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建工集团技术管理制度

北京建工集团技术管理制度

北京建工集团技术管理制度
北京建工集团技术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质量管理制度总则 (3)

第二章、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5)

第三章、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6)

第四章、质量例会制度 (7)

第五章、技术交底制度 (8)

第六章、试验、测量设备和仪器管理检修制度 (9)

第七章、搅拌站及计量设置制度 (10)

第八章、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12)

第九章、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3)

第十章、岗位培训制度 (15)

第十一章、工程技术复核制度 (15)

第十二章、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6)

第十三章、材料采购、检验、管理制度 (16)

第十四章、现场材料存放与管理制度 (17)

第十五章、机械存放管理制度 (19)

第十六章、工程质量“三检”制度 (20)

第十七章、砼、砂浆试块制作、养护、试压制度 (21)

第十八章、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 (21)

第十九章、成品保护制度 (21)

第二十章、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22)

第二十一章、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24)

第二十二章、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26)

第二十三章、工程竣工验收制度 (31)

第二十四章、技术例会制度 (36)

第二十五章、施组、措施编制审批制度 (38)

第二十六章、科技攻关与"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41)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技术管理制度总则

一、公司每月进行一次质量综合考评,公司对所属施工项目每旬进行一次质量检查、评比。并建立质量责任制考核奖罚制度,对照质量奖罚制度严格奖惩。

二、施工项目部必须配齐检测工具,并建立台帐,施工班组应做到对施工内容全部进行实测实量,严格按内控指标检查验收。

三、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变更联系工作,做好地基验槽、隐蔽工程验收及其它检查、验收,做好工程中间验收及单位工程综合质量验收。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和竣工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报公司核定。

四、公司实施创优工程目标管理。公司确定的创优工程,其工程开工后15天内由项目部会同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合同要求及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创优目标,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各管理人员制订创优计划和措施,经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统一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加强对质量人员的指导、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维护项目部质量检查人员的威信,真正做到有责、有权。

五、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学习国家颁发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传达、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及时组织参加省及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质量方面的学习班,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技术讲座和指导等。

六、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和环节,做好控制和协调工作,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七、公司要严格项目开工审批制度。工程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必须按公司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填写开工报告和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表一式四份,送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再送相关部门审批,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开工。单位工程开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施工顺序、质量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八、坚持“二级质量检测制度”,对检测结果及时作出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质量统计分析,持续改进工程质量。

九、在建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应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材料员检验验收合格经二次复试合格上报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十、单位工程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质量要求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项目,技术交底中要详细说明,施工时要先做样板,验收合格后再全面铺开。对分包工程必须有书面的技术交底,并应督促分包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项和分部的施工交底。

十一、对技术素质差、工程(产品)低劣的班组和有关人员,质检员有权采取必要处罚措施,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采取制止、纠正、停工整改、罚款直至辞退。

十二、建立质量例会制度,把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交流,群策群力,搞好工程施工质量。

十三、施工现场试块、试件、材料的取样、制作、养护、送检必须按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送检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遵守真实、有效的原则,不弄虚作假,试验结果要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

十四、做好细部处理工作及成品保护工作。单位工程进入装饰阶段后,项目部应采取相应措施,制订有关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观感质量和整个单位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

十五、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前15天上报公司质量部门,进行质量内部预检,对预检中发现的质量弊病,项目部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复验。

十六、积极开展QC活动,抓好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公司质量奖罚制度和质量内控指标,做好质量预控。

第二章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一、各个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上报开工报告。

二、工程开工要具备的条件:

1、施工图审核完毕,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2、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已由建设方组织审查批准。

3、征地拆迁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4、交接桩、施工复测及测量控制网等资料齐全,原地面已复测完毕,并进行了测量放样工作。

5、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和“四通一平”(即供电、供水、运输、通讯和场地平整)工作已经完成。

6、材料、设备、机具、劳力进场就位,相关合格证、检验报告、资质证书等齐全,能满足开工条件。

7、单位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齐全。

8、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措施符合规定要求,安全质量制度建立健全,能满足施工。

三、各工点技术负责人将开工报告有关资料交给资料员,由资料员装订编号并送驻地监理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再报赣龙复线铁路公司筹备组审批,审批同意后才能开工建设。

四、凡是需要赣龙复线铁路公司筹备组审批但未经赣龙复线铁路公司筹备组批准同意的工程,一律不准擅自开工。

五、开工报告采用统一格式,一式八份上报审批。

六、开工报告需签认完全并加盖公章,且不留空白项。

七、工程开工报审表中的开工报告附件,包括试验资料、测量资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批复单等。

第三章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一、工程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每个验收批完成后,项目部质检员必须及时进行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质检员应做好质量检查记录,并应下达质量整改问题通知单,责令相关专业班组进行返修或返工,经返修完工后由质检员进行复检,达到质量标准规定后,应重新对该验收批进行质量

评定。

三、公司技术(质检)部门对公司年度在建工程实行质量巡回监督检查制度(工程实体、工程保证资料等)。

四、各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检查,首先由施工班组自检后,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由专职质检员进行质量评定。

五、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专职质量检查员负责整理分项、分部工程质检记录并上报公司技术(质量)部门核定分项、分部工程质量。

六、单位工程报竣工前,由项目部填报分部、单位工程各类质量评定表(质量保证资料),上报公司技术(质量)部门,经确认符合要求后,报监理及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核验和评定。

第四章质量例会制度

一、工程质量例会召开周期时间:在建工程正常施工期间每月一次例会。

二、工程质量例会主持者:项目部项目经理(工长、技术负责人)

三、参加人员:在建工程各施工班组(其它专业施工班组)。

四、工程质量例会主要内容:(1)、总结过去一月内经项目部管理人员检查各分部分项施工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各分包班组间及专业分包施工队伍间工序交叉合作中所存在的矛盾等。(2)、根据上一月各分项班组所存在的工程程问题充分合理安排下一周施工的工作质量程序,研究施工管理质量对策,切实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的准备工作。

五、通过施工质量例会各分项工程施工的班组长必须认真领会工程

质量例会的内容及会议精神,项目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各分项施工班组长将质量例会精神传达贯彻到具体操作者,使质量例会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六、质量例会记录应有专人记录,会后形成记录文件下发各班组进行贯彻执行。

第五章技术交底制度

一、施工技术交底规定

1、技术交底工作由各级技术负责人组织。重大和关键工程项目必要时可请上级技术负责人参与,或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交底。各级技术负责人和技术管理部门应经常督促检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情况。

2、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有必要更改时应取得交底人同意并签字认可。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发现施工人员不按交底要求施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时应立即劝止,劝止无效时有权停止其施工,同时报上级处理。

3、发生质量、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时,事故原因如属于交底错误由交底人员负责;属于违反交底要求者由施工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负责;属于违反施工人员“应知应会”要求者由施工人员本人负责;属于无证上岗或越岗参与施工者除本人应负责任外,班组长和技术人员亦应负责。

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

在工程开工前,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依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等资料,对班组各级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

⑴、总承包的工程范围及其主要内容;

⑵、设计文件说明、施工图纸设计内容(不含工程数量);

⑶、施工顺序和施工技术方案;

⑷、技术规范要求、使用的工法或工艺操作规程;

⑸、分部、分项质量验收要求和评定标准;

⑹、交底部位工期要求;

⑺、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⑻、施工中保证安全、环保的主要措施;

⑼、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理办法,合同条款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和工期;

⑽、所使用材料的特性、技术要求及节约措施;

⑾、各单位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机械设备组合、交叉作业及注意事项;

⑿、设计变更内容及要求;

⒀、已交底工程项目因施工人员、环境、季节、工期的变化或技术方案的改变必须重新交底。

⒁、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第六章试验、测量设备和仪器管理检修制度

一、对购置的或自制的测量、试验设备,在使用前,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验收,并送国家授权的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对于集团公司能自行校准或检定的,送到公司进行校准或检定。经校准或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计量员(兼)负责在“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上登记。校准或检定判为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使用。

二、对试验、测量装置周期的校准或检定,根据集团公司技术处制定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检计划表”,由计量员配合集团公司负责实施,

到期未校准或检定、以及校准、检定不合格的试验、测量装置不准使用。计量员负责对周期检定结果进行登记。

三、现场经检定合格的试验、测量装置,在试验、测量装置的适当部位粘贴相应的标签,并保护试验、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状态标签。

四、对于试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自校准,填写相应的校准记录,具体执行公司《校准和检定规程》的规定。

五、对实验上、测量装置应由专人保管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六、试验、测量仪器闲置后需封存并在明显部位贴“封存”标记。

七、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搬运、维护和保存期间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第七章搅拌站及计量设置制度

一、搅拌站(点)的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规划进行定位固定,并搭设牢靠的防护棚,周围环境排水应畅通,搅拌点区域范围内的地面应有硬地坪。由持证人员专职负责操纵搅拌机械,应严格按照下列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纵、使用和保养:

混凝土机械上的电动机以及电气等装置的使用,应执行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1、固定式机械应有可靠的基础,移动式机械应在平坦坚硬的地坪上用方木或撑架架牢,并保持水平。当气温降到5℃以下时,管道、水泵、机内均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2、作业后,应及时将机内、水箱内、管道内的存料、积水放尽,并

应清洁保养机械,清理工作场地,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装有转胎的机械,转移时拖行速度不得超过15km/h。检修时应在开关箱门处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全闸”的字样,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代替操纵。

3、固定式搅拌机应安装在牢固的台座上。当长期固定时,应埋置地脚螺栓;在短期使用时,应在机座上铺设枕木并找平放稳。固定式搅拌机的操作台,应使操作人员能看到各部工作情况。电动搅拌机的操纵台,应垫上橡胶板或干燥木板。

4、移动式搅拌机的停放位置应选择平整坚实的场地,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沟渠。当使用期较长时,应将轮胎卸下妥善保管,轮轴端部用油布包扎好,并用枕木将机架垫起支牢。

5、对需要设置上料斗坑的搅拌机,其坑口周围应垫高夯实,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上料轨道架的底端支承面应夯实或铺砖,轨道架的后面应采用木料加以支承,应防止作业时轨道变形。料斗放到最低位置时,在料斗与地面之间,应加一层缓冲垫木。

6、作业中,应观察机械运转情况,当有异常或轴承温升过高等现象时,应停机检查;当需检修时,应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检修。

7、作业后,应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清理;当操作人员需要入筒内时,必须切断电源或卸下断熔器,锁好开关箱,挂上“禁止合闸”标牌,并应有专人在监护。作业后,应将料斗降落到坑底,当需升起时,应用链条或插销扣牢。

8、冬季作业后,应将水泵、放水开头、量水器中的积水排尽。搅拌

机在场内移动或远距离动输时,应将进料斗提升到上止点,并用保险链或插销锁住。

9、混凝土搅拌机操作员应做好日常保养工作。每日上班前应仔细检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下班时应将斗内的残余浆全部清出,并用水冲刷干净。每连续使用100小时应进行一级保养(检查传动轴、制动杆灵敏度、润滑油位和皮带松驰程度等);每连续使用200小时以上应进行二级保养(由专业机械师进行维修和检测)。

二、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

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由所在地的技术监督局下设的计量所进行校验),在工地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由工地专职计量员进行),以确保衡器的精确度。

每次用完后工地专职计量员应用干净的抹布把衡器擦拭干净后加以覆盖防水罩套;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专业工长(施工员)应增加粗、细骨料含水量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配合比(水和骨料的用量)。

第八章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一、图纸会审工作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按工程类别项目部(分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查阅熟悉图纸、了解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参加图纸会审。

二、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由组织会审单位将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详细记录,写成正式文件(必要时由设计单位另出修改图纸),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代表均应签名盖章认可,列入工程档

案。

三、在施工过程中,无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提出的设计变更都要填写设计变更联系单,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建设)单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

四、如果设计变更的内容对建设规模、投资等方面影响较大的,必须由公司审批后报送相关主管部门。

五、所有设计变更资料,包括设计变更联系单,修改图纸均需文字记录,纳入工程档案。

第九章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一、施工图现场核对的目的

为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和结构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各种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施工图纸自审。通过现场核对可以澄清疑点,消除设计缺陷,统一认识,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施工图现场核对是一项施工准备阶段重要的工作。

二、施工图纸现场核对的程序

1、现场核对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核对前项目经理应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认真、全面地查看施工图,弄清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核对图纸的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是否相符,熟悉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等重要环节。

2、现场核对

工程部负责组织现场核对,其主要内容是:

(1)各项计划的安排、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

(2)掌握设计内容的技术条件,弄清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3)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气象、岩土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4)核对路线中线、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

(5)构造物与电讯、管道及其它建筑物的互相干扰情况和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

(6)对地质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7)施工方法、运输方式、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8)临时房屋、电力、电讯设备、临时供水、供电等场地布置是否恰当。

(9)各项协议书等文件是否完善、齐备。

(10)明确建设期限,包括分期、分批工程期限的要求。现场核对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根据批复的修改设计意见进行施工测量、补充图纸等工作。

3、现场核对记录

图纸经过现场核对后,现场核对组织者应将现场核对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需及时解决的建议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图纸现场核对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主持人及参加审核人员名单等。对现场核对提出

问题,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请求设计部门尽快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

第十章岗位培训制度

一、培训工作力求做到“三化三实”即“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实际、实用、实效”。

二、各项目部应根据培训计划及职工的排班情况科学安排培训。职工应按时参加培训。

三、每次课程结束后,项目部将安排考试。考试的形式为书面答卷结合口头问答及岗位抽查。岗位抽查指项目部就所讲授的培训内容是否被学员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行随机考核。

四、凡每次考试不及格者,不得上岗。待重考合格后,重新上岗。考证优秀者将视情况予以奖励。

第十一章工程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项目应根据单位工程具体情况定,但下列项目必须复核:

一、放样、定位(包括桩定位)、基槽(坑)标高、深度、尺寸。

二、各层的标高、轴线、砖砌体皮数杆、模板的轴线、断面尺寸和标高

三、预制构件、预埋件、预留孔。

四、砼、砂浆配合比(作为计量资料)。

五、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

六、技术复核后,施工员应立即填写复核记录和自复意见,报监理(建设)单位复核认可。

第十二章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隐蔽工程应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人员组织检查验收。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原材料规格、型号、数量、部位及实测合格率,对不符合规范要求、企业标准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的,由施工班组限期整改,并通过复检。

2、在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人员检查合格的基础上,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检查,对不合格项由施工班组限期整改,并通过复检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按有关规定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到场验收的部位,由监理公司通知和安排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公司开具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同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由施工员(技术员)填写,参加验收的责任人员签字(设计、监理、业主、施工),并加盖公章,重要分部或特殊部位的验收还需有隶属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盖章,并由资料员存入工程技术档案。

第十三章材料采购、检验、管理制度

一、材料进场必须有材料员、仓管员、质量员到场进行验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

二、钢材、水泥、砖、防水材料等原材料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还应及时做材料标识和复试工作。不合格材料由材料员与供货方交涉,办理退货、调货、索赔工作。

三、各种材料的领用,发放必须持有施工员签发的材料领用单后,

仓库保管员方可发放有关材料。

四、各种材料进场后至使用前均要挂设过程标识,明确检验状态,表明该批材料是否为待检品、不合格品或合格品,以便使用。

五、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不同材料分类堆放,并根据不同性质做好防水、防火、防潮、防热等保护工作,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门仓库、专人保管、登记和领用。

第十四章现场材料存放与管理制度

一、建立对进场材料的检验制度:

在组织材料分批进场时,除按规定时间及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堆放区域外,还必须对材料的名称、规格、品种、数量、质量、日期、价格进行检查与验收。防止交货短少、损坏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场,造成积压与占用场地。在验收中要做到:

1、必须根据进场材料验收单上的品种、规格、数量分别采用清数、量方、检尺、过磅等不同方法,逐一进行验收,并根据实际验收情况作好记录。经过验收的材料要成垛、成方、进库堆码。

2、必须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国标、部标或其它标准)严格验收。水泥、钢材要做到随料附证,无质量证明的不予验收,并在未取得合格证之前,任何工程部位都不能使用。

3、各种构、配件进场验收时,要按照加工计划的品名、代号及外形尺寸逐一核对验收。检验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向送料人和承运人提出询问和查对,在未查清前,不得随意使用,以免造成质量事故。

4、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要逐日做好进场情况的详细记录,待验收后,

分品种、规格、数量等记入相应的明细账内。

5、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及时处理。基本要求是执行:质量不好照退,数量不足照扣,运输有损坏照赔等制度,采用经济手段把好材料进场关。

二、材料实行按定额用量供应制度:

现场材料的使用必须以施工定额为依据,以单位工程为单位,按分部分项工程限额领用材料。为此,特制订如下领用制度:

1、为了对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监督和检查,促进班组核算,在限额领料单上注明班组完成该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用的材料限额数量,为班组实行干前预算,干中核算,干后结算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当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督促班组办理剩余材料退料手续。

2、对不能实行定额供应的材料和工具,如脚手架、模板、夹具、高凳、跳板等,一律按租赁办法供应,使用阶段由班组负责保管,完工后,进行清点,超过损耗部分查明原因要负经济责任,对节约部分要实行奖励。

3、对分部分项工程共同使用的材料如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则建立搅拌站集中供应,按限额发牌子领料。根据牌子收回数量进行用料结算。

三、建立材料存放与进出仓台账管理制度:

除大宗材料露天堆放,不设置仓库外,其余施工所用材料物资到达现场后,都要通过验收,存入库房。做到:存放有序、零整分开、帐物对号、固定存放。为此,特制订如下仓库管理制度:

1、收料必须严格手续,做到无单不收料、无单不做帐,根据进场凭

证进行验收登帐。

2、材料、物资在仓库保管中,要做到:不潮湿、不发霉、不生锈、不腐烂、不燃不燥,确保物资完整无缺,不发生差错和损坏。对贵重物资要有专库柜加锁,对危险品要隔离存放。

第十五章机械存放管理制度

一、人机固定制度:

1、生产工人是施工机械的操作者,对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保养负有直接责任。

2、实行人机固定制度,使现场施工机械的保管、保养工作落实到人。

3、能够按专人、专管、专用的机械设备都采取人机固定,对集体共同使用而不能按人分工的机械设备则实行机长负责制。

4、凡固定在班组使用的施工操作机械,如木工机械、水电工机械等,则在班组内分别实行操作岗位负责制;对不能实行上述负责制的机械设备,则应设专职的保养工保养。

二、岗位责任制度:

1、在岗工人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来操作。

2、尽可能的提高机械使用率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消耗。

3、人人都要爱护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保养规程。

4、保管好原机零件、部件、附属设备、随机工具;做到完整齐全,不丢失、不损坏。

5、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写好机械设备的运转记录。

三、例行保养制度:

1、操作人员在开机前、使用中、停机后必须按规定的项目和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的检查和保养。

2、班前及班后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清洁、检查、润滑调整、紧固、防腐等例行性工作。

3、通过例行保养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并减少故障的发生。

四、定期保养制度:

1、机械设备运转到所规定的定额工时时,要停机进行保养。

2、保养周期根据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经验而制定。

3、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单机效率,必须加强维修保养。

4、严格按照设备的保养间隔期,依据规定的作业的范围和要求,执行维修保养。

第十六章工程质量“三检”制度

一、自检: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要求进行自检,并经班组长验收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施工员应督促班组长自检,为班组创造自检条件(如提供有关表格、协助解决检测工具等)要对班组操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

二、互检:

工种间的互检,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组长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交接检查表,经双方签字,方准进入下道工序。

上道工序出成品后应向下道工序办理成品保护手续,而后发生成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