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A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药品气味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

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避免沾在试

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

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B.玉石雕刻

C.黄酒酿造D.火药爆破

【答案】 B

【解析】 A、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

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黄酒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

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液体药品D.稀释浓硫酸

【答案】 B

【解析】 A 、用天平称量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B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正确。C、液体药品应该装在细口瓶中,错误;D、稀释浓硫酸应酸入水,错误。故选 B 。

8.安徽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下列是省内四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其过程主要体现的

是化学变化的是()

A.芜湖汽车组装B.铜陵冶炼金属

C.六安水力发电D.淮南开采煤矿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

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汽车组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冶炼金属过程中,生成金属单质,是化学变化;

C、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开采煤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睛】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

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9.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瓷器破碎C.铁锅生锈D.积雪融化

【答案】 C

【解析】

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故 C 错误;D.积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C。

10.央视的“诗词大会”近年来火遍全国,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

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B.日照香炉生紫烟

C.诸葛亮草船借箭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过程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

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选项正确;

B、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过程中,烟雾缭绕,是因为物质的状态改变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选项错误;

C、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选项错误;

D.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 D 选项错误。故选A。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

C.木材燃烧D.汽油

挥发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泪”指的是高温下蜡烛融化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说明化学变化的同

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

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13.用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试管对着人可能伤人,但是不会造成试管破裂,错误;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可能造成液体外溅,错误;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正确;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是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错误。故选C。

1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

《蜡烛的化学史》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

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 1 -2 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

【答案】 B

【解析】

A、蜡烛燃烧时,温度升高,蜡烛会熔化,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正确;

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入的可燃物是蜡的蒸气,而不是水蒸气,错误;

C、蜡烛燃烧时,液态的蜡要气化,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正确;

D、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拿住火柴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正确。

故选 C。

15.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C.云变成雨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

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牛奶变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时,醋酸分别与和

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

变化;

C.云变成雨,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是因为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 C。

16.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 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41 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

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A.透光性好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C.易溶于水

D.见光易分解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硅酸铝玻璃可做手机屏幕,故它的透光性好,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见光不

易分解。故选 A。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称量10.05g固体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酒精灯着火爆炸,故 A 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称量10.05g,故 B 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

之一,故 C 正确;

D、量取 9.5mL 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 毫升的量筒,而不能选用100mL 的,故 D 错误。故选: C。

1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 A

【解析】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符合题意; 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意; 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答案】 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0.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净水B.海水晒盐

C.干冰降雨D.粮食酿酒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

C、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