、医学和职业教育中,以满足所有工人的训练需要。

第十五条

1为了保证上述第四条所说政策与实施这项所采取措施的一致,各成员国应尽早地经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必要时也可与其他合适机构协商后,做出符合国家条件与惯例的安排,以保证实施本公约第二与第三部分规定的各机关和各机构之间必要的协作。

2如果情况需要并为国家条件与国家惯例所许,这些安排应包括建立一个中心机构。

第四部分企业一级采取的措施

第十六条

1在合理与切实可行的情况下,雇主必须做到其管理下的工作环境、机器、设备与工作过程是安全的,并且对健康没有危险。

2在合理与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雇主必须做到使在其管理下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物质与制剂,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3如果需要,雇主必须提供适当的防护服装和防护设备,以便在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预防事故,保障健康。

第十七条

如果有几个企业在同一劳动场所同时进行作业时,它们应合作实施本公约。

第十八条

如果需要,雇方必须提供能够应付紧急情况和防止事故的各种措施。

第十九条

应在企业一级作出以下安排:

1工人在其工作过程中,协助雇主行履行所负的责任。

2企业中的工人代表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与雇主合作。

3企业中的工人代表得到有关雇主为保证安全和健康所采取措施的足够报告,他们能够就这些报告与其代表组织进行协商,但不得泄漏商业机密。

4企业中的工人及其代表应受到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适当训练。

5企业中的工人或其代表,必要时,其代表组织按照国家法律和国家惯例,检查与其工作有关的安全与健康的各个方面,并就此受到雇主的咨商,为此目的,经双方同意,可从企业以外聘请技术顾问。

6工人立即向其直接上级报告他有充分理由认为出现对其生命和健康有紧急和严重危险的各种情况,直至雇主为补救这些情况而采取措施,雇主不能要求工人在对其生命和健康存在紧急和严重危险的情况下,恢复工作。

第二十条

对以上第十六至十九条的实施,企业中雇主与工人及其代表的合作,是各有关组织应采用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二十一条

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措施,不得给工人增加任何支出。

第五部分最后条款

第二十二条

本公约对现有国际劳工公约或建议书不作任何修改。

第二十三条

对本公约的正式批准书应送请国际劳工局长登记。

第二十四条

1本公约仅对其批准书已经局长登记的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有约束力。

2本公约应自两个成员国的批准书已经局长登记十二个月后生效。

3此后,对每个成员国,本公约应自其批准书登记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

第二十五条

1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自本公约开始生效之日起满十年后,得向国际劳工局长通知并由其登记而废除之。此项废除通知自登记之日起满一年后生效。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前项所述十年期满后的一年内,如未行使本条所规定的废除通知权者,须再受其约束十年,此后每满十年得依本条规定的条件通知废除本公约。

第二十六条

1国际劳工局长应将国际劳工组织各成员国所送达的一切批准书和废除通知的登记情况,通知本组织的全体成员国。

2局长在把第二个国家批准书的登记通知本组织各成员国时,应请各成员国注意本公约开始生效的日期。

第二十七条

国际劳工局长应将他按照以上各条规定所登记的一切批准书和废除通知的详细情况送请联合国秘书长,按联合国宪章第102条进行登记。

第二十八条

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在认为必要时,应向大会提交本公约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审查是否将本公约的全部或局部修正问题列入大会议程。

第二十九条

1如大会通过的新公约对本公约作出全部或局部的修正时,除新公约另有规定外:

(1)在新修正的公约生效后,对于批准新修正的公约的成员国,将不受上述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依法立即废除本公约。

(2)自新修正公约生效之日起,本公约应立即停止接受成员国的批准。

2对于已批准本公约而未批准新修正公约的成员国,本公约在任何情况下,仍按现有的形式及内容继续有效。

第三十条

本公约的英文与法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范文

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的英文是Position Paper,可定义为“表明一国在某一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的文件”。立场文件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特定话题的立场和解决建议,许多代表也会用立场文件作为大会中第一次发言的发言稿,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一篇立场文件只阐述对于一个议题的国家立场观点,如果一个委员会的议题有两个,那么就需要提交两份立场文件。一份立场文件的篇幅应尽量控制在一到两页。立场文件作用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一国的立场文件来了解该国在这一议题上的基本立场,确定该国是否与自己的国家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等等,这样便于各国协会协商和合作。也可以提醒本国代表自己的底线。立场文件同时也是会议开始阶段各国陈述观点的主要参照发言材料,但它并不是发言稿。立场文件的 格式和要点1)开头立场文件的开头应该包括以下部分:代表姓名(delegates) 代表来自的学校(schools)国家(country)委员会(committee)议题(topic)2)正文正文的内容一般安排如下:背景介绍:简要陈述议题。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小,只需简单概括该问题的历史,并提出讨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即可。 过去的行动:这部分包括联合国在该问题上的决议或行动及本国在该问题上已经作出的 行动和决议等。本国的立场/政策/解决措施:这部分主要表明本国的立场,提供本国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并提供理由等。3)篇幅书写语言为中文,字体用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篇幅尽量控制在一到两页左右。4)充实内容前面介绍的正文内容安排只是一种参考。立场文件不是考试作文的八股文,其内容的安排顺序和文章结 构都可以根据代表国的实际情况调整。还可以从以下很多方面充实立场文件的内容: 对该国在这个议题上的立场的总体概括和对该国在此问题上的历史介绍该问题是怎样影响该国的该国在此问题上的政策和实施相关政策的理由 该国在此问题上签署的协议或批准的决议在此问题上别国的立场怎样影响该国 的立场国家领导在相关问题上发言的引言为支持该国在此问题上的对策的相关数据5)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非必要不需要陈述这个国家的详细信息(GDP、 人口、资源等)尽量使文体显得官方和正式,写作的时候再选词方面要特别注意 举出实例,而不是空讲政策和态度用脚注或尾注来表明所引用的资料(不强求) 立场文件作为会议要求的正式文件,在用词方面也有固定的要求。用词要求正式,避免口语化的表达。一般,立场文件都采用第三人称“中国认为(China thinks)、美国代表团相信(the US Delegation believes)”等等,而不用“你、我、他”。同时立场文件的表达应当简洁明了,尽量不要采用修辞、排比等过于文学的表达方式。由于篇幅有限,立场文件应该围绕议题和国家立场展开,确保每一句话都是为了表达国家立场服务。我们建议代表使用一个简明的架构来书写立场文件。你的工作不是把你所收集的大量信息填充到结构中,而是把你的观点、建议以及解决办法等等信息融合起来加以整理,使他们能够很好的融合到你的立场文件结构中,让你的立场文件更有建设性。一篇好的立场文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议题,并说明代表国认为对这个议题对于其本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性。代表国所持有的立场、态度。可包括该国与此相关的国内事务及外交政策,以及过去在国际工作中所支持过的决议等等。对于联合国所采取过的主要措施代表国持怎样的态度。代表国对委员会的建议。可包括代表国认为有效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及国际社会应承当的角色。所以确切的说,立场文件更接近说明文,而不是一般认为的议论文或者辩论陈词。后者往往要求先明确表达观点(比如托福作文或GRE的Argument部分),然后旁征博引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正当。但是立场文件的写作不是要通过具有冲击力的词汇说服阅读者,而是要通过合理引用客观资料说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更强调体现出一种分析的过程。换

国际劳工组织与预防性国家安全卫生文化

编号:AQ-WH-01747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国际劳工组织与预防性国家安 全卫生文化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and preventive n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culture

国际劳工组织与预防性国家安全卫 生文化 备注: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 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 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安全文化的内涵 2003年,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一项“职业安全卫生全球战略”,其核心内容有二:一是促进建立和保持预防性国家安全卫生文化;二是在国家一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引入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该战略从国家层面定义了安全文化,即“预防性国家安全卫生文化是人们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权利在各级都受到尊重;政府、雇主和工人可通过一种明确各自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制度,积极地参与以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并赋予预防原则最高的优先权;建立并保持一种预防性安全卫生文化要求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以提高对危害和危险的总体意识、认知和了解以及如何对它们加以预防或控制。”这种“国家安全卫生文化”理念包含若干要素,

而预防原则是其中的关键。作为促进职业安全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全文化、预防文化和其他不同术语均在许多国家被加以使用。这些不同的术语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尽管它们强调了概念的不同方面。应当指出的是,安全文化的概念中虽然没有提到“卫生”,但它涵盖了职业卫生。 安全文化的来源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前苏联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于1991年提交的一份报告中首次使用后,才被国际上所采用。自那时以来,许多组织和研究人员发展了这一概念,更广泛地应用于非核工业,并将其与职业安全卫生的预防性方法和对人及其行为方面的有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故进行的调查和报告,如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灾难调查中,在确定事故的原因时亦将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加以考虑。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认为,安全文化是“有关组织和个人的特征和态度的集合。作为一个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核电站的安全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编号:SM-ZD-83775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1 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1.1.1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使用于美国军事工业,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2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2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我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0-90)。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

国际劳工组织155号《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公约 第155号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全体大会,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的召集,于1981年6月3日在日内瓦举行第67届会议,经议决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六项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若干提议,经决定这些提议采取国际公约的形式,于1981年6月20日通过下列公约,此公约称为1981年关于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公约。 第一部分实施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1本公约适用于各个经济活动部门。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诸如海运或捕鱼业等特殊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如因产生实质性的特殊问题,经尽早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可部分或全部免于实施本公约。 3每个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22条所提出实施公约的首次报告中,应详列按本条第2款免于实施公约的各个部门和理由,并说明为适当保护这些部门的工人而采取的措施,在其后的报告中,应指出争取扩大实施范围所取得的进展。 第二条 1凡适用本公约的各个经济活动部门,其一切工人均适用本公约。 2凡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对特定范围的工人实施本公约有特殊因难者,经尽早与有关雇主和工人代表组织协商后,可部分或全部免于实施本公约。 3每个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在按照劳工组织章程第22条所提出的实施公约的首次报告中,应详列按本条第2款免于实施本公约的特定范围的工种和理由,并在其后的报告中指出争取扩大实施所取得的进展。 第三条

对于本公约: 1《经济活动部门》一词,系指雇佣工人的一切部门,其中包括机关、事业单位。 2《工人》一词,系指一切受雇佣的人员,其中包括公务人员。 3《工作场所》一词,包括工人在雇主直接或间接监督下进行工作而应在或应去的一切地方。 4《规定》一词,指所有由一个或几个主管机关赋予法律效力的规定。 5《健康》一词,与工作有关,不仅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而且包括与工作安全、卫生直接有关的、影响健康的物理和心理因素。 第二部分国家政策的原则 第四条 1各成员国应根据国家条件与惯例,并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制定、实施和定期审查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国家政策。 2这种政策的目的是在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范围内,把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预防来源于工作、与工作有关,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对健康的危害。 第五条 上述第四条提到的政策,在对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有影响的范围内,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劳动的物质要素(劳动场所、工作环境、工具、机器和材料、化学、物理和生物物质和制剂、劳动过程)的设计、试验、选择、取代、装置、安排和维修。 2在劳动的物质要素与进行或监督劳动的人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机器、材料、劳动时间、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对工人身心能力的适应。 3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必要的补充训练,使其安全、卫生知识达到适当水平。

模拟联合国会议手册范本

第一届农业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 会议手册 农业大学大学生科协 模联大会委员会 2014.3.1

欢迎信 尊敬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 首先,我们代表农业大学2014年大学生科协模拟联合国大会组委会的全体成员,欢迎您参加本次大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起体验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无穷魅力,享受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作为主席团成员,我们将为各位代表提供一个挥洒思想与智慧的舞台,引导大家将会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并给与学术以及会以进程方面的建议。由于是第一次自主起草会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衷心的希望各位代表能够指出我们的错误,同时,如果各位代表有任何问题也可随时与主席团联系。 在此次会议中,我们将议题设置为“......”。希望各位代表可以仔细阅读会议手册,准确把握国家立场,了解会议流程,做好充足的会前准备,在会前积极磋商,在会议过程中积极投入,展现自己的才华,在此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在这次会议中有所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怀有一股永不熄灭的热情才能将生命推至辉煌,这股热情就是对生命的热情,对世界的热情,对知识没有限度的探索。这个冬末初春,我们期待各位代表精彩的表演! 2014农业大学大学生科协 模联大会组委会

第一章会议简介 一、起源及发展 模拟联合国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们通过模拟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参照国际联盟的议事程序讨论国际问题。后来模拟联合国成立,这样一种模拟会议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并逐步发展成熟,形成了模拟联合国活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四百个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五的50多个国家召开。每年参与大会的师生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总人数超过两百万人。如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都有每年一度的模拟联合国大会。除此,模拟联合国还分布在美国,日本,英国,瑞士,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埃及,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多国的高校中。富于朝气的年轻人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本校情况 模拟联合国大赛已在全国诸多高校中取得成功,为初次举办的我们提供了借鉴平台。目的培养精英学生,为其展现自我提供舞台,进一步增进农业大学学术氛围,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安排策划第一届农业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 本届模拟联合国大会得到了校、院各级团委和学生会的大力支持。经过前期的筹备和安排,秘书处、主席团和起草委员会相继成立。在报名阶段,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三、参加模联的意义 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一个具有全球性视角的学生活动,以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国际性人才为目标,是一个健康积极,极富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 (一)开阔视野 模联活动关注问题广泛,涉及当今各国面临的热点问题。在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全球化时代,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联合国组织的结构、程序和功能的认识,促进对于当前的重大国际议题的理解,以国际眼光看待问题。 模拟联合国活动中议题主要涉及的领域:和平与安全、恐怖主义、人权、环境、

国外职业安全机构介绍

国际性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际职业安全健康信息中心[Inter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formation Centre (ILO-CIS)] 国际劳动监督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abour Inspection] 国际职业卫生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Occupational Health (ICOH)]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 职业安全健康网[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esources Net] 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加拿大-欧洲工作地安全和健康联盟[Canada and European Union Cooperation on Workplace Safety and Health] 亚太职业安全健康组织[Asia Pacific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rganizations(APOSHO)] 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学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复审委员会[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view Commission (OSHRC) ]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afety Council(NSC)] 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Mine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MSHA)]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姓名 学号 专业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2011年11月26日

摘要 本文回顾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与我国的合作、相关公约和建议书对我国劳工保护方面的作用等方面,最后就WTO中实施劳工标准的争论和我国实施劳工标准的形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对国际劳工组织及其对中国在劳工权益保护方面的进程及影响有个大略的了解。 关键词: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中国劳工权益

目录 一、国际劳工组织概况 (1) 二、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3) 三、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立法的作用 (4) 四、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合作 (5) 五、我国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形势 (6) 参考文献 (9)

一、国际劳工组织概况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简称ILO)成立于1919年,原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1945年成为联合国负责社会和劳工事物的一个专门机构,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悠久、地位十分重要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1919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首届大会制定了6个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任命了理事会,法国社会党人阿尔培特·多玛被任命为第一届国际劳工局局长。 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919年——1939年,它是国际联盟中的一个自主的专门机构。 2、1940年——1945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联盟解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继续存在。 3、1945年至今,它成为联合国中负责社会和劳工事务的一个专门机构。 实现全世界的永久和平、公正和人道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这一宗旨已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1944年在美国费城通过的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中,即“只有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国际劳工局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先生在其1999年国际劳工大会上的施政报告《体面的劳动》中,提出了给人人以“体面的劳动”的新概念,将基本劳工标准以及恰当的报酬、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融入其中,作为检验“全球化的试金石”。保护员工免遭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疾病、不健康的影响是国际劳工组织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是实

关于外交及中国外交的相关报告

关于中国外交的相关报告 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从古至今,外交活动的地位一直都很高。从上千年前的城市国家开始,人类就开始从事外交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外交官被派到另一个国家里就一个特别问题进行谈判,谈判后立刻回到该国。他们一般出自统治者家庭或者是高级官员,由此使得他们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现代外交是从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开始的,而最早的大使馆则是在13世纪里设立的。在这个过程中,米兰起了一个尤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开始在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里设立常驻大使馆的就是米兰。而今天的许多外交习俗也是从当时的意大利开始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大使上任时要向对方国家元首提交其任命书。从意大利出发,这个实践逐渐扩展到了其他欧洲国家。 外交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而发展。这些国家在全世界的扩张,使得首先形成于欧洲的外交理论、原则、制度、惯例和形式推广到世界各国,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电讯和航空的发达,更加便利了国际交往,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称外交为外事,清末称外务,近代才开始使用外交一词。英文外交一词源于希腊语δiπλωμα,意为君主派出使节时用以证明身份的证书。 外交活动历史悠久。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确立了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也明确了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职能作用。20世纪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国际交往的便利,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外交也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紧密结合。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官方对外联系以及各类民间对外交往,则是对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补充。 当代外交具有以下特征: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权是主权国家的标志之一,外交的主导原则是主权平等;②“外交授权有限”,外交涉及国家最高利益,外交决策权在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外交机关只是执行决策机关制定的决策,仅在一定限度内可以灵活掌握,遇有重大问题须请示决策机关;③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以各种方式的直接参与,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④全方位、多元化地参与外交活动是当代外交的发展趋势。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 当今世界,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交机关。而外交承认的多寡,则成为国家是否独立的重要标准。有时,拥有主权、领土的政治实体也不易获得国际上的承认。比如在历史上,荷兰曾在很长时间里无法获得其他国家承认,即使其最紧密的同盟者为其国家利益也不见得完全承认它;而位于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则于1970年代因国际政治因素,而退出联合国之中国席次,其他国家转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因此,跟台湾无外交关系的国家,为求

模拟联合国 英国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 代表:吴迪,沈立 学校:湖南大学 国家:英国(United Kingdom) 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WHO) 议题: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世界经济日新月异,各国经济发展虽不平衡但总体上还是成上升的趋势,贫困问题正在一步步的解决。然而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仍然有一种东西让人不得不对他保持着警惕——传染病。传染病古已经有之,自有记载来,传染病就从未走出人的视野,黄热病、鼠疫、天花、流感等等传染病无不在当时让人们闻风丧胆。然而由于全人类的努力之下,将这些病逐步“打压”直至如今有的传染病已经不再出现。传染病并没有远离我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搜集的全球死亡资料,与1993年相比,2002年世界住要致死疾病噪声至少10万人死亡,排名前三名的分别为艾滋病、结合、疟疾。这些传染病不但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而且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这种影响不但关系到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传染并将随着商品和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传播到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传染病的传播也显出了上升的趋势。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该怎样去减少传染病的传播甚至组织其传播?如何使人类最大可能的避免于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者其他物种,经过各种

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症,这便说明传染产生于一个地方之后不可能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由此,只有全球行的合作才能够真正的极大的遏制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只有各个国家共同从根源上防治传染病的发生或者当传染病产生且开始传播的时候加强沟通与联系,加强技术的交流以及相互帮助才能帮助减少传染病的危害。只有当发生流行病是,每个国家,不单单是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均有能力发现,迅速核实并对有流行倾向和出现的疾病威胁作出适当反应,才能尽量缩小他们对全球人口的健康和经济造成影响。 英国至今对于遏制传染病的产生以及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已经采取的行动有:致力于在格伦伊格尔斯集目标的实现,包括到2010年普及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药物。英国承诺从2005/06至2007/08花费15亿英镑在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上,并于2002年至2008年向全球基金提供3.6亿英镑。英国还支持创新的融资机制:它已经宣布会长达20年想IFFIM提供14亿英镑以解决预防的疾病;它贮备向IDPF(国际药品采购机制)做出长远的财政贡献。向资产管理公司试点做出长远的财政贡献。它支持的一个肺炎球菌资产管理公司在206年底推出,并且它还认为应探讨疟疾资产管理公司。英国同时还资助开发新的药物,并在2006至2008年为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了6000万元英镑。 基于我国的立场以及我国已经对于防治传染病的传播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点到面来看

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问题提示: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设置;国际劳工立法;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加入WTO与国际劳工立法。 第一节国际劳工组织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发展历史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组织,负责国际劳动与社会政策事务。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是国际劳动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国际劳工组织大大丰富了国际劳动法的体系与内容,其所制定的国际劳工公约与建议书是国际劳动法的最重要的法源。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时。早在战争期间,经过美国劳工联合会的努力,协约国各国工会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应该在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条约中写入一些保障工人利益的条款。最后,各国工会组织的要求被战后的和平会议所采纳,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劳动委员会,负责起草一个宣言和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委员会委员来自9个国家,包括:比利时、古巴、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日本、波兰、英国和美国。该委员会主席由美国劳联主席塞缪尔·龚柏斯(Samuel Gompers)担任。劳动委员会从1919年1月开始到同年4月完成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起草工作。 在1919年4月的巴黎和会上,经过各国政府代表的讨论通过,该章程成为凡尔赛和约的第十三编,又被称为《国际劳动宪章》。和约第:387条至399条规定了国际劳动机关,第400条至第420条规定了程序问题,第427条规定了劳动的一般原则。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很快就成立了国际劳工组织,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自治的附属机构,并于1919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 巴黎和会之所以会同意成立国际劳工组织,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动机:首先是人道主义的动机,这个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各国工人的人数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受到肆无忌惮的剥削,雇主们毫不考虑他们的健康、家庭生活和发展。这样一种不人道的现实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种观念清楚地表达在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序言之中,序言指出:“劳动条件对大多数人来说……存在着不公正、艰苦和贫困。”第二个动机是政治性的。劳动者的队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正在日益增长,如果没有劳动条件的改善,势必会发生社会骚动,甚至会爆发革命。因此序言表明,不公正造成了“严重的骚乱,已经威胁到世界的和平和协调。”第三个动机是经济性的。因为改善劳动条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产成本造成影响,任何产业或者国家单独采取社会改革,都将会使自己处于比竞争对手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序言敦促各国采取集体行动,并且明确指出:“任何国家如果不采取人性化的劳动条件,都会妨碍其他国家改善本国劳动条件的努力。”除了上述三个动机,巴黎和会的代表们还增加了一个原因,那就是工人们从战场和生产两个方面为结束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观点被写在章程的最前面,即:“全面和持续的和平只能建立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之上。 国际劳工局第一任局长是法国政治家艾伯特·托马斯(Albert Thomas),他在法国战时政府中担任军需部长。托马斯上任不到两年,国际劳工组织就制定了16个公约和18个建议书。1920年夏天,国际劳工组织迁到了日内瓦。虽然工作已经基本进入正规,但是一些国家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它们抱怨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太多的公约,其刊物上的言论过于严厉,而且经费预算太高,等等。总之,就是一切都要削减。在这种困难形势之下,国际法院不顾法国政府的施压,判决国际劳工组织的管辖范围及于农业部门的劳动。这对国际劳工组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1926年,国际劳工组织设立了国际劳工标准的监督体系,这个体系至今仍然在运作。监督体系中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国际局势变化微妙,当下的国际是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为主轴的,各国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着竞争与合作。在利益之间的竞争中,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利益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攻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守势地位。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要想在国际潮流中站稳脚就必须发展强大的经济实体,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才能使自立于强国之林。 关键词: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一、当前国际形势 世界政治对多极化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旧秩序的运行机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想构建单级世界,谋取世界霸权,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化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舞台上合力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1]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当前国际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世界仍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和平存在一定威胁,地区之间特别是中东地区局部动乱频繁爆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核危机的存在这一切都造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 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争有增无减,主要大国启动核武库更新换代,太空争夺已现端倪。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核裁军、防扩散问题依然困难重重。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国际社会的安全。目前的国际热点不少,而且有增多之势,如非洲之角形势、伊朗—美国关系、俄罗斯—格鲁吉亚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在东欧几个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等。 大国关系的调整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磋商与合作大大加强了,共识和利益汇合点增多了,共同利益也相应拓宽了。各大国通过一系列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国关系的发展,建立了各种不同内涵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同时还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经济外交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国外交的首要内容。因此,大国关系的调整的主

模拟联合国工作文件模板

工作文件范文一 议题:中北非难民的接纳和安置问题 起草国:美利坚合众国 严重关切中北非地区局势, 斥责暴力和对平民使用武力, 关切那些被迫逃离中北非发生暴力冲突的国家境内暴力行为的难民的困境, 要求中北非国家担负起保护其人民的责任, 认为中北非的近期的武装冲突与革命中造成的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正在蔓延,并且越来越影响到周边国家的稳定安宁, 注意到欧洲联盟在难民接纳问题处理中的分歧, 欢迎联合国1970号和1973号决议,包括对存在暴力冲突的国家的近期制裁措施。 回顾中北非各国当局有责任保护其人民, 针对中北非难民的接纳和安置问题,美国提出: 1、认识到联合国难民署的职权的有限性,加之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2、呼吁联合国难民署会员国在此决议通过之日起三十天内提交关于其融资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决议, 3、决定对联合国难民署的职能做进一步的深入和稳固,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完善的违约制裁措施: (1)要求各成员国在本决议通过之日起,六个月之内根据本国法律,配合联合国难民署有关规定,着重对难民问题的解决建立相关法律法规;(2)加强联合国与难民署的密切关系,形成统一机制,从而可以提升难民署的制约力量; 4、确认难民的国际流动对有关国家的影响,采取暂时应对机制,特定国家以特定标准接纳难民的方法,让难民的接纳可以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 5、铭记国际法有关难民的处理原则,包括《难民公约》规定的“不推回”原则以及“给予以宽容和提供便利”原则, 6、谴责本着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对返国的或来自邻国的难民加以迫害甚至屠杀的行为, 7、支持存在经济困难和治安状况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国家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争取发达国家或本区域内强国大国的合作,共同处理难民问题, 8、针对突发性大规模难民潮,应建立地区性和国际性的预警应对机制,鼓励各国对话协商,完善监督制度,把危害降到最低, 9、敦促各国对于本国境内的长期难民在尊重难民自身意愿的情况下,使难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受到本国法律的保护, 10、希望欧洲国家对中北非的难民问题给予关注,尽量采取积极措施,根据本联盟内部的需要与具体的国家国情,尽快出台关于难民问题的规定, 11、鼓励难民通过有效途径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投入到移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 12、鉴于一些国家的对难民准入的限制政策,通过相关国际机构的协商使各国在难民入境和临时庇护方面予以积极配合,使难民安全转入第三国安置或等到来源国危机解除后同意其自愿返遣的原则, 13、尊重非政府组织在解决难民问题上的积极贡献,鼓励国际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加强各方对话以促进该问题的更好解决, 14、申明联合国将不断关注中北非的难民流动与安置问题,并准备审议上文第3条所列措施是否适当,包括届时视有关国家对难民问题的处理情况,根据需要,加强、修改、中止或解除这些措施, 15、强调,如果有必要采取补充措施,则须进一步做出决定, 16、决定继续积极处理此问题。 范文二 介于8月3日,各个国家的讨论,中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印度,加拿大提出对安置气候难民的解决方案。 结合巴西,瑞士等国家对于开辟新土地以为安置难民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照联合国分配,得出解决方案,步骤如下: 1.由联合国发出提议,并尊重各个国家的意愿,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可以选择,是以资金资助开辟和建设新的土地以安置难民,或是以本国之力接受难民,以资金资助的国家必须拿出联合国理应分配给他的难民所需金额的总值,以及一定百分数的联合国从其他国家手中买取土地的手续费。 2.补充第一条,联合国会参照各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情发展来分配各个国家应接受的难民总数,联合国一定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进行分配,请各国监督。同时介于现在社会上以没有无领土主权并且可供于人类居住的土地,联合国会用意向于资助国家的资金向国土大国进行租赁(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保证被租赁国的领土完整,所有被分配去租赁国的难民必须学习当地的法律并严格遵守,如有严重伤害

国际劳工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国际劳工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加强职工教育、促进性别平等、实现体面劳动研讨会 与会人员名单 上海世博园,2010年7月8日 序号 姓名 单位及职务 全国总工会 1 倪建民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2 李守镇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3 彭勇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副部长 4 刘迎祥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 5 胡家康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 6 肖冬 全总女职工部副部长 7 沈琴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 8 徐璐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国际组织处处长 9 李建民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综合处处长 10 倪燕芳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职工教育处处长 11 刘淑萍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综合处处长 12 宋墨铁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办公室调研员 13 李清宜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欧洲处副处长 14 彭艺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新闻处副处长 15 董友斌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新闻处副处长 16 孙建福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办公室副主任 17 杨先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综合处助理调研员 18 王明燕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职工教育处副处长 19 燕晓飞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20 张金亮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干部 21 张成菊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职工教育处干部 22 彭静 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国际组织处干部 各部委 23 戴晓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24 李祥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调研员 25 钱晓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调研员 26 许杏彬 中国劳动科学所助理调研员 27 刘伯红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 28 牟红 全国妇联国际部副部长 29 李亚妮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30 张蕾 全国妇联国际部副处长 31 热娜 全国发展部城市处副调研员 32 刘晓晨 全国妇联交流与合作中心干部 33 刘寒松 中国企联国际部副主任 34 尚晓明 中国企联国际部处长 35 吴琦 中国企联国际部干部 地方工会 36 黄秀芳 北京市总宣教部干部 37 刘 娟 天津市总宣教部副部长 38 牛立杰 内蒙古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 39 金勇男 辽宁省总经审主任 40 李 扬 吉林省总副主席 41 易环宇 吉林省总宣教部干部 42 赵贵国 黑龙江省总宣教部副部长 43 汪兰洁 上海市总副主席 44 丁巍 上海市总宣教部部长 45 沈雄德 上海市总国际部部长 46 朱和顺 江苏省总宣教部部长

模拟联合国一般规则流程

模拟联合国一般规则流程(美国规则) Ⅰ辩论过程 一、点名 Roll Call 在每一个session的第一阶段,主席助理(Rappotuer)会按国家字母顺序依次点出国家名,被点到的国家举起国家牌(Placard),并回答:“present(到)”。主席助理对到场国家进行记录,计算并宣布每个session到场国家的简单多数(simple majority即50%+1)和三分之二多数(two-thirds majority) 二、确定议题 Setting The Agenda 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中,一些委员会有一个以上的议题需要代表们讨论,代表们通过讨论、投票,确定出优先讨论的议题。以下是主要的讨论和投票流程: Step 1:一名代表动议(Motion)先讨论议题A(仅为假设,也可先动议B) D (Delegate) 1: Delegate of XX motions to set the agenda. C (Chair): Delegate, it’s in order. C: Are there any points or motions on the floor? D2: Delegate of XX motions for Topic Area A first. Step 2:主席确认对于该动议是否存在赞成和反对的意见。如果无赞成则直接进入对议题A的讨论,如果无赞成则直接进入对议题B的讨论,但通常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C:Is there a second? (有代表举牌,则进入下一步,无代表赞成,则直接讨论B)Step 3:如果委员会中对于动议同时存在赞成与反对意见的,那么主席将从赞成的反对的双方分别随即点出若干名代表进行交替或连续发言(发言代表的人数根据不同会议而异,通常为2-3人,也可由主席团酌情而定) Step 4:在关于该动议的辩论结束后进行投票。该动议的通过需要简单多数代表的同意,这样就进入到A的讨论;若未通过,则直接进入对B的讨论而不再进行辩论。 三、正式辩论——产生发言名单 The Speakers’ List 代表们确定议题之后,正式辩论开始。主席会请需要发言的代表举国家牌(原则上也就是所有的国家都举牌),并随机点出国家名,代表们发言的顺序即主席点名的顺序,当代表们听到自己国家名被点到之后,便放下国家牌。 D: Delegate of XX motions to open the speakers’ list. C: Delegate, it’s in order. C: All those wishing to speak, please raise your placards. 1、发言 Speeches 每个代表有120秒的发言时间(初始时间,可由代表动议、简单多数通过更改),代表可在大屏幕上看到发言名单。如果需要追加发言机会(国家名未在发言名单上或已经完成发言),代表可向主席台传意向条(page)要求在发言名单上添加其代表的国家,主席会将该过的名字加在发言名单的最后。如果代表已在发言名单上,并且还没有发言,则不能在其发言之前追加发言机会。一旦发言名单上所有国家已发言,并且没有任何代表追加发言,会议直接进入投票表决阶段。 D: XX motions to set the speaking time. XX (time) each delegate. (然后投票决定是否同意此时间,需要简单多数) /D: XX motions to change the speaking time from XX to XX. (此动议的通过也需简单多数) 2、让渡 Yielding 发言若有时间剩余,可将时间让渡。让渡方式如下:

国际劳工标准

国际劳工标准:形式与内容 国际劳工标准,又称国际劳动立法,一般是指由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它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原则、规则。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形式 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国际劳工公约,另一种是建议书。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虽然都属于国际劳动立法文件,但其法律效力是不同的。国际劳工公约经国际劳工大会通过后,提交成员国批准;公约一经批准,成员国必须遵守和执行。而建议书则是提供成员国制定法律和采取其它措施时的参考,不需要成员国批准,因而没有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义务。 从1919年第1届到2004年第92届国际劳工大会,国际劳工组织共制定了185项国际劳工公约和195项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都是采取单行法的形式,每一个公约或建议书只包括某一项劳动问题或问题的某一方面的规定。国际上有人把这些公约和建议书的汇编总称为《国际劳工法典》。截至2005年2月16日,现有国际劳工公约185项中,共得到177个成员国的7259次批准。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 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工

人权利。工人权利又称劳工权益,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处于现代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益。工人权利是一个历史和发展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工人权利的内涵有所不同。 国际劳工立法的目标,在《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中,确定为“只有以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在《费城宣言》中进一步确立为“全人类不分种族、信仰和性别都有权在自由和尊严、经济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因此,国际劳工组织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方式,来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工人权利,改善各国工人的劳动条件,以达到维护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的目标。 三、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和分类 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劳工标准首先关注的是有关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健康,如限制工作时间、禁止妇女和未成年人做夜工、规定最低受雇年龄、规定星期日休息,设立工厂监察制度、防止工业灾害、禁止使用有毒原料等事项;其次是关于实行社会保险、赔偿工人损失,如规定工伤和职业病赔偿、疾病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人赔偿的最低标准和争议处理等事项;再次是关于失业和工资方面的,如设立职业介绍所、规定最低工资等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