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写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参考文献的内容外,本人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声明人(签字):

2012年7月15日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学号:115311298435

姓名:兰静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发挥经济的“后发”效应;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加快向农业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将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 农业信息经济市场

全国人民对农业信息化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张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集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李道南认为农村信息化简单为四个字:程度,就是普及的程度。过程,农村信息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它是若干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二、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电视网、电话网和电脑网的“三电合一”,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促使农民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三、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

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五、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化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路。

六、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农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管理和综合服务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实现稳定生产均衡供给,必须靠准确的信息实行宏观调控;农业要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和向集约化的转变,需要大量的市场信息、供求信息的引导;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有限的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摸清家底、把握动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需要随时跟踪世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把大量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关键在于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人口压力、资源与环境的限制,使各政府和有识之士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远重大战略进行研究。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到2000年,初步形成了一个信息量丰富,可以广泛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网络,使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得有关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查清资源,摸清家底,并不断地监测资源的变化。《中国21世纪议程))中规划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森林决策信息系统、减灾防灾信息系统、全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等建设内容,这些都是重大的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持续发展的最新综合信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查清资源,摸清家底,并不断地监测资源的变化。《中国21世纪议程))中规划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森林决策信息系统、减灾防灾信息系统、全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等建设内容,这些都是重大的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在实现农产品均衡供给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对于宏观管理者还是对于生产经营者,商品化的农业都已成为一个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用传统方式调控的经济活动过程。为避免波动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危机,需要广泛、及时、有效的信息引导和服务,向政府和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商品余缺和价格趋势预测信息,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稳定生产和均衡供给的目标,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市场流通系统,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广泛地采集、处理各地农产品生产、价格、消费信息。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大自然提供给农业的资源利用时空是有限的,而人口以及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每年产生农业科技成果1万多项。这些成果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而且也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急需开发利用的重要信息资源。我国的农业科技信息用户群体十分庞大。据统计,2000年底,全国及省属农业科研机构有1 000多个,农业科技人员超过10万。如果加上县及县以下农业科研推广机构、民办农业研究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院校在校师生,共计200多万人。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需要用信息技术改造、完善、加强、提高传统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系统,大力挖掘散布在各部门、各地的适用技术、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等信息,通过延伸到农村基层的信息网络,加速农业新技术的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增长,从而为加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

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七、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信息网络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已有1000 多个地、县入网。中国农科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也已经初具规模。然而我国的基础网络设施还存在着参差不齐、设备低下、宽带不足、网速慢的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网络于一身的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由于这部分工作投资大、技术难度高,可采取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拨预算,专业公司招标承建的方式,较快地推进基干网络的建设。市级以上的农业部门可以有选择地组建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网,如农业气象信息网、农业地理信息网等。并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收与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信息共享,使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行情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但其数量和质量不足以形成农业信息产业。因此,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质量。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与国际信息网络联网,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供给、需求、价格变动趋势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在农产品贸易中争取主动。再次,抓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建立。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传递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资源大多掌握在各级政府主办的科技研究或普及机构的手中,而这些机构多靠政府预算维护,政府应使这些机构全部联网,并规定这些机构必须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从水土保植或良种的推广作用,通过网络将技术服务送到农家。

(二)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充分发挥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体,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日本在市场信息提供方面,建立了一套民办为主,官方监督的体制,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全面性问题。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规定各地的批发市场有义务及时地将每天的各种农产品销售及进货数量、价格上网公布。由于市场信息发布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而且与农户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由民间提供的信息一般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对整个农业生产能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注重培养人才,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现今我国广大农村普遍缺资金、缺人才,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这就制约了农业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为了促进计算机进入农户,有条件的地方,农户购买计算机,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而且,计算机公司应该开发容易使用的操作系统,从而扩大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其次,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农业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有条件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农业技术学校也应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及农业信息检索课;可以利用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进行培训;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媒体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再次,培训信息员。基层政府要培训乡镇、村信息部的信息员,每个乡镇应配备几名专职信息员,每个村都应根据需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信息员,让他们学会先进的种、养等农业生产技术,除了教农民农业技术以外,还应承担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带动农民增效增收。

八、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从经济调节角度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公

共服务角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农业信息化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村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发展滞后。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是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引入,必将彻底改变农村这种“信息贫穷导致物质贫穷”的局面,改善农业就业结构,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信息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显着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二是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少农民纷纷上网,利用网络学习最适用的生产技术、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并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农业信息化是减少市场交易风险的重要条件。农业信息化为实现生产、分配与消费等方面的有机衔接与运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将成为农业市场经济的“润滑剂”,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民收入。四是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许多农民通过信息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五是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保障。信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并加以推广,进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增加农民生产收入。六是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速路。农业生产涉及的因素很多,具有时空差异和变异性大、气象和病虫灾害频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程度差等特点。当前,农民还是依靠经验进行生产,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存在生产经营分散,品种、品质差异大,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通过信息化可指导本地区农民进行规范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取得市场效益;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取得市场效益;向农民提供实用可靠的新品种、新技术资料,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通过气候和病虫害预测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迅速提高。

(三)信息化的作用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以销定产”、“什么赚钱种什么”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各种生产技术、经营信息的缺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结构调整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推进农业信息化,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大量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撞击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大批农民群众,而不是个别能人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去,迅速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长期战略目标。根据发达国家和江苏昆山、华北的发展经验,建设新农村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只有将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信息化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加快实现农业信息化来全面建设新农村,发挥农村、农业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未来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的率先跨越式发展。

九、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着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对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善政府服务手段、提

高工作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降低农业市场交易风险, 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隋艳颖.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J].北方经

济,2008(8):30-31.

[2]、方金华,邹志明.开化依托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4(10):39-40.

[3]、雷智仙.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云南农业,2007(9):11.

致谢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信息工程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在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信息技术管理与应用这门专业,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技术基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在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以及家长的支持鼓励下,使我顺利完成论文的信心大大增加。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昌洪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杨昌洪老师的辛勤栽培、谆谆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各位同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使我受益颇多,在生活上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加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时间的仓促以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XXX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在XX委、XX 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X不断加强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突出“三电一厅”信息服务(电脑上网、电话热线、电视节目、信息服务厅)。对加快我X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我X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将XXX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巩固X农业信息中心建设 按照建立“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指导思想,围绕“市级抓提升,县级抓巩固,乡镇抓延伸,村级抓典型”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巩固了区级信农业信息平台建设。2006年底,为了使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更稳定,多方努力,克服资金张困难,为信息中心配置一台高标准的联想电脑,保证了我X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积极引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了XXX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达到了市里要求的“六个一标准”。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有一条电话线,有一至二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有一套组织(队伍)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加强对乡级信息服务站的技术指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奠定基础。 三、坚持多策并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依托“三电一厅”平台,坚持多策并举,土洋结合,群众接受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群众需要什么信息,就提供什么

信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服务模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信息意识强,获得信息快,利用息效果好。鼓励“20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信息网站,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XX公司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采用了ERP管理系统,实现销售、生产、物流、质量、库存、财务和成本管理,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XXX及周边地区果农万余户,户均增收400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农业信息传播的快捷途径。大力推广“专业协会+网络信息+农村会员=发家致富”的模式,取得良好实效。XXX协会充分发挥信息灵、购销渠道广、善经营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协会已发展会员310户,带动发展养猪户3000多户,建成百头以上养猪塑膜大棚60个,饲养生猪1.23万头,其中已出栏销售7000余头,户均新增收入2300多元。 (三)种养大户带动。XXX大户XXX网上查信息,网上卖生猪,通过网络把生猪销售到漯河双汇集团,每头生猪的价格比以前要高出30—50元,每年多收入几万元。2006年底,XXX喂养出栏的150头生猪,每头实现利润400元左右,纯收入5万元。目前存栏的160头生猪,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也可创利润6万余元。同时,根据网络上提供的饲养技术,XXX在猪场内配备了最流行的“电器”:自采饮水器、高压清洗机、名牌换气扇、紫外线消毒灯和火焰消毒灯。另外,群众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随时可以到他家的电脑上进行查询。如今,在他的帮助下,该村新建养殖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摘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问题;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来装备现代农业,依靠数字化和信息网络来进行农业的管理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管理、生产、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应用空间。 一、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阶段,如何实现农业的市场化、知识化、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农业的信息化,能够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又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解决农业现代化中遇到的困难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才能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是农村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民的劳动成果最终要由市场来进行检验。而发展农业的信息化,能够给农民决定生产经营、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农民对产销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引导农民对农业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得以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客观选择 农业能否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农产品是否有质量和特色方面的优势。而农产品在质量和特色方面的优势,取决于农业技术的优势。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其职能和技术的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保障。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有调查显示,几乎

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发布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写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参考文献的内容外,本人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声明人(签字): 2012年7月15日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学号:115311298435 姓名:兰静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发挥经济的“后发”效应;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加快向农业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将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 农业信息经济市场 全国人民对农业信息化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张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集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李道南认为农村信息化简单为四个字:程度,就是普及的程度。过程,农村信息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它是若干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二、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电视网、电话网和电脑网的“三电合一”,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促使农民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三、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说课讲解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邓晓栋 The S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Deng Xiaodong 技术正在加快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浪潮席卷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急剧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aspect - to expand 变革和加速发展,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alysis, mainly 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国际 studie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来,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先后经过了计算机科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精准农业等阶段,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新的发展历程。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 to mak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n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impro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the 播、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科学计算阶段;第二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our country can more quickly, and in the 理和数据库技术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service of the "three r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90年代的专家系统、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 [2] 。农 country. 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摘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 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问题;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hop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来装备现 代农业,依靠数字化和信息网络来进行农业的管理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管理、生产、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019年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信息中心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而近年来,中央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入乡镇对农村信 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 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 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 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 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

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 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 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 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各行各业都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助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武汉联通在传统“农业新时空”的平台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移动网络、数据互联网络、人工呼叫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并集合其他省分的先进经验,重新打建了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新的聚类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专业化涉农信息服务。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各行各业都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助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武汉联通在传统“农业新时空”的平台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移动网络、数据互联网络、人工呼叫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并集合其他省分的先进经验,重新打建了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新的聚类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专业化涉农信息服务。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对提升政府服务形象,改善政府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降低农业市场交易风险, 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形象;有利于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手段,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四是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支出,节约资源;五是有利于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根据聚类市场人群对本地信息内容的需求,通过武汉分公司或合作伙伴联合当地农口部门,发展分布广泛、合理的信息服务站点作为末梢渠道,通过信息站点优质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其最感兴趣、与其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乡镇一级的各类本地化信息,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等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由此建立以武汉联通为主导,以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为核心,涵盖上游农技、农村医疗、物流采购等单位和企业,以及下游广大农村用户在内的农村信息化产业链。通过有效的信息服务内容提升对农村用户的粘合力和品牌吸引力,带动农村用户的入网以及延长入网用户的生命周期。通过平台上稳定的、分类明确的、并具备相当数量的用户群,为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农资销售、物流及其他商品供销企业提供精准化营销的有偿服务,并可依此带动此类用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形成一种良性的有效规模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以此提升武汉联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2年第22卷第24期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以及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等。从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对农业经济和三农问题的新形势、新任务,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向和策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及信息采集体系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建设应贴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符合农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缺乏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布局和规划,政府和农业主管单位仍然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市场作用不明显。同时,农业专业化网络的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农村地区网络线路缺乏,能够为农民群众直接运用的网络资源十分匮乏。另外,农业信息采集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不统一,存在着信息重叠、浪费的现象。另外,农业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很多农业专业化操作需要的信息没有被纳入到信息采集的范围内,造成了信息采集和实践应用的脱节。由于采集方法的落后、采集区域的局限以及信息采集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农业信息采集的不科学,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进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和采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事关农业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的全局,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阻碍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和深度。 1.2农业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依赖于通信设施、网络传输和互联网通信,倘若不具备基本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那么,信息化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农村地区每百户的电脑拥有量仅为2.7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广大农村地区信息通信设施严重匮乏,互联网通信条件较差。同时,农村地区线路设施的缺乏以及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给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带来了困难。在很多农村,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群众不懂计算机,更不会操作计算机,信息化意识极为淡薄。此外,由于农村自然、社会条件较差,农村地区通信线路、设施的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传输稳定性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1.3缺少专业化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才 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推进信息化进程必须解决的顽疾。由于农业系统中人员总量本来就很少,能够专门从事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更少。同时,农业人才的分布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情况,基层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更为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条件较差,在人员待遇上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政府的扶持和援助力度不够,农村地区的人才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农业发展形势下,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经是当务之急。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化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网络技能、计算机操作能力、农村实践经验及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农村地区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2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2.1建设科学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政府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要提高认识、加快决策、重视执行。要把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的科技、信息引导,实施“科技致富,信息兴农”战略,将信息化的布局和落实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具体来说,要大力建设完整、完善和科学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和发布农业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技术标准、信息采集标准、数据标准和 文章编号:1005-6033(2012)24-0080-02收稿日期:2012-09-07浅谈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刘婷1,白羽2,祁晓3 (1.长治市郊区农业委员会,山西长治,046000;2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3.山西省知识产权局,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对新时期的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当前农业信息化建 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4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希望能为当前农 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农业经济;农村地区;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 80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本调研组经过实地考察、咨询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办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别脚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咨询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并且,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咨询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所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定挑选,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要紧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信息化尽管还没有一具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具别断进展的阶段。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经过信息络把农业生产、治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密切地连接起来,成为一具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治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治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尽管目前还别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觉,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要紧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进展动力,信息和技术问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别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日子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治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进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浮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要紧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进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进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基本上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关于如此一具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算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络铺设事情,电脑普及事情,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事情,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络信息等事情,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录 1信息农业的概念 (2) 1.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体系及特征 (2) 1.2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3) 2信息农业发展现状 (4) 2.1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4) 2.2数据库和农业网络的建设 (5) 2.3农业信息技术研究 (5) 3“3S”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5) 3.1农情监测 (5) 3.2农产品品质检测 (6) 3.3农业化学制品的施用检测 (6) 3.4农地分等和土壤养分管理 (6) 3.5在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6) 4影响我国信息农业发展的因素 (6) 4.1农民文化素质低,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6) 4.2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7) 4.3信息农业成本过高,阻碍了信息农业的普及 (7) 4.4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 (7) 4.5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7) 5信息农业发展的趋势 (7) 5.1智能化 (7) 5.2精确化 (7) 5.3数字化 (8) 5.4智能化 (8) 5.5集成化 (8) 5.6实用化 (8) 5.7普及化 (8) 5.8复杂化 (8) 5.9主导化 (9) 5.10多样化 (9) 6 结论: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学号******) 摘要: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 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我国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素质低、信息农业成本高、基础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但从农业发展的方向看,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信息农业;3S 技术;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网络化 引言:信息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表述,信息又指导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和中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部署,因此,探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1信息农业的概念 信息农业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化管理。信息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更多地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发展、可传播、可共享等特性的信息来替,存量有限,可耗竭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农业增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赖信息资源,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信息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标志是高技术化、信息化、数字化,其核心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和利用,也就是把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集成,准确、快速地获得农业生产中的动态和空间上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编辑、分析、显示,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农业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基础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1]。 1.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体系及特征 1.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甚至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起步晚,其建设无论是从各方面要求或是从农业信息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但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地市和绝大多数县、乡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络还没有延伸到最急需信息的基层乡镇,乡镇一级网站还不到4%,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弱小,尚未真正发挥出网络的优势,从而形成“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没有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不能及时发布和搜集信息,导致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等得不到应用和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较落后。与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相比,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够。我国农村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的目标,但由于一些村的电话线路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增加的需要。还有一些偏僻农村没有通电话,仍是空白点。且一些农村持用手机者时常遇到信号不灵和没有信号的困挠。2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农业信息科研部门和信息服务部门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导致了农业网站的农业信息产品中,生产信息多、市场信息少,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综合信息多、专业信息少,滞后信息多、预测信息少,宣传的东西多、为领导提供参考的东西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合农户、为农民增收的信息少而又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不但深度不够,而且实用性也较差。农民是农业信息的最终使用者,对应该选择使用何种农业信息却常常缺少自主权,农民急需的信息难以获得,而某些部门又经常强加给农民一些自以为有用的信息,结果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往往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据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大宗农作物的信息需求相对较小,而对某些如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水果等市场销路较好、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特种养殖如奶牛、鱼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强烈,但这方面的信息供给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广大农户需求。同时,信息质量差还体现在“信息污染”和虚假信息方面。虚假信息、“信息污染”对农户的伤害非常严重,大大地挫伤了农民应用信息的积极性。3农业信息化落地入户困难信息成本高。我国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信息成本高。这是信息化落地入户难主要原因之一。服务针对性不强,对农民的信息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一是服务范围较窄,发布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农业系统:二是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较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仍然偏少;三是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四是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实用性差;五是基层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体系不健

关于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农业信息化调研组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概括为:基础设施较好,发展速度较快,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已有10多个镇(街道)建立了自己的综合信息网站,农村信息服务员队伍达100多人。ADSL宽带网络通达所有的镇(街道)和行政村,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77部/百户,农民拥有计算机4000多台,上网率80%以上。使用过“1608888”声讯台的农户已超过1000人次。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的重要途径,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自2006年4月天长被滁州市政府确定为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建设试点市以来,我市以“新农村网、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村和三电合一声讯系统建设”为重点,积极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电信部门为了配合全市实施农业信息化工作,先后投资了近1500万元,在全市各镇街道铺设了专用光纤,安装了上网专用设备,在重点村铺设了宽带,形成了3公里范围内农户可以实现宽带上网,为全市农业信息化打下了基础。二是积极加强各类网站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天长市新农村网,主要面向农村提供农业技术、计生、医保、养老保险、土地、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招工、劳动力需求、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和科普、气象、交通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领域信息服务。网站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万条以上,网站点击率稳步攀升。三是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专家声讯系统,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农业的地位尤为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2l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五条第十四款中首次明 确强调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条第十六款“加快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再次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 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条中用一整款对农业信息化 进行了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而通过农业信息化带动 农业现代化,无疑已成为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本文首先从农业信息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农 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其次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从定量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在对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比 较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利用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来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 行测度,主要套用波拉特法确定了农业第一信息部门和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以及计算两 个信息部门的产值,并得出了我国2000年~2004年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初步数据。另外,还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选取的四种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从中可 以看出农林牧渔服务业(技术推广)影响最大,当然科技、教育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 在偏差、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低、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服务对象素质较低、农 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 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加速科技、教育和推广的结合等。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水平,波拉特法,测度,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