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肃州区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肃州区委党校孙伟祥

教学目标:

全面、准确地把握设施农业的基本内涵;基本了解肃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科学举措;最终为学员创设一个开拓思维、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交流平台。

教学重点:

引导学员更好地解放思想,科学而辩证地认识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集中学员智慧,共同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大计。

教学方法:

系统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图文展示)

春节来临,在肃州区农村处处洋溢着增收的喜悦,一排排蔬菜温棚错落有致,菜农忙着采摘装车,一座座高标准的暖棚圈舍整齐划一,膘肥体壮的牛羊撒着欢儿,……2010年,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肃州区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加755元,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了7013元。

近年来,肃州区按照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立足区情,超前思维,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积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指导、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出了一条在传统农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新路子,与中央、省、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不谋而合,为千家万户建立稳固的增收支柱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一、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设施农业及其分类(课件展示)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对设施农业做出了准确的定义——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

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二)我区设施农业的建设情况(实证分析)

肃州区设施农业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养殖暖棚等三种类型为主。具有代表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有以常青花木公司为代表的连栋温室;以总寨沙河戈壁绿丰蔬菜合作社、银达六分五百亩日光温室示范园和百亩滩地温室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日光温室;以泉湖乡四坝村为代表的塑料大棚(拱棚);以金佛寺镇红山堡村、西峰乡塔尔寺村为代表的标准化暖棚养殖小区。

(三)种养结构情况

1.设施蔬菜:2010年,肃州区以经作制种、设施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面积明显上升,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全区新建日光温室2126亩,日光温室总量达到

2.49万亩。建成百亩大棚蔬菜小区15个,种植大棚蔬菜1.68万亩。平均亩产4680公斤,亩产值8750元,亩纯收入6520元。重点产区农民设施蔬菜纯收入占到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2.设施花卉:以常青花木公司为代表,2010年全区设施花卉面积926.5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花卉275.5亩,智能化连栋温室花卉119.5亩,智能温室以生产名贵花卉为主;设施花卉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3.设施食用菌:肃州区是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的最佳生态适宜区之一,主要种植种类有平菇、双孢菇、香菇、金针菇、等10多个品种,面积约1000亩,总产量达到6200吨。

4.标准化暖棚养殖小区:2010年,全区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3个,建成规模养殖场15个,万元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500户,2万元养殖示范户达到1100户,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07万头只,出栏550万头只。

(四)设施装备应用情况(简述)

肃州区设施园艺主要配套使用的设施装备有:卷帘机、制钵机、真空吸附式播种机、起垄铺膜机、嫁接育苗机、多功能田园微耕机、滴灌设施、二氧化碳施肥器、机动喷雾器、反光幕、遮阳网、防虫网、根外追肥器等设备。设施养殖主要配套使用的装备有:秸秆揉丝机、粉碎机、压捆机、制粒机、自动饮水器、挤奶器、取暖装置、换气装置、消毒设备、青贮池、氨化池等设备。近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用于畜牧养殖的秸秆加工设备和日光温室配套的卷帘机增速很快,大大地降低了设施农业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效益。

二、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分析

(一)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空间优势明显。

肃州区地域辽阔,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富集,光热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全区总耕地面积63万亩,可开发利用的

宜农、宜林、宜牧荒地120万亩,同时,由于我区是甘肃省畜产品的主要产区,牛、羊、猪、鸡的养殖,在全省占据较大份额,而辽阔的土地资源,为设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基础稳健。

近年来,肃州区积极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的综合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标准化暖棚养殖小区。以大棚温室为主的高效有机无土栽培蔬菜种植在茫茫戈壁上异军突起,栽培面积累计达到2183亩,为提高蔬菜产量、效益和产品品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2010年,肃州区累计建成标准化节能日光温室2.49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1.8%,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总量约13.6万吨,亩均收入预计8750元。其中食用菌预计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同时,设施养殖产业的经营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涌现出一批金佛寺镇红山堡村、西峰乡塔尔寺村、总寨单闸村、清水镇西三村等连片小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区今后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逐渐形成。在生产环节上,全区已建成了一批日光温室千亩乡、百亩村和百亩连片小区,大田蔬菜种植上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化种植特色也日趋明显,建成果园高闸沟百亩无公害冬瓜示范园区、下坝村百亩加工型辣椒示范园区等13个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截止2010年底,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43个,规模养殖

场1680个,万元规模养殖户5253户。在区域布局上,建成了果园、银达、三墩3个万亩制种乡镇,西峰、银达、泉湖、三墩、总寨5个万亩蔬菜种植乡镇,泉湖、上坝、金佛寺、清水4个万头畜禽养殖乡镇。

2.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一是以春光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一批规模较大的批零专业市场,拓宽了蔬菜销售渠道,加快了蔬菜产销信息流转。二是以清水、西洞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铧尖、总寨购销协会及营销大户为代表的流通实体,每年外销蔬菜价值达1亿元以上。三是以西域阳光番茄制酱公司、巨龙脱水菜有限公司、酒泉辣源辣椒制品厂、特尔鲜蔬菜经销储藏公司等为主的43家蔬菜生产、销售、加工、储藏龙头企业,不仅拉长了产业链,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形成“市场+龙头+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打下了基础。四是以戎发牛羊交易市场为动力的禽畜外销市场逐步形成,在西北具有较大的带动力。五是以“缔味斯、哈利德”等肉类品牌的肉类加工企业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地延伸了设施养殖链条,增强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人力资源丰富。肃州区现有农村劳动力达11.36万人(不计算外来务工人员),有相当数量的外出劳动力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回家创业,许多投入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基于此,我区发展蔬菜产业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比先前更为充足。

4.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区内大型的现代

工业企业少,污染小,气候适宜,蔬菜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充分,灌溉水源富含各种矿物质,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自然条件较好。而据肃州区城(乡)镇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市居民年人均蔬菜消费支出为638元,农村住户年人均蔬菜消费支出为296元,属较低消费水平,随着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迅速崛起,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交通设施的日益发达,不仅本地居民蔬菜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且还可以有效进行对外输出。同时,肃州区周边有工业城市嘉峪关、十号、十四号军事基地和种棉大县金塔、风电主战场玉门、瓜州,国家级旅游城市敦煌,都属蔬菜“进口”型城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肃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中的瓶颈及难题

1.从政策层面来开,我区设施农业虽然谋划深,起点高、但思想解放的力度还有所欠缺,与发展风电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虽然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但在政策、资金扶持、小区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还有所欠缺,不少农户和企业想扩大规模,但受到了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等设施老化陈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农户由于怕担风险不原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困难,扶持投入不够,造成设施农业的起点低,规模小,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2.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方面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培训滞后,从事施舍

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层次底,先进生产技术缺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目前50%的温室还是“寿光一代”钢管装配式日光温室。这种温室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田间配套和机械化作业,更影响了栽培作物的品质。80%以上温棚结构简单,农民自行建造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只能起一定的保温作用,不能对光、温、气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控。三是质量意识,如设施简易、农药残留等问题较为突出。

3.从市场要素层面来看,一是设施农业建设一次性投入高,群众筹资难度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短缺,制约了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尿素、磷肥等大宗化肥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这些不仅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二是农业种植品种多、杂、散,低水平种植面积比重依然较大,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不足,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三是效益相对比重逐年下滑,低端设施农业增收的边际效益日益显现。四是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

四、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

(一)以肃州区工业发展为榜样,敢于开拓肃州设施农业发展的新局

面。

1.要敢想,即要大力解放思想。酒泉风电的发展,凝聚了酒泉儿女无数的智慧和心血,更重要的是他们立足现实、勇于创新的伟大实践。没有这种带着超越和挑战的思索,人们很难将肆虐的狂风视为宝贵的资源,人们也很难将戈壁上炎炎的烈日视为最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茫茫的戈壁开始风车林立,太阳能电池板也遍地开花。靠的就是科学的探索和实践。因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的戈壁都会成为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的主战场。(请大家跟随我的镜头来领略一下戈壁上种菜的神奇景象)

图片——总寨镇沙河村戈壁绿风蔬菜小区

图片——银达镇六分村食用菌种植

2.要敢干,即善于科学谋划。一方面,我们要科学实践,扎实推进。充分做好各类实验和规划;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抢抓机遇,努力实现设施农业在我们肃州(酒泉)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境,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综合利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循环化和生态化,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要勤干,即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任何劳动都离不开艰辛的付出,要想让荒凉的戈壁生长出优质的蔬菜,饲养出优质的禽畜,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种植和养殖的要领,,为自己的高投入尽早实现大收益奠定基础。

4.善干,即突出示范、引导和激励。任何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怀疑和观望,作为发展农业的基层政府部门,就要善于在产业的壮大上努力做好工作。一方面发动和引导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党员,通过他们有效地实践,不断挖掘设施农业潜在的优势,最终以显著地效益来激励和鼓舞周边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勇气。从而自发地带动更多居民积极投身设施农业发展的行列。另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也要积极树立这方面的典型,并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加有力的帮助和扶持

(二)在技术上立足现实,寻求新的突破。

1.完善温室(棚)结构

一是加快棚型改造,推广高起架、大跨度、无柱式标准化温室;二是解决塑料保温性较差的问题,积极推广棉被帘以代替目前使用的草帘等;三是将日光温室中使用的保温棉、加温炉及塑料大棚中的大棚结构列入国家补贴目录。

2.完善监测系统

一是研究适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等环境要素的计算机综合监测记录仪器。二是研制化肥成分测定、有害气体(氨、亚硝酸气等)测定、农药残留成分测定等电子化监测仪器。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来做好质量检测,最终保证生产出的蔬菜、肉类质量达到优质标准,使这份生命产业能够拥有无限广阔的市场。

3.完善温室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完善温室(棚)内配套的临时加温、补充光照设备,对提高温室蔬菜产量有显著作用的CO2施肥装置,以及既节约用水,又能改善温室内蔬菜生长环境条件的节水灌溉装置等。大力推广机动卷帘机械,尤其是棉被卷帘机。切实解决收放草帘劳动强度大、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4.推广蔬菜加工贮存机械装备。为满足净菜上市,急需开发推广蔬菜的清理、清选、选别分级、捆束装袋、薄膜包装和保鲜储藏深加工等机械设备。

(三)强化政策保障和扶持力度

(1)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积极争取设施农业农机化发展资金。充分利用现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更多的设施农业机械列入各级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加大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同时各级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

力开发各种小型、轻便、多功能的设施耕作机具、播种育苗装置、植保等机具,积极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农机产品,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2)加强同相关行业部门的合作交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具有综合生产性,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为此相关单位应加强合作,使其配套技术、设施同步到位,发挥规模优势,更好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的综合效益。

(3)加大对农户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户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设施农业经营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培训,通过现场“手把手”以及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保证每家至少有一个接受不间断技术培训的劳动力。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电视电教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典型事例引导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他们对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设施农业的效益最大化。

(4)重视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扩大设施农业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是实现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过程,必须把设施农业产品流通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要下大力气推动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批

发市场,形成区域性市场对设施农业发展的带动力。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三要着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协会、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强势设施农业流通企业,增强设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为设施农业更好更多走向国内外大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发展设施农业是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结语)

随着酒泉“一特四化”走向深入,设施农业必将成为我区(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以风电为榜样,解放思想,科学谋划设施农业发展的新蓝图。要以“一特四化”为导向,打牢设施农业发展的根基。以市场为突破口,形成设施农业发展的网络化平台。将肃州设施农业打造为肃州经济腾飞的一翼,切实保证肃州实现工业和农业的“两翼齐飞”。参考文章:

1.《2010年肃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2.《齐抓共管加大设施养殖建设》作者:酒泉市畜牧中心

3.《肃州区现代农业亮点纷呈》作者:王鹏于成哉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2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胡建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修建的设施,通过可调控的技术手段,对室内环境因子进行全方位调控,形成摆脱自然条件约束的全新技术体系,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为此,从设施农业的内涵以及特征出发,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现代设施农业正朝着智能化、工厂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7-0245-04 0引言 传统农业也称为固定农业,是从铁器工具的使用到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经历了2000年多时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1]。其主要特点是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依耐性较强、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和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的分工等诸多方面。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农业。其内涵更加广泛,包含安全农业、无公害农业、机械化农业、企业化农业、技术化农业、知识化农业、商业化农业和资本化农业等方面[2]。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光辉的前景。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要保证。 1设施农业内涵及特征 1.1设施农业内涵 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维护结构设施,把一定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系统,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高 收稿日期:2011-09-0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9ZA063) 作者简介:胡建(1979-),男,重庆人,讲师,硕士,(E-mail)hjsicau @126.com。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从广义上讲可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种类型[3]:设施栽培主要是指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等作物的设施栽培,设施包含各类塑料棚、温室、人工气候室以及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养殖主要是指家畜、家禽、水产品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设施包含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的饲养畜禽舍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农业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温室和植物工厂3种不同技术层次的设施类型,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其中,节能日光温室为我国独创,其节能栽培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北纬32? 41?甚至43?地区的严寒冬季,能够在不用人工加温或者仅有少量加温条件下进行黄瓜等喜温性蔬果的生产。节能日光温室目前已发展到40万hm2,栽培种类也由蔬菜扩展到花卉、观赏木本植物及草莓、葡萄、桃等园艺植物。 1.2设施农业特征 设施农业是一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科技含量高,抗灾能力强。设施农业是先进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机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高度集成,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通信、自动控制、环境、栽培、管理与经营等学科领域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与此同时,设施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控制,使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储藏不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2)反季节生产成为可能。设施农业能够根据不同生物种类或者同一生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进行人为的控制,使其完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侯春明 内容提要 酉阳是一个贫困县,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简要地解释了特色农业的内涵,指出了特色农业的特点。第二,分析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药业、畜牧业、林业、烟业、旅游业这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三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第三、从经济性、地理性、观念性三个方面指出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最后,对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对策:一是配套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六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状对策 酉阳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总面积5173.2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73万多人。2001年,设39个乡镇,782个村。酉阳县有800多年建州史,多民族习俗相互交织,文化绚丽多姿。历史上经济发展滞后,民贫县穷,灾难深重。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虽然一直在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但由于起点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目前生产力仍然较低,发展较慢,经济较落后,是扶贫大县。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县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因此,要想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盲目追随,而应因地制宜,以农业为突破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粮食农业)而言的,是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因地制宜,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一种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区域性。即在一定区域内,依托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二是独特性。即在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三是规模性。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在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大,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四是领先性。瞄准市场,抢占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制高点,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五是高效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在我国得到前所为有的发展,它是现代生物及时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程。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实际情况,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的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对策。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话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认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 质生产规模 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我国审视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前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 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1.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111。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将我国传统的设施栽培提高到崭新阶段阁。尤其是高效节能型目光温室,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技术水平.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辽东半岛、京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地区冬季寒冷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生产出喜温的蔬菜和果菜,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园艺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阁。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 000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汤家河镇新庄村 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18年3月)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一”帮扶后进村工程,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生存状况,提高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我驻村工作组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与镇、村领导共同谋划,积极探索该村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争取实现村民增收、百姓乐业、社会和谐的崭新局面。 一、村情调研及现状分析 区位:新庄村位于汤家河镇政府驻地西偏北3里处。 交通:村内共有3条主街道,基本实现硬化。 人口和自然环境:现有耕地1995亩,人口743人,党员43人,人口在全镇平均线以上(全镇村均人口662人)。村庄聚落成长方形,街道东西走向房舍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平房焦顶。 经济状况: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养殖业主要以貂、貉、狐狸珍皮动物为主。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50人,主要从事建筑和园区、港口厂矿企业劳务。全村人均纯收入8632元。18年以来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 当前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思想落后。思想过于保守,进取意识差,进而导致种植结构老化,新的种植模式推广实施缓慢,并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到位,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市场信息不灵通,驾驭市场能力较弱。 2、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差,尤其是路面硬化面积较小,汛期多出现积水情况,虽有改善,但是部分地区秦光依然存在,给村民带来很多不便。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福利待遇、休闲文娱活动无场地、设备。 3、缺乏人才支持。虽然乡镇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人才,不安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

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论发言 心得体会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 论发言+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动能结构整体谋划,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农产品消费加快升级的发展趋势,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糖料蔗、特色水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发展富晒农业和林业经济,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我区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部分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高品质农产品不多,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率低,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消费升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落实粮食安

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亿斤,确保口粮基本自给。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稻、地方特色粮食品种和富硒有机品种。完善粮食直补订单收购制度,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蔗糖业转型升级,推进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研发和推广良种良法,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蔗糖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壮大奶水牛等优势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深水养殖、外海与远洋渔业。加快调整树种结构,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加快桑蚕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丝绸服装、家纺等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秋冬菜,优化柑橘、荔枝、龙眼等大宗水果品种结构,加快发展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南亚热带优势特色水果。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管理,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和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设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加快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