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消费趋势

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排序依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这5项能源为美国国内生产生活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动力。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最近的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7年达到峰值101.315Q Btu后,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95Q Btu。美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2007年至 2012年期间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国内能源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最终使得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在此时间段内下降了6.13%。

美国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各有偏重。根据2011年数据,交通运输业中石油是最大的能量供给来源,所占比重达到93%。

在工业生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平分秋色。美国的居民能源消耗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的变革,天然气在居民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绝对多数地位达76%。发电领域煤炭仍然是最大供应来源,但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日后可取代煤炭的强劲对手。

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表明2002至2010年制造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能源总耗/GDP)均有大幅下降

文献来源: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Show Large Reductions in Both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between 2002 and 2010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数据表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到2010年下降了17%(图1),而制造业同期产出总值仅下降3%。数据表明,单位产出值的所耗能源发生了显著下降。能源强度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了能源效率的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图1:全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

2010年,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1%,制造业包括能源密集型产业(炼油、化工、铝、钢铁、纸张、木材产品及食品制造),以及相对较少的能源消耗型产业(防止、皮革、服装、家具、机械及电气设备制造业)。

美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作为燃料,二是作为原料。作为燃料的能源消耗包括所有用于供热供电的能源消费,而作为原料所消耗的能源则包括一切除供热供电目的外的能源消费。

2010年,美国制造业所耗燃料能源超过14Q Btu,与2002年的水平相比下降了13%。图2显示了五大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能源消费,这五大产业的能源消费占整个制造业的81%。其中,石油及煤产品和

食品制造业的所耗燃料能源从2002年到2010年增加了3.5%。

图2:2002-2010年全美制造业所耗燃料型能源下降13% 2010年,美国制造业中非燃料能源的使用非常巨大,约有6Q Btu,超过了全国所耗能源的6%。尽管几乎所有的制造商使用能源作为燃料,但99%的非燃料能源的使用仅发生在三大制造领域:原生金属、化学制品、石油及煤炭制品。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制造业的产出从2002年到2010年之间下降了3%,但也不乏产出有所增长的产业。比如,同期石油及煤炭制品的总产出就增长了3%,食品制造业的总产出则增长了5%。然而在同一时期内,两个产业的员工数量均有所下降,石油及煤炭制品的就业人员减少了6000人,食品制造业的就业人员数则减少了115,000人。人员的减少以及总产出的提升标志着这两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二、消费结构

自2008年以来,交通运输、生活住宅、商业活动领域的能源消费保持相对平稳及略微下降的趋势。在2008年的陡然下落后,工业耗能量在2010年至2011年得到相对回升。从历史上来看,工业领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者,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能耗差距已逐渐缩小。

(一)制造业

文献来源:

Early-release estimates from the 2010 MECS show that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decreased between 2006 and 2010

根据2010年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初步估计,全美制造业的能源总耗由2006年的21098Q Btu下降到2010年的19062Q

Btu,几乎下降了10%。调查报告显示,制造业能源总耗自1998就呈现下降趋势。整个制造业能源消耗的下降标志着不同种类的能源需求在下降(图1)。

年度制造业产出指数表明,2006年到2010年制造业能源消费的下降,反映了同期工业生产的速度放缓。

工业能耗占全美三分之一

文献来源:

Industries consumed more than 30% of U.S. energy in 2011 美国工业的能源消费主要为三大领域:非能源密集型制造业、能源密集型制造业、非制造业(见下图)。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报告显示,工业受到经济衰退的强烈影响,下图为2006年(经济衰退前一财政年)与2011年的能耗结构比较。

(二)化学工业

文献来源:

Chemical Industry Analysis Brief

化学工业是美国经济的基石,它负责将原材料如石油、天然气、

空气、水、金属和矿物质转换成各类产品。化学制品是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关键材料,同时也是全美经济领域中的各类工业产业的原料来源。

化学工业是制造业中得第二大能源消费用户。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NGL)是化学工业的主要能源来源。包括燃料及原料的使用在内,化学工业的能源消费占全制造业的29%(图1)。

与1991年相比, 2002年化学工业的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加了1.4QBtu,这11年来的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8%,其中半数的增量(736Q Btu)产生于1994至1998年之间(图2)。

大宗化学制品所耗能源占全美5%

文献来源:

Bulk chemicals industry uses 5% of U.S. energy

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量占全美总能耗将近三分之一,2012年全年工业领域共消费能源31Q Btu。这些能源消费多数为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其中就包括了大宗化工制品制造业,此产业需要巨量的能源以生产大量的基本化学制品、塑料制品以及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2010年,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大宗化学品约占全美5%的能源使用,并贡献了1.4%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于与经济发展的互连以及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化学制品业产业的内部改变并不一定能从这些数据反映出来。但从长远来看,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报告显示,大宗化学制品制造业对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贡献越来越弱,EIA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宗化工制品制造业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将会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率(见下图)。

(三)钢铁工业

文献来源:

Steel Industry Analysis Brief

美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费主要以天然气、煤炭及焦炭作为燃料,是制造业最大能源消费者之一。钢铁工业的能耗将近占全美制造业总能耗的6%(图1)。

美国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1991年至2002年,钢铁工业的总能耗下降了38%;1998年至2006年钢铁工业的总能耗下降了34%(图2)。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和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报告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的下降与能源强度、生产价格及生产指数的下跌是相一致的。

(四)冶金工业

文献来源:

Metallurgical industries are key parts of energy-intensive manufacturing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2010年金属制造业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4%,同时贡献了全国0.6%的商品及服务产值。金属工业包括了铝的初级制品、铁、钢、大宗日用品的制造,如钢板及钢管等专业化产品。

近年来在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水平相对平滑的情况下,铝行业的能源消耗呈下降趋势。过去十年间,除08至09年经济衰退导致的产出大幅下降以外,这两个行业的产出水平都相对平稳。

由于供应链内部的相互联系,金属工业的内部调整具有广泛的经济影响。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报告预测,未来20至30年,金属工业的能源消耗以及总的经济产出将会持续下降。但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铝行业及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及产出水平将仍会持续加速。

(五)水泥工业

文献来源:

The cement industry is the most energy intensive of al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能源消费占全美制造业总能耗的二分之一。虽然水泥工业的能耗量仅占全美总能耗的0.25%,然而它仍是制造业领域能源消耗强度最大的行业,因为它的能耗水平是其产出水平的10倍。就平均来看,其他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能耗至多不超过其产出水平的两倍。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报告表明,水泥行业对能源消费及国民经济的贡献将持续增长(见下图)。

(六)食品及造纸业

文献来源:

Food and paper account for 3.4% of nation’s energy use

2010年,食品制造业及造纸工业占全国总能耗的3.4%,产出占全国货物及服务总产出的3.3%。

近年来,美国食品制造业的产出与能源消费趋于平缓,然而在过去十年中纸浆及造纸业的产出与能耗水平则呈下降趋势。食品制造使用能源较少,但根据其产品的不同属性,能源的消耗强度不一样。例

如,玉米研磨与糖的生产就比乳制品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要大。

从长期来看,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报告显示,这两个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将会降低,但能源的消费则会持续增长(见下图)。

(七)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消费趋势 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排序依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这5项能源为美国国内生产生活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动力。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最近的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7年达到峰值101.315Q Btu后,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95Q Btu。美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2007年至 2012年期间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国内能源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最终使得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在此时间段内下降了6.13%。 美国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各有偏重。根据2011年数据,交通运输业中石油是最大的能量供给来源,所占比重达到93%。

在工业生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平分秋色。美国的居民能源消耗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的变革,天然气在居民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绝对多数地位达76%。发电领域煤炭仍然是最大供应来源,但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日后可取代煤炭的强劲对手。 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表明2002至2010年制造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能源总耗/GDP)均有大幅下降 文献来源: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Show Large Reductions in Both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between 2002 and 2010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数据表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到2010年下降了17%(图1),而制造业同期产出总值仅下降3%。数据表明,单位产出值的所耗能源发生了显著下降。能源强度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了能源效率的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碳关税方面,星野泉、崔景华XXXX年介绍了1975年开始美国颁布的与新能源税收相关的法案,XXXX年开始的税收改革过程,并详尽地介绍了对传统能源税收上增加和新能源的税收扶持,通过对比指出国内税收优惠体系对待完善,应该加强在新能源投资,增值税优惠等领域的优惠力度,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税务负担,考虑引入环境税和碳排放税,在发展中实现税收和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关于碳关税重要性的论证上,美国的阿兰·V尼斯XXXX年将经济学和能源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空气、水、闲置土地也并非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可耗竭能源最优利用方式的函数论证方法以及能源、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成本、能源价格、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能源环境关系体系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陈清泰、吴琏XXXX年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新能源从法律法规、参数标准等行政手段和税收、贷款、基金支持等经济手段两个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最后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国家高度来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提高全民对新能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口号;制订一套新能源发展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增加前期政府投资力度,推进行业技术、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本课题主攻方向 通过对比中美能源的发展情况,来研究中美新能源合作机遇与现

状,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政策重心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虽然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两个能源消费国,中美两国有着合作的良好前景:对新能源产品拥有共同诉求,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生产分工和技术出口的产品管制将成为未来双方合作的一大障碍。 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第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新能源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完善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介绍了新能源的含义和行业发展情况,新能源特征、种类、发展规模和在能源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说明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 第三介绍了中国和美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情况,分别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世界排名等角度,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客观的评析了目前双方的发展程度,通过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介绍了中国和美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多个角度对中美能源政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通过对比并结合政策发展理论,说明了我国能源方面的不足之处. 4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1. XXXX年前,发现和采集火种让人类告别了原始狩猎时代而步入了以木材为主要能源的农业文明时代;18世纪,煤炭作为主体能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美国能源部所属的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所属的国家实验室 艾姆斯实验室(Ames Laboratory) 地址:Lowa State University,Amer,IA50011 研究领域:该实验室是能源部与衣阿华州立大学联合管理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包括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物理学基础研究以及面向目标的研究计划。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计划是材料科学计划,这一计划的中心是新材料的制备、提纯、化学特性表征和结构识别,其次是材料的化学。物理及机械性能的评价与分析。其他研究计划包括:化学分析计划:化学及化学工程计划;材料以及机器、结构元件的无损检测开拓研究。 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地址:9700 S.Cass Aue,.Argonne,IL60439-4837 研究领域:该实验室是能源部与芝加哥大学联合管理的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研究、重点是核能及其他先进能源技术;基础科学,重点是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及环境科学与技术。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高能物理学、核物理学、核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和地球科学;聚变反应堆研究计划集中在两大方面:液态金属反应堆技术和先进反应堆技术;生物研究包括人体放射生物学;低剂量辐射效应、癌作用及化学诱变等;环境研究包括废物管理;大气物理学、分子物理学与化学、检测仪器开发以及环境的综合评估等。 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所(Broodhaver National Laboratory) 地址:Upton,NY11973 研究领域:该所由能源部和大学联合体共同管理。主要任务是设计、建造和运用来研究物质基本成分以及各成分特性与相互作用的大型综合研究设施,研究主要侧重在高能物理学、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其中包括研究能源生产与利用过程中化学物质及辐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此外,该所还从事旨在解决具有国家意义的能源系统问题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地址:P.O.Box 500,Batavia,IL60510 研究领域:该实验室是能源部针对计划的研究机构,由美国及加拿大的54所大学组成的大学研究联盟管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和探索基本粒子物理学,以扩大和加深对物质基本结构的了解。与此任务有关的研究活动包括改进加速器设计,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吴蔚 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是最重要的资源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高科 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不仅推动了时代的变革而且前瞻性地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国经济在取得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旧产业的逐步衰亡和新兴产业的产生产业 结构演变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1 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使经济得以实现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根据著名的配第 克拉克定理随着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进一步指出随着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不断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份额将不断增加根据这一定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取得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否顺 利地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是决定一国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重要的 2 技术进步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源配置和使 用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效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转移向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而实现的经济总生产率的提高包含了结构转变的成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变化提高了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二是技术进步导致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出现差异促使资源从其他部门不断流入该部门从而推动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各国经济中更多的有形 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在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无形投资越来越重要作为与劳动资本并列的一个生产要素知识对生产率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出现使技术进步对世界变化越来越被人们感受到新增长理论认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 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服务业特别是其中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知识型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技术对产业结构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创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二是由于改良技术的使用导致现有产业改造更新和发展这两者的合力不仅会成为导致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宏观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对于 90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就可以把握美国经济增长的走势 二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1 1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从技术范畴考察高技术是高层次的核心的前缘的先进的尖端的技术 回顾科技发展史一般认为高技术领域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中叶高技术不等于高技术产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美国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启示

美国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 举措与启示 为了引领美国经济走出危机,化危机为机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政府近几年来发起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清洁能源复苏战略。这些战略举措近期有望创造新工作岗位,长远来讲,可以奠定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部署是美国占领新的制高点,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的强大动力。 一、美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 1、可再生能源。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目标是要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2015年1月1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为 43.8吉瓦。美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0年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或超过80.6吉瓦。因此,美国政府为提升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向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先进能源制造方面投入 230亿美元。这笔资金有望创造253000个工作岗位,并撬动私营部门新增43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新增469000个工作岗位。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为可再生能源融资提供了便利和支持。根据美国风能协会的报告,有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的投入,在风能领域的私人投资将会更多。以前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风能企业的开发项目可以获得 40%—50%的贷款支持,而有了政府资助,风能企业可以

获得70%—80%的贷款支持。美国政府承诺,到2010年底,将支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增长15吉瓦,足以为400万至500万个家庭供电。美国也致力于提高风轮机、太阳能板及其它可再生能源部件的制造能力。美国还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范围扩大到外大陆架。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估计,仅外大陆架的风能的开发就可以为美国提供1900吉瓦的清洁能源。 2、新能源汽车和未来的车用燃料。联邦政府承诺投入160亿美元,用于能够改革交通运输业的项目,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电动汽车以及为新型汽车提供电力的基础设施和新型清洁燃料。美国目前没有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厂,先进电池生产能力几乎为零,先进电池和电动元器件生产厂只有两家。美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电动汽车生产厂要达到7家,有30家新型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厂全部投入运营,并具备足够的先进电池生产能力,以便每年为5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动力。 政府也在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美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不足500家,到2015年,要在12个城市建设10000多家充电站。 3、智能电网。美国政府致力于发展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现代化改造。智能电网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监测到断电的可能性,必要时更改供电线路。通过智能电网项目,可以降低用电成本,提高可靠性。智能电网还可以使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并控制他们的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5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 2016.8 听说前一阵宝宝们都很忙,忙着看奥运数金牌聊八卦,宝宝们确实不容易。说到本次奥运会,巴西人民“绿色环保、拯救地球”为主题的开幕式真是相当“走心”!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清洁能源“点亮”里约奥运。作为能源人,众亲们知道巴西为什么有底气打出这样的主题吗?趁着这个机会,小编带众位亲看看世界能源消费格局。 信息速览 1.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低于过去15年2.3%的年平均增长率。 2.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占比创2005年以来最低记录;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最高,消费量同比增长15.2%。 3.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 4.能源消费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5.巴西能源消费排名第8,其清洁能源比重高达33.4%。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 世界能源消费增长:1.0%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约187.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低于2014年1.1%的增长率和过去15年2.3%的年均增长率。 世界煤炭消费下降:1.8%

2015年,世界原煤消费量54.9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低于过去15年3.2%的年均增长率。原煤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9.2%,创2005年以来占比最低记录。 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15.2% 2015年,世界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5212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接近过去15年14.1%的年均增长率。非水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8%,同比增加升0.3个百分点。 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前十的国家如下(亿吨标准煤)。巴西排名第八位,跟您的预想有差距吗?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占总量的65% 排名前10位的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22.7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 中国消费占比最大:2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约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3%。 俄罗斯消费下降最快:3.3% 2015年,俄罗斯能源消费量9.5亿吨标准煤,居第四位。俄罗斯能源消费量同比减少3.3%,在十大能源消费国中,增长率最低。 能源消费结构 原油还是能源消费冠军,占比32.9%;亚军是煤炭,占比29.2%。有些宝宝可能要说了,煤炭和原油差距不大嘛!但熟悉能源形势的亲,

综述世界新能源的状况

一新能源的特点 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各种方式利用新能源。早在公元前,就出现了风力转动风车的装置。当前对新能源概念的阐述尚存在诸多争议,但总体上新能源被定义为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之外的各种能源。新能源大体可划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大类,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主要特点有第一新能源是清洁的环境友好型的能源,以氢能为例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以外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燃烧生成的少量氮化氢如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第二新能源种类多储量大发展潜力大,尤其是其中的可再生能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三新能源为各国提供了多种能源选择,各国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化石能源在世界上分布不均常常引发竞争甚至争端,而新能源种类多分布广各国可以因地制宜开发符合本国国情的新能源资源。 二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1.美国 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国家不能匹敌的。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令世界瞩目,奥巴马上任以来开发新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一直是其能源政策的核心。奥巴马提出要在2012 年使美国电力供应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2009 年2月奥巴马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据报道,其中600多亿美元将被投入新能源领域。4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证实,,将从经济刺激计划中拿出9500 万美元用于风能研发。5月朱棣文又表示将加大对核能的研发,从全国的核能研究项目,选出71个大学核能研究项目.,在3 年内拨款4400万美元.能源部还将提供总额290 万美元的核科学及核工程奖学金,对那些从事核能研究的优秀的在校学生进行奖励.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拥有104 座核电, 站电占该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9%.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 2007年美国核电发电量达到8.065亿千瓦时.美国的核电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正在主导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 2.欧盟 欧盟一直是环保和防止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因此欧盟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希望使用新能源来帮助解决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并在相关法律和规则的制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08年欧盟出台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将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紧密结合,其核心内容“20-20-20”中的一个“20”就是指,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 的约束性目标,其中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目前欧盟已有上百家致力于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工作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正在向各领域推广,并逐渐走入民众生活。欧盟在以植物分解方式生产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正在采取鼓励政策以降低成本并进行技术推广,通过给使用绿色能源与节能设备的用户以资金补偿或奖励来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相关措施,已在大部分成员国开始实行。 3.日本 日本传统能源蕴藏匮乏,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寻找突破口。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普及工作. 发展至今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利用最多的国家,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着手制定了绿色新政构想政策加大向节能技术及产品开发普及领域的投资力度。日本尤为重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世界上太阳能发电的专利主要都由日本厂家掌握。到2005年底日本累计安装使用太阳能发电量就已达到142万千瓦占世界市场的44%。生物发电是日本另一大新能源。岩手县的一座牛粪 发电站已投入商业使用,成为日本第一家生物发电站。风力发电设备的建设也在日本全国展开。

世界能源结构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展望(2010) 未来15—20年,中东、拉丁美洲、里海地区、俄罗斯和西非、北非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能力的主要增长地区。国际能源贸易量将继续增加,管道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能源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将深入进行,能源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国际合作将加强,相应的技术创新将继续取得进展,能源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世界各国能源结构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 1)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 2)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德国40.6%,法国37.9%,英国35.4%,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亚36.3%。 3)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罗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国35.1%。 4)化石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核电及水电,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6.8%,法国核能占40.1%,韩国核能占13.8%,乌克兰核能占13.8%,加拿大水力占13.0%,巴西水力占19.8%。 5)世界前20个能源消费大国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个,占第二位的有6个,占第三位的有9个。

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 2、世界能源发展展望 1)到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燃料将占90%。 2)随着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量的增长,世界煤炭消费量将增加50%,未来50 年,世界能源结构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煤炭将重新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达28.1%,将超过石油(26.9%),重新成为第一能源。 3)到2020年,三分之二的煤炭消费由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消费,而目前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和非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煤炭消费比例各为50%。 4)到2020年,世界发电量将以平均2.7%的年率增长。 5)在世界发电业中,煤炭仍将保持其主导地位。 6)预计世界将增加300万兆瓦的新发电能力,其中一半以上将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特别是发展中的亚洲国家。需要大约17000亿美元的投资。 7)世界能源利用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持续增长。 8)尽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公布了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提高60%,发展中国家将占此增长的三分之二。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目录 开题报告 (1) 中文摘要 (6) 英文摘要 (7)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9) (一)选题的背景 (9) (二)研究的意义 (9) 二新能源介绍 (10) (一)新能源的含义 (10) (二)新能源利用技术 (10) 1、太阳能利用技术 (10) 2、风力发电技术 (10) 3、现代生物质能利用和技术 (10) 4、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11) (三)新能源的现状及问题 (11) 1、太阳能产业发展概

括 (11) 2、风能产业发展概括 (12) 3、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括 (12) 三中国与美国新能源发展情况 (13)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13) 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然性 (13) 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3) (二)美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 (15) 1、美国新能源发展必要性 (15) 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6) (三)中美新能源发展比较 (17) 1、相同点分析 (17) 2、不同点分析 (17) 四中美新能源政策比较 (18) (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现状 (19)

的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近年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坏境持续恶化。 国家发改委徐锭明认为世界能源格局将从现在的“资源禀赋主导”变为“科学技术掌握”,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将替代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决定未来世界的格局。世界各国均把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资金、政策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气候、清洁能源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失败者则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被动地遵从世界经济新的竞争法则,举步艰难。 而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均把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的支柱产业,但相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至今仍不成熟,尚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而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有大量的共同诉求和发展中的互补性,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合则双赢,斗则双输”。所以通过对比研究应当认识到中美两国政府需认识到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自身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政策制度的合理性,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推动新能源的制度健全,并通过制度变革来实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美国能源部的介绍与主要组织机构情况

更多资料请访问.(.....)

目录 1美国能源部介绍及主要组织机构情况 (6) 1.1美国能源部所属主要机构一览表 (8) 1.2美国能源部机构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美国能源部组织机构图 (8) 1.4主要机构详细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国家核安全管理部长办公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科学副部长办公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能源及环境副部长办公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部长办公室下属各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2ITER介绍及主要组织结构. (8) 2.1ITER主要机构设置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ITER组织结构图 (8) 2.3管理部门情况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美能源部系统参与实施ITER 计划的组织架构 (9) 3NIF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介绍及主要机构情况.. (9) 4.1主要职责 (10) 4.2内设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11)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世界能源结构 科学家对21世纪的展望和预测认为,21世纪将有几个主要特点:将会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全球将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并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全球性生态危机在所有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令人恐惧地迅速发展,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缺乏问题加剧,全世界必须使用现有的资源和资金来解决;气候发生全球性变化,自然地分成几个自然气候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加强,全世界将大量应用氢能源和物质技术来消除这些变化的消极后果;开发太阳系的行星和宇宙空间,在地球的条件下利用宇宙技术;由于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免疫能力下降,全球应建立人为地恢复和保护免疫能力系统;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并广泛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保障系统。 由于20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1世纪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自然环境变迁、人口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的供应和保障是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开发和使用经济、环保的能源(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和能源科技永恒的主题。 自1973年中东战争触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能源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期,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持久系统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估计要经历100年的时间。因此,在未来的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导,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同时以发展节能技术或产品为基础。 据1995年统计结果表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占27.2%,

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1%,核电占7.3%,水电占2.7%。 石油产量与消费有所增加 1993~1994年间,北美和亚洲对石油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据统计,1994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至29.53亿t(5900万桶/年),这是近五年来石油产量的第一次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1997年10月到1998年3月石油价格下降了4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石油限产,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的利益。 据估测,今后几年内石油产量和消费将分别增加2%,供需前景难以确定。但中东丰富的油田已逐渐达到其生产极限,生产成本将急剧上升,今后石油价格将会增长。这将导致人们寻求更经济的替代能源。 天然气产量增长缓慢但发展前景可观 据1994年统计,全球天然气产量增加了0.3%。美国1995年后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18%,而石油产量却减少了20%;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加了4%。十分可观的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新估算,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世界天然气总量用现代技术经济开采可供人类使用145年。另据法国天然气技术协会预测,从目前至2020年期间,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天然气产量约为21.5万t油当量(约为2.5万亿m3),202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会达到高峰期,可达26.2亿t油当量(约为3.5亿m3)。 煤炭消费仍然持平并略有增长 自1989年以来,全球煤炭消费保持持平并略有增长。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基本持平。美国煤炭产量增至10.3亿t,发电用煤需求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欧盟煤炭消费减少了18%。东欧国家自1987年以来煤炭消费减少了36%,1994年减少了10%,从而导致大部分煤矿停产关闭。俄罗斯到1995年仅煤炭工业债务就达3.2亿美元。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费则增加了一倍多。 1990~2010年间,就一次能源的消费而论,煤炭在所有能源中的地位仅次于石油。在此期间,煤炭的消费量预计将会增加,从1990年的517Mt上升到2010年的6551Mt(百万吨)。根据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和能源利用强度的趋势,2010年全球的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5840Mt~7379Mt之间。在20世纪80~90年代,煤炭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略上升26%~27%,但这一比例预计在2010年将会回落到25%。 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煤炭生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煤炭生产成本昂贵;二是发展煤炭业对人和生态会产生巨大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 蒲玉梅(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自1790年美国开始工业化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开始展开,工业的加快发展以致占据主要地位已成为必然趋势。美国通过其农业商业化、制造业的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及扩张等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也为美国日后经济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美国;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学术界多有研究美国工业化的成果出现。其中有关于各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比较,有西部开发中的工业化发展情况,也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经济学分析。其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都很少具体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的关系。美国自1790年开始工业化以来,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旧的产业结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持经济的飞速发展,于是新的工业部门不断涌现,新的组织形式也随之产生,美国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必要性、过程和影响的分析,进而揭示由工业化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怎样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首先,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以旧代新的过程,当旧的工业部门所生产的主要产品不能满足工业化时期人产的生活需求时,新的工业部门就随之产生了,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也就开始了。1790年塞缪尔·施莱特从英国引进新式纺织机,并在罗得岛建立了第一座棉纺厂,美国工业化就开始了。“当时美国几乎没有制造业。在面积超过6.8万平方英里的华盛顿准州,只有52家制造业企业,佛罗里达州也只有185家企业。全国大约只有2万家锯木厂,平均每年每家生产价值4750美元的木材。类似的,全国有14000家面粉厂、7500家铁匠铺、以及超过3000家四轮马车和二轮马车制造厂。”[1](P456)当时的工人们都在这些小工业化地区工作。从铁匠铺到面粉厂,许多行业都是为农业部门服务的。而在棉花、木材、面粉、皮革、和毛料衣服这些增加值最高的行业里,都只对基本产品进行一次加工。其他行业主要生产工业化以前的家庭作坊生产的产品,如靴子和鞋子、纺织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钢铁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采矿业等等。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俾斯麦钢铁厂的头20年经营中,美国铁路公司购买了它的大部分铁轨。1840年后,美国的报纸、期刊需求飞速增长,对纸张的需求也日渐急迫,而造纸业中的亚硫酸盐工艺就标志着化学工业的兴起。硫酸又逐渐成为一系列正在迅速发展的产品的重要成分,于是化学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第二,工业化以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组织的变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已经势在必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规模逐渐在扩大。它的扩大也诱发了组织变化。在经济组织的这一转变中,劳动工资变化了,投入和产出的检测手段急剧变化了,技术变化的激烈程度提高了。对此钱德勒作了如下述评:“因为新的大量生产工业成了资本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工业。它引起了固定成本的增加和充分利用其机器、工厂和管理人员的迫切需要……资本—劳动比率以及经理—劳动比率的变化,也产生了一股压力,要求把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的作业结合于一家工业公司之内……公司都已成为多功能和多单位的企业了。他们介入了制成品的营销以及原料和半成品的采购(常常还涉及它们的生产)……他们所管理的是从原料供应者开始,经由所有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一

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联系方式: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52813302.html,/contacts/ 电话:303-275-4090 (Public Affairs) Golden, Colorado Laboratories and Offices(科罗拉多州)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1617 Cole Blvd. Golden, CO 80401-3305 电话:303-275-3000 Washington, D.C. Office(华盛顿特区)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901 D. Street, S.W. Suite 930 Washington, D.C. 20024-2157 电话:202-488-2200 简介: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 is the nation's primary laboratory for renewable energy and energy efficienc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NREL's mission and strategy are focused on advanc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and our nation's energy goals. The laboratory's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support critical market objectives to accelerate research from scientific innovations to market-viable alternative energy solutions. At the core of this strategic direction are NRE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petencies. These areas span from understanding renewable resources for energy, to the conversion of these resources to renewable electricity and fuels, and ultimately to the use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 and fuels in homes,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vehicles. The laboratory thereby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our nation's goal for finding new renewable ways to power our homes, businesses, and cars.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是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任务和策略集中在美国能源部和我们的能源目标。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的核心目标就是加速科技创新研究来创造可靠、可替代的能源方案。策略的核心是实验室的研发能力。从理解可再生资源到这些资源转化为可再生的电力和燃料,最终实现新能源电力和燃料用于家庭、商业建筑和车辆。因此实验室对国家找到新能源方法来推动家庭、商业和汽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